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ftp發展史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ftp發展史

發布時間: 2023-03-21 23:16:34

1. 簡述FTP的工作原理

FTP的工作原理:FTP 採用 Internet 標准文件傳輸協議 FTP 的用戶界面, 向用戶提供了一組用來管理計算機之間文件傳輸的應用程序。

開發任何基於 FTP 的客戶端軟體都必須遵循 FTP 的工作原理,FTP 的獨特的優勢同時也是與其它客戶伺服器程序最大的不同點就在於它在兩台通信的主機之間使用了兩條 TCP 連接,一條是數據連接,用於數據傳送;

另一條是控制連接,用於傳送控制信息(命令和響應),這種將命令和數據分開傳送的思想大大提高了 FTP 的效率,而其它客戶伺服器應用程序只有一條 TCP 連接。

(1)ftp發展史擴展閱讀:

FTP 的目標是提高文件的共享性,提供非直接使用遠程計算機,使存儲介質對用戶透明和可靠高效地傳送數據。它能操作任何類型的文件而不需要進一步處理,就像MIME或Unicode一樣。

但是,FTP有著極高的延時,這意味著,從開始請求到第一次接收需求數據之間的時間,會非常長;並且不時的必須執行一些冗長的登錄進程。

FTP 在網際網路網路上歷史是最悠久的網路工具,從 1971 年由 A KBHUSHAN 提出第一個 FTP 的RFC(RFC114),FTP 憑借其獨特的優勢一直都是網際網路中最重要、最廣泛的服務之一。

2. 求FTP的歷史簡介

FFTP的含義、原理及使用方法

FTP是英文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縮寫,意思是文件傳輸協議,主要功能是完成從一個系統到另一個系統完整的文件拷貝。它和HTTP一樣都是Internet上廣泛使用的協議。FTP協議要用到兩個TCP連接,一個是命令鏈路,用來在FTP客戶端與伺服器之間傳遞命令;另一個是數據鏈路,用來上傳或下載數據。

FTP協議有兩種工作方式:PORT方式和PASV方式,中文意思為主動式和被動式。

PORT(主動)方式的連接過程是:客戶端向伺服器的FTP埠(默認是21)發送連接請求,伺服器接受連接,建立一條命令鏈路。當需要傳送數據時,客戶端在命令鏈路上用PORT命令告訴伺服器:「我打開了XXXX埠,你過來連接我」。於是伺服器從20埠向客戶端的XXXX埠發送連接請求,建立一條數據鏈路來傳送數據。

PASV(被動)方式的連接過程是:客戶端向伺服器的FTP埠(默認是21)發送連接請求,伺服器接受連接,建立一條命令鏈路。當需要傳送數據時,伺服器在命令鏈路上用PASV命令告訴客戶端:「我打開了XXXX埠,你過來連接我」。於是客戶端向伺服器的XXXX埠發送連接請求,建立一條數據鏈路來傳送數據。

從上面可以看出,兩種方式的命令鏈路連接方法是一樣的,而數據鏈路的建立方法就完全不同了。在建立數據連接的過程中,客戶控制進程反客為主,成為連接的接受者,而伺服器數據傳輸進程成了連接的請求者。作為新的子進程,伺服器傳輸進程可以申請一個新的埠號建立關聯(一般是20埠),但是它向哪個客戶埠發送連接請求呢?因為客戶是沒有公認埠的,這時就要用到控制連接。客戶控制進程通過控制連接告訴伺服器控制進程自己的數據連接埠號;伺服器控制進程將它轉告自己的數據傳輸進程,伺服器便利用這個埠與客戶建立數據連接。

說了這么多隻是希望大家能對FTP的原理有所了解下面介紹FTP的用法。
FTP命令是Internet用戶使用最頻繁的命令之一,不論是在DOS還是UNIX 操作系統下使用FTP,都會遇到大量的FTP內部命令。熟悉並靈活應用FTP的內部命令,可以大大方便使用者,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 ftp賬號是什麼

FTP 是網際網路網路上歷史最悠久的網路工具,從 1971 年由 A KBHUSHAN 提出第一個 FTP 的RFC(RFC114) 至今近半個世紀來,FTP 憑借其獨特的優勢一直都是網際網路中最重要、最廣泛的服務之一。

用戶分類

1、Real帳戶

這類用戶是指在FTP服務上擁有賬號。當這類用戶登錄FTP伺服器的時候,其默認的主目錄就是其賬號命名的目錄。但是,其還可以變更到其他目錄中去。如系統的主目錄等等。

2、Guest用戶

伺服器通過這種方式來保障FTP服務上其他文件的安全性。這類賬戶,在Vsftpd軟體中就叫做Guest用戶。擁有這類用戶的賬戶,只能夠訪問其主目錄下的目錄,而不得訪問主目錄以外的文件。

