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中學生訪問爸媽應該問什麼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中學生訪問爸媽應該問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1-06 19:31:51

❶ 初中生和父母溝通方法

第一招:「讀心」術。大家要了解父母,孝敬父母。如在節日或父母生日時送點禮物表達心意,或一同外出聯絡感情;多利用言語表達你的關心,如早上要向父母說聲「早晨好」,外出時要向父母說聲「再見」並交代預計回家的時間等。
第二招:「出擊」術。每周主動跟父母一起做幾件事,邊做邊交流;每天可在飯前飯後,和父母主動談談自己的學校、老師和朋友,高興的事或不高興的事,讓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第三招:「責任」術。除讀書學習外,還要積極協助父母做家務,主動分擔一些家庭責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地板等。
第四招:「道歉」術。如果有些事情是你做得不對,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要主動道歉,這樣會得到父母的理解。

❷ 采訪父母可以提的問題

寫作思路:深入挖掘事件的本質,盡力想辦法讓事件的參與人告訴人們事件的本來面目是什麼,本來想收到什麼樣的效果。

例如,對父母進行的一次采訪:

采訪者:爸爸媽媽,現在我是采訪者,你們是被采訪者,我問你們答,可以嗎?

父母:可以。

采訪者:爸爸,我想請問一下,您最近的工作情況怎樣呢?

爸爸:現在還可以,不過09年的金融風暴還是有挺大影響的,現在正在慢慢恢復。

采訪者:媽媽,我想請問一下,您對子女教育的有什麼觀點或看法呢?


媽媽:現在許多家長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只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孩子過得舒服,玩得開心,而忽視了對孩子的培養,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了孩子的依賴心理和厭惡勞動的思想。

采訪者:爸爸,請問您有什麼教育孩子的方法呢?

爸爸:我覺得應該讓保持一種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尊重的是孩子作為一個人而擁有的對於快樂、溫暖、安全、生存、愛、自由、交往、尊重、自我實現等等的需要。

采訪者:媽媽,現在很多家長為孩子請家教,請問您是怎麼看的?

媽媽:我覺得其實沒有什麼意義,最重要的是在課堂上認真聽課,多思考,多做習題。不然請家教也是提高不了成績的。

采訪注意事項相關:

一、采訪前的准備:

1、掌握與采訪內容有關的基本情況和資料。

2、翻閱與報道有關的文件及歷史和現實資料。

3、制定采訪方案和提綱。

二、創造輕松融洽的氣氛:

1、 注意第一印象,采訪按時赴約,舉止文雅,彬彬有禮,態度應端正、誠懇、衣著整潔。

2、尋找媒介,拉近心理距離。

3、用身體的動作表示對采訪對象的理解,採用接近被采訪者身體的位置以便增加彼此的親切感。

4、面部表情應是感興趣,保持適當的眼光交流。

5、注意傾聽,及時反饋,在適當的時候要補充說明,必要時表述對方內容,解釋對方意思。

6、避免因不感興趣而忽略采訪對象及他說的話。

7、避免爭論和喧賓奪主。

三、注意說話藝術:

1、采訪中要努力與采訪對象交流思想,在推心置腹的交流中建立知心朋友關系才能把采訪引向深入。

2、對善言談者,要耐心聽取;對離題漫無邊際的談話要注意引導,不要顯得不耐煩或急躁。

3、對不善言談者,要輕聲慢語,不退不逼,幫助對方回憶和思考。

4、 對不肯交流者,做好宣傳解釋工作;對沒有時間交談者,要見縫插針,粘住不放。

5、根據不同的對象,採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

6、最好一次只問一件事情,有針對性。

四、攜帶物品齊全:

