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董明珠被踢出族譜:人到高位,眾叛親離
從銷售女工到企業總裁,董明珠的身邊人一個又一個離去。
她的領導、她的部下、甚至她的朋友……很多是她親手開掉的,很多是她無法挽回的。
2020年8月,董明珠的左膀右臂、格力電器副總裁望靖東離職;2021年2月,被視為「董明珠接班人」的格力執行總裁黃輝離職。
董明珠曾說:「職務越高就越沒有朋友。」
2021年4月初,「董明珠拒絕幫哥哥走後門被踢出族譜」上了微博熱搜,朋友、同事之外,董明珠連親人也沒有了。
也難怪,很多人這樣評價她:「董明珠走過的地方,寸草不生。」
2012年,一通從澳大利亞打來的電話,在董明珠的辦公室響起。她有點煩,又不得不接——電話那頭,是時任珠海市市長。
幾天前,董明珠下定決心必須「動」一位老總。董事長勸她,這人經驗豐富,幹了十幾年,你換個沒經驗的人能行嗎?
董明珠果決地回:「我認為經驗是很重要,但經驗不是唯一的,忠誠是唯一的,講原則是唯一的。」
市長打來電話問詢情況,從稅收、企業發展各種角度為董明珠剖析利弊,希望雙方能繼續合作。但董明珠則給出自己的理由:「他派人打了我的人。」
市長無奈,最後留下一句話:你看著辦吧。
多年後,魯豫問董明珠:「那你不害怕嗎?」她滿臉鋒利地答:「我怕什麼?」
董明珠確實什麼都不怕。
1954年,她生在江蘇南京,是家中最小的妹妹。所有人慣著,她想要什麼鬧鬧脾氣就能得到。
讀書時,無論什麼問題,她總要爭執到對方認輸才罷休。同學氣不過,給她起了個「董有理」的外號。
比「董有理」更出名的另一個外號,就是「董不怕」。
同學們相約去江邊學游泳,她不小心被水沖倒,肚子里灌滿長江水,才被好心人救起。別的同學嚇得魂飛魄散,她跟沒事人一樣。
學自行車,她差點撞上迎面駛來的公交車,別人驚魂未定,她照樣跟小男孩比追逐賽。
初中,她就讀於張之洞創辦的南師附中,成績優異,卻因 歷史 原因只能就讀於安徽蕪湖幹部教育學院。那時能上大學,已經是很多人遙不可及的夢了,她仍心有不甘。
21歲,帶著一身本事,她回到家鄉南京,被分配到一家研究所做行政工作。
年輕時的董明珠
年輕時夢想仗劍走天涯,長大後才知道平凡是唯一的答案。她工作穩定,很快嫁人,生下兒子東東。
那時的她溫柔賢惠,丈夫下班晚,她做好晚飯等。丈夫八九點回來,全家就八九點吃飯。
曾經「董不怕」攥緊的拳頭打到生活的棉花上,變成棉花糖。
1984年,董明珠的丈夫不幸去世。孩子、老人、工作……重擔壓在一個人肩上,她沒力氣溫柔。
那年她30歲,一個人抱著孩子走去工作,一天來回兩趟。悶熱的南京,常常讓她全身濕透。
6年後,她不再甘心帶孩子過苦日子,於是從體制內辭職,去博一個改變家庭命運的機會。
那些年的故事總沾著時代魔幻。南方,是機會的代名詞。改革開放試點城市迅速崛起,數千台挖掘機晝夜不停。
那裡的人們相信個人力量能決定命運,相信人生總有奇遇。
董明珠和兒子
1990年,她來到珠海,成為一家電器公司的銷售。沒有固定工資,掙多少錢全憑本事。她根本不在乎自己是否36歲,是否是大學生。
工作第一年,她為企業創下300萬銷售額,拿到6萬塊錢的提成。這讓她欣喜若狂,全然忘記在東北出差時,餓昏摔倒,尾椎骨斷了的疼痛。
一年後,她被火速提拔為公司安徽省銷售負責人。她的底層價值觀里相信誠信,相信互助,相信天道酬勤。她做事雷厲風行,恪守原則,誰也不能改變。
偏安一隅多年的天真,致使她從不拉關系,不請客吃飯,也從不近人情。她以為世界人們大多如此,但總有人給她上課。
接管銷售工作第一年,一張幾十萬的欠條讓她好幾天夜不能寐。對方耍無賴,她一直跟了對方四十多天,幾乎形影不離,逼得對方最終用貨物抵押。