3、Anonymous用戶

這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匿名訪問。這類用戶是指在FTP伺服器中沒有指定賬戶,但是其仍然可以進行匿名訪問某些公開的資源。

(3)ftp發展史擴展閱讀

FTP命令是Internet用戶使用最頻繁的命令之一,不論是在DOS還是UNIX操作系統下使用FTP,都會遇到大量的FTP內部命令。熟悉並靈活應用FTP的內部命令,可以大大方便使用者,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FTP的命令行格式為:ftp-v-d-i-n-g[主機名],其中-v顯示遠程伺服器的所有響應信息﹔-i限制ftp的自動登錄,即不使用﹔-netrc文件﹔-d使用調試方式﹔-g取消全局文件名。

4. 什麼是FTP ,Linux的介紹

什麼是FTP呢?FTP 是 TCP/IP 協議組中的協議之一,是英文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縮寫。該協議是Internet文件傳送的基礎,它由一系列規格說明文檔組成,目標是提高文件的共享性,提供非直接使用遠程計算機,使存儲介質對用戶透明和可靠高效地傳送數據。簡單的說,FTP就是完成兩台計算機之間的拷貝,從遠程計算機拷貝文件至自己的計算機上,稱之為「下載(download)」文件。若將文件從自己計算機中拷貝至遠程計算機上,則稱之為「上載(upload)」文件。在TCP/IP協議中,FTP標准命令TCP埠號為21,Port方式數據埠為20。FTP協議的任務是從一台計算機將文件傳送到另一台計算機,它與這兩台計算機所處的位置、聯接的方式、甚至是是否使用相同的操作系統無關。假設兩台計算機通過ftp協議對話,並且能訪問Internet, 你可以用ftp命令來傳輸文件。每種操作系統使用上有某一些細微差別,但是每種協議基本的命令結構是相同的。
FTP的傳輸有兩種方式:ASCII傳輸模式和二進制數據傳輸模式。
1.ASCII傳輸方式:假定用戶正在拷貝的文件包含的簡單ASCII碼文本,如果在遠程機器上運行的不是UNIX,當文件傳輸時ftp通常會自動地調整文件的內容以便於把文件解釋成另外那台計算機存儲文本文件的格式。
但是常常有這樣的情況,用戶正在傳輸的文件包含的不是文本文件,它們可能是程序,資料庫,字處理文件或者壓縮文件(盡管字處理文件包含的大部分是文本,其中也包含有指示頁尺寸,字型檔等信息的非列印字元)。在拷貝任何非文本文件之前,用binary 命令告訴ftp逐字拷貝,不要對這些文件進行處理,這也是下面要講的二進制傳輸。
2.二進制傳輸模式:在二進制傳輸中,保存文件的位序,以便原始和拷貝的是逐位一一對應的。即使目的地機器上包含位序列的文件是沒意義的。例如,macintosh以二進制方式傳送可執行文件到Windows系統,在對方系統上,此文件不能執行。
如果你在ASCII方式下傳輸二進制文件,即使不需要也仍會轉譯。這會使傳輸稍微變慢 ,也會損壞數據,使文件變得不能用。(在大多數計算機上,ASCII方式一般假設每一字元的第一有效位無意義,因為ASCII字元組合不使用它。如果你傳輸二進制文件,所有的位都是重要的。)如果你知道這兩台機器是同樣的,則二進制方式對文本文件和數據文件都是有效的。
5. FTP的工作方式
FTP支持兩種模式,一種方式叫做Standard (也就是 PORT方式,主動方式),一種是 Passive (也就是PASV,被動方式)。 Standard模式 FTP的客戶端發送 PORT 命令到FTP伺服器。Passive模式FTP的客戶端發送 PASV命令到 FTP Server。
下面介紹一個這兩種方式的工作原理:
Port模式FTP 客戶端首先和FTP伺服器的TCP 21埠建立連接,通過這個通道發送命令,客戶端需要接收數據的時候在這個通道上發送PORT命令。 PORT命令包含了客戶端用什麼埠接收數據。在傳送數據的時候,伺服器端通過自己的TCP 20埠連接至客戶端的指定埠發送數據。 FTP server必須和客戶端建立一個新的連接用來傳送數據。
Passive模式在建立控制通道的時候和Standard模式類似,但建立連接後發送的不是Port命令,而是Pasv命令。FTP伺服器收到Pasv命令後,隨機打開一個高端埠(埠號大於1024)並且通知客戶端在這個埠上傳送數據的請求,客戶端連接FTP伺服器此埠,然後FTP伺服器將通過這個埠進行數據的傳送,這個時候FTP server不再需要建立一個新的和客戶端之間的連接。
很多防火牆在設置的時候都是不允許接受外部發起的連接的,所以許多位於防火牆後或內網的FTP伺服器不支持PASV模式,因為客戶端無法穿過防火牆打開FTP伺服器的高端埠;而許多內網的客戶端不能用PORT模式登陸FTP伺服器,因為從伺服器的TCP 20無法和內部網路的客戶端建立一個新的連接,造成無法工作。

