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部好像是美國電影,講的是一個病態專門殺警察的
玩命追蹤,傑森斯坦森的
那個變態叫啥名忘了,但《12回合》里也辦了反派
㈡ 香港魔警徐步高槍擊案 五年殺死三名警員(一槍爆頭)
提起徐步高槍擊案,在當年可是震驚了整個香港。因為像這種警察殺警察的案件可是前所未有的,是非常嚴重的,並且他還是連續的作案三起,一共殺死三位中國香港警員,還有一名身受重傷。警察之間的互相殘殺是為何呢?下面一起來看看。
一、中國香港魔警徐步高
十一年前,中國香港地區曾經發生過一件匪夷所思的案件:2006年3月17日凌晨,一名警察在隧道里對兩名同僚開槍掃射,隧道火並造成兩死一傷。其中中彈身亡的襲擊者徐步高,被認定是另外兩宗殺人案的兇手,這名身負三條人命的無間道者成了香港史無前例的雙面魔警。
徐步高槍擊案指的分別是發生於2001年的荃灣石圍角邨搶槍殺警案、荃灣麗城花園恆生銀行劫殺案及2006年的尖沙咀警員槍殺案,三宗案件共有四人死亡,一人重傷。2007年4月25日,香港法院最終裁決徐步高是三條命案的兇手。
二、徐步高一槍爆頭殺死梁承恩
在3起槍擊案中,第一次作案是在2001年,當年的梁成恩2001年月3月14日接獲噪音投訴,登上荃灣石圍角石桃樓調查時,遭人搶去佩槍及連轟5槍死亡,終年23歲。根據案件還原,兇手伏擊在防煙門後面,當梁成恩走過時兇手忽然沖出,梁來不及回頭,就被兇手從後把他緊緊勒住。
梁成恩下意識伸出右手摸向槍袋,兇手卻用腳猛力撞向他的膝彎令其跌倒,同時迅速地伸手到他的槍袋,大力拔走他的佩槍。 梁成恩還想掙脫對方的手臂呼救,然而為時已晚,梁成恩頭頂被一支管狀物體頂住,呯呯兩聲,頭蓋骨瞬間爆開。經法醫鑒定,梁承恩被命中5槍,第一槍就被直接爆頭。可惜,案發現場基本沒有留下證據,只有一個找不到來源的白色口罩,口罩上雖有DNA,但警方還是找不到兇手。 上一頁 0 /4 下一頁
㈢ 上海揚佳殺警察案警示是什麼
其原因卻很簡單,就是去年,揚佳在上海租了自行車旅遊途中,因車無證照,被交警疑是涉嫌偷車而扣壓審查,審查認定了其實屬租車,就結案了。然而,揚佳不服,「為什麼不查驗別人而獨查他」,似乎這是公權力侵害了他的自由,要求陪禮、賠償。據說警方對揚佳的訴求也做過工作,理處過,但是,揚佳不滿,遂走上了報復殺警的犯罪道路。按中國的常情,這不能理解,這簡直是奇案。這么簡單的矛盾竟然釀成如此大禍,其成因可不是那麼簡單。而且,案發後居然出現了於揚佳的同情,甚至贊許為「義士」,問題就更復雜了。 揚佳是個28歲的青年,並且受過中等以上的學校教育,雖然職業未定,從他獨自闖盪上海旅遊,可見家庭經濟並不顯得拮據。只是初中時父母離異了而一直隨母生活,與父親斷了往來。由此想來,揚佳正是在秉性成型的初中時期他的父母才離異的,這種打擊於知事的揚佳不能不算重,在學校,他作為單親子女,當然沒有了雙親子女的那種活躍,那種自持,那種歡樂了。所以,揚佳在學校表現為內向、孤僻,其實這是父母離異孩子自悲的自然,而揚佳的先天性格,也許並不是這樣的,他這種內向、孤僻,我的理解應該是性格壓抑所致,他學業平平、易於沖動,因鄰里糾紛,他可以沖動到踹破了鄰居的門,如果糾紛再嚴重到他連踹門泄憤都不可能,我想他殺人報復的事也許不會延遲到今天。人在孩童時期有了權勢的失落感,因而心理受到摧殘性的壓抑是正常的,因此當他成年後對權勢的珍重就成為秉性也並不奇怪,尤其是當他認定的權益受到侵害,他就加倍的不能容忍,哪怕這種不能容忍已經超出了常情、超出了法紀的限度、超出人性,他都有可能不借一切去發泄心中的怨憤。揚佳最後走上這種毀人又自毀的道路,我以為就是最是典型的例證。揚佳殺警是奇案,其成因卻不是奇因,社會上象揚佳這樣的人太普遍了,只是因為家庭、學校、朋友的影響,因為自我完善自我充實自我化解的原因各各不同,而不同而已。從揚佳的性格與其釀成的惡劣後果,至少有這樣幾點警示; 一,成家立業生孩子是人生的普通軌跡,而在這個軌跡上斷線標志著人生的折騰,尤其在婚姻問題上現在講究個性、自由、感情的風尚,往往缺少道德的思量,缺少為對方、為雙方的孩子的思量,這是西方唯我利益為核心的價值觀的毒素所致,所以現在的青年中一些時尚人物離婚猶如換車坐,太頻繁、太隨便、太普遍、太簡單了。