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fas哈佛訪問學者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fas哈佛訪問學者

發布時間: 2022-12-13 05:02:21

① 哈佛有哲學系嘛

哈佛有哲學院,網址:http://www.fas.harvard.e/~phildept/

② 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的成員名單

http://fairbank.fas.harvard.e/faculty 所有教職員工都在這里了,宋怡明(Michael Szonyi)是新任主任。

③ 怎樣報考哈佛大學

1. 報考哈佛大學 http://www.gsd.harvard.e/admissns/howtoap.html 2. 申請截止日期 http://www.gsd.harvard.e/admissns/adcalc.html 申請辦法 http://www.gsd.harvard.e/admissns/appmain.html (不過需要一個比較快的電腦) 希望明年9月進學的學生初步申請工作要12月1日前作好,申請3月進學的學生要在今年12月28日前把資料(推薦書、作品集等)送到哈佛。 3. 申請念博士的學生可以在 http://www.gsas.harvard.e/admissions/ 找到有關消息。 4. 念設計博士學位(Doctor of Design)的外來學生能申請獎學金。 設計博士學位的地位沒有建築博士學位(PhD)那麼高,是為專業人士辦的,詳情見 http://www.gsd.harvard.e/depts/asp/ 。 關於設計博士獎學金,先去 http://www.gsd.harvard.e/finaid/ 再找DDes Information。 5. 哈佛有一個叫AsiaGSD的組織,有網頁( http://www.gsd.harvard.e/students/asiagsd/index.html )。 也有一個論壇 ( http://www2.gsd.harvard.e/~asiagsd ),現在還沒有人用過,不過大家可以在網上登記參加討論。據網頁消息,AsiaGSD成員之一有一位設計博士生,名為Wu Yue,東大碩士,作品有深圳機場等( http://www.gsd.harvard.e/students/asiagsd/conference/wuyue.htm )。據哈佛本校phone and email directory,Wu Yue的email地址是[email protected]。(這是哈佛大學網上公開的消息,所以我能告訴大家。) 6. 申請MArch或其他專業學位的時候要交上一篇英文文章(1000字以下),申請博士學位的也要交一篇文章(1500字以下),有關文章內容、見 http://www.gsd.harvard.e/admissns/samp5.html 。 申請博士學位的學生要說明本人研究范圍與兩位在校老師的研究題目的關系。 我個人的印象:有些基本上可以考進哈佛和其他第一流學校的學生,因為際遇問題,身邊沒有人鼓勵他們報考,而自己心裡無從確定報考對象,最後還是沒報名,很可惜。基本上,本科生之表表者都可以報這類學校呀。現在那麼多老外到國內訪問,老師們可以請客人跟學生們談談各學校對報考者水平的要求。上面提到申請進學需要寫一篇英文文章,這是很重要的。一般學生平日沒多看英文文獻,報考文章論事太籠統,空空如也,所以吃虧了。(平日多了解當代西方言論的學生寫報考文章的時候比較順手) 推薦書的作者本人的身份和作者本人跟美國學校的關系也在校方考慮范圍之內,學校覺得一位了解該校情況及報考者水平的推薦者比較可靠,而不一定是「拉關系」的考慮。A letter of application from a Harvard alumnus would be taken more seriously at Harvard than a letter from a professor who has no knowledge of American schools. Also, someone who is acquainted with a Harvard student and can compare the applicant's work with this student's work will be taken more seriously. 請一些跟美國、澳洲學校有聯系的人(校友等)寫推薦書才是上策。 I am planning to visit Suzhou next February. Accompanying me will be a professor from Harvard's Dumbarton Oaks Research Center and a current PhD student from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I am happy to have dinner with 5 students from any Chinese university (who are top of their class and can chat in English) and introce you to these guys. You might want to bring your portfolio along, of course. Lets see what happens afterwards....hehe! (The trip is not confirmed yet, but if you email me and give me your details, I'll contact you when the itinerary is confirmed.) 美國名校網頁上都有申請進學的消息,可以隨便看看。

④ 2006世界前10名大學是哪些能不能做些簡單介紹

1 Harvard Univ USA 美國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成立於1636年,其文理研究生院於1872年組建,是全美最古老的大學之一,迄今己培育出6位美國總統、29位諾貝爾獎得主和27名普利策獎得主。哈佛大學不但是美國政府制定國內外政治、軍事、外交政策的思想庫,而且在校內,各種學術流派和政治主張都十分活躍。

不論從學校的名氣、設備、教授陣容、還是學生素質方面,哈佛大學都堪稱世界一流。具體來講,它有近15億美元的資產、獲得最多的贊助、擁有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圖書館、第一流學者和教授、千里挑一的錄取者。

哈佛大學本科生課程中的生物、化學、地質學、數學、物理、經濟學、英文、歷史、政治科學、社會學、心理學在全美排名前5名。政府研究(Government Studies)、經濟 (Economics)和社會研究(Social Studies)更為突出。 哈佛大學首推為美國最好的大學,贏來了舉世公認的學術口碑和崇高的國際聲譽。

現在要提的是哈佛商科研究生院,它是MBA就讀學校申請人數最多的研究生院,一直維持在6千人以上(每年只錄取800人左右)。 哈佛大學的醫學研究生院和法學研究生院,也是全美聞名。

