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馬里的政治
2012年3月22日,馬首都部分軍人發動政變,杜爾政府被推翻。馬國內主要政黨和國際社會一致譴責政變,要求軍人立即恢復憲政、還政於民。經西共體多輪調解,馬4月下旬成立過渡政府,5月下旬正式進入為期一年的過渡期,國民議會議長特拉奧雷任過渡期總統。8月,馬成立民族團結政府。10月,非盟宣布恢復馬里成員國資格。12月11日,特拉奧雷總統任命迪安戈·西索科(Diango Cissoko)為新總理,重組政府。同時,馬面臨嚴峻的北方分裂危機。年初,馬北方圖阿雷格族分裂武裝發動叛亂,並於4月6日成立「阿扎瓦德獨立國」。「伊斯蘭馬格裡布基地組織」等恐怖和極端勢力也借機在馬北方擴充勢力,控制了馬北方三大區。2013年1月,馬里北方反叛武裝南下,向馬政府軍控制地區發動進攻。應馬過渡政府要求,法國和一些非洲國家出兵協助馬政府軍平叛。馬北方主要城市已收復,清剿行動仍在北部山區繼續進行。1月底,馬國民議會通過了過渡期路線圖,明確了恢復國家統一和舉行大選兩項過渡期主要任務。2月14日,馬領土管理、地方分權和領土整治部長庫利巴利宣布馬將於7月舉行大選。3月,馬成立對話與和解委員會,任期2年,成員33名,旨在通過對話尋求馬里各民族間的和解。
2012年12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2085號決議,決定授權向馬派遣為期一年的「非洲領導的駐馬里國際支持特派團(AFISMA)」(以下簡稱「非馬團」)。非馬團部署在馬的兵力約6000人。
2014年7月,馬里各方達成談判進程路線圖,2015年5月15日,馬里政府在巴馬科與北部部分武裝組織代表簽署和平協議,但北部主要反政府武裝組織「阿扎瓦德協調運動」的3個主要分支未出席簽字儀式。
2015年6月20日,馬里北部主要反政府武裝組織「阿扎瓦德協調運動」在首都巴馬科簽署《和平與和解協議》。在馬里總統凱塔和聯合國秘書長馬里問題特別代表哈姆迪的見證下,「阿扎瓦德協調運動」代表在和平協議上簽字。此舉意味著馬里和平協議的簽署最終完成。 1991年3月開始實行多黨制,同年7月召開的全國會議制定並通過了《政黨法》。2005年8月,國民議會對《政黨法》進行了修改,對政黨的組建和運作等作出新的規定。現有104個政黨。主要有:
(1)非洲團結正義黨(Alliance pour la Démocratie au Mali-Parti Africain pour la Solidarité et la Justice):馬里第一大黨。前身為馬里民主聯盟,1991年5月成立。宗旨是建立民主、繁榮、獨立的新馬里和法制、自由、公正、進步的社會,鞏固和擴大民主,推動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合理分配收入。「自由、勞動、團結」為該黨箴言。組織機構有基層委員會、分支部、支部和聯合會。下設婦女、青年等群眾組織。1992年,該黨在議會選舉中獲絕對多數席位,成為執政黨。2001年,原黨主席易卜拉欣· 布巴卡爾·凱塔(Ibrahim Boubacar Kéita)退黨,該黨出現較大分裂,力量受到削弱。2002年,該黨在議會選舉中失去絕對多數地位。2003年,該黨再次出現分裂,原黨第三副主席蘇馬伊拉·西塞(Soumaïla Cissé)及其追隨者退黨。2007年,該黨聯合其他42個政黨組成「民主進步同盟」,支持杜爾總統連任,並在議會選舉中獲51席,再次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代主席易卜拉希馬·恩迪亞耶(Ibrahima N'diaye),總書記馬里芒蒂亞·迪亞拉(Marimantia Diarra)。
(2)共和民主聯盟(Union malienne pour la République et la Démocratie):正式成立於2003年6月。系由原非洲團結正義黨第三副主席蘇馬伊拉·西塞及其追隨者脫離非洲團結正義黨後創立,最初旨在支持西塞角逐2002年總統選舉。該黨領導層多出身馬里紡織發展公司,屬於原非洲團結正義黨中的「棉派」。主張建立自由、平等、公正和團結的社會,保障人民自由、民主權利,實現國家的全面發展和繁榮。2007年,該黨與非洲團結正義黨結盟,支持杜爾總統連任,並在議會選舉中獲34席,成為議會第二大黨。黨主席為國民議會第一副議長、代議長尤努西·杜爾(Younoussi Touré),總書記薩利庫·薩諾戈(Salikou Sanogo)。2010年12月,馬民主和復興黨(PDR)並入共和民主聯盟。
(3)馬里聯盟黨(Le Rassemblement pour le Mali):主要反對黨。系由部分原非洲團結正義黨成員於2001年6月成立。宗旨是在多黨共和體制下實行社會民主,實現國家團結,全體公民最廣泛地參與政治協商和國家管理,相互尊重,共同發展,建立自由、正義、團結、民主的社會。主張實行市場經濟,國家對私營經濟加以規范,強調社會發展應以人為本。該黨成員成分廣泛,來自社會各階層。國內及海外均建有黨部。國內黨部下設分黨部(市鎮一級),全國每一個村莊都至少建立了一個基層委員會,黨組織在全國的覆蓋率超過90%。黨的領導機構為全國政治局,共53名成員。在2007年議會選舉中僅獲11席。黨主席易卜拉欣·布巴卡爾·凱塔。總書記博卡里·特雷塔(Bokari Tréta)。
其他政黨還有復興愛國運動、全國民主創議大會黨、民族復興黨、非洲民主獨立團結黨、蘇丹聯盟-非洲民主聯盟、馬里民主黨、復興公約黨等。 同中國的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馬利共和國於1960年10月25日建交。建交以來,兩國關系發展順利。
建交以來,中國為馬里援建了紡織廠、糖廠、皮革廠、制葯廠、體育場、會議大廈、醫院、巴馬科第三大橋等項目。
中馬互利合作始於1983年,以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為主要方式。工程承包項目以房建、路橋、打井和農田整治為主。