單的說,Linux是Unix克隆(Unix clone)或Unix風格(Unix alike)
的操作系統(OS),在原代碼級上兼容絕大部分Unix標准(指的是IEEE
POSIX,System V,BSD),是一個支持多用戶, 多進程,多線程,實時性
較好的功能
強大而穩定的操作系統.它可以運行在x86 PC,Sun Sparc,Digital Alpha
,680x0,PowerPC, MIPS等平台上,可
以說Linux是目前運行硬體平台最多的操作系統. Linux最大的特點在於
它是GNU(Gnu's Not Unix----有點分形與混沌的意味----無限自包含,
簡單的說GNU是一種自由軟體體系)的一員,遵循公共版權許可證(GPL),秉承
"自由的思想,開放的源碼"的原則,成千上萬的專家/愛好者通過Internet
在不斷地完善並維護它,可以說Linux是計算機愛好者自己的操作系統.
追述Linux的歷史直到1990年,Linus Torvalds還是芬蘭赫爾辛基大
學的一名學生,最初是用匯編語言寫了一個在80386保護模式下處理
多任務切換的程序,後來從Minix(Andy Tanenbaum教授所寫的很小
的Unix操作系統,主要用於操作系統教學)得到靈感,進一步產生了
自認為狂妄的想法----寫一個比Minix更好的Minix,於是開始寫了
一些硬體的設備驅動程序,一個小的文件系統,......,這樣0.0.1
版本的Linux就出來了,但是它只具有操作系統內核的勉強的雛形,
甚至不能運行,你必須在有Minix的機器上編譯以後才能玩.這時候
Linus已經完全著迷而不想停止,決定踢開Minix,於是在1991年10
月5號發布Linux 0.0.2版本,在這個版本中已經可以運行bash
(the GNU Bourne Again Shell----一種用戶與操作系統內核通訊的軟體)
和gcc(GNU C 編譯器).從一開始,Linus就決定自由擴散Linux,包括原代碼,
他在comp.os.minix新聞討論組里發布Linux 0.0.2時寫到:
"Do you pine for nice days of Minix-1.1, when mem were men
and wrote their own device drivers? Are you without a nice
project and just dying to cut your teeth on a OS you can
try to modify for your needs? Are you finding it frustrsting
when everything works on Minix? No more all-nighters to
get a nifty program working? Then this post might be just
for you.
"As I mentioned a month ago, I'm working on a free version
of a Minix-lookalike for AT-386 computers. It has finally
reached the stage where it's even usable(though may not be
depending on what you want),and I am willing to put out
the sources for wider distribution. It is just version
0.0.2 ... but I've successfully run bash,gcc,gnu-make,
gnu-sed,compress,etc.under it."
隨即Linux引起黑客們(hacker)的注意,通過計算機網路加入了Linux的
內核開發,Linux傾向於成為一個黑客的系統----直到今天,在Linux社區
里內核的開發被認為是真正的編程.由於一批高水平黑客的加入,使Linux
發展迅猛,到1993年底94年初,Linux 1.0終於誕生了! Linux 1.0已經是一
個功能完備的操作系統,而且內核寫得緊湊高效,可以充分發揮硬體的性能,
在4M內存的80386機器上也表現得非常好,至今人們還在津津樂道於此,
不過自從2.1.xx系列的內核Linux開始走高端的路子----硬體的發展太快了,
但是Linux不會失去它的本色.Linux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大約在
1.3版本之後,開始向其他硬體平台上移植,包括弧稱最快的CPU---Digital
Alpha(至少目前主頻是最高的).所以不要總把Linux與低檔硬體平台聯系
到一塊,Linux發展到今天,這是一個誤區,它只是將硬體的性能充分發揮
出來而已,Linux必將從低端應用橫掃到高端應用!
在Linux的發展歷程上還有一件重要的事:Linux加入GNU並遵循公共
版權許可證(GPL).此舉大大加強了GNU和Linux,幾乎所有應用的GNU
庫/軟體都移植到Linux,完善並提高了Linux的實用性,而GNU有了一
個根基,我現在也搞不清楚到底是GNU Linux呢還是基於Linux的GNU.
:-) 更重要的是遵循公共版權許可證,在繼承自由軟體的精神的前
提下,不再排斥對自由軟體的商業行為(如把自由軟體打包以光碟形
式出售),不排斥商家對自由軟體進一步開發,不排斥在Linux上開發
商業軟體.從此Linux又開始了一次飛躍,出現了很多的Linux發行版
,如Slackware,Redhat,Suse,TurboLinux,OpenLinux等十多種,而且
還在增加,注意你不能說"Redhat Linux""Suse Linux""Slackware
Linux"等等,Linux主要指操作系統內核,對所有發行版內核原代碼
都是一樣的(但集成的內核版本可能因發行時間不同而有所不同).
還有一些公司在Linux上開發商業軟體或把其他Unix平台的軟體移
植到Linux上來,如今很多IT業界的大腕如IBM,Intel,Oracle,Infomix
,Sysbase,Corel,Netscape,CA,Novell等都宣布支持Linux! 商家的
加盟彌補了純自由軟體的不足和發展障礙,Linux迅速普及到廣大計
算機愛好者,並且進入商業應用,正是打破某些公司壟斷文化圈的希
望所在!!
Linux是愛好者們通過Internet協同開發出來的,當然它的網路功能十
分強大,比如你可以通過ftp,nfs等來安裝Linux,用它來做網關等等.
隨著Linux的發展衍生出來的應用恐怕出乎Linus本人最初的預料,
如有人用它來做路由器,有人來做嵌入式系統,有人來做實時性系統.
.....常有新手問Linux能做什麼,其實它不象那些中看不中用的操作
系統,不在於你用它能幹什麼,而在於你想干什麼!
Linux的興起還給人們很多啟迪與思考,如集市式軟體開發的討論,
又如自由軟體的精神......
.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3596242.html

