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中方回印度訪問阿邦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中方回印度訪問阿邦

發布時間: 2023-02-13 14:59:09

⑴ 中印戰爭大概過程拜託了各位 謝謝

沖突起因 中國與印度的邊界約2000公里,分西、中、東三段。 到1951年前後,印軍侵佔中國歷屆政府從未承認過的「麥克馬洪線」以南約9萬平方公里的英國殖民者所佔的領土。此外,在中段和西段,印度亦侵佔部分中國領土。1959年,印軍越過雙方實際控制線建立了43個據點。中國政府提出談判解決邊境問題,未得印度方面的接受。所謂的「麥克馬洪線」是英國人自己定的,任何時候的中國政府都沒承認過,是西方肢解中國的一部分。就像英國在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的所作所為一樣。 中國觀點 由於麥克馬洪線是英國殖民政府強加於西藏南部的分界線。並且直到1951年之前,印度政府也未公開承認麥克馬洪線。因此,上述爭議領土應該屬於中國。 印度觀點 1947年印度立國後,認為他們有權利繼承英國殖民者占據的中國領土。因此,他們認為上述藏南地區屬於印度。 戰爭過程 1962年6月起,印軍向中國邊防軍開槍攻擊,死傷中國軍人數十人。10月20日中國軍隊反擊,戰爭開始。 1962年10月20日至28日是中國反擊的第一階段。在東段,中國西藏的邊防軍暫時攻佔了藏南和達旺地區;在西段,中國新疆邊防軍驅除了37處據點的印軍。10月24日,中國政府發表聲明,提出停止沖突、重開談判、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三項建議。印度表示無法接受,宣布印北地區進入「緊急狀態」,並在東線的藏南及達旺地區大力增援士兵。 11月16日至21日為中國軍隊的第二階段反擊。11月14日和16日,印軍再次於中印邊境發動進攻。在東線,中國西藏邊防軍在東、西段對印軍施以反擊,至11月21日,中國西藏邊防軍佔領了印軍的16處據點。在西段,中國新疆邊防軍則佔領了印軍在班公洛地區的據點。由於印度軍隊在東線藏南、西線新疆失敗,印度朝野提議要求美國介入,當時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同意此說,向美國要求國際介入調停。1962年11月,美國介入並以物資支援印度軍隊。中國邊防軍宣布停火,此後兩國邊境即以麥克馬洪線為界,但爭議並未就此平息。 關於戰爭的爭議 印度方面一直拒絕承認、否認或掩飾實際上第一次沖突早在6月就開始了,並且發動者是印方,而堅決認為開戰日期是中方10月的反攻. 中印停戰 麥克馬洪線示意中國政府突然單方面宣布停火,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避免戰爭進入長期化,不利於中國軍隊後勤補給,當時中國軍隊的後勤仍非常原始,必須倚賴西藏的藏民人力、氂牛拉車。中國方面於11月22日零時起下令邊防軍全線停火。12月1日起,中國邊防軍開始全線後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雙方實際控制線內,等於將西藏藏南和達旺地區交給了印度,另外還依約將繳獲的武器、軍車和軍用物資交還印方。1963年5月26日前釋放和遣返戰俘。 戰爭結果 中國方面:從麥克馬洪線上,再向北撤退20公里。 印度方面:印度官方將藏南和達旺納入版圖。 1979年2月鄧小平接見印度外長時指出:「中印兩國應該求同存異,世界問題可以通過友好協商,互諒互讓,公平合理地一攬子解決」。1987年印度議會通過法令,正式在「麥克馬洪線」之南建立「阿魯納恰爾邦」。至今印度已有多少移民屯居在藏南,數字不詳。但是根據阿魯納恰爾邦總人口數約為兩百萬來估算,在藏南地區的印度移民約為近百萬。然而因為阿魯納恰爾邦和藏南地區並不完全重合,所以中國以後如果再提出邊境的問題,如何處理這些移民將有很大的困難。 中國駐印度大使孫玉璽在2006年11月13日晚上播出的接受印度CNN-IBN電視台專訪節目中指出:「中國的立場是,你們所說的阿魯納恰爾邦全部是中國的領土,中國對其全部擁有主權。這就是我們的立場。」但印度外交部也公開重申「阿邦屬於印度的事實不容置疑」。2007年5月26日,印度公務員代表團原定訪問中國進行考察,但其中一名印度官員來自阿魯納恰爾邦,北京當局認為一旦發給該員簽證,無異承認阿邦屬於印度。新德里當局因此取消代表團出國訪問。 觀點 西方記者馬克斯韋爾在《印度對華戰爭》(Neville Maxwell ,India's China War,London:Jonathan Cape Ltd.,1970)一書中寫道,「當中國軍隊取得重大勝利的時候,中國政府突然宣布單方面無條件撤軍,這與其說讓全世界都鬆了一口氣,不如說是讓全世界都目瞪口呆。世界戰爭史上還從沒有過這樣的事情,勝利的一方在失敗者還沒有任何承諾的情況下,就單方面無條件撤軍,實際上也就是讓自己付出巨大代價來之不易的勝利成果化為烏有。」 解放軍作家金輝在《墨脫的誘惑》書中對那段歷史作了這樣結論,「勝利者和失敗者是十分明確的。但是,經過了近三十年之後,結合現在再來看那場戰爭及其結果,卻完全是另一種情況了——勝利者除了沒有失敗的名義,卻具備了失敗者的一切;失敗者除了沒有勝利的名義,卻得到了勝利者的一切。勝利者因為勝利的飄飄然,以至連對勝利成果的徹底喪失和巨大的屈辱都無動於衷。失敗者因為唯獨還沒有得到勝利者的虛名,所以一直在摩拳擦掌,發誓要報一箭之仇。也許這就是歷史的嘲弄,如果當年印度取得了勝利,那麼現在他們在這一地區肯定不會如此占盡便宜,如果當時中國在此地失敗,那麼現在反而大概不會這么被動和可憐。」

