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韓寒的個人傳記
韓寒,1982年9月23日出生於中國上海金山。中國職業拉力賽及場地賽車手、作家,《獨唱團》雜志主編,並涉足音樂創作。1998年「新概念」作文大賽以《杯中窺人》獲一等獎。 1999年3月韓寒開始寫作小說《三重門》,出版後至今銷量已逾190萬多冊。現為上海大眾333 車隊職業賽車手。2010年4月入選美國《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很多人願意稱呼他為80後的領軍人物,因為他是80後名氣最大的一位,也是80後出道最早的代表人物。 韓寒「韓寒」一名原是韓寒的父親韓仁均想出的「得意的筆名」,但一直未被啟用;當韓寒身處娘胎,未知性別之時,其父親已准備把「韓寒」一名當作一筆「財產」送給兒子或者女兒;所以韓寒得名「韓寒」,與其出生時的天氣無關。 學習初中時開始有文章發表,並作為體育特長生升入上海市松江二中。高一時(1999年),以《杯中窺人》一文獲得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後因期末考試七科不及格而留級,被報道後引發社會關於素質教育政策及「學校應當培養全才還是專才」等系列教育問題的激烈討論。他發表的首部小說是一部反映上海初三學生生活的小說《三重門》。通過這部小說的發行,他進一步在中國其他地區成名。該書至今累計發行200萬冊,中國近20年銷量最大的文學類作品。在留級後,再次掛科七門並最終在高二退學。 退學退學後,陸續發表了散文集《零下一度》、《通稿2003》、《就這么漂來漂去》和《雜的文》,小說《三重門》、《像少年啦飛馳》、《長安亂》、《一座城池》、《光榮日》和《他的國》等作品;出於對駕車的熱愛,成為了一名職業車手,並減少了出版活動,但仍然通過博客繼續發表了一系列的時評文章,其中不少文章引起了很大的社會關注甚至論戰。 發展 韓寒2005年2月,中國少年作家解航的作品《痛經》被好萊塢相中,選為電影劇本,並計劃於在中國北 方城市拍攝,由於韓寒符合電影主人公形象,被中國相關公司推薦給美國製片方,有記者采訪到韓寒,韓寒回應自己「現在我還沒接到這樣的邀請,但我基本上會拒絕的。」並解析「不管是不是好萊塢拍,我要是拍片取決於女主角是誰。」但聽到電影劇本是講述男孩與女教師的不倫戀情時,大笑並以「那更不可能了,我不會演這樣的角色」作為拒絕辭。 韓寒還涉足了音樂創作,2006年9月底,發行了個人首張唱片《十八禁》,擔任其中所有歌詞創作。2010年,韓寒友情參演胡戈的短片《動物世界——宅居動物》,分文未取。韓寒分別於2008年和2010年參與拍攝了華碩的廣告,此外,韓寒還參加演出了賈樟柯導演的電影《海上傳奇》。 感情韓寒一向不願意公開自己的感情生活。韓寒曾在接受采訪時透露,說到自己已經有女朋友了。2010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有結婚的打算,但是沒有透露結婚對象。[
❷ 飛馳人生結局(飛馳人生結局張馳沒有死)
韓寒導演的《飛馳人生》上映4天票房過七億,位列春節檔三甲,但觀眾的評論是有爭議的,甚至有點兩極分化的意味。喜歡的觀眾沉溺於賽道上飛馳的燃情,以及人生谷底重新站起來的人生況味;不喜歡的觀眾的槽點主要在劇情,認為韓寒拍的是「MV電影」。實際上,喜歡的觀眾get到了韓寒要表達的點,但不喜歡的觀眾,很可能是沒看到韓寒在劇情上花的功夫,也沒理解他的苦心。《飛馳人生》有三個很重要的彩蛋,算是韓寒給影迷准備的小禮物,下面來解讀一下。
韓寒在電影里「跑龍套」
韓寒不止導演電影,也在電影里客串過多次,最早是賈樟柯的「海上傳奇」,韓寒出鏡客串了他自己。後來賈樟柯也投桃報李,出演了韓寒的《後會無期》。之後韓寒還客串過《分手大師》和《煎餅俠》。
《飛馳人生》中有賽車元素,作為賽車手的韓寒自然心癢,所以在自己的電影里他也忍不住「跑龍套」了一回,但是多數人都沒發現。電影最後張馳跑完拉力賽,眼看要出意外,場外尹正飾演的孫宇強很著急的搶了一輛摩托車,加足馬力去場內找張馳。那個摩托車手就是韓寒,他在裡面過了一把摩托車的癮,看來不止賽車專業,騎摩托也很厲害啊!
