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介質訪問地址前24位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介質訪問地址前24位

發布時間: 2023-01-06 10:52:02

Ⅰ OPPO R11手機MAC地址怎麼修改

OPPO R11手機MAC地址修改方法:修改無線路由器的dns.將自動修改為手動。

DNS步驟:點本地連接--狀態--支持--詳細信息。

Ⅱ 物理首地址是什麼

我分享一下物理首地址的計算 方法 ,供大家參考。

物理首地址是什麼

一個有16個字的數據區,它的起始地址為70A0:DDF6,請寫出這個數據區首末字單元的物理地址。請寫出過程怎麼算的~~

10H,也就是16進制的10,就是16

第一個位元組如果序號是a的話,那麼第16個位元組就是a+16-1,a+0是第一個數,那麼a+15當然是第16個數,在16進制中就是a+10H-1

數據區的首地址:70A0H*16+ODDF6H=7E7F6H

數據區的末地址:7E7F6H+(10H-1)=7E805H

地址從0開始編號,順序地每次加1,因此存儲器的物理地址空間是呈線性增長的。它是用二進制數來表示的,是無符號整數,書寫格式為十六進制數。它是出現在CPU外部地址匯流排上的定址物理內存的地址信號,是地址變換的最終結果。用於內存晶元級的單元定址,與處理器和CPU連接的地址匯流排相對應。

20位物理地址計算方法如下:

物理地址=段基址*16d+偏移地址

MAC(Media Access Control, 介質訪問控制)地址是識別LAN(區域網)節點的標識。網卡的物理地址通常是由網卡生產廠家燒入網卡的EPROM(一種快閃記憶體晶元,通常可以通過程序擦寫),它存儲的是傳輸數據時真正賴以標識發出數據的電腦和接收數據的主機的地址。

也就是說,在網路底層的物理傳輸過程中,是通過物理地址來識別主機的,它一般也是全球唯一的。比如,著名的乙太網卡,其物理地址是48bit(比特位)的整數,如:44-45-53-54-00-00,以機器可讀的方式存入主機介面中。乙太網地址管理機構(IEEE)將乙太網地址,也就是48比特的不同組合,分為若干獨立的連續地址組,生產乙太網網卡的廠家就購買其中一組,具體生產時,逐個將唯一地址賦予乙太網卡。

形象的說,MAC地址就如同我們身份證上的身份證號碼,具有全球唯一性

每塊網卡在生產出來後,除了基本的功能外,都有一個唯一的編號標識自己。全世界所有的網卡都有自己的唯一標號,是不會重復的。這個MAC地址是由48位2進制數組成的,通常分成6段,用16進製表示就是類似00-11-22-33-44-55的一串字元。由於它的唯一性,我們就用它來標識你的那塊網卡。這個地址應該是寫入網卡的晶元中的,硬體上是無法更改的(有個網路設備可以,比如寬頻路由器),但是它最終要通過軟體發送出去,所以在 操作系統 中,就又能修改了。這個地址和IP地址更沒有什麼聯系了。網卡、Modem各種設備可以有任何IP地址,內部的、外部的……一個網卡還可以有兩個IP地址。

MAC地址只在區域網內傳播,在Internet上傳輸的數據是以IP地址定位的,不以物理地址定位。

Mac地址就是在媒體接入層上使用的地址,通俗點說就是網卡的物理地址,現在的Mac地址一般都採用6位元組48bit(在早期還有2位元組16bit的Mac地址)。 對於MAC地址,由於我們不直接和它接觸,所以大家不一定很熟悉。在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開放系統互連)7層網路協議(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參考模型中,第二層為數據鏈路層(Data Link)。它包含兩個子層,上一層是邏輯鏈路控制(LLC:Logical Link Control),下一層即是我們前面所提到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層,即介質訪問控制層。所謂介質(Media),是指傳輸信號所通過的多種物理環境。常用網路介質包括電纜(如: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還有微波、激光、紅外線等,有時也稱介質為物理介質。

MAC地址也叫物理地址、硬體地址或鏈路地址,由網路設備製造商生產時寫在硬體內部。這個地址與網路無關,也即無論將帶有這個地址的硬體(如網卡、集線器、路由器等)接入到網路的何處,它都有相同的MAC地址,MAC地址一般不可改變,不能由用戶自己設定。

