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癔症是什麼病
癔症(分離轉換性障礙)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沖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於易病個體引起的精神障礙。癔病的主要表現有分離症狀和轉換症狀兩種。癔症的症狀是功能性的,因此心理治療佔有重要的地位。該病預後一般較好,60%-80%的患者可在一年內自行緩解。
癔症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較有影響的觀點大致可歸納為兩種。第一種觀點認為癔症是一種原始的應激現象。所謂原始反應即人類在危機狀態下所表現出的各種本能反應。包括:①興奮性反應如狂奔、亂叫、情感暴發等精神運動性興奮狀態;②抑制性反應如昏睡、木僵、癱瘓、聾、啞、盲等;③退化反應如幼稚行為、童樣痴獃等。
第二種觀點認為癔症是一種有目的的反應。臨床實踐發現癔症常常發端於困境之中或危難之時,而且癔症的發作往往能導致脫離這種環境或免除某些義務。
(1)癔症是什麼病擴展閱讀:
癔症型人格障礙的表現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1、引人注意,情緒帶有戲劇化色彩。這類人常好表現自己,而且有較好的藝術表現才能,唱說哭笑,演技逼真,有一定的感染力。有人稱她們為「偉大的模仿者」、「表演家」。她們常常表現出過分做作和誇張的行為,甚至裝腔作勢,以引人注意。
2、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這類人不僅有很強的自我暗示性,還帶有較強的被他人暗示性。她們常好幻想,把想像當成現實,當缺乏足夠的現實刺激時便利用幻想激發內心的情緒體驗。
3、情感易變化。這類人情感豐富,熱情有餘,而穩定不足;情緒熾熱,但不深,因此他們情感變化無常,容易激情失衡。對於輕微的刺激,可有情緒激動的反應,「大驚小怪」,缺乏固有的心情,情感活動幾乎都是反應性的。由於情緒反應過分,往往給人一種膚淺,沒有真情實感和裝腔作勢甚至無病呻吟的印象。
4、視玩弄別人為達到自我目的的手段。玩弄多種花招使我就範,如任性、強求、說謊欺騙、獻殷勤、謅媚,有時甚至使用操縱性的自殺威脅。他們的人際關系膚淺,表現上溫暖、聰明、令人心動,實際上完全不顧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5、高度的自我中心。這類人喜歡別人注意和誇獎,只有投其所好和取悅一切時才合自己的心意。表現出欣喜若狂,否則會攻擊他人,不遺餘力。
此外,此類患者還有性心理發育的不成熟,表現為性冷淡或性過分敏感,女性患者往往天真地展示性感,用過分嬌羞樣的誘感勾引他人而不自覺。
❷ 癔病是什麼病
癔病,又稱歇斯底里,屬中醫臟躁的范疇。臨床上以成年女性居多,多因精神因素而誘發。發病最早的症狀,往往是在睡眠中悲哭或妄笑為主,有的患者可從夢中哭醒,常在睡眠中發作,以致影響正常的睡眠。現代醫學研究認為,這是一種心因性疾病,如患者遇到急劇的天災、人禍、親人死亡等,慢而持久的刺激產生氣憤、委屈、羞愧、悲傷等精神誘因,在自身特殊性格的基礎上,加上心理創傷因素,除白天的軀體症狀以外,常伴有夜間夢中的大哭與大笑,使患者從睡夢中醒來。這是癔病中最輕的一種。二是社會文化因素,患癔病的患者普遍文化程度較低,他們往往生活在封閉性的單一文化氛圍當中。因為他們受教育程度低,所以他們無法進行自我疏導。再加上他們所生活的社會生活環境水平低下,所以也就沒有有利的外界因素進行幫助。
❸ 癔症是一種什麼病
癔症又名歇斯底里。是由於明顯的精神因素
❹ 癔症是種什麼病
癔症(Hysteria)又稱歇斯底里,是由明顯精神因素、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導致的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感覺或運動障礙、意識狀態改變,症狀無器質性基礎的一種神經症。
本症多於青壯年期發病,起病突然,可有多次發作,尤多見於女性。國外報道一般人口中患病率為5‰,戰時發病率占戰時神經症的50%,直接與戰傷有關的約為40%~60%。國內流行學調查資料中,各地報道的差異很大,約占神經精神科門、急診總數5%~10%。近年來,癔症發病率有減少趨勢。