另外,客串的也不止韓寒自己,電影里有不少他的好友都客串了,比如易小星、九球皇後潘曉婷等,《飛馳人生》的製片人竹聿名也客串了汽車管理局專員的角色。
「大哥」的故事還沒完
電影里很有趣的一場戲,是張馳、孫宇強四處拉贊助受阻,最後找到騰格爾飾演的「大哥」,成功拉到了100萬的贊助。
這場戲其實拍了兩個版本,如果留意前期發的《大哥你好嗎》MV,會發現裡面騰格爾的台詞是「你看起來也沒那麼人渣啊」,但電影里換成了「你看起來是個人才」,當然沈騰的台詞沒變,都是獻媚的說大哥有一雙慧眼。
另外,大哥贊助的條件是,讓他們在賽車服的胸前綉上女朋友「朱春娟」三個字,在最後跑拉力賽的時候,張馳遵照承諾綉上了這個名字。之後這條線就斷了,到最後才又給了一個大哥身陷囹圄的鏡頭,應該是犯了什麼事兒被抓進去了。他和朱秀娟這條感情線到底怎麼回事?為什麼在沈騰唱《大哥你好嗎》的時候會流淚?
其實大哥有很完整的一條線,拍了不少戲份,但最後由於篇幅原因被刪掉了,後面孫宇強提議再找大哥借50萬時朱春娟出現了,應該是告訴他倆大哥出了意外,而飾演朱春娟的演員是甜歌皇後李玲玉。這就呼應了前面大哥說自己唱歌不好聽,喜歡聽人唱的包袱,也讓人物更豐滿。由此可以看出,《飛馳人生》的幾個主角其實都是有比較完整的人物線,包括只出場兩次的大哥都被寫的很用心。
張馳最後沒有死
《飛馳人生》給出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張馳駕駛的賽車由於一塊石頭,導致沖刺階段溫度過高,沖過終點線贏了比賽,但剎車失靈,顯然是沖下山崖要墜落大海了。但在這個「飛馳」的鏡頭之後,電影宣告結束,開始出字幕,接著就是跟了那個和飛機賽跑的彩蛋。那麼張馳到底死沒死?
表面上,似乎韓寒是故意這么處理,讓觀眾自己猜,但實際上他留了個彩蛋,如果留意並熟悉《守望先鋒》的話,會發現結尾有《守望先鋒》的角色原音,技能是給夢游治療或添加護盾,有些還能復活盟友繼續戰斗。
《飛馳人生》是一部基於現實題材的電影,講的是賽車手張馳從人生谷底,重新振作並奪取冠軍的故事,後半段拉力賽拍的非常寫實,在這樣的基調下,賽車沖下懸崖,跌落數米深的海里,就算下面是水,汽車砸上去肯定也是車毀人亡。作為導演,韓寒不希望主角就這么死掉,但又不能把「復活」的戲碼拍出來,不然整個電影不就變成童話了?所以用了這樣的留白,只有懂的人,才知道張馳是不會死掉的。
韓寒就是這樣一個熱血直男,一方面有對人生的思考,拍一個單純的中年男子為了自己的熱愛而奮進的故事,另一方面,又不乏天真的一面,願意留下一個又一個彩蛋,給喜歡他的影迷。其實《飛馳人生》的彩蛋還有很多,你們發現了嗎?
