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牛郎與雞女ftp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牛郎與雞女ftp

發布時間: 2023-02-14 10:37:06

① 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是民間美麗的傳說。據天文測量,牛郎星和織女星相距為160萬億km。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後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相傳在很早以前,南陽城西牛家莊里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父母早亡,只好跟著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馬氏為人狠毒,經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給他九頭牛,卻讓他等有了十頭牛時才能回家,牛郎無奈只好趕著牛出了村。

牛郎獨自一人趕著牛進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樹下傷心,不知道何時才能趕著十頭牛回家,這時,有位須發皆白的老人出現在他的面前,問他為何傷心,當得知他的遭遇後,笑著對他說:「別難過,在伏牛山裡有一頭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養它,等老牛病好以後,你就可以趕著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嶺,走了很遠的路,終於找到了那頭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厲害,就去給老牛打來一捆捆草,一連餵了三天,老牛吃飽了,才抬起頭告訴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觸犯了天規被貶下天來,摔壞了腿,無法動彈。自己的傷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個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細心地照料了老牛一個月,白天為老牛採花接露水治傷,晚上依偎在老年身邊睡覺,到老牛病好後,牛郎高高興興趕著十頭牛回了家。

回家後,嫂子對他仍舊不好,曾幾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設法相救,嫂子最後惱羞成怒把牛郎趕出家門,牛郎只要了那頭老牛相隨。

一天,天上的織女和諸仙女一起下凡游戲,在河裡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幫助下認識了織女,二人互生情意,後來織女便偷偷下凡,來到人間,做了牛郎的妻子。織女還把從天上帶來的天蠶分給大家,並教大家養蠶,抽絲,織出又光又亮的綢緞。

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情深意重,他們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長,這事很快便讓天帝知道,王母娘娘親自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天上,恩愛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無路,還是老牛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話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兒女,一起騰雲駕霧上天去追織女,眼見就要追到了,豈知王母娘娘拔下頭上的金簪一揮,一道波濤洶涌的天河就出現了,牛郎和織女被隔在兩岸,只能相對哭泣流淚。他們的忠貞愛情感動了喜鵲,千萬只喜鵲飛來,搭成鵲橋,讓牛郎織女走上鵲橋相會,王母娘娘對此也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後來,每到農歷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而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② 牛郎織女主要講了什麼故事

據說西周時齊地,也就是今山東一帶,有一貧苦人家,父母早喪,幼弟依兄嫂度日,每日出外牧牛,人們都把他叫作「牛郎」。

牛郎漸漸長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歡他,於是他牽著一條老黃牛流浪到一片荒山下結茅而居。一面墾荒,一面哭泣,淚珠點點滴滴落地上,不久後就生出一朵朵艷麗的牽牛花來。繼而,有粉蝶雙雙在上面飛舞,小鳥在枝頭碉啾和嗚,叫個不停,田地里也長出了茂盛的莊稼。

老黃牛的來歷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觸犯天條而被謫降人間受苦受難,有感於小主人牛郎對它的飼養和愛護,除了感恩圖報辛勤耕作外,還挖空心思想要為牛郎撮合一段美滿的良緣。

終於,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時常結伴到人間來溜達,甚至在東邊山谷中的明鏡湖裡沐浴。於是便在夜間托夢給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時到湖畔,趁仙女們戲水時,取走一件仙女掛在樹上的衣衫,頭也不回地跑回家來,便會獲得一位美麗的仙女做妻子。

牛郎將信將疑地翻山越嶺,在曉霧彌漫中,果然瞥見七個絕色美女在湖中嬉戲,粉裝玉飾,雲鬢花顏,不覺為之心神盪漾;旋即抱起矮樹上一件粉紅衣衫,飛奔而回。

這個被搶走衣衫而無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織女,當天夜裡,她趁著夜幕的掩護,赤身露體地輕敲牛郎的柴扉。在微明的燈影里,一個是誠實憨厚,壯碩俊朗的少年農夫,一個是美艷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四目相接,一見鍾情,於是在靜襤的春夜裡,兩情相悅,同赴巫山雲雨。