通信地址:Harvard University

Office of Admissions

The Gra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

P.O. Box 9129

Cambridge, MA 02238-9129

招生辦E-mail:[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harvard.e

校歷:Semester

招生選擇性程度:很高

最受歡迎的五個專業及其學生佔全校學生的比例:12% 經濟學,8%心理學,9%政治科學,6%英語與文學,6% 生物學

最新《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排名:博士學位類國家級大學第一名

學生與教師比例:10/1

平均錄取率:11%

最新排行榜:

能授予博士學位的工程項目:26

學雜費:約 $26019

住宿和伙食:約 $8250

申請費:$90

申請截止日期:January 3, 2005

TOEFL最低成績要求:550

TOEFL成績能否替代SAT或ACT?NO

2 Stanford Univ USA 美國斯坦福大學
所在國家:美國

建立時間: 1885年

學校性質:私立

【入學申請】

* 申請手續費: 約US$ 70 。

* 入讀斯坦福大學的競爭非常激烈,1997學年有16800人申請,被錄取的只佔15%。海外生有1700人申請,最後只有123人獲接納。

* 最多人修讀的科目是生物,其次是經濟、心理學、英文、政治科學。

【學校概述】

斯坦福大學,原名小李蘭德·斯坦福大學。地處加里弗尼亞州,舊金山半島聖·弗朗西斯科城南約30英里的地帶。

【費用及獎學金】

* 海外生學費: 約US$ 22110

* 宿舍: 約需US$ 7769 (學校為第一年的學生提供宿位。)

* 出外租住生活費:一年約US$ 11343 (包括住、食、交通及娛樂等)

【入學要求】

* SAT: Verbal 590-690分;Math 660-750分,海外生最好具TOEFL成績。

* 心理系和法律系共同實施六年的雙學位課程,心理或法律主修第一年學生可申請進入本課程,入學須分別獲得兩個系的批准。在九月一日後應盡早索取申請表,完整的申請手續須在一月一日前完成。

【入學時間】

斯坦福大學的學制與其它大學不同。在校規中,把一年分成四個季度,學生們每段都要選不同的課。因此,斯坦福大學的學生比那些兩學期制大學的學生們學習的課程要多,壓力也比其它大學學生要大。

斯坦福大學基金雄厚,經費充足,教學設備也極為充裕。圖書館藏有超過670萬本書 籍及4萬多本期刊。 校內另設有七千多部電腦供學生使用,亦設有多個電腦室及電腦中心為學生提供服務。學生可利用網路與校內的師生聯系。此外,校內的體育設施也很多,有能容納八萬五千人的體育館、高爾夫球場和游泳池等,充分體現了校園面積大的好處。

【學生服務】

斯坦福大學早就有培養優秀學生的美名。和許多重要的大學最近才為學生提供較多的研究機會不同,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往往只要發一個電子郵件就可以得到科研工作的機會,尤其是在夏季。

3 Univ Cambridge UK 英國劍橋大學
學校概述

劍橋大學成立於1209年,是世界十大學府之一,73位諾貝爾獎得主出自此校。劍橋大學位於風景秀麗的劍橋鎮,著名的康河橫貫其間。劍橋大學有35個學院,有三個女子學院,兩個專門的研究生院,各學院歷史背景不同,實行獨特的學院制,風格各異的35所學院經濟上自負盈虧;劍橋大學負責生源規劃和教學工作,各學院內部錄取步驟各異,每個學院在某種程度上就像一個微型大學,有自己的校規校紀。

劍橋的許多地方保留著中世紀以來的風貌,到處可見幾百年來不斷按原樣精心維修的古城建築,許多校舍的門廊、牆壁上仍然裝飾著古樸庄嚴的塑像和印章,高大的染色玻璃窗像一幅幅瑰麗的畫面。劍橋大學有教師(教授、副教授、講師)1,000餘名,另外還有1,000餘名訪問學者。劍橋大學共有學生16,900名,其中包括6,935名研究生,72%的研究生來自其它大學,研究生中42%是國外留學生,女生佔36%。大學校長為女王丈夫菲歷普親王(他同時兼任牛津大學校長),設一名常務副校長主持日常工作。

課程設置

一般來說,英國的學制要比美國的短。劍橋大學的本科生一般是三到四年。上完三年,就可得到學士學位;上完四年,下來就是碩士(MA);如果三年拿到學士學位後就參加工作,一年以後也可以在工作崗位上再交論文,直接申請碩士學位。所以嚴格說來,劍橋大學沒有真正的碩士,碩士學位只是一個過渡。副博士是劍橋和牛津的一個稍具特色的學位,因專業不同,一般是兩年,授課一年,論文一年,(經濟系為一年的課程加論文)。如果課程的考試成績(一般是四門課)超過65分,就可直接轉為博士,再讀兩年就可獲得博士學位。副博士和碩士的區別有三個:其一,副博士的一年或兩年時間是可以計算到博士的時間,而從碩士直讀博士,是至少需要三年時間;其二,如果你的最終成績在65分以上,學校可以為你提供開放的時間,在有效時間內(如兩年),你隨時可去上學,再繼續你的博士學業;其三,劍橋規定,如果你拿到副博士學位後,工作滿一定年限,你也可直接提交申請博士學位的論文,學校根據你的論文質量和工作業績,可授你博士學位,而碩士則無此殊榮。但由此途徑得到博士學位是不太容易的。

