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公主訪問外交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公主訪問外交

發布時間: 2023-01-01 11:45:20

❶ 詩琳通公主到中國訪問,提出了什麼「特殊」的要求

泰、國前任國王的次女詩琳通公主到國內訪問,她向隨行人員,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她要到潮州的海城縣祭拜一個人物。

鄭信不僅是泰、國不朽的「傳奇帝王」更是我國人民的驕傲與自豪,他不僅為泰、國開疆擴土,更為中泰兩、國的友好打下了堅實的根基,他可稱作是我國與泰、國之間交流的一座重要「橋梁」。

❷ 羅馬假日中影片中公主接見各國使節時出現了哪些禮儀細節點

元首、政府首腦、議長會見有哪些禮節?
會見,國際上一般稱接見或拜會。凡身份高的人士會見身份低的,或是主人會見客人,這種會見,一般稱為接見或召見。凡身份低的人士會見身份高的,或是客人會見主人,這種會見,一般稱為拜會或拜見。拜見君主,又稱謁見、覲見。 我國內不作上述區分,一律統稱會見。接見和拜會後的回訪,稱回拜。
會見就其內容來說,有禮節性的、政治性的和事務性的,或兼而有之。禮節性的會見時間較短,話題較為廣泛。政治性會見一般涉及雙邊關系、國際局勢等重大問題。 事務性會見則有一般外交交涉、業務商談等等。
會談是指雙方或多方就某些重大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問題,以及其他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

❸ 歷史上的哪位侍女,三次出使西域成為最早的女外交家

人們都知道張騫通西域,蘇武牧羊不辱漢節和三寶太監到鄭和下南洋的故事,卻不甚了解中國古代還有一位婦女外交家——馮嫽。

馮嫽是我國歷史上被堂堂正正地稱為外交使節的女性,也是最早的女使者之一。她以畢生的精力,三次出使烏孫,為漢朝與西域各國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愧為具有遠見卓識和足智多謀的女外交家。

❹ 中國史上第一個女外交官是誰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就已出現了第一位女外交官——馮嫽。
漢武帝時,為集中力量打擊匈奴侵擾,對西域的烏孫國採取和親政策,以宗室女解憂為公主,嫁給烏孫王軍須靡,公主隨帶了侍女馮嫽同去烏孫。
馮嫽生性聰慧,知書達理,與公主相互慰勉,立志安居烏孫,不負使命。她常馳馬牧場,出入氈帳,只幾年時間,便已通曉了西域的語言文字及風俗習慣。
不久馮嫽遵朝廷之命,以使節身份代表公主訪問鄰近各國。向各國國王贈送禮品,宣揚漢朝教化。各國君臣見漢朝以女子為使,大方謙恭,善於辭令,與人交談時連翻譯都不用,驚奇之餘,嘖嘖誇贊,尊稱她為馮夫人。對此《漢書·西域傳》有載:「初,楚公主侍者馮嫽能史書,習事,嘗持漢節為公主使。行嘗賜於城郭諸國,敬信之,號曰馮夫人。」
烏孫右大將愛馮嫽多才多藝,聰慧漂亮,求為妻室。馮嫽從兩國友好大局出發,欣然同意,自此,漢朝與烏孫友情日增。到了漢宣帝執政之際,烏孫發生內亂。朝廷原本想讓外甥元貴靡繼承王位,不料北山大將烏就屠殺死國王,自立為王。宣帝得報後,急令破羌將軍辛武賢率一萬五千兵馬進駐敦煌,准備討伐烏就屠。西域都護鄭吉慮及漢軍道遠兵疲,勝負難料,建議朝廷派使與烏就屠談判,勸其讓位。他知馮嫽善辦外交,推薦由她當此重任。
值此危難之時,馮嫽欣然受任,她與烏就屠本就熟識,開門見山說:「將軍奪了王位,似是可喜,然喜中不可無憂。如今漢朝大軍已至敦煌,將軍區區兵力,豈不是以羊群搏猛虎?」
烏就屠聽了甚為惶恐,沉吟不語。馮嫽曉之以理:「漢與烏孫親如一家,若兩國開仗,百姓遭殃,將軍也必身敗名裂,望三思而行。」烏就屠自知遠不是漢軍對手,終於讓步說:「願聽夫人勸告,讓位於元貴靡,但求漢朝給個封號。」馮嫽爽快答應,又悉心勸慰了一番。
宣帝得悉馮嫽出使告成,十分高興,他對馮嫽也只聞其名未見其人,詔令回國。馮嫽回到闊別四十年的故都長安時,宣帝令文武百僚在城郊迎接。京畿百姓聞訊,不期而集,爭睹女使者的風采,人山人海,道路堵塞。當日,宣帝在宮中召見,馮嫽奏告了勸導烏就屠經過,建議給予封號以安其心。宣帝盛贊其遠見卓識,欣然採納,並封她為正使,竺次、甘延壽為副使,再次出使烏孫。
馮嫽駟馬錦車,手持漢節,召烏就屠至赤谷城中,宣讀詔書,封元貴靡為大昆彌(王號),烏就屠為小昆彌。靠著她奔走斡旋,終於化干戈為玉帛,消除了漢與烏孫的一場殺伐!
又過了兩年,元貴靡病故,其子星靡即位。時解憂公主年近七十,奏請朝廷准允後,帶著馮嫽一同返回故國。哪知星靡生性懦弱,治國無方,局勢又起動盪。馮嫽身在長安,心掛烏孫,上書宣帝請求再為漢使。宣帝准奏,選派騎兵一隊護送馮嫽第三次出使烏孫。
馮嫽以她的威望與才幹,游說烏孫各方消釋嫌隙,精誠團結,幫助星靡治國安民,烏孫得以國泰民安,漢與烏孫的友好關系也因此得以繼續。