5. 網際網路發展史

網際網路的發展歷程:
互聯網始於1969年的美國,又稱網際網路。是美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將美國西南部的大學UCL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斯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UniversityofUtah(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這個協定由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
1968年
1968年,參議員TedKennedy(特德.肯尼迪)聽說BBN贏得了ARPA協定作為內部消息處理器(IMP),特德.肯尼迪向BBN發送賀電祝賀他們在贏得「內部消息處理器」協議中表現出的精神。
1969年
互聯網始於1969年,是美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將美國西南部的大學UCL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斯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UniversityofUtah(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這個協定有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到1970年6月,MIT(麻省理工學院)、Harvard(哈佛大學)、BBN和(加州聖達莫尼卡系統發展公司)加入進來。到1972年1月,Stanford(斯坦福大學)、MIT』sLincolnLabs(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Carnegie-Mellon(卡內基梅隆大學)和Case-WesternReserveU加入進來。緊接著的幾個月內NASA/Ames(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Mitre、Burroughs、RAND(蘭德公司)和theUofIllinois(伊利諾利州大學)也加入進來。1983年,美國國防部將阿帕網分為軍網和民網,漸漸擴大為今天的互聯網。之後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
互聯網最初設計是為了能提供一個通訊網路,即使一些地點被核武器摧毀也能正常工作。如果大部分的直接通道不通,路由器就會指引通信信息經由中間路由器在網路中傳播。
最初的網路是給計算機專家、工程師和科學家用的。那個時候還沒有家庭和辦公計算機,並且任何一個用它的人,無論是計算機專家、工程師還是科學家都不得不學習非常復雜的系統。乙太網-----大多數區域網的協議,出現在1974年,它是哈佛大學學生BobMetcalfe(鮑勃.麥特卡夫)在「信息包廣播網」上的論文的副產品。這篇論文最初因為分析的不夠而被學校駁回。後來他又加進一些因素,才被接受。
由於TCP/IP體系結構的發展,互聯網在七十年代迅速發展起來,這個體系結構最初是有BobKahn(鮑勃.卡恩)在BBN提出來的,然後由史坦福大學的Kahn(卡恩)和VintCerf(溫特.瑟夫)和整個七十年代的其他人進一步發展完善。八十年代,DefenseDepartment(美國國防部)採用了這個結構,到1983年,整個世界普遍採用了這個體系結構。
1978年
1978,UUCP(UNIX和UNIX拷貝協議)在貝爾實驗室被提出來。1979年,在UUCP的基礎上新聞組網路系統發展起來。新聞組(集中某一主題的討論組)緊跟著發展起來,它為在全世界范圍內交換信息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法。然而,新聞組並不認為是互聯網的一部分,因為它並不共享TCP/IP協議,它連接著遍布世界的UNIX系統,並且很多互聯網站點都充分地利用新聞組。新聞組是網路世界發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同樣地,BITNET(一種連接世界教育單位的計算機網路)連接到世界教育組織的IBM的大型機上,同時,1981年開始提供郵件服務。Listserv軟體和後來的其他軟體被開發出來用於服務這個網路。網關被開發出來用於BITNET和互聯網的連接,同時提供電子郵件傳遞和郵件討論列表。這些listserv和其他的郵件討論列表形成了互聯網發展中的又一個重要部分。
第一個檢索互聯網的成就是在1989年發明出來,是由PeterDeutsch和他的全體成員在Montreal的McFillUniversity創造的,他們為FTP站點建立了一個檔案,後來命名為Archie。這個軟體能周期性地到達所有開放的文件下載站點,列出他們的文件並且建立一個可以檢索的軟體索引。檢索Archie命令是UNIX命令,所以只有利用UNIX知識才能充分利用他的性能。
