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友善訪問員是最早的工作者嗎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友善訪問員是最早的工作者嗎

發布時間: 2022-12-14 09:01:57

⑴ 簡要說明社會工作是如何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行業性的形成
第一個受薪社會工作崗位出現在美國環境衛生委員會緊急救濟署,但真正成為一個行業則是在馬塞諸塞州慈善委員會成立之後。
行業性工作出現的原因:
(1)社會問題需要受薪人員來解決
(2)1877年成立的布法羅慈善組織會社在使用了數年「友善訪問員」後,開始使用受訓人員與案主建立聯系。
(3)1886年睦鄰組織運動在美國興起,布雷姆納總結了睦鄰組織運動的影響,認為在與窮人友好接觸時,工作者不僅需要知識,而且要理解普通大眾的生活和痛苦。隨著行業性社會工作的發展和行業協會的成立,作為行業的社會工作與關心社會福利的志願群體開始區分開來。[2]

專業的產生
19世紀未、20世紀初以後,社會工作受到社會科學尤其是社會學的極大影響。人們假定,社會工作者的任務是尋找問題的原因,原因一旦確定,解決方法也隨之出現,社會病態也就可以消除。社會工作教育在這個時期也逐漸發展。一些學院紛紛開設社會工作有關課程,為社會工作從行業性工作向專業性工作的轉變提供了理論和知識的儲備。
里士滿在1917年出版的《社會診斷》標志著專業社會工作的誕生。里士滿也因此被人們譽為專業社會工作的創始人

初步形成
(1)在社會工作訓練和教育方面,美國社會工作學院協會於1919年成立,並於1932年頒布了社會工作教育的最低限度課程。此後,該協會陸續制定了一些重要教育政策,重新確定了社會工作的基本知識。
(2)霍利斯·泰勒20世紀50年代初的報告和貝姆的研究對社會工作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
(3)20世紀50年代中期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社會工作教育在規模和內容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諸多社會工作學院開始講授統一的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
(4)社會工作的專業組織開始建立。

專業化
按照弗萊克斯納(Flexner)的觀點,專業化有六條標准:伴隨個人責任的智慧操作,素材來自科學和學習,這些素材逐漸變得實用且輪廓分明,擁有可傳授的與人溝通技術,朝向自我組織,逐漸在動機上成為利他性的。按此標准,弗萊克斯納認為社會工作尚非一個專業,但他呼籲要把社會工作建成一個專業。可以說,這是人們自覺地要把社會工作建成專業的開端。
雖然對社會工作是不是專業爭論不休,但是相當數量的學者傾向於認為社會工作已是一個專業。除了格林伍德外,莫接萊斯和謝弗也認為社會工作已成為專業。因為社會工作已創辦了指導專業成長與發展的獨立協會,制定了專業行為的倫理守則,興辦了以大學為基礎的研究生層次的專業學院,並使教育方案獲得認可,成功地在一些國家取得了社會工作實踐的執照,引導著公共教育運動把社會工作傳播給公眾,實現了社會工作在助人專業中的地位,並通過與日俱增的專門化和限制加入專業的機會而走上了專業軌道。
一些學者對專業化進行反思,出現了「去專業化」思潮,認為社會工作應保留某些最初的和獨特的品性。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社會工作的過度專業化不但會導致其基本的人道主義價值的喪失,而且會偏離對社會變革的承諾。

國內概況
專業社會工作20世紀50年代以前就已傳入中國,1952年的院系調整被取消。1987年民政部和北京大學簽訂了聯合辦學的協議,決定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建立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這標志著社會工作教育在中國內地開始恢復。
上海浦東新區在2000年前後開始在醫院、學校和社區設立社會工作站,這成為中國內地社會工作實務的重要標志。
2003年3月,上海出台了《上海市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論證暫行辦法》,同年11月,開始社會工作者資格考試,這些都標志著社會工作者的資格開始在中國實行。
2004年6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了《國家職業標准——社會工作者(試行)》,該標准成為中國社會工作專業化的重要象徵,標志著中國社會工作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從教育領域逐步發展到實務領域,並在國家層面和全國范圍開始推廣。
2006年7月20日,人事部、民政部聯合發布了《社會工作職業水平評價暫行規定》和《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國人部發[2006]71號)
2006年10月11日,十六屆六中全會做出《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建設宏大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
2007年8月20日,深圳通過社工「1+7」文件,社會工作專業化在深圳獲得迅速發展。
2007年10月,民政部確定75個地區和90個民政事業單位為民政部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試點單位。
2008年6月,進行了首次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13.3萬名考生參加了考試,20086人取得助理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證書,4105人取得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證書。