MAC地址前24位是由生產廠家向IEEE申請的廠商地址。後24位就由生產廠家自行定擬了。(早期的2位元組的卻不用申請)

一:IP地址和Mac地址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對於IP地址,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即指使用TCP/IP協議指定給主機的32位地址。IP地址由用點分隔開的4個8八位組構成,如192.168.0.1就是一個IP地址,這種寫法叫點分十進制格式。IP地址由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兩部分組成,分配給這兩部分的位數隨地址類(A類、B類、C類等)的不同而不同。網路地址用於路由選擇,而主機地址用於在網路或子網內部尋找一個單獨的主機。一個IP地址使得將來自源地址的數據通過路由而傳送到目的地址變為可能。

現在有很多計算機都是通過先組建區域網,然後通過交換機和Internet連接的。然後給每個用戶分配固定的IP地址,由管理中心統一管理,這樣為了管理方便就需要使用Mac地址來標志用戶,防止發生混亂,明確責任(比如網路犯罪)。另外IP地址和Mac地址是有區別的,雖然他們在區域網中是一一對應的關系。IP地址是跟據現在的IPv4標准指定的,不受硬體限制比較容易記憶的地址,而Mac地址卻是用網卡的物理地址,多少與硬體有關系,比較難於記憶。

MAC地址的長度為48位(6個位元組),通常表示為12個16進制數,每2個16進制數之間用冒號隔開,如:08:00:20:0A:8C:6D就是一個MAC地址,其中前6位16進制數08:00:20代表網路硬體製造商的編號,它由IEEE(I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分配,而後3位16進制數0A:8C:6D代表該製造商所製造的某個網路產品(如網卡)的系列號。每個網路製造商必須確保它所製造的每個乙太網設備都具有相同的前三個位元組以及不同的後三個位元組。這樣就可保證世界上每個乙太網設備都具有唯一的MAC地址。

既然每個乙太網設備在出廠時都有一個唯一的MAC地址了,那為什麼還需要為每台主機再分配一個IP地址呢?或者說為什麼每台主機都分配唯一的IP地址了,為什麼還要在網路設備(如網卡,集線器,路由器等)生產時內嵌一個唯一的MAC地址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IP地址的分配是根據網路的拓樸結構,而不是根據誰製造了網路設置。若將高效的路由選擇方案建立在設備製造商的基礎上而不是網路所處的拓樸位置基礎上,這種方案是不可行的。

(2)當存在一個附加層的地址定址時,設備更易於移動和維修。例如,如果一個乙太網卡壞了,可以被更換,而無須取得一個新的IP地址。如果一個IP主機從一個網路移到另一個網路,可以給它一個新的IP地址,而無須換一個新的網卡。

(3)無論是區域網,還是廣域網中的計算機之間的通信,最終都表現為將數據包從某種形式的鏈路上的初始節點出發,從一個節點傳遞到另一個節點,最終傳送到目的節點。數據包在這些節點之間的移動都是由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協議)負責將IP地址映射到MAC地址上來完成的。

Ⅲ mac地址為2c:5b:b8:11:86:b7是什麼意思

MAC地址是網卡決定的,是固定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質訪問控制)地址,也叫硬體地址,長度是48比特(6位元組),由16進制的數字組成,分為前24位和後24位,MAC(Media Access Control或者Medium Access Control)地址,意譯為媒體訪問控制,或稱為物理地址、硬體地址,用來定義網路設備的位置。在OSI模型中,第三層網路層負責 IP地址,第二層數據鏈路層則負責 MAC地址。因此一個主機會有一個MAC地址,而每個網路位置會有一個專屬於它的IP地址。

Ⅳ 2019-02-21 IP地址和MAC地址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縮寫為IP Adress,是一種在Internet上的給主機統一編址的地址格式,也稱為網路協議(IP協議)地址。它為互聯網上的每一個網路和每一台主機分配一個邏輯地址,以此來屏蔽物理地址的差異。

    常見的IP地址,分為IPv4與IPv6兩大類,當前廣泛應用的是IPv4,目前IPv4幾乎耗盡,下一階段必然會進行版本升級到IPv6;如無特別註明,一般我們講的的IP地址所指的是IPv4。