1961年2月,中馬簽訂貨物交換和支付協定。1978年10月,兩國簽訂貿易協定。2012年雙邊貿易額為6.2億美元,同比增長39%;其中中方出口2.9億美元,同比下降2.5%;進口3.3億美元,同比增長121.7%。中方主要出口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和茶葉,進口棉花、芝麻等農產品。
中馬兩國政府先後於1963年、1981年和2004年三次簽訂文化合作協定。兩國文化藝術團組多次互訪。2008年11月,馬里文化部長莫克塔爾訪華,雙方簽署了《中馬文化合作協定2009-2011年執行計劃》。2009年10月,中國藝術團赴馬里訪問演出。2010年10月,中國安徽省藝術團赴馬演出。2010年11月,新華社巴馬科分社在巴馬科揭牌。
中國於1965年開始向馬派遣教員,並向馬提供獎學金名額。2008年5月,中方在馬里阿斯基亞中學設立孔子課堂。
中國已開放馬里為中國公民組團出境旅遊目的地國。2009年1月,兩國旅遊主管部門簽署了《關於中國旅遊團隊赴馬里旅遊實施方案的諒解備忘錄》。
1968年2月至2014年9月,中國共向馬派遣醫療隊共22批,累計737人次。有31名醫務人員在中方援建的「馬里醫院」工作。
同法國的關系
法國是馬原宗主國。1960年11月3日,兩國關系正常化。雙方保持著傳統的特殊關系,法是馬第一大貿易夥伴和援助國。法國在馬僑民約5000人,馬里在法僑民約10萬人。2007年6月,法國外長庫什內出席杜爾總統連任就職儀式。10月,杜爾總統赴法出席歐非合作夥伴論壇,並會見了法國總統薩科齊。2008年11月,法國外長庫什內訪馬。2010年2月,為解救被伊斯蘭馬格裡布基地組織綁架的法國人質,法外長先後兩次訪馬做工作,經馬方調解法人質獲釋,薩科齊總統專程赴馬迎接被解救人質。5月,杜爾總統赴尼斯出席法非峰會。7月,杜爾總統應邀參加法國慶閱兵儀式。2011年5月,馬里外長馬伊加訪法。10月,法國負責國際合作和歐洲事務的部長德蘭古赴馬出席「法國-馬里日」活動,杜爾總統與其會見。2012年1月馬北方爆發武裝叛亂後,法合作部長德蘭古、外長朱佩於2月先後赴馬,同杜爾總統商討如何解決北方危機。「3.22」政變後,法強烈譴責政變,呼籲政變軍人盡快交權,恢復憲法秩序。6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迪亞拉訪法。2013年1月起,法軍應馬過渡政府要求協助馬政府軍打擊北方叛亂武裝、收復北方被佔領土。2月,法國總統奧朗德訪馬。法國外交部發展事務部長級代表康芬訪馬,宣布恢復與馬里的合作。同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西索科訪法。
同美國的關系
兩國於1960年9月29日建交。兩國關系發展較快。2008年2月,杜爾總統對美國進行工作訪問。馬是美國「千年挑戰賬戶」援助對象國,兩國於2007年9月正式啟動有關合作項目,美方提供2300億非郎,主要用於尼日河地區土地整治、巴馬科機場擴建等項目。2012年3月馬里政變後,美國認為馬里民主倒退,決定在非洲發展和機遇法案(AGOA)年度規劃中取消馬里的優先貿易夥伴國地位。兩國軍事合作逐漸增多。2007年至2009年,美國連續3年在馬里舉行聯合軍事演習,馬周邊國家參與。2010年8月,馬美舉行圖片展慶祝兩國建交50周年。2011年4月,美軍非洲司令部新任司令卡特·哈姆將軍訪馬。10月,美向馬提供了價值9000萬美元的軍用物資用於支持馬里加強反恐行動。11月,馬外長馬伊加對美進行工作訪問。2012年2月,兩國再次在馬舉行聯合軍事演習,200名美軍士兵、150名馬軍士兵參加。「3.22」政變後,美對政變強烈譴責,呼籲政變軍人盡快交權,恢復馬憲法秩序。5月,美國負責非洲事務的副國務卿卡爾松訪馬。6月,美國提供1000萬美元緊急救助款用於救助馬里難民。8月,美國國際發展署民主、沖突和人道援助辦公室負責人南希訪馬,宣布美國將撥款6800萬美元用於馬人道主義援助,奧巴馬總統還將向馬里提供1000萬美元的專項援助。
同日本的關系
兩國於1960年10月4日建交。自1989年至2003年,日本向馬提供贈款累計達375億非郎。2004年3月,日減免馬370億非郎債務。2005年3月,日向馬提供價值15億非郎的糧食援助。11月,日向馬提供69億非郎援款。2007年,日本向馬提供16億非郎用於資助馬里大選。2008年3月,日本駐馬里使館開館。5月,杜爾總統出席在日本橫濱舉行的第四屆非洲發展東京國際會議。2010年3月,由日本援助的法雷梅大橋舉行奠基儀式。2011年7月,馬里-日本混委會第6次會議在巴馬科舉行。
同鄰國的關系
同幾內亞關系長期穩定,高層互訪頻繁。2002年9月,馬將幾科納克里港開辟為第三個出海口。2006年2月,杜爾總統訪幾。2007年11月,幾總理庫亞特訪馬。2008年10月,杜爾總統出席幾獨立50周年慶典。2009年2月,杜爾總統赴幾出席悼念孔戴總統逝世有關活動並會見幾軍政權領導人卡馬拉。2010年2月,幾代總統科納特訪馬。7月,杜爾總統對幾進行工作訪問。9月,幾代總統科納特出席馬獨立50周年慶典。12月,杜爾赴科納克里出席幾內亞新當選總統孔戴的就職儀式。2012年3月,幾總理福法納訪馬。2013年1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西索科訪幾。
同阿爾及利亞的關系
阿爾及利亞在調解馬里北部圖阿雷格族武裝分裂問題上發揮了重要作用。2007年10月,兩國在巴馬科召開合作混委會,就加強反恐、經貿、科技、文化等方面合作進行了討論。11月,杜爾總統對阿進行國事訪問。2008年1月,杜爾總統會見阿前總統貝拉。5月,馬外長瓦內作為杜爾總統特使訪阿。2011年4月,馬外長馬伊加作為杜爾總統特使訪阿。5月,馬阿兩國簽署協議,阿將提供1000萬美元援助,用於支持馬北部地區發展。2011年10月,杜爾總統訪阿,與布特弗利卡總統舉行會談。2012年6月,過渡政府總理迪亞拉訪阿。2011年3月馬爆發危機以來,阿向馬提供了3000噸糧食和45噸食品,用於救助北方難民。2013年1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西索科訪阿。
