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溥儀當年出訪日本,都受到了怎樣的待遇
溥儀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稱帝後不久就爆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幾千年的封建帝制,結束了清朝統治,於是溥儀被迫退位,袁世凱擔任大總統。雖然溥儀已經不再是皇帝,但仍居住於紫禁城中,除了沒有皇帝的地位外,其他一切還是照舊皇帝的形式生活著。1924年這樣的生活被打破,發生了政變,溥儀被逼離開了紫禁城無處可去,被日本公使館收留並予以保護。在日本人的保護下,溥儀受到了極高的待遇,找回當年當皇帝的感覺,覺得在日本人心裡,自己的地位還是很高的,殊不知這是日本人給他下的套。
② 溥儀第一次出國訪問日本,為何會讓仁裕天皇目瞪口呆呢
溥儀,在中國近代歷史當中,也是一位風雲人物,他的人生可謂是大起大落。人生的前半生還是大清朝的皇帝,轉眼間便成為勞改犯,這其中的痛苦估計也只有溥儀才能夠體會。雖然溥儀已經不是大清朝的皇帝,可是他復辟朝廷的願望還是非常的迫切,哪怕是明知道是傀儡也不在乎。當時東三省已落入到日本人手中,在這樣的情況下當地的居民便展開激烈的抗日斗爭。
當時皇帝外出吃飯,需要進行“試毒”,看看飯菜當中有沒有什麼凶器之類的。於是在宴會開始之前,溥儀的隨從便將有的食物,都進行檢查。當時日本的大臣都不知道中國有這一習慣,大家都目瞪口呆著看著。此後日本天皇便帶領的著溥儀進行參閱,種種的一切成功的讓溥儀認為日本是真心對自己好,或者說溥儀不願揭露這殘酷的現實。溥儀在日本所見、所感都全部記載在自己編寫的書籍當中,並且對於當時的一些細節都進行描述。
③ 溥儀在1912—1949的經歷(簡介)。速度求解。
溥儀在1912年到1949年的經歷:
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1934年到1945年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儀在沈陽准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46年8月10日,溥儀作為證人出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
1947到1948年,溥儀被前蘇聯轉移到同一城市的另一個看守所里,他仍享受與其他被拘人員不同的生活待遇。
如仍可單獨用餐,不必參加勞動,甚至不用打蒼蠅、蚊子。1949年的時候溥儀一直被關押的看守所中,直到1950年7月30日, 蘇聯通知溥儀引渡回中國。
(3)溥儀訪問日本坐船擴展閱讀:
長期以來,人們對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的稱呼都是宣統帝或者清廢帝、末代皇帝、遜帝等,因為他沒有廟號和謚號。
他去世時是平民身份,所有沒有謚號。但愛新覺羅家族在台灣的後裔於1967年給溥儀上了廟號憲宗和謚號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襄皇帝。
但溥儀所謂的謚號,廟號並不算是正式的謚號、廟號,這個廟號和謚號是家族內定的,未獲國民認可。
④ 愛新覺羅溥儀有沒有去過日本
溥儀去過日本,日本天皇親自到東京火車站接的溥儀,時間大約是在溥儀在長春建立偽滿洲國第二年,是去日本感謝關東軍的扶持。
⑤ 為什麼博儀是最後一個皇帝,他和慈禧的關系
最後一個皇帝不是博儀而是溥儀,因為溥儀的退位宣告了清朝的滅亡,所以他是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母親是慈禧的養女,所以溥儀是慈禧的孫子。
愛新覺羅·溥儀是清朝末代皇帝,字曜之,號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是道光帝旻寧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是慈禧太後的養女。
1908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5)溥儀訪問日本坐船擴展閱讀:
民國二十四年,已經就任偽滿洲國「皇帝」的溥儀,在關東軍的安排下,乘坐比睿號戰列艦訪問日本。作為合作的標本,日方為這次訪問下了不少工夫,所到之處,隨處可見揮舞小旗歡迎的日本民眾,表現「日滿和諧」的姿態來。
對於這次訪問,日本做了周密安排,組成了以樞密院顧問林權助男爵為首的14人接待委員會,軍部派出「比睿」號戰艦和多艘護航艦來大連迎接。溥儀登上日本戰艦,檢閱了日本「球摩」第12、15驅逐艦隊。
溥儀一行到達日本橫濱後,乘火車前往東京,日本天皇親自到車站迎接。隨後溥儀由秩父宮陪同,乘宮廷儀裝馬車,來到天皇裕仁當皇太子時居住在赤坂離宮下榻。在日期間,溥儀先後檢閱了日軍近衛師團、羽志野騎兵第二聯隊及戰車第二聯隊,並到曰陸軍第一衛醫院慰問了日本傷兵。
⑥ 假如1945年8月19日溥儀坐的飛機沒有被蘇聯捕獲,他順利到達日本,歷史會怎樣
不會怎樣。
日本是戰敗國,屆時中國會提出引渡戰犯溥儀回國,日本不好不從。
溥儀回國接受審判,歷史一如既往。
⑦ 求清代皇帝溥儀的生平經歷和他為什麼會做日本的滿洲國傀儡皇帝急!!!!!!!!!!!
