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中國解放軍訪問巴基斯坦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中國解放軍訪問巴基斯坦

發布時間: 2022-12-26 12:18:53

Ⅰ 中國人民解放軍大閱兵的發展歷程

國慶閱兵就是展現一支軍隊的裝備、一支軍隊的士氣、一支軍隊的發展。通過國慶閱兵能夠了解一支軍隊的發展脈絡,領略一支軍隊的歷史進程。新中國成立後的14次國慶閱兵,無疑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史見證。
陸軍:從「小米加步槍」到信息化跨越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四大軍種中,陸軍的歷史最長,從1927年南昌起義起就有了陸軍,20多年後海軍、空軍才誕生,39年後第二炮兵才成立。
「小米加步槍」形象地比喻了新中國創立時中國陸軍以步兵為主體的現狀。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陸軍出現在閱兵式上的是大量的步兵、騎兵和少量的炮兵、裝甲兵。開國大典上亮相的陸軍武器裝備都是繳獲的武器裝備,出自十幾個國家。當時通過天安門廣場的「功臣號」坦克就是1945年中國軍隊繳獲的第一輛日式坦克。
此後,中國陸軍就開始變革。陸軍的變革在編程上立足兵種合成,在武器裝備上立足現代化。
1954年國慶5周年閱兵的受閱部隊組成,體現了陸軍的發展變化。受閱地面方隊38個,包括步兵、摩托化步兵、騎兵、高射炮、探照燈、坦克、自行火炮、三輪摩托車等方隊。
1955年國慶6周年閱兵,取消了幾次參加國慶受閱的騎兵。我軍騎兵的鼎盛時期達12個騎兵師,在歷史上它是陸軍中僅次於步兵的最大兵種。
1959年國慶10周年閱兵是陸軍發展的一次巨大騰飛。受閱武器裝備基本實現了國產化。中國人民解放軍「5」字開頭的新式武器──56式沖鋒槍、56式半自動步槍、59式主戰坦克等紛紛亮相,這些武器都是中國生產的。
1999年國慶50周年閱兵是中國舉行的第13次國慶閱兵。受閱的26個陸軍方隊中,有步兵、摩托化步兵、裝甲步兵、炮兵、裝甲兵、導彈兵、禮儀兵、航空兵等。
開國大典閱兵式上,步兵使用的是美國萊姆式沖鋒槍;1959年國慶10周年閱兵,使用的是國產56式半自動步槍和沖鋒槍;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軍隊步兵換裝成81槍族;國慶50周年閱兵使用的是新型的95式自動步槍。中國步兵的輕武器,已經名列世界先進行列。
幾十年來,陸軍的發展經歷了騾馬化、摩托化、半機械化三個階段。解放戰爭後期是騾馬化,主要特徵是人靠步行,指揮員靠乘馬,重武器裝備靠獸力;1969年,部分野戰軍改裝為摩托化,變為以汽油發動機、膠輪車為動力,步兵以車代行,裝備全部由車載;1985年,全軍全部淘汰騾馬化,改裝為摩托化,部分摩托化野戰軍改裝為機械化。機械化動力為柴油發動機、履帶式車輛,並具有裝甲防護能力和進攻火力,步兵作戰全部乘裝甲車和步戰車。
陸軍由以「步兵為主」發展成為「諸軍兵種合成」是一個歷史性的跨越。1985年中國軍隊在淘汰騾馬化時,集團軍的試驗已經成功。於是,對陸軍編成實行了全面改革,取消了以步兵為主的步兵軍的編制,組建了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電子對抗兵、步兵、防空導彈兵、航空兵等諸軍兵種合成的集團軍,陸軍中的專業兵種在歷史上第一次超過步兵,炮兵成為陸軍中的第一大兵種,裝甲兵成為陸軍的主要突擊力量。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加速由機械化半機械化向信息化方向發展。
從「小米加步槍」到「鐵甲雄風」,從「步兵為主」到「多兵種合成」,從機械化半機械化到向信息化發展,這就是中國陸軍在新中國成立後經歷的變革。
海軍:從「黃水」海軍到「藍水」海軍
開國大典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指揮機關還沒有成立。因此,開國大典閱兵式,海軍只有1個方隊,受閱裝備是零。
1949年4月23日,華東軍區海軍在江蘇省泰州白馬廟鄉宣告成立。一年後,海軍領導機關正式在北京成立。
之後的歷次閱兵,海軍的隊伍和裝備不斷壯大,14次國慶閱兵是海軍發展壯大的縮影。
60年來,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先後建立了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北海艦隊,並建立和完善了水面艦艇部隊、岸防兵部隊、航空兵部隊、潛艇部隊和海軍陸戰隊5大兵種。
海軍武器裝備進入導彈化、電子化、自動化的新階段。國產驅逐艦經歷三代發展,已實現從「眼瞄手操」到單系統自動化,再到全系統自動化的跨越。信息化戰艦已經成為中國海軍水面艦艇部隊的中堅力量。
