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尼克松於1972年第幾次訪問中國
1972年2月21日到28日,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是首次也是最後一次。美國總統尼克松抵達北京,受到周恩來總理等中國領導人的歡迎。2月28日,中美上海聯合公報發表,宣布中美兩國關系走向正常化。
尼克訪華的一周被稱為「改變世界的一周」。中美兩艘大船在當時的世界格局中,各自轉個180度大彎來之不易。此後中美逐漸打破堅冰,建立彼此尊重的關系,啟發了國際政治中意識形態體系的更新,推動了世界和平與經濟流通,堪稱20世紀政治史上的里程碑。
(1)尼克松訪問北京四季青擴展閱讀:
尼克松訪華背景:
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總統尼克松入住白宮後想通過改善中美關系,開展「均勢外交」,增強美國對付蘇聯的力量,並調整其亞洲政策,多次作出尋求「與中共改善關系」的姿態,包括主動建立了通過巴基斯坦和羅馬尼亞與中國互傳口信的渠道。
70年代初,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從調整中、美、蘇大三角關系的外交戰略需要出發,通過請美國作家斯諾傳話、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等方式,發出願與美方接觸、爭取打開中美關系僵持局面的信息。
㈡ 1972年尼克松訪華時給中國帶了一克采自哪裡的土壤
月球表面。
在二戰後中美關系有過一段時間的冷凍期,不過隨著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中美開啟了友好交往時代,並且在1978年的時候,美國贈送給了中國1克月球土壤,讓我們能夠對月球有著更准確地分析。
(2)尼克松訪問北京四季青擴展閱讀
我國還未實現載人登月這一目標,但嫦娥五號已經順利達成了無人月面取樣且順利返回的行程,帶回了珍貴的2公斤月壤。可能大家會覺得這個2公斤比起美國當初的382公斤無疑是少了許多,但希望大家明白,中國的月壤可是完全都由無人探測器帶回的,其中的科技意義完全不一樣。
㈢ 尼克松到中國訪問是什麼時候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到中國訪問,在北京與毛澤東會晤。經過中美雙方的討論、磋商,27日在上海簽署了聯合公報。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公報還規定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
㈣ 尼克松什麼時候實現了他的訪華夢想
在中、美、巴三方周到細致的安排下,基辛格於7月9日至11日秘密地訪問了北京。1972年2月21—28日尼克松實現了他的訪華夢想。堅冰已經打破,中美關系翻開了新的一頁。
㈤ 1972年尼克松登長城的故事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尼克松訪華。他在離開北京的最後一天登八達嶺長城游覽。由於前一天突降大雪,八達嶺一片銀裝素裹。「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尼克松當時如是贊嘆。
在長城上,尼克松與陪同前來的葉劍英還有一段有趣的對話。尼克松說:「我們今天到了長城,成為主席說的『好漢』了。但是,今天是爬不到頂峰了。」葉劍英笑著說:「我們不是已經在北京進行著頂峰會談嘛?!」
(5)尼克松訪問北京四季青擴展閱讀
尼克松訪華的背景:
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總統尼克松入住白宮後想通過改善中美關系,開展「均勢外交」,增強美國對付蘇聯的力量,並調整其亞洲政策,多次作出尋求「與中共改善關系」的姿態,包括主動建立了通過巴基斯坦和羅馬尼亞與中國互傳口信的渠道。
70年代初,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從調整中、美、蘇大三角關系的外交戰略需要出發,通過請美國作家斯諾傳話、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等方式,發出願與美方接觸、爭取打開中美關系僵持局面的信息。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美國總統的「長城宣言」:中國就像長城偉大而深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尼克松訪華
㈥ 尼克松訪問中國是哪一年
1972年2月21日到28日,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兩國領導人以戰略家的眼光共同開啟了中美交往的大門。這是20世紀國際外交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被譽為中美外交史上的「破冰之旅」。