如果有了孩子的父母離婚多一點為子女成長的思考與施愛、盡責,我想離婚的事會大大減少,結婚的事也會大大的填重,孩子因父母離異受到的傷害、挫折、損毀也會大大的減少。中國過去有鄉鄰、本家不興訴頌的優良傳統與經驗教訓,因為訴頌能布下世仇,因為離異能布下兒女受傷害、折騰、損毀的惡果,我以為社會應倡興夫妻不興離異的國風民俗。 二,促成婚姻有太多的因素,人的生性、教養、環境又會促成婚後的諸多矛盾,這種婚後矛盾是要有彼此的教養來化解,要有彼此的謙讓、容忍與自我完善來磨合,更要有家庭責任、彼此責任、子女責任、社會責任的約束,我以為似此不興離異大部可行。但是,社會確實存在欺騙婚姻、不填婚姻…少數婚後離異在所難免,鑒於這樣的現實,即使離異的父母對於共同的子女應該盡責盡力讓他不要受到影響,尤其要關心孩子的心理教育與健康調節。可是現實生話中夫妻一旦離異往往反目成仇,百日的恩愛被一朝的離異全復蓋了,連孩子的一切利益、一切的愛、一切的責任也因離異全復蓋了。這是很不道德、很自私、很不正常的正常!孩子總要隨離異的一方生活成長,象揚佳,他就是隨媽媽而與爸爸不往來。象這樣的情況,孩子跟隨的一方,難免把對於對方的不滿、抱怨、惡劣認為暴露在孩子面前,難免把自已失落的感情想在孩子身上得到補償,溺愛、縱容、姣慣…甚至不顧正道對孩子百依百從,明知孩子有錯也不糾、明知孩子反常也不問…這怎麼如心所願的使孩子正直成人呢?離異的父母無論哪一方領養孩子,都要嚴肅地對待孩子的教育、觀察他的成長、細微之處都不放過該教育的責任,相信防微杜漸,小善不為、小惡為之就難免惡果了。我曾經遇到這樣的事,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突然發現一位成績並不如自己的同學已經接到了一個名校初中予約錄取了,因此他覺得很不公平,回來告訴家人,他的父母也想不通,怎麼回答孩子呢?最後把自已的想不通迴避了,相反向孩子說明,學習知識容不了假的道理,靠權、錢、私交即便開後門讓孩子進了名校,結果未見得就一定好,這反而讓孩子過份的依賴開後門而放鬆學習,這能得到真正的知識嗎?我以為這種針對於孩子有益的說教實在是做父母的應該多多思考的。還有一個有錢的家庭,孩子是靠多花錢進的重點大學,大二那年寒假,這個大學生卻弔死在自家的陽台上,分析原因,我以為雖然進的是重點大學、而自已學習感到不如別人、甚至很吃力,再一方面這種憑錢進名校,在學校里也會招來冷眼與斜視,這兩點在這位大學生心裡上產生的自卑、自責與家庭富有的優越自豪落差太大了,也許這就是促成他自殺的原因吧?中國有句名言;《老實人、欺人沒底》,我的理解;老實人者,知能的弱者也,為什麼欺人沒底呢?就在於他沒有能力掌握欺人的分寸也,明明打一拳就足以欺人洩慾了,可他打幾十拳,把人打死了。這就欺人沒底了。 三,這里需要說明的,從揚佳殺警扯到學校教育,並非是說揚佳的犯罪與他上過的學校有什麼關系、牽連。只是因揚佳殺警連想到學校教育應該把學生品德教育、處世做人的教育重重抓緊,也許這是減少揚佳事件、范跑跑之類事件所必須的。中國強調百年樹人,十年樹木,就是強調樹人的道德、品性難,教人的處世做人難,我的理解如果擴大到全社會人的品性、道德、處世做人上標准、合規范,至少要幾代人上百年持之以恆、一以貫之才能湊效。這里就明顯地說明了學校樹人的關鍵性、重要性、不可逾越性了。因為一個大學生,從幼稚園到大學畢業至少有近二十年的學校生活、與老師相處、受老師薰陶與教育。學生在校德育應該是第一位的,教學生處世做人就是鑄造學生的人品,就是道德教育,這一關不過,滿復經倫,只能助其作惡了。高分低能僅僅討厭,而高分缺德就無限的可怕、無限的危險了,那簡直是給國家給世界製造災難之源。可是現在教育界在向錢看的時風下,師德凋蔽、校風歪斜恐怕是最大的社會弊病與禍害的端源。為什麼於丹講論語被社會熱捧、受世人敬重,因為她講了人心向上所需要的處世做人的精典,講了為人處世的道德根基,這正是應上了社會、人群的這方面的飢渴,哪怕十博士,百博士反對於丹,而人民需要於丹,這就人民主宰歷史的佐證了。在網上看到了「一位教師的思考;毀人的教育,就是偽教育」,其中引用了北京四中他的老師李家聲的講話,不妨抄錄下來以飧網友,《世界最危險的職業有兩個,一個是教帥,一個是醫生。