水面艦艇部隊的作戰訓練方式也發生了質的飛躍,新型海上戰斗群整體攻防、立體作戰能力今非昔比。海軍諸軍兵種近海綜合作戰能力已基本形成,遠海機動作戰能力正穩步發展。
中國擁有1.8萬多公里大陸海岸線,1.4萬余公里島嶼海岸線。海軍岸防兵部隊正是捍衛這條海岸線的鋼鐵勁旅。岸防兵的主要任務是保衛海軍基地、港口和沿海重要地段,消滅敵艦船,封鎖航道,支援瀕陸海區活動的艦船,支援島岸、要塞守備部隊作戰。
海軍成立之初,由於裝備的艦艇落後,無法離開近海,被人們稱為「黃水海軍」。1985年11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導彈驅逐艦首次出訪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孟加拉國三國,標志著中國海軍走向世界。截至2009年,已經派出33支艦艇編隊共40多艘軍艦,出訪30多個國家,航跡遍布五大洲四大洋,並完成了環球航行,實現了「藍水海軍」的夢想。
空軍:從單一兵種到五大兵種
1949年8月15日,為了確保政協會議的順利召開,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北平南苑臨時組建了飛行中隊,下轄戰斗機分隊、轟炸機分隊、地勤分隊,裝備P-51型戰斗機、蚊式轟炸機、B-25型轟炸機、PT-19型教練機等。這就是新中國的第一支飛行隊,建制歸華北軍區司令部航空處,由軍委航空局負責作戰指揮。同年9月5日,飛行中隊正式擔負北平地區防空作戰任務。同年10月1日,參加了開國大典空中受閱。
1949年11月11日,空軍司令部在北京成立,標志著空軍作為一個獨立的軍種列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序列中。
開國大典閱兵後的歷次大閱兵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都有空中梯隊和地面徒步方隊參加受閱,而且參加受閱的兵種越來越多,裝備越來越好。
1959年,空軍受閱裝備發生巨大變化,4架國產殲—5飛機參加國慶閱兵。殲-5型戰斗機是當時世界比較先進的高亞音速殲擊機。
從1956年至1959年,我國共生產殲-5飛機760餘架,大量裝備了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標志著中國航空工業進入了噴氣時代,成為當時世界少數幾個掌握噴氣飛機製造技術的國家之一。
1984年國慶35周年閱兵,國產的轟-6飛機、殲教-5飛機、強-5飛機、殲-7飛機等一大批國產機參加國慶受閱,是新中國成立後國產機參加受閱最多的一次。
19999年國慶50周年閱兵,空軍參加的兵種和飛機型號、數量都創歷史之最,殲擊機、轟炸機、加油機、新型殲擊機和蘇-27等參加受閱。
經過60年的建設和發展,中國空軍已擁有航空兵、地空導彈兵、高射炮兵、雷達兵、空降兵5大兵種,已具備空中突擊、空中支援、空中運輸、航空偵察和國土防空等能力。中國空軍已擁有轟炸機、強擊機、偵察機、無人機、空中加油機等,航空兵作戰半徑大大提高,具備了遠程作戰能力。
現代機載武器系統得到飛速發展。空空導彈、空地導彈、精確制導炸彈及先進的火控系統,使空軍如虎添翼,不僅具備遠射程、高精度、大威力、全方位的空中和空地攻擊能力,而且可以全天候、全空域、大縱深、超視距作戰。
中國空軍加快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反突擊、反空防、反空襲能力大幅度提高。針對高技術條件下的空戰特點,空軍還進行了一系列的戰術研究和演練,使中國空軍具備高技術空戰的本領。
二炮:從近程核導彈到洲際核導彈
1966年7月1日,第二炮兵領導機關正式在北京成立。截至2009年,第二炮兵已具備陸基戰略核反擊能力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能力。
中國戰略導彈和戰略導彈部隊首次出現在國慶閱兵,是在國慶35周年閱兵式上。當時第二炮兵的一個戰略核導彈方隊通過了天安門廣場,讓世界震驚。
1999年10月1日,國慶50周年閱兵。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組成4個導彈方隊接受檢閱,中國的戰役戰術導彈、戰略核導彈、洲際導彈首次集中亮相。
1959年,地地導彈戰斗營成立,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地地導彈部隊。之後,一些軍區也組建了地地導彈營。1964年,地地導彈營擴編成地地導彈團。1966年,第二炮兵成立後,又建立了近程地地導彈旅、中程地地導彈旅、遠程地地導彈旅,裝備了多種型號的可固定發射、可機動發射的近程、中程、遠程和洲際導彈。第二炮兵已發展成具有一定規模和實戰能力的戰略導彈部隊,成為中國主要的核威懾和核戰略反擊力量。
國慶60周年閱兵,新中國的第14次大閱兵,將中國人民解放軍現代化建設的新成果載入史冊。