1924年,馮玉祥的軍隊打入北平,把紫禁城包圍起來,大門一關,不準任何人出入。門外軍警森嚴,三步一哨,五步一崗,把溥儀死死地困在金鑾殿里。
往日溥儀在金鑾殿里,靠眾臣輔佐支撐,而今只剩下了孤家寡人一個,他有些六神無主。正當溥儀慌神的時候,馮玉祥派人給他送來一個文告,要修正清室的優越條件,要溥儀簽字,內稱:一、大清宣統帝即日起永遠廢除皇帝尊號;二、民國政府減少補助清室的費用;三、限三小時內,溥儀遷出皇宮,自由選擇住處。
溥儀對此通牒式的條件,敢怒不敢言,無法抗拒,只能乖乖地服從。
其實溥儀對這類事也無所謂,他也不是第一次被人攆下台。俗話說,大丈夫能上能下,這也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於是,他拿起筆來,在文告上簽了字,同意照辦,先闖過這一關再說。但他畢竟不是一個老練的政客,能屈能伸的本事還不到家。在這突如其來的大勢已去的變革中,身邊又沒有謀士幫忙,他有些不知所措,有些悲觀和沮喪。
下一步該怎麼辦,溥儀一點主意也沒有。
在限定時間到達時,溥儀只好走出金鑾殿,先到北府去找他爹。
溥儀在北府坐立不安,北府和金鑾殿不同,他不僅失去了自由,安全也無保障。怎麼辦?他想到,要從外國勢力中,尋找出路。他首先想到的是日本。
溥儀手下原有兩個較親近的大臣,一個是曾任大清王朝駐日本神戶的總領事鄭孝胥,此人和日本關系十分密切;一個是長期在日本混過的羅振玉,他也和日本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聯系。
鄭孝胥本是大清王朝老臣陳寶琛的同鄉,他在清朝除做過駐日本神戶的總領事,還做過一任廣西邊務督辦。此人才幹出眾,能力較強,深受朝野重視。他曾多次拒絕民國總統的邀請,不肯到民國政府當官,卻繼續追隨溥儀。因此,溥儀把鄭孝胥看成是一位難得的忠臣。對鄭的一些親日的進言,溥儀均較賞識。
羅振玉是古玩商出身,他通過售賣古玩文物和日本拉上了關系。那些年,日本上層、皇室、皇族以及商界,對中國古物很感興趣。有的日本人是為了研究文物,有的是為了收藏,也有的是為了倒買倒賣,從中取利。他們所感興趣的,主要是來自中國的歷史文物。羅看準日本上層對古文物的青睞,便以中國古文物學術權威的身份,在日本結交了很多朝野名流。在一段時期里,他已成為在日本政界和商界能夠說上話,可以發揮一定作用的人物。所以羅對溥儀出過一些向日本靠攏的建議,也頗得溥儀的重視。
鄭孝胥和羅振玉兩個人都會投其所好,願幫助溥儀尋找出路。換句話說,他們二人都可以別有用心地幫助溥儀,借用日本勢力,達到個人的目的。
鄭孝胥告訴溥儀,為了尋找出路,他想把溥儀接到「東交民巷」日本兵營去。鄭說,他已和「東交民巷」的日本竹本多吉大佐商定,由竹本的副官中常秋大尉,穿上便衣,帶一名醫生,以送溥儀看病為由,將溥儀送出北府,接到日本兵營。這個辦法,溥儀很感興趣,有些動心。但由於多位王爺反對,而沒成行。
第二天,奉命去天津求援的羅振玉來到了北府,他告訴溥儀,他在天津找到了日本駐軍司令部。日本方面說,北京竹本大佐會派騎兵在北府附近巡邏,如果發現國民軍對北府有什麼異常舉動,北平日本兵營會立即採取「斷然措施」。
