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努力的小故事8個
努力是燈,照亮人生之路;努力是水,澆灌成功之花;努力是橋,塔起理想的彼岸。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關於努力的小 故事 ,歡迎閱讀!
關於努力的小故事篇:一
這個孩子家裡窮徒四壁,他每天都要提著小筐去撿那些從拉煤車上掉下的碎煤。為了得到一個果腹的麵包,他請求老闆讓他擦拭麵包店的窗戶。
這個工作幹完了,他又開始忙著尋找另外的工作。他星期六早晨去賣報,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向那些坐馬車旅行的人兜售冰水和檸檬水,到了晚上,還要為報社寫關於各處舉行的生日宴會和茶會的新聞。這時他才12歲,從西班牙來到美國還不到6年。13歲那年,他離開學校,到一家公司當了一名清潔工,逐漸結識了一些名人,開始有了自信和雄心。
這個孩子就是後來在美國新聞史上最成功的雜志編輯博克,創辦了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婦女雜志《婦女家庭》。
關於努力的小故事篇:二
這個孩子出生在匈牙利一個普通小鎮,年幼時衣食無憂,但自從父親去世後家境每況愈下。母親改嫁,他和繼父關系不好,這使他吃了不少苦頭。17歲,他由海上偷渡到了美國。
最初,他想當個軍人,不料屢屢碰壁,幾經輾轉終於當上了騎兵。但戰事很快結束了,他留在了紐約。後來到了美國西部,他做過騾夫、水手、建築工人、碼頭苦力、餐廳跑堂和馬車夫,然而沒有一樣是他感興趣的。日後,他在圖書館找到了一份差事,每天為圖書館工作兩小時,換取可以任意借閱圖書的便利。
他就是後來美國新聞界的旗手、驕兵普利策,以他名字命名的“普利策”新聞獎,至今仍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
關於努力的小故事篇:三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財團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壟斷為基礎,通過不斷控制金融機構,把勢力范圍伸向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美國最大的壟斷集團。它已超過了摩根財團,躍居美國十大財團的首位。
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屬於洛克菲勒財團。洛克菲勒財團擁有一個龐大的金融網,以大通曼哈頓銀行為核心,下有紐約化學銀行、都會人壽 保險 公司以及公平人壽保險公司等百餘家金融機構。
通過這些金融機構,直接或間接控制了許多工礦企業,在冶金、化學、橡膠、汽車、食品、航空運輸、電訊事業等各個經濟部門以及軍火工業中佔有重要地位。洛克菲勒財團不但在經濟領域里占統治地位,在政府中也安插了一大批代理人,左右著美國政府的內政外交政策。它還通過洛克菲勒基金會、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等組織,向 教育 、科學、衛生以至藝術和社會生活各方面滲透,以擴大其影響。
作為美國歷史最悠久的富豪之一,洛克菲勒家族在美國的政治、經濟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美國,在世界,“洛克菲勒”這四個字就象徵著權力和金錢。洛克菲勒家族成員中出現過副總統、參議員、董事長,但他們的鋒芒都沒能超越過一個人,就是他們的祖輩、洛克菲勒財團的創始人——約翰·戴·洛克菲勒。
從一個小小的經紀人到全球石油業的霸主,他成就了一個傳奇,而他的道路是美國夢的典型代表。
關於努力的小故事篇:四
戰勝挫敗戰勝殘疾的巴雷尼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
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里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 體操 ,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
大學 畢業 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Ⅱ 造好自己前程的人生碼頭
人要成功就得先給成功下個定義,每個人成功觀念不一樣,有了這個觀念,那麼去分析「成功」這個港口的要素,先組建什麼,後籌備什麼,基礎尤為重要,基礎好了,平台也就好了,很多因素就會成為水到渠成!
前文中碼頭:就是成功的一個標准,觀念
船隻:成功的一因素
Ⅲ 誰知道洛克菲勒