取貨的那天,她坐上副駕駛搖下車窗破口大罵,發誓再也不和對方做生意。轉過頭,她已淚流滿面。
南方女子的溫柔,或許在那一刻消失殆盡。你死我活的世界裡,她明白只有做一個狠人,才能不再受欺負。
此後她拚命工作,硬是在豪強林立的市場里,撕下一塊肥肉。
為了拿下業績,她用盡全力。
她一改從前廠家不管銷售的策略,每天帶人蹲守在店裡,幫助經銷商賣貨。當時整個安徽空調界都流傳一句話:「格力空調好賣,董明珠靠譜。」
甚至有經銷商,還未發貨就打去50萬貨款,廠里的人嘖嘖稱奇:「董明珠神了。」
做銷售最鼎盛的階段,她一個人的銷售額,佔到整個公司的八分之一。提成多達100多萬。4年時間,她成為公司經營部部長。
多年以後她回憶:「如果丈夫沒有離世,我也不會來到珠海。」
她也曾希望肩膀上的擔子輕一輕,但每每想到孩子她都無法狠下心再嫁。她說自己不遺憾,「一輩子總有一個人先走,另一個人孤單地活著」。
而一次在央視一檔節目中,沒喝醉酒的樂嘉問她:「你有心動的男人嗎?」
她給出一個饒有趣味的回答:「有心動的太遙遠,太近的不心動。」
人啊,永遠被命運推著走,誰也不知道下一站是不幸,還是幸福。
2001年,中國加入WTO,一紙協議讓中國製造開始環球之旅,世界越來越像一個滾圓的球,人人以為從此沒有稜角,沒有隔閡,貨物自由流通,信息自由分享。
那一年,董明珠47歲,在格力工作11年,已成為格力電器的總經理。上任的第一把火,她燒向領導層。
彼時格力穩坐國內空調業龍頭寶座4年,領導懈怠,人心渙散,腐敗滋生。
她把總經理信箱轉移至隱秘角落,鼓勵大家投訴舉報。人心被鼓舞,最多的時候,她收到七百多封員工來信。
她沿著舉報線索,一一核實審查,將好幾位高層送進監獄。2年後,格力營收突破百億,顯示出超強的增長動力。
她也榮獲"中國企業女性風雲人物"的稱號,一向黑臉的她,在頒獎典禮上笑了。
她堅持原則,堅持底線,最看不慣的,是那些虛與委蛇的人際關系。
董事長的親信違規,在沒收到貨款的情況下發貨。她絲毫不留情面,罰款、通報批評、工資降一級。
董事長出面找她說情,她回懟到:「我的權力只夠降一級工資,你要是給我足夠權力,我早就把這人開除了。」
領導的關系戶,和格力簽署一份400萬的廣告策劃合同。對方原本以為簽字是走過場,董明珠一口回絕:「我連策劃案的影子都沒看到,憑什麼給你簽?」
連自己的哥哥,她也沒有放過。
某年銷售旺季,格力產品供不應求,有經銷商打起董明珠哥哥的主意。
他們找到董明珠哥哥,以2%的提成報酬,請他幫忙打點拿貨。哥哥很高興,打電話給董明珠,卻沒想到換來妹妹一句:「不行。」
她的電話馬上又打給經銷商,臭罵一頓後,她停掉對方的貨。
對方反問董明珠的哥哥:「那是你親妹妹還是假妹妹?」
更狠的是,隨後她寫了一封絕交信寄給哥哥。從此二十多年的時光,二人再無來往,董明珠則被踢出族譜。
對人狠,董明珠對自己更狠。
2005年,當地政府希望將格力電器,以9億元的價格出售。買方,是當時的美國開利集團,被譽為「空調一哥」。
對方私下找到董明珠,希望她能幫助完成收購。附帶的條件是,每年給她8000萬的年薪。
幾乎所有人的關系都被開利走通了,但董明珠沒有。
她說,這個年薪對我太有誘惑力了,但收購就意味著失敗。「雖然對方是世界500強企業,但未必明天我們不是世界500強。」
為了阻止收購,她一次次地向上級部門反應,最終將格力救下。
2012年,她坐上格力電器董事長的位置。僅僅用了不到3年的時間,便率領格力成為國內第一家利潤過百億的家電企業。
回首過往的幾十年,董明珠的能力是她霸氣的基石。
財經 作家吳曉波曾問她:「你有做錯過決定嗎?」她果斷地回答:「沒有,我不允許自己做錯。」