專業設置

建築和藝術史系;古希臘和羅馬語言文學系;神學系;英語系;現代和中古語言學系;音樂系;東方系;經濟系;教育系;歷史系;法律系;哲學系;社會和政治科學系;地球科學地理系;工程系;數學系;物理化學系;物理化學系;考古和人類學系;醫葯醫學系;計算機科學技術;土地經濟系;管理系;生物系

入學手冊

學院制:劍橋最大的特色是學院制。大學由三十五座學院組成,上至行政財務,下至招生教學,學院都有很大的自主權。大學中央不過擔當一個像聯邦政府的角色,掌管一些宏觀的事情。在畢業禮上,最能看到劍橋如何重視學院。學生要由學院院長牽手引到校長面前跪下,接受祝福,象徵他是由學院教導成材。歷年來有73位教職員曾獲諾貝爾獎(包括28個物理獎,18個醫學獎,17個化學獎)。
入學須知:本科生通常向各個學院提出申請。申請時要注意,來年的申請截止日期是今年的10月15日,到時申請表必須寄到劍橋,或者UCAS申請表,這時也必須寄到UCAS。你不得同時申請牛津和劍橋。

入學要求

IELTS7.0以上,單項得分不得低於6分,或TOEFL600。

學習考試

英國的大學不設學分制,要求所有人都得按部就班完成規定時間的學習才能拿到學位。英國大學生的上課時間並不多,但每次上課,老師都會開一大堆的書目(reading list)。在課下都要到圖書館去查找,大量的時間就用在了圖書館中。和中國學生有所不同的是,英國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心中就已有了一個研究的方向,在後來的學習中會有意識的發展這方面的研究。在一邊念書的同時,一邊從事研究工作,整天忙於實驗室和圖書館。像劍橋、牛津這樣的名校,一些本科生在畢業前就會成為學者、科學家,在某個方面取得不小的成就。
英國大學的考試一般都是綜合性的,包括平時表現、考試、論文、出勤率等方面的綜合評分,要想拿個高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劍橋大學向來是以考試制度嚴格而聞名的,每科課程只考一次,沒有補考的機會,考試如果未獲通過,其結果只有離開劍橋。因此每每考試前夕,劍橋的學生都特別緊張,全力以赴的復習,那種緊張的情形並不比中國的高考輕松。上英國一般的大學,中學畢業生都不需要另經高考,單憑中學畢業成績就可以讀大學,而劍橋、牛津這類學校,要經過入學考試,各科成績都得是A等;除此之外,還要看運氣,因為報考的人實在太多了,以致後來許多人都不敢報考這兩所學校,然而不管你的背景怎樣,你自己必須首先打定主意,提出申請,然後經由個人考核決定是否得以錄取。劍橋大學為水平不一的有識之士提供學術研究的機會,這里是求知慾強的學生們擴大知識面、掌握一門學科的聖地。劍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范圍歷來非常廣。為了攻讀更高的學位,或是為了通過職業資格考試,通常有四分之一強的學生會繼續學習深造。

2006-2007年學費

(£) Overseas
Arts Science
學費 8,832 11,571
學院費 1,959 1,959
12個月生活費 8,125 8,125
一年總費用 18916 21655

4 Univ California - Berkeley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加州最佳的州立大學,也可稱得上是全美最好的州立大學,1997年全美公立大學排名,它獨占鰲頭,列全美第1。畢業於研究生院的學生中,成為諾貝爾獎得主和其他方面名人的都比其他大學畢業生多。學校教授里有16個諾貝爾獎得主,有的老師是柯林頓政府的首席經濟顧問。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美國最激進的兩個學校之一(另一個是哥倫比亞大學)。60年代嬉皮文化、反越戰運動、東方神秘主義文化、回歸自然文化等都是起源於這里。當年伯克利的代言人便是詩人愛倫金斯堡。最近這十幾年是高科技的天下,伯克利又開始締造新的神話,因為身在矽谷邊緣,近年來學校畢業生中出現了許多新型的億萬富翁。從該校工程系畢業的英特爾公司總裁安得魯可以說是伯克利新的代言人。

不過,伯克利的魅力不只是它的嬉皮與自由,而是它的學術氣氛。在1997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志對全美大學研究生院的調查中,伯克利的文學、東亞研究、新聞等16個系排名不是第1就是第2。工程類排名名列第3,其中電腦和電子工程專業排名全美第1。

值得一提的是大學的Hass商科研究生院,從1899年以來,它一直都是美國MBA教育的領導者之一

5 Massachusetts Inst Tech (MIT) USA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MIT)是美國一所綜合性私立大學。位於馬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的劍橋(Cambridge),查爾斯河(Charles River)將其與波士頓的後灣區(Back Bay)隔開。

麻省理工學院的自然及工程科學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其管理學、經濟學、哲學、政治學、語言學也同樣優秀。其林肯實驗室、計算機科學及人工智慧實驗室、媒體實驗室和斯隆管理學院十分著名。有59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或工作。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學院

校訓:Mens et Manus (Mind and Hand)

現任校長 蘇珊·霍克菲爾德

學校類型 私立

宗教關系 無

建立時間 1861年

所在地 美國,劍橋

學生數量 10340

教師數量 974

校園環境 市區

【歷史沿革】

麻省理工學院於1861年由威廉·巴頓·羅傑斯(William Barton Rogers)一位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創立。他希望能夠創建一個自由的學院來適應正快速發展的美國。由於南北戰爭,直到1865年MIT才迎來了第一批學生。隨後其在自然及工程領域迅速發展。在大蕭條時期,MIT曾一度被認為會同哈佛大學合並,但在該校學生的抗議之下,被迫取消了這一計劃。1916年MIT從波士頓遷往劍橋。