1、一部DV。

2、一副三腳架。

3、一部數碼相機。

4、一支錄音筆或一個可錄音MP3。

❸ 中學生如何與家長溝通

來信引用:「我發現進入高中以後感覺父母對自己越來越不理解,自己也時常與父母溝通,發現自己與父母溝通越來越困難,我感覺到十分苦惱。我該怎麼辦?」答復:你好,你所說的問題在現在中學生中普遍存在,很多中學生與你一樣,也出現與家長溝通困難。50%的學生認為父母「不太了解自己」,69%的高中生認為與家長溝通存在障礙。與父母存在著「雙方以自我為中心嚴重,缺少溝通藝術,且溝通時間少,渠道單一,單純關注學習,忽略全面發展」等問題。這是一種「表面順暢其實並無深層思想交流的『偽溝通』」,像這樣缺乏質量的溝通無疑會影響最終效果。因此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很重要,做一個善於與父母溝通的中學生,避免「偽溝通」:溝通常識:留意看:觀察父母日常的生活習慣及作息時間,注意他們平日的身體狀況與健康情況。細心聽:和父母談話時可以嘗試聽聽父母的想法、需求、擔憂及壓力。多多講:早上要向父母說聲「早晨好」,外出時向父母說「再見」及交待預計回家的時間,多利用言語表達你的關心,亦可以用小字條表達心意,做錯事時要坦誠認錯,主動和父母傾談自己在學校的情況。常常做:安排固定時間協助父母做家務,盡力做好自己本分——努力讀書學習,對工作負責及投入,在節日或父母生日時表達心意,如送禮物給父母或一同外出聯絡感情。溝通技巧:主動交流:每天找一點時間,比如飯前或飯後,和爸爸媽媽主動談談自己的學校、老師和朋友,高興的事或不高興的事,與家人一起分享你的喜怒哀樂。創造機會:每周至少跟爸媽一起做一件事,比如做飯、田裡勞動、打球、逛街、看電視。邊做事情、邊交流。認真傾聽:當被父母批評或責罵時,不要著急反駁,試著平心靜氣地先聽完父母的想法,說不定你會了解父母大發雷霆背後的理由。主動道歉:如果你做得不對,不要逃避,不要沉默不理,主動道歉,往往會得到父母的理解。善於體諒:可能錯不在你,你有很大的委屈,但是先不去爭辯。也許父母過於勞累或工作生活中遇到了麻煩。換個時間和地點,再與父母溝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控制情緒:與父母溝通不良時,不隨意發脾氣、頂嘴,避免不小心說出或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想要動怒時,可以深呼吸、離開一會,或用涼水先洗把臉。承擔責任: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時,主動分擔家庭的一些責任,比如洗碗、倒垃圾、擦窗、幹些農活等。趁機還可以跟老爸老媽聊聊天。討論問題,達成協議:學會遇事多與父母討論,並就如何行動達成協議。例如父母會擔心子女沉迷計算機而荒廢學業,如果能就玩計算機的時間和學業的平衡做出討論和達成協議,問題和分歧便能解決了。 中學生與家長溝通問題及應對策略研究課題組

訪問爸爸媽媽我上初中了他們有什麼感想怎麼寫

通過這次與父母的溝通,我有了很多的感受。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地發現,我與父母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少,幾乎從來都不溝通,久而久之就與父母產生了一些小矛盾。於是,在這次期末考完試之後,父母找我談了談心,使我感受到了平常父母的嘮叨都是愛,他們也有許多像我這樣的經歷。 父母問我這次考完試之後有什麼感想,與上一次的成績相比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聽完父母的問題之後,我也反思了一下,發現自己的確有很多做的不是很好,總是讓父母操心。我簡單的說了過去一年中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自己的學習在這上半個學期中有明顯的進步,但在下半個學期中就退步了不少。父母問這是為什麼呢,還沒等我回答這個問題時,父親就已經搶先說了。這是因為你認為對自己學的知識都有把握了,但是你只是簡單的了解了表面,題的難度再深一點的話,你就不能融會貫通了。其次就是你不會安排學習的時間,不能跟上時間的步伐,正是由於這些原因才導致了你學習成績的下降。我想了想,的確如父親所說,接著,母親又說:其實我和你爸爸都希望你能考出一個好的成績,能學業有成,所以平常才會多提醒你,但是提醒的次數多了,就會引起你的反感,其實,這何嘗不是為你好呢。聽了父母的話,我若有所思。 我虛心的接受了父母的話,並向他們也敞開了我自己的心扉:我也知道你們都特別希望我能考好,我也希望能以一個好的成績來面對你們,也不想讓你們失望,除了我自己本身的原因,還有一個因素,就是你們提醒我的次數太多,使我也從心底產生了一種厭煩,所以才會假裝聽不進去你們的話。 敞開了各自的心扉之後,我和父母的關系又近了一層,父母答應我不會總是說我,給我施加壓力,同時,我也答應父母要以一個優異的成績來回報他們。 經過這次談話,我懂得了很多,我也知道了今後要與父母多溝通,多交流,是對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使我們的家庭更加溫馨

