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訪問75歲以上老人作文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訪問75歲以上老人作文

發布時間: 2022-12-10 21:35:21

⑴ 關於訪問75歲以上的老人的作文(1500字)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提供範文一篇,僅供參考。
「小時候,你很調皮的呀。在村裡的時候,每天到處亂跑,一會兒就不知道跑到那個村角落裡了。一到中午,我們叫你回來吃飯,喊破喉嚨都不見你回來。你爺爺種田回來,喊一聲,你馬上就紅著臉跑回來了。一到晚上,你可難睡啦。老是把一條腿斜搭在你爺爺的大腿上,雙手摟住爺爺的脖子,緊緊地抱住他,弄得他晚上都睡不好。你老是踢被子,他一晚上要給你蓋好幾次被子咧。」

更早的我就不記得了,只是奶奶和爸爸媽媽說我小時候很黏爺爺,很聽爺爺的話,而爺爺也最愛我。小小的我,會把媽媽分的糖拿給爺爺吃,而爺爺卻說牙疼;我會在第一時間把一張張紅色的獎狀拿給爺爺看,爺爺的誇獎總是我不斷追逐奮斗的動力。我會每天陪拉著爺爺粗糙的手,陪他慢慢地上街買菜,聽他對朋友自豪地指著我說:這是我孫子。我會把媽媽給的零花錢全部給爺爺,而爺爺卻從不為自己買什麼,總是買水果,牛奶,零食給我。直到上初中了,爺爺也因為要照顧兩個堂弟回到鄉下。兩個堂弟都念寄宿制學校,而爺爺就在離學校不遠的一條小街上租了間房。平時兩個堂弟都在學校上課,僅有年紀小些的堂弟晚上回來休息,而晚上爺爺還要做夜宵帶去學校,相處時間還不到1小時。而隨著小些的堂弟也上了初中,兩個就都在學校寄宿了,只有偶爾才回去看看。我知道,家鄉不發達,街上的路燈也沒幾個,一到天黑各家各戶幾乎都關門了,街上冷冷清清,爺爺也只能呆在出租屋裡看電視。一個老人,到遠離親戚的地方,一個人在一盞慘淡的夜光燈的照耀下無聊的看著電視,直到睡著。偌大的房間里,僅有一台電視陪伴,我看不到,卻能想像到一個老人的孤獨。過年了,大家都在忙活兒,我也樂得清閑,便四處逛,也沒陪爺爺。回來時,看見爺爺和六公,七公坐在小板凳上,先前傾著身子,不時往煙筒里塞進小簇煙絲。輕輕地點火,慢慢地吸吮,在深深地吐了吐煙。爺爺的動作很慢,慢到讓我感受到他的無力。轉頭看到停在新建的水泥小路上,叔叔靠著車門,手裡拿著手機,大概是正和某個老闆在高談闊論吧,不時傳來陣陣刺耳的笑聲。忽然,我想,爺爺吐的不是煙,倒更像是一聲嘆息,重重地打在我心上。去年大年初二,父母都帶著孩子去女方的娘家拜年了。無非是見個面,打聲招呼,送點禮,母女聊些家常,再一起吃頓飯,一天就這樣過去了。爺爺那天沒去,因為車坐不下人了。臨走時,我看見他一個人帶著破舊的草帽,騎著那輛老單車駛在小路上。回來時,趁著大家往外搬東西時,我趕緊跑過去看爺爺,想告訴他我收了多少利是,吃了多少好吃的東西。然而我又看到一個孤獨的老人:一個老人,頭發早已花白的老人,坐在自家院子里,靠在藤椅上,無力的撐著那把老葵扇,輕輕地搖著,望著遠方漸落的日暮出神,一聲嘆。這是我見到的,也是能想到的最孤獨的背影。我想著,心酸。漸漸長大了,也就懂得更多了。一天,晚修結束後,回到寢室里,想起已好久沒有和爺爺通過電話了,於是便撥起了那個電話。我吵醒了他,他卻在聽到我的聲音後激動起來,彷彿我的一個電話給了他極大地活力似的。聊了好一會兒,我看了看鍾:11點,有點晚了,便說:爺爺,很晚了,你早點睡吧。還有,最近天氣變化比較大,你要注意身體啊。還有啊,注意休息,不要那麼勞累。那邊傳來:好,好,好。也許,爺爺在孤獨的夜晚僅僅只需一個短短的電話,一聲注意身體,一個安慰。人至暮年,心酸衰老。我以青年之心,嘆暮年老去,為之無奈。我不知道有誰能體會到這樣一種孤獨,我不知道有誰能理解這樣一種無奈。只是一個老人的無私奉獻,到了晚年,竟如此需要一個安慰的電話。這是一個老人的悲哀。每當想著,眼睛便不爭氣的濕潤了。

