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津交響樂團孟萌2022年去哪了
天津交響樂團孟萌2022年去了美國,他將在美國參加多個音樂節,並與美國著名樂團合作演出。
2. 中國愛樂樂團的樂團成員
陳允(樂團首席)
陳允出生於醫生家庭,四歲開始跟隨啟蒙老師鄭日華先生學習小提琴。1978年考入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師從音樂教育家林耀基先生。1982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並留校則老州任教。孫蔽
在1981年全國弦樂四重奏選拔賽中,由陳允擔綱首席的四重奏組奪得第一名。1982年在英國朴茨茅斯舉辦的第二屆國際弦樂四重奏比賽中,陳允擔任首席的四重奏組榮獲耶胡迪·梅紐因獎。1983年,陳允獲澳大利亞政府獎學金赴悉尼音樂學院留學,師從赫里·克比(Mr Hery Curby) 。在悉尼留學期間,他先後擔任悉尼交響樂團首席、悉尼弦樂四重奏首席、悉尼音樂學院教授,並參與創辦了悉尼室內樂團。
1985年,陳允回國後,到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室內樂教研室工作,同年參與組建中國青年交響樂團並任首席。1986年到1987年間,該團先後出訪了義大利、瑞士、德國、比利時、法國、英國、波蘭和前蘇聯等國家,並在柏林建城750周年慶典演出中獲得成功並受到高度贊揚。
1986年,陳允獲得《沈心工》獎。1989年加入新加坡交響樂團,任副首席、首席代理、四重奏團首席。1994年擔任北京音樂廳首席樂團首席,1996年出任澳門政府文化司樂團首席、藝術指導。
2006年,出任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教授、中央音樂學院室內樂與樂隊教研室主任。
陳允受聘於中國愛樂樂團任樂團首席。
第一小提琴:吳陽(樂團首席)
吳陽,1965年生於沈陽,5歲學習小提琴,10歲考入沈陽音樂學院附中學習,畢業後以優異成績進入沈陽音樂學院繼續深造。音樂的天賦及不懈的努力,使他在小提琴的演奏上瀟灑自如,被行家們評為很有潛力的演奏家。
1981年,吳陽被國家派往朝鮮學習,師從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白高山教授。在名家指點下,吳陽經過對大量音樂作品的演奏,使自己的小提琴技巧日趨成熟和完善。1986年,吳陽以優異的成績學成回國。自1987年起,他擔任中國廣播交響樂團首席。先後隨團赴德國、義大利、瑞士、法國、奧地利、西班牙等許多國家及台灣、香港、澳門地區演出,小提琴技巧錘煉得更加爐火純青。
1994年3月,吳陽在延邊成功地舉辦了小提琴新作品音樂會,聲譽雀起。1996年他與日本指揮家金寶先生合作演出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獲得成功,受到多方好評。1997年吳陽進入中央音樂學院指揮系師從著名指揮家徐新學習指揮。在與國內外眾多指揮家、演奏家的合作中,吳陽都以其嫻熟的技巧、完美的演繹給人留下深刻影響,受到歡迎和肯定。被公認為在音樂天賦、演奏技巧及作品的理解和處理等諸多方面都令人滿意的青年小提琴演奏家。
吳陽受聘於中國愛樂樂團,擔任樂團首席。
中提琴:張安祥(首席)
張安祥1962年生於北京,1972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中提琴,先後師從王可忠、諸耀武、黃曉芝教授,後又向中央芭蕾舞團中提琴首席吳玉申先生學習中提琴,198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