約翰·洛克菲勒 (1839—1937年) 美國實業家、美孚石油公司創辦人。出生在美國東北部一個小村,家境貧寒。幼年時,曾將別人送他的一對火雞精心喂養成群,挑好的在集市上出售。12歲時積蓄了50美元,他把錢借給鄰居,收取本息。在克利夫蘭商業學校畢業後,曾任一運輸公司會計,三年積蓄900美元。他未參加南北戰爭,卻在戰爭中撈取了1.7萬美元。他沉默寡言,把全部精力傾注在金錢上。23歲時,他到了鑽出美國第一口油井的石油城,經實地考察,決定從事風險不大、不會虧本的煉油業。第二年與他人合資7萬美元在克利夫蘭建立了一家大煉油廠,採用可提煉出優質油的新技術,把競爭者遠遠拋在後面,獲利100%。1870年,他把兩座煉油廠和石油輸出商行合並,創建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此後不到兩年的時間,他就吞並了該地區20多家煉油廠,控制該州90%煉油業、全部主要輸油管及賓夕法尼亞鐵路的全部油車。又接管新澤西一鐵路公司的終點設施,迫使紐約、匹茲堡、費城的石油資本家紛紛拜倒在其腳下。接著,為控制全國石油工業,他操縱紐約中央鐵路公司和伊利公司同賓夕法尼亞公司開展鐵路運費方面的競爭。結果,在8年內,美孚石油公司煉油能力從佔全美4%猛增到95%。美孚公司幾乎控制了美國全部工業和幾條大鐵路干線。1882年,它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托拉斯。後來,洛克菲勒財團又形成由花旗銀行、大通—曼哈頓銀行等四家大銀行和三家保險公司組成的金融核心機構,這七大企業控制全國銀行資產的12%和全國保險業資產的26%,洛氏家族通過它們影響工業企業決策。洛克菲勒財團創辦基金會,向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和其他社會團體贈款,擴大影響和勢力。洛克菲勒財團還指派親信人物擔任政府要職,如曾任國務卿的杜勒斯、臘斯克都擔任過洛氏基金會董事長的職務;基辛格出任國務卿之前,曾擔任納爾遜·洛克菲勒(老洛克菲勒之孫)的外交政策私人顧問。該家族的成員也活躍於政治舞台,左右內政和外交政策,如納爾遜·洛克菲勒就曾擔任1974—1977年美國副總統。
Ⅳ 世界第一大財團是哪個
世界第一大財團是洛克菲勒財團。
洛克菲勒財團擁有超大的金融網,主要以石油壟斷為主,創始人是J.D.洛克菲勒,是美國的最大的壟斷集團。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就屬於洛克菲勒財團,洛克菲勒財團直接或間接控制了許多工礦企業,在冶金、化學、橡膠、汽車、食品、航空運輸、電訊事業等各個經濟部門以及軍火工業中佔有重要地位,是以銀行資本控制工業資本的典型。
對於中國人來說,富不過3代似乎是鐵一樣的定律,然而洛克菲勒家族從發跡已經綿延6代,仍未現頹廢與沒落的跡象。這與他們的財富觀念與從小對子女的教育息息相關。他們家族崇尚節儉並熱衷創造財富。這兩點從洛克菲勒家族中興之主勞倫斯·洛克菲勒的一生中體現得尤其充分。
Ⅳ 洛克菲勒 其人其事
後來,洛克菲勒財團又形成由花旗銀行、大通—曼哈頓銀行等四家大銀行和三家保險公司組成的金融核心機構,這七大企業控制全國銀行資產的12%和全國保險業資產的26%,洛氏家族通過它們影響工業企業決策。洛克菲勒財團創辦基金會,向教育(現在的芝加哥大學、洛克菲勒大學)文化、醫療衛生和其他社會團體贈款,擴大影響和勢力。洛克菲勒財團還支持親信人物擔任政府要職,如曾任國務卿的杜勒斯、臘斯克都擔任過洛氏基金會董事長的職務;基辛格出任國務卿之前,曾擔任納爾遜·洛克菲勒(老洛克菲勒之孫)的外交政策私人顧問。該家族的成員也活躍於政治舞台,左右內政和外交政策,如納爾遜·洛克菲勒就曾擔任1974—1977年美國副總統。
約翰.D.洛克菲勒是現代商業史上最富爭議的人物之一。
一方面,他創建的標准石油公司,在巔峰時期曾壟斷全美80%的煉油工業和90%的油管生意。另一方面,洛克菲勒篤信基督教,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會,秉承「在全世界造福人類」的宗旨,捐款總額高達5億美元。
這種看似相互沖突的精神狀態,使洛克菲勒的創業史在美國早期富豪中頗具代表性:異常冷靜、精明,富有遠見,憑借獨有的魄力和手段,一步步建立起龐大商業帝國。洛克菲勒說:「如果把我剝得一文不名丟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駝隊經過——我就可以重建整個王朝。」
16歲的洛克菲勒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家干貨店當職員,每星期賺5美元。19歲,他下海經商,倒賣穀物和肉類。從這時起,洛克菲勒將每一筆收支記錄在冊,甚至不漏掉一個便士的慈善捐款。經過三年積累,22歲的洛克菲勒進入石油業,並於1870年創建標准石油公司。
此時,洛克菲勒已不滿足這種儲蓄式的創富速度,1882年,他開創了史無前例的聯合事業——托拉斯。這個極易聚集財富的結構使標准石油兩年後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團企業。洛克菲勒成了蜚聲海內外的「石油大王」。標准石油公司最後定名為美孚石油公司。1910年,洛克菲勒的財富已達10億美元。好景不長,第二年美國最高法院便裁定解散托拉斯。
盡管巨大財富引起社會的警惕,洛克菲勒本人卻還是那個虔誠的基督徒,嚴格遵循浸禮會的教條生活——不得喝酒、抽煙,甚至跳舞。與一般意義上的富翁習性不同,洛克菲勒對購買法國庄園或蘇格蘭城堡無甚興趣,也不屑於購買藝術品、遊艇或中世紀韻味的西服,一生沉溺的愛好只有騎馬。
1897年,從標准石油公司退休後,洛克菲勒專注於慈善事業。中國在洛克菲勒基金會的其海外投資中獨占鰲頭。眾所周知的是,北京協和醫院及醫學院是洛克菲勒基金會在中國最大、最著名的一項事業;鮮為人知的是,周口店「北京人」的挖掘和考古工作,洛克菲勒基金會從一開始就參與其中。
不過,作為在中國最具知名度的老牌美國資本家,洛克菲勒這個名字一度成為資本主義劣根性的代名詞。在改革開放之初,他所代表的美國個人創富史在中國媒體的描述中得以展現,並循序漸進地輔助了中國新一代財富觀的形成:在社會生活中,財富以及合法創造財富的能力理應獲得正當的尊重。