Ⅱ 人民軍隊的哪90個「第一」

一、軍隊建設發展方面

1、打響人民解放軍「第一槍」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中,我黨掌握的「葉挺獨立團」打響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2、第一個連隊黨支部

1927年三灣改編中工農革命軍各連建立黨支部。

3、第一面軍旗

1927年9月毛主席在秋收起義中打出人民解放軍第一面軍旗。

4、第一個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地

5、第一次統稱「中國人民解放軍」

1947年3月,中央軍委通令全軍各部隊統一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

6、第一次實行軍銜制

人民解放軍於1955年正式實行軍銜制。

7、新中國第一次閱兵

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

8、第一次抗戰主題大閱兵

2015年「9·3」閱兵

9、第一次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精簡整編

1950年人民解放軍復員150萬

10、第一個軍事教育機構

1927年12月毛主席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辦的井岡山軍官教導隊

11、第一所正規醫院

1928年紅四軍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的小井紅軍醫院

12、第一所航校

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1946年3月在吉林通化成立)

13、第一個導彈火箭研究機構

國防部第五研究院(1956年成立)

14、第一個合同訓練基地

安徽三界訓練基地

15、第一套紅軍正規軍服

1929年毛主席率紅四軍解放長汀後整編部隊,製作統一的紅軍軍服。

16、第一個政治建軍的綱領性文件

古田會議決議

17、第一個抗日根據地

晉察冀根據地(1937年11月聶榮臻率部創建)

18、第一次全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

1950年9月在北京召開

19、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被國防部授予榮譽稱號的團級單位

海軍航空兵「海空雄鷹團」

20、第一次設立大軍區

1955年國務院劃定12個大軍區

21、第一次設立戰區

2016年2月1日設立五大戰區

二、武器裝備發展方面

22、第一支自行研製的步槍

「八一式馬步槍」(1939年延安生產)

23、裝備的第一輛坦克

「功臣號」坦克(1945年自原關東軍坦克修理廠搜集)

24、繳獲的第一架飛機

「列寧號」(1930年繳獲的國民黨軍隊飛機)

25、裝備的第一種大口徑火炮

54式122榴彈炮(1954年生產)

26、第一艘航母

遼寧艦(2012年正式交付海軍)

27、第一代國產主戰坦克

59式主戰坦克(1959年研製成功)

28、第一種步兵戰車

86式履帶式步兵戰車(1986年研製成功)

29、第一架國產噴氣式戰斗機

「殲-5」噴氣式殲擊機(1956年試飛成功)

30、第一架國產轟炸機

轟-6型轟炸機(1959年試飛成功)

31、第一架預警機

「空警一號」(1971年試飛成功)

32、第一架國產武裝直升機

「武直-10」(2003年試飛成功)

33、第一架軍用無人機

「長空一號」無人靶機(1966年首飛成功)

34、第一種遠程火箭炮

A3式6管102毫米野戰火箭炮(1950年研製成功)

35、第一艘導彈驅逐艦

濟南艦(1970年下水)

36、第一艘常規潛艇

「新中國42號」(1969年下水)

37、第一艘核潛艇

長征一號(1970年下水)

38、第一艘遠洋測量船

「遠望」一號航天遠洋測量船(1977年下水)

39、第一次地下核試驗

1969年9月23日地下核試驗取得成功。

40、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東方紅一號」衛星(1970年發射成功)

41、裝備的第一部電台

1930年紅軍在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中繳獲的國民黨軍第18師電台

42、第一次洲際導彈試驗

1980年5月洲際導彈全程發射試驗圓滿成功。

43、第一次潛艇發射戰略導彈

1982年10月,第一次常規動力潛艇從水下發射戰略導彈試驗成功;1988年9月,第一次核潛艇從水下發射戰略導彈試驗成功。

三、軍兵種演變方面

44、第一支水面艦艇部隊

第1、第2艦艇大隊(1949年在南京組建)

45、第一支海軍陸戰隊

海軍陸戰第1團(1953年華東軍區組建)

46、第一支航空兵部隊

空軍第4混成旅(1950年在南京成立)

47、第一支空降兵部隊

空軍陸戰第1旅(1950年組建)

48、第一支雷達兵部隊

1949年9月由華東軍區在上海成立

49、第一支數字化部隊

中部戰區陸軍第82集團軍某紅軍師

50、第一支陸軍航空兵部隊

北京軍區第38集團軍直升機大隊(1988年成立)

