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與新加坡關系如何
我就說說從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於2015年3月去世以後,新加坡與中國的關系開始微妙地改變。這些變化包括:
新加坡開始親美
2016年8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海牙南海仲裁案後宣布,仲裁庭的裁決對所有國家的主權聲作出了強有力的定義。這番言論被許多人視為傾向美國,對中國不友好。
同年8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lee hsien loong)訪問美國,稱贊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再一次,感覺新加坡是親美的。
世界上的事情,套用中國古人說過的一句話就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關系好與壞都是暫時的,從長遠來看,合作是主流的意願,我國奉行的是獨立自主、和平共處的原則。希望您滿意我的回答,謝謝。
㈡ 李顯龍「跪求」奧巴馬圍堵中國,為什麼
中國損害了新加坡的經濟地位。
㈢ 馬紹爾共和國總統辦公室主任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 美國總統奧巴馬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 愛爾蘭總理埃亨 新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 英國首相布朗 德國總理默克爾
㈣ 特朗普適合當總統嗎
不適合。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進行嚴厲地譴責,稱其「完全不合適」擔任美國總統一職,並痛斥共和黨人為何仍支持特朗普。
據報道,奧巴馬在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一同參加記者招待會時稱,「這個共和黨的候選人(特朗普)不適合成為美國總統,而他在不停地證明這一點。」
(4)李顯龍訪問奧巴馬擴展閱讀:
在2016年競選美國總統的時候,特朗普向美國選民承諾了好多事情,有的已經辦了,有的是半截子工程,而有的還沒有正式實施。主要的原因就是有美國眾議院和民主黨處處掣肘,讓特朗普非常難辦。
當然還有很多承諾的事情沒有辦。如果特朗普不能連任,給美國選民造成的影響就是只說空話,不幹實活。這根本不是特朗普的性格。這也是美國許多選民支持特朗普的主要原因。
㈤ 中國與新加坡關系如何
兩字總結——微妙
2015年3月,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去世。從此以後,新加坡和中國的關系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
但是我希望中新關系越來遠好。
㈥ 李顯龍再訪美待遇如何
當地時間10月23日上午(北京時間23日晚間),正在美國進行國事訪問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將會前往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美國總統特朗普,隨後兩人將與多名內閣部長及白宮官員共進工作午餐。
這是時隔一年零兩個月之後,李顯龍再次踏足美國。去年8月,在兩國建交50周年之際,李顯龍成為30多年來首位到訪美國的新加坡總理。
彼時,奧巴馬曾為李顯龍的到訪在白宮為其擺下國宴,美媒當時稱這是「城市國家」新加坡取得的「外交成就」。雖然李顯龍的再次訪美被安排下榻布萊爾宮(Blair House)被視為體現了美方的重視,但根據目前透露的信息,特朗普並沒有再為李顯龍安排下國宴的招待。而一年多來,特朗普奉行的孤立主義的外交政策,也讓一些東盟國家對美國產生了焦慮感。因此,李顯龍此次訪美也被認為是新加坡向美國尋求「堅定承諾」的一個機會。
「1967年,美國身陷越戰泥潭,英國宣布計劃從東南亞撤軍,新加坡也才剛剛獨立。(當時)正值冷戰的高峰時期。」Daniel Chua Wei Boon認為,那個時候,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在與美國領導人會面時,就本地區事務提供了直率而毫無掩飾的看法。50年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此時訪美,不僅在於推進新美關系,也是一個機會,為「美國對本地區的堅定承諾」提供一個有邏輯和必要的聲音。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事務資深顧問葛來儀(Bonnie Glaser)日前在接受新加坡訪問時則表示,對於美國的焦慮感在本地區內部不斷增加,此次訪美將令李顯龍有機會就如何增強對本地區的信心以及密切美國與東南亞和東盟的聯系提供建議。
此外,李顯龍此次訪美的時機也頗為巧妙。50年前,李顯龍的父親、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曾於1967年10月期間訪美。10月早些時候,白宮發布的文告稱,新加坡「是美國超過50年來在亞洲最緊密的夥伴之一」。
許利平表示,對於美國而言,新加坡的角色相比以前可能有所下降,而原因則是多方面的。特朗普政府調整外交政策,提倡美國優先,沒有像奧巴馬政府時期那樣在政治、安全等方面大肆擴展,某種程度上而言,有戰略收縮的意味。在這樣一個大背景和大方向之下,李顯龍訪美,想說服美國重視東南亞、保持奧巴馬政府時期對東南亞的關注力度,是比較困難的。
但許利平也指出,在合作機制層面,美國和東盟之間有10+1美國東盟峰會、東盟地區論壇等一系列機制,來確保美國和東盟的合作在一定的軌道上。目前,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也將前往菲律賓參加東盟防長會議。下個月,特朗普將訪問越南和菲律賓。這些安排,都是機制化的活動。但即便有這些機制,在東南亞事務上美國到底能投入多少,現在還不得而知。