幸福的生活過得總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時光荏苒,眨眼三年,織女已為牛郎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老黃牛已死,留下的一對牛角掛在牆上,牛郎捨不得老黃牛,天天對著牛角發楞。織女私自偷下凡間的事終於被天帝知道,天兵天將把她拘回宮里,牛郎此時真是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一對小兒女也天天哭著要媽媽,牛郎肝腸寸斷,想著曾給過他無限幫助和關懷的老黃牛,抱著牛角痛哭。誰料一不小心,牛角掉到地上,奇跡發生了,兩只牛角竟然變成兩只籮筐,牛郎把兩個孩子放入籮筐中,准備一肩挑起,尋找嬌妻,一陣清風吹過,兩只籮筐像兩只強有力的翅膀,驀然平地飛升,騰雲駕霧,風馳電掣般地飄飛在霄漢之中,眼看嬌妻就在前面,牛郎奮力追求,眼看趕上了,卻被王母娘娘察覺,拔下頭上的金釵,在牛郎與織女之間一劃,立刻出現了波濤洶涌,白浪滔天地銀色河川,從此一個河東,一個在河西,遙遙相對,卻無法相見。

鵲鳥非常同情牛郎與織女的情真意摯,每年夏秋之間,趁銀河風平浪靜的時候,群集河上,口尾相銜,搭起一座鵲橋,讓牛郎織女相聚。「鵲橋崔鬼河宛轉,織女牽牛夜相見。」據說七夕過後,鵲鳥的羽毛都會七零八落地脫掉不少,就是因為辛苦搭橋的緣故。

牛郎織女的故事大致如此,後世的《天河配》、《天仙配》、《鵲橋會》等平話或戲曲都大同小異;不但把人仙化,也把神仙凡人化,仙女可以下凡,凡人也可以升天,一段天人揉合的愛情故事,充滿了馥郁甜蜜的人情味,也洋溢著農牧社會的生活面貌與倫理道德色彩。

③ 求跟牛郎有關或是跟女公關有關的日劇

【夜王】、【步之物語2】、【夜型愛人專門店】(TV版)、【牛郎俱樂部】講牛郎的
【娘王】和女公關有關的
【步之物語】有一點點牛郎,主要講援交妹

④ 有沒有tvb牛郎織女國語版的百度雲

鏈接:網頁鏈接

香港劇《牛郎織女(溫兆倫)》於2003年在香港發行,小編感謝您的點播,下面是牛郎織女(溫兆倫)劇集的一些介紹。《牛郎織女》(The Legend of Love)是香港無線電視根據古代民間故事牛郎織女改編而成的電視劇,合共20集,2003年9月18日於香港首播。

在天宮負責編織彩雲的織女(郭羨妮飾)不慎把"雲梭"掉落凡間,為怕王母娘娘(梁舜燕飾)發現,遂與情同姊妹的喜鵲(唐寧飾)偷下凡間尋找'雲梭'。織女在凡間偶遇牛郎(溫兆倫飾),牛郎不辭勞苦為織女重造"雲梭",織女芳心暗許,自此常常偷會牛郎。

此事給王母娘娘發現了,織女被急召回天庭,織女不願放棄真愛,寧願放棄仙界的一切,流落人間,牛郎則被王母娘娘洗去記憶。

⑤ 神話故事的成語。牛郎與織女,雞犬升八仙過海,天嫦娥奔月,精衛填海,後羿射日,女媧補天,葉公好龍。

嫦娥奔月,誇父逐日,八仙過海,後羿射日,葉公好龍,大禹治水。

⑥ 牛郎和織女是怎麼傳說出來的呀

牛郎是我國民間傳說中的人物。牛郎織女有許多的故事版本,最為人知的是: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計謀,要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慌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瞬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七日,人間的喜雀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當然,這只是個傳說。乞巧的儀式源自古代織女桑神的原始信仰這種信仰結合了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相會的說法,成為了我們今時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間信仰。