❸ 上海傳奇的劇情介紹
通過18位不同年代上海人的講述,展現這座繁華都市百年的變遷。講述者中既有韋偉、費明儀(費穆的女兒)、杜美如(杜月笙的女兒)這樣的老上海,也有陳丹青、韓寒這樣的新一代上海人,而趙濤將在其中演繹一段尋找戀人的故事,並以此「劇情」方式串起整部紀錄片。
上海,風雲際會的城市,人來人往的碼頭。這里曾經遍布革命者、資本家、工人,政客、軍人、藝術家、黑幫,這里也曾經發生過革命、戰爭,暗殺、愛情……1949年,大量的上海人去了香港和台灣。在上海,台北,香港找尋上海記憶,十八個人的親身經歷,像長篇小說的十八個章節,為我們講述了從1930年代到2010年的上海故事。 在被宣布入圍戛納電影節不久前,《海上傳奇》還在後制階段,賈樟柯剪片剪到眼傷讓進度一再拖延。最終,影片如期抵達戛納,並在16日亮相「一種關注」單元。影片的拍攝手法與《24城記》相仿,主線之一讓18個與上海政治、經濟、文化史緊密相關的人物把各自經歷的傳奇故事娓娓道來,從他們的言語中浮現出上海百年歷史的輪廓,另一條線索則是趙濤扮演的無名女子在城市各個角落遊走。賈樟柯在接受網易娛樂專訪時,解析為何在一部純紀錄片中使用虛實交織的創作手法,「中國的紀錄片類型太單調了,用劇情片的方法拍又是另一種味道。」 《海上傳奇》被稱作上海世博會獻禮片,隱隱烙上「官方」和「宣傳」的標簽,賈樟柯解釋這只是外界給自己的誤解,自己只是「在世博會的契機創作,功能並非推介世博、宣傳上海」。而影片完成後,也有不少城市邀請他為自己創作「傳奇,他卻表示不想再拍紀錄片了,「不想把『傳奇』做標簽化、系列化。這個片子耗費我太多精力,我只想去拍劇情片。」
從《海上傳奇》談記錄片發展:
中國紀錄片太單調 無意拍「城市傳奇」系列
網易娛樂:《海上傳奇》在18位訪談對象中間穿插能夠貫穿時空的線索,但趙濤扮演的角色和情節的關聯很微弱,您當時是如何想到要用一個沒有明確身份和作為的人扮演串聯各段對話的線索?
賈樟柯:這個部分是他們最感興趣的,這種手段也是對紀錄片的一種發展。這個角色是一個精靈。這個精靈跟這十八個人是個很好的呼應關系。這十八個人都能開口,有機會講述他們的記憶,這個精靈代表成千上萬沒有辦法說出他們故事的人。他們身上的故事怎麼辦?所以我才用了這種魔幻的元素植入到電影裡面。這也是一個突然萌發的靈感,在上海特別容易有這種感受,特別走在外灘周邊行走,看到那些老建築空無一人的時候,就會想像到其實一百多年前他們就在那兒了。這個城市來來往往、生生死死,那麼多的故事都發生了。這條淡淡的線索加進去後,收到的口評就比較出乎我意料,很多媒體覺得這對紀錄片是一個發展。
網易娛樂:是覺得《海上傳奇》開創了紀錄片的新方法嗎?
賈樟柯:紀錄片是個很開放的媒介,但大多數人都是用一種原教旨主義來理解,就是真人真事都要發生在攝影機面前的,過曝、虛焦、手持拍攝、搖晃的畫面;但電影終歸是個美學的載體,中國紀錄片這幾年發展得特別好,但類型還是很單調,都是社會寫實、跟蹤個十年、呈現一個家庭的變遷,這是很有記錄精神的,但還是單調了一些。其實可以有紀錄片很劇情化,像日本的紀錄片導演小川紳介拍攝的「羽田機場運動」,很像黑澤明的劇情片。我就是想打破大家對紀錄片的成見,多一些想像力和實驗。用劇情片的方法,就是配合空間,有運動著的抒情,又是另一種味道,幾個影片我一直試圖用這種方法,而現場感的影片在我早期的電影,像《小武》,手持攝影、現場捕捉,我覺得我做得很好;拍了十幾年後,我覺得可以用新的方法。
網易娛樂:據說《海上傳奇》是世博會的獻禮片,它和世博會的關系是形象宣傳片嗎?
