A. 安倍晉三到中國幾次
兩次
安倍晉三(あべしんぞう,1954年9月21日—),日本政治家,日本第90任、第96-98任首相(內閣總理大臣),曾任日本自民黨總裁,出生於日本東京都,日本第1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生、戰後最年輕且任期最長的首相。
1977年,畢業於日本東京成蹊大學政治學科;1993年,首次當選日本眾議院議員;2006年9月20日,首次當選自民黨總裁;2006年9月26日,當選第90代日本首相,次年9月12日辭職;2012年9月26日,再次當選自民黨總裁
2012年12月16日,帶領自民黨在第46屆眾議院選舉中以絕對優勢獲勝,於2012年12月26日出任第96代首相,成為戰後繼吉田茂之後,第二位再度拜相的政治家;2014年12月24日,連任日本第97代首相;2015年9月8日,「無投票」連任自民黨總裁;2017年11月1日,第四次當選首相;2018年9月20日,第四次當選自民黨總裁;2020年8月28日,宣布辭任首相,於9月16日正式卸任並離開首相官邸。
安倍晉三初任首相期間,推動日本防衛廳正式升格為防衛省,改善對華和對韓關系,慎重對待歷史問題。第二次組閣後,安倍晉三推出「安倍經濟學」,藉助貨幣寬松和財政刺激政策,推動日本經濟邁向復甦態勢;貿易上,推動日歐經濟合作協定(EPA)與不含美國的跨太平洋經濟合作協定(TPP11)談判達成妥協;外交上,促成美日兩國外長和防長2+2安全會議,加強日美同盟關系,推出「俯瞰地球儀外交」;政治上,尋求修改二戰後制定的和平憲法,使日本成為「正常國家」。
B. 安倍晉三訪問中國多少次
安倍晉三訪問中國兩次。根據查詢相關資料得知2006年10月8日安倍晉三訪問初次訪問中國,而第二次是在2018年10月25日。
C. 日本首相在什麼時候曾經在中國訪問過
歷史上訪華的日本首相很多,比如:
田中角榮(1918—1993),1972年出任日本首相,同年9月底訪華。
小淵惠三(1937—2000),1998年出任日本首相,1999年7月訪華。
安倍晉三(1954年~),2006年9月出任日本首相(第一次),同年10月訪華。
福田康夫(1936年~),2007年9月出任日本首相,同年12月訪華。
麻生太郎(1940年~),2008年9月出任日本首相,2009年4月訪華。
野田佳彥(1957年~),2011年9月出任日本首相,同年12月訪華。
D. 安倍晉對中國做了什麼
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安倍執政期間,為中日關系的改善做出了貢獻。安倍2018年訪華,也是他首次訪華。在此期間,他出席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40周年紀念活動。同時,積極推動兩國企業在第三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合作。安倍晉三在出訪前多次表示,希望將兩國關系推向新的高度。此外,中日兩國的關系受到了釣魚島問題的影響。2018年安倍訪華後,在釣魚島問題上做出讓步,使得這一問題不再發酵升級。此外,2015年以來,中日兩國領導人在雅加達、杭州、大阪等地有著良好的互動。安倍還表示,如果條件成熟,他願意與「一帶一路」倡議合作。
1.促進兩國企業在第三國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
日本和中國是鄰國,同時,兩國在許多國家的基礎設施項目招標中是競爭對手。2018年,安倍晉三首次訪華時,積極推動兩國企業在第三國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合作,還出席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署40周年紀念活動,表示希望將中日關系推向新的高度。
2.安倍2018年訪華不會使釣魚島問題升級。
安倍晉三上台以來,釣魚島問題一直影響著兩國關系。這一爭端在2012年被暫時擱置,但日本政府仍不肯放棄。2018年安倍訪華時表示,日本願意在釣魚島問題上讓步,並努力讓這一問題不發酵升級,從而影響兩國友好。
3.他表示願意與「一帶一路」倡議合作。
安倍執政期間,兩國領導人多次友好互動。中國在2013年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但日本政府一直不願合作。安倍曾表示,如果條件成熟,日本政府願意配合「一帶一路」的提議。