同塞內加爾、象牙海岸的關系
同塞內加爾、象牙海岸有著傳統經濟、貿易關系。達喀爾港和阿比讓港是馬主要出海口。2007年4月,杜爾總統出席塞總統瓦德就職儀式。6月,塞總理薩勒出席杜爾總統連任就職儀式。2008年3月,杜爾總統出席在達喀爾舉行的第十一次伊斯蘭國家首腦會議。4月,塞總統瓦德過境訪問馬里。2009年6月,杜爾總統與瓦德總統在巴馬科共同主持撒哈拉綠色長城計劃會議。2010年3月,塞總統瓦德訪馬,與杜爾總統共同出席法雷梅大橋奠基儀式。4月,杜爾總統出席塞內加爾獨立50周年慶典。2011年4月,杜爾總統訪塞。5月,塞外長尼昂訪馬。2012年5月,塞內加爾總統薩勒訪問法國時會見在巴黎治療的馬過渡期總統特拉奧雷,就馬里局勢交換看法。5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迪亞拉訪問塞內加爾。12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西索科訪塞。
2007年6月,象牙海岸總理索羅出席杜爾總統連任就職儀式。7月,杜爾總統出席在科布瓦凱市舉行的「和平之火」解武焚槍儀式。2008年1月,杜爾與科總統巴博共同出席兩國電網聯網工程開工儀式。7月,科總理索羅訪馬。2011年8月,馬外長馬伊加訪科。10月,科總統瓦塔拉對馬進行友好工作訪問。2012年5月,象牙海岸非洲一體化部長庫利巴利在巴黎拜會馬總統特拉奧雷,就馬局勢交換看法。9月,象牙海岸國防部長保羅·科菲·科菲和非洲一體化部長阿利·庫利巴利訪馬,協商西共體向馬派兵問題。12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西索科訪科。2013年2月,馬過渡期總統特拉奧雷赴科政治首都亞穆蘇克羅出席西共體第42屆首腦會議。
同模里西斯的關系
同茅利塔尼亞存在邊界糾紛,但未影響雙邊友好交往。2005年1月,毛塔總統塔亞訪馬。2006年2月,杜爾總統訪毛塔,會見毛塔軍事委員會主席瓦爾。2007年4月,杜爾總統出席毛塔總統阿卜杜拉希就職儀式。6月,毛塔總統阿卜杜拉希出席杜爾總統連任就職儀式。2008年8月,毛塔政變後曾派「國務委員會」委員訪馬尋求支持。2009年8月,杜爾總統出席毛塔新任總統阿齊茲就職典禮。2010年9月,毛塔總統阿齊茲出席馬獨立50周年慶典。2011年5月,馬外長馬伊加訪毛塔。6月,兩國軍方開會討論應對基地組織馬格裡布分支在兩國邊境地區的活動。2012年6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迪亞拉訪毛塔。2013年1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西索科訪毛塔。3月,馬過渡期總統特拉奧雷訪毛塔。
同布吉納法索的關系
同布吉納法索有1100公里的共同邊界,曾於1974年和1985年兩次發生大規模武裝沖突。1986年12月,兩國政府接受海牙國際法庭的最終裁決,關系修復,並於同年互設使館。2006年3月,兩國邊境部隊指揮官和地方政府長官會晤共同磋商邊境安全問題。3月,布國防部長博利訪馬,雙方簽署了兩國軍事技術合作協議。2007年1月,杜爾總統出席在布舉行的第31屆西共體首腦會議和西非經貨聯盟第11屆首腦會議。6月,布總統孔波雷出席杜爾總統連任就職儀式。2010年3月,杜爾總統對布進行工作訪問。9月,布總統孔波雷出席馬里獨立50周年慶典。2011年4月,馬外長馬伊加作為杜爾總統特使訪布。8月,布外長巴索萊訪馬。9月,馬里-布吉納法索大混委會第9屆會議後續委員會會議在馬里首都巴馬科召開。2012年5月,西共體馬里危機調解人、布吉納法索外長巴索萊在巴黎拜會馬過渡期總統特拉奧雷。5月,過渡政府總理迪亞拉訪布,會見孔波雷總統。6月,過渡政府總理迪亞拉訪布。12月,馬過渡政府總理西索科訪布。
B. 有摩洛哥簽證可以去塞內加爾
摩洛哥在世界范圍內排名第69位
亨利護照指數每季度對世界上最強大的護照進行排名,即那些為無需簽證的國際旅行打開最多大門的護照。摩洛哥正在提高其在世界的排名。在2022年,它在世界排名第69位。因此,摩洛哥公民可以用他們的護照免簽證或落地簽證訪問67個國家(27個國家免簽證,39個國家落地簽證)。
摩洛哥護照的流動性仍然低於總體平均水平。處於頂端的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可免簽證或憑落地簽證進入162個國家(110個國家免簽證,52個國家憑落地簽證進入)。排在第二檔的三個國家分別是瑞典,還有芬蘭和義大利。這些國家的國民可以免簽證或憑落地簽證到159個國家旅行。在全球范圍內排名第三檔的是六個國家,即德國、荷蘭、丹麥、奧地利、盧森堡和法國,這些國家的國民可以免簽證或憑落地簽證到158個國家旅行。排名第四檔的是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瑞士、波蘭、美國和紐西蘭,各有157個國家。排名第五檔的是新加坡、馬爾他、挪威、匈牙利、英國、愛爾蘭和澳大利亞,各有156個目的地。排名第六檔的是希臘、日本和斯洛伐克,各有155個目的地
C. 如何評價紅旗N501汽車這款車的上市時間和全車尺寸分別是什麼
紅旗N501車型是在L5的基礎上升級出來的全新大型豪華轎車,目前這款車型是還沒有上市的,所以在官網上也找不到這款車型的相關信息,而且N501也不是車型名稱,這只是紅旗的內部代號而已。不過,車型雖然還沒有上市,但是它早已經出現在各種重大的國際政務場合。這台車最早出現在大眾視線里應該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期間,慢慢的,出現頻率越來越高,領導人出訪非洲塞內加爾時,也曾出現過N501的身影。
N501是基於L5的基礎打造的車型,車輛的底盤和軸距都沒有什麼變化,車身尺寸5555*2018*1578mm,軸距3435mm,車型定位主要還是用於國際政要的接待和常委級別的領導使用,雖然級別有點類似勞斯萊斯的層次。