⑵ 擔任什麼社會工作怎麼填呀,又沒有到社會上去工作過

社會工作可以包括學生時期的職位,實習過的職位,校內各部門的職位,社團的職位,有過的工作經驗等等。

行業性工作出現的原因:

(1)社會問題需要受薪人員來解決。

(2)1877年成立的布法羅慈善組織會社在使用了數年「友善訪問員」後,開始使用受訓人員與案主建立聯系。

初步形成在社會工作訓練和教育方面,美國社會工作學院協會於1919年成立,並於1932年頒布了社會工作教育的最低限度課程。此後,該協會陸續制定了一些重要教育政策,重新確定了社會工作的基本知識。

社會工作特點:

(1)以幫助他人(服務對象)為目的。以幫助有困難有需要的人為出發點,是利他的而非出於利己的,雖然通過提供服務社會工作者也會得到社會所認可的報酬;

(2)以科學知識為基礎活動。現代社會問題的復雜性使得要提供有效的服務,就必須掌握多種科學知識;

(3)科學的助人方法。作為現代社會的職業助人活動,需要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

(4)是助人服務活動。出發點或目標是幫助對方,幫人之所需,而不是管理和控制對方。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社會工作

⑶ 西方的社會工作理論有哪些特徵

西方社會工作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主要發展階段及其特點:
00①西方社會王作的產生。西方社會工作的產生的歷史背景主要源於宗教背景、社會問題和社會制度。西方社會工作在產生階段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00a.英國政府在1601年頒布了《伊麗莎白濟貧法》,推動了英國社會福利的制度化發展,也推動了慈善活動的發展。對社會工作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意義,一是指出政府對社會救助負有責任,並直接參與社會救助的組織工作。二是《伊麗莎白濟貧法》確立了助入茸助的觀念,要求有勞動能力的乞丐要從事勞動。三是《伊麗莎白濟貧法》規定要由專門人員從事濟貧救助活動,救助人員的專門化為社會里作職業化奠定了基礎。此外,德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也為社會工作的發展發揮了促進作用。