    IP地址對應於開放式系統互聯網通信參考模型OSI的第三層網路層,工作在網路層的路由器根據目標IP和源IP來判斷是否屬於同一網段,如果是不同網段,則轉發數據包。

IP地址(IPv4)由32位二進制數組成,分為4段(4個位元組),每一段為8位二進制數(1個位元組)

每一段8位二進制,中間使用英文的標點符號「.」隔開。

由於二進制數太長,為了便於記憶和識別,把每一段8位二進制數轉成十進制,大小為0至255。

IP地址的這種表示法叫做「 點分十進製表示法 」。

IP地址表示為:xxx.xxx.xxx.xxx

    IP地址=網路地址+主機地址

    計算機的IP地址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網路標識,一部分為主機標識,同一網段內的計算機網路部分相同,主機部分不同同時重復出現。路由器連接不同網段,負責不同網段之間的數據轉發,交換機連接的是同一網段的計算機。通過設置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在互相連接的整個網路中保證每台主機的IP地址不會互相重疊,即IP地址具有了唯一性。

    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質訪問控制)地址,或稱為物理地址,也叫硬體地址,用來定義網路設備的位置,MAC地址是網卡出廠時設定的,是固定的(但可以通過在設備管理器中或注冊表等方式修改,同一網段內的MAC地址必須唯一)。MAC地址採用十六進制數表示,長度是6個位元組(48位),分為前24位和後24位。

長度不同:IP地址為32位(二進制),MAC地址為48位(十六進制)。

分配依據不同:IP地址的分配是基於網路拓撲,MAC地址的分配是基於製造商。

定址協議層不同:IP地址應用於OSI第三層(網路層),而MAC地址應用在OSI第二層(數據鏈路層)。

公有地址(Public address)由Inter NIC(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網際網路 信息中心)負責。這些IP地址分配給注冊並向Inter NIC提出申請的組織機構。通過它直接訪問 網際網路 。

私有地址(Private address)屬於非注冊地址,專門為組織機構內部使用。

以下列出留用的內部私有地址

A類:10.0.0.0 255.0.0.0,保留了1個A類網路。

B類:172.16.0.0 255.255.0.0~172.31.0.0 255.255.0.0,保留了16個B類網路。

C類:192.168.0.0 255.255.255.0~192.168.255.0 255.255.255.0,保留了256個C類網路。

PS:私網地址訪問Internet需要做NAT或PAT網路地址轉換。

Ⅳ mac地址20-ab-37-97-a2-7a是什麼意思

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質訪問控制)地址,也叫硬體地址,長度是48比特(6位元組),由16進制的數字組成,分為前24位和後24位:

前24位叫做組織唯一標志符(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即OUI),是由IEEE的注冊管理機構給不同廠家分配的代碼,區分了不同的廠家。

後24位是由廠家自己分配的,稱為擴展標識符。同一個廠家生產的網卡中MAC地址後24位是不同的。

MAC地址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工作在數據鏈路層的交換機維護著計算機MAC地址和自身埠的資料庫,交換機根據收到的數據幀中的「目的MAC地址」欄位來轉發數據幀。

Ⅵ 計算機上mac是什麼意思

你說的是網卡的MAC地址嗎?

一、形象理解:
每個設備的MAC地址是全球唯一的,好比人的身份證一樣。用戶可以設置無線路由器僅允許自己電腦的MAC地址接入IP地址,那麼即使他人獲取了密碼也無法接入。
二、專業解釋:
MAC(Medium/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用來表示互聯網上每一個站點的標識符,採用十六進制數表示,共六個位元組(48位)。其中,前三個位元組是由IEEE的注冊管理機構RA負責給不同廠家分配的代碼(高位24位),也稱為「編制上唯一的標識符」(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後三個位元組(低位24位)由各廠家自行指派給生產的適配器介面,稱為擴展標識符(唯一性)。一個地址塊可以生成224個不同的地址。MAC地址實際上就是適配器地址或適配器標識符EUI-48。
三、MAC地址包含的信息:

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質訪問控制)地址,也叫硬體地址,長度是48比特(6位元組),由16進制的數字組成,分為前24位和後24位:
前24位叫做組織唯一標志符(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即OUI),是由IEEE的注冊管理機構給不同廠家分配的代碼,區分了不同的廠家。
後24位是由廠家自己分配的,稱為擴展標識符。同一個廠家生產的網卡中MAC地址後24位是不同的。