//www.gotrillian.com/pic_0dd7912397dda14440f43426a0b7d0a20df486a1?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E. 安倍訪華,釣魚島會被中國成功收回嗎
安賠是日右翼頑固分子的代表,一直以來,圍繞中日首腦會談的舉行,中方要求日方在釣魚島及安倍「拜鬼」問題上做出讓步,而日方則希望無條件舉行會談,雙方態度一直強硬。
中日雙方7日發表有關「釣魚島存在主權爭議」文件,對於一向認定「釣魚島不存在主權問題」的日本政府而言,這可以看作是向中方讓步的內容,但安賠在7日晚參加日本BS電視台節目時稱,「這並不代表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姿態發生了變化」。日本政府人士依舊認為「日方僅承認了中日在東海地區的緊張狀態」。
因此,個人認為:日從政府到大部分國民連侵華戰爭歷史罪行都不承認,怎可能承認釣魚島是中國主權領土?這次日「釣魚島存在主權爭議」之說僅是在中國日益強大、領導核心擁有戰略自信、老佰姓對日藐視背景下,安賠內閣迫於內外交困壓力的政客策略,日謀我之心不死,說不定向中國討點便宜轉身又會否認,過去的教訓太多了!連美國前總統弗蘭克林·羅斯福說過:「日本人是有史以來我見過的最卑鄙、最無恥的民族。」,我們希望和平,但是連一個對自己歷史罪過都不承認的民族,保持警惕之心勿忘國恥,忘戰必危!
附摘錄:《安倍緣何急於改善中日關系》黃大慧 環球網2014-11-10 02:35:00
安倍再度上台後,在中日關繫上擺出與中國對抗的強硬姿態。在領土和歷史問題上「死磕」中國的同時,在國際上針對中國開展「輿論戰」。安倍政府還不忘隔空喊話,不時發出希望與中國開展對話的聲音。特別是亞太經合組織(APEC)北京峰會即將舉行之際,日本方面更是表達出對實現中日首腦會談的強烈意願,甚至展開「積極攻勢」。那麼,日方為何急於改善中日關系?
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四。首先,日本「近鄰外交」陷入困境。眾所周知,日本外交的重心在亞太地區,然而安倍卻高調推行的「地球儀外交」,對身邊的中國等近鄰裝作視而不見。實際上安倍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牽制中國,另一方面更是在為漸顯頹勢的日本造勢,避免日本被國際社會所忽視。但結果是,安倍非但達不到牽制中國的目的,在對朝和對俄關繫上,日本也未取得重大進展。此外,日本還擔心東北亞的「中美日合作」被「中美韓合作」所取代,使日本陷入邊緣化和孤立的境地。
其次,美國敦促日本改善鄰國關系的「壓力」。日本雖為美國亞太最重要盟友和戰略據點,但美國不願看到日本在領土和歷史問題上過於激化同中韓等鄰國的矛盾,攪亂其東亞戰略部署。安倍清楚,改善中日關系已成為強化日美同盟的重要前提。日本國內一些人也擔心若日本與鄰國關系再惡化下去,必然損害日美同盟關系,因而力促安倍實現與中韓的首腦會談。
第三,安倍急於改善中日關系有其政治企圖。安倍的如意算盤是,一旦實現中日首腦會談,緩和甚至冰融中日關系,不僅有助於改變日本地區「麻煩製造者」的形象,而且可以減緩美國促其改善鄰國關系的「壓力」。安倍急於實現中日首腦會談,更有為今後再選連任做准備的政治考慮。倘若能妥善處理中日關系,則有益於國內選民對自己執政能力的評價。當然,在TPP談判和聯合國「入常」問題上,安倍也需要「中國籌碼」。
第四,國內經濟考量。安倍政權最大的課題,莫過於使安倍經濟學獲得成功。安倍自身雖對外交、安保以及修憲問題情有獨鍾,但其政權的命運卻系於安倍經濟學的成敗。如果安倍經濟學失敗,不僅嚴重打擊日本經濟,也會嚴重動搖安倍政權基礎。而安倍很清楚,要想重振日本經濟,必須進行結構性的改革,必須藉助外力尤其是中國經濟的活力。在美歐和多數新興國家經濟增長乏力以及安倍經濟學風險日益凸顯的背景下,發展中日經濟合作,成為日本政府迫在眉睫的重要課題。而且,安倍正面臨著日本經濟界要求改善中日關系的巨大壓力。▲(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F. 安倍晉三為什麼喜歡搞「椅子外交」

我們看到王毅外長最近極忙!想像一下吧,一帶一路向西走,RCEP-TPP向東擴……這個畫面該會有多美?如果深刻理解了中國文化,你就會發現,平時我們以為是說著玩的話,比如: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夢想,世界人民大團結,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些都不是隨口說說的。它們都是很嚴肅很認真的指向同一件事: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安倍晉三馬上來到中國表示非常激動!王毅:日本,這只狗!》