【院系設置】

建築及城市規劃學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工程學院(School of Engineering)

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School of Humanities,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阿爾佛雷德·P·斯隆管理學院(Alfred P.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MIT)是美國一所綜合性私立大學。位於馬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的劍橋(Cambridge),查爾斯河(Charles River)將其與波士頓的後灣區(Back Bay)隔開。

麻省理工學院的自然及工程科學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其管理學、經濟學、哲學、政治學、語言學也同樣優秀。其林肯實驗室、計算機科學及人工智慧實驗室、媒體實驗室和斯隆管理學院十分著名。有59位諾貝爾獎得主曾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或工作。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麻省理工學院

校訓:Mens et Manus (Mind and Hand)

現任校長 蘇珊·霍克菲爾德

學校類型 私立

宗教關系 無

建立時間 1861年

所在地 美國,劍橋

學生數量 10340

教師數量 974

校園環境 市區

【歷史沿革】

麻省理工學院於1861年由威廉·巴頓·羅傑斯(William Barton Rogers)一位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創立。他希望能夠創建一個自由的學院來適應正快速發展的美國。由於南北戰爭,直到1865年MIT才迎來了第一批學生。隨後其在自然及工程領域迅速發展。在大蕭條時期,MIT曾一度被認為會同哈佛大學合並,但在該校學生的抗議之下,被迫取消了這一計劃。1916年MIT從波士頓遷往劍橋。

【院系設置】

建築及城市規劃學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工程學院(School of Engineering)

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School of Humanities, Arts, and Social Sciences)

阿爾佛雷德·P·斯隆管理學院(Alfred P.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6 California Inst Tech USA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Caltech」)它創建於1891年,前身是位於帕紗迪那(Pasadena),由一位名叫阿莫斯·斯羅普的商人創辦的地方性的技術學院。1907年由天文學家喬治·埃內尼·哈爾(Geoge Ellory Hale)任董事,大力主張並改建學校為一所一流的工程和科學的研究學校。1910年,該校遷往新址。1921年正式更名為加州理工學院。

今天,加州理工學院是一所規模小、質量高,男女生合校的大學。學校之下不分設學院,而是分設為6個學術分部。生物(Biology);工程與應用科學(Engineering and Applied Science);人文與社會科學(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化學與化學工程(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地理與行星科學(Geological and Plenetary Sciences);物理、數學與宇航學(Physics,Mathematics and Astronomy)。

它的研究生培養工作有著這樣一些突出的特點。學生規模數小,但研究生數比例大。現在加州理工學院共有學生約2172人,其中研究生1281人,本科生891人,研究生與本科生之比為1.44:1。師生比數大,師資水平高。加州理工學院現有專任教師300餘人,另有研究人員近700人。專任教師與學生之比為1:6。現有專任教師中,有諾貝爾獎獲得者3人;國家科學院院士64人;國家工程院院士31人;國家文理(或譯為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75人,總共約173人,佔全日制專任教師300人的約60%。此外,自1962年以來,有13人獲得加州年度科學家稱號。當然,除了專任教師之外,還有相當數量的研究人員參與培養研究生的工作。該校的研究生學位設置類型劃分,不象其他學校那樣復雜多樣,僅分為3類,即:科學碩士,工程師學位,哲學博士

7 Princeton Univ USA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在紐約和費城之間,有一座與眾不同的鄉村都市,名叫普林斯頓。小城位於新澤西州西南的特拉華平原,面積約7平方公里,東瀕卡內基湖,西臨特拉華河。這里的景色十分幽雅,四周綠樹成蔭、綠草從從,清澈的河湖環繞著這座小城靜靜地流淌;小城約有人口3萬,市民大多生活富裕,收入頗豐;這里交通方便,距紐約和費城只需1小時車程,加之小城恬靜、安祥的生活,濃濃的文化氛圍籠罩下的貴族氣息,因而成為美國上層人士最倩睞的生活和居住地。

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就座落在這座小城鎮里。在蒼松翠柏、古木參天的環境中,浸潤著數百年歷史風雨的普林斯頓大學被認為是全美國最漂亮的大學。

作為美國著名的「常春藤聯盟」大學的三巨頭(另兩家為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之一,這所大學在學術上享有極高的聲譽。幾年來,在美國<<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最具權威的學校排行榜中,它的名次一直穩定地保持在前三名,在1999年的排行榜中,與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並列第一位。

作為一所著名的綜合性私立大學,普林斯頓擁有著名的教授學者、排位美國前5名的校友捐贈金額、藏書450萬余冊的計算機化的現代圖書館,還有一個計算機中心、一個藝術博物館,一座教堂和相當數量的社會文化活動場所。學校建有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地球物理實驗室、約翰?諾曼超級計算機研究中心等主要科研機構和建築學院、工程技術和應用學院、威爾遜公共及國際事務學院等研究生院。

在「常春藤」盟校中,普林斯頓大學學生人數不多,目前在校學生人數約6400人,其中本科生約4600人,研究生約1800人。學校的學生來自全美50個州和55個國家,其中海外學生佔5%,他們主要來自加拿大、中國、新加坡、英國和德國,學校擁有教師約620餘人。