b.歐美國家出現的有組織的志願性濟貧救困活動也為社會工作的產生准備了條件。例如18世紀中期出現的「友善訪問員」在實踐過程中,逐步積累起了有關助人的知識和技巧。美國在國內戰爭時期就出現了一些給薪的社會服務工作者,社會服務開始成為一種職業,並成為社會工作者的前身。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英美等國出現了許多民間的社會服務組織(慈善組織),為社會工作的形成創造了條件。在這一過程中,英美國家的政府也制定社會政策,建立社會服務行政系統,促進了社會工作的發展。
00在社會工作聲生階段,民間力量積極參與、工作對象以貧困人士為主、社會服務人員開始職業化、社會工作受到政府制定的社會政策的影響是社會工作的重要特點。
00②西方社會工作的形成。作為現代社會分工的產物,社會工作不同於一般的慈善服務,它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社會工作正是在強化自己的專業教育和培訓,並在形成了獨特的工作方法之後才被社會接受的。西方社會工作在其形成階段表現出如下特點:
00a.專業教育和培訓的發展。英美等國的慈善組織於19世紀末開始關心對志願人員和服務人員的訓練,改善社會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1893年,英格蘭由濟貧院和英國慈善組織會社開設了一個兩年制的「慈善訓練」學校,開啟了社會工作專業培訓的歷史。1898年,美國的紐約慈善組織會社舉辦了為期6個星期的訓練課程,訓練受薪的「友善訪問員」。同時,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社會工作學院成立,開設兩年制的社會工作教育課程。1904年,紐約社會工作學院成立,原來6個星期的社會工作訓練課程也拓展為一年課程。1910年,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等高等學院開設了社會工作課程。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和訓練,大大促進了社會工作人員和隊伍的發展,後來變為專業社會工作發展的重要條件。社會工作專業教育和訓練的發展和正規化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工作的形成。
00b.社會工作專業方法的確定。社會工作職業的形成經過了社會工作專業方法的確定,並通過出版書籍、教育培訓等方式進行傳遞社會工作的專業知識、助人模式、問題解決模式等方法和技巧的路徑。1917年、1922年、1898年,美國社會工作學者瑪麗j里士滿分別出版了《社會診斷》、《什麼是社會個案工作》、《貧民中的友善訪問》等書,總結了實踐經驗,提升了理論知識,使社會個案工作作為一種專業方法被社會工作者普遍接受。20世紀20年代開始,小組工作也被納入社會工作訓練課程,到20世紀40年代,小組工作作為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被接受。到20世紀60年代,社區工作已被正式承認為社會工作專業的一個基本方法。20世紀70年代,社會行政作為一種間接的工作方法被接受,社會工作成為一個比較成熟的專業。
c.社會工作專業組織的發展。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美國家大量出現慈善組織會社,協調政府與民間各慈善組織的活動;而英美國家的睦鄰組織運動則從社區的角度為社會服務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在此基礎上,社會工作專業人員組織建立起來。美國1918年成立了「美國義務社會工作者協會」,1919年成立了「美國學校社會工作者協會」,後來不同領域的社會工作者又相繼成了自己的專業組織。1955年美國成立了「全國社會工作人員協會」協調各專業組織的活動。社會工作專業組織的成立對專業服務起到了規范和引導作用,促進了社會工作專業地位的確立。
00③社會工作的專業發展。1957年,格林伍德在其《專業的屬性》一書中指出,專業應該具有如下特徵:一是應該有一套系統的、支持其活動的理論體系;二是它已被社會廣泛認可;三是此活動具有專業權威;四是職業內部有論理守則;五是這一職業群體形成了專業文化。社會工作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形成了有獨特價值觀、知識、理論和方法,有獨特的服務對象,比較強調助人的科學性及效果的專業和職業;專業組織組建建立和不斷完善,專業認同和社會認同得到發展;社會工作領域的知識體系不斷發展,倫理規范不斷完善。這樣,社會工作的專業性越來越強。
00a.專業方法的發展。社會工作是以助人的價值觀為指導,運用科學方法幫助人、服務人的活動和職業,專業方法是其成熟和發展的重要標志。在社會工作領域,個案工作、不組工作、社區工作三個基本方法被分別確立,成為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到20世紀70年代,社會行政也成為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在宏觀層面促進著社會工作的發展。社會工作的專業介入也從最初的方法獨立使用向以問題為本的整合社會工作發展。
00b.社會工作目標模式的變化。社會工作是針對社會中的問題而出現,並在解決各種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發展的。社會工作在最初主要是扮演補救者的角色,任務是診治受助者的問題,是一種讓服務對象被動接受服務的「治療型」服務。隨著社會問題的增加和復雜化,社會工作就形成了治療—救助—發展的基本思路。
00c.工作對象的拓展。社會工作的早期對象主要是由於生理、心.理原因,或者由於個人無法抵禦的社會和自然原因而陷於生活極度困難的群體。後來,社會工作也關心在非物質領域遇到困難的人士、社區發展中的問題。社會工作的對象就擴展為所有「有需要」的人士、群體組織、社區,並向一切與人類生活相關的方面擴展。
d.理論派別形成。作為一個專業,社會工作從最早藉助於其他學科的理論,注重實務的操作,到逐步對工作進行總結、提煉理論觀點,發展出自己的實踐理論和一般理論等理論體系,對社會工作實踐給予解釋,並對其發揮指導作用。
00在社會工作的專業發展中,專業方法的發展、目標模式的變化、工作對象的拓展、理論派別形成成為社會工作發展的重要特點。

⑷ 什麼是社會工作適合程度和准備程度

社會工作專業本科生,考研考以下專業比較好。

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屬於自設專業(自設專業是指在教育部專業目錄中沒有,而學校根據自己的特點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設立的專業),屬於一級學科社會學下的二級學科。

特點:

(1)以幫助他人(服務對象)為目的。以幫助有困難有需要的人為出發點,是利他的而非出於利己的,雖然通過提供服務社會工作者也會得到社會所認可的報酬;

(2)以科學知識為基礎活動。現代社會問題的復雜性使得要提供有效的服務,就必須掌握多種科學知識;