如果約翰·D·洛克菲勒(1839~1937)還在世,他的身價摺合成今天的美元約有2000億—根據2003年的《福布斯》億萬富翁排行榜,當時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身價為407億美元。漫步紐約街頭,你隨處可以體味洛克菲勒家族過往的輝煌:摩根大通銀行、洛克菲勒中心、洛克菲勒基金會、現代藝術博物館、在生命科學領域位居世界前列的洛克菲勒大學。甚至青黴素能夠普及成為一種通用葯品,也同洛克菲勒及其家族大有淵源。老洛克菲勒的遺產依然支配著世界石油產業,他本人也堪稱今天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西方石油工業的人格化象徵。
1859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第一口油井—德雷克油井獲得了商業性成功,標志著現代石油工業的開始—當時石油最重要的用途是提煉煤油,供照明之用。1870年,洛克菲勒創辦了美孚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很快,他就憑借毫不手軟地擠壓、吞並對手建立起了自己的帝國。到他38歲時,洛克菲勒已經控制了美國煉油業的90%,並大幅度降低了石油產品的價格:在洛克菲勒時期,汽油價格從每加侖88美分下降到5美分。
1911年5月15日,美國最高法院判決,依據1890年的《謝爾曼反托拉斯法》,美孚石油公司是一個壟斷機構,應予拆散。根據這一判決,美孚石油帝國被拆分為約37家地區性石油公司。然而盡管有最高法院的判決、盡管媒體此前早已將洛克菲勒定性為「邪惡的」、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壟斷資本家,投資者依然熱衷地追捧這些「嬰兒美孚」的股票,使得拆分後的眾多公司的股票市值合起來遠遠超過原來美孚公司的市值,洛克菲勒家族的財產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比從前更多了。
洛克菲勒創建的石油帝國及其繼承公司—埃克森(Exxon)、美孚(Mobil)、雪佛龍(Chevron),連同起家於德州的德士古(Texaco)、海灣(Gulf),英國石油公司(BP)和英荷皇家殼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Shell)並稱「石油7姐妹」,成為世界上最大的7家跨國石油公司。1999年埃克森同美孚合並,2001年雪佛龍同德士古合並,此前海灣在1980、1990年代將其資產售予雪佛龍和英國石油公司。今天,埃克森-美孚,雪佛龍、英國石油、殼牌和法國的Total是世界最大的5個石油公司。
當約翰·D·洛克菲勒在1910年發現自己名下的財富已經達到近10億美元時,他開始考慮如何運用這筆財富。由於他對購買法國庄園或蘇格蘭城堡沒有興趣,又不屑於購買藝術品、遊艇或中世紀韻味的西服以及所有富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東西,他就把自己收入中的很大部分投資於煤礦、鐵路、保險公司、銀行和各種類型的生產企業,其中最出名的是鐵礦生意。
對於中國人來說,「富不過3代」似乎是鐵一樣的定律,然而洛克菲勒家族從發跡至今已經綿延6代,仍未現頹廢和沒落的跡象。這與他們的財富觀念和從小對子女的教育息息相關。他們的家族崇尚節儉並熱衷創造財富。這兩點從洛克菲勒家族的中興之主勞倫斯·洛克菲勒的一生中體現得尤其充分。
Ⅵ 洛克菲勒家族的家族歷史
創業的老一代
創始人約翰D洛克菲勒(1839-1937)最初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的一家干貨店幹活,每周掙5美元。
後來他創建了標准石油公司,實際上就是美國石油業的開始。
1910年,當約翰D洛克菲勒在發現自己名下的財富已經達到近10億美元時,他開始考慮如何運用這筆財富。
由於他對購買法國庄園或蘇格蘭城堡沒有興趣,又不屑於購買藝術品、遊艇或中世紀韻味的西服以及所有富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東西,他就把自己收入中的很大部分投資於煤礦、鐵路、保險公司、銀行和各種類型的生產企業,其中最出名的是鐵礦生意。
如果約翰D洛克菲勒還在世,他的身價摺合成今天的美元約有3053億——根據2008年的《福布斯》億萬富翁排行榜,當時世界首富沃倫·巴菲特的身價為460億美元。
如今,老洛克菲勒的遺產依然支配著世界石油產業,他本人也堪稱今天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西方石油工業的人格化象徵。
富過六代的家族
中國有句老話,說「富不過三代」,但是洛克菲勒家族發展到21世紀已經是第六代了,依然如日中天、獨「富」天下。
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洛克菲勒家族,仍在續寫著輝煌的歷史,約翰D洛克菲勒的後代們沒有整天躲在房間里計劃如何守住自己的財富,不讓金錢落入別人口袋,而是積極的參與文化、衛生與慈善事業,懷著富有的負罪感將大量的資金用來建立各種基金,投資大學,醫院,讓整個社會分享他們的財富。
在今天的美國,要完全躲避這個家族的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毫不誇張地說,洛克菲勒家族在過去150年的發展史就是整個美國歷史的一個精確的縮影,並且已經成為美國國家精神的傑出代表,影響著世界各地的人們。