51、第一支特戰部隊

廣州軍區特種兵大隊(1988年成立)

52、第一個陸軍集團軍

陸軍第38集團軍

53、第一支預備役部隊

錦州預備役師(1983年3月組建)

54、第一個導彈衛星發射中心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1958年10月組建)

55、第一支藍軍

1986年在南京軍區第1集團軍某師組建

56、第一支抗震救災專業隊伍

中國國際救援隊(2001年4月成立)

57、第一個女子特戰連

2013年在北京軍區第38集團軍某特種旅成立

58、第一批女飛行員

1951年11月,新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共14人畢業,1952年舉行受閱典禮。

59、第一個女子導彈發射連

2011年11月在第二炮兵「常規導彈第一旅」正式組建

60、第一支對外開放部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6軍第196師(1955年確定)

61、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楊利偉

62、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位女將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政治部幹部部部長李貞

四、重大軍事行動方面

63、中央蘇區第一次「反圍剿」

1930年12月,毛澤東、朱德率領紅一方面軍戰勝圍剿中央蘇區的國民黨軍。

64、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夾金山

65、紅軍長徵到達陝北的第一支部隊

紅25軍

66、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第一個大勝仗

山城堡戰役(1936年11月)

67、八路軍出師抗日第一個大勝仗

平型關大捷(1937年9月)

68、新四軍出師抗日第一個勝仗

蔣家河口戰斗(1938年5月)

69、第一次提出「雙擁」

1943年我黨在陝甘寧邊區開展大規模擁政愛民和擁軍運動,「雙擁」口號首次正式提出。

70、解放戰爭中攻克的第一座10萬重兵據守的大城市:濟南

88、第一次環球航行

2002年由「青島」號導彈驅逐艦和「太倉」號綜合補給艦組成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首次進行環球航行。

89、第一次遠洋護航

2008年12月,中國海軍首次派出艦艇編隊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護航任務。

90、第一次維和行動

1992年4月,中國第一次派遣部隊赴柬埔寨參加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

Ⅲ 建國60年大事件回顧

1950年 土地改革運動開始

鎮壓反革命運動開始

10月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

1954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

1956年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中國共產黨進行整風,反右派斗爭開始

1958年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反右傾」斗爭

1964年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

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關系開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運動

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8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87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9月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9年12月20日 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海軍都是中國人民武裝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中國的建立,為適應新時期作戰需要,兩支現代化的軍種迅速建立起來,並成長為共和國鋼鐵長城的有力基石,奠定了陸海空三位一體的立體國防系統。
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就已經開始籌備建立海軍和空軍。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在新政協開幕式上的致辭中說,我們不僅要建立一支強大的陸軍,而且要建立空軍和海軍。

1949年11月11日,中央軍委宣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現已宣布成立,這一天被定為人民空軍成立日。空軍的首任司令員是劉亞樓,政治委員是肖華。初創時期的空軍盡管部隊不多,力量弱小,卻仍然提負起了祖國的防空任務,並且在1950年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在戰火中得到了鍛煉和發展。1957年空軍與防空軍合並後,空軍逐步發展成為包括航空兵、地空導彈兵、高射炮兵、雷達兵、空降兵等組成的軍種。

1950年中央軍委下達建立海軍的命令,4月14日海軍領導機構正式成立,肖勁光擔任首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隨後陸續成立了東海艦隊、南海艦隊和北海艦隊,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具有近海作戰能力,擁有現代化裝備的多兵種海軍。1985年11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編隊對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孟加拉國等南亞三國進行了友好訪問,這是中國首次派出軍艦出訪外國。1997年2月至5月人民海軍艦艇編隊又對美國、墨西哥、秘魯、智利進行了訪問,這次航行歷時98天,跨越東西、南北半球,行程2.4萬海里,規模空前,擴大了人民海軍在國際上的影響。

Ⅳ 科普:我國解放軍三軍儀仗隊參加過哪些國家的閱兵儀式

三軍儀仗隊去過哪些國家的閱兵儀式呢?哪些國家的閱兵儀式邀請中國的三軍儀仗隊參加了呢?下面咱們了解一下。2010年9月,解放軍儀仗部隊首次走出國門遠赴墨西哥參加墨獨立200周年慶典閱兵。
2011年6月2日是義大利共和國成立65周年紀念日,也適逢義大利統一150周年,國慶日慶典閱兵在該國顯得更為重要。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護旗組3名官兵高擎鮮艷的五星紅旗亮相當天閱兵儀式。
2011年7月5日,中國三軍儀仗隊第二次建制式在委內瑞拉建國181年來最大規模的閱兵式上亮相。
2013年於9月16日,墨西哥「獨立日」當天,在憲法廣場和改革大道舉行盛大閱兵儀式。中國三軍儀仗隊繼2010年墨西哥獨立200周年閱兵後,第二次踏上墨西哥的土地,受邀參加墨西哥慶典閱兵。
2015年5月9日,俄羅斯舉行盛大閱兵式慶祝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解放軍三軍儀仗隊亮相紅場。
2017年3月19日,巴基斯坦在首都伊斯蘭堡舉行國慶日閱兵儀式綵排,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首次亮相,受到當地民眾熱烈歡迎。