(3)科學的助人方法。作為現代社會的職業助人活動,需要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

(4)是助人服務活動。出發點或目標是幫助對方,幫人之所需,而不是管理和控制對方。

(4)友善訪問員是最早的工作者嗎擴展閱讀:

行業性工作出現的原因:

(1)社會問題需要受薪人員來解決。

(2)1877年成立的布法羅慈善組織會社在使用了數年「友善訪問員」後,開始使用受訓人員與案主建立聯系。

(3)1886年睦鄰組織運動在美國興起,布雷姆納總結了睦鄰組織運動的影響,認為在與窮人友好接觸時,工作者不僅需要知識,而且要理解普通大眾的生活和痛苦。隨著行業性社會工作的發展和行業協會的成立,作為行業的社會工作與關心社會福利的志願群體開始區分開來。

⑸ 社會個案工作基本涵義與特點

社會個案工作基本涵義與特點

個案工作是專業社會工作者遵循基本的價值理念,運用科學的專業只是知識和技巧,以個別化的方式為感受困難的個人或家庭提供無知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務。下面我為大家整理的社會個案工作基本涵義與特點,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個案工作的涵義與特點

(1)個案工作的涵義:是專業工作者遵循基本的價值理念,運用科學的專業知識和技巧、以個別化的方式為感受困難的個人或家庭提供物質和心理方面的支持與服務,以幫助個人或家庭減低壓力、解決問題、挖掘生命的潛能,不斷提高個人和社會的福利水平。

(2)本質特徵

1.個案工作關系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

2.個案工作是一種信息溝通活動;

3.個案工作是一項助人自助的專業。

(一)個案工作的含義

(1)個案工作是專業社會工作者遵循基本的價值理念,運用科學的專業只是知識和技巧,以個別化的方式為感受困難的個人或家庭提供無知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務,以幫助個人或家庭減低壓力、解決問題、挖掘生命的潛能,不斷提高個人和社會的福利水平。

(2)對個案工作的換含義歸納

1.個案工作是個別化的社會工作方法;

2.個案工作的基本價值理念是尊重個性,承認人的價值和獨立性;

3.個案工作融科學性、技術性、藝術性於一身;

4.個案工作的服務對象是感受困難的個人或家庭;

5.個案工作需要動用資源;

6.個案工作者能同時提高個人和社會的福利水平。

(二)本質特徵

(1)個案工作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

1.個案工作關系是角色與個性的互動;

2.個案工作具有利益單向性的特色;

3.個案工作關系是專業的動態過程。

(2)個案工作是一種信息溝通過程

1.工作者與案主的溝通,從工作者接案、與案主會談、搜集資料、判斷評估、實際介入到結案,都離不開這種溝通手段。

2工作者與其他人員的溝通,個案工作者除了大量的心理輔導,還要給予案主一些實際的幫助。

(3)個案工作是一項助人自助的專業

1.幫助案主恢復自助能力;

2.在助人的過程中工作者得到成長

(三)個案工作與心理咨詢的比較

(1)同為助人專業,個案工作與心理咨詢有許多相同之處

1.都以個別的方式、溝通的手段幫助需要的人;

2.關注受助者的困難或問題的心理因素;

3.注重對受助者的同感反應和情緒疏導;

4.心理咨詢以受助者為中心、非評價、非指導和保密的專業原則與社會工作注重的尊重人的需要、相信人的潛能、案主自決等價值觀念有相通之處。

(2)個案工作與心理咨詢的不同之處

1.心理咨詢特別注重專業技術的精深,個案工作更強調對人的尊重、接納的價值理念和關懷的情懷;

2.心理咨詢注重來訪者問題的個人心理成因,個案工作更注重案主個人問題的社會成因;

3.心理咨詢只限於咨詢室內心理因素的探索與治療,個案工作更強調動用資源;

4.心理咨詢只解決個人問題,不關心其他社會政治因素,個案工作更多了一些社會政治責任。

(四)個案工作的目標

(1)目標界定:以個別方式幫助案主恢復、增強其社會功能。

1.人生任務:包括成長需要(指滿足個人成長的種種需要)和生活任務(指個人在生命歷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務和角色職責)