張安祥畢業後考入北京交響樂團任中提琴演奏員,在北京交響樂團工作期間,他先後在1984年北京文化局舉辦的音樂比賽中獲得中提琴獨奏表演獎,1987年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舉辦的「和平友誼之聲」音樂比賽中獲重奏優秀獎。1990年,張安祥考入中央樂團室內樂團擔任中提琴首席,並應邀赴澳門參加澳門國際音樂節,演奏了泰勒曼的G大調中提琴協奏曲,之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為該曲錄制了唱片。1992年,張安祥與原中央樂團首席梁大南先生和美國著名指揮家、教育家齊佩爾先生合作,成功地演出了莫扎特為中提琴、小提琴創作的交響復協含圓奏曲作品364號。1993年,他作為「中國音樂家小組」一行五人之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派往阿根廷、委內瑞拉、古巴、墨西哥和美國進行文化交流和訪問演出,所到之處引起了很大轟動,得到各界人士的好評,回國後,受到文化部外聯局的特別通報表彰。
1996年,張安祥考入中國交響樂團任中提琴首席,隨團出訪了日本、奧地利、英國、德國和南美等地。1998年,應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先生之邀,他參加了在日本長野舉辦的冬季奧運會開幕式。
2000年10月,張安祥考入中國愛樂樂團,擔任中提琴首席。
大提琴:馬新樺(首席)
馬新樺出生於上海,先後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學士)、耶魯大學(碩士)、南加州大學(高級演奏文憑),先後師從林應榮、奧爾多·帕里佐和埃莉諾·匈費爾德等教授。1988年,美國國家廣播電視台特別節目以「一位前途無量的大提琴家」專題報道了馬新樺。一年後,她被授予俄亥俄州榮譽市民稱號和俄亥俄州的金鑰匙。1991年,她被列入美國國家注冊所的《誰是誰——行政官員和專業人才領域》全書中。她是唯一一位兩度榮獲(1988年和1989年)「哈默-羅斯特波維奇基金獎」的音樂家。1997年,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她在香港市政廳音樂廳舉行個人獨奏會,此演奏會是「中國最具前途的音樂家」系列演出之一。
馬新樺曾在美國、加拿大和歐洲等地舉行過獨奏音樂會,她還以獨奏家的身份與新英格蘭室內樂團、聖地亞哥交響樂團、大峽谷音樂節交響樂團、坦格伍德音樂節交響樂團、布里斯托爾交響樂團、斯洛維尼亞國家廣播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上海愛樂樂團和廣州交響樂團均有過成功的合作。她的演奏受到歡迎和好評。《洛杉磯時報》寫到:「馬新樺演奏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協奏曲非常具有說服力,並能夠准確無誤地表現作曲家的音樂。」《聖地亞哥聯合報》評論馬新樺的演奏「熱情洋溢、技巧嫻熟,從她樂器上流淌出的旋律充滿激情和渴望,並且如歌一樣的美麗」。《斯洛維尼亞共和國報》評論她的音樂會為:「簡直是一頓令人心滿意足的精神晚宴!馬新樺的音樂具有詩般的細膩和微妙的變化,因此證明了她是一位很講究的音樂演奏者,與此同時她具有內在戲劇性的演奏風格。」 2000年,她在波士頓首演了馬克·羅西的大提琴作品。
馬新樺還是上海弦樂四重奏組的創建人之一,在丁芷諾教授的指導下,她於1985年與該四重奏組在英國朴茨茅斯國際弦樂四重奏比賽上榮獲二等獎。她曾擔任美國聖地亞哥交響樂團的首席大提琴。她還曾被美國休斯頓交響樂團邀請為特約大提琴首席。馬新樺現任中國愛樂樂團大提琴首席。
大提琴:郭筱姮