❺ 從陪嫁侍女到外交官,馮嫽是如何做到的

馮嫽有著女張良之稱,馮嫽何許人也?因封建時代男尊女卑的緣故,史書並無記錄其生卒年,只知她起初作為和親公主劉解憂的婢女,隨駕西域烏孫國,因其後來卓越的外交才能在西域諸國頗有威望,成為當時鏈接西漢與西域諸國的外交家,被史書記載為西漢著名的女外交家、政治家,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首位女外交家。那麼馮嫽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

新一輪的矛盾又出現,烏孫國的內亂驚動了西漢王朝,漢軒帝即刻派兵進駐烏孫國都赤古城屯田戍邊。雙方的關系非常的緊張,大戰眼看一觸即發。馮嫽畢竟生活在西域許久,對烏孫是有感情的,她不能眼睜睜的看著烏孫國與大漢王朝發生戰爭,造成流血事件。如果使用外交的手段能解除戰事便最好不過。

於是便自告奮勇向西域都護鄭吉建議,由她去說服烏就屠。見到烏就屠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倆本就熟識,說句掏心窩子的話,現在漢朝大兵壓境,陛下決心要誅滅你,還不如早早投降,讓位於元貴靡,免得個身敗名裂。馮嫽的第一句話,就讓烏就屠不寒而慄。因為他知道以他的實力就算暫時取得勝利,大漢的兵力源源不斷,他是斗不過的。烏就屠此時進退兩難,打又打不過,就這么輕易的投降,豈不讓別人笑掉大牙?他思來想去,給了自己一個台階下,對馮嫽說願聽夫人勸告,讓位於元貴靡,但求漢朝給個封號。馮嫽聽後爽快答應,馮嫽幾句話,便避免了一場漢朝對烏孫的戰爭。

這使漢宣帝非常的高興。他一直以來都是聽說馮嫽的各種外交意識,但只聞其名而不見其人,於是便召令馮嫽回國。

馮嫽闊別長安40年,終於回歸故土。這天,漢宣帝令文武百官在城郊迎接這位女外交家,長安萬人空巷,都想目睹一眼這位女大使的風采。馮嫽入宮覲見漢宣帝,向漢宣帝叔說了勸降烏就屠的經過,並建議給其封號,以平衡烏孫貴族的各方勢力。漢宣帝聞言爽快的便答應了。因馮嫽的遠見卓識,巾幗不讓須眉的人格魅力,她被漢宣帝封為正使,賜予使臣符節。沒過多久,馮嫽乘駟馬錦車帶著漢宣帝安排的兩名副使,一路浩浩盪盪,從長安城出發出使烏孫,宣讀詔令。馮嫽到達烏孫,宣讀了漢宣帝的詔令。詔令中立元回靡為大王,烏就屠為小王,並賜印綬,烏孫國最終歸降,成為西漢的屬國。自此漢朝統一了整個西域。