外觀方面,車型設計擺脫了L5那種老氣橫秋的過時造型,更像H7的加長版,更像一款現代車型(此現代非彼現代),看著更顯年輕霸氣。和紅旗普通車型區別開來的,不僅是車身尺寸的不同,紅旗在N501車型上使用的是一面紅旗向前沖的造型立標,發動機艙兩側的翼子板也粘貼這樣的標志,可能也是寓意著,中國人和紅旗品牌將在國際場合上迎風向前,昂首闊步的姿態吧。
該車型使用的是4.0T雙渦輪增壓V8發動機,匹配了ZF(埃孚)8檔手自一體變速箱,最大功率370kw,最大峰值扭矩530NM。不要小看這樣的動力組合,雖然比不上動輒5L、6L的超級豪車,但是用於正常的高規格政務接待完全足夠了。
雖然目前還沒有關於這台車太多的消息,但是從使用這台車的人的級別來看,最起碼也會具備像防彈、防爆、防毒、防生化等等特性,這無形當中,也拉高了車型的售價。即便在真正上市之後,會對相應的特殊功能做出刪減,價格肯定也是不會便宜的。
而我們並沒有聽過關於這款車型會上市的消息,我想,這極有可能是紅旗針對高層專門打造的一款特供車,並沒有想要讓其上市,以稀有性來保持車型的高度。再說了,哪怕將來可能上市,除非自己的資金實力十分雄厚,否則,應該沒有什麼人可以買得起。或者說是,買得起但不一定敢買啊。
紅旗N501是基於L5打造的全尺寸轎車,上市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定位國級接待用車,不過雖然沒有上市N501卻已經執行過接待任務,晚間新聞的曝光率還是很高的。
N501車身尺寸5555*2018*1578、軸距3435mm,級別基於與幻影相同超越邁巴赫;注意看車頭的立標,使用大標的紅旗車級別非常高,近期的幾款車僅有L系列是立標,售價早30萬左右的紅旗H7還是普通的小立標。
兩枚不同造型的紅旗車標區分了車輛的級別定位,迎風飛舞的大標貌似在展現發展和進步,小標志似乎是在提醒用車人應該低調內斂一些,個人理解。
動力搭載4.0T-V8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370kw、最大馬力503Ps、峰值扭矩530牛米,渦輪增壓1700轉爆發最大扭矩,持續輸出到5000轉,變速箱匹配采埃孚的8擋手自一體。
這套動力組合的定位很高,V8動力即使是普通品牌的同級轎車定價百萬也並不誇張,加上紅旗的象徵意義這台車即使量產上市也有可能會是幾百萬的售價。
除了尺寸和動力之外,這台車的定位是高級別外事接待或訪問,用車需要在常委級別,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防彈防爆防生化的, 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這些功能並沒有實際意義。
紅旗N501不是一台特別神秘的 汽車 ,但仍舊是高高在上的一台車,一般消費者建議不用考慮即使是經濟實力雄厚,級別……
綜合來看,紅旗L5,L9型專用車繼承老紅旗的特色,屬於典型獨一無二的中國特色,既有老式風格,又有時代風格,兼顧合一很完美。而紅旗N501雖然是紅旗最新款,變樣了,假如上面沒有裝紅旗,印有紅旗,從款式(模樣)上同類似他國官方用車很相似,因此我認為這輛紅旗N501型外型設計沒特色,不如L5,L9一看就是大紅旗,中國頂尖品牌。(指紅旗外型)
紅旗CA770,紅旗L5,紅旗L9型是紅旗轎車最漂亮款式,屬於紅旗轎車標桿性最完美外型(只談外觀),這款紅旗低調走樣了,很遺憾。
大領導坐這輛車是不是更大氣些!
紅旗就是出生拿兩王炸,最後被硬玩成一手爛牌
N501是內部特供車型,沒有上市,有錢也買不到,車子脫胎L5 ,應該各方面參數都差不多,只不過外觀放棄了高調而威武的復古造型,改用比較商務的設計,估計是和上頭行事風格有關系,畢竟L5的造型太顯眼了。至於性能,特供的東西肯定是保密的,誰也不知道,只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作為領導人轉車,501肯定是代表了國內最高水準!再加上傳聞是非承載車身,估計會經過安全改裝,有一定的輕武器防禦力。至於外觀,個人認為大燈開眼角設計是一個敗筆,這么威嚴的E級別轎車,為何選用這么不嚴肅的運動設計元素??簡直是匪夷所思!除此之外就是尺寸和幻影對比起來有點矮!和美國領導人的野獸比,更是沒法比了。中國也是有頭有臉的大國!領導人座駕面子不如別人,確實有點說不過去。(配圖是L5的3D建模)
設計不怎樣,沒有把握好線條面及點關系,不協調,紅旗的經典沒有得到傳承。沒有王者風范,沒有像賓利及勞斯萊斯的尊嚴及霸氣,也沒有的好多了。這個設計團隊是有問題的。要不就是老傢伙操作,年輕人的設計沒有得到應用,好的設計及理念也就不敢多說了,領導說過怎樣就怎樣。要不你會死的很難看!
我有疑問,為啥德國賓士奧迪的人家自己國家的牌子在自己國家隨處可見,為什麼紅旗在中國幾乎看不見,為啥人家自己國人買車便宜,中國人買紅旗貴的上天,品種少的可憐。設計啥的花的也不比人少,出不來效果呢!出不來產品呢!感覺紅旗還不如比亞迪呢!難道只是面向政府機構?那政府機構也是BBA啊!前兩天什麼機構還提了賓士s級!紅旗是不是該努努力啊!
還是L5有我中華氣勢
D. 塞內加爾簽證所需材料有哪些
一、塞內加爾旅遊簽證所需的資料:
入境簽證
· 護照,有效期至少6個月以上;護照復印件;
· 護照照片2張;
· 簽證申請表;
· 邀請函,包括邀請人姓名、護照號、出生日期、訪問目的、停留時間、費用承擔等。可以提供邀請函復印件;
· 單位派遣函或在職證明;
· 塞內政部入境及短期停留簽證同意函;
· 國際往返機票訂單;
· 使領館要求的其他資料;
· 每人申請材料一式兩份;
居留簽證
· 致內政部的親筆申請函(隨函須付200非郎印花稅);
· 入境簽證和蓋有邊境部門入境章的護照復印件;
· 出生證明和三個月有效的無犯罪記錄證明;
· 由申請人國內或塞內加爾被認可醫生出具的兩個月有效的健康證明;
· 勞工合同或其他法律文件;
· 3張護照照片;
· 遣返保證金;
· 15歲以上外國人均可申請外國人身份證。
二、塞內加爾簽證有效期:
塞內加爾一般簽證有效期為1至3個月,停留期為3天至3個月
E. 【急,在線等】塞內加爾是屬於哪個大洲
塞內加爾 屬於非洲!!