羅振玉帶來的這一消息,使溥儀深受感動,使溥儀進一步證實到日本人才真的是可以依靠的對象。
這時,溥儀利用段祺瑞聯合奉軍反馮玉祥的混亂形勢,向駐華使團發出求援呼籲;又請日本公使辦的《 順天時報 》發表對他的采訪談話。該報是奉命辦事,也樂得借機拉溥儀一把,在報上,連續寫文章表示對「皇室」的「同情」,大罵國民軍。對此,溥儀很為得意,認為日本才是他可信賴的一方而確信無誤。
在「北府」解除門禁時,溥儀決心搬出「北府」,找一個能夠得到庇護的地方。
溥儀選擇日本駐華公使館,作為他的庇護所。
溥儀主動上門,找靠山,以待東山再起,日本駐華公使求之不得。這對日本侵略擴張集團來說,正中下懷。因而日本公使便千方百計地把溥儀牢牢地抓在手裡,使溥儀死心塌地靠攏日本,以便日後有用。為此,日本駐華公使芬澤為溥儀的進館和食宿,提供了一切方便,並熱情予以招待。
在溥儀進入日本公使館後,日本公使館經日本人的精心策劃和安排,很快就變成了大清皇帝的行宮。
溥儀也就這樣肆無忌憚地在日本公使館過起了大清皇上的舊日子。
最有趣的事例就是溥儀在日本公使館做壽。這年正逢溥儀20壽辰,日本公使為溥儀舉行了一個大型的慶祝活動。
在日本公使的策劃下,這一祝壽活動搞得十分隆重,別具一格。
賀壽活動安排在日本公使館禮堂舉行。
日本使館禮堂,按故宮內的格局布置一新。地板上鋪有豪華的黃地毯;在溥儀坐的太師椅上鋪有黃緞子;椅子後面的玻璃屏風貼上黃紙;傭人們一律戴上清朝的紅纓大帽。生日這天的賀壽活動,在禮儀上和清朝皇宮的做法沒有什麼差別。從各大城市來的遺老、舊臣、送禮拍馬的、借機巴結溥儀、巴結日本人的人物約600餘人,都爭先恐後地擁到日本公使館禮堂,都向坐在太師椅上的溥儀三拜九叩,祝賀皇上萬壽無疆,氣氛異常熱烈。
溥儀在儀式中間,還向600人的來賓發表即席講話,他在這賀壽活動中洋洋得意,足足地又風光了一陣,大過了一番當年當皇帝之癮。同時,他也進一步體驗到,只有日本人仍然把他當成皇帝。
這時,溥儀投靠日本的決心,日益堅定。
還有一件使溥儀感激涕零的事是,他想去日本,而日本對溥儀想出洋東渡的設想,給予了十分滿意的答復。
溥儀想出洋東渡日本,具體應該怎麼辦?他沒有主意。正在這時,他的寵臣羅振玉給他出了個主意。為了便於東渡日本,可分兩步走:第一步先到天津碼頭。在天津做好去日本的准備,條件具備後,即可乘船東去。對此,溥儀欣然接受。
羅振玉把溥儀要去日本的設想告訴了日本公使芬澤。芬澤很高興。這對日本方面說來,正中下懷,芬澤隨決定派天津日本總領事館的警察署長和便衣警察來京,負責護送溥儀由北平前去天津。
溥儀到達天津時,日本駐天津總領事吉田茂和駐地軍官士兵,把溥儀接下了火車。次日,日本人辦的《 順天日報 》在北平發表日本駐華公使聲明,說明前宣統皇帝突然轉往天津。這一聲明等於將溥儀去天津一事,告知段執政及其外交總長。
溥儀到達天津,更加依賴日本。而日本當局則把溥儀拉得越來越近。
溥儀一到天津,就進入日本租界地,住進有現代化設備的新房子,他越發得意。
盡管溥儀打算藉助外力、藉助日本復辟的遠大計劃不變,但他東渡日本之事,由於國內形勢的變化,遲遲沒有成行。結果,他在天津一住就是七年。
在天津這段漫長的歲月里,溥儀的復辟、復仇思想,更加堅定和迫切。