㈦ 唐山抗震公園距曹妃甸濕地公國有多遠
八十公里距離。新加坡這個國家當年被陳水扁說成是「鼻屎」國家,個人對陳水扁這種說法很不認同。站在客觀的立場說,新加坡雖是一個城市國家,連彈丸之地都算不上,但經濟的確發達、管理得的確很好,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想想看,一個小城市、幾百萬人口能發展得如此之好、管理得如此井然,其成就是非凡的,我們的大城市都應向人家學習城市管理。
但是,拋開新加坡好的一面,作為一個中國人卻不得不說,雖然新加坡是一個發展得很好、華人數量占國家人口75%的國家,但這個國家對中國卻並不友好。過去,新加坡是利用中美發展關系,看似與中國友好,實則骨子裡依然親美,其不過是利用其與美國的特殊關系來中國這里當個「洋買辦」而已。
歷史上,誰見過「洋買辦」是站在中國立場上的?所以,我們看到,2009年新加坡前領導人李光耀跑到白宮向奧巴馬提建議重返亞太遏制中國。結果,美國認可他的建議,並在第二年即展開實施遏制中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
之後不久,美國即開始在南海針對中國搞事,雖然南海領土領海爭端與新加坡沒有一分錢關系,但新加坡在中間的挑撥卻不遺餘力。特別是在南海非法仲裁問題上,如今連菲律賓自己都不談了,連奧巴馬都說翻篇了,但新加坡、日本和澳大利亞這3個國家一直在不厭其煩地提,特別是新加坡和日本,可以說超乎尋常地關心。
在東盟峰會上,新加坡和日本不斷推進將南海仲裁寫入峰會宣言文件,結果被柬埔寨、寮國等中國友好國家反對和拒絕;不久前委內瑞拉舉辦不結盟首腦峰會,新加坡再次要求將南海仲裁寫入成果文件,結果遭到多國反對並被委內瑞拉明確拒絕。
新加坡在連續碰壁後,實在沒有知音,於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問日本,並稱要在南海問題上與日本加深合作。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新加坡終於找到了臭味相投的夥伴。李顯龍在日本演講時再提南海仲裁,其不安好心昭然若揭。還能說什麼呢?除了說這是個無賴國家還能說什麼呢?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新加坡從中國得到那麼多好處,如今卻成反華先鋒,在中國老百姓眼裡,這個國家在外交方針上真是已病入膏肓,無可救葯!
可能很多中國人不明白,為什麼新加坡75%的人口都是華人,和中國同族,如今為何卻手足相殘,成了反華先鋒了呢?占豪經過研究,認為新加坡反華根本原因有四:
一、新加坡政府歷史上一直反共。
早期李光耀曾和馬共有過深入合作,客觀地說他是借馬共力量起家的。1957年,李光耀開始和馬共決裂,後來1959年自治時期又有過合作,但1961年和共產黨徹底決裂。之後,新加坡就開始實施了肅清共產黨的政策,直到中美關系開始改善才逐漸收手,但在新加坡共產黨的力量早被剪除干凈。
二、中國太過強大,新加坡的國家地位將會被削弱。
前不久,新加坡駐華大使還自稱是中美「共同的朋友圈」,結果環球網調查,超過九成中國網友都不認可。中國人為什麼不認可?根本原因是新加坡的言行在那擺著。新加坡明顯親美反華,是美國遏制中國的馬前卒,怎麼可能是中美「共同的朋友圈」?連「亞太再平衡」都是新加坡給美國提的建議,中國人民不會認可很正常。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在美國開始實施針對中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之前,新加坡也的確扮演著這一角色,而且扮演得很好,只是這一切從2009年就開始跑偏了。
為何新加坡會跑偏?在占豪(微信號:占豪)看來,根本原因在於,在新加坡的邏輯里,如果中國太過強大,中國就不再需要新加坡扮演什麼中美交流橋梁角色,兩個世界重量級的大國,美國都要和中國搞G2了,哪裡還有新加坡的位置?所以,新加坡要想保持其戰略作用,戰略上就需要美國壓制住中國。這種邏輯,有點像洋買辦,如果洋人地位比國人還低,人家洋人攆著中國人屁股後面做生意,哪裡還需要洋買辦?洋買辦是清末貧弱中國的特殊現象,這種現象至今仍在新加坡身上能看到烙印。因此,從新加坡的利益邏輯上看,他需要一個不是很強大的中國,需要一個美國可以控制住的中國。
三、中國一旦管控南海,新加坡將再難吃「馬六甲紅利」。
在新加坡的心裡一直有一個擔心,就是一旦中國足夠強大,南海就將成為中國管控之海。一個中國有絕對控制力的南海,馬六甲海峽就是中國軍事力量進出印度洋的通道,作為一個彈丸小國,怎麼和中國這種軍事強國抗衡?中國絕對管控了南海,美國在南海力量將被擠出,新加坡也就失去了美國這個依靠。如此一來,新加坡也就只配求著中國給中國牽馬墜鐙了。
然而你,改革開放以來,新加坡骨子裡對中國都有一種優越感,他們對西方人才會卑躬屈膝,對中國則並非如此,若突然角色變了當然心裡上會抗拒。過去和現在,新加坡扼守馬六甲,經常對東亞國家「吆五喝六」;未來,如果中國足夠強大了,新加坡再再吆五喝六,中國說「你給我閉嘴」,他就真得閉嘴,這日子對新加坡來說會感覺很難過。在新加坡看來,他承受不起失去「馬六甲紅利」的損失,而美國是保護其「馬六甲紅利」的依靠。
四、中國真在泰國挖了克拉運河,新加坡將喪失地緣優勢。
中國是「工程兔」,南海填海造地的效率是其它國家的一千倍,中國要想實施什麼大型工程沒有干不下來的。我們都知道,關於中國將開挖泰國克拉運河的消息已經傳過很多次,中國真的掌控南海,挖通克拉運河將大大節省中國與非洲、歐洲國家的航運距離,會大大節省航運成本和時間成本。而且,一旦克拉運河挖通,中國對東南亞、對南海、對印度洋的掌控能力將會更強。所以,理論上說,這個運河開挖一定只是時間問題。甚至,未來再有十多年,這種事中國政府都不用插手,幾個中國大型企業都可以開幹了。
克拉運河真要挖通了,對新加坡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東亞的貿易船隻將會有大批從克拉運河通過,新加坡還玩什麼?如何不讓克拉運河開挖?新加坡的方案就是——美國掌控南海。所以,你會發現在南海仲裁案上,新加坡一個局外國家比菲律賓等局內國家都急,比美國這個挑事主導者都急,若非這背後的這些貓膩,他何必如此得罪中國?