⑵ 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的作文

敬愛的各位老爺爺、老奶奶:
你們好!近來身體好嗎? 在這美麗的季節,我代表南山實驗小學少先隊以及全體師生向老人們帶來真誠的慰問。
在這技術飛躍的時代,我們依然不會忘記,曾經有那麼一批老人,為我們現在付出了卓越的功勞。您不要以為我們已經將您忘記,也不要為兒女送您來這里而感痛心。請您記住:每張天真的笑臉,每個為您辛勞的身影,都是您的子子孫孫,社會上仍然有許多願意幫助您的人,包括我們,也會將你們視為至親的親人。
我們會經常來這里看你們:和您說起生活中的瑣碎,讓您回味起兒時的趣事;和您聊起關注老齡問題,讓您為我們提出建議;跟您談談文化,讓您敞開心扉,為我們解說那個時代的文化歷史……我們將呼籲:建立一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使敬老、養老、愛老、助老的良好社會風尚進一步發揚光大,使廣大老人能歡度自己的晚年!
老人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人們常把老年比作夕陽,比作晚霞。我認為年老並不僅僅意味著年紀大,更不等於老朽無為。年老意味著經驗和智慧,更意味著人情練達、世事洞明。為我們指明人生道路的人,總是老者;為我們傳授經驗者,也總是老者。我們相信:只要老驥志千里,總是夕陽無限紅!
最後,我代表全體同學由衷地祝願全體老人身體健康,心情愉快,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謝謝!

⑶ 關於看望孤寡老人的作文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到了,大家都興高采烈地忙著過年,可能忘了孤寡老人是多麼需要我們的幫助啊!我們「綠神」小隊還是時時刻刻記著幫助孤寡老人。在大年初29的晚上,外公說:「孤寡老人是多麼的可憐,他們需要我們大家的幫助,明天我們一起去看望孤寡老人。」到了第二天大年三十的早晨,我拿好200元壓歲錢,打算送給孤寡老人。出發了,我們一同趕往孤寡老人家裡。到了那裡,只見八、九十歲的老奶奶家裡,只有一張破桌子和幾把破椅子,其它什麼也沒有了。老奶奶一個人坐在桌子旁邊,默默地念著佛,好像在祈禱她要得到像大家一樣的幸福生活,她的心是多麼的善良呀!我們都把自己帶來的禮物往孤寡老人手裡塞,她感激的看著我們,臉上一道道深深的皺紋笑成了一朵花,看得出她心中有說不出的激動。外公還給我們每人拍了幾張照片,看著我們的行動,不住地稱贊表揚。過了一會,我們要走了,當和孤寡老人告別時,又每人說了一句祝福的話,願老人健康長壽,新春愉快。

⑷ 求一篇采訪老人過去的作文1000字

12月16日上午,活潑可愛的小記者們興高采烈地來到了佛山三中,采訪校長秦大宙。你可別小看三中,他們學校可是廣東省一級學校哦!
一進校門,首先展現在我眼前的是兩座塑像,她們象徵著學習刻苦和拼博向上的精神。大家都知道紅棉樹吧!三中就有一棵很高很大的紅棉樹,它已經有兩百多歲了。
在秦校長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春暉園,那裡有菊花科、薔薇科、葫蘆科、十字花科等一些植物。我們還參觀了"三中之聲"廣播室、地理和歷史媒體播放室。
采訪活動開始了,我提出了一個事先准備好的問題,"你們學校教學很好,老師也付出了不少的努力,那裡面含藏什麼秘訣呢?"秦校長告訴我這個問題太大了,他沉思了一會兒,說:"做一位老師,要有責任感,要有上進心,要對每一位同學嚴格要求,要對每一位同學負責,這就是我們學校的秘訣。"緊接著,又有一位小記者提出了一個問題,她說:"你們學校未來怎樣發展?"秦校長笑容滿面地說:"如果以後來到我們學校,你將會發現我們學校的操場變成塑膠跑道,春暉園旁邊也將建起圖書大樓,每個教室都會有一個電教平台。我們學校將來還會建佛山市第一家示範高中的教學樓"。
最後,秦校長還告訴我們,他們學校的面積有45畝,50個教學班,190位教師,學生有2820人。每年招生比較多,學校的成績也不斷提高。通過實踐證明;三中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秦校長說三中要走自己特色的路。
聽完了秦校長的這一番話,我們用熱烈的掌聲表示感謝。頓時,會議室里一片歡騰。通過這次采訪,我知道了三中是一個環境優美、教學經驗豐富的學校。如果以後有機會,我也希望來這里讀書。