這時期,在溥儀身邊能夠接近和進言的人,還是鄭孝胥和羅振玉。這兩個人就時局問題向溥儀發表的憤慨之言,完全符合溥儀長期以來要復辟、復仇的設想。這兩人對溥儀實現復辟設想,起了不小的作用。
溥儀在天津和北京一樣,仍然得到日本方面無微不至的關懷。溥儀想復辟,日本當局就投其所好,在精神上,物質上給以全方位的幫助和支持。
日本觀察到溥儀很喜歡眾人仍然奉稱他為皇上,便不遺餘力地利用一切機會,讓溥儀知道,日本一直沒有改變承認宣統皇帝、皇位的存在。
有一天,正當軍閥混戰的戰火就要燒到天津的時候,日本天津駐在軍司令官小泉六一中將特意來到溥儀住地,向溥儀說:「請宣統皇帝放心,我們決不讓中國兵開進日本租界一步。」溥儀聽後,十分得意。一是日本軍方仍然稱他大清皇帝的尊號。他受寵若驚。自從溥儀被攆出金鑾殿,除他的隨從外,沒有人還把他當成皇帝。而今,日本軍方仍然畢恭畢敬地稱他皇帝,使他感到日本才是他可信賴的朋友;二是日本軍方還提出要保障溥儀的安全。這種表示,使這位早想東渡日本的末代皇帝感恩戴德。
沒過幾天,日本官方代表、日本駐天津總領事吉田茂請溥儀參觀天津日本僑民小學。這一活動是日本總領事精心策劃的。溥儀求之不得,對此邀請欣然接受。
這一活動本是一次很普通的活動,然而,日本人卻別有用心,目的是投其所好,進一步軟化溥儀。
在溥儀去小學的往返路上,日本小學生手持彩色紙旗,夾道歡呼「溥儀皇帝萬歲!」,這一場面使這位脆弱無能的末代皇帝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在天津這些年,每逢節日或溥儀的壽辰,日本駐天津總領事和日本駐軍司令官及其將佐們都要到溥儀住地來拜賀。每逢日本「天長節」,日本駐津要員都要請溥儀去參觀閱兵典禮。
又有一次,溥儀到白河邊上去遊逛,偶然他看到在河中間停留一艘日本兵艦。當他們在眺望兵艦在河中的美景時,該兵艦的艦長突然乘小船靠近河岸,並匆匆忙忙地走到溥儀面前。恭恭敬敬地對溥儀說,很榮幸看到皇帝陛下在欣賞日本軍艦在河中的美景,我特意前來邀請皇帝陛下到軍艦上參觀。
溥儀欣然接受,這正是他夢寐以求的和日本軍方進一步接觸的好機會。
當溥儀走到軍艦上的時候,日本海軍將校等高級軍官列隊在軍艦上,以接待國家元首的規格,向溥儀皇帝高聲致敬。
溥儀也就儼然以國家元首的身份,在日本軍艦上檢閱儀仗隊,十分風光。
當溥儀回到住地不多時,這位日本艦長率領一些日本軍官前來回訪,以表示對溥儀皇帝的尊敬。就這件事,溥儀曾嘟嘟囔囔地對身邊人說:「從這件事上看,我覺得日本人是從心眼裡尊敬我的。」
在天津這幾年,溥儀在生活上很自在,在「政治上」很得意。首先是,他的生活條件比紫禁城的養心殿要優越得多;其次是,在日本租界地內,從官方到民間都仍然尊稱溥儀為宣統皇帝,使他既風光又得意;再其次是,在國內形勢稍為有些緩和的情況下,幾個親日的近臣鄭孝胥等人就復辟大計,進言不少,都很合乎溥儀的心意。於是,溥儀一天比一天相信日本將是他復辟的第一外援力量,一天比一天認為,靠日復辟大計,應當立即提上具體日程。
不久,溥儀為復辟大計,在天津通過日本大軍閥大倉喜八郎,將胞弟溥傑派往日本去學軍事。
接著,溥儀也就一步一步地,走上了投靠日本當日本傀儡皇帝的道路,走上了支持日本侵略擴張的犯罪道路。