Ⅳ 65年巴鐵被印度襲擊,我軍出手,毛主席下最後通牒:給印度72小時

1965年9月6日,印度向巴基斯塔發起了猛烈的進攻,但由於巴基斯坦方對於印度出兵人數估計不足倉皇應戰,巴軍連連敗退,在危機關頭巴方只好轉身向國際尋求幫助。面對巴基斯坦的求援,當時美蘇兩個大國並沒有作出明確指示,巴方只好向中國求援。

毛主席在接受求援後,思量再三,調出大量兵力,派遣我軍向中印邊境東、中、西三個方向進發。面對中方的軍隊,印度的態度有所轉變,開始主動與中方和巴方商討妥協。此時,毛主席下達最後通牒:消除印度在中國邊境的侵略防線, 給印度72小時。

一、救援巴方,中印大戰

1965年9月6日,印度不宣而戰對巴基斯坦發動大規模進攻,面對巴方的求援,毛主席思量再三,答應求援。

「印度可以同時抵擋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的聯合進攻。」1962年10月12日, 尼赫魯公開宣稱,他已經向印度武裝部隊發出命令,要將「中國入侵部隊」從印度的領土上全部清除掉 。與此同時1962年,印軍在中印邊境的東段、西段和中段同時開火,對我軍展開了猛烈炮擊。

對於尼赫魯的進攻毛主席說: 「往而不來非禮也。」 於是,毛澤東決定對印度展開大規模反擊戰,並在西線和東線同時進行。西線由丁盛指揮,東線由張國華指揮。

10月20日7點30分,清晨時刻,我軍在東線的大規模反擊開始了。數十門火炮同時轟鳴,將雨點般的炮彈砸在印度的敵人身上。在敵人驚魂未定之時,我軍嘹亮的沖鋒號聲響起,數名官兵紛紛從掩體里殺出,打得敵人落花流水。隨後,我軍使用了我們所慣用的穿插、包圍等戰術,四處堵擊敵軍讓他們落荒而逃,印軍第七旅瞬間覆滅, 我軍獲得了全勝。

除了軍事援助之外,中方對於巴方的援助還有外交方面的支持。我國在提供軍事方面援助前先是通過媒體,對印度的行為表示譴責,緊接著我國又向印度駐華大使送交了一份語氣特別強硬的文件:

限印度在三天之內拆除在中錫邊界設立的所有工事,並且即刻停止印度在中印邊界以及中錫邊界進行的一切挑釁活動。若一意孤行,由此造成的一切嚴重後果,印度政府必須全部承擔。

與此同時我國還為巴基斯坦提供武器的支援,在我國援助巴基斯坦的所有武器裝備里,最能體現我國誠意的就是「59式」坦克,這是我國當時最先進的坦克,而且並未大規模服役,可即便如此,為了解決巴基斯坦的燃眉之急,我國不僅把所有新坦克送到了巴基斯坦戰場,而且還從我軍中抽調了不少正在服役的坦克援助給了巴基斯坦。

軍事、外交、武器三方面的傾力相助,中國幫助巴基斯坦順利渡過了難關。

而這一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印方為什麼突然向巴方發起進攻, 中印雙方大戰為何一觸即發? 接下來讓我們重回1956年,探求真相。

這一切還要從印度向巴基斯坦進攻開始說起。印巴雙方大戰的原因是因為克什米爾的分治問題。早在1965年2月,印巴雙方已經在印度河入海口的卡奇地區爆發沖突,在巴軍坦克的猛烈攻擊下印軍倉皇敗退,而為了不引起全面戰爭,巴方也放棄追擊印軍,雙方各退一步在當時英國首相的面前簽署了停火協議。

然而事情並沒有因一紙協議畫上句號,在簽署當天,印度內政部長發表談話,宣稱克什米爾是印度的一部分。如此挑釁的話語更是觸碰到了巴基斯坦的底線,面對印度方面的出爾反爾巴基斯坦果斷派軍出擊,在克什米爾地區將印軍哨所、補給倉庫、車隊一一進行襲擊。在巴軍激烈的對抗下,印軍也是絲毫沒有退讓,直至1965年8月下旬在第一次印巴戰爭停火線一帶集結了6個師的兵力。然後,印軍越過停火線向巴控克什米爾發起了進攻,戰火燃到了巴基斯坦。