馮嫽利用外交手段,將一場戰事消弭,既調和了烏孫國內部矛盾,又恢復了漢朝與烏孫的正常聯盟狀態,開創了漢朝統治西域諸國的新局面。

公元前51年,已經70高齡的解憂公主因為思念故土,想要回到長安。在得到漢宣帝准許的情況下,年已六旬的馮嫽,便陪同解憂公主回到闊別已久的家園。解憂公主去世後,她的兒子烏孫國王元貴靡也隨之駕崩了。幼主星靡上位,因其性格懦弱,無法掌控國內匈奴勢力,烏孫國又開始動盪不安,此時遠在長安的馮嫽得知這一狀況後,即刻上書漢元帝,請求再次出使西域,以鎮服烏孫各勢力,扶持幼主穩定國家。漢元帝非常的不忍心,一個耄耋老婦人跋山涉水出使西域,但經不住馮嫽一番懇切的言辭和一顆赤誠之心便答應了下來。

公元前48年,以年近七旬的馮嫽再次踏上了西行之路,重返烏孫國。烏孫臣民聽說馮夫人回來了,都很激動,便跑出城熟百里迎接。馮嫽到達烏孫後,與西域都護府密切配合,以自己的崇高威望和非凡才幹說服烏孫國內各方消除嫌隙,精誠團結,共同配合星靡,加強與西漢的聯系,搞好內政外交。

以上就是馮嫽雖是底層侍女,憑借自己的卓越外交才幹,多次將烏孫國內的局勢穩定下來,成為第一個女外交家的經歷。

❻ 公主長得像老外,君王因此讓她接待外國使臣,後面怎麼樣了

這位公主後來在接待外使的過程中,表現很好,與一些外國貴婦成為好朋友。但是最終因為朝代更替受到牽連,落難而逃,最後病死。

後來,萬春公主和楊貴妃的侄子楊炪結為連理,楊炪做了駙馬後,唐玄宗見他學富五車,知識淵博,隨即授予其官職鴻臚卿,和萬春公主一起負責接待外國使節,夫妻二人可以說是國家的外交官,經常在許多外交場合中能夠看到他倆的身影。這在當時不僅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還使得很多外國人對大唐表現出無比的嚮往。

只可惜,後來安史之亂以後,楊炪和萬春公主夫妻二人再也沒有辦法為國家的外交事業做貢獻了,兩人無奈之下離開長安逃亡,然而,造化弄人,後來兩人在兵荒馬亂中走散,萬春公主一人獨自逃亡,在安史之亂平定之後,萬春公主最終因疾病去世了,享年39歲。




❼ 馮嫽: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一個侍女的偉大逆襲!

說起張騫,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西漢著名的外交家,而說起馮嫽,卻很少有人知道她。作為西漢的第一位女外交家,馮嫽的故事經常是不被外人所知的,但是她對於大漢朝和西域三十六國的安定與發展所做出的貢獻,歷史有著最為公平的見證。

據《漢書·西域傳》記載:「初,楚主侍者馮嫽能史書,習事,嘗持漢書為公主使,行賞賜於城郭諸國,敬信之,號曰馮夫人。」

最初的馮嫽,只是解憂公主身邊的一個平平無奇的小侍女,她的前半生可以說是默默無聞的,歷史上也很難找到她的蹤跡,真正開啟她波瀾壯闊一生的重要契機,是她跟隨解憂公主和親烏孫國。

在漢朝,除了戰爭,和親也是一種處理中原王朝與邊疆少數民族諸國關系的重要外交手段。在漢武帝時期,為了拉攏西域強國烏孫國,共制匈奴,漢武帝劉徹加封江都王劉建的女兒劉細君為公主,嫁與烏孫昆彌獵驕靡(昆彌:漢時烏孫王的名號)。可惜好景不長,細君公主在烏孫國只生活了五年便去世了,接著,為了繼續維護兩國的政治聯盟,楚王劉戊孫女劉解憂被封為公主,遠嫁烏孫。

於是,公元前101年,馮嫽跟隨解憂公主在百姓的注目與期盼中離開了長安。或許是因為從小便流離飄泊、孤苦無依,遠離長安城的馮嫽並沒有像解憂公主那樣惆悵,在最初的忐忑過後,她很快調整了心情,尤其在看到廣闊無垠的邊疆大漠,人間仙境的那拉提草原時,那不同於長安城壓抑束縛的自由與壯闊,讓馮嫽心中湧起一股豪情壯志,似乎已經預示到這里將是她的新天地!