「牛郎與織女」的故事,是流傳在我國民間歷史最優秀的傳說之一,那牛郎與織女純朴的愛情,是人們對愛好生活的憧憬和嚮往;而忠厚、勤奮的牛兒,又代表著人們對勞動的熱愛和和平生活的期望……;天上人間的生離死別,鵲橋相會的幸福團員,演繹著古老的愛情,丹陽據傳為「牛郎與織女」傳說的起源之地,因此,丹陽早年便在香草河畔建起群雕,供人們追思傳統文化,又紡織現代動人的一幕幕喜劇——據說,每年都有無數熱戀中的少男少女,來「牛郎與織女」身邊相會和喜結連理。

苗族牛郎織女的傳說

每到農歷十月間的龍日,雷公山周圍的苗族人民就過年節了。節日里最主要的活動是踩銅鼓、跳蘆笙、賽馬和遊方,其中以姑娘們的踩鼓舞和小夥子們的吹蘆笙向姑娘們借花帶的場面最為動人。傳說這些活動是從牛郎、織女回到人間那天開始的,後來就逐漸成為風俗,一代一代地流傳下來了。

很早很早以前,苗嶺山麓有一位年輕的後生。他幼年就喪失了雙親,人們也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因為看見他和一頭水牛相依為命,就叫他牛郎。

牛郎為人忠厚,勤勞善良,大家都非常敬重他。牛郎家裡貧寒,既沒有良田可耕,也沒有山林可種,只有和水牛一起,終年給財主幹活過著艱難歲月。

有一天,水牛忽然開口講話對牛郎說:牛郎啊,你這么大了,應該成家了。

牛郎以為有人和他說話,左瞧右看,不見人影,好像是水牛的,但是牛怎麼會說話呢!

牛郎沒有來得及多想,水牛又張嘴說道:是我在和你說話吶。告訴你吧,我不是一般的牛,而是神仙,我看你勤勞純朴,特地來幫助你成家,過幸福的生活。

牛郎看著說話的水牛,心裡很驚疑,想起自己孤苦的生活,就含著淚水對牛說:……我的境況你是知道的,像我這樣貧苦的人,誰會嫁給我呢?

能乾的雙手可以創造財富,勤勞和勇敢是愛情的禮品。水牛對牛朗說,並且把仙女下凡游泳和織女欽慕人間生活的奇事都詳細地對他說了。

牛郎按照水牛說的,默默地來到清水江岸的一個大湖邊上,等待奇跡的出現。只見湖水接一,波光粼粼,魚兒漫遊,鴛鴦嬉戲,湖岸楊柳萬千條,杜鵑花開火樣紅……在這醉人的山光水色中,牛郎躲在一簇鮮花底下,焦急地等待著。

午後,奇跡出現了:七個仙女手持羽扇從天而降,飄飄然下到湖邊。解衣落裙,入湖游泳。她們或躍或踩,追逐娛樂,仙女們婀娜多姿無憂無慮的情態,把牛郎看呆了。許久,他才想起水牛的話來。

牛郎輕輕地走到仙女們放衣服的地方,把最小的仙女的衣服收藏起來,然後啊——啊——一聲,唱起了動聽的歌。

棄滿深情的歌聲,使仙女們聽入了迷,當她們警悟到是後生在唱歌的時候,都含羞地奔到湖邊,穿衣著裙,想飛上天去。可是織女怎麼也找不到自己的衣裙,只得又回到湖中,靠湖水遮掩著自己美麗的身體。

這時,牛郎走出花叢,來到仙女們面前。仙女們見到凡間生人,都搖起羽扇往天空飛去了。只有織女羞羞答答地立在湖水當中。

牛郎對著織女唱起了遊方歌:

苗嶺山上的杉樹是最筆直的了,

苗家地方的山花是最鮮紅的了,

清水江河裡的水是最澄潔的了,

親愛的姑娘啊,

人世間你是最美麗的了,

寧靜的湖水被你攪亂了,

歡樂的蘆笙只願為你歌唱了,

我這飛翔的心被你拴住了,

親愛的姑娘啊,

你說我該怎麼才好?

