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果沒有俄羅斯,美國會打伊朗嗎
說實話,美國敢不敢打伊朗和俄羅斯關系並不大!這既和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有關,更與伊朗的「不可預測性」因素有關。比如說,切斷霍爾木茲海峽又該如何呢?而這一點恰恰是伊朗反復拿出來威脅美國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說到底,伊朗作為中東最大的什葉派國家,更是整個地區什葉派陣線的領袖。美國要對伊朗動手就要准備應對什葉派陣線的全力出擊。伊朗絕不是因為有別的國家「撐腰」才硬氣,用伊朗防長的話來說,「伊朗見證了無數帝國的起落沉浮,也包括自己的帝國,伊朗人民不懼任何帝國。而有些國家的歷史還沒有多長呢!」
⑵ 黎巴嫩首都發生巨大爆炸,有別的國家支援嗎
有別的國家支援。當地時間8月4日黎巴嫩首都發生巨大爆炸也引發國際社會關注。以色列軍方稱「現在是超越沖突的時候了」,表示將向黎巴嫩提供人道主義和醫療援助。伊朗外長扎里夫表示,伊朗隨時准備為黎巴嫩提供任何必要援助。
克里姆林宮稱,俄羅斯總統普京就貝魯特爆炸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破壞向黎巴嫩總統表示哀悼。埃及總統塞西發表聲明對此表示哀悼和同情。美國國務院稱,正與黎巴嫩展開緊急合作,調查是否有美國公民在貝魯特爆炸中受到影響。德國外交部稱,爆炸造成德國使館工作人員受傷。
貝魯特省長馬爾萬·阿布在現場講話時不禁哽咽哭泣,他把這次事故比作「廣島長崎式國家災難」。黎巴嫩總理哈桑·迪亞卜已宣布5日為國家哀悼日,並尋求國際援助,「此次爆炸事故的責任人必將付出代價」迪亞卜說。俄羅斯衛星網消息稱,總理的妻子及女兒也在此次爆炸中受傷,黎巴嫩長槍黨領導人納賈里安在爆炸中喪生。
(2)扎里夫訪問俄羅斯視頻擴展閱讀
黎巴嫩首都發生巨大爆炸經過
當地時間8月4日下午18時左右,貝魯特港口發生第一起爆炸事故,隨後的第二起爆炸事故破壞力要比第一起強得多。RT形容稱「爆炸將巨大的煙柱蘑菇雲和碎片送上天空。」從網上傳出的視頻看,爆炸現場狼藉一片,沖擊波對周圍建築物造成嚴重破壞,瓦礫遍布街道,天空被灰塵籠罩,濃煙遮住了夕陽,當地有人驚呼「這就像世界末日。」
黎巴嫩衛生部長稱,當地醫院急診已人滿為患,傷者目前已被送往其他醫院進行救治。目前,黎巴嫩武裝部隊已被派往現場協助救援。
俄羅斯衛星網報道稱,爆炸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以色列及黎巴嫩真主黨均否認與事件有關。此前當地電視台報道稱,爆炸與港口倉庫存儲的煙花或化學品有關。黎巴嫩總理此前稱,有一批重達2750噸的硝酸銨堆放在港口倉庫中6年,並未採取有效預防措施。
⑶ 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的主題是什麼
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的主題是「西方缺失」。
2020年2月14日,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慕安會)在德國慕尼黑舉行,此前《2020年慕尼黑安全報告》在2020年2月10日在德國柏林發表,這份報告為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慕安會)設定了主題——「西方缺失」。
參會人員
參會人員包括政界、商界和學術界等領域超過500名「高級國際決策者」,35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100多名外長和防長。
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首次參會。奧地利總理庫爾茨、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伊朗外長扎里夫以及一些國際組織的領導人參會。
⑷ 伊朗總統魯哈尼為何拒絕外長賈瓦德·扎里夫的辭職
因為扎里夫是伊朗總統魯哈尼的忠實盟友,現在的伊朗一位核問題面臨著非常嚴峻的形勢,因為美國的制裁,伊朗國內經濟出現了很大的問題,魯哈尼已經受到國內民眾的不滿了,如果這個時候自己的額盟友扎里夫再辭職,對他的執政會有很大的沖擊力,而且他也需要扎里夫對伊朗核問題跟美國繼續談判。
很明顯魯哈尼如果批准了扎里夫的辭職請求,他很有可能成為一個孤家寡人,因為國內的反西方派已經對他和扎里夫提出了批評的聲音,在這個時候他們也需要一道去面對問題。
⑸ 伊朗總統如何告誡朝鮮外相
正值美國重啟對伊朗制裁之際,朝圌鮮外務相李勇浩於當地時間7日對德黑蘭進行訪問,並分別於伊朗總統魯哈尼、外長扎里夫舉行了會談。
伊朗官方媒體伊通社(IRNA)報道稱,這是魯哈尼第二任期內,朝圌鮮高級官員首次訪問伊朗。魯哈尼在8日的會談中告誡李勇浩說,「今天的美國被認為是一個不可靠、不值得信任的國家」,不能指望其遵守諾言。魯哈尼還表示,在當前情況下,兩個國家應該在國際合作中肩並肩站在一起。