普大分為大學生部和研究生部,共有4個學院:新澤西學院、工程和應用科學院、建築和城市設計學院、威爾遜公共和國際事務學院。32個系為:人類學系、藝術與考古學系、天文學系、生物化學系、生物學系、化學系、古典文化系、比較文學系、東亞研究系、經濟學系、英語系、地理學系、德國語言與文學系、歷史系、數學系、分子生物學系、音樂系、近東系、物理系、哲學系、政治系、心理系、宗教系、羅馬語系和語言與文學系、斯拉夫語系的語言與文學、社會學系、統計學系、化學工程系,民用工程系、計算機科學系、電機工程系、機械與航空系。還設有建築與城市規劃、國際關系兩個專業學院,相當於系。

普林斯頓大學最引以自豪的是本科生教育,學校師生比例為1/6,在全美的大學里很少見,由於學生人數不多,教師有足夠的精力來關心學生的作業。普林斯頓大學本科生可以攻讀兩種學位:藝術學士和工程科學學士。前者授予主修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學生;後者授予主修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

導修制是普林斯頓大學教學的一項特色,學校大部分基礎課程都是在100至150人的大禮堂內上課,但每個星期學生們都參加10至15人的小班,由教授或是助教帶領,復習一周來所學的課程,這些由助教或教授帶領的討論,給學生們更大的空間去理解課堂所學的理論。學校的教育特點是本科生需要做獨立研究工作。所有的藝術學士候選人必須完成一個獨立的初級報告項目,以及一個高級論文;工程學科碩士候選人要完成初步的獨立研究工作,而且也要寫一高級論文。

8 Univ Oxford UK 英國牛津大學
學校概述
牛津大學建立於13世紀,世界十大學府之一,以美麗的大學城聞名全世界,童話故事---愛麗絲夢遊仙境即以此地為故事背景。在牛津處處都是優美的哥德式尖塔建築,因此有「尖塔之城」之稱。牛津大學是英國第一所國立大學,培育出無數的頂尖傑出人士。該校包含36個學院,除了各自有不同的建築特色之外,每個學院為獨立自主的教學機構,提供學生課業及生活上的指導。該大學共有30多個學院,各具特色。牛津大學的課程,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都可獲得文學學士學位或相應的榮譽學位,由導師自己挑學生,經過三年的學習,取得學士學位。近年來,牛津還設有兩種以上的科目結合在一起的科目,如哲學和數學、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等,充分體現了當今學術領域多角度、多邊緣,亟需資源共享的潮流和趨勢。
學校聲譽
經過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洗禮以及現代化的過程,牛津大學現在已發展成為一個擁有30多個學院、1萬多名學生的綜合性大學。牛津大學以自然科學和應用經濟科學、商務管理哲學三大領域的不斷進取與創新成就,震撼整個世界,同時也以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聲名遠揚:閱讀、實驗、導師輔導等多種方法結合,尊重學習規律,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出一代代堪稱天之驕子的牛津精英。該校在心理學、生物學和法律、工程學、社會科學、經濟、哲學、歷史、音樂、化學、生物化學、文學、法語、德語、丹麥語、數學、物理、地球科學上均是行內之翹楚。
在近800年的歷史中,牛津大學培養了5個國王、26位英國首相(包括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和現任首相布萊爾)、多位外國政府首腦(如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近4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以及一大批著名科學家,如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哲學家培根、詩人雪萊、作家格林、化學家羅伯特·玻意耳、天文學家哈雷等。就連200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奈保爾,也畢業於牛津大學英文系。2001至2002學年,在牛津大學就讀的學生總數超過1.65萬人,其中,來自130多個國家的外國留學生佔了1/3,在校研究生的數目約為5000人。牛津大學為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學校資源
牛津在使用網際網路進行教學、研究和圖書館管理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為改善網際網路的設施和服務,牛津使用一種分散的計算機分布策略。多數自然科學系都有自己的聯系廣泛的計算機資源,其中有些功能非常強大,同時還有相當數量供教師和學生使用的個人電腦。學校也特別為文科學者裝備了聯網的個人電腦。所有聯網的電腦總數超過18,000台,這些電腦使廣大師生可以通過桌面的方式直接進入並使用各系、校中心、圖書館和網際網路上的資源。學校的每一所建築,每一所學院都聯入了校園網。對於這些資源的第一線支持主要來自校內大多數院系。校計算機服務部也提供了廣泛的網際網路服務,主要為那些在本系或學院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教員提供服務。牛津對於信息技術領域的多方面研究也處於領先地位,主要是通過電腦實驗室和工程科學系進行,此外繼續教育部在應用電腦教學方面也很有成就。

學制
一般一個學年為3個學期,十月至六月。

學科設置
考古學、人類學與地理、神學、法律、美術、現代史、中東研究、人類語言產生研究、自然科學、心理研究、猶太人研究、數學及電算、 希伯來語、歐洲語言、工程學、社會科學、數學、中世紀及現代語言 研究、建築、化學工程、經濟、教育、電子工程、生物科學、臨床醫學、東方研究、管理、物理、音樂、哲學、政治學、宗教研究等。

學費
本科生:文科5,720;理科7,580;醫學13,960
研究生:生物-生理-心理8,910;臨床醫學16,337;MBA16,000;其他6,684

食宿費: 6,900/12個月

英語要求
IELTS最低分數:(研究生)7.5/TSE 5.5
TOEFL最低分數:(研究生)600/TWE 4.5(筆試),250(機考)