賈樟柯:說《海上傳奇》是世博會的形象片,是別人附加給我的誤解。世博會形象片有兩三部是其他導演拍的,《海上傳奇》是以世博為契機拍攝的作品,它的功能不是推介世博會、也不是宣傳上海這座城市,而是一個關於上海的藝術品,在世博期間讓人們了解上海的記憶,整個創作的過程是完全自由的。准確的說法是,《海上傳奇》是世博會駐會電影,是中國館的其中一個展品。
網易娛樂:《海上傳奇》延續了《24城記》的創作手法,你會一直用這種人物訪談結合虛構情節的方法拍紀錄片嗎?
賈樟柯:有很多人在找我拍類似的電影,因為很多城市想拍同樣的「傳奇」,但短期我不會再拍了,這樣拍下去會變成一種宣傳片的模式,我不想標簽化、系列化。這個電影耗我精力太多了、將近兩年的時間,我想暫時不拍紀錄片,去拍劇情片。
「無知」的趙濤 大牌的受訪對象:想像力拯救了趙濤 上海傳奇就是名人故事會
網易娛樂:趙濤說拍這個電影時她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因為你沒有給任何提示和劇本她,為什麼要演員在完全無知的狀態下表演?
賈樟柯:因為這次拍攝的很多空間都是千載難逢,比如外灘的改造工程,它已經完工了,我估計五十年、一百年不會再動工。按我工作的經驗,我需要一個演員、有可能發展一條線索,在拍空間的時候把人物放在裡面,她一方面可以把這些空間自然地帶出來,也為後面的一些重要劇情做一些鋪墊,剪輯時就只是作為一個淡的線索存在,不需要搶掉人物訪問的部分,不像《24城記》是一半一半。所以最主要是要讓她一開始在城市遊走,直到影片結束的時候觀眾知道她是一個來自過去的精靈。但對演員挑戰就很大,她必須自己想像情景,這點我覺得她發揮得很好,這也是跟她的舞蹈功底有關,她形體舞蹈化和她獨特的想像力彌補了很多她表演沒有支點的缺憾。
網易娛樂:電影中出現了比較典型的上海小市民生活的鏡頭,但訪談人物中,基本上都是社會名流,連韓寒也不例外。選擇這些人的標準是什麼?
賈樟柯:上海這個城市最大的特點就是,幾乎中國近現代所有重要的人物都跟這個城市有千絲萬縷的姻緣,拍這個城市的傳奇,不尋找這些歷史的當事人或者家屬是不對的。這個電影不是講一個上海市民對這個城市日常的認識,而是關於這個城市傳奇的經驗,關於戰爭、政治和文化運動,即使一個工人代表,他也是跟謝晉導演拍過電影。
網易娛樂:有沒有一方面的考慮是,這些人物的認知度對電影的宣傳有幫助?
賈樟柯:拍攝時沒有考慮太多傳播的問題,最主要還是考慮能夠尋找到什麼樣的人物能生動地把記憶講述出來。這個電影不是一個評述的電影,而是講個人故事的電影。這個人的作用不是能有多少公眾認知度,而是他有多強的歷史復雜性、能勾連起多少歷史信息、語言夠有魅力。
網易娛樂:用人物的講述還原歷史原貌,也是不少電視節目正在做的事,你的電影和這種常用的電視製作手法有什麼根本區別?
