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外交部長訪問中文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外交部長訪問中文

發布時間: 2022-12-07 11:34:11

A. 蓬佩奧訪華3小時是誰定的

2018年10月8日,美國國務卿訪問中國,外交部長和負責外交的國務委員楊潔篪予以簡短會見,國家領導人都未予以接見——這在中美歷史上堪稱罕見。蓬佩奧在北京停留3個小時後,就離開而去。

之前,由於美國制裁中國裝備部領導(理由是裝備部進口俄羅斯武器),以及在南海挑釁、向台灣進行軍事聯系並銷售武器等原因,中國取消其國防部長馬蒂斯來華訪問。

有消息稱,美國下個月可能從南海和台灣海峽、歐洲和南美,乃至於俄羅斯區域同時軍演,以向中國展示可在全球范圍打壓中國,可同時應付多場軍事沖突的能力。

(1)外交部長訪問中文擴展閱讀

2020年7月23日下午,蓬佩奧在加州尼克松故鄉的尼克松圖書館暨博物館發表演講,對中國內政外交進行污衊。北京時間7月2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社交平台上用中英雙語對蓬佩奧的演講內容予以回擊,指出蓬佩奧的所作所為形象地展現了什麼叫「蚍蜉撼樹」。

蓬佩奧言論無視歷史,罔顧現實,充斥著強烈意識形態偏見和冷戰思維。蓬佩奧的言論不僅遭到中國人民的譴責,也遭到美國內和國際上理性人士的批評和反對。8月25日,新華社發表「蓬佩奧涉華演講的滿嘴謊言與事實真相」。

B. 國外媒體記者對中國人進行采訪經過什麼部門允許

通常要市級以上宣傳部門許可

C. 中國的外交部長去要帶翻譯嗎

外交部長的外文水平,肯定不差,但並不是所有國家的語言都懂。另外,部長擅長的是國家政策,對語言的專業水準沒有翻譯厲害。

D. 李肇星外交事例

李肇星可謂中國外交新聞戰線的「老兵」。1982年3月,在外交部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他就以翻譯身份正式亮相。在他數十年的外交生涯中,最廣為人知的是從1985~1990年整整5年間,他以部長助理的身份兼任外交部發言人,頻頻出現在中外媒體面前。多事之秋擔任這么重要的職位,自然非同尋常。面對西方記者提出的許多刁鑽尖刻的問題,李肇星沉著應對,他的機智、堅定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被譽為「鐵嘴鋼牙」外交官。

出任駐美大使後,李肇星在美國俄亥俄州大學演講,又有一位老太太問他:「你們為什麼要『侵略』西藏?」李肇星一改往日之態,沒有直接反擊,在得知老太太是得克薩斯州人後,他說:「你們得克薩斯州1848年才加入美國,而早在13世紀中葉,西藏已納入中國版圖。您瞧,您的胳膊本來就是您身體的一部分,您能說您的身體侵略了您的胳膊嗎?」老太太樂了,心悅誠服。最後,她熱烈地擁抱李肇星,連聲說:「謝謝您,謝謝您讓我明白了歷史的真相。」

有一次,他和美國一位領導人會談,對方說,我對中國「侵略」西藏感到非常不滿。李肇星立刻問他,你了解西藏的歷史嗎?對方搖搖頭。李肇星說:「我可以向您解釋,但您理解起來可能會有點困難,因為西藏被劃入中國版圖的時候,還沒有美國這個國家。」

針對沸沸揚揚的美國在中國購買的飛機上安裝竊聽器事件,一位美國教授追問李肇星的態度。他回答說:「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花這么多錢買這樣一架飛機不容易。我希望我們花錢要求裝的東西一樣不能少,但我們沒花錢的東西,就請你們不要『送』給我們。」這位教授聽了後哈哈大笑,贊嘆說:「您的這個回答可以編進教科書了。」