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師比醫生還危險,庸醫害的是一個人,而庸師害的是一群人,毀的是孩子的精神和心靈》。基於這些認識,我以為如果揚佳家庭不足以教導他學會處世為人的話,而上學階段能有這方面強化教育,也許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了。 關於上海警方在這起大案中有什麼可指責的呢?沖其量就是審查揚偷沒偷車的動作粗柔吧!即便是粗暴了一些,何至於此呢?,而且事後糾纏中還出面處理,答應過補償吧!即便再不滿還可以訴請法院裁決吧!何至於此呢?就單個事件考量,我還沒有發現上海警方激化事件的指證。至於上海警方缺少防衛,我以為解放至今還沒發現人民政府機關如臨大敵般的設防,而且今後我以為也無須針對平民設防,汶川地震那麼多軍人都不帶槍,成為中國軍民同心的一條風景線。有必要改變這種偉大、珍貴的形象嗎? 至於有人造謠,有人指責警方而寬容揚隹,同情也好、說義士也好,我以為可以找找根源,可以加勉自已。首先,在我們的公權機關有必要全面的樹立有信於民的形象,嚴格規范公權機關的服務,象貴州一些地方濫用警力,以至侵犯了老百姓的權益、以至矛盾激化,機關被砸了,有些地方城管打死人,…這些都是一粒鼠屎壞了一缸醬的效果,壞事傳千里,影響就不是一城一地了,再與一些腐敗、謀私串聯,其反作用就更大。 中國歷來對於切實為民的官,人們都由衷地尊為老百姓的父母官,即便現在還有人稱好官為父母官,被稱者還打內心欣喜,其實在我看這種千年皇權至上產生的民贊官的說法是該丟棄了,以公僕觀點考慮,公權服務是公務員對老百姓的回報,說報答恐怕現在還難以接受,至少不能以父母官自居、以施捨、施恩自居。「為人民服務」是政府公務的宗旨,但是,如何脫離皇權習俗,以公僕觀念,變服務施恩為服務回報,這是公權改革服務的核心間題,似此,我以為公權服務中的上行下的凌厲、冷漠粗暴的不恭、按奈不住的輕率…就會減少了。這是根除千年惡劣的變革,這不僅僅是一時一地的紀律、管理、教育、訓化所立即生效的,還得有以德為主體的國民素質支撐吧!光有荷花而無綠葉總不美吧?
㈣ 一位殺手專門殺警察 傑森斯坦森主演的電影
該電影叫《玩命追蹤》傑森·斯坦森在影片中飾演:布倫特。
《玩命追蹤》是由艾略特·萊斯特執導,傑森·斯坦森、帕迪·康斯戴恩、艾丹·吉倫主演的一部警匪動作電影。影片講述了警察布倫特為了尋找一名綽號為「閃電」的殺人魔,從而上演了一場典型的貓捉老鼠故事。影片於2011年5月20日在英國上映。
劇情介紹:這座城市出現了一名綽號「Blitz」的連環殺人魔,他神出鬼沒地殺害多名警官,而他的凶器只是一把錘子。沒人知道他的蹤跡,而他也因作案手法老練而使警方難以破案。
囂張的他更在每次作案前後都會和某報社負責犯罪版塊的編輯鄧洛浦(大衛·莫瑞瑟 David Morrissey 飾)報告殺人的細節,從而追求社會的關注。
鄧洛浦為了自己出名而沒有通知警方,每次都能讓警方試圖封鎖消息的計劃破滅,也因此被警方注意。個性容易沖動火爆的警察布蘭特(傑森·斯坦森 Jason Statham 飾)因正義感太強毆打嫌疑犯,屢次遭投訴、上報紙,上司頗為惱火。
這一次,布蘭特奉命追查這名兇手,面對兇殘狂妄兇手的放肆挑釁,他決定要靠自己的雙手,為這個社會伸張正義。
(4)殺警狂魔ftp擴展閱讀
《玩命追蹤》角色介紹:
1,布倫特
喜歡暴力執法的警察布倫特,面對犯案手法越來越絕的殺手,布倫特卻無從下手。因為沒有確鑿的證據,所以無法用法律的武器將其審判。最後布倫特採用了另類的解決方式才徹底「處決」了殺手。
2,納什
納什是個同性戀,私下以暴力手段打廢了一個戀童癖之後,不但沒被停職,反而被調到東南局當頭兒,與布倫特搭檔追鋪犯罪分子。納什和布倫特聯手,將計就計,以匪徒的名義、匪徒的手法用鐵鉤將巴斯修理地鮮血淋漓後,一槍打爆了巴斯的頭。
3,韋斯
綽號「閃電」的連環殺手神出鬼沒地殺害多名警官,他的凶器是一把錘子,不惜一切追求社會關注度。自大又自卑,殺警察不眨眼。因為布蘭特的一次「毆打」,進而心理畸形,向所有無辜的警察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