學生服務
學生會:學生會的存在是為使學生的觀念協調一致,把學生的興趣提升到大學水平。它向學生提供范圍廣泛的服務,包括為學生代言,組織有計劃的活動,學生福利和學生服務等。
就業服務部:牛津特設就業服務部向學生提供綜合全面的就業服務,所有本科生和研究生於在校期間和離校四年內都可利用。就業服務部為牛津在校或剛畢業學生的職業選擇提供多方面信息,特別是對現有機會的評價、鑒別,對所需能力和技能的調查研究;加深學生對自己價值觀和興趣的了解,認識並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能力,系統規劃並實現學生早期的職業計劃,提供給他們可能的職業選擇等。這是英國最早建立,同時也可能是資源最豐富的大學職業服務部。
服務項目包括:一間備有關於職業、僱主、工作、研究生學習、國內和海外的學習與工作的詳細信息的資料室;學期間的講座和培訓項目;一系列假期工作,包括一個專為牛津學生獲取工作經驗而設立的項目;每周直接向,名學生發送的空職簡報;名就業顧問提供的建議;以及一個電腦化的就業指導系統。學生對這些服務的使用率很高,的學生在最後一年期間都使用過該系統。
對於畢業生與僱主來說,這是一個十分經濟、高效的溝通媒介。牛津畢業生的失業率一直是英國大學中最低的。
畢業生的去向:牛津學生繼續保持很高的受雇率。從年情況看,約繼續進行更高層次的學術研究或學習,另有從事職業培訓,其中一半的人參加法律培訓,進入公共服務部門,約進入工業界,進入商界的超過。只有的學生畢業六個月後仍在尋找工作。
牛津的信息技術設施:牛津在使用網際網路進行教學、研究和圖書館管理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為改善網際網路的設施和服務,牛津使用一種分散的計算機分布策略。多數自然科學系都有自己的聯系廣泛的計算機資源,其中有些功能非常強大,同時還有相當數量供教師和學生使用的個人電腦。學校也特別為文科學者裝備了聯網的個人電腦。所有聯網的電腦總數超過,

⑤ 考入哈佛大學的條件

1. 基本資料
校名: 哈佛大學 Harvard University (MA)
校址: Undergraate Admissions office, Byerly Hall, 8 Garden Street, Cambridge, MA 02138.
電話: (617)495-1551
網址: http://www.fas.harvard.e/
E-mail: mailto:[email protected]
規模: 學生18556人。教師5170人。圖書館藏有13400萬冊書籍及9 萬多冊期刊。

2. 學制與學科
學制: 一般為期四年
學科: 非洲研究、美國研究、人類學、應用數學、考古學、建築工程、 藝術、美術史、亞洲研究、天文學、地球科學、行為科學、聖 經研究、生化學、生物工程、生物科學、生物醫葯工程、生物 科技、化學工程、化學、中文、城市規劃、土木工程、比較文 學、古典文學、醫葯、獸醫、法律、電腦工程、電腦繪圖學、 電腦資訊系統、電腦科技、地球學、電機工程、電子工程、工 程及應用科學、昆蟲學、環境生物、環境設計、環境工程、電 影研究、地質工程、地質學、國際關系、司法研究、語言學、 海洋生物、機械工程、數學、音樂、原子物理、微生物學、現 代語言、哲學、政治科學、心理學、公共關系及政策研究、宗 教研究、社會科學、系統工程、女性研究等。

3. 入學要求
SAT Verbal 620-720分,Math 670-760分,另TOEFL 600分
申請表郵寄: Undergvaate.Admissions Office, Byerly Hall, 8 Garden Street, Cambridge, MA 02138
<> 1月1日

4. 生活與費用
申請手續費: US$ 60
海外生學費: 約US$ 23618
宿舍: US$ 7514(校方會為第一年入學的新生提供宿位)
出外租住:
生活費: 約每年需US$ 13000(包括住、食、交通及娛樂等)

5. 其它
* 入讀哈佛大學不是容易的事。1997年,有16594人提出申請,僅有2000人被錄取。近年,畢業於哈佛的本科生,入讀哈佛研究院的人數也有增加。
* 校內最受歡迎的科目包括經濟、生物、政治科學、生物化學及英文等。而校內有七成的課堂人數是少於二十人的。

⑥ 高曉松入職哈佛被嘲諷,他的有趣你沒懂

前天,高曉松正式在哈佛大學入職成為研究員,任職東亞語言與文學系。

在微博里,他曬出了工作證,有些激動地說,自己要認真做點研究,努力做個好的知識分子。

本是值得高興的事,誰知,粉絲的祝福還沒送完,爭議就來了:

這個「研究員」的職位,到底夠不夠「高級」?

有網友注意到,高曉松貼出的圖,顯示自己在哈佛的職位是associate,於是「科普」道:哈佛大學的associate要求是本科學歷以上,有系裡教授的邀請信,本人簡歷,英語水平聲明。待遇:永遠不發工資,不算哈佛大學雇員,不享受任何福利,每期至少三個月,可無限期延長,每五年院長評審一次。

本科學歷、有推薦信、不發工資、是臨時工……言外之意,去哈佛做研究員,門檻實在太低了,也值得說道?

