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少林寺唯一懂輕功的武僧,能在水中行走半小時,他是怎麼做到的
佛教源起漢明帝時期,相傳明帝有一次睡覺,夢見了一座高大的金人,頭頂有白光,明帝剛想詢問,那金人就朝著西方飛去,第二天他召見群臣解夢,博士傅毅進言:臣聞西方有神,傳名為佛,陛下夢到的應該就是佛吧!
釋理亮練就三合板“水上漂”差不多就耗費了將近10年,所以武學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學會的,正所謂“十年磨一劍”。
『貳』 釋行鴻的基本信息
「天下第一」遭遇三個「第一」起早第一、挨打第一、吃不飽第一
在浙江天台山農村老家,9歲的王德慶已是小有「名氣」的「搗蛋王」,電影《少林寺》中武功高強的少林武僧,成了王德慶痴迷的偶像,老夢想著去少林寺學武,成為天下第一的武林高手。 開明的父親決定送他去嵩山少林寺,修修他的「劣」性,王德慶進入少林寺旁的一家體校習武。12歲那年,少林寺組建武僧隊,要從體校800多學員里挑選16人,練功勤奮的王德慶入選,法號釋行鴻。 釋行鴻沒想到,少林寺的生活那麼苦。至今他還清楚記得,同伴們曾用三個「第一」來調侃當年:起早第一、挨打第一、吃不飽第一。每天晨鍾暮鼓,年年「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練不好或偷懶時,常被師傅拳腳「收拾」。 那時寺院沒有足夠的糧食,每餐都限量。「天天練功消耗很大,有時餓得不行」。 那時的釋行鴻,「在少林寺非常狂傲,老覺得自己可以排第一第二」。直到18歲那年,師父說:「我覺得你不是功夫最好的人,因為你不夠安靜,你的心在飄。」 師父的話當頭棒喝,釋行鴻開始潛心修禪。「禪宗讓我知道,身體追求是短暫的,精神的、心靈的、意志的追求卻是無限」。 「生命有多長?」釋行鴻說,他常在授功時問洋弟子們,回答自然五花八門。生命就是一呼一吸,釋行鴻說,老外們對「禪宗式」哲學充滿好奇。少林功夫外國人看來所以如此神秘,是因為有了「禪」的領悟。釋行鴻說,把禪宗融入功夫,是他一生的修行。
1991年,少林武僧組隊走出國門巡迴表演。當年,釋行鴻被派往義大利教了一年武術。翌年,開始在東南亞一帶巡迴表演,引起巨大轟動。在馬來西亞濱城,兩萬多人的體育場觀眾爆滿,正在露天表演時,大雨忽至,武僧們在雨中完成了一個半小時的演出,全場觀眾喝彩陣陣無人離開。 那年,武僧隊還受邀來廣州演出,那是釋行鴻第一次來到美麗的花城。武僧隊在廣州連續表演了三天,場場爆滿。 1995年,少林武僧隊受邀赴歐洲演出,釋行鴻率隊出征。「那家歐洲公司花了300多萬元在舞台上造了一座少林寺山門,觀眾熱情地近乎瘋狂」。隨後又三次受邀赴歐洲巡演,次次爆棚。一時間,少林功夫風靡歐洲大陸。「每到一地表演,都要偷偷從後門溜走」,釋行鴻說,熱情的中國功夫迷堵得前門水泄不通。 「我的一個功夫迷,收集了我的幾乎每一幀照片,每一次表演的錄像,早年在少林寺時的照片我都不記得了,他們都不知從哪裡翻到了」。釋行鴻播放著「個人專輯」,有些靦腆地笑著:「這些都是他們從不同國家的電視台翻錄的,有法語、英語等五六種語言,有的是專程跑到嵩山少林寺找的。一個丹麥學生還精心為釋行鴻做了個個人網站。 1995年,釋行鴻用演出賺的錢在少林寺旁建了所武校,收留了12個孤兒。 那年從歐洲巡演回來,釋行鴻開始自學英語。「在國外演出,天天要簽名,有時老外問問題,也聽不懂答不上來,感覺挺害羞」。兩年下來,釋行鴻已能與外賓熟練交流。