或許,她最對不起的人,就是自己的親人。她承認自己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兒子,也承認自己當時對哥哥太「絕對」。
「如果解釋一下,沒那麼強硬,可能會更好。」
轉念間,她又嚴肅起來:
「但是,我在這里做一天,就必須這樣做。等我退休後,如果你還願意認我這個妹妹,我們再續親情。」
許多年後,董明珠從一個女屌絲,成長為全國最霸氣的女人。
無論是否存在攝像機,她跟下屬說話從來不留情面,臟話滿天飛,指責他們的失職和不用心。包括很多男下屬在內,很多人不敢直視她的眼睛。
開股東會,她語言激動,拍著桌子罵,我五年不給你們分紅,你們能怎麼樣我?「給你給得越多越他媽越得意,越他媽話越多」。
大佬見面,滿屋子熱鬧,她推門而入,柳傳志、王健林等紛紛起身,喊一聲「董姐」。前呼後擁,熱情合影。
這樣的場合,她經歷太多了,保持微笑又如臨大敵。
即便身處董事長高位,她仍是格力最好的推銷員。
無論出現在什麼場合,她談到最多的還是格力。這個她為之奮斗31年的企業,融入了她全部的愛。像是將自己「嫁給」格力一樣。
去年疫情暴發,她帶領全公司殺入直播帶貨。她出現在鏡頭里,滔滔不絕地講述公司每一項產品。她堅信自己家的產品任何人都沒有她講得清楚。
她說:「我是千億的老總,能賣好一個200塊錢的產品也很好,顧客就是上帝。」這股狠勁,一如當年做銷售員的樣子。
她常懷念那段日子。那時她脾氣好,人見人愛,大家都喜歡叫她一聲董姐。後來職位越來越高,她越來越像個鬥士。
孤獨的鬥士。
供應商打了她的人,她二話不說報警,並終止合作,誰勸都不聽。競爭對手在暗中作祟,她打電話跟蘇寧創始人張近東對罵40分鍾,不退一步。
跟對手斗、跟自己斗,她斗出了一個世界頂級的空調企業,也斗走了越來越多的人。
她稱自己有很多朋友,但都是圈外人。她的親人僅剩下兒子,遠在另一座城市,從事著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
年紀漸長,她越發親切,又變得柔軟起來。她拉著魯豫在珠海情人路濱海大道上散步,向她介紹自己幾十塊錢的碎花裙子。她跟吳曉波談笑風生,訴說著接班人的條條框框。
甚至在最近的綜藝上,她喜歡上了岳雲鵬。看著這個胖胖的可愛後輩,她滿眼寵溺。
她說自己現在最想做的就是抱孫子,回家看孩子。那些商海浮沉都隨風飄散吧,她越來越老了。
對了,她喜歡風。無論是格力空調吹出的風,還是咸鹹的海風。
那年她36歲,從南京來到珠海,愛上了這座小城。到了夏天,台風來臨,人人跑回家躲避,她開著公司的車前往情人路濱海大道。
海中風浪滔天,層層疊疊撞向海堤。她看得出神,卻不料 汽車 被海水沖倒。擋風玻璃破碎,海水漫灌,她掙扎游出,死死抱住一棵樹才活下來。
巨浪翻湧,她衣衫盡濕。退潮後,那個迷戀台風的姑娘,走入了一場又一場,更大的台風中。
沒有人知道她經歷過多少風,只見風在她臉上留下痕跡,凌厲、不屈、狠辣、孤獨的痕跡。
那是生活,留給一個無路可退的女人的痕跡。
『貳』 董明珠鐵了心要造電動車是怎麼回事
據央視財經報消,從2016年2月開始,格力和擁有鋰電池核心技術的珠海銀隆公司開始捆綁出現。盡管到2016年11月,格力電器收購銀隆的方案未獲股東大會通過,格力宣布終止收購。
格力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 董明珠:我們要走一條自主創新的道路。中國要崛起,不僅是消費者有這樣的需求,關鍵我是在技術領域里一定要自己掌控。只有掌控技術的人,只有自己能夠創造新技術的人,那我覺得他才有真正的話語權。到今天為止中國是汽車製造大國,但哪一樣是我們自己的?我們依然是跟隨型的。
董明珠:電動車我一定會做得最好!