2.應付能力:指人在其發展得每一個階段都應掌握的必要的完成人生任務的能力。

(2)目標分層

1.終極目標:挖掘生命潛能,趨向自我實現;

2.中期目標:恢復自助能力,選擇適當生活;

3.具體目標:解決具體困難,排出情緒困擾。個案工作通常幫助案主解決的具體問題有三類:

A.幫助案主疏解情緒困擾

B.幫助申請經濟援助

C.幫助案主做具體的事情

(3)目標制定的影響因素

1.案主的期望與要求

2.工作者的價值觀

3.案主與工作者的互動

(五)個案工作的應用領域

(1)學校個案工作:在學校設置專業人員為解決學生在學習、人際交往、個人成長及學校生活適應等方面的困難或問題而提供的個別化服務;

(2)醫療個案工作:在醫療機構中開展的以病人及家屬為服務對象的個案工作;

(3)矯治個案工作:在司法機構中開展的為犯罪青少年、服刑犯人、刑滿釋放人員、吸毒賣淫者等提供的個案工作;

(4)家庭個案工作:處於失衡狀態中的家庭提供幫助,使其解除困難、恢復平衡的工作;

(5)特定群體個案工作:兒童社會工作、老人社會工作、殘疾人社會工作、婦女社會工作;

(6)其他個案工作:軍隊社會工作、農村社會工作、企業社會工作。

(六)社會個案工作的發展歷史

(1)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個案工作的起源

1.產業革命與貧民問題

產業革命在英國帶來生產力的發展的同時也帶來眾多社會問題。1601年英國政府出台《濟貧法》(即伊麗莎白43號法案)。這部法案規定,要分區、分類對貧民進行救濟。這種對社會問題的社會管理為個案工作奠定了對個人和家庭進行救助的基礎。

2. 宗教的`源頭

基督教為個案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哲學基礎,特別是“ 愛” 、“ 給予” 等慈善思想,促使富有的英國人幫助窮人;除此之外,人道主義、公平正義等思想也影響著英國人的思想和行為。

3.查爾斯的貢獻

A.一對一的個人化工作;

B.注重對受助對象的精神品德的塑造;

C.強調對案主給予足夠的個別化關懷,注重理解案主的個人和家庭環境對個人特質的影響;

D.強調對案主“ 自然資源” 即家庭成員、親戚及朋友網路、鄰里地區的使用 ;

E.注意挑選和訓練工作者。

4.慈善組織會社

繼查爾斯之後,英國出現了很多友好訪問者(friendly visitor)協會,後來演變為慈善組織會社(簡稱COS),其對於個案工作貢獻如下:

1.對案主生活狀況進行調查,記錄並跟蹤;

2.認為對整個家庭的福利和再生產的調查是診斷問題、進行治療的基礎;

3.對工作人員進行訓練;

4.建立社會工作圖書館;

5.發展出學徒式的督導方法。

(2)20世紀初到20年代——個案工作的專業化與學科化

1.1917年芮奇蒙德的《社會診斷》一書,證明社會工作開始了專業化之路。

2.《社會診斷》一書採用醫療模式,認為貧窮是一種疾病,而友好訪問員就是一內科醫生一樣的社會治療師,運用“研究——診斷——治療”的框架救人。標志著個案工作的專業化與學科化的開始,開啟了社會工作作為“科學的慈善”專業的新時代。

(3)30年代——個案工作中精神醫學的洪流

1.早在1929年,米爾福德(Milford)會議上就指出個案工作必須建立在科學知識和科學分析的基礎之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在這一時期得到廣泛的運用,但是忽視了影響溝通的文化和社會因素。

2.功能學派在對於助人過程分析中,加入了機構的功能的概念,倡導機構為案主服務,滿足案主的需要

(4)40年代以後——社會個案工作多元化的發展

社會個案工作的多元化不僅體現為理論的多元化,而且還體現在工作模式的多元化。

(5)20世紀80年代以後——綜融取向和後現代主義的個案工作視角

80年代以後提出生態主義的社會工作視角,90年代以後採用女性主義理論,敘述分析等治療方法。

;

⑹ 什麼是友善訪問員

友善訪問員(friendly visitors):從她們的工作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初步的社會工作專業的方法、模式以及專業的價值傾向。