由此,印巴雙方正式開始了第二次兩方大戰。

面對印軍的進攻,巴方很快就採取了相應的對抗戰略——「大滿貫行動」,由於當時巴方有坦克加持再加上當時戰略策劃的成功,在8月5日7點30分成功擊退了印軍,巴軍奪取了印控克什米爾約500平方公里的土地。而在地面作戰過後僅僅不到一個月,印巴雙方又開啟了空戰。在9月6日凌晨,印軍不宣而戰,突然向巴基斯塔發動大規模的進攻,猝不及防的巴基斯塔一線守軍節節敗退,很快就退到了亞克爾運河旁邊。

在此危機情況下,巴基斯坦總統阿尤布更是緊急向全世界呼籲: 「我們在進行一場反侵略戰爭,希望世界各國根據法律和道義義務來支援巴基斯坦!」

面對巴方的求援,毛主席思量再三,派出了大量軍隊前去救援。但這不禁讓人疑惑,因為 在 歷史 上,中國與巴基斯坦並不是十分交好。

而真正原因來源於美國,巴基斯坦曾與美國交好,自印巴分治以來,巴基斯坦無論在經濟、國力上都與印度有著很大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分為東西兩個部分,印度橫亘其中,面對如此國情,巴基斯坦喬德里坦言: 「巴基斯坦是個小國,它需要外力的幫助。」

因此巴基斯坦順勢而為找到它的老大哥美國,一連加入了美國主導的兩個軍事同盟條約。自此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關系並不交好,事關中國利益的問題巴基斯坦從來都倒向美國一邊,從1953年到1940年,巴基斯坦連續八年跟隨美國反對中國進入聯合國。

而反向印度一邊,中國也曾與印度有著「熱絡」的關系,同時被殖民的國家,同是人口大國,同身處於第三世界,相同的 歷史 使得中印兩國關系十分緊密。 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國選擇幫助曾經倒戈美國的敵人,而不顧曾為朋友的印度呢?

其中原因還要看看那幾年印度的發展。要說印度,曾經也是飽受帝國主義欺凌的殖民國家,按理來說印度有了前車之鑒,也不會希望他人重蹈覆轍,但事實卻恰恰與之相反,在被殖民過程中英國的殖民思想也在不知不覺中入侵了他們的國家,在當時有關印度的幾場戰爭都以印度為勝結束後, 印度的野心就隨之急速膨脹 ,他們發誓要繼承英帝國主義對南亞大陸的「統治」,因此印度就將目標放到了身邊的弱小國家身上。

其中有一個就是巴基斯坦。但印度的野心不止於此,在當時那個動盪的年代,它甚至將算盤打到了中國頭上,想不擇手段地干涉中國和平解決西藏,為西藏私下裡提供武器,阻撓解放軍入藏,讓西藏軍閥保持游離在中國中央政府的「半獨立狀態」。

於是在此背景下,我國為守護邊疆安全火速出兵解放了西藏,看西藏攻略不成,印度立即改變侵略政策,重拾英國的「戰略邊界計劃」,企圖以「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和「約翰遜線」作為中印新邊界。

而當時的新中國因為經濟建設和抗美援朝消耗掉了大量心力,根本沒有想到在此時印軍會大舉入侵,中國邊境那是也「有邊無防」,隨即印軍抓住這個時機於1951年侵佔西藏的達旺地區。緊接著在1953年印度侵佔了「麥克馬洪線」以南9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於此同時,印度還搶佔了中國巨哇、曲惹地區、布希奇山口以西等地區的2000多平方公里的領土。在西段,印度又蠻橫地向中國新疆的阿克賽欽地區提出領土要求。印度的一步步肆意橫行,以至於在當時印度侵佔中國的領土面積差不多是一個福建省的面積。

中國念在舊情和堅持和平的方針對印方的行為步步忍讓,但印度對於中方的忍讓並不領情,相反更加放肆,因此為了捍衛中國自身的利益, 在1965年,中國對於印度展開了反擊。

除去印方的步步緊逼以外,中國之所以願意出兵援助,還有一個原因來源於巴基斯坦自身的外交政策。

隨著中印交惡後,美國認為在牽制中國方面,相對強大的印度有著更高的價值,對印度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經濟援助,這一行為對本就國力薄弱的巴基斯坦造成了嚴重的威脅。從1961年開始,巴基斯坦就密集地發布文章,譴責美國「重印輕巴」,但面對巴基斯坦的譴責美國當面一套背地裡又一套,表面上美國還是維持著與巴基斯坦交好的關系, 答應巴基斯坦一定會給它一定的援助,但事實上這些所謂的「援助」都沒有落實。