賈樟柯:電影和人物訪談節目有個很大的區別,如果用電視觀賞,你很難在一個相對集中的空間裡面集中那麼多的人,電影是一個整體,它是十八個章節,人物和人物之間形成互動,並且用電影的方法拍攝:空間的選擇、攝影機的運動,而當人物被投射到巨大的銀幕上,人物接受采訪時微妙的表情變化被呈現、人物的講述跟詩意空間結合到一起,這是電視做不到的。
❹ 韓寒演的黑社會電影叫什麼
韓寒電影才客串過兩次,賈樟柯《海上傳奇》,鄧超《分手大師》
❺ 我想要有關韓寒的一切信息
1982年9月23日出生於中國上海金山。中國職業拉力賽及場地賽車手、作家,《獨唱團》雜志主編,並涉足音樂創作。1998年「新概念」作文大賽以《杯中窺人》獲一等獎。 1999年3月韓寒開始寫作小說《三重門》,出版後至今銷量已逾190萬多冊。現為上海大眾333 車隊職業賽車手。2010年4月入選美國《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很多人願意稱呼他為80後的領軍人物,因為他是80後名氣最大的一位,也是80後出道最早的代表人物。· 1997年 於《少年文藝》等刊物發表《傻子》等作品。 · 1999年 獲得「首屆全國新概念作文比賽」一等獎 。初賽作品《求醫》《書店》,復賽作品《杯中窺人》。隨後因期末考試七科不及格而留級,引發社會關於「學校應當培養全才還是專才」等系列教育問題的激烈討論。 · 2000年 獲得「第二屆全國新概念作文比賽」二等獎。 · 2000年出版長篇小說《三重門》至今銷量200多萬冊,曾經為中國近二十年來銷量最大的文學類作品。 · 2001年出版散文集《零下一度》至今銷量110萬冊,2001年全國圖書暢銷排行榜第一。 · 2002年出版小說《像少年啦飛馳》至今發行87萬冊,2002年全國圖書暢銷榜排名第一。 · 2002年出版作品精選集《毒》、《毒2》至今發行80萬冊。 · 2003年出版雜文集《通稿2003》至今發行90萬冊,2003年全國文學類暢銷圖書排名第三。 · 2004年出版小說《長安亂》至今發行160萬冊,2004年全國圖書排行榜文學類暢銷書第一。 · 2004年3月出版文集《韓寒五年文集》至今發行78萬冊。作品有法國、韓國、香港、新加坡、台灣、日本版本。其中法國版本獲得法國2004年10月法國最暢銷圖書。 · 2005年 出版賽車隨筆《就這么漂來漂去》(接力出版社),首印40萬冊。 · 2005年9月開通博客,開始博客寫作。 · 2006年 出版長篇小說《一座城池》(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首印50萬冊。 · 2006年 出版文集和唱片《寒·十八禁》 · 2007年 出版長篇小說《光榮日》(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首印60萬冊,銷量超70萬冊。 · 2008年3月 出版博客精選集《雜的文》(萬卷出版公司),首印30萬冊。 · 2009年1月 出版長篇小說《他的國》(萬卷出版公司),首印50萬冊,現銷量已超70萬冊。 · 2009年6月 出版精選文集《草》。 · 2009年7月 出版博文精選集《可愛的洪水猛獸》。雜志 《獨唱團》第一輯 《獨唱團》是青年作家韓寒出品的雜志。韓寒透露,《獨唱團》這個名字他原本想用於一本小說。關於雜志第一期的內容,網上流傳著很多版本,韓寒表示不可信。對於具體內容,出版方和韓寒簽訂了保密協定。《獨唱團》出版方華文天下圖書有限公司表示,該雜志第一期30萬冊已經印刷完畢,將於2010年6月10日在北京全國圖書訂貨會上正式舉行新聞發布會。《獨唱團》第一期分為限量版和普通版。相對普通版,限量版只有2萬冊,裝幀更精美,價格也更貴些。 原定7月1號上市的《獨唱團》再次延期,雜志發行方昨天表示,《獨唱團》將在7月6日全國統一上市。 《獨唱團》已於2010年7月6日正式發行。 《 獨唱團》第二期會在8月30日左右上市 。賽車 2003年代表北京極速車隊參加全國汽車拉力錦標賽,上海站N組(國際組)獲得第六。 