郭筱姮1978年出生於一個音樂家庭,四歲開始學習大提琴,七歲便登台演出,九歲時獲得甘肅省少兒音樂節器樂比賽第一名。1989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師從全如獅教授和王祥教授。1991年,她升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其間曾擔任中國少年交響樂團首席大提琴。1993 年,郭筱姮參加第二屆全國大提琴比賽,獲少年組第二名。郭筱姮在1993年至1995 年間,曾先後兩次赴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演出,受到廣大聽眾的熱烈歡迎和好評。1995年,她隨中國少年交響樂團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演出,並擔任大提琴獨奏,她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羅可可主題變奏曲》,大獲成功,馬來西亞國家元首觀看了演出,《新加坡早報》以及馬來西亞《星洲日報》,曾以「傑出青年大提琴演奏家」為題予以報道評述。 1996年,郭筱姮在中央音樂學院第一屆大提琴比賽中,獲得第一名。
1997 年,郭筱姮考入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其間曾擔任中國青年交響樂團首席大提琴,並隨團出訪了香港、台灣等地。大學期間,郭筱姮還師從王振山教授學習重奏,並經常以重奏、室內樂形式活躍在音樂舞台上。 1999 年,她在北京國際音樂節上,參加了「艾薩克-斯特恩」大師班,並參與錄制了紀錄片「從毛澤東到莫扎特」續集的拍攝。
2000 年,在上海舉行的第四屆中國國際大提琴比賽中,郭筱姮獲得重奏組第一名。
2001 年郭筱姮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並憑借自己優秀的職業素質被中國愛樂樂團聘為演奏員。
2003 年3月,由中國愛樂樂團協奏,郭筱姮擔任獨奏,在北京保利劇院中國首演了旅美作曲家葉寧、胡曉的《安魂曲——不朽者的禮贊》,獲得廣大聽眾的好評,取得了巨大成功。 同年 11月,在第六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上,由郭筱姮創建並參與的「北京女子四重奏」和來自紐約的「上海四重奏」合作,成功演出了「貝多芬系列專場音樂會」,音樂會反響熱烈,好評如潮。
2005 年7月,郭筱姮參加了廣東省國際夏令營,在夏令營期間,得到了大師迪圖瓦(Charles Dutoit )的親自指導,參加了著名鋼琴家加里-格雷夫曼 (Gary Graffman)小提琴家香特爾 -朱麗葉(Chantal Juillet )的室內樂大師班,並演出了多場室內樂音樂會和交響樂音樂會,其中包括和小提琴家( Akiko Suwanai)、 美國匹茲堡交響樂團首席賈紅光,加拿大蒙特利爾交響樂團首席大提琴布賴恩-曼克( Brian Manker)合作演奏的門德爾松八重奏,獲得了巨大成功。
除參加大型樂隊演出之外,她還擔任四重奏和獨奏任務。
雙簧管:張正地(首席)
張正地,國家一級演奏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輕音樂學會理事。他自幼隨父親學習小提琴和鋼琴,1976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屬中央樂團專修班學習雙簧管演奏,師從石里先生。1979年畢業後進入中央樂團任演奏員,不久,升至中央樂團雙簧管副首席、首席,中央樂團改組為中國交響樂團後,他擔任樂團的首席雙簧管。2000年,中國愛樂樂團成立,張正地成為中國愛樂樂團首席雙簧管。1980年,張正地與指揮家徐新先生組建「北京星期天青年愛樂樂團」,通過義務排練和演出,扶持首演中國民族交響樂新作以及外國交響樂作品在我國的首演,將演出送到大學和工廠,同年,他還與同事組建管樂重奏團,在北京各大專院校和工廠進行義務演出,舉辦講座,普及交響樂、室內樂知識,並在北京文化藝術中心、北京音樂廳舉辦專場音樂會,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好評。
多年來,他演奏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交響樂作品以及協奏曲、歌劇、芭蕾舞音樂、中國民間音樂、戲曲音樂等。他曾與許多中外指揮家、獨奏家、歌唱家合作演出。在音樂會上,他多次擔任協奏曲獨奏。1999年,在北京國際音樂節上與小提琴大師艾薩·斯特恩合作演出時,得到大師的贊揚。