G. 安倍晉三對中國的態度
安倍晉三遇刺時,我們應該保持中立。如果他不是日本人,我們應該為此哀悼。所以只有拋開國籍,才能後悔生命的流逝。但他是日本人,所以他不是無辜的。甚至在此之前,他就明確表示不會訪問中國。中國人民只會對那些向中國表示友好的日本人同樣友好。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中國被日本侵略是事實。我們沒有理由原諒我們的前輩在南京大屠殺中犯下的罪行。他們燒殺搶掠的罪行,至今仍是無法抹去的深重罪孽。只有了解了這些歷史,我們才容易對日本人手下留情。我們國家應該從小加強歷史的教育,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客觀看待中日關系。過度崇拜日本和接受其文化,或者過度抵觸和厭惡日本也是不可取的。
安倍的一生雖然轉瞬即逝,但也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但只是在沒有國籍的前提下,他的離世才是最遺憾的。現在很多人也在網上表達了對安倍事件的態度。有些太偏激了,還說流行。別人顯得太善良,忽略了他是日本人的事實。所以我們需要調整心態,客觀看待這件事。
互聯網時代,各種微小的言論都可能被放大解釋。因此,我們在發表自己的言論時必須謹慎。謹防被惡意反動派過度解釋。如果對安倍事件過於偏激,應及時刪除評論,以免被煽風點火。有時甚至會惡化兩國關系。危害國家安全。而且作為他國首相,安倍不應該對此發表任何意見。所以,以客觀的態度看待安倍事件,而不是多加關注,發表過激言論,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www.gotrillian.com/pic_94cad1c8a786c91743ac0aaddb3d70cf3ac757f2?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H. 安倍為什麼突然稱將與一帶一路倡議共存共榮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最近變得有點快。
近日,日本政府相關人士透露,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基本決定,將其本人提出的對外政策「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聯系起來並加以推進,改變該戰略牽制中國的目的,而使其變為中日兩國新的合作基石。
日本共同社18日報道援引了多名政府相關人士透露的消息稱,安倍認為,如果從長遠視野考慮日本的安全保障和經濟利益,與中國改善關系是當務之急。因而,今後日本政府將明確拿出積極與「一帶一路」倡議「共存共榮」的姿態。
此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例行記者會上對日方向「一帶一路」倡議發表積極言論,展現出參與興趣時回應稱,「一帶一路」是開放、包容的合作平台,中方樂見日本表現出對「一帶一路」合作的積極意願。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束必銓對澎湃新聞表示,安倍之所以作出這一表態,一方面是因為意識到了過去在處理中日關系時,將雙邊的經濟關系過度政治化了,希望通過改善中日經濟關系而進一步平衡中日關系;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特朗普時期的日美關系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安倍希望通過緩和中日關系來對沖風險。加之目前朝鮮半島局勢的緊張,在日朝關系無法穩定的情況下,中日關系的改善將有利於日本的安全局勢。
對沖美日關系不確定性
束必銓還指出,除了改善中日關系迎來了關鍵的時機外,特朗普上台後,給美日關系帶來的不確定性,也進一步影響了中日關系的走向。
今年1月23日,在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第一天入駐白宮上任時,特朗普就在白宮橢圓辦公室簽署行政命令,正式宣布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這一舉措使得TPP的積極擁護者日本大失所望。