而就在李勇浩訪問伊朗當天,美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在接受美媒采訪時,還在指責朝圌鮮在去核化方面無進展,並威脅稱不會考慮放鬆對朝的經濟制裁。彭圌博圌社認為,特朗普政圌府的施壓做法,或讓美國的競爭對手走得更近。通過此次訪問,伊朗和朝圌鮮將建立更加牢固的關系。
「伊朗對朝圌鮮說:要相信我們,而不是美國」《華圌盛圌頓圌郵圌報》報道截圖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報道稱,美國專門研究朝圌鮮問題的前CIA情報分析師金秀(Soo Kim)表示,朝圌鮮外務相此次的伊朗之行向國際社會傳遞了一個信息:朝圌鮮採取「雙管齊下」的外交方式,繼續與美國進行無核化談判。同時另一邊還尋求與伊朗等國進行外交「盟友建設」。金秀還補充說,美方需要警惕這種方式。
此前在1980年至1988年伊朗和伊拉克的戰爭中,朝圌鮮幫助了伊朗一方,雙方建立了「血盟」程度的友好關系。且在過去幾十年時間里,雙方一直保持著積極的雙邊關系。
韓聯社分析說,如果到伊朝雙方關系,與美國核心部門接觸過的朝圌鮮可以向伊朗提供美國總統特朗普、國務卿蓬佩奧等人的相關信息以及朝美談判的進展情況,李勇浩此次訪問伊朗會給朝美關系帶來錯誤的信號。
《韓國先驅報》援引韓東大學教授朴遠建的話稱,朝圌鮮和伊朗都曾被美國貼上「邪惡軸心國」的標簽,「我擔心美國如何看待此次訪問,這或將進一步引發美國內部的懷疑,或對朝採取更為強硬的立場」。
據了解,在美國重啟對伊朗制裁的當天,俄羅斯、英國等許多國家都對此做法予以批評。俄羅斯外交部當天還發布公告稱,俄方譴責任何繞過聯合國安理會決定進行單方面制裁的行為,將盡一切努力維護與落實伊核問題全面協議,並在國家層面採取措施維護與伊朗的經貿合作。
而在同一天,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還發表了指責朝圌鮮在去核化方面無進展的言論,並表示美國不會考慮放鬆對平壤的經濟制裁。據悉,這已是博爾頓三天內第二次對朝圌鮮的無核化承諾動作緩慢表示不滿。
⑹ 美國財政部制裁伊朗央行行長:列入恐怖分子名單,大家覺得美國有這樣的權力嗎
權力是由法律授予的,缺乏合法性的權力只是最原始的暴力強制。所以,討論美國財政部制裁伊朗央行行長,關鍵不是美國是否有權力,而是這種制裁是否合法。
1、從國內法來看,美國制裁伊朗官員是合法的
自從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以來,美伊關系惡化,美國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制裁伊朗。其中包括1996年頒布的《達馬托法》。該法主要針對伊朗的核武器問題和支持恐怖主義問題施加制裁。2006年,《達馬托法》被《伊朗自由支持法》取代,至今有效。因此,如果美國認為伊朗公民涉及支恐,哪怕此人是央行行長這樣的高官,也完全可能受到美國的制裁。
綜合以上,可以認為美國制裁伊朗央行行長的國際法基礎並不牢固,因而從法律上看,美國沒有這么做的權力。但是另一方面,由於具有足夠的國內法支持,且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實力,他事實上又有這么做的能力。美國這么做,國際社會也就無可奈何了。
⑺ 疫情防控期間面對疫情,有哪些國家向中國伸出援助之手
有伊朗,俄羅斯和巴基斯坦。
2月6日,柬埔寨航班將向中國機場運送約1.4噸捐贈物資。截至目前,已經免費運送了6批物質,總計約4.5噸,為中國,成都,深圳,溫州,福州等地提供了援助。 2月3日,伊朗外交大臣扎里夫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發表了文章並說伊朗一直站在中國身邊。 2月5日,外交部發言人說,伊朗外交大臣扎里夫是第一位公開支持中國的外交部長,這表達了伊朗人民對中國人民的誠摯感情,體現了中國與伊朗夥伴關系的傳統友誼。伊朗方面還向中國提供了300萬個醫用口罩,並表示將繼續提供援助,與中國合作抗擊該流行病。
⑻ 俄伊敘警告美國說了些什麼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一連兩天與到訪莫斯科的伊朗外長扎里夫,以及敘利亞外長穆阿利姆舉行會談後,三方周五強烈警告美國不要再對敘利亞發動攻擊,拉夫羅夫還說,任何進一步針對敘利亞的軍事行動,會嚴重影響地區以至全球安全。
⑼ 俄羅斯扎里夫造船廠在俄羅斯的哪個位置
在克里米亞半島東端,瀕臨刻赤海峽。
⑽ 伊朗外長扎里夫辭職,總統魯哈尼為什麼不批准
伊朗外交部長扎里夫在25日凌晨通過社交媒體宣布辭去外交部長一職。扎里夫在新聞發布會上說,他非常感謝偉大勇敢的伊朗人民和他在伊朗政府中的同事在過去67個月的慷慨解囊。"我真誠地為我不能繼續任職和任職期間的所有缺點道歉。"
扎里夫辭職後,羅哈尼失去了一個重要盟友,迫使伊朗與西方國家舉行更多會談。隨著伊朗核協議的崩潰和伊朗經濟壓力的進一步加大,羅哈尼正面臨著來自強硬派的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