McFill大學,擁有第一個Archie的大學,發現每天中從美國到加拿大的通訊中有一半的通信量訪問Archie。學校關心的是管理程序能否支持這么大的通訊流量,因此只好關閉外部的訪問。幸運的是當時有很多很多的Archie可以利用。
大約在同一時期,BrewsterKahle,當時是在ThinkingMachines(智能計算機)發明了WAIS(廣域網信息服務),能夠檢索一個資料庫下所有文件和允許文件檢索。根據復雜程度和性能情況不同有很多版本,但最簡單的可以讓網上的任何人可以利用。在它的高峰期,智能計算機公司維護著在全世界范圍內能被WAIS檢索的超過600個資料庫的線索。包括所有的在新聞組里的常見問題文件和所有的正在開發中的用於網路標準的論文文檔等等。和Archie一樣,它的介面並不是很直觀,所以要想很好的利用它也得花費很大的工夫。
1989年
1989年,在普及互聯網應用的歷史上又一個重大的事件發生了。TimBerners和其他在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的人----這些人在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非常出名,提出了一個分類互聯網信息的協議。這個協議,1991年後稱為WorldWideWeb,基於超文本協議――在一個文字中嵌入另一段文字的-連接的系統,當你閱讀這些頁面的時候,你可以隨時用他們選擇一段文字鏈接。盡管它出現在gopher之前,但發展十分緩慢。
由於最開始互聯網是由政府部門投資建設的,所以它最初只是限於研究部門、學校和政府部門使用。除了以直接服務於研究部門和學校的商業應用之外,其它的商業行為是不允許的。90年代初,當獨立的商業網路開始發展起來,這種局面才被打破。這使得從一個商業站點發送信息到另一個商業站點而不經過政府資助的網路中樞成為可能。
991年
1991年,第一個連接互聯網的友好介面在Minnesota大學開發出來。當時學校只是想開發一個簡單的菜單系統可以通過區域網訪問學校校園網上的文件和信息。緊跟著大型主機的信徒和支持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擁護者們的爭論開始了。開始時大型主機系統的追隨者占據了上風,但自從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宣稱他們可以很快建立起一個原型系統之後,他們不得不承認失敗。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們很快作了一個先進的示範系統,這個示範系統叫做Gopher。這個Gopher被證明是非常好用的,之後的幾年裡全世界范圍內出現10000多個Gopher。它不需要UNIX和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知識。在一個Gopher里,你只需要敲入一個數字選擇你想要的菜單選項即可。今天你可以用theUofMinnesotagopher選擇全世界范圍內的所有Gopher系統。
當UniversityofNevada(內華達州立大學)的Reno創造了VERONICA(通過Gopher使用的一種自動檢索服務),Gopher的可用性大大加強了。它被稱為VeryEasyRodent-的首字母簡稱。遍布世界的gopher象網一樣搜集網路連接和索引。它如此的受歡迎,以致很難連接上他們,但盡管如此,為了減輕負荷大量的VERONICA被開發出來。類似的單用戶的索引軟體也被開發出來,稱做JUGHEAD().
Archie的發明人PeterDeutsch,一直堅持Archie是Archier的簡稱。當VERONICA和JUGHEAD出現的時候,表示出非常的厭惡。
現在——至今:
Dephi是最早的為他們的客戶提供在線網路服務的國際商業公司。1992年7月開始電子郵件服務,1992年11月開展了全方位的網路服務。在1995年5月,當NFS(國際科學基金會)失去了互聯網中樞的地位,所有關於商業站點的局限性的謠傳都不復存在了,並且所有的信息傳播都依賴商業網路。AOL(美國在線)、Prodigy和CompuServe(美國在線服務機構)也開始了網上服務。在這段時間里由於商業應用的廣泛傳播和教育機構自力更生,這使得NFS成本投資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
NSF已經放棄了資助網路中樞和高等教育組織,一方面開始建立K-12和當地任何館建設,另一方面研究提高網路大量高速的連接。
微軟全面進入瀏覽器、伺服器和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市場的轉變已經完成,實現了基於互聯網的商業公司。1998年6月微軟的瀏覽器和Win98很好的集成桌面電腦顯示出Bill Gates(比爾.蓋茨)在迅速成長的互聯網上投資的決心。
在互聯網迅速發展壯大的時期,商業走進互聯網的舞台對於尋找經濟規律是不規則的。
免費服務已經把用戶的直接費用取消了。Delphi公司,在線銷售也迅速的成長,例如書籍、音樂、家電和計算機等等,並且價格比較來說他們的利潤是非常少的,然而公眾對於在線銷售的安全性仍然不放心。