【全稱】the Republic of Senegal
【面積】 196722平方公里。
【人口】 1085萬(2005年)。全國有20多個民族,主要是沃洛夫族(佔全國人口的43%),頗爾族(24%)和謝列爾族(15%)。官方語言為法語,全國80%的人通用沃洛夫語。94%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5%信奉拜物教,1%信奉天主教。
【首 都】 達喀爾(Dakar),人口235.2萬(2005年)。9~10月氣溫最高,平均為24~32℃,1月氣溫最低,平均為18~26℃。
【國家元首】 現任總統阿卜杜拉耶·瓦德(Abdoulaye Wade), 2000年3月當選,4月1日就職。
【重要節日】 國慶節:4月4日。
【簡 況】
位於非洲西部凸出部位的最西端。北接茅利塔尼亞,東鄰馬里,南接幾內亞和幾內亞比索,西瀕大西洋。海岸線長約500公里。屬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29℃,最高氣溫可達45℃。11月至次年6月為旱季,7~10月為雨季。
公元10世紀,圖庫列爾人建立泰克魯王國,14和16世紀先後並入馬里帝國和桑海帝國。1864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09年劃入法屬西非洲。1958年11月根據戴高樂憲法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59年4月與蘇丹(今馬利共和國)
塞內加爾民間石雕藝術結成馬里聯邦。1960年4月4日,同法國簽署「權力移交」協定。6月20日,馬里聯邦宣告獨立。8月20日,退出聯邦,成立獨立的共和國。列奧波爾德·塞達·桑戈爾為首任總統。1980年12月31日,桑戈爾總統自動引退,阿卜杜·迪烏夫總理接任。此後,迪烏夫於1983、1988和1993年三次連選連任。2000年2月,塞舉行總統選舉,民主黨候選人瓦德擊敗迪烏夫當選總統,結束社會黨長達40年的執政歷史。
【政 治】
瓦德總統執政後,大力推進民主進程,多次調整內閣,致力於鞏固政權。2001年3月,瓦德任命馬姆·馬迪奧爾·博耶為總理。4月,塞舉行立法選舉,瓦德領導的民主黨獲壓倒性勝利,贏得議會120席中的89席。2002年11月,瓦德任命伊德里薩·塞克為新總理。2004年4月,瓦德任命麥基·薩勒為總理,組成新政府。此後,瓦德又先後多次小幅調整內閣。
塞南部卡薩芒斯地區自塞獨立以來一直有離心分裂傾向。1982年,卡地區分裂主義組織卡薩芒斯民主力量運動(簡稱卡民運)由地下活動轉為公開與政府對抗,並要求獨立。政府軍與卡民運之間的武裝沖突不斷。瓦德主張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卡薩芒斯問題。2004年12月30日,塞政府與卡民運在卡薩芒斯首府濟金朔爾簽署和平協定,卡民運宣布放棄武裝斗爭。
【憲法】 現行憲法於1963年經公民投票通過,後於1970年、1976年、1983年、1984年、1991年、1993年、1998和2001年八次修改。憲法規定: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由直接普選產生,任期5年,只能連任一次 。總統缺位,由議長代理,並在三個月內舉行大選。總理職位在1970年修憲時設立,1983年撤消,1991年復設。1998年2月修憲時決定增設參議院。2001年1月修憲時,參議院撤銷。
【議會】國民議會由普選產生,任期5年。本屆國民議會於2001年5月18日成立,共120個席位。其中塞內加爾民主黨佔89席,進步力量聯盟11席,社會黨10席,民主復興聯盟3席,非洲爭取民主與社會主義黨2席,其餘各小黨共5席。議長帕普·迪奧普( Pape Diop,民主黨),2002年6月當選。2005年12月,國民議會通過延長議員任期的法案,將下屆立法選舉與2007年進行的總統選舉銜接。
【政府】 本屆政府於2004年4月22日組成,後多次改組。成員有:總理麥基·薩勒(Macky Sall),外交國務部長謝赫·蒂迪亞內·加迪奧(Cheikh Tidiane Gadio),經濟和財政國務部長阿卜杜拉耶·迪奧普(Abdoulaye Diop),掌璽和司法國務部長謝赫·蒂迪亞內·西(Cheikh Tidiane Sy),海事經濟和國際海運國務部長吉博·萊蒂·卡(Djibo Leïty Kâ),基礎設施、裝備、陸路和內海運輸國務部長哈比卜·西(Habib Sy),國防部長貝卡耶·迪奧普(Bécaye Diop),內政和地方行政部長奧斯曼·恩戈姆(Ousmane Ngom),教育部長穆斯塔法·蘇朗(Moustapha Sourang),旅遊和空中運輸部長奧斯曼·馬賽克·恩迪亞耶(Ousmane Masseck Ndiaye),能源和礦產部長馬迪克·尼昂(Madické Niang),貿易部長馬馬杜·迪奧普(Mamadou Diop),衛生和醫療預防部長阿卜杜·法勒(Abdou Fall),農業、農村水利和食品安全部長法爾巴·桑戈爾(Farba Senghor),國際和地方合作部長拉明·巴(Lamine Bâ),婦女、家庭和社會發展部長艾達·姆博吉女士(Aïda Mbodj),文化和歷史遺產部長馬姆·比拉梅·迪烏夫(Mame Birame Diouf),公職、勞動、就業和職業組織部長阿達馬·薩勒(Adama Sall),體育部長達烏達·法耶(El Hadj Daouda Faye),城市規劃和領土整治部長阿薩內·迪亞涅(Assane Diagne),建築遺產、住房和建設部長奧馬爾·薩爾(Oumar Sarr),郵政、電信和信息、通訊新技術部長約瑟夫·恩東(Joseph Ndong),工業和手工業部長比內塔·巴·桑布女士(Bineta Bâ Samb),預防、公共防疫、清潔和城市水利部長伊薩·姆巴耶·桑布(Issa Mbaye Samb),環境和自然保護部長蒂埃諾·洛(Thierno Lô),信息部長、政府發言人巴卡爾·迪亞(Bacar Dia),非洲新夥伴計劃、非洲經濟一體化和良政部長阿卜杜·阿齊茲·索烏(Abdou Aziz Sow)生活質量和娛樂部長邁穆娜·蘇朗·恩迪爾女士(Maïmouna Sourang Ndir),中小企業、婦女企業和微觀金融部長瑪麗-皮埃爾·薩爾·特拉奧雷女士(Marie-Pierre Sarr Traoré),青年部長阿利烏·索烏(Aliou Sow),科學研究部長亞耶·凱納·加薩馬·迪亞女士(Yaye Kène Gassama Dia),計劃和持續發展部長馬馬杜·西迪貝(Mamadou Sidibé),海外僑民部長阿卜杜·馬拉勒·迪奧普(Abdou Malal Diop),畜牧業部長烏穆·哈伊里·蓋伊·塞克女士(Oumou Khaïry Guèye Seck),技術教育和職業培訓部長喬治·滕登(Georges Tendeng),同機構關系部長阿娃·法勒·迪奧普女士(Awa Fall Diop),總理府負責地方發展的部長級代表索赫納·杜爾·法勒女士(Sokhna Touré Fall),經濟和財政部負責預算的部長級代表謝赫·哈吉布·蘇馬雷(Cheikh Hadjibou Soumaré),教育部負責教學的部長級代表易卜拉希馬·法勒(Ibrahimn Fall),教育部負責掃盲、全國性語言和法語國家的部長級代表迪埃加內·塞內(Diégane Sène)。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10個行政區,30個省,90個縣。