織女柔聲地說:攪亂了的湖水,人走了會寧靜,蘆笙應該為人間的愛情而歌唱,如果我攪亂了哥哥的心思,那我走了哥哥就會安靜了。請還我的衣裙羽扇,讓我回家去吧。

牛郎說:你既然有心到人間來,為什麼還要回去呢?要我還妹妹的東西不難,只要妹妹答應……

答應什麼?織女問道。

嫁給我,牛郎說。

織女紅著臉說:你是人間男,我是天上女,天上人間遠相隔,哪有天上織女嫁到人間的道理。

牛郎說道:天上人間最寶貴的禮品不都是愛情嗎?

牛郎淳樸渾厚的感情,使織女愛戀欽佩,人間的生活使姑娘羨慕留戀,她接受了牛郎的愛情。

牛郎滿心歡喜,跳躍跑著去把織女的衣物拿了來。這時他想到:如果織女穿了衣裙飛走了怎麼辦?他猶豫起來。

織女看透了他的心思,就對他說:我能飛,主要靠那把羽扇,沒有羽扇我就飛不了,你把羽扇收好就是,有了羽扇我就會情不自禁地飛起來呢!

牛郎把羽扇掩在心窩上,把衣裙還給了織女。

織女梳妝完畢,同牛郎結伴而行。他們到了村裡,拜過村中老人成了公認的夫妻,然後向牛郎的家走去。

到門口,牛郎停止腳步,他為難了,像這樣的破屋,又無穿無蓋,怎麼能竄納天仙美女叱

織女很了解牛郎的苦心,就安慰他說:進屋去吧,草房不算丑,能遮雨擋風就好,至於穿的蓋的,我都織好,用不著你發愁。

牛郎嘆息一聲,牽上織女走進草屋。嗬!只見裡面紅床綉被,花衣羅帳,竹椅珠簾,香煙繚繞……牛郎驚呆了!很久才捧起織女的雙手,深深地感謝她那精巧的手藝。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久,他們就生下第一個孩子。兒子天真活潑,聰明伶俐。牛朗在山上勞累一天回來,看到活潑可愛的孩子,舒暢極了。

織女不忍心牛郎一年到頭風里來,雨里去地幹活,要和他換換工。有一天,織女對牛郎說;你一個人在外勞動,夠辛苦了今天你在家帶孩子,野外的活我去做。

牛郎也很想同自己的寶貝玩玩,就同意了。孩子是跟媽媽慣了,爸爸哪裡會帶娃娃,孩子哭起來了,什麼玩具都哄不住。牛郎想起藏在屋樑上的羽扇,就上去取來給孩子,小寶貝這才高興了。

過了幾天,牛郎上山勞動,織女在家帶孩。小傢伙只是一個勁地哭,弄得媽媽沒有辦法。孩子原來很乖啊,今天怎麼這樣鬧?織女不知道是什麼緣故。

孩子一面哭著叫著,一面舉起小手指著房樑上。樑上會有什麼呢?織女架了樓梯上去找。啊!原來是我的羽扇哪!見了她這飛翔的翅膀,織女心緒紛繁。幸福的愛情生活,使他們忘記了時間。過多快啊,離開天宮好些天了,該回去了,若不回去,暴躁的天公會給人間降下災難的。織女自言自語。可是,怎麼能捨得丟下丈夫、孩子和人間的一切呢?然而,為了使這一切不致被天公毀壞,織女決定回娘家去。

她眼淚汪汪地摟著孩子,說:原諒我,我的心肝,媽媽要回外婆家去了,你要聽爸爸的話,練好武藝,學會勞動,天公是個火暴性子的人,他反對我來人間,你父子若能制服了他,我們就能團圓。