中美關系可能是當今世界上最微妙、最復雜,同時也是最易影響國際關系未來格局的那種特殊的國與國的關系。不論是作為外交部發言人、駐聯合國大使、主管美洲大洋洲事務的副外長,還是駐美大使,十幾年來李肇星一直身處中美關系第一線,既是中美外交的策劃者之一,又是主要的執行者。在不同的美國人眼裡,李肇星有兩種形象,一種是熱情儒雅、具有詩人氣質的外交官;另一種則是咄咄逼人、不肯退讓半步的鬥士。

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時任駐美大使的李肇星在此次危機中顯露出強硬本色。當美國記者問到:「你能保證在北京和中國其他城市美國外交人員的安全嗎?」李肇星表情嚴肅地回答說:「你們一直在談你們大使館工作人員的安全,我很奇怪為什麼你們不問我在南斯拉夫受傷的中國大使館工作人員的情況,為什麼不問在貝爾格萊德殺害中國人的行為?」對於美國官方把轟炸大使館歸咎於失誤的聲明,李肇星毫不含糊地反問記者:「你怎麼解釋三枚精確制導導彈會從不同角度襲擊中中國大使館?你怎麼解釋這個事實?你怎麼能說服中國人民相信這是『失誤』?怎麼能讓世界輿論相信你的解釋?」就在這次危機中,李肇星被美國傳媒認為是「強硬派」,美國報紙形容當時的李大使「臉上極具哀容與憤怒」。

在這段最艱難的日子裡,李肇星每天只睡一兩個小時,除了與美方交涉以外,他還時刻與北京的最高層保持著密切聯系,利用豐富的經驗和老到的外交智慧,提出一系列有關在這一非常時期處理兩國關系的具體問題的策略,為決策層調整和重構對美關系的未來框架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李肇星曾在美國多次「舌戰群雄」。一次,他出席美國媒體「大腕」演講。有記者問海峽兩岸局勢時,他平靜地說:「關於台灣問題,我剛才已經談了看法,不再重復。」隨後,他話鋒一轉,反問:「關於所謂部署導彈問題,你能保守機密嗎?」全場嘩然,提問的記者也感到驚訝,中國大使怎麼願意談及如此敏感的問題,於是高聲回答:「我當然能保密!」李肇星微微一笑,說道:「我也能保密!」

2001年1月29日,是李肇星駐美任期的最後一天。華盛頓市長威廉斯頒布文告宣布這一天為「李肇星日」,藉以表彰他任駐美大使3年來的卓越貢獻。

E. 學英語真的很重要麼外交部長去國外說的都是「漢語」,學好「國語」不是比學好「英語」更好么

這個問題,很糾結。
作為中國人,學好漢語是必須的。母語是你交流溝通工作最常用的語言。學不好怎麼成?

英語:
高級官員都有翻譯。即使他們會說英文,也會為了國家形象和某種面子而說漢語。

學會了英語你可以:
1。看看新聞,發現很多你不知道的事情;
2。多一種思維方式,對工作生活有幫助;
3。未來的工作,英語仍然是一種國際通行的工作語言。短時間內漢語無法企及;
4。你未來可能會環球旅行。英語更重要了。

F. 與外國談判的時候,中國外交部長為什麼不說漢語

第一:是在現實自己國家的才華
第二:是對外國的尊重

G. 民國第一外交家顧維鈞:31歲名揚海外,晚年拒毛主席回大陸的邀請-

著名 歷史 學者唐德剛,曾說過一句話,大致意思是:中國 歷史 上只有兩個半外交家,一個是李鴻章,一個是周恩來,還有半個是顧維鈞。

顧維鈞為什麼是半個?唐德剛認為,跟李鴻章和周恩來比起來,顧維鈞沒什麼決策權,影響力沒有那麼巨大。

雖然這句評價稍顯偏頗,不過簡而言之概括了中國外交 歷史 上的外交處境,因為國家貧弱,外交顯得進退維谷,如何平衡就是非常考驗個人能力的事情。

身為民國第一代外交家,顧維鈞經得起 歷史 的考驗。他一生最出名的時候,就是1919年巴黎和會,因為一聲「不」,導致名垂青史。但與此同時,他也有過爭議的時候,比如1949年他曾被列入43名國民黨戰犯名單。