⑸ 看望敬老院老人(作文)

繽紛9月,臨近中秋佳節,大連萬科城花業主們打扮自己的新家的同時,仍不忘關心社會孤寡老人。業主代表、物業公司代表等一行15人帶著慰問品於9月3日下午驅車來到大連市工人敬老院勞動公園分院,為老人獻上了愛心。

在敬老院杜主任親切指引下,業主們手提慰問品到各個樓層看望了老人,老人們看見我們能夠抽出時間來看望和慰問他們很是感動,也給我們道出了心聲,他們說: 「你們的心意我們領了,很高興你們抽空來看望我們」話語雖不連貫,但字字卻透露出真情實感。有一位偏癱在床的老人用含糊不清的口齒對業主說了句「謝謝」,用了半分鍾時間,看了真是催人淚下……

業主們又在敬老院人員的引導下,參觀了敬老院的設施。敬老院工作很細致,也很人性化;敬老院工作的人性化值得我們學習。 接下來業主們自由活動,很多業主都與老人有說有笑,氣氛很是熱鬧,健康和生活狀況成為了他們交談的主題。

尊老敬老是我國優秀的傳統美德,需要我們將其發揚光大。我們不管何方何時,都應伸出自己的關愛之手盡力去幫助老人們,使他們安度晚年。

⑹ 拜訪孤寡老人的作文500字

09的寒假如期而至,這是我大學的第一個長假。作業也由以前的寒假作業變成了現在的社會實踐。回到家後,我腦海中馬上閃現出幫助孤寡老人的念頭。
我們村東頭就住著一位姓王的孤寡老人,雖然我和他沒有什麼親戚關系,但論起來,我還應該叫他一聲爺爺。他本來有兩個兒子,但不幸的是都在中越戰爭時期去世了。本來還有一位老伴相依為命,也在去年因病去世。現在只有他一位老人家孤苦無依,也沒有什麼親戚。在我小時候,我們村比較窮,不說電視機少吧,就算是電也經常停。在夏天的夜晚,我們幾個小孩子經常纏王爺爺給我們講故事。他的故事生動有趣,給我們的童年生活帶來很多樂趣。
一月二十日早上,我剛吃過早飯就拿上打掃的工具來到了王爺爺家。快過年啦,我也為他老人家打掃一下衛生,讓他也乾乾凈凈的過個年。王爺爺起的也很早,他已經吃過飯正在洗碗。王爺爺的聽覺能力已經大大不如以前,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我的來意說清楚。老人家聽了很高興,先是推辭,在我的一再堅持下才答應。一間小小的房屋裡除了一張床和一張桌,幾個小凳子外還雜七雜八的放了很多東西,這就是老人家所特有的節儉習慣,現在很少有年輕人能夠做到。我先把屋子裡的東西整理好,畢竟年齡大啦,身體行動不便,屋子很久沒有整理啦。然後我把垃圾全部打掃出來倒掉。整理好他的家務又幫他擦洗了傢具。幫王爺爺整理家務是我的目的之一,另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就是陪老人家聊天。在一個人的生活中最可怕的並不是死亡,而是無親無友無人聊天的孤獨。王爺爺年紀那麼大了,在沒有親人的情況下,自然也就很少人願意「光臨」這位孤寡老人的住所。畢竟王爺爺已經八十多歲,聽覺也不好,說話也不如以前那麼清楚。他略帶傷感的說:「已經一個多月沒有人來我家啦,我現在啥也不能幹,平時就是看別人打牌。現在眼也不行啦,看不清,聽不見。下雨的時候就只能呆在家裡,一天從早到晚一個人也沒有。人老啦,誰還願意跟一個老頭子聊天啊!」說著說著,老人的淚就掉了下來,這就是孤獨的可怕。經歷了那麼多風雨的人,無數的苦難都沒有能讓他掉下一滴淚,但孤獨就把這位老人折磨的淚水直流。臨走時我答應王爺爺以後有空我就會來陪他聊天。
小時候我們聽他講故事獲得了快樂,現在我聽他訴苦衷,卻能給他帶來溫暖。新年的第一天,我大清早端了一碗水餃來到忘爺爺家。天還沒有亮,但王爺爺屋裡的燈已經亮了。小小的房屋顯得跟整個村子格格不入,好像荒山野嶺中一間古老的廟堂。我坐了一會就走了,老人這一次臉上一直掛著笑容,整個人也精神了許多。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輕鬆了許多,這是我最有意義的一次寒假作業。這次社會實踐給了我一次很好的社會生活體驗機會,讓我看到了孤寡老人的孤獨和社會對他們照顧的不夠。增強了我的社會責任感,身為一個大學生不僅要有努力學習,好好工作的決心孤更要有為社會,為祖國分擔壓力的行為。同時這次社會實踐也讓我品嘗到了幫助別人所獲得的樂趣。