[病因與發病機理]
癔症的發生與遺傳因素、個性特徵有關,可概括為:在某種性格基礎上,因精神受到刺激而發病,亦可在軀體疾病基礎上發病。
一、遺傳因素
國外資料表明癔症患者的近親中本症發生率為1.7%~7.3%,較一般居民高。女性一極親屬中發生率為20%。我國福建地區報導患者具有陽性家族史者佔24%。提示遺傳因素對部分患者來說比精神因素更為重要。
二、性格特徵
(一)高度情感性:平時情緒偏向幼稚、易波動、任性、急躁易怒、敏感多疑,常因微小鎖事而發脾氣或哭泣。情感反應過分強烈,易從一個極端轉向另一個極端,往往帶有誇張和戲劇性色彩,對人對事也易感情用事。
(二)高度暗示性:指患者很輕易的接受周圍人的言語、行動、態度等影響,並產生相應的聯想和反應時稱暗示;當時自身的某些感覺不適產生某種相應的聯想和反應時稱自我暗示。暗示性取決於病人的情感傾向,如對某件事或某個人具有情感傾向性,則易受暗示。
(三)高度自我顯示性:具人自我中心傾向,往往過分誇耀和顯示自已,喜歡成為大家注意的中心。病後主要表現為誇大症狀,祈求同情。
(四)豐富幻想性:富於幻想,其幻想內容生動,在強烈情感影響下易把實現與幻想相互混淆,給人以說謊的印象。
上述四點突出而典型者稱癔症性病態人格。以上性格特徵於病後顯得更加突出。
三、精神因素
一般多由急性精神創傷性刺激引起,亦可由持久的難以解決的人際矛盾或內心痛苦引起。尤其是氣憤與悲哀不能發泄時,常導致疾病的突然發生。一般說來,精神症狀常常由明顯而強烈的情感因素引起,軀體症狀多由暗示或自我暗示引起,首次發病的精神因素常決定以後發病形式、症狀特點、病程和轉歸。再發時精神刺激強度雖不大,甚至客觀上無明顯原因,因觸景生情,由聯想激起與初次發病時同樣強烈的情感體驗和反應,而出現模式相似的症狀表現。
四、軀體因素
在某些軀體疾病或軀體狀況不佳時,由於能引起大腦皮層功能減弱而成為癔症的發病條件。如顱腦外傷、急性發熱性疾病、妊娠期或月經期等。
發病機理:學者們從心理學、生物學和生理學的不同觀點上加以解釋。心理動力學派根據壓抑原理,認為受到超我不完全成功壓抑的願望,採取偽裝形式,通過「轉換」或轉化為症狀。巴甫洛夫學派從高級神經活動病理生理學觀點出發,認為癔症患者的高級神經活動(特別是第二信號系統)的弱化,使受其調節和控制的第一信號系統與皮質症部位的活動相對增強或脫抑制,是癔症症狀發生的病理生理基礎。「反射」說學派認為癔症症狀本質是一類神經系統原始的、本能的反應、這種反應可因繼發性得益而強化,或因條件反射性聯系而習慣化,成為主動化反應。這種觀點的形式主要基於對戰時癔症的治療經驗,未必適用於和平時期的患者。
[臨床表現]
起病較急,臨床表現多樣化。以軀體方面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者稱轉換型(Conversivetype)癔症;以精神方面症狀為主要表現者稱分離型(dissociative type)癔症。
一、軀體症狀
可呈現出類似各種神經系統或內臟器官疾病的臨床表現,但缺乏器質性疾病的陽性體征,症狀表現為器官的功能過度興奮或脫失的結果。常見的軀體症狀有:
(一)感覺障礙
1.感覺脫失:各種淺感覺減退和消失,有多種表現形式,如全身型,半側型,截癱型,手套或襪套型等,以半側型多見,麻木區與正常側界限明確,或沿中線或不規則分布,均不能以神經系統器質性病變規律來解釋。
2.感覺過敏:如皮膚痛覺過敏、身體某局部劇烈且持續性疼痛,若發生在腹部則易誤為急腹症,甚至旋以不必要的手術。
3.特殊感官功能障礙:有暴發性耳聾、視野縮小(管型視野,又稱管窺)、弱視或失明,嗅覺和味覺障礙等。
(二)運動障礙
1.痙攣發作:發作時徐緩倒地,痙攣發作無規律性,或為四肢挺直,不能被動屈曲,或呈角弓反張狀,或作掙扎亂動,雙手抓胸,揪頭發、扯衣服、翻滾、喊叫等富有情感色彩的表現。發作中面色潮紅、雙目緊閉、眼球游動、瞳孔正常,對光反應存在。一般無咬破舌頭或其它外傷及尿失禁,同時也查不到病理反射。發作時間持續數十分鍾。一般意識不完全喪失,發作後能部份回憶。
2.震顫:范圍可及頭、舌、肢體、腹壁等,為陣發性粗大不規則抖動,分散注意時減輕。
3.行立不能:卧位時雙下肢活動正常,肌力良好,但不能站立,寸步難行。
4.癱瘓:可為截癱、偏癱、一(或二、三、四)個肢體癱瘓。其肌張力正常、減低或增強,被動運動時常有抵抗,無肌萎縮,腱反射存在,無病理反射和膀胱、直腸括約肌功能障礙。
5.失音和不言症:失音者說話時聲低如耳語。不言者堅持緘默不語,但筆談能力完好。若合並有耳聾時稱癔症性聾啞症。