⑺ 社會工作行政的方法和程序

1、制定計劃或社會方案,包括實質計劃和程序計劃。各種計劃的范圍和內容,都應做到具體和周密。

2、社會工作組織的設計,即規定社會工作機構的結構。

3、人員部署,包括社會工作機構中有關工作人員的招聘、任用、訓練及管理人事行政的實現。社會工作機構的工作人員分為指揮監督的管理人員、直接服務的社會工作者、後勤事務人員、研究設計與教育訓練人員四大類。

4、領導與溝通。社會工作行政人員需採取民主方式的領導,工作人員更應以民主的方式、全心全意地給受助者提供服務。社會工作行政人員在領導工作人員的過程中,必須表現出合乎專業倫理、專業方法以及尊重工作人員人格和創造性的精神。溝通是領導程序中最主要的技術,應採取雙向交流方式。

5、協調。包括機構內與機構之間的協調。

6、監督與指導。這是社會工作行政的主要過程。

7、咨詢。其過程包括界定問題和解決問題,目的是提高受咨詢者的知識與技術水平,修正其解決特殊工作問題的態度與行為。

8、預算和年度會計控制。預算包括科目預算、成果預算、方案預算、方案成果預算。會計人員應在經常性的協調會議上報告和說明有關會計事項。

9、信息管理。包括資料輸入、儲存、組織、管理、修正,信息傳遞;信息管理的工具主要是檔案和電子計算機。

10、報告。有定期性報告和非定期性報告,包括工作人員個別定期報告、各部門的單位工作報告、各種方案的進展報告或總報告、各種工作評價報告、會計報告、專業服務報告等。

(7)友善訪問員是最早的工作者嗎擴展閱讀:

社工機構與慈善組織、慈善募捐、慈善信託

《慈善法》與社工機構是息息相關的。首先,社工機構如何成為慈善組織?兩種方式,一是設立;二是認定。設立是增量,相對於增量而言;認定是存量,相對於存量而言。

《慈善法》第十條規定設立慈善組織應當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申請登記,本法公布前已經設立了基金會、社會團體和社會服務機構的可以向其登記的民政部門申請認定慈善組織。

這就是說《慈善法》公布之後新成立的慈善組織就通過直接說我的屬性就是慈善,以開展慈善活動為宗旨,就能登記為慈善組織;如果以前是社會團體或民辦非企業單位,可以通過認定為慈善組織。但無論是設立和認定均是直接向民政部門申請登記,沒有再提業務主管單位審批的前置許可。

社工組織可以通過認定成為慈善組織,也可以直接登記為開展慈善活動為宗旨的社會組織。但如果想通過認定成為慈善組織,必須是《慈善法》頒布之前而成立的社會團體或者民辦非企業單位,《慈善法》頒布後成立的社會團體或民辦非企業單位再想成為慈善組織必須直接設立,不能通過認定的辦法來獲得慈善組織屬性。

其次,社工機構如何開展慈善募捐?只有慈善組織才可以開展慈善募捐,其他任何組織不能開展慈善募捐。《慈善法》第21條規定,本法所稱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組織基於慈善宗旨募集財產的活動,慈善募捐分為,面向社會公眾的公開募捐和面向特定的對象的定向募捐。

《慈善法》第22條規定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應該取得公開募捐資格,依法登記滿2年的慈善組織,可以向其登記的民政部門申請公開募捐資格。

再次,社工機構可以開展慈善信託嗎?慈善信託是進行慈善活動非常好的方式,慈善信託的受託人包括信託公司和慈善組織,如果社工機構成為慈善組織,就可以作為慈善信託的受託人來進行慈善活動。

上海市社會工作協會會長 顧東輝

社會工作要助人自助,更要有社會情懷

關於社工,很多人都有很多困惑。第一,我們都知道社工的第一個概念是「助人自助」,這個概念如何體現,在不同的方法當中怎麼體現?

比如,社區工作是要改變大環境,如何助人自助呢?第二,個案工作是社工最初的方法,跟心理學肯定不一樣。心理學中也有助人自助,這兩者區別在哪裡呢?第三,現在,國際國內對個人求助還是關注蠻多的,那我們社工除了這個,還應該關心社會嗎?