【司法機構】司法權由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上訴法院、預審法庭、重罪法院和治安裁判所等各級法院行使。1992年,塞司法體制改革,取消國家安全法庭,成立立憲委員會、行政法院。現任最高法院院長賈布里勒·卡馬拉(Guibril Camara),總檢察長阿卜杜拉耶·蓋伊(Abdoulaye Gaye)。
【政黨】現有65個合法政黨,主要有:
(1)塞內加爾民主黨(Le Parti Démocratique Sénégalais):執政黨。1974年7月31日成立。宗旨是通過民主手段建立一個民主、社會主義和全面發展的社會。組織機構健全。瓦德總統和薩勒總理分任總書記和副總書記。
(2)塞內加爾社會黨(Le Parti Socialiste Sénégal):塞獨立後曾長期執政,2000年3月淪為在野黨。主張在保留非洲特性的同時,建立一個開放、民主和人道主義的社會。黨主席為前總統阿卜杜·迪烏夫(Abdou Diouf ),第一書記為烏斯曼·塔諾·迪昂(Ousmane Tanor Dieng)。
(3)進步力量聯盟(Alliance des Forces de Progrès) :由部分原社會黨成員於1999年8月組建,主張建立民主政治,依靠政治方式維護社會穩定。總書記為前政府總理穆斯塔法·尼亞斯(Moustapha Niasse )。
此外,還有民主復興聯盟、非洲爭取民主和社會主義黨、塞內加爾自由黨、進步和公民黨、進步和正義聯盟,全國民主聯盟、獨立勞動黨、民主聯盟-爭取勞動黨運動、塞內加爾共和運動、非洲群眾獨立黨、塞內加爾民主聯盟(革新派)、塞內加爾共和黨、塞內加爾非洲生態學者黨、爭取民主和聯邦制聯盟等。
【重要人物】阿卜杜拉耶·瓦德:總統。1926年5月29日生於塞聖路易市。早年留學法國,曾獲法律學士、法律和經濟學博士等學位。1959年起在塞從事律師工作。曾先後在塞和法國任教。1970年返塞任達喀爾大學法律和經濟學院院長。1974年創建民主黨並任總書記至今。1978年至1983年任國民議會議員。1991年至1992年任政府國務部長,1995年至1998年任總統府國務部長。2000年3月當選塞總統。系非洲經濟問題專家,著述甚豐,主要有《西非經濟:統一與發展》和《非洲的命運》等。已婚,有1子1女。曾於2006年6月訪華。
【經 濟】 農業國。是聯合國公布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門類較齊全,具備一定的工業基礎,三大產業發展較平衡。農業以種植花生、棉花、小米、高粱、玉米、木薯等為主。漁業、花生、磷酸鹽出口以及旅遊業是塞四大傳統創匯產業。1984年以來,塞政府推行新農業和工業政策,減少國家干預,逐步實行國營企業私有化,鼓勵企業間自由競爭;強調優先發展農業, 爭取糧食自給;重視對生產項目的投資,提高工業生產水平,增強出口創匯能力;設立自由工業區,以引進外資和技術。瓦德上台後,把增加就業、減貧作為經濟政策中的首要目標,同時努力擴大稅源,保持財政平衡。近年來,塞經濟穩步增長。2006年初,瓦德總統提出「加速增長戰略」,目標是今後10年內年均經濟增長7-8%,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翻番。
2005年主要經濟數據:
國內生產總值:83.18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15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6.1%。
貨幣名稱 :非洲金融共同體法郎,簡稱非洲法郎(FCFA)。
年均匯率:1美元=497.7非洲法郎。
通貨膨脹率:1.7%。
【資源】礦產資源貧乏,主要有磷酸鹽、鐵、黃金、銅、鑽石、鈦等。磷酸鈣儲量約1億噸。磷酸鋁儲量約6000萬噸。2004年磷酸鹽產量191萬噸。水力資源較豐富。塞同馬里、茅利塔尼亞成立了「塞內加爾河開發組織」,同甘比亞、幾內亞、幾內亞比索成立了「甘比亞河開發組織」。森林面積佔全國面積的32%,約620.5萬公頃。
【工業】2003年工業生產總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0%。全國有500多家企業,主要是農產品加工、食品、化
戈雷島工、紡織、皮革、煉油、汽車裝配、建材工業等。85%的工廠企業集中在達喀爾。近年來,除旅遊業外,漁業、花生和磷酸鹽等部門均不景氣,特別是非洲法郎貶值後大多數國營和准國營企業開工不足,倒閉現象嚴重,失業人數猛增。
【農牧漁業】2003年農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0%。農業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70%。可耕地800萬公頃,已耕地260萬公頃。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和棉花。花生種植面積100萬公頃,棉花種植面積21000公頃。除滿足國內需要外,絕大部分花生用於出口,是國民經濟重要支柱之一。主要農作物有小米、高粱、玉米,糧食不能自給,僅能滿足40%的需求。1984年塞政府頒布「新農業政策」:改革農村管理體制和經營方式,減少國家財政補貼,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鼓勵私人經營。之後,政府又陸續頒布一系列鼓勵農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瓦德總統上台後,重視發展農業,採取了規范農產品產銷體制,穩定花生、棉花等主要經濟作物價格等措施。2005年,隨著政府加大對農田水利設施投資,可耕地面積擴大,水稻等農作物產量有所增加。近年主要農作物產量如下(單位:萬噸):