自己縮寫和改編

⑺ 介紹采訪一位老人的作文100字

我的爺爺今年七十二歲了,個子高高的,身體挺健壯,干什麼都特有精神,他那一雙明亮的眼睛閃著慈祥的光,顯得格外親切.爺爺為了接送我讀書,他那雙堅硬、有力的腳踩著自行車走過了嚴冬酷暑整整六個春秋.
爺爺是個做事「入迷」的人,不管幹什麼事兒,他都非常專注認真.今年暑假裡,爺爺教我練習寫毛筆字和學畫國畫,有一天,他一隻手拿著書,另一隻手拿著沾滿濃墨的毛筆在宣紙上比劃著,極端熱情地給我講解畫墨竹的要領…….這下該我學畫了.爺爺趁我練畫時,他又全神貫注地看起《怎樣畫國畫》的書來.趁他不防,我俏皮地在爺爺的左耳邊大叫了一聲,爺爺突然臉上就像睛轉陰似的變成了驚恐的臉色大吼了一聲:「誰,干什麼」這時,我捧腹大笑地對爺爺說:「你看書已經「入迷」了,給你開個玩笑,使你放鬆放鬆.」
有一個星期天,爺爺在給我號作業時,突然從櫥房裡傳來一股煳臭味,原來爺爺又「入迷」了,忘了鍋里還煮著飯呢!
我的爺爺就是這樣一個做事「入迷」的人,我愛我的爺爺.

⑻ 看望孤寡老人心得作文

看望孤寡老人

2月1日上午,我們泗灣的指導老師俞老師要帶我們去看望一位孤寡老人,我們開開心心地去了。

我們拿著送給老人的禮物來到了老人的家門口,老師輕輕地打開門,我們跟著老師走近門口發現屋子很小而且有許多灰塵。我們一個接一個走了進去,發現屋子的天花板很黑,燈光很昏暗,我環視著四周,心想這屋子的主人是怎樣的一位老人呢?正在這時,另一扇門被慢慢打開了,裡面走出來一位白發蒼蒼,滿臉皺紋的老奶奶,我們明白她就是我們要看望的老人。我們齊聲喊著:「老奶奶好!」這位老奶奶沒有親人,平時家裡總是冷冷清清的。今天看到這么多人來看望她,她格外高興,連聲說:「小朋友請坐,小朋友請坐,謝謝大家來看我這老奶奶。」

於是,我們把禮物一一送給了老奶奶,我們還給老奶奶表演了各自拿手的節目:唱歌,跳舞……我們一起幫老奶奶擦玻璃窗,掃地,打掃衛生。老奶奶看著我們幹得那麼起勁,那麼開心,會心地笑了。

我們都非常開心,因為我們幫助了一位孤寡老人,我們給了她溫暖,給了她快樂。

⑼ 采訪長輩 作文800字

周末,在校寄宿讀初二的兒子回家,在小黑板上寫出了學校布置的5項作業,「采訪父母」是其中的第一項。列第一項並不意味著第一個做,周末兩天,等他把其他作業做完,到了要走的周日下午才開始「采訪父母」。

幹了半輩子新聞,沒想到今天要接受兒子的采訪。兒子倒好,第一問題是問我怎麼采訪。呵呵,這好象是到了我飯碗里了。「采訪前你要定一個主題,你想了解什麼,要圍繞一個題目來談。」「哦,老師說了,要你談談自己的奮斗史。」奮斗史?在兒子去准備采訪工具的間隙,我問自己,我奮斗過嗎?