1931年,日本在發動侵華戰爭之前,已向溥儀打了招呼。
「九·一八」事變前兩個月,溥傑從日本回國休假,給溥儀帶來了日本軍方吉岡安宜的一個口信,告稱:「現在張學良鬧得很不像話。滿洲在最近也許就要發生點什麼事情……請宣統皇帝多多保重。宣統皇帝不是沒有希望的。」
不僅如此,在溥傑回國前,日本貴族水野勝邦子爵向溥傑打招呼說,他將要去中國拜會一下溥儀,並向他當面送上一把扇子。
溥傑回國後不久,水野勝邦來訪溥儀,送來一把扇子。扇子上面,寫著一聯詩句:
「天莫空勾踐,時非無范蠡」。
溥傑回國帶來口頭和書面的兩條信息,實際上是日本侵略擴張當局給溥儀送來的一個暗示,要溥儀知道:日本要動手了。溥儀的希望來了!
溥儀和日本一級戰犯板垣征四郎和土肥原賢二會面勾結,就溥儀去東北三省建立日本傀儡國家一事,達成了共識。
9月的一天,日本在天津的駐屯軍司令官香椎浩平中將把溥儀弄到日本兵營。溥儀到達日本兵營,首先見到的是關東軍參謀長板垣征四郎大佐,在一旁陪坐的有溥儀的舊臣羅振玉。坐定後,羅交給溥儀一封信。
這封信是溥儀遠支宗室的後代、東北保安副司令張作相的參謀長熙冾寫給溥儀的。
張作相還兼任吉林省的省主席,張因回家奔喪,不在吉林。熙冾則利用這個大抓實權的機會,以東北保安司令部參謀長的身份,下令開城,迎接日本侵略軍,成了東北日本傀儡國家的開國元勛之一。
熙冾在給溥儀的信中說:他等待了20年的機會,今天終於等到了。請溥儀勿失時機,立即回到「祖宗發祥地」主持大計。可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先佔據滿洲,再圖關內。只要溥儀一到沈陽,吉林立即宣布復辟。
11月的一天,日本侵華軍頭目土肥原賢二到達天津,溥儀連夜會見了土肥原賢二。
土肥原賢二是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的五名重大戰犯之一。人稱,土肥原賢二是個靠侵華起家的日本軍人,他會講一口流利的中國話,他走到哪裡,災難就降臨到哪裡。
土肥原賢二見到溥儀,就對溥儀說,日本關東軍對滿洲絕無領土野心,希望溥儀不要錯過這個時機,快去愛新覺羅祖先的發祥地,親自領導這個國家。溥儀將作為這個國家的元首,一切可以自主。最後,土肥原賢二還強調,將在滿洲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的帝國。這個帝國將由宣統皇帝完全做主。
溥儀聽得入神,他認為,這正是一個復辟的好機會,機不可失,應抓緊北上。於是,溥儀就連夜偷偷地乘上了日本人的輪船,離開了天津。
溥儀在日本關東軍的安排下,乘船先到營口,後又連夜轉往旅順。
溥儀在旅順等了三個月。在這期間,許多清朝遺老、皇親國戚,以及一些官迷心竅的政客們,當獲悉溥儀要復辟、要復皇位,都爭先恐後地前來拜會溥儀,並施盡全身解數,向溥儀獻殷勤、送重禮,以期望在朝廷里能買上個一官半職的。溥儀也不負眾望,對買官、跑官者來者不拒,誰出大價錢,誰就做大官,只要肯出高價,人人都有官做。
這些會當官、會運動做官的人,都有所獲,他們後來都成為偽滿洲國的大小新貴。例如幾個頭面人物:鄭孝胥、臧式毅、熙冾等人,都當上了偽滿洲國部長以上的大官。其中,熙冾這個人野心很大,官迷心竅,他不滿足於當個部長,他想當宰相。