2003/2004 2004/2005 2005/2006
花生 44.1 60.3 82.0
棉花 5.5 4.0 4.7
小米、高粱 81.8 45.0 84.0
稻穀 23.2 23.3 25.7
玉米 40.1 40.1 42.0
畜牧業以飼養牛、羊、豬、馬、家禽為主。2004年家畜存欄總量為1310萬,其中牛310萬頭,羊870萬只。2003年,畜牧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7%。
漁業是塞經濟主要支柱之一,是塞第一大創匯產業,全國就業人口中約有15%從事捕魚業,是第二大就業產業。2002年1月,歐盟和塞政府簽署協議,以控制歐盟船隻在塞海域的捕魚量,並加大歐盟對塞漁業的投資。2005年塞捕魚量為62.88萬噸,魚產品出口占當年出口額的18%。
【旅遊業】是塞經濟的四大支柱之一,為塞第二大創匯產業。2003年旅遊收入為1.9億美元,遊客人數41.83
最大的天然游泳場——耀夫海灘萬,主要來自法國、比利時、瑞士和德國。旅遊點主要集中在達喀爾、捷斯、濟金朔爾、聖路易地區。12月至次年2月為旅遊旺季。
【風土人情】塞內加爾人熱情好客、喜歡舞蹈,特別是手鼓舞。他們一年中最重大的節日是宰羊節。按照伊斯蘭教歷,5月25日是伊斯蘭教的宰羊節,名塔巴斯基,大概在公歷每年十二月份左右。節日來到時,街頭巷尾充滿了節日的氣氛,清晨達喀爾一片誦經聲,當盛典結束後,許多人家院子里開始宰羊。人們把羊肉分贈親友,把羊血灑在挖好的土坑裡。
宗教對塞內加爾人的生活習俗影響較大,他們多數都忌諱使用豬皮和豬內臟作的日用品,也忌諱談論有關豬的事情。他們還尊奉伊斯蘭教規,在公共場合下是禁止飲酒的。
塞內加爾人的穿著一般都比較簡單,男子習慣穿一種白色的「布布」大袍,女子一般都穿顏色鮮艷的長裙,有的還在頭上蒙著一條圍巾。尤其是在農村地區,還有這樣的風俗:一般的人都把頭剃得光光的,只在左耳朵的上方留下一塊頭發。
塞內加爾兒童頭飾在塞內加爾,若有貴賓來臨,他們常以烤全來熱情款待。用來作烤全的都是小羊羔。烤熟後,放在金屬的大盤子里端上餐桌。待客人們洗手後,一般習慣用右手先從羊的背部、脅部開始撕食。 V 塞內加爾人一般是以玉米、大米、高粱等為主食,其副食以牛羊肉為主,其中尤以羊肉居多。他們習慣吃大塊的牛、羊肉,不愛吃以肉片、肉丁或肉絲烹制的菜餚。
他們喜愛吃的菜有西紅柿、蘿卜、胡蘿卜和各種豆類等。在口味上,喜吃香而辛辣的食物,不怕油膩,而且一般人的飯量也比較大。有的人也愛吃法式西菜,早餐一般喜歡吃麵包、黃油、濃咖啡。也愛好喝茶,尤其喜愛喝中國的綠茶。他們習慣在飯後,一邊茶、一邊聊天,以幫助消化。塞內加爾人一般都忌吃蝦、雞毛菜、蘑菇等菌類以及其他形狀古怪的食物,如:鱔魚、甲魚、魷魚等。他們更忌食豬肉。
塞內加爾男子咀嚼小木棍以清潔牙齒塞內加爾盛產花生,每到花生收獲季節,「壘花生」比賽便成了當地人的一項體育活動。比賽前,由一位工匠用石灰在地上畫一道白線,規定花生袋堆放的位置。比賽由當地酋長主持。比賽開始,競賽者們肩扛頭頂,將花生袋放入白線內。隨著他們來回奔跑穿梭,花生袋越壘越高,當花生袋壘到「金字塔」形的最頂端,只能放置一袋時,即算堆壘完畢。
這時參賽者迅速將花生堆四周清掃干凈,待酋長來驗收。比賽通常以50人為一組,獲勝的組每人得到一袋花生作為獎賞。這種比賽是男女青年進行社交的場合。每次比賽結束後,都有許多女青年跑上前去向獲勝的男青年表示祝賀,或遞上一塊擦汗的手帕,或遞上一罐清涼的飲料。如果男青年對女青年也有意,便在三天之內回贈一塊手帕和一些蜂蜜,表示願意同她結合,希望婚後生活如蜜一般甜美。
【交通運輸】 國內運輸主要靠公路和鐵路,有以達喀爾區為中心的連結全國各地的陸路交通干線網。達喀爾是非洲通往歐洲和美洲的海上交通要道,也是重要的國際航空樞紐。
鐵路:總長1300公里。有一條達喀爾通往馬里巴馬科的鐵路線,該鐵路2001年運送貨物26.26萬噸。2003年加拿大公司Canac-Getma獲得該線路25年經營權,貨物運輸量得到大幅提高,2004年運送貨物42萬噸。
公路:總長14576公里,其中柏油路4271公里。1999年有各種機動車12萬輛。
水運:塞內加爾河全年通航距離為220公里,汛期可通航924公里。達喀爾港是西非第二大港,2002年吞吐量為900萬噸。其它港口有聖·路易港和濟金朔爾港。
空運:達喀爾列奧波爾德·塞達·桑戈爾機場為國際機場,年均客運量120萬人次,貨運量超過3萬噸。自1998年起,聖·路易有包機飛往法國。另有12個二級機場,其中較重要的有濟金朔爾機場。1999年,塞航空公司將其51%的股份賣給摩洛哥皇家航空公司,並於2001年組成塞內加爾國際航空公司。2001年該公司客運量為12.5萬人次, 2004年上升至42萬人次。2003年曾被評為非洲最佳航空公司。
塞計劃於2006年底之前在距達喀爾50公里處建成一個新的國際機場,其承運能力將是桑戈爾機場的兩倍,造價約2.94億美元。
【財政金融】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各種稅收和外國援助。2001年至2003年財政收支情況如下(單位:億非洲法郎):
2003 2004 2005
收入 7977 8648 9590
支出 8500 9655 10060
差額 -523 -1007 -470
2004年外匯儲備(不含黃金)為9.99億美元,2005年外債總額36億美元。
【對外貿易】主要出口漁業產品、磷酸鹽、花生和石油產品,進口產品主要是糧食、原油、機電和日常消費品等。主要貿易夥伴是法國(2004年分別占塞進、出口總額的25%和10.2%)、印度、奈及利亞、馬里、義大利、德國、日本、象牙海岸等。 近年進出口貿易情況如下(單位:億非洲法郎):
2003 2004 2005
出口額(離岸價) 7310 6745 7309
進口額(離岸價) 12010 15008 16853
貿易逆差 4700 8263 9544
【外國援助】2003年,獲官方發展援助共4.496億美元(貨幣單位下同),其中雙邊援助3.144億,多邊援助1.346億。在雙邊援助中,法國提供1.195億,西班牙0.347億,日本0.287億,德國0.205億,加拿大0.176億。在多邊援助中,國際開發協會提供0.988億,歐盟0.379億,非洲發展基金0.117億,世界糧食計劃署0.035億。
2009年1月29日中國政府向塞內加爾政府提供8000萬元人民幣(約合1200萬美元)無償補充援款,用於在建的一系列援塞工程項目。這些項目包括:國家大劇院、非洲文明史博物館、兒童醫院。
