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采訪一個企業家應該提哪些問題
首先,對被訪者的成功表示欽佩、對他對當地的貢獻(支持教育、財政稅收、解決就業、提高對方知名度,等)作一番贊揚。選擇一個切入點開始話題的逐漸深入。
采訪點:
1、被訪者的童年生活:學習、朋友、愛好、性格(值得驕傲的事、以及特別「糗」的事);
2、創業之路:如何在困難面前不退縮、不放棄,最終獲得成功的(舉幾個實例);
3、對企業或行業未來發展的看法或前景的預估;
3、對渴望成功的人有什麼建議。
最好能挖掘被采訪者特有的創業經歷和獨到的想法、看法,才能保證采訪的質量,提高采訪的被採用率。
❷ 采訪一個公司的CEO要問些什麼問題呢20個左右~~謝謝!!
1、創辦這家企業的初衷是什麼。
2、創辦時是怎麼分析企業發展前景的。
3、當時所期待的事業高度是。
4、當時的主要經營范圍是。
5、當時企業的整體規模怎麼樣。
6、是如何組建創始團隊的。
7、您認為能創辦起這家企業的關鍵是什麼。
8、您創辦的企業有怎樣的特色。
9、以前的經歷對您創辦這個企業有什麼幫助。
10、企業在發展初期面臨的是怎樣一個競爭環境,公司和團隊又面臨哪些問題。
11、在當時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並突破這種競爭格局。
12、這一階段取得的發展主要得益於哪些方面。
(2)老總接受采訪問題擴展閱讀
CEO的主要職責是:任免經理人員;執行董事會的決議;主持公司的日常業務活動;經董事會授權,對外簽訂合同或處理業務;CEO領導下的執行班子,包括:總經理、副總經理、各部門經理、總會計師、總工程師等。
在國外,CEO是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已建立並運轉成熟的基礎上出現的,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跨國公司全球業務的拓展,企業內部的信息交流日漸繁忙。
在成熟的市場環境下,企業家人力資本必然會找到自己的合理價位。人力資本作為一種制度安排進入企業之後,已經引發了企業產權制度的巨大變革。人力資本除了獲得工資之外,還應該獲得產權回報。企業由出資人完全擁有的現象正在逐漸改變。
❸ 采訪老總的時候問什麼問題
公司現況,公司前景,老總對時局的看法,公司的成就
采訪老總不就是包裝老總,變相的做宣傳嘛
❹ 【職場】讓你采訪自己公司老闆,你會怎麼問
1
大學畢業後,我有了第一份工作。入職第一個月是培訓,所有新同事都接到一個任務: 每組采訪集團的一個大領導,並邀請他來培訓現場做經驗分享。
作為吃瓜群眾,接到這樣的議題自然一臉懵逼。不過我作為組長,也不得不召集大家頭(搜)腦(腸)風(刮)暴(肚),想一想怎麼弄來領導資料,再列一個采訪提綱,羅列想問的問題。
好在組內有同事是學新聞的,經過大家網路、微博、朋友圈、人肉搜索等多方搗鼓之後,終於有了一些二手資料,也整理了一下對應的問題,對於領導任職內的重要履歷和重大事件重點搜索了一番,並做了重點提問。
這樣的采訪提綱,算是OK了吧? 從培訓部門的要求來看,至少我們認為是合格的。(提綱整理好之後也通過人力部門發給了被采訪的領導)
結果到了現場采訪的那天,才覺得, 完全沒有get到領導的重點,是一件無比尷尬的事情。
比如,我們搜刮到領導大學的畢業作品(一篇散文詩),以為是其得意之作,安排同學現場朗讀,結果領導不以為然: 這是我聽的最差的朗讀,你們上哪找來的人朗誦 ?
比如,我們找來一張領導家庭的合照,並准備了一個溫情的問題:您結婚這么多年,盡管工作忙碌,但和您太太的感情一直很好,請問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是如何做到平衡的呢?
結果這個問題也直接被領導噴死:你們又上哪找的圖片?關鍵這個圖片還這么丑。另外,這個好像跟我們今天的論題無關吧?(而實際這張圖片來自領導兩年前的微博)。
接下來的采訪,小組組員好歹硬著頭皮,把問題問完,也算交差完畢。不過采訪效果確實非常差: 話題沒有質量,提問設計不老道,采訪者尷尬,受訪者黑臉。
如果你不會提問,采訪誰,你都覺得遇上了王菲;如果你會提問,不管采訪誰,你都可以是楊瀾、魯豫、歐普拉。
在那之後,我特意關注一下各類訪談節目,包括《楊瀾訪談錄》《魯豫有約》等王牌節目,采訪這些大牌(尤其領導、大佬、商業巨擘),其中也是有套路可遵循的。
訪談往往時間有限,在短短四十分鍾或一個小時之內,要獲得有價值、有內容的信息,必須快、准、狠。 設置規定動作來采訪,可以讓整個過程思路清晰,也更容易被被采訪人接受。比如按照時間順序可以分為四步走,大概如下:
第一步,介紹嘉賓,暖場;
第二步,拋出最近熱點問題,轉移到當前問題(問尖銳矛盾、問實施策略、問方案選擇)
第三步,轉移話題,重點回憶過去(問細節、求經驗、問難處)
最後一步,放眼未來,展望將來設想(問未來發展、問戰略計劃、問合作或競爭意圖)
楊瀾某次采訪時任聯想集團總裁楊元慶,就採取用了這樣的方式:
首先介紹嘉賓部分,楊瀾大膽提問,「你的形象跟很多大公司的CEO完全不一樣,是刻意,還是生來如此?