11月10日,特朗普在越南峴港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了演講,其中呼籲亞太地區的所有國家與美國攜手建立新的合作關系,但特朗普並未在安全問題上有任何展開,反而將話題轉向貿易問題,強調按照公正與互惠原則推進雙邊貿易,對多變貿易架構卻隻字不提,使得日本對此有很深的失落感。
「特朗普上台之後,對於日本經濟產生了很大的壓力。由於特朗普反對自由貿易、迅速地退出了TPP,主張日美之間簽訂雙邊自貿協定,這與日本的主張相悖,但是中國對自由貿易的支持態度與日本一致,在這方面與日本具有共同利益。」束必銓指出,這可以從經濟上對沖日美同盟的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隨著朝鮮半島局勢愈發緊張,日本的安全環境也無法在特朗普領導的美日同盟下得到保障。自上任時期就面臨著「通俄門」困擾的特朗普,其官僚團隊到目前仍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而特朗普政府模糊不定的政策更是讓日本的焦慮與日俱增。
11月29日,朝鮮新型洲際彈道導彈「火星-15」發射成功,並落入日本海。此前,朝鮮已多次發射的導彈經過日本領土上空,給日本民眾帶來了巨大的恐慌。
「日本之所以希望緩和中日關系,也是為了在應對朝鮮問題上更加有利。如果朝鮮局勢繼續緊張,中日關系又不好,那麼日本的安全環境就會非常糟糕。」束必銓指出,日本認為目前特朗普自身難保,朝鮮又是最大的不確定性,特朗普領導下的日美同盟並不能給日本足夠的安全。在這樣的安全態勢下,希望中日之間的安全關系不要那麼緊張,而在中日關系改善上,日方是可以作出一點努力的。
盡管安倍作出的這一表態,傳達了出了有利中日關系改善的信號,但是這並不代表中日關系改善的速度將大大推進。專家指出,中日之間的矛盾是結構性矛盾,雖然在經濟上,安倍展示出希望和中國合作的意願,但是只要安倍政府對華安全戰略沒有發生變化,中日之間關系的轉圜就應該聽其言、觀其行。
「安倍在對華關系中比較強硬,但是卻又不失靈活,也會根據國際局勢的變化來作出適當的調整。但是無論是從長期還是短期內看,安倍對中國保持警惕還將是主要基調,提出這一主張只是為了避免日本被孤立所作出的靈活調整。」束必銓因此指出,除非日本對中國的安全認知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果日本在安全戰略上沒有改變對中國的敵視關系,中國對日本的認知也很難發生變化,中國也很難大幅度和日本改善關系。因此,中日關系進一步轉圜的程度,將取決於中日之間在未來進一步的互動。
I. 安倍晉三在上任期間做過的事
釣魚島問題安倍晉三:日中之間不存在領土問題。圍繞釣魚島,中國有各種動向,日本必須表達要保護釣魚島領海的立場。日中的國家利益發生沖突時,要認識到對方的重要性,必須戰略考量,我的這種戰略觀點沒有變。安倍的當選,標志著日本政治繼續 「向右轉」,保守主義色彩加重,甚至可能在「再軍事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不過,從安倍本人一直以來的表現來看,他可能在對華關繫上採取現實主義態度,體現一定靈活性。尋求美國支持2012年10月15日,晉三與到訪的美國副國務卿伯恩斯在自民黨總部舉行了會談。安倍表示,他正在考慮修改禁止行使集體自衛權的憲法條款。安倍晉三說,如果他取得了政權,想修正關於自衛隊行使集體自衛權的解釋。如此既可強化日美同盟,也可維護地域安定。美副國務卿伯恩斯則稱,美國在東亞會重視日美及日美韓的關系。安倍晉三還尋求美國支持稱:「如果美國能夠在包括領土問題在內的問題上更支持日本的話,將不勝感激。」伯恩斯提及TPP問題稱:「為了恢復日本經濟,TPP非常必要」。對此,安倍慎重地表示,「我認為日美間應冷靜地進行事先協商,這一點很重要。」[12]對華沖突指出中國對沖突需求「根深蒂固」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接受采訪時稱,中國對與日本及其他亞洲鄰國就領土問題不斷爭執的需求是「根深蒂固的」,因為執政的共產黨要利用領土爭端爭取國內強有力的支持。安倍說,鑒於中國強調愛國主義和「反日情感」的教育,與鄰國——尤其是日本——發生爭執是可以迎合輿論的。安倍的這種理論有助於解釋為何他選擇在島爭問題上給予強硬回擊。他認為,日本就東中國海的一些島嶼與中國的爭端不會馬上消失。他的一些助手稱,安倍有關中國的這番言論具體得超乎尋常了。他列舉了中國領導人可能面對的一些挑戰,如果對北京的海上擴張感到不安的其他亞洲國家決定降低與中國的貿易和其他經濟關系的話。安倍還制訂了威懾計劃,其中包括增加軍費開支、加強與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的關系,因為這些國家都對北京感到不安。