塞內加爾女童【人民生活】2002年貧困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26.3%。城市失業率為27.7%。人均壽命為52.7歲,新生兒死亡率為79‰,22%的人口不能享有潔凈水,30%的人口缺乏衛生設施。40%的人口能享有衛生服務,3/4的醫護人員集中在達喀爾和捷斯。2003年,塞有4.4萬名艾滋病攜帶者,成人感染率為0.8%。2004年,全國有24.5萬條電話線。2005年行動電話用戶約180萬戶。
【軍事】1960年8月22日建軍。總統為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最高軍事決策機構是國防委員會。政府設國防部,軍
塞內加爾女兵隊設總參謀部,下轄七大軍區。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兩年。
2004年總兵力13620人。陸軍11900人,編有步兵部、工兵營、總統衛隊、炮兵群、偵察中隊、傘兵連等部隊;海軍950人;空軍770人;准軍事部隊5000人。現任總參謀長阿卜杜拉耶·法勒少將(Abdoulaye Fall)。
2005年,法在塞駐軍有1130人。塞軍中還有數百名法國顧問。
【文化教育】教育發展較快。2003年,小學入學率為85.1%。成年人識字率為40.2%。4%的適齡人口接受高等教育。全國有高等院校10 所,其中達喀爾大學創立於1957年(前身是「法屬黑非洲研究院」),是黑非洲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之一,設有5個系和一些附屬學院及研究所。在國外的留學生和研究生約5000人。2004年教育開支占預算總支出的35%。
【新聞出版】全國日報和周報約有15種。《太陽報》,1970年創刊,是國內最大的由政府控制的法文日報,日發行量6.5萬份。此外,還有反映伊斯蘭教派觀點的《震旦》周刊,以及私營報紙《南方日報》、《解放的鴨子》、《政客》、《達喀爾晚報》、《經濟日報》等。報紙和周刊均用法文出版。
塞內加爾通訊社是國家通訊社,成立於1957年。國內有7個分社,國外無分社。同20個外國通訊社簽有新聞交流協定。1999年8月,第一家私營通訊社Ava Presse成立。
1973年建立廣播電視局,1992年改為國營公司,名為「塞內加爾廣播電視」,統管廣播電視工作。從1992年開始,塞與法國合作開辦調頻台可收聽法國國際台和設在加彭的「非洲第一台」的廣播。國家電視台的節目尚不能覆蓋全國,覆蓋面積為80%。在達喀爾,通過衛星天線,可收到美國CNN、法國國際台、Canal Horizon和TV5等西方電視台的節目。
2003年,塞全國共有672個網站,22.5萬網民,21.7萬台個人電腦。
[編輯本段]【對外關系】 奉行全方位和不結盟政策。認為國際關系民主化和多元化是世界穩定的重要因素。積極主張維護非洲團結,推動非洲經濟一體化及南北對話、南南合作和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重點保持與法國傳統「特殊關系」,同時積極發展同美國關系。重視發展同鄰國的關系,積極參與國際和地區事務。現為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不結盟運動、法語國家組織、伊斯蘭會議組織、非洲聯盟、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和薩赫勒-撒哈拉國家共同體等組織成員國。同約120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同中國的關系】1971年12月7日中塞建交。1996年1月3日,塞政府宣布與台灣「復交」。9日,我宣布中止同塞外交關系。2005年10月25日,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與塞外交國務部長謝赫·蒂迪亞內·加迪奧在北京簽署復交公報,兩國恢復大使級外交關系。
2005年,中塞貿易總額為1.41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1.33億美元,進口800萬美元。
2009年1月29日中國政府向塞內加爾政府提供8000萬元人民幣(約合1200萬美元)無償補充援款,用於在建的一系列援塞工程項目。這些項目包括:國家大劇院、非洲文明史博物館、兒童醫院。同年2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總書記訪問塞內加爾。
中國駐塞內加爾大使:盧沙野。館址:RUE 18 PROLONGEE,FANN RESIDENCE,DAKAR, REPUBLIQUE DU SENEGAL。信箱:B.P.342。國家地區號:00221。電話:8647775。傳真:8647780。
塞內加爾駐華大使:帕帕·哈利盧·法勒(Papa Khalilou Fall)。館址:暫無。
F. 塞內加爾簽證怎麼辦理
一、辦理流程:
1、簽證申請人確認赴塞內加爾目的和行程計劃;
2、向塞內加爾駐華使館簽證處咨詢有關簽證信息,索要簽證申請表和簽證申請需要材料清單;
3、准備簽證材料
4、向塞領館遞交簽證申請,交納簽證費;
5、等候審核結果或補充資料;
6、領取簽證後,應及時仔細核對簽證上的各項信息是否正確,尤其是簽證有效期的起止時間及停留天數是否與所申請的相符,簽證上的個人信息如姓名拼寫是否正確,如發現任何錯誤,應及時與大使館聯系。
二、所需材料:
1、護照,有效期至少6個月以上;
2、護照復印件;
3、護照照片2張;
4、簽證申請表;
5、邀請函,包括邀請人姓名、護照號、出生日期、訪問目的、停留時間、費用承擔等。可以提供邀請函復印件;
6、單位派遣函或在職證明;
7、塞內政部入境及短期停留簽證同意函;
8、國際往返機票訂單;
9、使領館要求的其他資料;
10、每人申請材料一式兩份。
(6)訪問塞內加爾座駕擴展閱讀:
出入境塞內加爾須知
塞內加爾實行外匯管制,如入境攜帶外匯數額較大,入境時需向塞海關申報,妥存申報單,以便出境時備查。否則出境時,只能攜帶不超過4000美元的外匯出境,超出部分需有銀行攜匯證明。
塞內加爾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執行撒哈拉南部非洲檢疫公約。所有植物、動物進口均需提供出口國的檢驗檢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