Ⅶ MAC地址詳細資料大全

MAC地址 ( Media Aess Control Address) ,直譯為 媒體訪問控制地址 ,也稱為 區域網路地址 (LAN Address), 乙太網地址 (Ether Address)或 物理地址 (Physical Address),它是一個用來確認網上設備位置的地址。在OSI模型中,第三層網路層負責IP位址,第二層數據連結層則負責MAC地址。MAC地址用於在網路中唯一標示一個網卡,一台設備若有一或多個網卡,則每個網卡都需要並會有一個唯一的MAC地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MAC地址
  • 外文名 :MAC Address
  • 全稱 :Media Aess Control地址
  • 別稱 :硬體地址
  • 釋義 :用來定義網路設備的位置
  • 表示 :十六進制數
  • 位元組 :六個位元組
  • 特性 :產品出產後Mac地址就固定了
解釋,作用,獲取方法,修改方法,win8,Win7,Win2000,WIN10,套用,攻擊方法,格式,

解釋

MAC(Media Aess Control,介質訪問控制)地址,也叫硬體地址,長度是48比特(6位元組),由16進制的數字組成,分為前24位和後24位:
  • 前24位叫做組織唯一標志符(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即OUI),是由IEEE的注冊管理機構給不同廠家分配的代碼,區分了不同的廠家。
  • 後24位是由廠家自己分配的,稱為擴展標識符。同一個廠家生產的網卡中MAC地址後24位是不同的。
MAC地址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工作在數據鏈路層的交換機維護著計算機MAC地址和自身連線埠的資料庫,交換機根據收到的數據幀中的「目的MAC地址」欄位來轉發數據幀。 其中第1位元組的第8Bit(如圖中00-50-BA-...對應的0000000 0 -01010000-10111010-...,加粗字型的Bit)標識這個地址是組播地址還是單播地址。這是由乙太網的傳輸協定高位元組先傳,但每一位元組內低位先傳的特性所決定的,見IEEE 802.3 3.2.3 Address fields: 「The first bit (LSB) shall be used in the Destination Address field as an address type designation bit to identify the Destination Address either as an indivial or as a group address. If this bit is 0, it shall indicate that the address field contains an indivial address. If this bit is 1, it shall indicate that the address field contains a group address that identifies none, one or more, or all of the stations connected to the LAN. In the Source Address field, the first bit is reserved and set to 0.」。事實上這傳輸的順序為 0 00000000000101001011101...「The first bit (LSB)」即是前言的第8Bit。 網卡的物理地址通常是由網卡生產廠家燒入網卡的EPROM(一種快閃記憶體晶片,通常可以通過程式擦寫),它存儲的是傳輸數據時真正賴以標識發出數據的電腦和接收數據的主機的地址。 也就是說,在網路底層的物理傳輸過程中,是通過物理地址來識別主機的,它一定是全球唯一的。比如,著名的乙太網卡,其物理地址是48bit(比特位)的整數,如:44-45-53-54-00-00,以機器可讀的方式存入主機介面中。乙太網地址管理機構(除了管這個外還管別的)(IEEE)(IEEE: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將乙太網地址,也就是48比特的不同組合,分為若干獨立的連續地址組,生產乙太網網卡的廠家就購買其中一組,具體生產時,逐個將唯一地址賦予乙太網卡。 形象地說,MAC地址就如同身份證上的身份證號碼,具有全球唯一性。