家族企業第一代
洛克菲勒:地球上第一個億萬富翁
美國早期的富豪,多半靠機遇成功,唯有約翰D洛克菲勒例外。
他並非多才多藝,但異常冷靜、精明,富有遠見,憑借自己獨有的魄力和手段,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地建立起他那龐大的石油帝國。
在他漫長的一生中,人們對他毀譽參半,有人認為他只不過是極具野心、唯利是圖的企業家,也有人恭維他是個慷慨的慈善家。
但不管怎樣,作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十億富翁,作為石油巨子,他在相當一段時期控制著全美國的石油資源,並創設了托拉斯企業制度,在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遺傳的商業基因
1839年7月8日,約翰洛克菲勒出生於紐約州哈得遜河畔的一個名叫楊佳的小鎮。
他的父母,個性截然不同:母親是個一言一行都皈依《聖經》的虔誠的基督教徒,她勤快、節儉、朴實,家教嚴格;而父親卻是個講究實際的 *** ,他自信、好冒險,善交際,任性而又以自我為中心。
洛克菲勒作為長子,他從父親那裡學會了講求實際的經商之道,又從母親那裡學到了精細、節儉、守信用、一絲不苟的長處,這對他日後的成功產生了莫大的影響。
父親名叫威廉,人稱「大個子比爾」,是個到處闖盪的木材商、馬販子,也是個走江湖的巫醫,兜售所謂「立見奇效,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葯。
此外,他還出賣土地,買賣毛皮,販鹽,推銷雜貨,幾乎是無事不幹的百事通。
父親出外經商,一去就是幾個月,家中對孩子們的教育主要由母親承擔。
但偶爾歸家的父親也與母親一樣望子成龍,一有空就教約翰如何寫商業書信,如何准確而迅速地付款,以及如何清晰地記賬。
他深知社會的現實和世道的冷酷,所以他常採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教育孩子,使他們在踏入社會之前就能堅強而且精明起來。
然而,約翰對父親血液里流淌的東西並沒有全盤接受,他完全沒有父親那種 *** 的秉性,而是繼承了母親勤儉的美德。
他把這種信念視為「商業訓練」,一生中烙守「不儉則匱」的准則;從中他還引申出自己的結論:「只有數字作數。」
平生最大的決定
約翰.D.洛克菲勒中學畢業後,在一家經營穀物的商行當上了會計辦事員。
3年後,年僅19歲的洛克菲勒以10%的年息向父親借款1000美元,加上自己積蓄的800美元,與克拉克合股創辦了一家經營穀物和肉類的公司。
這是洛克菲勒生平所辦第一家公司。
那時,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已經發現了石油,成千上萬人像當初採金熱潮一樣湧向採油區。
克利夫蘭的商人們對這一新行當也怦然心動,他們推選年輕有為的經紀商洛克菲勒去賓州原油產地親自調查一下。
洛克菲勒來到產油地,眼前的一切令他觸目驚心:到處是高聳的井架、凌亂簡陋的小木屋、怪模怪樣的挖井設備和儲油罐,一片烏煙瘴氣,混亂不堪。
洛克菲勒透過表面的「繁榮」景象,看到了盲目開采背後潛藏的危機。
冷靜的洛克菲勒沒有急於回去向克利夫蘭的商界匯報調查結果,而是在產油地的美利堅飯店住了下來,進一步作實地考察。
他每天都看報紙上的市場行情,靜靜地傾聽焦躁而又喋喋不休的石油商人的敘述,認真地做詳細的筆記。
經過一段時間考察,他回到了克利夫蘭。
他建議商人不要在原油生產上投資,因為那裡的石油開采已經過度而需求有限,油市的行情必定下跌。
他告誡說,要想創一番事業,必須學會等待,耐心等待是制勝的前提。
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由於瘋狂地鑽油,導致油價一跌再跌,那些鑽油先鋒一個個敗下陣來。
3年後,原油一再暴跌之時,洛克菲勒卻認為投資石油的時候到了,這大大出乎一般人的意料。
他與克拉克共同投資4000美元,與一個在煉油廠工作的英國人安德魯斯合夥開設了一家煉油廠。
安德魯斯採用一種新技術提煉煤油,使安德魯斯-克拉克公司迅速發展。
才20出頭的洛克菲勒做生意己頗為老練。
他在耐心等待,冷靜觀察一段時間後,決定放手大幹了。
可他的合作者克拉克這時卻舉棋不定,不敢冒風險。
兩個人在石油業務的決策上發生了嚴重分歧,最後不得不分道揚鑣。
在拍賣公司產權時,兩人都不肯放棄他們原來的經紀行在安德魯斯-克拉克公司的股權,彼此喊價的情景十分激烈。
洛克菲勒已下定決心要投入石油生意,因此每次都毫不猶豫地喊出比克拉克更高的標價,直到最後克拉克哭喪著臉說:「我不再抬價了,約翰,這股權是你的了。
」26歲的洛克菲勒終於取得了勝利。
他後來在回憶這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時刻時說過:「這是我平生所做的最大決定。
」從此,他把公司改名為「洛克菲勒-安德魯斯公司」,滿懷希望地干起了他的石油事業。
托拉斯之父
洛克菲勒意識到必須把企業擴大才能抵禦驚濤駭浪的沖擊。
後來他聯合了兩位資金雄厚、信譽很好的投資合作者,創建了資本額100萬美元的標准石油公司。
在商戰中,洛克菲勒討厭用價格戰驅逐競爭者。
他更願意向競爭者們提供現金或標准公司的股票(相關:理財財經),買下他們的煉油廠。
他是認識兼並價值的一名先驅者。
在兼並公司的同時,洛克菲勒還網羅了一批能人,用他自己的話說:「那價值遠遠超過被兼並的所有公司。」
1879年底,標准公司已控制了90%的全美煉油業。
