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三十年前,重慶一古墓出土龍袍,為何吸引諸多韓國人前來祭拜
每年,到了清明時節,便會有很多韓國人來到明玉珍的皇陵進行參拜,大宗會的會長也會慢慢地敘述有關明氏的故事。
參拜團每次來到此地都會感慨萬千,熱淚盈眶。大宗會的會長曾說,在韓國他們也為明玉珍建立了陵墓以及祠堂,可只有重慶才是他們明氏家族的根,以後也會有更多的子孫前來這里參拜。
㈡ 朝韓離散家屬團聚具體情況是什麼
朝鮮與韓國今天(20號)將在朝鮮金剛山旅遊特區舉行第21次離散家屬團聚活動。這將是朝韓自2015年10月以來,時隔兩年多再次舉行離散家屬團聚活動。
據報道,韓國統一部表示,包括隨行家屬和記者等人在內,第一輪訪問團共由560多人組成。他們將於當地時間今天上午8點30分,也就是北京時間7點30分,乘巴士經江原道高城的南北出入境事務所(CIQ)入境朝鮮,中午時分抵達金剛山。考慮到本次活動的參加者大多年事已高,韓朝商定行動不便者在過境時無需下車,可直接在車上接受檢查。
8月20日至8月26日這7天內,第21次韓朝離散家屬團聚活動將在朝鮮的金剛山舉行。據他們了解,這將是韓朝雙方時隔近三年再次舉辦離散家屬的團聚活動。
新華社駐韓國記者田明告訴中國之聲,韓朝之間上次舉辦類似活動,還是在3年前的2015年10月。此後,韓朝關系惡化,離散家屬團聚活動也被迫遺憾暫停。而今年以來,隨著半島關系趨緩,離散家屬活動得以重啟。而參加本次活動的離散家屬,已和自己的親人分別至少達65年。所以說,作為韓朝關系的「晴雨表」,這場活動可以說是牽動人心。
按照韓朝商定的計劃,本次團聚將分兩輪舉行。20日至22日,89名韓方人員將與他們在北方的親人重逢。24日至26日,83名朝鮮人員將與他們住在韓國境內的親人團聚。
在三天團聚時間內,他們將參加集體見面、歡迎晚宴、單獨見面、客房午餐、團體見面、告別見面和共同午餐等多場活動。每個家庭將會面總計約11個小時,其中包括溫馨家庭午餐等兩三個小時的單獨會面環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團聚過程中,這些離散家屬還將能在酒店的房間內和自己的親人共進1個小時的午餐。而據統一部介紹,像這樣溫馨的家庭聚餐環節還是團聚活動舉辦這么多年來首次舉行。相信離散家屬們一定能夠因此度過更為難忘的團聚時光。
田明表示,自1945年日本殖民統治終結、特別是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朝鮮半島一直處於分裂狀態。戰爭和對立導致南北數百萬人骨肉分離。時至今日,他們中的大多數仍無法相見。甚至因為雙方聯絡的斷絕,這些人連自己的親人是生是死,境況如何都無從得知。如果從1953年開始計算的話,他們與親人「生別離」的時間,已經有65年了。這個群體就被我們稱作「離散家屬」。
韓國統一部離散家屬綜合信息系統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8月初,登記成為離散家屬的13.2萬名韓國人中,已有大約7.5萬人去世。在世的約5.7萬人中,有兩成多年齡超過90歲,四成多年齡超過80歲,而接近九成的離散家屬年齡都在70歲以上。而且根據韓國政府此前的調查顯示,這些離散家屬當中,大部分都無法確定他們在朝鮮家屬的下落。
田明表示,隨著離散家屬這一群體的不斷老齡化,對於他們當中的大多數而言,這也許就是此生最後一次見面的機會。其實不僅如此,很多離散家屬剛與自己的親屬相認,便馬上要面臨再次離散的痛苦,像這樣的二次傷害對於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上的承受能力都相對較弱的老人們來說,無疑是非常殘酷的。
然而,能參加團聚活動,對這些大多數年過八旬的老人而言,已經相當幸運。根據韓國統一部的介紹,如今,隨著離散家屬這一群體的老齡化問題越來越突出,每年都會有幾千名離散家屬在與親人團聚前離開人世。剩下的大多數離散家屬,他們同親人重逢的機會,也正在漫長的等待當中一點一點消磨殆盡。
正因如此,目前,擺在韓朝雙方政府部門面前的責任正在愈發變得艱巨。如何在更短的時間內,讓更多的離散家屬團聚,或者是通過各種渠道、方式收到自己親人們的消息,成為南北雙方需要解決的最主要難題。所幸的是,目前韓朝雙方關系趨緩,這也為離散家屬的重逢爭取了不少時間和機會。
根據朝韓雙方商定的日程安排,本次離散家屬團聚活動將從今天(20日)起持續至26日,其中在今天至22日的第一輪團聚活動中,將有89名韓方尋親人員與朝方親人重逢,24日至26日的第二輪團聚將有83名朝鮮尋親人員與韓方親人重逢。雙方尋親人員有望在3天時間里與各自親人見面6次,共處11個小時。
朝韓離散家屬團聚活動始於2000年。當年6月,時任韓國總統金大中與時任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實現歷史性會晤,簽署了包含朝韓離散家屬訪問團互訪的《南北共同宣言》。當年8月,韓國和朝鮮分別組成100人規模的離散家屬訪問團,首次實現互訪。迄今已舉行20次團聚活動,最近一次離散家屬團聚時間為2015年10月。