『叄』 楚留香傳奇鄭少秋版哪集出現楚留香拿著把雨傘與少林寺的人打
你說的應該不是在楚留香傳奇里,是1994年版的《香帥傳奇》第一集里的情節:香帥與胡鐵花雨中夜訪少林,還有一段胡鐵花放出一排雨傘香帥公傘上飛過的戲。這部分在第一集20分鍾時候。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
『肆』 少林寺七十二絕技是否真實存在
武俠小說中的少林寺七十二絕技自然是不存在的。但是《少林拳譜》記載,少林寺原有三十六硬功、三十六柔功,又稱三十六外功、三十六內功,均在少林門中秘傳,但無詳細文學記載。
1924年,有個叫金警鍾的先生到少林寺訪問,並根據少林寺舊有三十六硬功、三十六柔功之說,以及自己的武功底子,編著了《少林七十二藝》一書,從此有了「少林七十二藝」之說。
繼金先生之後,南院的貞俊、貞緒等和尚也編著了「少林七十二藝」。此後的永祥大師亦編寫了「七十二藝」,他們相同之處是都列出了七十二種功夫,皆取名「七十二藝」,但在內容上各有特點。
永祥和尚為現代人,是西院子孫,他在繼承金先生「七十二藝」基礎上,吸收南院之長,將原書做了增刪,補充了各種功夫的練法,內容十分詳細,語言也較為通俗。他很好地總結了少林內外功,稱「少林正宗七十二藝」。
除大部與妙興所談,金警鍾先生所著的七十二藝相同之外,不同的有銅砂掌、腿踢功、蛇行功、鐵珠帶、石樁功、旋風掌、金龍手、斬魔劍功、玄空拳、金砂掌、五毒追殺掌、金鏟指功、跑板功、金刀換掌功、閃戰功、千層紙功、追風掌功和輕懸功等。
另外與南院七十二藝不同者還有心意把、鐵身靠、千斤腳、流星腿、倒掛金玉瓶、後彈功、丈外製人、深夜降妖等。
(4)雨中訪問少林寺擴展閱讀:
少林七十二藝基本功夫
1、懸金錢乃練耳目之聽視力,與防敵人襲擊之法也。可取舊銅錢二枚(帶孔者),以細絲線系於梁間,高與目齊。練時先立於銅錢前,以手推錢,使自眼前飛過,而習不瞬。再背身習聽風之功,久之效乃大著。遇警之時,交手之際,自能臨機應斗;再出絕藝各種功夫,則無不致勝矣。
2、打紙墩乃習拍打之陽勁也,其練法至簡且易,將厚紙平迭三四寸,方七八寸,安置於堅實凳上,或桌角,以拳、掌、指、肘,顛倒擊之。兩足互換活步,隨意擊之,打之,拍之,插之,切之,削之,用種種手法,想像敵人來攻,一面破之,一面攻而取之。
3、金剛圈乃習五指拈捏之勁也,傳於南七省。用具凡二,以鐵所為,每重八斤,左右各一。初習者,可重四斤,其形如小兒游戲之滾鐵環,每日捏轉之;功成兩指(拇指、食指) 有如鋼鉤,亦拳家之基本功夫也。
4、懸棉捶乃習眼力與手上練准之功夫也,其練法至簡且易。棉花少許揉為圓球,以絲線系於梁間,或以一指(一指金剛法、一指禪),或以二指(點石功),或以掌(仙人掌),或以拳(陰拳功),點打之,或以槍、刀、劍、棍等器擊刺之。
5、木人功夫乃少林七十二藝之根基藝業,幸勿忽視。其練法亦極簡易,取直徑六寸、長九尺之圓木一根(棗木、榆木為宜),埋土中三尺五寸,外露五尺五寸,於頂端下一尺處,裝一橫木,長三尺二寸,直徑一寸六分,其形如基督之十字架。
『伍』 盤點娛樂圈10位「武英級」高手,你最喜歡的誰
什麼是「武英級」?