那麼,社工到底是什麼?人有三大需求,即所謂「身心靈」。社工關注的實際上是問題和需求,誰碰到問題和需求,誰就是我們需要關注的對象。因此,所有的問題和需求,在理論上社工都可以關注。那麼,資源少的需求者就成為了社工核心的對象。

什麼是任務目標和過程目標的高度融合?就是解決問題和解決問題當中的協助提升,也就是助人自助,協助這個人自己幫助自己。

社會工作的主體是機構及其工作者,其服務方法有五種: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社會工作行政和社會工作研究。

個案和小組主要是改變個人的,即所謂助人自助;社區工作是因為很多人碰到同一個困境;社會工作行政是如何分配資源、制定計劃和社會政策,即用政策改變環境。社工不是改變個人,它在改變個人的同時一定是改變場景。

社會工作的社會內涵是什麼?首先,從國際定義上講,人權及社會公義是社會工作的基石,公義是指大眾、社會的公平正義。而我們人所在場景的三大系統中,國家對應政府、市場對應企業、社會對應社會組織。

其次,社工的對象碰到的困境,90%是外在因素導致的,所謂的外在就是社會的。所以,社工要有社會情懷,一個社工界的人不關心社會,這個國家是沒有希望的。

所以,我們要體現社工的社會意境,就要不忘初心、回到本質。首先,要把社會層面體現出來,把社會的價值體現出來。其次,在實務過程中,要進行助人自助和促進美好,一定要改變環境的;第三,要做好研究,在中國的場景和文化下,如何實現社工的目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社會工作行政

參考資料來源:新華網——十位社工專家帶你讀懂中國社會工作

⑻ 友善訪問員的名詞解釋

即較為專業的社會工作者(社區工作人員)。

⑼ 在校期間參加社會工作情況怎麼填

社會工作情況填法:首先看錶上是否有明確的校內校外劃分,如果有的話最好不要寫校內的事情,如果沒有的話就無所謂,不過其實大學四年不可能一點校外活動都沒參加,學校肯定組織過,在校參加社會工作情況,從字面就能夠理解。

現在招聘崗位所要的經驗,就是你在學校里業余時間參加的相關工作,暑假和寒假如果有參加某些工作的,都可以填上,但是最好是跟你工作相關的社會經驗填上去即可,沒有必要把無關的內容填上。

工作的意義

社會是由不同的組織、團體、公司組成,而以上的組織、團體、公司都是許多個體構成,他們分工合作,向著既定目標行動,從而帶動了社會的前進發展。人生如戲,戲中自有角色之分,您的角色選擇,取決與您所喜愛。能力可以提升、知識可以學習。

工作對個人的意義,實現人生意義,以滿足人生需求。

工作對社會的意義,社會的發展進步,與每個社會組成成員的選擇傾向是有密切關系的,在社會主義國家中,工作是社會分工中每個勞動者體現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角色定位。

⑽ 為什麼查莫斯的「友善訪問員」對個案工作的發展影響重大

心理和人格發展是兒童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時期是人類開始與社會互動變多,開始對自己進行思考,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進行社會化的時期,是影響著一個人未來成年後心理是否健康,是否能夠擁有快樂生活的時期,所以,兒童時期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孤兒作為弱勢群體,從古到今都是社會所注重庇護的對象,當今更是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孤兒在成長的過程中因自身的特殊性,受環境的影響更容易產生比一般兒童更多的困擾,問題。
本次研究,通過專業社會工作的個案工作方法,發揮社會工作助人自助的宗旨,幫助受失去父母的影響而產生成長困擾的孤兒,解決困擾,獲得健康成長的能力.本文以筆者所在實習機構所幫扶的孤兒為例,對此孤兒在需求評估後進行了一系列心理輔導.本研究使用個案社會工作的方法,在研究方法上使用觀察法和無結構訪談法,並使用了學術界所認同的量表:《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和《兒童社交焦慮量表》,來收集研究所需的各方面的信息;在針對案主的困境的介入活動中以理性情緒治療模式為主要治療方法,結合社會工作中的優勢視角理論和生態系統理論.工作者通過與案主及其家長的各方面接觸獲得了他們的信任和積極的配合,因而設計出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輔導活動方案,經過活動的實施有效改善了案主所存在的人際交往困擾.工作者在評估調查及實地走訪中總結出該服務。
資料擴展
友善訪問員,指的是直接服務於改善貧民狀況協會和慈善組織會社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