㈢ 歷史上,韓國的臨時政府為什麼設於上海
因為提議成立臨時政府的韓國志士經李光洙和孫貞當時流亡於上海,因此韓國的臨時政府設於上海。
1919年4月10日,流亡上海的韓國志士經李光洙、孫貞道提議,同時在杜月笙的安排下,在位於上海法租界金神父路22號的玄楯住所召開由來自韓國各地和海外的獨立運動代表29人出席的代表會議決定成立臨時議政院,作為最高民意機關。
1919年4月11日,又在相同地點召開了大韓民國臨時議政院第一屆會議。選舉李東寧為議長,孫貞道為副議長,李光洙、白南士為書記。制訂《大韓民國臨時憲章》十條,決定不採用君主制,成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通過臨時政府《施政綱領》和政府成員《宣誓文》。
確定採取國務總理制,選舉李承晚任國務總理,安昌浩任內務總長,金奎植任外務總長,李始榮任法務總長,崔在亨任財務總長,李東輝任軍務總長,文昌范任交通總長,秘書長為趙素昂。
由於當選者當時很多還不在上海,遂又選舉申翼熙任內務次長、玄楯任外務次長、李春塾任財務次長,鮮於赫任交通次長、曹成煥任軍務次長、南亨佑任法務次長,負責各部日常工作。並通過了告全體國民《布告》和告世界各國政府《宣言書》,至此宣告了韓國的臨時政府成立。
(3)韓國訪問團到朝鮮圖片擴展閱讀:
上海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以後,在朝鮮半島和蘇聯還有大韓民國議會政府、朝鮮民國臨時政府、漢城臨時政府、大韓民間政府、新韓民國臨時政府等等。
出現了俄、華、韓三地政府並存的局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經過各方協商,9月,上海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以改憲的形式。
吸收大韓民國議會政府後,與漢城臨時政府統合,建立單一統合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大韓民國在上海正式確立廢除君主制,成立民國。
選舉出了歷史上第一任總統,第一任總理和第一任所有部長級長官;召開了大韓民國歷史上第一次政府代表會議。
成立了大韓民國歷史上第一個議會,通過了大韓民國歷史上第一部憲法。今天的韓國政府亦以在上海成立臨時政府的1919年作為大韓民國的開國元年。
㈣ 朝鮮訪問團將經陸路入韓國嗎
1月17日,韓朝雙方代表在工作會談中就多項事宜達成一致。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朝鮮訪問團將沿京義線由陸路進入韓國。如能成行,這將是朝鮮訪問團首次通過陸路進入韓國參加國際性重要賽事。而且,這條京義線也有著深遠的意義,可以說是一條韓朝人民情感的紐帶。
「和平列車」總共有3節車廂,分別以象徵非軍事區的和平、愛以及融洽為主題進行裝飾。1號車廂外面繪有以前蒸汽機車的圖畫,其他車廂繪有跨越年齡與國籍的人們相互牽手的畫面。車廂內部也裝飾著象徵和平的風車、象徵自由的氣球以及鐵路等等。
經過90分鍾的車程,可以從首爾來到這趟列車的終點站——都羅山車站。這里是韓國距離朝鮮開城最近的火車站,離韓朝非軍事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三八線」,只有約兩公里。站台上的站牌記錄著這里的與眾不同。
㈤ 韓朝就朝鮮參奧事項達成基本協議了嗎
1月20日據韓媒報道,韓國和朝鮮就朝鮮訪問團參加平昌冬季奧運會相關事項基本達成協議,雙方將從下周起進行互訪,著手相關籌備工作。
據此前報道,韓國統一部19日晚表示,朝鮮方面原定於20日派遣由玄松月率領的7人藝術團先遣隊赴韓考察,目前朝方宣布計劃取消,原因未作解釋。
韓聯社早前報道稱,韓方於當天下午2時45分通知朝方同意朝鮮藝術團先遣隊20日訪韓,雙方正就出入境行政審批事項進行協商。由此,朝鮮三池淵管弦樂團團長玄松月明將率7人規模藝術團先遣隊訪韓考察。
朝方當天以韓朝高級別會談朝方團長李善權的名義向韓方團長、統一部長官趙明均發來通知,提議朝方藝術團先遣隊經由京義線陸路訪韓,考察日程為兩天。
㈥ 韓國赴以訪問團回國後9人確診,以色列的疫情現下如何
以色列現在的疫情情況不是特別好。
經過以色列的糾正,該組中總共有9人被診斷出患有新的病毒。同時,韓國確診的新的冠狀肺炎流行病例繼續增加,截至23日上午10:00,已確診的病例數增加到556,每天有123例新病例和2例死亡。據報道,目前尚不清楚旅行團中確認的病例在到達以色列之前或之後是否被感染。但是鑒於新冠狀病毒的潛伏期可能至少為兩周,以色列衛生部已決定謹慎應對。在宣布旅行團參觀的地點清單之後,衛生部呼籲與他們接觸的以色列人密切觀察其健康狀況,並與接觸者保持密切聯系的所有以色列人官方標准在兩米之內,需要聯系15分鍾,需要隔離兩個星期。該報告提到,上周與一個韓國旅遊團聯系後,貝爾謝巴市的30名學生和兩名老師被隔離,教育部表示已派遣一支醫療隊前往該地區。此外,以色列人口和移民局說,該部目前正試圖匯編韓國旅遊團在同一架飛機上的所有乘客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