想獲得「武英級」的人必須在全國比賽所規定的六項全能項目中達到前3名,單項獲得第1名才有資格申報,並且還要精通各種武藝以及格鬥技巧。
娛樂圈動作明星雖然有很多,但只有10人達到「武英級」。
01.「西裝暴徒」張晉
張晉9歲習武,11歲進入四川武術隊,主修陳氏太極拳、太極劍、八卦掌。
而且李連傑不僅手快,步法更是鬼神難測,一兩秒的時間身形就能換三四個位置。
眾所周知,李連傑的師傅是什剎海體校最優秀的教官吳彬。
但是,很少有人了解他內家功夫的傳承。
李連傑的太極拳師從吳圖南、孫劍雲。
八卦掌學自李子鳴。
這三位都是近代內家拳宗師,了不起的大人物。
在好萊塢電影《THEONE》里,李連傑一人分飾兩角,自己跟自己打。
一個角色用形意拳,另一個用八卦掌,隨便一個劈拳打出來都是威力無匹。
李連傑不需要李小龍那種爆發力很強的肌肉,因為他的功夫不純粹是筋骨肌肉上的發力,而是靠精氣神。
自1979年退役至今,武術界再也沒出現像李連傑這么優秀的武術運動員。
04.趙長軍
當年,武壇曾經流這么傳一句話:「70年代是李連傑的天下,80年代是趙長軍的天下。」
趙長軍和李連傑淵源頗深,兩人第一次見面在1972年,當時他代表省隊去參加全國性的比賽,在比賽中跟小他三歲的李連傑狹路相逢。
雖然兩個少年英雄沒有分出勝負,但是都獲得了「優秀表演獎」。
1975年,兩人再次相遇,最後趙長軍以0.01分的差距,敗給了北京武術隊的李連傑。
之後的多次大型比賽中,趙長軍都以微小的分差惜敗李連傑。
1979年,李連傑帶傷參加第四屆全運會,大獲5塊金牌後,宣布退出武術界。
李連傑的退出,讓趙長軍迎來了高光時刻。
從1978年到1987年,趙長軍十次榮獲國際國內武術比賽「個人全能冠軍」。
1985年5月,拳王阿里夫婦在西安訪問時,陝西省武術隊為他們進行了精彩的表演。
表演結束後,眾人非要趙長軍與拳王阿里切磋,於是兩人約定以武會友「點到為止」。
趙長軍與阿里來到擂台,「裁判」一聲鑼響,拳王阿里立刻雙拳抱起,列開架式。
與此同時,趙長軍則迅速下蹲,一個掃盪腿直接招呼過去,阿里被突如其來一腿掃倒。
因位趙長軍不按拳擊的「規則」去打,拳王阿里立刻叫停,表示這沒法切磋。
1986年,趙長軍在全國武術比賽中,憑借刀術、長拳、地趟拳、個人全能冠軍,獲得首批「武英級運動健將」稱號。
李連傑憑借《少林寺》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大明星後,趙長軍不久後也踏入了演藝圈。
洪金寶還多次登門拜訪,麥寶嬋更是讓自己的寶貝兒子甄子丹拜他為師。
05.戈春艷
1972年,13歲的戈春艷被選入北京什剎海業余體校武術班。
1974年11月與李連傑、黃秋燕、李霞等同時選入首批北京武術隊運動員,兼任女隊隊長。
也就是說,戈春艷還是李連傑的師姐。
作為北京武術隊主力隊員,戈春艷自1982年開始,連續5次在全國武術比賽中獲得八卦掌的冠軍,1984年還在全國武術比賽中,獲得女子全能冠軍。
1983年,戈春艷接拍了電影《武林志》。
視頻中,她所展現的真功夫,令觀眾大呼過癮,尤其與五個歹徒格鬥的場景堪稱經典。
2009年,章子怡為了更貼近《一代宗師》里的「宮二」,曾專門拜戈春艷為師學習八卦掌。
06.吳樾
《葉問4》,葉問和萬會長對打的那一段,詠春對太極,可謂是龍爭虎鬥,難分伯仲,近3分鍾的打戲讓人看得目不轉睛,酣暢淋漓。