熙冾自認為,他才是為溥儀復辟,打過先鋒的人物,他最先致信尚在天津的溥儀,請其出山當皇上;後又在沈陽為溥儀復辟鋪路。不僅如此,熙冾還幾次派人給溥儀送錢,共有幾十萬元,最後他還明確向溥儀提出,要求「皇上」授命他出任「總理」之職。
其實,這些酒囊飯袋、投敵賣國之流,當時還有所不知,要當大官,不僅要賄賂溥儀,還要賄賂日本主子板垣征四郎。
板垣征四郎不同意,誰也當不了總理。
三個月之後,正當溥儀躍躍欲試,積極向日本投靠的時候,板垣征四郎親自到旅順找溥儀談話。
板垣征四郎告溥儀,為適應東北三省「各界」的願望,要在東北三省成立「滿洲國」。國都設在長春。長春改名新京。這個國家由五個主要民族組成,即滿、漢、蒙、日、朝。由溥儀出任國家元首即執政。
溥儀關心的不是把東北三省從祖國分裂出去成立的是個日本傀儡國家,他關心的是,想當皇帝。他還覺得,當執政不如當皇帝更名正言順,更算得上復辟。為此,溥儀和日本主子還討價還價了一番。
最後,板垣征四郎對溥儀說:「執政,不過是過渡而已。宣統帝是大清帝國的第十二代皇帝陛下,這是很明白的事。將來在議會成立後,我相信一定會通過恢復帝制的憲法。因此,目前的執政是過渡時期的方法而已。」意思是要溥儀先去長春上任,當皇上以後再說。不久,溥儀當上了偽滿洲國的皇帝,並對日本感恩戴德。
就這樣,溥儀作為一個偽滿洲國的國家元首,當上了頭號漢奸,把東北三省拱手送給了日本帝國主義、變成了日本殖民地,並為日本軍國主義集團的侵略擴張,搖旗吶喊。
溥儀的偽滿洲國都搜羅了些什麼人從事「國務」?這些人大部分都淪為蘇軍的俘虜。
溥儀到長春後,就迫不及待地再過一把當元首的癮。為此,他還舉行了一個隆重的開國大典。參加典禮的「元勛」有,溥儀的隨行老臣鄭孝胥、羅振玉、胡嗣瑗、陳曾壽,另有趙景祺、蒙古王公貴福、蒙古王公齊然特色木貝勒;還有奉系官吏:張景惠——向日本投降的原哈爾濱特區長官、省長、東北行政委員會委員長;臧式毅——向日本投降的原遼寧省主席;還有熙�——原清宮大臣、向日本投降的原東北保安副司令兼張作相的參謀長;張海鵬等。
就在這個儀式上,日本關東軍負責人宣讀了一個國務院的任命名單。這個名單就是偽滿洲國各部總長的任命,也就是一份偽滿大漢奸的名單,如下:
國務總理鄭孝胥;民政部總長臧式毅;外交部總長謝介石;軍政部總長張景惠;財政部總長熙�;實業部總長張燕卿;交通部總長丁鑒修;司法部總長馮涵清;文教部總長鄭孝胥( 兼 );奉天省長臧式毅( 兼 );吉林省長熙�( 兼 );黑龍江省長程志遠( 兼 );立法院院長趙欣伯;監察院院長於沖漢;最高法院院長林綮;最高檢察廳廳長李�;參議府議長張景惠( 兼 );參議府副議長湯玉麟;參議府參議張海鵬、袁金鎧、羅振玉、貴福;執政府秘書處處長胡嗣瑗;執政府秘書處秘書萬繩�、商衍瀛、羅福葆、許寶衡、林廷琛;內務處處長寶熙;內務處特任官員張燕卿、金璧東、王季烈、佟濟煦、王大忠、商衍瀛;警備處處長終濟煦;侍從武官長張海鵬;國務院秘書官鄭垂;國務院秘書官鄭禹。
溥儀盼望已久的登台輝煌,已經得以實現,他十分得意。