將於本周五在華盛頓會見奧巴馬總統的安倍還說,美國在亞洲的存在對於阻止中國奪取其他國家控制的領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安倍是在16日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說這番話的。他說:「最最重要的是要(中國)認識到,他們不能通過強硬或恐嚇手段來改變規則,或奪取他人的領海和領土。」安倍把中國最近的舉動描繪成始於35年前的變化的一部分,當時中國共產黨開放了其一度受到控制的經濟。安倍說,此後,中國政府放棄了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經濟平等——「維持其合法性的支柱之一」——的希望。它因此被迫構築「其他不同的支柱」,包括迅速的經濟增長和愛國主義等。安倍說: 「然而,不幸的是,就中國而言,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等同於進行反日教育。」安倍警告中國說,中國不斷與其鄰國爭吵可能會帶來事與願違的結果,可能損害它們之間的貿易夥伴關系,可能甚會在外國投資商中造成恐慌。[13]圍堵中國與六年前上台後率先出訪中國不同,安倍晉三這次擺出不急於改善因釣魚島沖突而跌到谷底的中日關系。在積極尋求強化日美同盟及與北約的合作關系外,安倍期望著重穩住東盟各國,企圖形成「圍堵」中國的「繁榮與自由之弧」,繼而向中國施加壓力,以尋求中國在對日外交上讓步。然而,筆者對「圍堵」中國的外交策略是否能奏效存疑。雖然東盟一些成員國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有所摩擦,但是如今中國已越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即使曾與中國因領土問題一度劍拔弩張的菲律賓和越南也不願意輕易因為日本的利益而損及與中國的經濟關系。同時,日本與中國的經濟關系本身也很密切。目前中國是日本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最大的海外投資國。不僅日本社會不願看到日本與不斷發展的中國發生進一步沖突,日本經濟界也不會坐視「政冷經冷」的中日關系持續下去。六年前安倍初次執政,隨即訪問中國,正是在來自日本經濟界壓力下所做出的外交舉措。而中日關系中的另一變數則是日本與台灣的關系。安倍晉三是日本政界最「親台」的政治人物。不僅長期以來是「日華議員懇談會」的主要成員,2012年5月更當選民間團體「亞東親善協會」的會長。安倍過去曾多次訪台,與台灣政商界建立了頗為密切的互動關系,因此台灣不少人士普遍認為,安倍晉三重新主政將有利於台日關系的發展。基於「反中親台」立場,安倍晉三在對華外交方面自然希望拉攏台灣以牽制中國大陸。目前中日之間涉台的棘手問題中,以釣魚島爭端最為迫切。安倍政府不願看到台灣與中國大陸聯手,而台灣則希望促使日方在台日魚權談判上有所讓步。盡管安倍晉三的「右翼」指數「超標」,「歷史問題」重燃的可能性大增,但筆者認為安倍政府上台後不急於改善中日關系的策略不會持久,企圖「圍堵」中國的策略也不會成功。雖然目前釣魚島危機仍然波譎雲詭,但是理智的日本人都知道穩定的中日關系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而安倍晉三也應該最終醒悟:日本要實現「強國夢」,離不開與「世界經濟火車頭」——中國的合作。[14]
J. 打破日本政壇多項紀錄的安倍晉三,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日本自民黨前首相安倍晉三8日上午,在奈良市的一座地鐵站附近街頭發表街頭演說時中槍。據稱,當時心肺功能停止。後經竭力搶救,但醫生也回天無力。日本奈良縣立醫大醫院表示,前首相安倍晉三於8日東京時間17時03分 (北京時間16時03分) 被確認死亡。一代政治強人,死於非命。
這些年間,日本對安倍晉三也是爭議很大,有些人說他是丟臉丟到國際上的小丑,也有人說他是日本政壇的梟雄。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他能成為日本的「奇跡」,一人穩住的日本的政壇,確實是有手段在的。不得不感嘆,果然是人各有命,安倍晉三一路坐穩首相的位置,最大的原因就是其他人都太菜了,他憑借著好運氣走到今天,不得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