萬會長的飾演者吳樾,可是真正的功夫高手。
他7歲開始進行專業訓練,之後參加全國比賽,拿冠軍拿到手軟。
1993年,吳樾被國家授予「武英級」稱號。
這一年,他才17歲。
1996年,吳樾在個人精英賽中獲得「八極拳」冠軍。
此人,可謂是文武雙全。
可惜,他這一身的本事很難有用武之地。
四年的大學生活,讓吳樾錯過了功夫片的最佳時期。
當他努力學習專業課的時候,吳京早已憑借《太極宗師》、《小李刀飛》里的角色家喻戶曉了。
當他畢業後在話劇舞台揮灑汗水時,甄子丹早已憑借豐富的武打經驗被邀請前往德、美、日等國作武術指導了。
等吳樾闖進演藝圈時,功夫片開始走下坡路。
最初的時候,他認為自己文武兼備,一定能闖出名堂,可後來發現,演藝圈比現實中還要現實。
他努力融入這個圈子,但收獲甚微。
吳樾說過:「紅與不紅是一種機緣,但是努不努力則是基礎,只有努力才有紅的可能,但不努力即使暫時紅了也不會長久。」
07.楊俊毅
楊俊毅出生於武術世家,他練武並不是因為表演,而是要子承父業。
1984年,剛滿十歲的楊俊毅便成為了國家職業運動員。
1990年,16歲的楊俊毅被評為國家「武英級」健將,是迄今為止獲得「武英級」稱號年齡最小的運動員。
1998年,因傷病正式退役後,被香港嘉禾電影公司賞識,獲邀主演動作片《地上最強》。
之後的日子,楊俊毅又接連拍攝了《武林外史》、《蕭十一郎》、《水月洞天》等影視劇,並且在《水月洞天》拍攝期間,與陳法蓉因戲生情。
兩人交往了差不多四年,因為各種原因沒能步入婚姻殿堂。
分手後,楊俊毅逐漸淡出了演藝圈。
08.周小飛
周小飛5歲開始習武,曾拜王世泉、韓燕武兩位先生為師。
2002年,陳勛奇導演為給新劇選角觀看了全國武術錦標賽,他一眼就相中了比賽的周小飛,邀請她參演自己執導的電視劇《群英會》。
就這樣,周小飛開啟了她的演藝生涯。
《功夫之王》中她飾演跆拳道教練、敦煌派傳人秋菊。
《楊門女將之軍令如山》中她飾演一代女將楊排風。
在《葉問4》中周小飛飾演形意拳師傅蔣雲來。
雖然這些角色沒能讓她大紅大紫,但憑借過硬的功夫,讓眾多導演刮目相看。
在王家衛執導的《一代宗師》中,周小飛在飾演金樓三姐的同時,還給章子怡做了一回武打替身。
09.蔣璐霞
1998年,12歲的蔣璐霞前往少林寺習武,並與釋小龍成為同門師兄妹。
2003年,她考入北京體育大學,畢業後又保送讀研。
浪姐2的舞台上,蔣璐霞一身好武藝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0.許明虎
許明虎8歲開始習武,2000年被李連傑的師傅吳彬欽點選入北京武術隊。
2008年,21歲的許明虎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武英級」運動員稱號。
2010年退役後進入影視圈,在《長津湖》中許明虎飾演九連爆破排排長瀋海龍。
以上10位「武英級」健將個個身懷絕技,雖然吳京和甄子丹也是武術運動員出身,但由於他們偏科嚴重,所以並未獲此殊榮。
甄子丹是因為一心要去演藝圈發展所以放棄了繼續在武術隊練習,自然沒有評選「武英級」的機會。
後來在演藝圈發現自己學的功夫很難融會貫通,於是通過母親麥寶嬋拜師趙長軍。
其實,甄子丹和吳京也是真功夫傍身,論實力未必比「武英級」健將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