6. Internet的發展歷史

1968年

1968年,參議員Ted·Kennedy(特德.肯尼迪)聽說BBN贏得了ARPA協定作為內部消息處理器(IMP),特德.肯尼迪向BBN發送賀電祝賀他們在贏得「內部消息處理器」協議中表現出的精神。

1978年

1978年,UUCP(UNIX和UNIX拷貝協議)在貝爾實驗室被提出來,1979年,在UUCP的基礎上新聞組網路系統發展起來。新聞組(集中某一主題的討論組)緊跟著發展起來,它為在全世界范圍內交換信息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法。

然而,新聞組並不認為是互聯網的一部分,因為它並不共享TCP/IP協議,它連接著遍布世界的UNIX系統,並且很多互聯網站點都充分地利用新聞組。新聞組是網路世界發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第一個檢索互聯網的成就是在1989年發明出來,是由PeterDeutsch和他的全體成員在Montreal的McGillUniversity創造的,他們為FTP站點建立了一個檔案,後來命名為Archie。

這個軟體能周期性地到達所有開放的文件下載站點,列出他們的文件並且建立一個可以檢索的軟體索引。檢索Archie命令是UNIX命令,所以只有利用UNIX知識才能充分利用他的性能。

McFill大學,擁有第一個Archie的大學,發現每天從美國到加拿大的通訊中有一半的通信量訪問Archie。學校關心的是管理程序能否支持這么大的通訊流量,因此只好關閉外部的訪問。幸運的是當時有很多很多的Archie可以利用。

BrewsterKahle,當時是在ThinkingMachines(智能計算機)發明了WAIS(廣域網信息服務),能夠檢索一個資料庫下所有文件和允許文件檢索。根據復雜程度和性能情況不同有很多版本,但最簡單的可以讓網上的任何人可以利用。

在它的高峰期,智能計算機公司維護著在全世界范圍內能被WAIS檢索的超過600個資料庫的線索。包括所有的在新聞組里的常見問題文件和所有的正在開發中的用於網路標準的論文文檔等等。和Archie一樣,它的介面並不是很直觀,所以要想很好的利用它也得花費很大的工夫。

1989年

1989年,在普及互聯網應用的歷史上又一個重大的事件發生了。TimBerners和其他在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的人----這些人在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非常出名,提出了一個分類互聯網信息的協議。

這個協議,1991年後稱為WWW(World Wide Web),基於超文本協議――在一個文字中嵌入另一段文字的-連接的系統,當你閱讀這些頁面的時候,你可以隨時用他們選擇一段文字鏈接。雖然它出現在gopher之前,但發展十分緩慢。

由於最開始互聯網是由政府部門投資建設的,所以它最初只是限於研究部門、學校和政府部門使用。除了以直接服務於研究部門和學校的商業應用之外,其它的商業行為是不允許的。

90年代初,當獨立的商業網路開始發展起來,這種局面才被打破。這使得從一個商業站點發送信息到另一個商業站點而不經過政府資助的網路中樞成為可能。

1991年

1991年,第一個連接互聯網的友好介面在Minnesota大學被開發出來。當時學校只是想開發一個簡單的菜單系統可以通過區域網訪問學校校園網上的文件和信息。緊跟著大型主機的信徒和支持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擁護者們的爭論開始了。

開始時大型主機系統的追隨者占據了上風,但自從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宣稱他們可以很快建立起一個原型系統之後,他們不得不承認失敗。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們很快作了一個先進的示範系統,這個示範系統叫做Gopher。