長春站獲得N組(國際組)第八。 北京站獲得N組(國際組)第六。 2004年上海站N組(國際組)第七,國內車手第四。 2004年6月加入雲南紅河車隊。 2004年獲得亞洲寶馬方程式資格賽冠軍。獲得寶馬參賽獎學金五萬美金。 參加年度亞洲寶馬方程式: 巴林站第七,新秀杯第一。 馬來西亞站第八,新秀杯第二。 上海站第七,新秀杯第二。 日本站第六,新秀杯第一。 賽車手韓寒 2005年加入上海大眾333車隊,參加S組1.6L(即:國家杯)的比賽。 2005年全國汽車拉力錦標賽1600cc組上海站第四,貴州站第四,六盤水站第四,昆明站第四。 2005年全國汽車場地錦標賽中國量產車1600 CC組珠海站冠軍,上海站亞軍,北京站季軍及收官戰冠軍。 2005年全國汽車場地錦標賽中國量產車1600 CC組年度亞軍。 2006年代表上海大眾333車隊參賽,獲全國汽車場地錦標賽1600 CC組上海站季軍,全國汽車拉力錦標賽上海站亞軍。 2007年7月13日在全國汽車拉力錦標賽六盤水戰比賽在貴州舉行,韓寒獲得1600cc組亞軍。 2007年7月21-22日1600cc組別中,上海大眾333車隊在上海站大出風頭,王睿、韓寒分別獲得冠、亞軍。 2007年7月22日1600cc組比賽中,上海大眾333車隊包攬了冠亞軍,名將王睿一路領先最終奪冠,韓寒名列第二。 2007年全國汽車場地錦標賽1600cc的比賽,上海大眾333車隊的韓寒最終奪取了該項目年度車手總冠軍。而這一天也是他的生日。 2008年,全國汽車拉力賽的漠河站,獲得國家杯的第四,1600CC杯的第二。 2008年,全國汽車拉力錦標賽的長白山站,獲得國家杯的季軍,1600CC杯的第二。 2008年10月,全國汽車場地錦標賽珠海站國家杯冠軍。 2008年,全國汽車拉力賽暨亞太拉力賽的龍游站,獲得了國家杯的冠軍,千六杯的第一。 2008年12月7日,全國汽車拉力錦標賽的福建邵武站,獲得了國家杯的第四,千六杯的第一。 2008年,拉力賽成績是車手年度總成績國家杯的季軍,在年度千六中第一名。 2008年12月13日,全國汽車場地錦標賽的上海站,在天馬山很快就破了去年自己的圈速記錄,1:08.720的驚人成績成為全場唯一跑進1分9秒大關的選手。獲得上海站國家杯冠軍。 2008年場地賽總成績年度第六,是國家杯分站冠軍拿的最多的選手。 2009年的拉力賽轉會到其他車隊,去爭奪N組國際組級別(2.0L)的冠軍。簽約FCACA車隊,代表車隊參加全國汽車拉力錦標賽,場地賽繼續留在上海大眾333,為緬懷車王徐浪,韓寒將會去客串一兩場長距離越野賽。 2009年中國汽車拉力錦標賽第一站CRC江寧站,韓寒奪得國際組國內車手季軍。賽後,韓寒接受采訪:「這不是一個我希望得到的成績,第三名的成績早就拿過了,這次既然來參賽了,目標肯定就是拿冠軍,只要沒拿到冠軍,我是肯定不會覺得滿意的。」 2009年中國汽車拉力錦標賽第二站CRC北京站,韓寒終於奪得國際組國內車手冠軍。這也是FCACA車隊第一個車手的第一。韓寒在賽後表示:這代表了在N組里,正義的力量開始有機會。正義代 韓寒 表了賽前不非法堪路和賽車不非法改裝。我們是問心無愧的在比賽,不做任何違反規則的事情,不做任何損害其他車手利益的事情,不做任何對其他車隊不公平的事情,在很多人都不遵守游戲規則的時候,我們一樣堅持原則,我們只是偶然豎一個中指,但是我們卻被官方形容成最沒有素質的車手。中汽聯決定從下一站開始嚴格監督和處罰賽前提前堪路,希望他們做到。 2009年中國房車錦標賽(CTCC)第四站北京站,韓寒獲季軍,這是他本賽季在這一賽事中首次登上領獎台。 2009年11月3日 代表中國隊首次出戰ROC國家杯的韓寒和董荷斌給中國賽車帶來不小的驚喜,他們先是從死亡之組中力壓實力強大的芬蘭隊獲得四強席位,隨後在半決賽中以1:2的微弱劣勢敗給由巴頓領銜的英國隊。韓寒和董荷斌的ROC處子秀可謂驚艷,首次參加ROC的中國隊實現了賽前韓寒「絕對比中國足球水平高」的豪言壯語,為中國賽車掙足了面子,也讓人們看到了國內車手也是有機會向世界叫板的。 