❺ 站在初中生的角度如何與父母相處找共同話題

初中生與父母的溝通 技巧


在講如何與父母溝通之前,大家先要有一個認識:父母也是一個平凡人,也有平凡人的缺點;而且大多數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1、主動交流

放學回家主動談談學校的事情:老師、同學、校園里的新鮮事……時間么,飯前飯後都可以。天氣好的話,只要學習不太忙,和老爸老媽散散步,聊會兒天,那是父母最開心的時刻。高興的事、煩心的事,和父母說說,聽聽他們的意見。

2、尋找機會

也許你會說,時間緊任務重,哪兒有心思扯閑天。但是,你沒聽說過——時間是海綿里的水嗎?擠時間,和父母多溝通。打球、逛街、看電視……這時候總能說話吧?**行,每周和父母一起共同做一件事,這總可以吧!機會總是有的,你要主動尋找!

3、認真傾聽

「父母說的什麼呀!」這話我聽少年朋友說得多了!你也說過吧?滿心的不服氣,眼睛裡是厭倦的目光,對不對?這可不行。父母批評你,甚至責罵你的時候,先不要急著反駁,試著聽聽父母的說法,說不定你會很快體會父母的苦心。

4、學會道歉

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也在增強,你會認為自己是個大人了,也開始顧及自己的面子了。這沒有錯。但是如果明知是自己錯了,就是不肯「服軟」,這會讓父母很惱火的。很多時候家庭「戰爭」就「烽火連天」了。如果你錯了,就不要逃避,更不能對父母「沉默是金」。只要主動道歉,你很快就會得到父母的諒解,一家人和和美美,那有多好!

5、控制情緒

父母發脾氣,自己躲著點;自己情緒不好,找點高興的事做……學會控制情緒,避免頂嘴、發脾氣的好方法是:多做幾個深呼吸、離開一會兒、甚至用冷水洗洗臉……要知道在發怒的情況下,任何事情都無法圓滿解決,我們不要這樣的結果,不是嗎?

6、善於體諒

老爸老媽一定有錯怪你的時候,就像你有時也會誤解他們一樣。可能錯不在你,你特別委屈,可爭辯也沒有多大的用處。也許父母勞累過度,也許父母有他們無法承受的壓力,或許他們遇到了很大麻煩……多多體諒為上。換個時間、選擇好的方法,再與父母溝通,別忘了要給他們一些安慰。

7、學會負責

要想讓父母知道自己長大了,學會負責任。大事可能還做不好,小事總可以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著洗碗、擦窗、打掃衛生。要是和父母一起做這些事,溝通就在共同勞動之中實現了。還有,學習不用父母擔心,盡量體諒父母的難處……你若能作到這樣,你和父母的關系還能不好嗎?

❻ 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在與父母交往的過程中應注意些什麼(政治)

1.了解是前提。
了解父母,溝通就有主動權。知道父母怎麼想,怎樣處事,有什麼興趣愛好,是什麼脾氣秉性,對我們有什麼期望,我們與他們溝通就有了預見性和
主動權;
2、尊重理解是關鍵。尊重是與父母交往的基本要求。如果連最愛自己、對自己付出最多的人都不尊重,就失去了最起碼的道德;
3、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換位思考。當我們不理解父母、與父母沖突的時候,要學會換位思考,替他們想一想,了解他們是為了什麼,有什麼想法,有什麼道理;
4、溝通的結果要求同存異。溝通不要走極端,兩代人之間畢竟存在差異,難免有不同的觀點、動機和行為方式。正因為有分歧,所以才要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