(三)反射障礙:腱反射正常、活躍或減弱,偶有咽反射消失。
(四)內臟功能障礙
1.嘔吐:多為頑固性嘔吐,食後即吐,吐前無惡心,吐後仍可進食,雖長期嘔吐,並不引起營養不良。消化道檢查無相應的陽性發現。
2.呃逆:呃逆發作頑固、頻繁、聲音響亮,在別人注意時尤為明顯,無人時則減輕。
3.過度換氣:呈喘息樣呼吸,雖然發作頻繁而強烈,但無紫紺與缺氧徵象。
4.其它:癔症球、多飲多尿、鼓腸等。
二、精神症狀:多呈發作性。
(一)朦朧狀態:突然出現意識范圍縮小,與外界能作部份接觸和對答,說話內容簡單,常反映與病因有關的內心體驗。有時出現雙重人格或鬼神附體,可有明顯生動的幻視、幻覺,情感豐富而逼真。持續半小時至1~2小時,嘆口氣後突然清醒,對發作中經歷僅能部分回憶或完全為能回憶。
(二)木僵狀態:突然起病,對外界刺激無反應,雙上肢屈肘握拳,雙下肢伸直,被動運動時有抵抗,腱反射正常,無病理反射。雙目緊閉,被動翻天眼球時上轉或游動,瞳孔正常,對光反應存在。可伴有陣發性摒氣,心律與血壓正常。可持續數小時。
(三)情感爆發:在精神因素作用下急性發病,表現為哭笑、喊叫、吵鬧、憤怒、言語增多等,常以唱小調方式表達內心體驗。情感反應迅速,破涕為笑並伴有戲劇性表情動作。發作持續時間常受周圍有言語和態度的影響。發作時有輕度意識模糊,發作後能部分回憶。
(四)精神性遺忘症:以對引起精神創傷事件的局限性遺忘較多見,對即往經歷和全部遺忘見於戰時癔症。
(五)神遊症:患者突然離家外出漫遊,歷時數日,清醒後對其過程不能回憶。
[病程和預後]
多呈發作性,急性起病,消失迅速。軀體症狀可呈持續性,如治療不當,可延續數年,甚至十餘年,經適當治療,多能迅速好轉,癔症性性格特徵顯著者,易復發。
[診斷依據與鑒別診斷]
癔症的疹斷必須具有排除性與支持性兩種依據。因此,診斷本症必須詳詢病史、症狀演變進程,與疾病發生發展有關因素;認真分析症狀的起因,性質和特徵;詳細查體和必要的輔助檢查,以排除其它疾病;尤其是兒童和中老年首次出現發作者,或與某些軀體器質性疾病並存時,更應慎重。不能僅根據病前有精神因素與暗示治療有效而作出診斷,客觀地估計精神因素和暗示性在每例患者的發病、治療與轉歸上實際意義是十分重要的。
診斷依據:
一、明顯的精神因素及由此引起的強烈情感體驗。
二、症狀的產生和消失與暗示,自我暗示密切聯系。
三、急性起病,症狀多樣。檢查未發現與軀體症狀相應的陽性體征和器質性病變的證據。精神症狀常有表演和誇張的特點,帶有鮮明的情感色彩。
四、病前性格特點,即往類似發作史,陽性家族史及年齡與性別均可作參考。
五、排除腦及軀體器質性疾病,反應性精神病,情感性障礙和精神分裂症。
[鑒別診斷]
癔症表現可類似多種疾病,不逐一鑒別,只舉例鑒別如下:
一、癲癇大發作:發作時,突然意識喪失,發出癇叫,隨處倒地,先強直、後陣攣,分期明確。瞳孔散大,對光反應消失,並有錐體束征,持續時間僅1~數分鍾,發作後入睡,清醒後完全遺忘。癔症性發作時,意識不完全喪失,發作後可部分回憶,緩慢倒地,抽搐不規律,持續時間長,無瞳孔散大及錐體束征等可鑒別。
二、反應性精神病:即往無類似發作史,致病的精神因素強烈,症狀常反應與精神因素有關的情感體驗,沒有像癔症患者那樣易受暗示、也缺乏鮮明的戲劇性、幻想性和情感性,軀體症狀少。反復發作者少。
三、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的附體妄想內容荒謬,持續時間長。癔症的附體妄想為陣發性,且表情生動、情感外露,而精神分裂症則傾向於隱蔽不談。
四、腦器質性疾病:疾病的動態觀察,詳細的軀體和神經系統檢查及腦電圖、頭顱CT等輔助檢查結果可資鑒別。
[治療]
一、精神治療:由於患者求治心切,所以一般的支持性心理治療常不湊效。通常以暗示或疏泄治療為主。當症狀緩解後,應及時向患者說明疾病的本質,消除顧慮,增加治療信心,並應指出:患者的性格缺陷與發病的關系,幫助患者找出防治方法等。
二、葯物治療:癔症性情感爆發可一次予以足夠劑量的鎮靜劑;痙攣發作常結合言語性暗示,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精神症狀明顯時選用相應的抗精神病葯物治療。
三、針刺與電刺激治療:適用於癔症性癱瘓或感覺障礙等軀體症狀。
四、症狀緩解後,除心理支持治療外,對殘存症狀應予以對症處理。
❺ 癔症是什麼病