其實,去年就有人在哈佛大學燕京學社的圖書館見到了高曉松。

高曉松曬出的截圖里提到的FAS(Faculty of Arts and Sciences)囊括了哈佛的本科、工程學院、進修學院,和最大的研究生院GSAS(Gra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他在的東亞語言與文學系(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就隸屬於GSAS。

按照高曉松以往的經歷來看,他此次「訪學」,雖然無法確定是由學校外派,還是憑其他渠道,但至少可以確定,此行對高曉松沒有很高的學術水平要求,也與教授、研究生等學術職級無關,他只是去獨立做學習、研究的。

有人「看不慣他雲淡風輕裝X」,但喜歡他的人依舊喜歡。

不是每個人都像他,走過萬里路,去過幾十個國家,最大的愛好是滿世界跑著玩。

不是每個人都像他,讀過萬卷書,「成長的年代沒微博,也沒電視,收音機天天播《岳飛傳》,大家是讀書長大的。當時我家有好多書,走廊里都擺滿了書。」

很多時候,他就只在節目里坐著,拿一把扇子,談他去過的那些地方,談他遇到過哪些有趣的事兒,卻也值得玩味。

聊歷史,古今中外,任意一個話題,都能侃侃而談。

談世界盃,他能從足球強國的國旗,文化,歷史,講到它們之間的恩怨情仇。

《奇葩說》有一期話題,談到了生死:「痛苦的絕症病人想放棄生命,該不該鼓勵他撐下去?」

高曉松的回答是,我會鼓勵你撐下去,但也尊重你的選擇,我要告訴你一句話:

你是那顆星星

我是你旁邊的這顆星

我的整個軌跡是被你影響

即使有一天這顆星星熄滅了

它變成了暗物質

它變成了看不見的東西

它依然在影響著我的軌跡

你的出現永遠改變著我的星軌

無論,你在哪裡……

把現場的嘉賓都聽哭了。

他自己說,聊這些話題的時候,就把東西串起來了,自己腦子里的知識,形成了一個越來越完整的結構,能感覺到, 自己在變得大而整。

曾經母親教育高曉松,說過一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這話像釘子一樣釘在高曉松心裡,長大以後,他把它寫進歌詞。

很多人都問高曉松, 遠方有什麼?

其實他自己就做過解讀:讀書,就是讓自己成為一個不太苟且的人。 什麼叫「詩和遠方」?就是讓自己更遼闊。 讀書就是讓自己變得遼闊的一個過程。

充實自己,讓自己變得更遼闊,這是高曉松很久很久之前給自己的定位。



帶刺的自由不羈

做研究員是為了更好地探索遠方,眼前的生活倒也不能過得無趣。

自拍淪為表情包這事,高曉松異常看得開。

他說自己一直是個活潑的文藝青年,只不過這幾年社交媒體發達了,才被別人發現, 但 從沒想到過顏值還能成為生產力。

「憑什麼只能長得好看的人自拍,我們就不能自拍?」

因為長相問題受到調侃,他反而很開心:「自從我開始發自拍,就沒什麼人罵我了,人家覺得你自己都把自己弄成這樣了我還罵你幹嘛?」

最後煞有其事地分析出了一個道理: 人不能高高在上,高高在上肯定要罵你的。

他的有趣,這么多年好像也沒變過。

一天,大學時期的高曉松興致沖沖地回到宿舍,「哥們今兒當了一回陳世美!」

結果上鋪的兄弟問,「陳世美是誰?幾年級課本里的?」

高曉松後來用「誇張」二字來形容室友的無趣。

之後,這個從沒看過課外書的室友每天都問高曉松一個問題。也引得高曉松在多年以後,因為一通和老同學的電話,就寫出了《睡在我上鋪的兄弟》。

睡在我上鋪的兄弟

睡在我寂寞的回憶

你曾經問我的那些問題

如今再沒人問起

2009年,跑調的曾軼可在參加《快樂女聲》時受到極大的爭議,評委包小柏因為她進了20強,留下一句「她留我走」後就憤然離場。

當時還在美國的高曉松收到了電視台寄來的歌曲小樣,立刻飛回中國,到節目現場支持當時只有19歲的曾軼可,隔空與包小柏「對著干」。曾軼可被淘汰時,高曉松說,「回去好好休息,下周開工做專輯,我做你製作人,我挺你到底。」

他說,「 爭議 總會結束,只有感動會落地生根。 」

高曉松被曾軼可感動了。也毫不避諱地相信自己的音樂可以感動他人。

「所有反對曾軼可的人,他們一輩子寫出來的歌加在一起,還沒有曾軼可兩首歌有質量。」稍停頓一會,他又補充了句,「 更別說跟我比了。 」

有人說,高曉松在90年代寫了幾首校園民謠後,就沒什麼亮眼的作品。

但他對音樂的敏感與品位,還是讓人折服。

薩頂頂是中國首位被格萊美邀請的歌手,2007年,她的專輯《萬物生》入圍「最佳時節音樂專輯獎」,主打歌曲就是高曉松填詞的。

薩頂頂說,自己非常感謝高曉松,因為在沒人對這種音樂感興趣的時候,他第一個說「非常好」,而且找了很多詞作家來助陣,他也親自出馬,所以才有了之後的《萬物生》。

他做事,講究的就是隨性和從心。

高曉松說,如果我的錢只夠做一件事,在旅行和買房子之間,我會選擇旅行。

年輕的時候,是到一個地方,買一輛車。玩膩了再把車賣了,去下一個城市。

幫人彈琴,跟人賣藝,到處跑到處彈唱,到荷蘭、到西班牙、到丹麥……

他心中的自己,該是永遠隨性而自由的。

他每年給自己定一個掙多少錢的指標,指標完成了,剩下的時間便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既痴情也無情