這個Gopher被證明是非常好用的,之後的幾年裡全世界范圍內出現10000多個Gopher。它不需要UNIX和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知識。

在一個Gopher里,你只需要敲入一個數字選擇你想要的菜單選項即可。今天你可以用theUofMinnesotagopher選擇全世界范圍內的所有Gopher系統。

當University of Nevada(內華達州立大學)的Reno創造了VERONICA(通過Gopher使用的一種自動檢索服務),Gopher的可用性大大加強了。

它被稱為VeryEasyRodent-的首字母簡稱。遍布世界的gopher像網一樣搜集網路連接和索引。

它如此的受歡迎,以致很難連接上他們,但盡管如此,為了減輕負荷大量的VERONICA被開發出來。

類似的單用戶的索引軟體也被開發出來,稱做JUGHEAD().

Archie的發明人PeterDeutsch,一直堅持Archie是Archier的簡稱。當VERONICA和JUGHEAD出現的時候,表示出非常的厭惡。

(6)ftp發展史擴展閱讀

互聯網受歡迎的根本原因在於它的成本低,優點如下:

1、互聯網能夠不受空間限制來進行信息交換

2、信息交換具有時域性(更新速度快)

3、交換信息具有互動性(人與人,人與信息之間可以互動交流)

4、信息交換的使用成本低(通過信息交換,代替實物交換)

5、信息交換的發展趨向於個性化(容易滿足每個人的個性化需求)

6、使用者眾多

7、有價值的信息被資源整合,信息儲存量大、高效、快速

8、信息交換能以多種形式存在(視頻、圖片、文字等等)

7. 互聯網交流方式的發展歷史

發展歷史
第一階段:Email;
最早出現時間為1969年10月,
具體事件:1969年10月世界上的第一封電子郵件是由計算機科學家Leonard K.教授發給他的同事的一條簡短消息。
第二階段:論壇(BBS);
具體事件:大約是從1991年開始,國內開始了第一個BBS站。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直到1995年,隨著計算機及其外設的大幅降價,BBS才逐漸被人們所認識。1996年更是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
第三階段:ICQ、QQ等;
具體事件:ICQ:1996年,三個以色列人維斯格、瓦迪和高德芬格聚在一起,決定開發一種使人與人在互聯網上能夠快速直接交流的軟體。他們為新軟體取名ICQ,即「I SEEK YOU(我找你)」的意思。
第四階段:blog
具體事件:由Jorn Barger在1997年12月提出博客這個名稱。但是在1998年,互聯網上的博客網站卻屈指可數。
與過去的Email、BBS和ICQ(QQ)這三種主要的互聯網溝通方式相比,Blog方式是更嚴肅的溝通工具。BBS公共性很強,而個人性很弱,因此缺乏約束,會形成「誰比誰傻」的負面效應。而Email和ICQ(QQ)是純粹的個人性,而Blog是個人性和公共性的結合。

8. 大家好 我問一個問題 就是什麼是FTP 他們告訴我的話是『FTP地址...........』 這個FTP是什麼意思

FTP文件傳送協議(File Transfer Protocol,簡稱FTP),是一個用於從一台主機到另送文件的協議。該協議的歷史可追溯到1971年(當時網際網路尚處於實驗之中),不過至今仍然極為流行。FTP在RFC 959中具體說明。下圖是它提供的服務的概貌。

圖1 FTP在本地和遠程文件系統之間傳輸文件

在一個典型的FTP會話中,用戶坐在本地主機前,想把文件傳送到一台遠程主機或把它們從一台遠程主機傳送來。該用戶必須提供一個用戶名—口令對才能訪問遠程賬號。給出這些身份認證信息後,它就可以在本地文件系統和遠程文件系統之間傳送文件了。如圖中所示,用戶通過一個FTP用戶代理與FTP交互。他首先提供一個遠程主機的主機名,這使得本地主機中的FTP客戶進程建立一個與遠程主機中的FTP伺服器進程之間的連接。用戶接著提供用戶名和口令,這些信息將作為FTP命令參數經由TCP連接傳送到伺服器。伺服器批准之後,該用戶就在本地文件系統和遠程文件系統之間拷貝文件。