到了1880年,全美生產出的石油,95%都是由標准石油公司提煉的。
自美國有史以來,還從來沒有一個企業能如此完全徹底地獨霸過市場。
正是此時,洛克菲勒的律師多德提出了「托拉斯」這個壟斷組織的概念。
在多德的「托拉斯」理論指導下,洛克菲勒合並了40多家廠商,壟斷了全國80%的煉油工業和90%的油管生意。
1886年,標准石油公司又創建了天然氣托拉斯。
標准石油公司最後定名為美孚石油公司。
托拉斯則迅速在全美各地、各行業蔓延開來,在很短時間內,這種壟斷組織形式就佔了美國經濟的90%。
洛克菲勒成功地造就了美國歷史上一個獨特的時代——壟斷時代。
身為壟斷者的洛克菲勒得罪了很多人:商業對手、華爾街、法院、國會。
壟斷企業對經濟的控制令社會不安。
在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反托拉斯法》的大棒之下,美孚被肢解。
氣急敗壞的洛克菲勒痛罵老羅斯福為卑鄙小人。
而且發誓不再資助共和黨的候選人。
惜金如命的生活
洛克菲勒雖然聚斂了巨額財富,但自己的生活非常儉朴,而時時刻刻都在給他的兒女們灌輸他在一貧如洗的兒時形成的價值觀。
防止他們揮金如土的第一步就是不讓他們知道父親是個富人。
洛克菲勒的幾個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前,從沒去過父親的辦公室和煉油廠。
洛克菲勒在家裡搞了一套虛擬的市場經濟,稱他的妻子為「總經理」,要求孩子們認真記賬。
孩子們靠做家務來掙零花錢:打蒼蠅2分錢,削鉛筆1角錢,練琴每小時5分錢,修復花瓶則能掙1元錢,一天不吃糖可得2分錢,第二天還不吃獎勵1角錢,每拔出菜地里10根雜草可以掙到1分錢,唯一的男孩小約翰劈柴的報酬是每小時1角5分錢,保持院里小路干凈每天是1角錢,洛克菲勒為自己能把孩子培養成小小的家務勞動力感到很得意,他曾指著13歲的女兒對別人說:「這個小姑娘已經開始掙錢了,你根本想像不到她是怎麼掙的。
我聽說煤氣用得仔細,費用就可以降下來,便告訴她,每月從目前的賬單上節約下來的錢都歸她。
於是她每天晚上四處轉悠,看到沒有人在用的煤氣燈,就去把它關小一點兒。」
為了讓孩子們學會相互謙讓,他只買一輛自行車給4個孩子。
小約翰長大後不好意思地承認說,自己在8歲以前穿的全是裙子,因為他在家裡最小,前面3個都是女孩。
洛克菲勒惜金如命,16歲就花一毛錢買了個小本子記下每一筆收入和開支,一生都把賬本視為自己最珍貴的紀念物。
1864年9月8日,洛克菲勒同24歲的高中同學勞拉舉行婚禮。
他盡管已積攢了巨大的財富,買結婚戒指卻只花了15.75美元。
這筆花銷記在「雜項開支」項下。
洛克菲勒曾欠一位朋友5分的找零錢,朋友讓他不必客氣,而他卻堅持把硬幣放到朋友的口袋裡,鄭重地說:「這可是一美元整整一年的利息啊。」
最大的慈善家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像洛克菲勒這樣節儉成性的資本家,竟然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慈善家。
截止20世紀20年代,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機構,他贊助的醫療教育和公共衛生是全球性的。
他一生直接捐獻了5.3億美元,他的整個家族的慈善機構的贊助超過了10億美元。
中國受益尤多,接受的資金僅次於美國,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會成立中國醫學委員會,由該委員會負責在1921年建立了北京協和醫科大學,這所大學為中國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掌握現代知識的醫學人才。
洛克菲勒這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奉獻行為,使人們對他的看法和評價參差不一,在他的身後留下了一個自相矛盾的名聲。
他集虔誠和貪婪、同情心和兇殘狡詐於一身;他是美國清教徒先祖們毀譽參半的傳統之化身,鼓勵節儉和勤勞,同時又激發貪婪的本性。
由於擔心有人會破壞墓地,他的棺木被放在一座炸葯無法炸開的墓穴中,上面還鋪著厚厚的石板。
而各家報紙登載訃告紛紛把他說成是樂善好施的大慈善家,隻字不提那個殘忍的托拉斯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
無論是持什麼立場的政治家,包括那些同他有過過節的人,無不對他大加贊揚,一位檢察官是這樣稱贊這位他曾經問訊過的、搪塞敷衍的證人的:「除了我們敬愛的總統,他堪稱我國最偉大的公民。
是他用財富創造了知識,舍此更無第二人。
世界因為有了他而變得更加美好。
這位世界首席公民將永垂青史。」
丘吉爾則這樣評價他:「他在探索方面所做的貢獻將被公認為是人類進步的一個里程碑。」
家族企業第二代
小約翰D洛克菲勒:堅韌的第二代
老洛克菲勒說過,「賺錢的能力是上帝賜給我們的一份禮物」。
出於對家族的責任感,年邁體衰的老洛克菲勒後來把這種人生觀傳遞給了他唯一的兒子——小約翰D洛克菲勒,他就是大衛的父親。
小洛克菲勒成了家族的掌門人後,不僅接管了家族的石油生意,同時還接管了家族的慈善事業。
有時候,小洛克菲勒發現:自己要想在石油生意和慈善事業這兩種祖傳家業之間找到心理平衡非常困難,因此他經常經受著神經失常的煎熬和折磨。
小洛克菲勒曾經描述說,他在做生意的時候感覺就像參加一場和自己良心進行比賽的賽跑。
大衛表示,父親所受的宗教思想教育經常使他禁不住產生懷疑:自己在生意場上所做的事情究竟是否正確?