作用

談起MAC地址,不得不說一下IP位址。IP位址工作在TCP/IP參考模型的第三層網路層。兩者之間分工明確,默契合作,完成通信過程。IP位址專注於網路層,將數據包從一個網路轉發到另外一個網路;而MAC地址專注於數據鏈路層,將一個數據幀從一個節點傳送到相同鏈路的另一個節點。 在一個穩定的網路中,IP位址和MAC地址是成對出現的。如果一台計算機要和網路中另一外計算機通信,那麼要配置這兩台計算機的IP位址,MAC地址是網卡出廠時設定的,這樣配置的IP位址就和MAC地址形成了一種對應關系。在數據通信時,IP位址負責表示計算機的網路層地址,網路層設備(如路由器)根據IP位址來進行操作;MAC地址負責表示計算機的數據鏈路層地址,數據鏈路層設備(如交換機)根據MAC地址來進行操作。IP和MAC地址這種映射關系由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協定)協定完成。 IP位址就如同一個職位,而MAC地址則好像是去應聘這個職位的人才,職位既可以讓甲坐,也可以讓乙坐,同樣的道理一個結點的IP位址對於網卡是不做要求,基本上什麼樣的廠家都可以用,也就是說IP位址與MAC地址並不存在著綁定關系。本身有的計算機流動性就比較強,正如同人才可以給不同的單位幹活的道理一樣的,人才的流動性是比較強的。職位和人才的對應關系就有點像是IP位址與MAC地址的對應關系。比如,如果一個網卡壞了,可以被更換,而無須取得一個新的IP位址。如果一個IP主機從一個網路移到另一個網路,可以給它一個新的IP位址,而無須換一個新的網卡。當然MAC地址除了僅僅只有這個功能還是不夠的,就拿人類社會與網路進行類比,通過類比,我們就可以發現其中的類似之處,更好地理解MAC地址的作用。無論是區域網路,還是廣域網中的計算機之間的通信,最終都表現為將數據包從某種形式的鏈路上的初始結點出發,從一個結點傳遞到另一個結點,最終傳送到目的結點。數據包在這些節點之間的移動都是由ARP負責將IP位址映射到MAC地址上來完成的。其實人類社會和網路也是類似的,試想在人際關系網路中,甲要捎個口信給丁,就會通過乙和丙中轉一下,最後由丙 轉告給丁。在網路中,這個口信就好比是一個網路中的一個數據包。數據包在傳送過程中會不斷詢問相鄰節點的MAC地址,這個過程就好比是人類社會的口信傳送過程。相信通過這兩個例子,我們就可以進一步理解MAC地址的作用。 ip地址 MAC地址與IP位址區別 IP位址和MAC地址相同點是它們都唯一,不同的特點主要有:
  1. 對於網路上的某一設備,如一台計算機或一台路由器,其IP位址是基於網路拓撲設計出的,同一台設備或計算機上,改動IP位址是很容易的(但必須唯一),而MAC則是生產廠商燒錄好的,一般不能改動。我們可以根據需要給一台主機指定任意的IP位址,如我們可以給區域網路上的某台計算機分配IP位址為192.168.0.112 ,也可以將它改成192.168.0.200。而任一網路設備(如網卡,路由器)一旦生產出來以後,其MAC地址不可由本地連線內的配置進行修改。如果一個計算機的網卡壞了,在更換網卡之後,該計算機的MAC地址就變了。
  2. 長度不同。IP位址為32位,MAC地址為48位。
  3. 分配依據不同。IP位址的分配是基於網路拓撲,MAC地址的分配是基於製造商。
  4. 定址協定層不同。IP位址套用於OSI第三層,即網路層,而MAC地址套用在OSI第二層,即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協定可以使數據從一個節點傳遞到相同鏈路的另一個節點上(通過MAC地址),而網路層協定使數據可以從一個網路傳遞到另一個網路上(ARP根據目的IP位址,找到中間節點的MAC地址,通過中間節點傳送,從而最終到達目的網路)。

獲取方法

在Windows 2000/XP/Vista/7中 單擊開始,點擊運行,輸入cmd,進入後輸入ipconfig /all 即可。(或者輸入ipconfig -all)(如圖1所示)Physical Address. . . . . . . . . : 00-23-5A-15-99-42 單擊開始,點擊運行,輸入cmd,進入後輸入getmac即可。 另外,還可以通過查看本地連線獲取MAC地址:依次單擊「本地連線」→「狀態」——「常規」→「詳細信息」。 即可看到MAC地址(實際地址),如圖2所示。 linux/unix 在命令行輸入ifconfig即可看到MAC地址,如圖3所示: (圖3) LINUX下查看MAC地址 (圖1)Vista下查看MAC地址

修改方法

其實更改網卡MAC地址的功能不論98、Win7、2000還是XP,都已經提供了,只是平時大家都沒有注意到而已。下面我就說說怎麼更改。

win8

1、右擊桌面右下角的網路連線圖示,點擊「打開網路和共享中心」。 2、點擊「更改適配器設定」,選擇本地連線或乙太網,右擊,選擇屬性。 3、點擊「網路」下的配置,配置裡面的「高級」。 4、找到「網路地址」,填寫mac地址(物理地址/物理ip)。