導讀:癔症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沖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於易病個體引起的精神障礙。
癔症即由於某些因素的影響,在短時間內,連續多人發生同類型的癔病
。第一個發病者大多是在眾人目睹下發病。由於對疾病不理解,眾人產生恐懼、緊張心理,如怕患怪病、傳染病、中毒或認為是神鬼作怪等等。在情境暗示和自我暗示基礎上,相互影響而陸續發病。
癔病
,特別是流行性癔病的發生,與一定的文化背景、社會習俗、傳說有關,常見於邊遠山區或文化層次較低、迷信色彩濃厚的地區和人群,也與一定的人格特徵(如受暗示性)有關。對歇斯底里症的治療,可以使用一些葯物治療。
對癔病的心理治療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由於癔病患者受暗示性高,在心理治療時多採用暗示療法。中醫治療癔病過程中,首先應取得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耐心聆聽患者的陳述和發泄。治療者通過指導、解釋和保護,使病人對所患疾病有一個正確認識,消除對疾病的誤解和不必要的緊張、恐懼,樹立戰勝疾病的勇氣和信心,積極配合治療。然後運用上海錦醫堂專家獨特的中醫手法進行治療,見效快、無依賴性、無副作用,從根本上對睡眠中樞進行調節,穩定大腦細胞及神經細胞,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最終完全康復,不再復發!
❻ 什麼是癔症
癔症一詞的原有注釋為「心意病也」,也稱為歇斯底里,是一種較常見的神經病,以鄉村多見。目前認為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誇張,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點,常由於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發病。可呈現各種不同的臨床症狀,如感覺和運動功能有障礙,內臟器官和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以及精神異常。這類症狀無器質性損害的基礎,它可因暗示而產生,也可因暗示而改變或消失。
癔症是在各科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類神經症,但近年來發病有所減少。在綜合醫院的心理咨詢門診中,本病也較少見,僅佔全部咨詢病例的0.3%。
本病的病人在病前常已有情感豐富,富於幻想,善於模仿,易受暗示,自我中心等人格特點。這類人常在某些心理一社會因素的刺激下或暗示下,突然出現短暫性精神異常或運動、感覺、植物神經、內臟方面的紊亂。這些症狀可由暗示而產生,亦可通過暗示而使之消失。
本病的發病年齡多數在16~30歲之間,女性遠多見於男性。
癔症的表現可謂多種多樣,既可有運動、感覺等障礙的類似神經系統疾病的症狀,又可有各種內臟病變的類似各科疾病的症狀,也可有短期發作的精神症狀(變態心理症狀)。可以說癔症的表現可以模仿臨床各科的任何疾病的表現,因此極易誤診。已有許多最初診斷是癔症,而實際上是軀體疾病,因而拖延了治療的教訓。所以癔症在臨床上要作出正確的判斷,難度是較大的,特別對於臨床經驗缺乏者來講,不要輕易下癔症的診斷。
但癔症的第一次發作,絕大多數是在一定的精神刺激下發病的,以後遇見類似的刺激,或在病人回想起這種刺激的情況下,也可以促使癔症再發。此外,癔症所出現的各種表現,不論是感覺障礙、運動障礙、內臟病變等,其臨床症狀常是多變的,易通過暗示而改變病變表現的程度、范圍,而且這些病變表現常不符合人的解剖生理上的特點或疾病的固有規律,而這些對於正確判斷癔症是很有幫助的。
癔症的精神症狀亦可多種多樣,但其症狀呈現盡情發泄和表演的特點,使人印象很深,有的亦可出現許多幼稚性動作、行為,甚或離家出走,到處游盪等。
❼ 癔症究竟是什麼病
分離性障礙又稱分離(轉換)障礙,曾稱癔症或歇斯底里症。分離性障礙是一類由精神因素作用於易感個體引起的精神障礙。一部分患者表現為分離性症狀,另一部分患者表現為各種形式的軀體症狀,其症狀和體征不符合神經系統生理解剖特點,缺乏相應的器質性損害的病理基礎。這些症狀被認為是患者無法解決的內心沖突和願望的象徵性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