所以,盡管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不同,還要隨時應對身邊可能出現的危險,馮嫽也很快適應了。一邊她與解憂公主相互安慰,相互鼓勵,一邊積極的學習當地語言,嘗試草原的生活習慣,四處結交新的夥伴,還經常騎著馬兒馳騁在美麗的草原上。很快,許多人都認識了這位解憂公主身邊聰慧可人的侍女了。俗話說得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聰穎大方的馮嫽受到烏孫右大將的傾慕,求取其為妻。一個是解憂公主身邊智謀無雙的女官,一個是烏孫國內深受愛戴的將軍,兩人志趣相投,婚後很是恩愛。

隨後,馮嫽遵朝廷之命,以使節身份代表解憂公主訪問鄰近各國,向各國國王贈送禮物,宣揚漢朝教化。而各國君臣不但驚訝於漢朝竟以女子為使,而且更讓人驚奇的是這位女使熟悉各國語言,與人交談時連翻譯都不用,且為人大方謙恭,善於辭令,受到各國的歡迎,大家都尊稱她為馮夫人。能受到如此眾多各國首領的認可,馮嫽的政治才幹由此可見了。

而此時,也是大漢朝與烏孫國最為繁榮穩定的合作發展時期了。可惜這些,都隨著烏孫國第三代昆彌,人稱「肥王」的翁歸靡病死,第二代昆彌軍須靡的左夫人之子泥靡篡位,搶了原本屬於翁歸靡與解憂公主之子元貴靡的王位而結束。

公元前60年,泥靡即位,號稱「狂王」。上位後的他性情殘虐,實施暴政,同時作為半個匈奴人,狂王還暗中扶持國內親匈派人士,並大肆打壓以解憂公主和馮嫽為主的親漢派,烏孫國內人心惶惶、民眾哀聲連連。

公元前54年,忍無可忍的解憂公主與漢朝使者魏如意暗地商量,設下鴻門宴,刺殺狂王泥靡,誰知刺殺失敗,狂王帶傷逃走,掌握軍權的狂王之子派兵包圍解憂公主與魏如意居住的赤谷城,多虧西域都護鄭吉發兵趕到赤谷城解圍。

與此同時,翁歸靡與匈奴夫人所生的兒子,北山大將烏就屠趁亂橫插一腳,派人襲殺了狂王,自立為王,並揚言要與匈奴合作,共抗漢廷。迫於無奈,漢宣帝緊急命令破羌將軍辛武賢發兵一萬,去討伐烏就屠,兩國之戰一觸即發。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犧牲,也為了挽救漢朝幾十年來遠交近攻的外交成果,都護鄭吉建議派遣馮嫽作為使者勸說烏就屠主動讓位。面對危險,馮嫽欣然應允。

因為丈夫右大將的關系,馮嫽與烏就屠也算熟悉,於是一見到烏就屠,就開門見山對道:「將軍奪了王位,似是可喜,然喜中不可無憂。如今漢朝大軍已至敦煌,將軍區區兵力,豈不是以羊群搏猛虎?」

烏就屠聽了甚為惶恐,沉吟不語。馮嫽曉之以理:「漢與烏孫親如一家,若兩國開戰,百姓遭殃,將軍也必身敗名裂,望三思而行。」烏就屠思慮甚久,自知不是漢軍的對手,最終讓步說:「願聽夫人勸告,讓位於元貴靡,但求漢朝給個封號。」馮嫽看烏就屠已經妥協,也爽快答應,悉心勸慰一番,一場戰爭,就這樣兵不血刃的被馮嫽化解了。