Win7

①點擊桌面右下角電源與音量之間的網路連線按鈕,在彈出的對話框最下端有「打開網路和共享中心」。 ②點擊「更改適配器設定」選取要更改的網路連線,點擊屬性。 ③在執行②後會彈出連線屬性對話框,點擊「配置」。 ④點擊「高級」,在屬性中選擇網路地址(neork address),點擊左面的「值」,輸入你所需的MAC地址後點擊確定即可。 注意:在修改無線網卡地址的時候,Win7對地址做出一個限制。MAC出廠地址12個數字可以是0-9,A-F任何一個數字,但是在Win7軟體修改地址的時候,MAC地址的第二位必須是2,6,A,或者E。 xy:xx:xx:xx:xx:xx x=0-9,A-F (圖2) mac獲取 y=2,6,A或者E

Win2000

好了,先來看看WIN2000。在桌面上網上鄰居圖示上點右鍵,選"屬性",在出來的"網路和撥號連線"視窗中一般有兩個圖示,一個是"新建連線"圖示,一個是"我的連線"圖示。如果你的機器上有兩個網卡的話,那就有三個圖示了。如果你只有一個網卡,那就在"我的連線"圖示上點右鍵,選"屬性",會出來一個"我的連線 屬性"的視窗。在圖口上部有一個"連線時使用:"的標識,下面就是你機器上的網卡型號了。在下面有一個"配置"按鈕,點擊該按鈕後就進入了網卡的屬性對話框了,這個對話框中有五個屬性頁,點擊第二項"高級"頁,在"屬性"標識下有兩項:一個是"Link Speed/Duplex Mode",這是設定網卡工作速率的,我們需要改的是下面一個"Neork Address",點擊該項,在對話框右邊的"值"標識下有兩個單選項,默認得是"不存在" ,我們只要選中上面一個單選項,然後在右邊的框中輸入你想改的網卡MAC地址,點"確定",等待一會兒,網卡地址就改好了,甚至不用停用網卡! 另外,你也可以在"設定管理器"中,打開網卡的屬性頁來修改,效果一樣。WINXP的修改方法跟WIN2000一樣。 如果你想把網卡的MAC地址恢復原樣,只要再次把"Neork Address"項右邊的單選項選擇為下面一個"沒有顯示"再重新啟動即可。在WIN2000、XP、WIN7下面是選擇"不存在",當然也不用重新啟動了。
  1. 1.修改注冊表
幾乎所有的網卡驅動程式都可以被NdisReadNeorkAddress參數調用,以便從注冊表中讀取一個用戶指定的MAC地址。當驅動程式確定這個MAC地址是有效的,就會將這個MAC地址編程入其硬體暫存器中,而忽略網卡固有的MAC地址。我們通過手工修改Windows的注冊表就可以達到目的。 注冊表編輯器 在Winodws 98下運行Windows的注冊表編輯器,展開「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 ControlSetServicesClassNet」,會看到類似「0000」、「0001」、「0002」的子鍵。從「0000」子鍵開始點擊,依次查找子鍵下的「DriverDesc」鍵的內容,直到找到與我們查找的目標完全相同的網卡注冊表信息為止。 當找到正確的網卡後,點擊下拉式選單「編輯/新建/字元串」,串的名稱為「Neorkaddress」,在新建的「Neorkaddress」串名稱上雙擊滑鼠就可以輸入數值了。輸入你想指定的新的MAC地址值。新的MAC地址應該是一個12位的十六進制數字或字母,其間沒有「-」,類似12個零的這樣的數值(注意,在Windows 98和Windows 2000/XP中具體鍵值的位置稍有不同,大家可通過查找功能來尋找)。 在「NeorkAddress」下繼續添加一個名為 「ParamDesc」的字串值,它將作為「NeorkAddress」項的描述,數值可以取為「MAC Address」。再把它的內容修改為你想設定的內容。如圖所示。 這樣,我們就成功地修改了網卡的MAC地址,重新啟動計算機即可。
  1. 修改網卡屬性
大部分的網卡都可以通過在控制台中修改網卡屬性來更改其MAC地址,筆者的3COM 3C905B-TX和RTL8139晶片的網卡都可以這樣輕松修改。 在「設備管理器中」,右鍵點擊需要修改MAC地址的網卡圖示,並選擇「屬性/高級」選項卡。在「屬性」區,就可以看到一個稱作「Neork Address」或其他相類似名字的的項目,點擊它,在右側「值」的下方,輸入要指定的MAC地址值。要連續輸入12個十六進制數字或字母,不要在其間輸入「-」。重新啟動系統後設定就會生效了。 如果是Windows 2000/XP的用戶,則可以使用免費MAC地址修改軟體SMAC。運行SMAC後,視窗中的列表框列出計算機上正處於工作狀態的網卡。選定要修改的網卡後,在列表框下方的六個輸入框中輸入新的MAC地址後,點擊右側的「Update MAC(修改MAC地址)」,即可完成MAC地址的修改。