孩子似乎很理解媽媽的心情,不哭不鬧,乖乖地睜著大眼看著媽媽。織女摟著娃娃,親了又親,說了又說,最後把娃娃放在搖籃里,便手搖羽扇,飛到牛郎耕作的地方,來向她親愛的丈夫告別:

感謝你,親愛的哥哥,

謝謝你給我的全部愛情;

我們的愛情像那奔流的清水江,

純潔、纏綿、永恆。

現在我要走了——回娘家了,

寂寞的姐妹要我去慰藉,

天公見了我才會免災去禍。

別了,親愛的哥哥,

我何曾忍心辜負你的愛情,

我何曾狠心丟下那心肝寶貝,

雖說天上一時辰地上好幾年,

但聽到機梭聲天公會發怒的呀!

願你創造人間奇跡,

願你征服天山天河。

牛郎織女見面日,

暴躁天公降伏時。

織女在牛郎的頭頂上飛旋歌唱,唱完以後,她越飛越高,最後隱沒在蔚藍的天空中。牛郎手搭涼篷、舉目遙望升騰遠去的妻子,悲痛欲絕,想起家裡還有孩子,才急急忙忙地奔回家去。

俗話說:「人若無妻,如房無梁。」牛郎沒有了織女,家裡的一切都顛顛倒倒。如果說,沒有妻子的丈夫是無聊的話,那麼,沒有媽媽的娃娃是凄苦的。牛郎想要把織女接回來,可是,萬里藍天怎麼上呢?他終日徘徊,仰天長嘆。

這一切都被水牛看在眼裡。一天,水牛對牛郎說:「怎麼啦?俗話說,在愛情的路上有高矗的懸崖峭壁,有堅強的意志就能越過高山峻嶺。難道你又被困難嚇住了?」牛郎說道:「我的朋友,你看得出來,愛情的烈火快要把我燒焦了,可是我無翅難飛啊!」「這並不難,」水牛告訴牛郎,「我能把你帶到天上去。問題是你怎樣進到廣寒宮里去見織女,又怎樣戰勝那不容凡人的天公?」「到了天上就有辦法,」牛郎高興得跳起來,他要水牛把他和日夜要媽媽的孩子快些送上去水牛讓牛郎和他的兒子騎在自己背上,吩咐他們:「無論遇到任何風險都不要怕,到目的地再下來。」然後跳進那奔騰的清水江,向東游去,直到日出的東海,靠那海濤上的狂風旋霧,飛躍到天宮邊。「到了,」水牛說,「你們努力吧,我現在回到人間去等候好消息。」

水牛走了,牛郎背著他的孩子在天宮周圍轉了一圈,沒有門,進不到宮里,也找不到人問。怎麼辦?他想起了時常帶在身邊的蘆笙,就「哩嘞哩嘞」地吹起來?悅耳動聽的蘆笙曲傳到宮中,被驚動的仙女們都奔到窗戶上來看。

正在綉花帶的織女,也和姐妹們同向窗外看稀罕。「啊,是牛郎和孩子!」織女驚喜欲狂,飛奔出來,把他們迎進宮里去。

眾仙女聽到人間來客,都趕緊來看熱鬧;天母看到女婿和外孫,從心眼裡高興,越看越想看;只有天公態度冷淡,他覺得一個天仙嫁給一個凡間農夫,已經很不光彩,現在這個凡夫竟然來到天上,同織女過起夫妻生活來,豈不辱沒天宮!天公心裡翻騰著各種詭計,要害牛郎。

不久,天公對天母說:「老糊塗,我們的織女簡直發瘋了,找的什麼丈夫啊!整天就會幹活,一身土腥味,快想法趕他走!」

天母說:「你這才是老糊塗呢,牛郎哪點不好?他長得英俊,又勤快,哪點配不上我們的織女?你沒看見他們夫妻多恩愛嗎,要送就送他們全家走。牛郎就是來接織女的,織女也很留戀人間生活……」

