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溥儀第一次出國訪問日本,為何會讓仁裕天皇目瞪口呆呢
溥儀,在中國近代歷史當中,也是一位風雲人物,他的人生可謂是大起大落。人生的前半生還是大清朝的皇帝,轉眼間便成為勞改犯,這其中的痛苦估計也只有溥儀才能夠體會。雖然溥儀已經不是大清朝的皇帝,可是他復辟朝廷的願望還是非常的迫切,哪怕是明知道是傀儡也不在乎。當時東三省已落入到日本人手中,在這樣的情況下當地的居民便展開激烈的抗日斗爭。
當時皇帝外出吃飯,需要進行“試毒”,看看飯菜當中有沒有什麼凶器之類的。於是在宴會開始之前,溥儀的隨從便將有的食物,都進行檢查。當時日本的大臣都不知道中國有這一習慣,大家都目瞪口呆著看著。此後日本天皇便帶領的著溥儀進行參閱,種種的一切成功的讓溥儀認為日本是真心對自己好,或者說溥儀不願揭露這殘酷的現實。溥儀在日本所見、所感都全部記載在自己編寫的書籍當中,並且對於當時的一些細節都進行描述。
Ⅱ 溥儀在1912—1949的經歷(簡介)。速度求解。
溥儀在1912年到1949年的經歷:
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1934年到1945年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儀在沈陽准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46年8月10日,溥儀作為證人出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
1947到1948年,溥儀被前蘇聯轉移到同一城市的另一個看守所里,他仍享受與其他被拘人員不同的生活待遇。
如仍可單獨用餐,不必參加勞動,甚至不用打蒼蠅、蚊子。1949年的時候溥儀一直被關押的看守所中,直到1950年7月30日, 蘇聯通知溥儀引渡回中國。
(2)第一次訪問日本的人是擴展閱讀:
長期以來,人們對中國的末代皇帝溥儀的稱呼都是宣統帝或者清廢帝、末代皇帝、遜帝等,因為他沒有廟號和謚號。
他去世時是平民身份,所有沒有謚號。但愛新覺羅家族在台灣的後裔於1967年給溥儀上了廟號憲宗和謚號配天同運法古紹統粹文敬孚寬睿正穆體仁立孝襄皇帝。
但溥儀所謂的謚號,廟號並不算是正式的謚號、廟號,這個廟號和謚號是家族內定的,未獲國民認可。
Ⅲ 2008年5月6日至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對日本進行友好訪問,這是中國國家元首10幾年來第一次訪問
(1)國家利益是決定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中日兩國間的共同利益是其合作的基礎。 (2)材料體現了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若僅回答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也可得分)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准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