WIN10

1、桌面網路圖示點擊右鍵屬性 2、選擇網路類型,左鍵點擊彈出狀態面板 3、點擊屬性,選擇Microsoft網路客戶端 4、點擊配置→點擊高級 5、選擇網路地址(Neork Adress),選擇值 6、輸入新的MAC地址(不用輸入橫杠),點擊保存 7、CMD用ipconfig驗證查看試試

套用

平日身份證的作用並不是很大,但是到了有的關鍵時刻,身份證就是用來證明你的身份的。比如你要去銀行提取現金,這時就要用到身份證。那麼MAC地址與IP位址綁定就如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本人攜帶自己的身份證去做重要事情一樣的道理。有的時候,我們為了防止IP位址被盜用,就通過簡單的交換機連線埠綁定(連線埠的MAC表使用靜態表項),可以在每個交換機連線埠只連線一台主機的情況下防止修改MAC地址的盜用,如果是三層設備還可以提供:交換機連線埠/IP/MAC 三者的綁定,防止修改MAC的IP盜用。一般綁定MAC地址都是在交換機和路由器上配置的,是網管人員才能接觸到的,對於一般電腦用戶來說只要了解了綁定的作用就行了。比如你在校園網中把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換到另外一個宿舍就無法上網了,這個就是因為MAC地址與IP位址(連線埠)綁定引起的。

攻擊方法

ARP欺騙技術已經很成熟了,這里也不再闡述。此次重點講解如何不用ARP欺騙進行嗅探以及會話劫持的技術原理,實際的攻擊方法是進行MAC欺騙的原理,亦即根據附近共享的資源和自帶的資源里帶有BK,然後取得一些客戶資料,算是商業間諜吧,只是這個更隱蔽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平常的ID和address都是可以不加密。 arp技術 原理:在開始之前我們先簡單了解一下交換機轉發過程:交換機的一個連線埠收到一個數據幀時,首先檢查該數據幀的目的MAC地址在MAC地址表(CAM)對應的連線埠,如果目的連線埠與源連線埠不為同一個連線埠,則把幀從目的連線埠轉發出去,同時更新MAC地址表中源連線埠與源MAC的對應關系;如果目的連線埠與源連線埠相同,則丟棄該幀。

格式

MAC地址共48位(6個位元組),以十六進製表示。前24位由IEEE決定如何分配,後24位由實際生產該網上設備的廠商自行指定。 ff:ff:ff:ff:ff:ff則作為廣播地址。 01:xx:xx:xx:xx:xx是多播地址,01:00:5e:xx:xx:xx是IPv4多播地址。

Ⅷ 如何查詢自己電腦的機器碼

這里使用WIN7系統演示查看本機機器碼(MAC地址)的操作流程:

一、打開電腦,按下打開運行窗口的快捷鍵WIN+R鍵。

Ⅸ WLAN MAC地址的那些字母數字代表什麼呢

1、數字mac地址格式為:XX-XX-XX-XX-XX-XX,每一個X代表一位十六進制數。

2、十六進制數有0-9,字母有 A-F(大小寫通用),每一個十六進制數可用四個二進制數來表示。


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質訪問控制)地址,也叫硬體地址,長度是48比特(6位元組),由16進制的數字組成,分為前24位和後24位:

前24位叫做組織唯一標志符(Organizationally Unique Identifier,即OUI),是由IEEE的注冊管理機構給不同廠家分配的代碼,區分了不同的廠家。

後24位是由廠家自己分配的,稱為擴展標識符。同一個廠家生產的網卡中MAC地址後24位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