小洛克菲勒在紐約建立了洛克菲勒中心,並設法挽救了美國西部山區的許多古老的紅杉。
其實,他在把家族事業發揚光大方面也放棄了許多機會,回過頭來審視他的一生,他的大半生時間都花在了把家族財富送出去方面,而不是積聚更多財富上面。
大衛指出,在大做慈善事業的過程中,父親「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他看到社會上存在有許多問題,就想辦法幫助解決這些問題。」
小洛克菲勒對保護歷史文物和保護環境有著濃厚的興趣。
經過他的努力,英國對北美大陸殖民時代所創建的威廉斯堡古城和法國的凡爾賽宮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
因此,洛克菲勒家族能有今天的名聲,小約翰絕對功不可沒。
小約翰D. 洛克菲勒的信條——我相信
我相信每個個體的至尊價值,和他對自由、幸福追求的權利。
我相信每個權利是一種責任; 每個機會是一種責任; 每份財產是一種責任。
我相信法律是為人設立的,而不是人任意設置法律; *** 是人民的僕人,而不是人民的主人。
我相信勞動才能獲得尊嚴, 不管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 這個世界不會讓人活不下去,但它欠人活得更好的機會。
我相信節儉是良好財政結構的頭等必需品, 不管在 *** 里,生意上還是個人理財(相關:證券 財經)上。
我相信真相和公正是一個和諧社會的根本。
我相信諾言, 每個人都應該把那神聖語言當作自己的債券一樣好好對待;諾言——不是財富或力量——而是至尊價值。
我相信獲取必要的回報是人類共同需求,要消除自私自利,在烈火中是凈化浮渣,達到偉大靈魂的 *** 。
我相信擁有無上智慧和愛的上帝, 不管他給人們一個什麼樣的名字,個體最高的成就, 最偉大的幸福, 和最寬泛的才能,將存在於他自己的意願當中。
我相信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東西,只有它能幫你克服所有怨恨,讓你有走向幸福的可能。
家族企業第三代
勞倫斯·洛克菲勒:「風險投資之父」財富不過是他的平台,給他更多的便利來愛自然;家族是他的榮耀,國家公園才是他心靈的歸宿。
華爾街天才
勞倫斯洛克菲勒於1910年5月26日生於紐約,他是小約翰D洛克菲勒6個孩子當中的老四。
70年前,勞倫斯洛克菲勒在華爾街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他成為現代風險投資的開拓者,也把從洛克菲勒家族繼承來的財富成功翻了數倍。
在紐約證券(相關:理財財經)交易所數10年供職期間,他經常用他與生俱來的商業本能作出下一個重要決定。
他不滿足於單純賺更多錢,而是希望能讓金錢生產出具有長久意義的東西。
小約翰D洛克菲勒現在唯一健在的兒子大衛洛克菲勒這樣評價他的哥哥:「我很佩服他在生意場上表現出來的非凡才能,在風險資本領域我總是跟著他做事。
他在這一領域確實是真正的先鋒。」
風險投資之父
勞倫斯從祖父那裡繼承了賺錢的天賦,他的名下擁有15億美元的資產,曾在《福布斯》全球587位億萬富翁中排名第377位。
1937年,勞倫斯繼承了祖父買下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從華爾街踏上創業之路,開了美國風險投資的先河。
出人意料的是,他並沒有購入更多的藍籌股,而是開始投資並協助新成立的企業創業。
他的第一次嘗試非常偶然。
當時,他和新婚妻子預備定製幾件傢具。
當他看到芬蘭設計師阿爾瓦阿爾托設計的曲木傢具照片時,預感到這些傢具會成為現代家居的理想選擇,於是訂下訂單購買了一批,在紐約開了一家專賣店。
盡管許多人曾對生意前景表示懷疑,但結果傢具十分搶手,直到1940年貨源因芬蘭冬季戰爭受到影響,生意才被迫中斷。
勞倫斯的第二樁買賣則更有影響力。
他結識了一戰飛行員埃迪瑞肯貝克,認為瑞肯貝克關於商業空運即將興起的看法很有見地。
於是,1938年,他資助瑞肯貝克成立了東方航空,並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成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而東方航空也成為戰後盈利最多的航空公司。
此外,他在1939年投資的麥道航空公司也成為軍用航空器的主要供貨商。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凍結生意,進入海軍服役,軍階至少校。
戰爭結束後,他重返商場,繼續尋找新創立的企業進行投資。
1959年《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特別指出勞倫斯在「風險資本」這一新領域所作的貢獻,從而確立了他「風險投資之父」的地位。
勞倫斯聯合洛克菲勒家族其他成員以及包括現代藝術館在內的一些機構成立了專事風險投資的凡洛克風險投資公司。
截至1996年,他們共投資221家處於起步階段的公司,這些公司在得到投資後都取得了良好的業績。
數十年的從商經驗,令他相信保持頭腦靈活、與時俱進的重要性,因此他很樂於接受新事物,引入新概念,推動創業投資基金,發展高科技和其他新興行業,包括投資蘋果電腦和全美最大的晶元公司英特爾集團。
2004年7月11日,坐擁億萬家財、在美國叱吒風雲的勞倫斯洛克菲勒在睡夢中與世長辭,享年94歲。