大典過後,溥儀走馬上任,當傀儡元首。溥儀雖然什麼大事也不管,但他卻把當皇帝的一套排場,安排得地地道道,風光十足。每天都有許多貴客前來朝拜和請安。前來的人有愛新覺羅家族的人,有在野舊臣、有當朝新貴、各部總長、特級參議,還有一些各地的士紳、豪商、地痞等等之流。這些前來拜會、請安的人,都是為了前去上供、送錢送物,為了向溥儀表忠心,以求飛黃騰達、陞官發財。關於東北三省從此就變成了日本的殖民地、將遭受日本掠奪;老百姓從此就變成了亡國奴、將慘遭日本蹂躪一事,這些人和溥儀一樣,一概不予過問。
在溥儀身邊當官的人,多是死心塌地投靠日本的舊軍閥、舊官僚,也是一些酒囊飯袋的人物。他們只管搜刮民財,從來不管百姓疾苦。僅以偽滿洲國總理張景惠( 成立偽滿洲國後不久,總理職務就由張景惠取代了鄭孝胥。這都是日本侵略者的需要。 )為例,就可見一斑。
張景惠是東北一帶地區勢力人物,也有人說他是「鬍子」( 土匪 )出身。他的表演,是可稱之為賣國之最。別的不說,僅就他那套會「吹」、會「拍」的當官本事,就可看出他是個什麼樣的歷史人物。
有一次,在偽滿洲國的國務會議上,在日本關東軍頭目發言強調「日滿一心一德」後,張景惠說:「咱是不識字的大老粗,就說句粗話吧!日滿兩國是兩個螞蚱拴在一根繩上。」
在日本殖民主義政策的壓榨下,人民無法生活。東三省的老百姓每年辛辛苦苦種的糧食,全被日本關東軍搶走。對此,張景惠在國務會上說:「日本皇軍賣命,我們滿洲出糧,不算什麼。鬧飢荒的人,勒一下褲腰帶,就過去了。」
由於張景惠對日本極為無恥、極為肉麻的吹捧,日本侵略集團對他很滿意。日本關東軍稱張景惠為「好宰相」。
至於溥儀的偽滿洲國都幹了些什麼?這一問題,不是本書要交待的事情。僅就溥儀的一兩個賣國事實,本書不能不帶上一筆。
溥儀此人,不要老祖宗,賣國求榮,為日本侵略擴張開路、吶喊,把東三省老百姓置於水深火熱之中。1941年,當日本對美英宣戰的時候,溥儀立即頒發詔書「動員東三省人民為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奮斗到底」;1942年,當日本一級戰犯東條英機到達長春時,溥儀當面拍馬說:「請首相閣下放心,我當以滿洲國之全力支援親邦日本的聖戰」,並以大量白金、鑽石等首飾送給關東軍,以支持其侵略和擴張。
⑧ 末代皇帝溥儀第幾集到日本
第19集
溥儀與婉容出遊時,溥儀的護軍因不忍屈辱與日軍發生沖突,後被日軍逮捕。菱刈隆竟不顧溥儀和鄭孝胥等人的抗議,換掉了護軍並撤掉了鄭孝胥總理大臣的職務。溥儀受日本天皇邀請出訪日本,在回國後得知婉容與李順生下了孩子。氣急敗壞的溥儀下令逮捕李順,婉容也因為嬰兒的突然死亡而發瘋。
⑨ 日本天皇送溥儀3件國寶,說這就是你的祖宗了,後來溥儀罵了什麼
末代皇帝溥儀被日本人充當所謂的偽滿洲國皇帝期間,曾兩次訪日。
第一次發生在1935年,日本為了籠絡溥儀,表現出「日滿親善」的姿態。第二次也就1940年溥儀的出訪可就大大不同了。
1945年8月15日,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強大攻勢下,日本戰敗,溥儀的兒皇帝夢也就此終結。當年的「建國神廟」在混亂中被日本關東軍縱火焚毀,盪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