顧維鈞的一生可圈可點,本文先介紹其1919年的「高光時刻」,之後重點介紹1949年以及其晚年在美國的生活。

顧維鈞在參加巴黎和會之前,成長之路可以說是順風順水。他1888年出生於上海嘉定的富豪家庭,幼年飽受良好私塾教育,後來又赴美留學,在美國又憑借自己的出眾才華,先後榮獲文學學士、政治學碩士、國際法法學與外交博士學位。

更讓人「羨慕」的是,顧維鈞在哥倫比亞的博士還沒畢業,就率先拿到了袁世凱英文秘書的職位,當時他才年僅24歲。之後,他就一直身在中國的權力中心。

應該說從實力和運氣上看,顧維鈞確實是佼佼者,不過令人欣慰的是,他沒有辜負這種天賦和幸運,他人生中的第一個高光時刻,是為了給國家爭利益,當時他年僅31歲,時間是1919年1月28日。

當時會議上,顧維鈞其實是被臨時推到發言人的位置,原本憑借他的資歷只能排在後面,但由於中國代表團內部勾心鬥角,也由於他長期研究山東問題,一下子就被推到了最前面。

憑借著初生牛犢不怕虎,以及對民族的滿腔熱血,會議當天顧維鈞慷慨陳詞,用西方人最熟悉的耶路撒冷舉例,先問對方知不知道孔子,然後說孔子就是山東人,他說: 中國不能沒有山東,就像西方不能沒有耶路撒冷一樣! 這句話一下子就震驚了在座所有人,簡單、有力、痛徹心扉。

事後美英各國報紙報道了這個發言,國際輿論瞬間轉移到了中國一邊。顧維鈞也因此名揚海內外,成為世界知名的外交家。

但後來事情發展不盡如人意,弱國無外交,後來北京政府還是要求簽字,不過顧維鈞不同意,6月28日,他公然違抗北京政府訓令,拒絕出席簽字儀式,這也是我國近代外交史上第一次敢於說「不」。顧維鈞的女兒也曾說: 「中國現代史表明,先父顧維鈞是在國際會議上對列強說『不』的第一人。」

不過這件事還沒結束,更令人稱奇的是,在顧維鈞的外交努力下,不僅中國代表團拒絕簽約,羅馬利亞、塞爾維亞和南美洲等弱小貧窮國家,也效仿顧維鈞和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所以從這個角度說,中國對「第三世界」國家的榜樣地位,從1919年巴黎和會的時候就開始形成了,其中顧維鈞起到了關鍵作用。

1945年,顧維鈞代表中國簽署了《聯合國憲章》,比較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在關於是否邀請中國共產黨代表出席簽字儀式的時候,顧維鈞是少數幾個力挺中國共產黨代表出席會議的國民黨大員。

對於這一特別恩情,我們也不能忽視,雖然在解放戰爭期間,顧維鈞曾有過一些比較爭議的舉動。

1946年顧維鈞被蔣介石委派擔任駐美大使,為了支撐國民黨的戰局,顧維鈞在蔣介石的命名下,非常賣力地在美國爭取援助,不僅如此,他還 力主國民政府與美國簽定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簽訂這個條約後,相當於美國人在中國可享受國民待遇,美國貨物輸入中國不需要任何關稅,美國資本可以收購中國任何產業,美國飛機輪船可以在中國天空和大海里任意航行,所以有人評價這個條約是從天下賣到地下,堪稱現代最辱國的條約。

也因為這個爭議性的條約,顧維鈞被許多愛國民眾視作賣國賊。或許正是因為解放戰爭期間這一系列類似舉動,顧維鈞在1949年被列入了國民黨43名戰犯名單,名列第22位。

不過話說回來,上戰犯名單並不代表真的是戰犯,排名也並不代表作惡多端的程度,只是按照當時的地位和影響力,必須要掛上去,以儆效尤,發揮輿論攻勢。

事實上43名戰犯名單里的許多人,比如傅作義等後來都還是被我黨重用,並給予了極高的榮譽和地位,所以顧維鈞的實力和成就,並不會因為一份名單而被否定,也不會因為他曾在解放戰爭期間主張簽訂了通商條約,就否定他曾經的民族情懷和偉大成就。