⑵ 中印目前的實際邊界線是不是中方一直不承認的麥克馬洪線-

是的。1914年,英國人劃定了麥克馬洪線,中國歷屆政府都不承認。1947年印度獨立,繼承了英國對中國的領土佔領,還更進一步,於1953年擴展到麥克馬洪線。1954年,印度單方面在地圖上將中印「未定界」改畫為「已定界」。1959年,印度根據其改畫過的地圖標線正式對中國新疆阿克賽欽地區提出領土要求。1960年4月,周恩來總理前往新德里與尼赫魯總理舉行會談,由於印方堅持無理立場,未能達成協議。隨後舉行的兩國官員會晤也無結果。1962年10月,印度在邊境向中國發動進攻,企圖用武力攫取領土,中國被迫進行自衛還擊。此後,兩國邊境地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基本保持平靜。

1987年2月,印度在非法侵佔「麥線」以南的中國領土上建立所謂「阿魯納恰爾邦」。中方多次嚴正聲明,絕不承認非法的「麥線」和所謂的「阿邦」,並要求印度撤回所有越線設點的軍事人員。

⑶ 中印戰爭,是不是現在還有3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被印度

不是,現在還有9萬爭議領土被印度控制。

⑷ Arunachal pradesh是什麼意思

阿魯那恰爾邦 (Arunāchal Pradesh )
人口2001年統計為109萬
行政區劃:該邦實多為我國山南的門隅、洛隅和下察隅等領土,今為印度寇占,1986年偽設「阿魯克恰爾邦」,並分13縣。 偽首府駐伊塔那噶 (Itanagar )
縣 district C2001 面積(km2) 行政中心 HQ CC2001
達旺 Tawang 34,705 2,172 達旺 Tawang
西卡門 West Kameng 74,595 7,422 邦迪拉 Bomdila
東卡門 East Kameng 57,065 4,134 色帕 Seppa
帕普姆 Papum Pare 121,750 3,462 伊塔那噶 Itanagar 34,970
下蘇班西日LowerSubansiri97614 9,548 澤洛 Ziro
上蘇班西日UpperSubansiri54,995 7,032 達波日覺 Daporijo
西帝杭 West Siang 103575 8,033 阿隆 Along
東帝杭 East Siang 87,430 3,895 帕西格 Pasighat
上帝杭 Upper Siang 33,146 6,590 營瓊 Yingkiong
丹巴河谷 Dibang Valley 57,543 13,029 阿尼尼 Anini
羅希 Lohit 143,478 11,402 德澤 Tezu
昌朗 Changlang 124,994 4,662 昌朗 Changlang
第來普 Tirap 100,227 2,362 孔薩 Khonsa

「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又譯阿魯納查爾邦),此地區位於中國西南部、印度東北部邊界,中國稱為藏南,並將該地區劃入西藏自治區的錯那、隆子、朗縣、米林、墨脫、察隅六縣的管轄范圍之內。1987年2月,印在非法侵佔「麥線」以南的中國領土上建立所謂「阿魯納恰爾邦」。中方多次嚴正聲明,絕不承認非法的「麥線」和所謂的「阿邦。

由於英國殖民時期殖民者私自從中國西藏劃出的土地(被稱為麥克馬洪線)。1954年,印度在佔領的這塊中國領土上成立了東北邊境特區。同年出版的印度官方地圖首次把麥克馬洪線從1936年以來註明為「未標定界」改為「已定界」。1972年印度將該特區改為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1986年底印度議會兩院通過立法將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升格為邦。翌年,印度正式宣布成立阿魯納恰爾邦,即「旭日之國」。

中國政府不承認該邦的合法性,該問題尚在擱置中。而進入該地區的一切人等,都必須持有許可證,才可以進入。

印度政府把印地語定為阿魯納恰爾邦的官方語言,但是原住民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根據當地政府統計,本地的方言計有超過40種。1987年,印度把阿魯納恰爾邦分成13個區進行管轄。