兒子擺開了陣勢,又是本子又是筆,還准備錄音。雖然面對的是兒子,要錄音感覺還是不自然。我教導兒子說,你要用心采訪,要多依賴筆頭,把錄音給關了。不能依賴錄音,兒子居然要求我把每句話講兩遍,第一遍聽,第二遍記錄。「哈哈,這怎麼行?你記要點啊,記關鍵詞啊。」窗外秋風瑟瑟,才5分鍾,兒子直喊熱,竟開始冒汗了,呵呵,沒見過采訪別人如此緊張的。

「奮斗,一個人要如何奮斗。」我偷偷地把話題扭了扭,「首先他要立志,要立志長大後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有益的人,將來不能危害社會,直白地說就是要一輩子做個好人。人要有理想,有夢想,從理論上講,你將來可以做任何事,當科學家,當政治家,當將軍,等等。有夢想,你才會有為實現夢想而奮斗的行動,你才會主動地去學習。學習才會因此而變成一件快樂的事。

「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就必須練就一身本事,也就是要成才。如何成才?人才人才,先成人再成才。成人和成才有著密切的關系,不能成人,還談什麼成才?你現在最主要的就是要健康地安全地長大成人,要鍛煉強壯的身體,要珍惜生命,時刻注意自我安全保護,包括過馬路這樣的小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就沒有了。對生命決不能輕言放棄,特別是在和平年代。在非常時期,如戰爭如地震,需要你為國為他人獻出生命又另當別論。」

「最近四川地震災區有個官員自殺了,你怎麼看?」兒子漸漸地平靜下來,飛快地記錄著並開始插話提問。「這個官員在地震中失去了孩子和妻子,工作壓力又特別重,他經受的打擊太大了,他頂不住選擇了放棄生命,我們應該尊重他的選擇。所謂尊重就是不去譴責他,他有他放棄的自由,但是也不能贊揚他,更不能學習他。一個人一生當中會要遇到很多挫折,我們要善於調整自我,從挫折中走出來。面對挫折和困難,我們一要樹立信心,二要動腦筋,用智慧去戰勝它。」曾經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創關東》就充滿著生活的智慧,我以此為例啟發著兒子。「你怎麼和我們德育課老師講得一樣啊,他上課就是講這些。」兒子嘟囔著。

「第二,關於學習。最重要的是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習要有毅力,要自覺地主動地學。毛主席當年在湖南第一師范讀書時,為了磨練自己的意志,有時刻意到南門口鬧市邊去讀書。……考試要講究技巧,在考場里一切要以拿分數為主,……」不知不覺,一個半小時過去了,兒子記滿了兩頁紙。雖然我有意跑了點題,沒有直接談我的「奮斗史」,看樣子他對采訪很滿意,因為足夠他完成作業了,但願他能明白一些道理,並付諸行動。

兒子的采訪結束了,我走在上班的路上還在思索著,我奮斗過嗎?從學校畢業到單位,在單位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一天又一天,我們是在奮斗嗎?我們為什麼奮斗,為職稱,為職務,為生活?我們該如何向孩子們傳授人生經驗?再過N年退休時,我們又如何總結自己的奮斗史,對自己一生做個怎樣的交代?

春節來臨,背井離鄉遊子,都紛紛趕回家,盼望與親人團聚。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有別於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心理。這種心理,在我們民俗文化底蘊深處,可說是根深蒂固,流傳甚廣,彷彿是打在每個人身上難以磨滅烙印。這種團圓習俗在國內外中國人頭都已紮下深根脈。
年夜飯(團年飯)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這一天人們預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在古代中國,一些監獄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團年飯"對古代中國人是何等重要。家庭是華人社會基石,一年一度團年飯充分表現出華族家庭成員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關系更為緊密。家人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孩子們在玩耍放爆竹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裡最忙碌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掌廚做出來。在北方,大年初一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家家戶戶傳出砧板聲,大街小巷傳出爆竹聲,小店鋪子傳出"劈劈啪啪"算盤聲和抑揚頓挫報帳聲,再夾雜著處處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樂章。 說到除夕刀砧聲,鄧雲鄉撰寫《燕京鄉土記》卻記載著除夕一個十分凄涼故事:舊社會窮人生活困難,三十晚上是個關。有戶人家,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尚未拿錢歸來,"家中瓶粟早罄,年貨毫無。女人在家哄睡孩子,一籌莫展,聽鄰家砧板聲,痛苦到極點,不知丈夫能否拿點錢或東西回來,不知明天這個年如何過,又怕自己家中沒有砧板聲惹人笑,便拿刀斬空砧板,一邊噔噔地斬,一邊眼淚潸潸地落……,這個故事讓人聽.確實心酸。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時候。大年夜.豐盛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佳餚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