張正地曾隨中國交響樂團出訪了美國、西班牙、馬來西亞、韓國、德國、奧地利、英國、日本、墨西哥等國及港澳台地區,1987年赴美國演出,擔任柏遼茲「羅馬狂歡節」序曲中的英國管獨奏,得到美國《華爾街郵報》的高度好評。
張正地還做為錄音師,多年來錄制製作了大量音樂作品,包括交響樂、協奏曲、舞劇音樂、音樂劇、戲曲音樂、大型晚會、運動會、電影音樂、電視劇音樂等。其中有影響的有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鋼琴協奏曲《黃河》;舞劇音樂《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天鵝湖》;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文藝晚會、1996年文化部春節晚會;影視音樂《紅樓夢》、《霸王別姬》、《風月》、《紅河谷》、《孔繁森》、《豐碑》、《黃河絕戀》、《漂亮媽媽》、《一聲嘆惜》、《刮痧》和《荊軻刺秦王》等。
單簧管:樊巍(首席)
樊巍1985年考入西安音樂學院附中,師從遲錚教授學習單簧管演奏。1991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師從張梧教授。在校期間,他表現出色,擔任了中國青年交響樂團單簧管首席,並隨團成功地出訪了日本、印度尼西亞和香港等地,所到之處,均受到好評。1994年,樊巍獲得全國青年單簧管比賽第二名,同年,他還獲得了學院頒發的傅成賢獎學金。
1995年畢業後,樊巍經考核成為中央音樂學院單簧管教師。1996年,他考入新組建的中國交響樂團,擔任單簧管首席。在中國交響樂團期間,他與許多著名音樂家如作曲家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指揮家夏爾·迪圖瓦、根納季·羅日傑斯特文斯基、鋼琴家保羅·巴杜拉-斯科達、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紐因、安妮-穆特、吉爾·沙哈姆和大提琴家果沙·麥斯基等都有過成功合作。自擔任樂團單簧管首席以來,演出的音樂會達數百場之多,1998年,樊巍隨中國交響樂團在德國、奧地利和英國巡迴演出,引起巨大反響,之後,他又隨團成功地出訪了日本和墨西哥等地。作為建國50周年的重點項目,樊巍應中央音樂學院北京環球音像出版社之邀,出版了單簧管教學VCD,彌補了國內教學方面的空缺,受到國內廣大師生的歡迎和好評。
樊巍的演奏深刻而富有感染力,他不僅在單簧管首席職位上表現出色,更在獨奏演出上游刃有餘,得到國內外音樂愛好者及專家的贊賞。
2000年,樊巍考入剛剛組建的中國愛樂樂團,擔任單簧管首席。
大管:朱垣平(首席)
朱垣平1952年生於江蘇宜興,自幼酷愛音樂,曾學習過多種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後師從我國著名大管演奏家劉奇先生專攻大管演奏藝術,1983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師從趙准先生繼續攻讀大管專業。朱垣平以各學科優秀成績畢業後去雲南工作,之後,多次舉辦獨奏、協奏音樂會,並組織了木管重奏團,活躍在雲南的音樂舞台上,受到音樂界的廣泛好評
1986年,朱垣平考入中央樂團。1993年6月15日,他在北京音樂廳舉辦了大管獨奏與協奏曲專場音樂會,演出獲得很大成功,北京日報、北京晚報、《人民音樂》雜志等媒介發表文章對音樂會的成功表示祝賀。
1996年,朱垣平考入重新組建的中國交響樂團,成為樂團第一任首席大管。在中國交響樂團的四年中,他演奏了大量中外交響樂經典作品,還隨團出訪了德國、英國、維也納、日本、墨西哥和香港、澳門等地。