除了在巴黎和會上的壯舉,顧維鈞還做了許多對國家和民族有重大利益的事情。比如抗日戰爭期間, 顧維鈞擔任駐法大使,與法國政府在貨物過境越難的問題上,竭力爭取,最終使得援華物資可以順利通行。後來駐英國大使,同樣如此。

1946年1月他被任命為駐美大使後,曾多次提出辭職,但沒有獲得批准。從本心上講,他不希望國家內戰,但多年的政府工作經歷讓他只能選擇妥協。這也是他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

顧維鈞晚年身居國外,在國際法院一直擔任重要職務,直到1967年才正式退休。晚年,顧維鈞並沒有忘記祖國,毛主席還曾親自邀請他返回大陸,當時他是如何回應的呢?

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1972年中國派代表出席聯合國大會,其中有一個人名叫 章含之 ,是著名外交家喬冠華的妻子,也是著名民主當人章士釗的養女,同時也是毛主席的私人英語教師,也隨團出席了聯合國大會。

當時,毛主席委託章含之在出席聯合國大會的時候,代替他去拜訪顧維鈞,專門帶去了禮品和問候,同時最重要的是邀請顧維鈞返回大陸,參觀或訪問。

根據章含之後來的撰文回憶,毛主席說他很敬重顧維鈞的外交才華和為人,因為顧維鈞曾和章士釗是好朋友,所以委託章含之以晚輩的名義,去看望顧維鈞,同時專門囑咐不要提是來自毛主席的邀請。

毛主席同時還要章含之向顧維鈞介紹大陸的情況,並邀請他回大陸來看一看,同時要章含之告訴顧維鈞,統一祖國是海峽兩岸愛國人士的共同心願。

根據毛主席的指示,章含之於這年10月5日,在紐約顧維鈞女兒住所拜訪了顧維鈞,並與他共進晚餐。顧維鈞當時已經是84歲高齡,但精神極好,步履矯健,非常有興趣地詢問了章含之許多關於大陸的最新情況,並表示了對故鄉上海嘉定的深切懷念。

但令人遺憾的是,對於毛主席邀請他回大陸的事情,顧維鈞卻迴避了,其實就是拒絕了。 事實上,顧維鈞並不是不想回大陸,他晚年雖身在美國,但無論是生活方式還是思維方式上,一直都是傳統的中國人。

他雖然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國外度過,但他一直很自豪自己是一名中國人,特別是到了晚年,他思念故土、懷念家鄉的感情更加濃烈。

平時的衣食住行方面,顧維鈞保持著中國人的習慣,雖然工作要求他常穿西裝,但仍十分欣賞中國傳統服裝,冬天愛穿棉襖或皮襖,夏天愛穿長衫,因為他覺得中國服裝寬松且舒適。

他晚年退休後在美國,生活就像一個標準的中國紳士,每天晚上必吃中國菜,尤其是家鄉上海的名菜——羅漢菜和塌棵菜,更是百吃不厭。

他退休以後最大的消遣的讀書,尤其愛讀中國的古典名著,因為他認為當今許多外國學者所引以為傲的闊論,其實我國早在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前就已經提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是他最引以自豪的地方。

正是因為這樣的民族情懷,正是因為幾十年前他對中國作出的巨大貢獻,毛主席在1972年對顧維鈞不念舊怨,真誠邀請顧維鈞回大陸看看。

但令人遺憾的是,顧維鈞拒絕了,雖然主觀上思念家鄉,但客觀上顧維鈞仍然受到來自蔣介石的脅迫。當時大陸和台灣仍然保持著對抗,且蔣介石對台灣人民有著嚴格的「三不」政策,不允許台灣人在公開場合與大陸有任何來往。顧維鈞雖身在美國,但並沒有加入美籍,所以他只能遵守蔣介石的規定。

他對章含之表達了對邀請其回大陸的感謝,但婉拒了回大陸的行動。而章含之回國後,將顧維鈞的這個決定告訴毛主席的時候,毛主席並沒有表示生氣,反而表示諒解, 「這是章含之到外交部工作後唯一一次與毛澤東單獨在一起談話。他對會見問得非常仔細,也很諒解顧維鈞暫時不便回大陸訪問。他說要向這些國民黨的元老們做工作,介紹大陸的發展。」