2009年12月6日下午,2009年中國房車錦標賽第六站正式比賽在廣東國際賽車場全面展開。在率先結束的1600cc組決賽中,從第三位發車的上海大眾333車隊韓寒先後超越黃楚涵以及桿位得主萬金存,並將領先優勢保持到終場,拿到了他本賽季第一個分站冠軍,這也是上海大眾333車隊本賽季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分站冠軍。 2009年12月20日,09賽季CRC收官戰——邵武拉力賽正式落下帷幕。韓寒以最後一個分站的冠軍,完美收獲中國汽車拉力錦標賽N組2009年度總冠軍,至此,韓寒成為中國職業賽車史上唯一一位場地和拉力的雙料年度總冠軍,同時擁有象徵中國職業賽車兩項賽事最高榮譽的冠軍獎杯! 2010年 3月13日至15日,在黑龍江漠河冰雪場地召開的2010年中國拉力錦標賽新聞發布會上,韓寒正式加入斯巴魯中國拉力賽車隊音樂 2005年底 韓寒 簽約環球唱片·天韻文化 2006年1月起 韓寒低調籌備唱片 2006年5月23日 韓寒個人單曲《私奔》MV網路數字發行 2006年9月28日 韓寒首張個人專輯《寒·十八禁》發行 2007年9月14日 為紀念韓寒博客點擊量過億 《寒·十八禁》被所屬唱片公司重新包裝、打造發行電影 2010年韓寒出演賈樟柯導演的最新紀錄片《海上傳奇》! 2008年12月接受公盟法律中心頒發的「公民責任獎」 2008年12月19日韓寒與孔慶東、黃健翔、金晶等榮獲年度十大博客 2009年《南方周末》2009年度人物 2009年 天涯勢力之年度網路十大寫手 2009年12月《新世紀周刊》2009年度人物 2009年《亞洲周刊》2009年度風雲人物 2009年 中國賽車風雲榜年度冠軍 2009年入選中國80後青年作家網路風雲榜 2009年 時代周報「時代100人—2009推動中國進步100人」 2009年10月 嘉定世博會論壇上發表題為《城市,讓生活更糟糕》的演講。 2010年1月9日,當選為「全國中小學生最喜愛的當代作家」. 2010年4月 入選《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一百人」娛樂類排名第二 得到近一百萬投票。 2010年4月28日 在北京大學百年講堂正式公布的「中國首屆心靈富豪榜」中,與曹德旺、陳游標、王菲、范偉等一同入選「心靈富豪風雲榜」十大人物。
❻ 《海上傳奇》觀後感,1200字。隨便寫,寫好追加200
I wish I knew…I wish I knew…我希望我了解…我希望我了解…了解煙花綻放後它蘊藏的危機,了解槍林彈雨下它流露的不屈,了解伊芙利特之祭後它譜寫的傳奇。
————題記
記憶中上海是個多煙花,繁華熱鬧的地方,而我一直愛著這片熱土。
《海上傳奇》便講述了上海的故事,十八個人,十八段故事,如同十八支畫筆,十八種顏料,塗抹了上海這座城市。上海並不缺少故事,也不缺少聽故事的人,缺少的是講故事的人。這十八個人他們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職業,不同的經歷,相同的是他們是聽故事的人亦是講故事的人。狀難寫之景於眼前,那幢被歲月洗刷得晦暗的老洋房,那些穿梭於鏡頭前屬於過往的影片,那次擠滿了人的輪渡,沒有如今的煙花映襯,卻讓我嘗到了老上海悠久歷史那若隱若現的苦澀,聽到老上海盪氣回腸的絕唱,看到老上海逝水流年間給予新上海的烙印。縱使時光不再,但老上海的傳奇永遠讓人有一種無形間的震撼。那些回憶會永遠藏匿在上海的煙花中以及上海人心中那被忘卻的地帶。煙花易冷,上海文化易逝么?
始於陳丹青,終於韓寒,兩位如今的新上海名人,之間的十六個人,十六個故事伴著那略帶激情的口吻緩緩講述,難道留給我們的只是那種昔日情懷的震撼么?不覺得那些故事離我們如此遙遠且陌生么?我們離那些故事僅僅100多年,如若讓我們的子孫來看上海的這些歷史的橋段,又會對這傳奇陌生到怎樣的地步呢?是否連上海的煙花(我心中的繁華象徵)也陌生了呢?