作為別人家的孩子,高曉松也早戀。高一時,他和當時的女友分手了。

女孩給了他一個日記本,日記本的最後一篇是絕命書,寫著「我要先去我們約會的每個公園都看看。」

嚇得高曉松以為女孩出事了。全校老師分頭去那些公園找,都沒有找到那個女生。

高曉松回家後告訴母親,那個女孩自殺了。

母親卻說:「放屁!她要是為你死,我早就為你死了。」

女孩果然沒有自殺,那天只是待在家裡。

後來在廈門流浪、做搖滾的日子,他又戀上了一個小姑娘。「 拉著手在夜涼如水的東邊社幽深小巷裡,接了10分鍾41攝氏度的吻。 」

沈歡是高曉松的第一任妻子。

1999年的7月3日晚,駕車在街上閑逛的高曉松,在對外經貿大學門口見到了沈歡。與所有俗套的才子佳人故事一樣,高曉松對她一見鍾情。

他的求婚,非常戲劇性。

樂評人李皖在《兩個高曉松》一文中回憶:

有次我們一起吃飯,旁邊坐著記者,高曉松一手抱著歡子(沈歡),一手給我看他腕上的傷,幾枚灰藍色的印痕,清楚刺激。這些印痕是高曉松向歡子求婚時,用煙蒂一次一次燙上去的。燙到第三次時,歡子同意了。

兩人從認識到結婚,不過四個月而已。 三年後,兩人分道揚鑣。

對「自由」的追逐讓高曉松看起來沒有「專情」這種品質。愛了,就轟轟烈烈,不愛了,便抽刀斷水,斷得干凈利落。

第二段婚姻,情定洛杉磯。正在迪士尼遊玩的高曉松,突然就向徐粲金求婚。當晚,兩人就去了市政廳領證。

美國結婚需要證婚人,兩人和另一對前來結婚的情侶,互相當了證婚人。就這樣,徐粲金嫁給了比自己大了19歲的高曉松,他們有了一個女兒。

2007年結婚,2013年離婚。高曉松的愛情沒能走過七年之癢。

離婚後的徐粲金把自己比喻成一個「大病初癒、死後重生的人」。「一切猝不及防,我像從童話世界被忽然扔進傾盆大雨,渾身濕透。」

後來她解釋,這種感覺不是因為懼怕別人的嘲笑和詢問,而是因為內心深處,無法接受婚姻失敗這件事。

她依然感激高曉松帶來的一切。

「當我遇見曉松,我充滿熱誠拼盡全力去愛。 他教會我認識這個世界,為我打開很多扇窗戶。」

和平分手後,兩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精彩。



胸懷不止遠方

《奇葩說》第一季海選現場的舞台上來了一個清華的博士生,叫梁植。

他說自己本科法律、碩士金融、博士新聞學,希望導師給出意見,自己以後適合找什麼樣的工作。

作為導師的高曉松當場被激怒,他說一個名校生對於國家、社會沒有自己的想法,反而糾結於工作,沒有胸懷國家的格局,甚至直言「一個名校生走到這里來,問我們你該找什麼工作?你覺得你愧不愧對清華十多年的教育?」 

在高曉松的眼中,名校是「鎮國重器」,梁植拿到了畢業生的學歷,卻沒有做到一個名校畢業生胸懷天下的格局。

清華學子的選擇應是「胸懷天下,改造國家」,這是高曉松的執著。

雖然他也喊自己是「戲子」,但沒有一味地投身大熱的娛樂節目,而是做起了文化脫口秀。

別人都說這種節目不會紅,他卻堅持做,說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大家的工作生活變得有趣一點。

「在互聯網時代,你們為了理想去奮斗,沒有時間讀書,那我來替你們讀,你們沒空聊天,我來替大家聊天。」

不僅如此,除了綜藝節目,他還在互聯網公司任「文娛戰略主席」、做書館,少年開始入行,摸爬滾打,輾轉在音樂、電影、電視、出版、互聯網,內容行業的各個領域,「對行業是有很多感情,為了行業更好,即使花很多精力,也覺得值得。」

在高曉松看來,這個行業應該更好,更向前進、更與時俱進,更被人尊重。「 一起努力能夠把這個社會、國家、世界向前推進,是個很幸福的事。 」

就像他在《曉說》里感慨:世界不是苟且,世界是遠方。

一地雞毛與詩和遠方或許從不曾真正對立,就像月亮與六便士,彎腰撿便士也可以抬頭賞月,獨善其身時也可以考慮兼顧他人。

高曉松不是神人也不是大家,筆名「矮大緊」被無數網友戲謔為: 長得不高,臉大,穿衣服還緊,他的自拍更是慘不忍睹。

但也有人說:如果說高曉松外表的顏值來打分只有60分的話,那麼他內心中那個無比浪漫的詩意世界的顏值,配得上120分。

不得不說,這個拼顏值的世界裡,即使你可以拒絕吳彥祖的顏值,卻無法拒絕高曉松的才華。印證了那句「好看的皮囊有很多,有趣的靈魂卻難求」。

欣賞一個人不需要太多理由,因為有趣,所以喜歡,僅此而已,但也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