顧維鈞晚年一直無法返回大陸,不僅是大陸方面的遺憾,也是他一生的憾事。後來隨著兩岸關系的改善,顧維鈞的女兒 顧菊珍 得以返回大陸探親,顧維鈞專門讓她帶回了自己珍藏半個世紀的明代 「嘉定四先生」 和民族義士侯娟曾、黃淳耀的墨跡,獻給國家,並再三囑咐女兒,到上海後一定要到嘉定去看看, 把家鄉的變化詳細告訴他。

顧菊珍受父親重託,專程到了嘉定,不僅看了嘉定西門外和馬陸鄉的兩處顧家祠堂舊址,而且還拍攝了好幾張婁塘農場梅山豬的照片,帶回去給父親留作紀念,因為顧維鈞是丁亥年出生,屬豬。

而嘉定縣人民政府也十分理解顧維鈞的心情,也專門委託顧菊珍將《嘉定縣城鄉建設畫冊》送給他,讓他飽覽故土的變化和新貌。

顧維鈞收到這來自家鄉的珍貴畫冊後激動萬分,每當思鄉心切的時候,便拿出來翻閱一遍, 就似乎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後來,他給家鄉人民寫信,感謝家鄉對他的厚愛,盛贊故土發生的巨大變化,同時委託外甥女按照他的記憶繪制了「嘉定鎮草圖」。

晚年,顧維鈞在美國寓所,親筆書寫了杜甫的詩句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贈送給嘉定縣博物館收藏。同時委託家鄉親人,為他定製了全套的中國壽衣,以備後事之需。

應該說,顧維鈞從頭到尾都滿懷著一顆中國心,雖常年身在國外,雖常年與外國人打交道,甚至用英文比用中文更多,但無論如何,他都自豪自己是一名中國人,晚年即便定居美國多年,但始終沒有加入美籍。

面對1972年來自毛主席的回國邀請,他無奈選擇了拒絕,即便如此,仍通過各種渠道,獲悉家鄉的變化,排解對家鄉故土的思念。

1985年11月14日 ,顧維鈞在家突然昏厥辭世,享年97歲。30年後,2015年9月25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李保東,專門到紐約看望顧維鈞先生的遺孀嚴幼韻,並轉達國務委員楊潔篪和外交部長王毅對她110歲生日的祝賀,並介紹了國內和外交情況。

李保東說,今年是聯合國成立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顧老作為中國代表第一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嚴老也是最早一批聯合國中國籍職員,都為國家作出貢獻,我們對此不會忘記。

H. 外交部華司長回應泡菜問題說了什麼

12月1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外媒提問:「韓國和中國媒體在網路上就韓國食品泡菜的起源問題有爭議。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華春瑩回應:「有這方面的爭議嗎?我不太清楚。我認為中韓之間更多的是合作和共享。」

據《中國市場監管報》此前的報道,24日,一項由中國主導制定、四川省眉山市市場監管局牽頭負責的泡菜行業國際標准正式誕生,引發了韓國有關部門的關注。

針對泡菜行業國際標准誕生的消息,韓聯社29日報道稱,韓國農林畜產食品部表示,中國四川泡菜國際標准不適用韓國泡菜。

(8)外交部長訪問中文擴展閱讀:

當前中韓關系持續平穩發展

11月25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

有記者就王毅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訪問韓國一事提問。

趙立堅介紹,當前中韓關系持續平穩發展,在王毅國務委員訪問韓國期間,中方願同韓方共同努力,通過此訪落實領導人重要共識,增進雙方高層戰略溝通,深化抗疫和復工復產合作,加強國際地區事務協調,推動中韓關系健康穩定向前發展。有關消息我們會及時發布。

I. 外交部長親自來華推廣移民的意義是什麼

移民在中國作為一個行業出現以來,中國移民界首次出現有一國現任外交部長親自來華與中國匯加移民類的公司合作,意義是為了引起了中外移民界的共同討論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