綜上所述,新加坡反華是必然的,這是屁股問題,你不把他的椅子拆了,他的屁股是不會起來的。對此,中國應有充分的認識和理解,所以中國需要做的是拆他的意思,砸他的大腿!
這里,有必要說的是,新加坡反華是戰略性錯誤,雖然新加坡政府不這么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大勢是不可阻擋的,這既是中國的實力、潛力決定的,也是中國的國運決定的。莫說一個美國,就是美國和歐盟加在一起再加上日本再加一堆國家,一樣阻擋不住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何況,現如今美國根本聚不齊這么多國家反華。
在全球發展戰略上,美國已無法領導世界,美國之所以還能全球耀武揚威是因為其軍事霸權,但其正在喪失政治和經濟的領導力是不爭事實。種種跡象都表明,美國遏制中國必然失敗,這一點恐怕在未來10年內美國自己都會承認。
那麼,等到美國都承認遏制中國失敗之時,新加坡又將如何面對中國?又將如何自處?一個戰略上和中國有如此深的隔閡的國家,到那時如何從中國這里分到更多利益?又如何抑制反對派?所以,新加坡現在所做所謂實際上是在自斷後路,自絕前程。一個戰略上明智的國家和政府,此時應該想辦法與中國進行更加深層次的交流,與中共進行深入的溝通,在戰略層面達成更加深層次的和解,這才是長久之道。
新加坡,不要聰明反被聰明誤,還是多想想吧!
㈧ 奧巴馬分別在日本,新加坡,中國,韓國待了多少天
周五,11月13日:日本東京
奧巴馬抵達東京後,將在當晚7點與日本新首相鳩山由紀夫舉行雙邊會談,結束後有一個聯合記者招待會。據介紹,奧巴馬還希望與鳩山由紀夫能建立起私人關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東亞事務高級主管巴德稱:「這屆政府(鳩山政府)正尋求與美國間更對等的關系,我們也做好了朝這個方向發展的准備。」不過,對於美駐沖繩基地問題,美國並不指望在此次會談中取得任何突破。
周六,11月14日:日本東京
上午10點,奧巴馬將在三得利音樂廳進行演講,闡述「他眼中美國在亞洲的作用」。隨後他將拜會日本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後。奧巴馬將於當晚離開日本飛往新加坡。
周日,11月15日:新加坡
首先,奧巴馬將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舉行雙邊會談,隨後共同參加APEC領導人峰會。下午2點,奧巴馬將與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進行雙邊會談。下午再晚些時候,奧巴馬還將與東盟10國領導人進行多邊會談。這將是第一次美國與緬甸的領導人同坐在一個會議室里。巴德稱,之前排斥緬甸的政策阻礙了美國與東盟的合作。奧巴馬還將與印度尼西亞總統蘇西洛舉行雙邊會談。奧巴馬將於當晚離開新加坡,飛往上海。
㈨ 歷史和現代各國領袖的身高超過1米8的都有誰
歷史上:蘇格蘭的起義軍領袖華萊士
西楚霸王項羽
現代:
加拿大總理·哈珀身高1.82米
美國前總統小布希1.8米,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1.89米
克里1.95米
美國前副總統戈爾1.85米
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1.86米
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身高1.92米
英國前首相布朗1.8米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1.85米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1.82米 吳作棟1.90
可以這么理解,在西方國家的政治領導人中由於人種的關系不乏身高1.8米以上的,當然也有像普金,薩科奇,梅德韋傑夫,甚至拿破崙這樣的相對比較矮小的。
以上資料來源杭州圖書館,希望有助於你的問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