在第二次印巴戰爭期間,面對巴基斯坦的求救,美國充耳不聞。在局勢緊急的情況下,巴基斯坦外交部部長布拖坐上了前往美國的飛機,當時的他想著憑借著十幾年美國與巴基斯坦簽訂的數個「友好」協議,再加上以往美國也聲稱巴基斯坦是「美國在亞洲最親近的朋友」的這種友好關系,美國肯定會給予援手。

但當飛機抵達美國後,這位曾經信心滿滿的外交部部長卻陷入了絕望,面對布拖來訪,美國對他的態度十分冷淡,並且很快就拒絕了他的援助請求,理由竟然是所謂的: 「美國援助巴基斯坦能夠獲得的利益非常有限,美國不想把士兵的性命浪費在一場毫無利益的戰爭中。」 如此話語使得巴基斯坦終於看透了美國十幾年以來的虛偽偽裝。

除了拒絕援助以外,美國還扣押了巴基斯坦購買的所有武器裝備,這一行為無聲地證明了當時美方的態度,在印巴戰爭中,美方佯裝中立但事實上還是傾向於印度。

在這種不利的局勢下,巴基斯坦隨時都有可能被印度徹底佔領,巴基斯坦沒有了大國的幫助,開始尋求身邊小國的幫助,但小國們也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在孤立無援,舉目無親的狀態下,有一位巴基斯坦的官員就嘆息道: 「我被世界拋棄了。」 在如此絕境之下,巴基斯坦將最後的希望放在了中國身上,它希望這頭崛起的雄雞能夠在絕境下給予它幫助。

於是,在印度的邊境政策以及巴基斯坦外交方面的努力之下,中國對巴基斯坦伸出了援助之手。也正是因為中方的援助,使得一直消極對待的美方對印巴戰爭重視了起來,積極介入印巴雙方的調停當中,面對美國的調停, 印度在占盡優勢的情況下不得不放棄了侵略戰爭,接受了聯合國的決議。

在進一步了解到當年的情況以後,相信大家也對當時的 歷史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如今我們處於和平年代,彷彿戰爭已經漸漸遠離我們,但盡管如此,我們也需要在和平年代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曾經有一位中國的教授有一句很出名的話:「真理只在大炮射程范圍之內。」此話一出,不禁引起熱議。但事實的確如這位教授所說,巴基斯坦一向國力薄弱,面對印度的瘋狂進攻只能求助於別的國家,但對於巴方求助,以往的那些大國卻充耳不聞,他們不管印巴雙方孰對孰錯,也不將就什麼維護真理,在他們眼中只有利益永恆。因此,沒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就沒有一個公正的真理,如果想要祖國被公平對待,那麼首先要做的便是使祖國強大起來, 強大的軍事力量才是祖國安全的保障。

在面對曾經的敵人——巴基斯坦的求助時,中國並沒有因為曾經的矛盾而視而不見。反而以大度的心態全心全意幫助巴基斯坦,為它提供武器、外交、軍事方面的幫助。也正是因為中國的寬容令巴基斯坦感動不已,如今中巴兩國十分交好,現在許多年輕人也會親切地將巴基斯坦稱為「巴鐵」。

而對於巴基斯坦來說,面對曾經有恩於他們的中國,他們十分感激,我們經常可以看見在巴基斯坦, 面對中國人的顧客,許多商販不收錢,只為報答在絕境中幫助過他們國家的恩人。 因此在平常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中也要保持一顆包容的心,用包容的心態去對待身邊的事物,如此以來我們會獲得更好的對待。

在此次印巴戰爭中我們深刻地體會到國力薄弱的無力,這種事件不僅僅發生在巴基斯坦身上,曾經的中國也曾遭受過相同的待遇,四處求援,無人幫助。因此只有自身的強大才能換來真正的尊重,如今中國國力強盛,人們也過上了好的生活,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中國人在世界上也越來越受尊重。 歷史 是不會騙人的,我們要 以史為鑒,不忘 歷史 ,謹記當初遭受侵略的苦,才能奮發努力換來今日的甜。

1956年的印巴大戰已經成為 歷史 ,在如今,世界也重新恢復了和平,但我們也不應該作繭自縛,應當謹記曾經的 歷史 ,吸取他國的慘痛教訓,不忘自身本色,為了新中國的美好未來共同努力奮斗,從而建設我們的美好祖國。

Ⅵ 有關「建國60周年」「60年風雨歷程」的資料

光輝的足跡
60年,光輝歲月彈指揮間,60年,中華大地滄桑巨變。
2009年,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了她的60歲生日。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飽經戰爭滄桑與落
後苦難的中國人民終於重新站起來了!中國像一隻巨龍一
樣,以一個大國的身份重新屹立於世界東方!
那時的中國,民生凋敝,經濟嚴重落後,國家事業百
廢待興,政府和人民面對一個滿目瘡痍的中國面孔,並沒有
畏縮,勇往直前,僅僅用了三年的時間就恢復了國民經濟,涌現出一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
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工
業生產已經超過歷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國那時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許多工業產品的人均擁有量遠遠低於發達國家。