2000年,朱垣平考入新成立的中國愛樂樂團,擔任首席大管。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朱垣平在大管演奏藝術上取得了很大成績,他的演奏基本功扎實,音色純厚,表現力豐富,並能熟練地運用循環呼吸技巧,他的演奏藝術得到了廣大聽眾、音樂界專家的贊賞。
圓號:賈輝(首席)
賈輝1963年生於吉林省長春市,11歲隨原吉林省歌舞劇院林海相老師學習圓號演奏。1977年進入吉林省歌舞劇院,擔任圓號演奏員。1986年,賈輝應聘在珠江電影製片廠電影樂團任首席圓號,1987年考入星海音樂學院,師從張邦聯教授攻讀圓號演奏本科學歷,1991年畢業後,賈輝進入廣州交響樂團擔任首席圓號。1994年至1999年,賈輝先後在上海交響樂團和中國交響樂團任首席圓號。
2000年,賈輝赴美國羅斯福大學就讀於交響樂演奏大師班,師從芝加哥交響樂團圓號首席戴爾·克萊文傑,其間,他在芝加哥城市交響樂團任首席圓號。2001年,賈輝接受中國愛樂樂團聘請,回到北京,擔任樂團圓號首席。
1991年,賈輝在第二屆全國圓號比賽上獲得第二名。多年來,賈輝演奏了許多經典交響樂作品,並多次舉行獨奏音樂會,1995年,他在日本舉辦的第27屆國際圓號節上舉辦獨奏專場,1999年參加在美國舉辦的第31屆國際圓號節並舉行專場獨奏音樂會,2000年,他又在北京舉辦的第32屆國際圓號節上舉行專場獨奏音樂會。1987年至今 ,他先後同珠影樂團、廣州交響樂團、中國交響樂團、澳門樂團、上海交響樂團和日本山形交響樂團合作,舉辦協奏曲專場音樂會,演出均獲得很大成功。
長號:郝傑(首席)
郝傑出生於山東省青島市。1977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屬中央樂團學員班學習長號。1990—1993年,郝傑在德國漢諾威音樂學院獨奏班學習長號演奏,師從德國北部廣播交響樂團長號首席海爾木特·賽費爾。1992—1993年,他又跟隨柏林愛樂樂團首席長號約翰·達姆斯學習長號。1996年,郝傑在美國印地安那大學繼續深造,師從西南密歇根交響樂團首席長號約瑟夫·希克納和芝加哥交響樂團首席長號海弗里德曼並取得碩士學位。
郝傑曾在很多樂團擔任首席長號,其中包括埃爾克哈特交響樂團、希爾德斯海姆城市歌劇院樂團、德國夏薩克森州立管弦樂團、漢堡青年交響樂團和中國中央樂團。他還曾任漢諾威北德廣播管弦樂團的第二長號。1986—1989年,他在北京銅管五重奏組中演奏長號。
郝傑是1995年度美國印地安那大學音樂部唯一的優秀學生特別獎獲得者。畢業後,他在北卡羅萊納州三角洲樂團任首席長號,此外,他還從事銅管室內樂演奏及教學工作。2000年,中國愛樂樂團成立,郝傑任首席長號。
打擊樂:劉瑛(定音鼓首席)
劉瑛,生於山西省榆次市。自幼隨父學習音樂並隨山西省歌舞團劉雪林老師學習木琴,1984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學習打擊樂專業,1987年以優異成績被保送進入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打擊樂專業繼續學習,師從打擊樂專家劉光泗教授,1991年畢業後考入中國廣播交響樂團工作。1997年至1998年留學於芬蘭西貝柳斯音樂學院。
劉瑛一直是我國舞台上活躍的打擊樂演奏家,曾與中國廣播交響樂團、中央樂團、中央歌劇芭蕾舞劇院交響樂團以及「愛樂女」室內樂團合作演出,擔任馬林巴、打擊樂獨奏。演奏過的曲目有旅美作曲家周龍的《大麴(敲擊與樂隊)》、作曲家莫凡特為她創作的馬林巴獨奏《漁島掠影》(已錄製成C D 發行)、為打擊樂與女高音所作的敘事音詩《鹿母蓮》以及日本作曲家松下功先生的《和太鼓協奏曲》等。她的演奏受到社會各界及專家的一致好評,她錄制的獨奏曲多次在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及地方台播放。《中華英才》、《八小時以外》、《作家文摘》、《北京青年報》、《山西文藝生活報》等許多報刊雜志以「敲敲打打的亮麗人生」等為題,刊登過她的學琴歷程和成功之路,中央、北京、天津電視台都播出了對她的人物專訪。1987年以來曾先後隨中國青年交響樂團,中國廣播交響樂團,芬蘭西貝柳斯青年交響樂團出訪過前蘇聯、德國、波蘭、澳門、香港、日本等國家與地區,進行演出與交流活動。