天公想:真是婦道人家見識!「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一點不假,不必跟她商量,還是自己想辦法吧!反正不能同凡人攀親,一定要拆散他們。

這位天公絞盡腦汁,想出了許多迫害牛郎的計策。一次,他對牛郎說:「你來很久了,應該出去看看地方,明天我帶你去趕場,場上很熱鬧哩!」

晚上,牛郎把這事對織女說了。織女知道這是要使牛郎迷路、永遠回不來的一招,便把對付的辦法告訴了牛郎。

天一亮,牛郎就跟著天公出發了,凡有岔路的地方,他都丟下一根雞毛,究竟有多少岔路,誰也數不清。

到鬧市場上,人山人海,天公擠在人多的地方,拋開牛郎,一個人先溜回家,叫下人大擺筵席,慶祝他趕場歸來。

牛郎看天公已先回家,自己在場上轉游看夠,也從原路回來。每到一個岔路口,都有一隻大公雞給他報告,他也就很順利地回到織女身邊。

天公見牛郎也回來了,心裡很不是滋味,但表面上假惺惺地說:「場上人多,找不見你,我就回來了:你回來了就好,這是為你而辦的筵席,請……請。」

牛郎毫不客氣,美美地飽吃了一餐。

趕場一招沒有把牛郎丟掉,天公又想了別的壞主意。春夏之勻,正是便於剝樹皮的伐木季節,天公要牛郎同去砍杉木。

牛郎問織女該怎麼辦,織女把一匹布交給他,讓他包在頭上,說:「到時自有用處。」

第二天,牛郎跟天公來到山上,找到一株又高又大的杉樹。天公對牛郎說:「我們砍杉樹要先剝皮,這樣既好剝又不損壞樹皮,你年輕有力,爬在樹上剝,我搭著梯子剝下面一段,剝完皮再砍。」

牛郎照辦,爬到高高的樹上剝樹皮,到天黑時才剝到天公架著梯子剝皮的那節。

天公剝完下一段樹皮,把梯子抽掉,先溜回家了牛郎在樹上下不來,因為剛剝了皮的杉樹很滑的,抓不住,樹大又抱不攏,牛郎這才知道天公是想讓他摔死或者餓死。牛郎想起織女給他的那匹布,就把一頭結在樹枝上,順著布下到地上來,然後回到天宮織女家。

天公見了氣得扯腸絞心,無可奈何。牛郎看到這匹布很有用,就一直把它包在頭上。據說現在苗族男人的包頭帕就是從那時傳下來的。

剝樹皮一招又沒有把牛郎治住,天公又想出了更毒的辦法,他要牛郎同去燒山欄,妄想借烈火燒死牛郎。

牛郎問織女該怎麼辦,織女叫牛郎捉來一隻大螃蟹,放在水葫蘆里。讓他背著葫蘆、砍刀,跟天公上山。

到了砍山欄的地方,天公叫牛郎到山坡上從上往下燒,當牛郎走到半坡時,凶惡的天公就從山下放起火來,妄想借熊熊烈火把牛郎燒成灰燼。

牛郎不慌不忙,先從自己跟前點燒火燒起,然後從葫蘆里放螃蟹,命令它趕快挖好水池子;牛郎跳到水池裡,看著那漫天烈火熄滅後才回去。

天公見牛郎又平安地回家,氣憤極了,但他知道了地上凡人的本事,欺侮不得,只得表面上對牛郎假獻殷勤。

雖說天公對牛郎獻起殷勤來,但那是「黃鼠狼給雞拜年——不安好心」。每當牛郎提出要把織女帶回人間去時,這位天公總是多半搪塞,還散布流言,離間牛郎織女的感情,但都沒有得逞。天長日久,牛郎和織女恩愛更深厚了。不久他們美麗的女兒在天上誕生了。