「阿魯納恰爾邦」地區位於中國西南部、印度東北部邊界,中國政府稱為藏南,並將該地區劃入西藏自治區的錯那、隆子、朗縣、米林、墨脫、察隅六縣的管轄范圍之內。中國政府不承認印度設立此邦的合法性。
中印這段爭議始於1914年的西姆拉會議,在會上英國全權特使威廉·亨利·麥克馬洪提出麥克馬洪線為西藏和英屬印度之間的邊界,該線將達旺等地區割與英國。中方代表因中央政府反對而沒有簽字。中方至今的觀點是:西姆拉會談條約只有單方簽字,應視為無效。中國所堅持的是中印傳統線。
1954年,印度在該地成立了東北邊境特區。同年出版的印度官方地圖首次把麥克馬洪線從1936年以來註明為「未標定界」改為「已定界」。1962年中國和印度在邊境上發生中印邊境戰爭,中國在戰爭中取得全面勝利,但在戰後撤退回實際控制線。
1972年印度將該特區改為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1986年底印度議會兩院通過立法將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升格為邦。

⑸ 阿邦是中國的還是印度

中國的,印度是實際控制著

⑹ 偽阿魯納恰爾邦的現狀如何

中國人只說中國藏南。藏南現在還是被印度侵佔著,藏南的經濟發展較為落後,基礎設施也很落後。印度為了加強對中國藏南的侵佔控制,增派了駐軍,修建了戰略公路機場。

在1962年10月-11月的中印邊境戰爭中,中國軍隊取得速勝,收復包括達旺、邦迪拉、梅楚卡、瓦弄等重要城鎮在內的藏南大部分區域,進逼至傳統習慣線附近。後出於多種原因,中國軍隊又主動後撤至麥克馬洪線以內。1964年,印軍重新佔領該地區,重新在「麥線」附近與中國軍隊形成對峙。

1972年,印度將該「東北邊境特區」改為「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1987年2月,印度宣稱建立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中方多次嚴正聲明,不承認非法的「麥線」和「阿邦」,並要求印度撤回所有越線設點的軍事人員。

(6)中方回印度訪問阿邦擴展閱讀:

2005年,溫家寶總理訪問印度,雙方達成了《解決邊界問題的政治指導原則》。按照雙方2003年三步走的原則,中印邊界問題到了最後在地面劃界立樁的時候。

整個中印邊界全長1700公里,分東、中、西三段。在每一段邊界上都有爭議領土。在中印邊界存在爭議的12.5萬平方公里土地中,藏南佔9萬多平方公里。

從林芝地區的八一鎮坐車到察隅縣或墨脫縣等地均可遙望被印軍佔領的這片中國領土。「尤其還有六世達賴喇嘛的故鄉達旺地區,約有三分之二也被印度實際佔領。

藏南地區爭議領土約9萬平方公里領土,全部被印度佔領。中印實際控制線就是非法的「麥克馬洪線」。印度地圖已經將其作為它的正式、合法邊界,並於1987年宣布成立了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同時向該地區大量移民。

偽「阿魯納恰爾邦」不僅設有地方議會、警察、法庭等機構,還開設了近百所中小學校,教育內容也以印度傳統教育為主。此外,印度還藉助「旅遊業」為侵佔我藏南地區打「國際廣告」

⑺ LPU業務板卡英文名稱

英語縮略詞「LPU」經常作為「Long Apung, Indonesia」的縮寫來使用,中文表示:「印度尼西亞龍阿邦」。本文將詳細介紹英語縮寫詞LPU所代表英文單詞,其對應的中文拼音、詳細解釋以及在英語中的流行度。此外,還有關於縮略詞LPU的分類、應用領域及相關應用示例等。
「LPU」(「印度尼西亞龍阿邦)釋義
英文縮寫詞:LPU
英文單詞:Long Apung, Indonesia
縮寫詞中文簡要解釋:印度尼西亞龍阿邦
中文拼音:yìn dù ní xī yà lóng ā bāng
縮寫詞流行度:12193
縮寫詞分類:Regional
縮寫詞領域:Airport Codes
以上為Long Apung, Indonesia英文縮略詞LPU的中文解釋,以及該英文縮寫在英語的流行度、分類和應用領域方面的信息。

上述內容是「Long Apung, Indonesia」作為「LPU」的縮寫,解釋為「印度尼西亞龍阿邦」時的信息,以及英語縮略詞LPU所代表的英文單詞,其對應的中文拼音、詳細解釋以及在英語中的流行度和相關分類、應用領域及應用示例等。

⑻ 印度以前有熱帶雨林嗎

是的,印度以前有熱帶雨林。熱帶雨林在印度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至少公元前2世紀,當時印度的熱帶雨林覆蓋著大約一半的面積。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熱帶雨林的面積逐漸減少,目前只有大約4%的印度面積仍然是熱帶雨林。

⑼ 阿邦是中國的還是印度

地球上本沒有國境線,沒有規定哪片土地一定屬於哪個國家,歷史之類的東西也只能作為一個借口,主要還是看實力。阿邦這個地方以前曾經是中國的勢力范圍,但現在在印度國境內,而且沒有明顯的主權爭議。除非印度發生完全解體的巨大動亂,否則這個地方將依然屬於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