圍繞這個問題當時還有很多的插曲呢,1,出人意料的沒有在機場搞群眾歡迎,2,尼克松主動同周總理握手,時期很長。3,中國當時動用了歷史上唯一的一次規模最大的三軍儀仗隊,好像是370多個人,是絕無僅有的一次,令美國人都感到很吃驚。這是我見過的最好的儀仗隊,就是那時候出來的。
㈦ 尼克松訪華過程
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總統尼克松入主白宮後想通過改善中美關系,開展「均勢外交」,增強美國對付蘇聯的力量,並調整其亞洲政策,多次作出尋求「與中共改善關系」的姿態,包括主動建立了通過巴基斯坦和羅馬尼亞與中國互傳口信的渠道。70年代初,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從調整中、美、蘇大三角關系的外交戰略需要出發,通過請美國作家斯諾傳話、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等方式,發出願與美方接觸、爭取打開中美關系僵持局面的信息。
1971年4月21日中國政府就美方提出雙方舉行高層對話的建議給美國政府一個答復:「要從根本上恢復中美關系,必須從中國的台灣和台灣海峽地區撤走美國一切武裝力量。而解決這一關鍵問題,只有通過兩國高級負責人直接商談才能找到辦法。因此,中國政府重申,願意公開接待美國特使如基辛格博士,或美國國務卿甚至美國總統本人來北京直接交談。」尼克松總統於同年5月中答復說,為解決兩國之間的分歧問題,並由於對兩國關系的重視,他准備在北京同中華人民共和國諸位領導人進行直接交談,並建議由基辛格赴華與中國高級官員舉行一次秘密的預備會議。中國同意這一建議。1971年7月9~11日,基辛格秘密訪華。中美雙方討論了國際形勢及中美關系問題,並就尼克松訪華一事達成協議,7月16日發表了《公告》。公告說:「獲悉,尼克松總統曾表示希望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周恩來總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尼克松總統於1972年5月以前的適當時間訪問中國。尼克松總統愉快地接受了這一邀請。」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一行抵達北京,對中國進行為期七天的歷史性訪問。訪問期間,尼克松總統會見了毛澤東主席,同周恩來總理進行了會談。雙方就國際形勢和中美關系交換了意見,著重討論了印支問題和台灣問題。
1972年2月28日,中美雙方經過反復磋商,終於在上海發表了《聯合公報》(又稱《上海公報》)。
聯合公報在闡明雙方對重大國際問題的各自看法和立場、承認中美兩國的社會制度和對外政策有著本質區別後,強調指出雙方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雙方鄭重聲明:中美兩國關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的,雙方都希望減少國際軍事沖突的危險;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準備代表任何第三方進行談判,也不準備同對方達成針對其他國家的協議或諒解。雙方還認為,大國相互勾結反對其他國家或在世界上劃分利益范圍都是違背世界各國人民利益的。
關於台灣問題,中方在《聯合公報》中重申:台灣問題是阻礙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的關鍵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惟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早已歸還祖國,解放台灣是中國的內政,別國無權干涉;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必須從台灣撤走;中國政府反對任何旨在製造「一中一台」「一個中國、兩個政府」「兩個中國」「台灣獨立」和鼓吹「台灣地位未定」的活動。
美方則表示:它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 並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考慮到這一前景,它確認從台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在此期間,它將隨著這個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逐步減少它在台灣的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
聯合公報還規定,雙方將為逐步開展中美貿易以及進一步發展兩國在科學、技術、文化、體育和新聞等領域的聯系和交流提供便利;並將通過不同渠道保持接觸,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國高級代表前來北京,就促進兩國關系正常化進行具體磋商,並繼續對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