天公大擺酒筵,說是為了慶祝外孫女的誕生,也為了給他們餞行——天公允許牛郎織女回人間了。大家舉杯把盞,盡情吃喝,歌聲笑語,熱鬧非凡。

酒至半酣,天公手提酒壺,親酌大碗米酒,捧到牛郎面前,要他乾杯。

牛郎接過酒碗,一飲而盡。隨著就頭暈目眩,搖擺不定,最後倒在桌旁:牛郎死了!啊,無心人難防有心人,喜慶日誰料中毒計!原來天公在酒里放了毒葯。

毒酒害婿,驚散了席上客人,喜中喪夫,哭煞了天仙織女。天公卻還假裝厚道,要給牛郎火葬。織女堅持要按人間的風俗送殯,天公無法,只得答應。

織女把牛郎盛在杉木棺內,不加蓋,在棺的前頭放著一隻大公雞,然後把棺木放在河裡,任它自由漂流。公雞依照織女的吩咐,「哦!哦!哦!」地唱起來:「兄弟們哪,快來取葯吧!兄弟們哪,快來取葯吧!」

花蛇聽見了,飛跑來吸取牛郎身上的毒葯;魚兒聽見了,也躍游棺木里吸取牛郎身上的毒葯。毒葯吸盡了,牛郎蘇醒了,牛郎活轉來了。只是花蛇的牙齒中毒了,魚兒的膽變成苦的了。

牛郎又回到天宮織女家裡。他對天公說:「你的計謀,全失敗了你該讓我把織女接走了吧?」

這一次,凶暴的天公原形畢露了。他面目猙獰,張牙舞爪,撲向牛郎。

說時遲,那時快,牛郎的兒子舉起彈弓,一彈打在天公的左眼上,又一彈打在右眼上,打得天公這個老頑固眼珠進裂,哼哼直叫。傳說天公那碎裂的眼珠,變成了滿天的星斗。哼哼的叫喚聲,變成了隆隆的雷聲。

天公屈服了,他一點辦法也沒有,真正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起心害人終害己!現在,一切都由天母來安排了,她答應牛郎織女一家回到人間。可是,怎麼回去呢?能飛的只有織女,水牛又早已回到地上了。從天上跳到地方,那是要粉身碎骨的啊!織女的姐妹們想出了辦法:用金錢銀線搓成繩子,綁住大銅鼓的兩只耳朵,牛郎織女一家坐在銅鼓裡面,到了地上用鼓聲通知天上織女們,她們再放下繩子。

就這樣,牛郎織女一家又回到了人間,過著幸福的生活。

水牛得知牛郎織女要回人間,也趕去迎接,它昂著頭遙望天空,樂呵呵地屹立著,直到現在。傳說,清水江畔的「牛頭山」,就是牛郎的那條神牛變的。

牛郎織女回到地上,正是秋收以後的艷陽季節,他們敲起銅鼓,吹起蘆笙,告訴上下四方所有的人們:

呼……唔……呼,

牛郎織女回到家;

嘞……呀……嘞,

人間美景勝天堂。

震撼大地的銅鼓聲,回盪太空的蘆笙曲,招來了四面八方的鄉親,他們隨著鼓點,踏著竹曲,翩翩起舞。

後來,人們每到這個時節就過年,盡情歡樂,為的是表彰人定勝天,為的是慶祝農業豐收。銅鼓和蘆竹成了年節的主要樂器。

如今,清水江畔的苗家在過年的時候,姑娘人都佩戴著自己綉的花帶去踩銅鼓,小夥子們都吹起蘆笙向姑娘們借那光彩奪目的花帶。據說苗族姑娘的綉花手藝,都是織女傳下來的,所以特別精巧漂亮。人們還說,牛郎織女的女兒是天宮里生的,所以清水江流域的苗族姑娘,都長得像鮮花一樣美麗。

⑦ 牛郎是什麼

這是台灣人的形容詞,做鴨的叫牛郎,做雞的叫織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