HTTP和FTP都是文件傳送協議,它們有許多共同的特徵,譬如說都運行在TCP之上。不過這兩個應用層協議之間存在重要的差別。最重要的差別是FTP使用兩個並行的TCP連接來傳送文下一節件,一個是控制連接,一個是數據連接。控制連接用於在客戶主機和伺服器主機之間發送控制信息,例如用戶名和口令、改變遠程目錄的命令、取來或放迴文件的命令。數據連接用於真正發送文件。既然TCP使用一個獨立的控制連接,我們說FTP在帶外(out-of-band)發送控制信息的。另外,用於控制音頻和視頻等持續媒體數據之傳送的RTSP協議也是在帶外發送控制信息的。HTTP中,同一個TCP連接既用於承載請求和響應頭部,也用於承裁所傳送的文件,因此我們說HTTP在帶內(in-band)發送控制信息。下一篇文章將討論的用於電子郵件的主要協議SMTP也在帶內發送控制信息。圖2展示了FTP的控制連接和數據連接。

圖2

當用戶啟動與遠程主機間的一個FTP會話時,FTP客戶首先發起建立一個與FTP伺服器埠號21之間的控制TCP連接,然後經由該控制連接把用戶名和口令發送給伺服器。客戶還經由該控制連接把本地臨時分配的數據埠告知伺服器,以便伺服器發起建立一個從伺服器埠號20到客戶指定埠之間的數據TCP連接;為便於繞過防火牆,較新的FTP版本允許客戶告知伺服器改由客戶來發起建立到伺服器埠號20的數據TCP連接。用戶執行的一些命令也由客戶經由控制連接發送給伺服器,例如改變遠程目錄的命令。當用戶每次請求傳送文件時(不論哪個方向),FTP將在伺服器埠號20上打開一個數據TCP連接(其發起端既可能是伺服器,也可能是客戶)。在數據連接上傳送完本次請求需傳送的文件之後,有可能關閉數據連接,到再有文件傳送請求時重新打開。因此在FTP中,控制連接在整個用戶會話期間一直打開著,而數據連接則有可能為每次文件傳送請求重新打開一次(即數據連接是非持久的)。

在整個會話期間,FTP伺服器必須維護關於用戶的狀態。具體地說,伺服器必須把控制連接與特定的用戶關聯起來,必須隨用戶在遠程目錄樹中的游動跟蹤其當前目錄。為每個活躍的用戶會話保持這些狀態信息極大地限制了FTP能夠同時維護的會話數。無狀態的HTTP卻不必維護任何用戶狀態信息。

FTP命令和應答

現在討論幾個較為常用的FTP命令。從客戶到伺服器的命令和從伺服器到客戶的應答都是以7位ASCII碼格式經由控制連接傳送的,因此跟HTTP請求消息一樣.FTP命令也是直觀可讀的。用於分割相繼的命令或應答的是一個回車符和一個換行符。每個命令由4個大寫的ASCB字元構成,有些命令帶有可選的參數。下面給出的是一些較為常見的命令;●USER username:用於向伺服器發送用戶名。

●PASS passwod:用於伺服器發送口令。

●LIST:用於請求伺服器發回當前遠程目錄下所有文件的一個清單。該清單是通過數據連接而不是控制連接發送過來的。

●RETR filename:用於獲取遠程主機當前目錄下的一個文件,與用戶代理中的get命令相對應。

●STOR filename:用於存放遠程主機當前目錄下的一個文件,與用戶代理中的put命令相對應。

從客戶經由控制連接發送到伺服器的FTP命令和用戶向用戶代理發出的命令之間一般存在一一對應關系。每個命令之後跟隨的是從伺服器發送到客戶的應答。FTP應答是一個3位數值,可能後跟一個可選的消息。這與HTTP響應消息中的狀態碼和原因短語在結構上是類似的;HTTP的發明者們有意在HTTP響應消息中引入了這個類似性。下面列出了一些典型的應答以及可能後跟的消息。

●331 Username OK,password required

●125 Data connection already open,tranfer starting

●425 Car't open data connection

●452 Error writing

有興趣更多地了解FD命令和應答的讀者可以閱讀RFC 959。

下面是採用LEAPFTP客戶端登錄一個FTP伺服器的對話實錄,從中可以看到FTP客戶端和伺服器端的會話過程。

Connecting to xxx.xxx.xxx.xxx, Port 21 (#1)

Connected. Waiting for response.

220 Microsoft FTP Service

USER username

331 Password required for username.

PASS xxxxxx

230 User 9878cn logged in.

SYST

215 Windows_NT

PWD

257 "/mydir" is current directory.

TYPE A

200 Type set to A.

PORT 192,168,xxx,xx,9,198

200 PORT command successful.

LIST

150 Opening ASCII mode data connection for /bin/ls.

226 Transfer complete.

Transfer done: 125 bytes in 0.016 secs (7.81 k/sec)

QU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