《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標志著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的開始,為以後中美關系的進一步改善和發展打下了基礎。
㈧ 尼克松於幾年幾月幾日訪華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一行抵達北京,對中國進行為期七天的歷史性訪問。訪問期間,尼克松總統會見了毛澤東主席,同周恩來總理進行了會談。雙方就國際形勢和中美關系交換了意見,著重討論了印支問題和台灣問題。 1972年2月28日,中美雙方經過反復磋商,終於在上海發表了《聯合公報》(又稱《上海公報》)。
㈨ 第一個訪問中國的美國總統尼克松是哪一年訪華的
尼克松是1972年訪華的。
文革後期,中共開始考慮緩和與西方的關系,中美之間展開秘密談判。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抵達北京,受到周恩來總理等中國領導人的歡迎。2月28日,中美上海聯合公報發表,宣布中美兩國關系走向正常化。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的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尼克訪華的一周被稱為「改變世界的一周」。中美兩艘大船在當時的世界格局中,各自轉個180度大彎來之不易。此後中美逐漸打破堅冰,建立彼此尊重的關系,啟發了國際政治中意識形態體系的更新,推動了世界和平與經濟流通,堪稱20世紀政治史上的里程碑。
同時,中美關系的改善對中國的意義重大,這使中國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聯系加強,關系得到改善,為以後的改革開放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在當時,使中國不再處於兩個拳頭打人的不利局面,在實際上結束了以往的以意識形態決定對外政策的指導方針。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八十年代末蘇聯、東歐劇變對中國的影響。
㈩ 尼克松訪華的經過
1971年4月21日,中國政府就美方提出雙方舉行高層對話的建議給美國政府一個答復:「要從根本上恢復中美關系,必須從中國的台灣和台灣海峽地區撤走美國一切武裝力量。而解決這一關鍵問題,只有通過兩國高級負責人直接商談才能找到辦法。因此,中國政府重申,願意公開接待美國特使如基辛格博士,或美國國務卿甚至美國總統本人來北京直接交談。」尼克松總統於同年5月中答復說,為解決兩國之間的分歧問題,並由於對兩國關系的重視,他准備在北京同中華人民共和國諸位領導人進行直接交談,並建議由基辛格赴華與中國高級官員舉行一次秘密的預備會議。中國同意這一建議。
1971年7月9日——11日,基辛格秘密訪華,中美雙方討論了國際形勢及中美關系問題,並就尼克松訪華一事達成協議,7月16日發表了《公告》。公告說:「獲悉,尼克松總統曾表示希望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周恩來總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尼克松總統於1972年5月以前的適當時間訪問中國。尼克松總統愉快地接受了這一邀請。」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點30分,美國總統尼克松乘坐的「空軍一號」飛機降落在北京機場。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國總理周恩來伸出了手。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手握在一起,結束了20多年的隔絕狀態,標志著中美關系一個新時代的開始。
尼克松一行抵達北京,對中國進行為期七天的歷史性訪問。訪問期間,尼克松總統會見了毛澤東主席,同周恩來總理進行了會談。雙方就國際形勢和中美關系交換了意見,著重討論了印支問題和台灣問題。
(尼克松訪華珍貴照片相冊參考資料來源: ) 尼克松訪華行程安排時間行程1972月2月17日尼克松及夫人一行,乘「空軍一號」離開白宮,先到夏威夷停留數日。1972年2月21日上午抵達上海,稍事休息,飛往北京。1972年2月21日11:30達到北京,機場與周恩來總理握手,被尼克松本人稱為「跨越太平洋的握手」,之後尼克松在中南海會見毛澤東。當晚周恩來總理設宴款待尼克松一行。1972年2月23日與周恩來總理在釣魚台會談。握手之後,尼克松幫助周恩來脫掉呢子大衣,這個鏡頭轟動一時。1972年2月24-25日尼克松及夫人等一行人登上長城1972年2月26日26日游覽故宮;隨後尼克松一行乘坐中國政府安排的專機前往杭州。1972年2月28日尼克松和周恩來一同飛往上海,簽署《中美上海聯合公報》。1972年2月28日上午10時離開上海回國;中美政府正式發表《中美上海聯合公報》。 表格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