接著熱點問題部分,楊瀾專業提問,聯想在香港上市,如果一定要你選擇的話,你的首要目標是營業額還是利潤?
話鋒一轉,回憶過去了,楊瀾快速提問:2001年的時候,你們經歷了成立以後的第一次大規模裁員,這對你是一個很難調整的過程嗎?
前面七七八八說的差不多了,也不能太耽誤時間,最後一步吹水,楊瀾拋出一個宏大話題,聯想已經發展這么大了,你覺得未來最大競爭對手是誰?
以上只是羅列其中的時間軸線,對於記者、主持人來說絕對是小兒科,但是對於普通人,設置一個采訪邏輯,不會忽略掉一些重要I時間點。
從煩人的現狀引導老闆回憶成功的過去,再展望一下美好的未來,這本身就是一個畫餅充飢過程,深諳此道的老闆們能不熟悉嗎?這就是規定動作的好處,因為你按套路出牌,領導接話自然就是水到渠成,回答你的問題也自然是分分鍾搞定。
如果楊瀾的采訪永遠只有套路,那麼跟都市頻道的街聞巷議沒有區別。她的獨到之處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她非常擅長的小技巧:冷讀和挖坑。
冷讀是心理學的名詞,通過動作或者語言的猜測,有可能直接命中對方心思,引起共鳴。
還是采訪楊元慶,楊瀾說,所以在當時,我想這激起了你的責任感;采訪王石的時候,她一上來就是猜王石的穿著,你這身衣服挺酷的,是從哪個海軍陸戰隊弄過來的吧。當王石談到當過5年兵的時候,她立即補充:你對自己體力一直很有信心,是嗎?
挖坑則是通過設置非A即B,或者有誘導性的一些提問,讓對方來回答。通過回答這些兩難中或多難問題,了解受訪者真實意圖。
比如,楊瀾采訪陳天橋,提問盛大不起訴韓國公司是沒有掌握證據還是想掌握更多證據。這類挖坑的設問,並不都是惹人不快,問得好反而顯得受訪者的機智。
不過,如果我們真要采訪公司老總,冷讀的方式可以採用,比如猜測老總的愛好,習慣,喜歡的書籍,崇拜的企業家,都可以。但是挖坑得方式就不建議了,一旦挖不好,就像我們做那次失敗的詩朗誦一樣,把自己給埋了。
❺ 采訪一個酒業老總需要提哪些問題詳細一點的。
像你這樣去采訪,肯定會失敗!
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特點,或者在於產品品質,或者在於營銷模式,或者在於品牌文化。沒有哪家公司的老總會願意回答一些整個行業千篇一律的問題。只有一種情況除外,那就是這個行業近期暴露出了非常重大的問題,或引起了非常激烈的爭議,進行此類采訪,你所有的問題都必須圍繞問題或爭議來進行。
采訪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課。比如你要采訪的這家企業今年營業額增長很快,你就可以問關於市場營銷推廣的問題;如果這家企業剛剛被評為誠信單位,你就可以問關於產品品質的問題。總之,采訪必須有針對性,提問不可以千篇一律。
❻ 對酒店老總采訪要提些什麼問題好
關於宣傳方面,酒店是什麼方法
關於管理方面,酒店是什麼方法
老總的個人道德價值觀,有沒有做社會福利的行動等
❼ 如果讓你采訪一位領導(老闆),你會問一些什麼
未來企業定位,如何實現目標?對待員工的要求是什麼?這些都可以的吧。
❽ 采訪企業老總,企業招聘對大學生的素質要求時,應該問他們一些什麼問題
跟企業相關的,產品相關的,還有要提前了解下企業的發展史。還有老總的個人愛好,成長歷程。
❾ 我是一名學生 要去采訪一位企業的老總 我該問他一些怎麼樣的問題呢 該如何問 求回答
本人學生期也曾經想去采訪某一知名企業的老總,但因種種原因沒有采訪到他本人。你有這個機會不錯啊,加油。下面我為你提供一些基本思路,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首先要明確你采訪的目的。這個老總有什麼新聞點值得你去采訪。
再次去了解這個老總的基本資料,了解老總公司的發展歷程。這個是最基本的。了解資料後才知道怎麼去准備問題,需要問哪些有價值的問題。
然後,根據資料,尋找有價值的新聞點,並以此為自己的采訪事先設定一個大概的主題,其實也是為你的采訪稿在心裡做了一個草稿。
關於問題,我覺得可從以下幾著手考慮:
一、關於老總
1.老總與這個公司的緣分:剛起步——老總(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2.老總曾經碰到的困難
3,老總對現在大學生的建議
4.如何看待現在的大學生
二、關於公司發展
1.公司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2.今年公司取得的成績
3.公司的經營理念、目標、未來發展
4.公司相比同行業的相比的優劣勢
以上僅供參考。采訪問題要將兩者結合起來,不要把兩個生生分開。祝采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