此次再戰成名,不僅刷新了馮嫽在西域諸國中的地位,也讓遠在千里的漢宣帝聞名遐邇。於是,好奇的漢宣帝便詔令馮嫽回國,接受賞賜。

一路長途跋涉,馮嫽終於站在了闊別四十年的長安城外。不同於走時的未知與迷茫,這次回來,迎接她的是文武百官的禮遇慶賀,和全城百姓的歡呼雀躍,相信這個時候,也是馮嫽一生中最為意氣風發的時候。

馮嫽在宮中接受了漢宣帝的召見,並詳情奏告了勸導烏就屠的經過,建議給予封號以安其心,同時,在面對漢宣帝對於西域諸國的提問,也能對答如流,分析時政,更是頭頭是道。漢宣帝對馮嫽盛贊有加,欣然採納她的建議,並封她為正使,謁者竺次、期門甘延壽為副使,再次出使烏孫,這也是她第二次出使烏孫。

隨後,馮嫽手持詔書,乘坐錦車,開始她第二次出使烏孫之旅。馬不停蹄的趕回烏孫後,馮嫽召烏就屠到長羅侯常惠的駐地赤谷城,宣讀詔書,立解憂公主之子元貴靡為大昆彌,烏就屠為小昆彌。

此後,大漢朝與烏孫國又恢復了和平共榮的狀態。這在西漢的歷史上,是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外交事件,不但讓無數百姓與士兵免於傷害,更使得大漢與烏孫的聯盟更為牢固。

公元前51年,解憂公主因思念故土,上書漢宣帝言:「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漢宣帝憫而迎之。於是,馮嫽跟隨公主回到長安,且被漢宣帝厚祿優禮相待,兩年後,解憂公主病逝,以公主之儀被安葬。

此時的馮嫽也年過半百,一頭白發,眼看著身邊的愛人,親人相繼離世,就剩她一人,獨居長安,她的心境越發靜寂,心想著:大概這輩子就這樣過了吧。

不曾想,烏孫新任昆彌星靡生性懦弱,繼位後治國無方,導致人心不服、國內局勢再起動盪。馮嫽心憂烏孫,上書漢元帝請求再為漢使,出使烏孫鎮撫星靡,漢元帝准奏,選派一百名士兵的隊伍護送馮嫽第三次出使烏孫。

此去經年,漂泊人不知,歷史上也很難再找到關於馮嫽的記載,但是相信以她的胸襟與才幹,必定是堅守在烏孫國,游歷於西域諸國間繼續她偉大的和平事業。就像著名作家劉蕭無稱贊她道: 「多少須眉無語,偏勞婢作夫人 。西域安危系一身,何問天涯遠近 。幾度龍堆馳騁,幾問城廓歸存。將軍管鑰玉門深,輸爾從容一哂。」

❽ 為什麼泰國公主岀現在外交場合免費提問

泰國思蕊梵公主的旗袍造型絕美,宛如民國時期的名媛千金,代替蘇提達王後接見外賓。這些天小公主風頭正盛,以往只是偶爾亮相,如今卻頻頻出席外交公務。

上世紀九十年代,剛剛被冊封為王妃的育瓦媞達,因為跟空軍上校的緋聞曝光,帶著孩子們倉皇出逃。四個兒子的血統並不純正,只有小女兒思蕊梵長得最像泰王,因此獲得了回國的機會。

為了保住皇家顏面,泰王還假借高僧之口,把思蕊梵包裝成了「護國公主」。如今思蕊梵已經三十三歲,由於只是王室旁支成員,因此大部分時間都專注在事業上。

由於處於特殊時期,思蕊梵公主的服裝事業遭遇了滑鐵盧,甚至一度傳出瀕臨破產的消息。在這個節骨眼上,瑪哈國王卻強勢出手,選擇重用思蕊梵公主,甚至在泰國外交場合大顯身手。

本月十六日思蕊梵公主現身素可泰宮,一襲粉色中式旗袍亮相無比驚艷。思蕊梵本身就是服裝設計師,對顏色和款式極其敏感,這次選擇用旗袍展現東方美。

這套改良版的旗袍簡直是絕美,穿在思蕊梵身上極其合適,把好身材成功勾勒出來,並且增加了不少女人味。頭發高高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