格力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 董明珠:我用過進口的特別好的電動車,但是兩年半電池就壞了,就要換了。我在這里承諾,我們造的電動車,十年電池絕對由我們來承擔的。就是這一點,我認為我就贏了。
所以我覺得我們更多的是第一要有信心。第二個我覺得要有挑戰精神,敢於去面對消費者的需求,你進了這個門檻,要做到消費者喜歡才行,電動車我一定會做得最好。
『叄』 吳曉波個人簡介有哪些
吳曉波,財經作家,廣東梅縣人,1968年出生浙江寧波,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哈佛大學訪問學者,「藍獅子」財經圖書出版人。曾任上海交通大學、暨南大學EMBA課程教授,常年從事公司研究。2014網路moments營銷盛典最具品牌價值財經作家榜首 。
畢業後開始了他長達13年的商業記者生涯。2001年吳曉波出版的《大敗局》證明了嚴肅的商業寫作也能夠躋身暢銷書行列。而他辛苦經營兩年的藍獅子財經叢書則成為中國本土財經書籍出版的最著名的品牌之一。他的時間被劃分為幾塊,主要的精力用在出版事業上,同時還堅持以每年寫作一本書的速度向外界傳達自己的觀念。
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評為年度「中國青年領袖」。2015年7月27日,成為綠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獨董候選人。
(3)吳曉波訪問格力擴展閱讀:
吳曉波父親是廣東梅縣客家人,大學讀的是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繫,到部隊後被分到炮兵研究所——當時的番號是207所,搞了十多年的重兵器科研。
母親是浙江紹興縣人,也是在上海讀的書,學的是船舶技術,緣分讓他們走到了一起,結婚後,母親也入了伍,同在一個所里。
1960年代的中國十分動盪,搬遷到了江西南昌。
1968年的9月9日,出生在寧波的一家郊區醫院,
滿月的時候,父親要回部隊報戶口,這才想起,這個小子居然還沒有大名,大家琢磨了半天,也弄不出一個響亮點的名字,父親急了,說:「先隨便起一個吧,生在寧波,就叫小波,等長大了,再改。」在大寧波,有無數的孩子叫小波,單在媽媽大姐家——我後來管她叫大大阿姆——的弄堂里,就有兩個,一個是男孩,一個是女孩。就這么一隨便,一直隨便到了現在。
『肆』 雷軍和董明珠的10億賭約是什麼
雷軍和董明珠的10億賭約漸進,伴隨著小米赴港上市以及董明珠霸氣回應,關於誰輸誰贏,不斷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10億賭約內幕曝光,到底誰輸誰贏,作者帶你揭開其神秘面紗。
董明珠再談10億賭約雷軍和董明珠的10億賭約漸進,伴隨著小米赴港上市以及董明珠霸氣回應,關於誰輸誰贏,不斷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如今,10億賭局即將到期。近日,在吳曉波頻道《十年二十人》節目上,董明珠再次被問到與雷軍10億賭局。她表示,自己這個決策不可能錯,已經做了風險防控,不能影響企業生存。
「我預備了50個億投進去,我企業一樣不影響健康發展,那有什麼不能去賭?」董明珠說。10億賭約內幕曝光2013年12月12日,在央視財經頻道主辦的第十四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小米公司董事長兼CEO雷軍與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就發展模式展開激辯,並打下10億元的天價賭局,一時間成為業內熱議話題。
吳曉波近日在自己的欄目中邀請了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對話中董明珠被問及與雷軍10億賭局的事,董明珠紕漏了整個事件的始末。
董明珠回憶起當年和雷軍賭局的背後故事,當時在後台雷軍稱欄目組希望他和董明珠打賭,董明珠聽到要賭一塊錢,當即否決了雷軍,誰知上台雷軍又提這事。董明珠:「雷軍就說他們叫我跟你賭,你知道嗎?我說沒有人跟我講,他說我看完你的資料後覺得格力太了不起了,他說就賭一塊錢,我說那你就別再講賭的事,我跟他在台下是這樣說的,結果,台上他竟然還拿出來,亮相說賭一塊錢,那我就說,我要賭就賭個較量,十億拿出來,實際上我們倆根本不在一個平台,再講不好聽的話,兩個人不在一個地球。」
『伍』 格力確定為特斯拉提供底盤,如何看這樣的強強聯手
格力一直都是大家非常信賴的老牌子,格力是董明珠成立的一家“家電公司”。更是在董明珠的帶領下成為了中國國內非常著名的老牌子,深受很多顧客的喜愛和信賴。但是格力在近幾年疫情大環境下出現了公司低迷的情況,董明珠並沒有抓住受疫情影響而涌現出來的直播渠道。反而導致格力在近兩年的銷售業績被其他品牌直接打壓,格力也開始想要謀求新的方向進行轉型發展。
特斯拉如果能夠得到格力的支持,也將會大大提高自身生產的性價比。格力也能夠在新的領域繼續發光發熱,去拓展自己公司的發展方向。對於特斯拉和格力而言,此次的合作利大於弊。這也是為什麼董明珠能夠在直播間同意與格力之間的合作,兩方的合作也是強強聯手。
『陸』 特斯拉底盤是誰調教的
你是問特斯拉底盤是哪個公司造的嗎?格力。
特斯拉全面開拓中國市場後,其製造也逐步開始了「國產化」,更有消息稱國產特斯拉底盤,竟是「格力製造」10月底一次財經主題的直播中,吳曉波向董明珠詢問是否為特斯拉提供底盤,得到了董明珠的肯定答復。
底盤是指汽車上由傳動系、行駛系、轉向系和制動系四部分組成的組合,支撐、安裝汽車發動機及其各部件、總成,形成汽車的整體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