這位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三代傳人,盡管含著金鑰匙出生,卻絕不是一位紈絝子弟,他在有生之年不僅開了風險投資的先河,還為美國的環保及慈善事業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經濟帝國第三代掌門人
大衛·洛克菲勒,1915年6月12日出生於一個具有兩個世紀以來最有影響力的姓氏之家——洛克菲勒家族。
他是這個經濟帝國的第三代掌門人。
政經大腕
作為美國第一家族的後代,大衛有其他人沒有的機會,可以接觸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最有權勢的家族、影響整個歐美政局的政治家、每一屆美國總統,參與了很多改變世界格局的重要訪問。
他在冷戰時期造訪前蘇聯,跟赫魯曉夫和戈爾巴喬夫都有過直接而鋒利的面對面交流,他也是第一批在中美關系開始解凍後的1973年到訪中國的資本家,還是在改革開放之初跟中國密切接觸,並成功開展商務活動的國際金融家。
作為哈耶克和熊彼特的學生,並與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同學,他對經濟學,對企業經營和 *** 影響都有著深刻的見地,這些見地也廣泛地影響了美國經濟的走向和政策制定。
他重新定義了企業家的身份,認為「企業家身份本身代表著一種機會,用於滿足人的發明創新、追求權利和賭博的本性……事實上,對成就過程的追求,其本身對於許多人來說就是一個目標,而在那些人眼裡,利潤只是一種值得付出努力的副產品」,這也許更能解釋他在使用和創造財富上做的一切。
富翁的社會責任
大衛長大成人後,當上了蔡斯曼哈頓銀行的行長,具體負責監管該銀行的國際業務。
同時,他還對從事慈善事業和藝術事業懷有濃厚興趣。
他還幫助掌管一處家族遺產,這筆遺產至今仍影響著美國人的生活。
除了把自家公司經營得穩穩當當,大衛還做了許多祖父輩沒有嘗試過的事。
例如,他寫了一本名為《論文集》的書,講述他在美國實力最雄厚家族中的個人生活。
還寫了一本傳記——《回憶錄》,把家族史囊括其中,好給子孫輩借鑒。
不論是在他的書中,還是在生活里,大衛總是念念不忘地強調說,一個擁有巨大社會財富的人應該具有社會責任感。
「有錢人應該對社會負有一種責任感,做些對別人有益的事情。
」每當有人給他寫信或當面請他施捨金錢時,大衛都會按照父親的做法去做。
看來,如果沒有家業的負擔,大衛應該會成為文學家、史學家什麼的。
大衛洛克菲勒表示,他希望自己的家族會以「助人家族」的形象名載史冊:「擁有財富,也就擁有了他人所沒有的機遇,抓往這些機遇,同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洛克菲勒家族的事業已傳接了3代之久,可到了第四、第五代子女,一脈相傳的習慣卻遭到了強烈的反對。
在大衛的子孫中,有不少極端分子甚至舍棄了洛克菲勒這個招牌姓,隱姓埋名闖盪世界。
據統計,有80%的家族企業未能順利傳到第2代人的手裡,剩餘的13%則未能傳到第3代手裡。
不知洛克菲勒家族能否靠大衛的那本《回憶錄》家史,繼續保持這倖存的7%呢?
大慈善家
約翰和父親一樣努力工作、勤勤懇懇,有強烈的責任感,但是「情緒緊張」,在「社交場合很靦腆、很笨拙」,甚至「會為自己說過的話或一閃而過的念頭痛苦好些天」。
但是,靦腆的約翰也有另一面,因為反對弟弟納爾遜一手控制家族事務,他發起了一場激烈的斗爭,並取得最終的勝利。
作為家族中的慈善家,約翰把畢生精力都放在解決一些社會問題上,他對生活的失敗者有一種同情感。
越南戰爭時期,美國社會的動盪使得約翰對反戰潮流有一種天然的認同,並對那個時代那些留長發、愛喝酒的被認為是非正統的年輕人偏愛有加。
大衛贊揚約翰在慈善事業上的成績「是洛克菲勒家族成員能夠引以為豪的」。
納爾遜·洛克菲勒:出色的政治家
納爾遜的性格更像母親奧爾德里奇家族的人,而不是洛克菲勒家族。
他擁有無數財富,卻從未想過呆坐等待成功扣門,他勇於克服一切障礙,包括他患有的嚴重的閱讀障礙症。
他曾經成功創下4次連任紐約州州長的驚人紀錄,成為自羅斯福、杜魯門和艾森豪威爾以來最受矚目的一位政治家。
Ⅶ 繼承三千年中火靈珠在那找到的
《繼承三千年》中火靈珠是通過洛克菲勒集團找到的。
第2天早上起床之後,肖遙做的第1件事情就是給洛克菲勒打電話。
對於摩根和洛克菲勒來說,這幾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和杜邦家族的這場金融掠奪戰爭。但對於肖遙來說,這僅僅是順帶的事,最重要的事情是盡快拿到火靈珠。
和火靈珠的重要性比起來,別說杜邦家族的財產了,就算是米國十大財團的所有財產都加在一起,也不值一提。
內容簡介:
繼承三千年遺產,草根變名流。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一事無成,搖身一變成了收藏家、鑒定家、藝術家、企業家。京都的四合院價值超過10億,還有價值超百億的寫字樓。 組建電影院線,制霸全國票房,操控全球娛樂。
他名下的超五星級連鎖大酒店,開遍全國,享譽世界。 收購全球頂尖礦業公司。
一個普通人為什麼能在短短時間之內發生這么大的變化?原來知識和文化甚至是修煉也是可以繼承的。
Ⅷ 洛克菲勒故事(超詳細)
人物經歷:
洛克菲勒出身貧窮,在家中六個孩子排行第二。父親是威廉·洛克菲勒(William Avery Rockefeller)(1810年11月13日-1906年5月11日).母親是Eliza Davison(1813年9月12日-1889年3月28日)。他父親是賣假葯的江湖郎中,又犯重婚罪,不是個正直的人,故洛克菲勒一生都與他保持著一段距離,但父親精打細算的商業頭腦也對年幼的洛克菲勒留下正面影響。
然而完全相反的,其母卻是個虔誠的浸信會教徒,生活自律,並從小對他灌輸節儉,勤奮等觀念。兒時同輩形容他是個"口齒清晰,講究方法,謹慎小心"的孩子。
1853年他的家庭搬到了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Cleveland)。1855年9月,16歲的洛克菲勒在經過六個禮拜的求職後,終於在Hewitt & Tuttle公司開始了第一分工作:簿記員。此時他的月薪是17美元。領到第一分薪水的他向自己承諾:未來畢生都要捐出十分之一的財產於慈善事業。
3年後的1858年,19歲的他已離職與克拉克(Maurice B. Clark)合夥開始獨立經營農產品轉售的生意。
1859年,賓州開挖出世界第一口油井,無數人們瘋狂涌進西北,數以千計的油井被胡亂開挖出來,其中自然也包括了鄰近的克利夫蘭。看到這情況的洛克菲勒判斷「原油價格必將大跌,真正能賺到錢的是煉油,而非鑽油。」
歷史證明了他的想法。數年內,原油暴跌,煉油速度遠不及鑽油速度,許多鑽油商必須賤價拋售原油以避免破產。1863年,和克拉克兩人終於行動,成立Clark& Rockefeller轉向石油提煉投資,並攬入了另一位合夥人,化學家安德魯斯(Samuel Andrews)。
1865年,洛克菲勒和老合夥克拉克在經營方針上出現了嚴重糾紛。其結果,洛克菲勒大量借債籌措現金,在拍賣會上以72,500美金(這對當時的他是一筆極大的巨款)成功將克拉克股權全數買下,而公司名亦改為Rockefeller & Andrews,克拉克從此離開標准石油。該拍賣常被後世史家視為洛克菲勒乃至整個石油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戰。
1864年,洛克菲勒與Laura Spelman Rockefeller結婚,兩人是之前在商業學校的班上認識的。他從此再也沒有第二段愛情關系。他們生了四個女兒和一個兒子,這唯一的兒子也將在日後繼承他的大部分事業。
1866年,攬入自己弟弟William Rockefeller為生意夥伴。1867年,攬入Henry M. Flagler為另一合夥人,以Rockefeller,Andrews,Flagler三人為核心的煉油公司Rockefeller,Andrews & Flagler於是誕生,這即是日後標准石油的前身。
此後兩三年間,洛克菲勒選擇高風險的極端方法,大量舉債增資,大量轉投資,大量開發副產品,結果是成功的。於1868年,Rockefeller,Andrews & Flagler公司已在克利夫蘭擁有兩塊煉油區,並在紐約設有一交易據點,並已是世界上最大煉油商。
1870年與人合辦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至1880年幾乎壟斷整個石油業,並形成美國第一個大托拉斯。
1892年法院裁定美孚石油托拉斯為非法壟斷企業,他被迫將財產轉到各分公司名下,但仍由原董事會集中經營。
1899年又將分公司聯合成立新澤西美孚石油公司。生前聚斂了大量的財富,曾捐款建立芝加哥大學及一些慈善機構。
1896年,57歲的洛克菲勒退休了。洛克菲勒退休後,幾乎將全部的精力放到了發展慈善事業上。從19世紀90年代開始,他每年的捐獻都超過100萬美元。1913年,他設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專門負責捐款工作。他捐款總額高達5億美元之多。
後代沿襲他的做法,到1950年,共捐贈25億美元。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會培養了3個國務卿、12個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和眾多的科學家。被稱為"亞洲第一流的醫學院"的中國北京協和醫院即是洛克菲勒基金會捐款修建的。
洛克菲勒退休後又活了41年。1937年5月23日,98歲的洛克菲勒在他位於奧爾蒙德海灘的別墅里去世了。他的子孫繼承了他的事業。洛克菲勒家族成了美國10大超級富豪之一,也是當今美國最負盛名的家族之一。他的孫子納爾遜·洛克菲勒曾當上了美國副總統,而他的另一個孫子大衛·洛克菲勒,則是赫赫有名的大銀行家。
(8)洛克菲勒財團訪問清和書屋擴展閱讀
洛克菲勒的名言:
我不靠天賜的運氣活著,但我靠策劃運氣發達。
讓每一個念頭都服從於利益動機。
一個人不是在計劃成功,就是在計劃失敗。
命運給予我們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機會之杯。
我的信念是搶在別人之前達到目的。
智慧之書的第一章,也是最後一章,就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借口是製造失敗的根源。
永遠不能讓自己的個人偏見妨礙自己的成功。
往上爬的的時候要對別人好一點,因為你走下坡的時候會碰到他們。
即使輸了,唯一該去做的就是光明磊落的去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