或許有些人覺得上海忙碌又乏味根本不是傳奇,傳奇是指那些情節離奇或人物行為不尋常的故事。上海不是革命根據地,但它是共產黨成立的地方,一大會址還在那保留。這雖沒有革命根據地的流血流汗來得振奮人心,但這里是偉大革命精神的發源,曾經的租界也給這城市注入多元的文化,成為海派城市。這雖平凡,但這城市的成長僅來自於這海納百川的精神。不能稱為傳奇么?在五彩的煙花後,還有難忘的海派精神。
就是這樣,我們要銘記這個傳奇,但如今又有多少人記得呢?
在此且不問上海歷史,僅試問,還記得:
「上次仰望星空是在什麼時候?
上次一個人發呆是在什麼時候?
上次和好友談心是在什麼時候?
上次向父母撒嬌又是在什麼時候么?」
或許有人全部答上,無論是否確切,他一定不是上海人;或許答上一二,他也不是上海人;那些一個問題都答不上口音又洋涇浜的人必定是上海人。
回答不出,不是上海人統統得了失憶症只不過所居住的城市太過繁華,繁華得有些歇斯底里。
像我在這個城市十四年,我的生活一直充斥著逛街、上網、看書以及那種種的補習班。
就這樣,這里的人忘了逝水流年中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了解,天天面對面相視再熟悉不過的模樣,甚至在遙遠的某處,隔過門或窗,牆壁或欄桿,百轉千回繞過來,也能辨出那特質屬於它。如今,卻忽然變得陌生,天知地知,人人都知,是時間的力量。有時想想,時間真是一位哲人,可以檢驗生活中的真理,篩選掉一切不真實的東西。看到那些曾經意氣風發的面孔,如今也只不過是一把骨灰頗為惋惜。而如今那些所謂的上海人說得上海話,吃的八大樣,是否還純正呢?
答案是「不」我們需要的僅是注重上海的文化,並非要點滴,說純正的滬語,吃正宗的本幫菜。僅此而已。
海上傳奇給我帶來除震撼之外的別樣體會。尊重上海文化,保護上海文化,享受上海文化。我佩服片中講述上海故事的十八個人,他們對上海的印象,絕非繁華僅此而已,他們才是真正對上海文化樂在其中的人。然而上海的文化卻在消逝。而昔日的洛陽城也是如此,有一場伽藍雨,澆滅的不是痴情男女的愛情之火,他們望著洛陽城的繁華不再,澆滅了他們對世間美好的希望之火。
記得一千五百年前在昔日繁華而後傾塌頹圮的洛陽城發生了一名皇家將領與一女子間的纏綿情。男人因緣分邂逅女子後,倆人一見鍾情並且私定終身,即使當時沒有煙花,繁華洛陽,依舊襯得這愛情的美好,然而此時男人卻被朝廷征調至邊境征戰,在連年的兵荒馬亂中,帝都洛陽已淪廢墟,殘破不堪,最後女子苦等不遇後,削發為尼,待男子歷經風霜歸來,尋至女子所出家的伽藍古寺,但卻人事已非,在雨夜的古寺中,倆人相望無語,感嘆著世間的繁榮就如同璀璨的煙花般易逝!
而今,上海依舊繁華,但它傳奇般的文化和韻味卻將要如璀璨的煙花般逝去了。我對上海文化的希望之火也是「伽藍雨」————人們對上海文化的忽視,澆滅的么?
尾聲:
曾經,有個女孩。她喜歡煙花,一直想長大,長大了。想離開,離開了。想挽留,卻留不住了。I wish I knew…I wish I knew…我希望我知道…我希望我知道…知道她想挽留什麼,在「曾經」還未發生之前,挽留需要挽留的。留住上海的芳華————上海的文化。
❼ 你如何評價韓寒拍的電影
韓寒的電影,中肯的說,有亮點,也有缺陷,亮點是反轉帶來的喜劇效果突出,缺陷是故事結構散亂,是以段子帶劇情,而劇情本身,其實三句話可以說清。這和他的小說,很像。不過他也在進步,最新的飛馳人生,故事性來說,就比之前兩部強了,我還是非常看好韓寒未來的發展的,他是一個履歷型的人,他的電影和小說,是基於他的經歷感受而創作的,相信隨著他年紀的增長,閱歷的增長,他拍出來的東西,會越來越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