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政府開始編制發展國民經濟的五年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從1953年開始執行,它成為我國工業化的起點。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時,我國的工業化水平是極低的。出行用的自行車,人們叫它「洋馬」,點火用的火柴,人們叫它「洋火」,釘東西用的釘子,人們叫它「洋釘」。因為那時的中國人沒有見過這些新奇的東西,也不會造,都是從西洋傳過來的。那個艱苦的年代,我沒有經歷過,但從我看過的資料片中完全能夠體會,當時的中國人民依舊生活在極端貧窮之中。
光陰如水,歲月如梭。時光來到了2009年,我正在電視機前,收看著中國第三個南極科考站落成的新聞。又是一個重大成就,我開始浮想聯翩,我想起了祖國成功舉辦了第二十九屆夏季奧運會,想起鳥巢,想起了奧運健兒們的英姿,我想起了祖國接連成功發射了神州五號、六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想起太空,想起了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航天領域舉足輕重的一員,我想起了改革開放整整三十年裡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保持年均10%的增幅,想起中國國力,想起中國已經成為這個世界綜合國力第六的國家,想起新中國成立的這一甲子中國的國際地位迅速的、不斷地提升,想起新中國歷史,想起了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光輝的足跡!

建國60周年手抄報資料

1950年 土地改革運動開始

鎮壓反革命運動開始

10月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

1954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

1956年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中國共產黨進行整風,反右派斗爭開始

1958年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反右傾」斗爭

1964年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

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關系開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運動

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8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87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9月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9年12月20日 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快了我國的對外開放,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並使之國際化。

2003年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安然著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 。並於2005年10發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

鐵路進藏:西藏鐵路已經全面開工建設,實現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歷史一大步

2004年第28屆奧運會我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

解決了13億人口的溫飽問題,基本上實現了小康水平,

中國GDP:13年跨越10個萬億元台階,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

2008:成功舉辦奧運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於今日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新中國的建立,是無數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雖然在建國初期中國的經濟基礎非常薄弱,但新中國的領導人使中國人民徹底站了起來,使中國徹底實現了獨立、完整。
在過去的58年歲月中,中國一步步在崛起,這是華夏兒女所期望的,也是值得歡欣鼓舞的。從建國的第一天起,國際上的許多不友好的國家在仇視中國,想方設法阻礙中國進步。
美國是中國發展的最大威脅,美國發動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使我國在人力和財力方面遭受了巨大損失;美國支持的蔣介石反攻大陸行動使我國沿海長期不得安寧;現在的美國仍然在想方設法遏止中國,如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在台灣問題上指手劃腳、強迫人民幣升值等等,在未來的若干年中,美國將仍然是中國的敵人,是永遠的麻煩製造者。我們的近鄰日本從滿清政府開始就不斷侵略中國,抗日戰爭中殺害了無數中華兒女,掠奪了無數資源,這是中國人民永不忘記的血債!而現在呢?日本妄圖粉飾其罪行,值得國民警惕!
外國一直擔心中國的崛起,他們到底害怕什麼?中國歷史上不是沒有可以稱霸世界的機會,但是中國並沒有那個野心,為什麼現在已經進入現代化的世界,反而有此擔心?中國人真的好戰?中國人真的會傷害別人?不,中國人遵從「中庸」哲學,尊重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歷來以「保家衛國安」為最大目標,強大的時候,敢於幫助別國,而在弱小的時候,不會屈服於任何淫威。
中國,已經被欺負了100多年了,老虎不發威,當做是病貓啊?中國不願意稱什麼霸,中國人民需要的是安寧、和平的生活,不管是什麼黨,什麼政府,只要讓老百姓安居樂業,舊會得到國人的支持。對於外族的欺凌,只有毛主席的那句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我古老而年輕的祖國啊,
我是你廣袤大地上一棵稚嫩的幼苗,
搖曳在你溫暖呵護的懷抱,
我是你無垠天空中一隻飛翔的小鳥,
鳴唱在你春風和煦的心頭,
我的血管里,
涌動著黃河的波浪,
我的心靈里,
開放著文明的鮮花,
我心中的理想,
正展現在祖國蔚藍的天空里。
世界的東方,
有一個神奇而美麗的國家,
茫茫大海,
是她廣闊的胸懷,
巍巍長城,
是她堅強的脊樑,
滔滔黃河,
是她奔騰的血液,
青藏高原,
是她剛硬的臂膀……
她——
就是我的祖國
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