劉瑛現為中國愛樂樂團打擊樂聲部長、定音鼓首席,中央音樂學院打擊樂客座教師。
打擊樂:張景麗
張景麗1988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1994年升入中央音樂學院,師從著名打擊樂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趙紀先生,1998年以優異成績畢業,現任職中國愛樂樂團。張景麗從1990年代開始舉辦打擊樂獨奏音樂會,她曾與國內眾多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其中包括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上海廣播交響樂團、河北交響樂團、昆明交響樂團、蘭州歌舞劇院交響樂團、山東交響樂團、合肥歌劇舞劇院、西安音樂學院、哈爾濱歌劇院等。
1998年,張景麗在北京音樂廳成功舉辦了打擊樂個人專場音樂會,受到聽眾的歡迎和好評。同年,她還應邀參加了美國斯蒂芬斯打擊樂音樂節(國際馬林巴比賽音樂節)的演出。1999年在加拿大溫哥華成功的舉辦了個人打擊樂獨奏音樂會,被當地媒體譽為「動感與韻律的融合,技巧與音樂的升華」,「來自亞洲的傑出打擊樂演奏家」。她的演出足跡遍及亞洲、歐洲、美洲幾十個國家和地區。
3. 誰能告訴我一些世界鋼琴名家的簡介
當代世界十大鋼琴家:
一:阿爾圖爾·魯賓斯坦
是傑出的波蘭鋼琴家。1887年生於波蘭,十歲開始從師於李斯特的門生卡爾·巴爾特,少年時就被譽為神童。1900年在柏林初露鋒芒,在一個晚會上演奏了舒曼,莫扎特,肖邦,聖-桑的協奏曲,使人們震驚,此後便在歐洲享有聲望。1906年在美國,1912年在英國初次演出,一躍成為世界著名演奏家之一。
二:魯道夫·塞爾金
美籍奧地利鋼琴家,1903年生於波西米亞埃格爾,九歲開始在維也納師從羅貝爾特學鋼琴,12歲初登舞台演出,但未取得出色成功。1920年在柏林同小提琴家阿道夫·布施合作演出,這決定了他一生的命運。此後28年,他隨布施移居瑞士、美國、並娶他女兒為妻。1936年,塞爾金在紐約與當代著名指揮家托斯卡尼尼合作演出,一舉成功,聞名世界。1939年在柯蒂斯去科學院執教,1968年成為該院院長。
塞爾金的演奏以真摯出眾,他沒有時髦的、類似迷霧般的最弱音,也不追求那些所謂的華麗。他無拘無束地晃著光頭、踏著腳,邊念叨邊進行演奏,始終扣人心弦。
三:威拉德米爾·霍洛維茨
是當代最負盛名的鋼琴演奏家之一,1904年出生於俄國的基輔城,在基輔音樂學院從師於布魯門費特爾。1922年在烏克蘭的哈爾科夫首次登台演出,1925年在柏林,1928年在美國的演出相繼轟動樂壇,1930年與門格爾貝克爾合作演出,一舉聞名世界。
1925年至1936年是緩蠢彎它的黃金時代,這時他與海菲茲並駕齊驅,都被譽為「神技」。他有著非凡的審美意識,著力追求「音色美」。它的演奏能充分的表現出樂曲的內容,但又不是盲目尊重原作,他能使作品達到完美無缺。
1989年11月5日,霍洛維茨因心臟病發作,在紐約曼哈頓的公寓去世。
四:斯威特斯拉夫·里赫特
生於烏克蘭,自幼隨父親學鋼琴,15歲成為敖德薩歌劇院的見習鋼琴手,18歲擔任該歌劇院的副指揮。22歲實現了正規學習鋼琴的願望,破例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
1942年他因擔任普羅科菲耶夫《第六奏鳴曲》首次公演的重任初露頭角,接著又首演普氏第七、第九奏鳴曲名聲大振擾悶。
他作為演奏家突出的特點是堅韌的手指。他喜歡把鋼琴視為打擊樂,哪尖銳的連續強音只有他的雙手能演奏。
五:阿爾圖勞·貝內得蒂·米凱蘭傑利
1920年生於義大利的普列西亞,就學於普列西亞和米蘭音樂學院,從師於安弗奧西門下。1939年在日內瓦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勝,名聲大振。1972年移居瑞士,成為國際矚目的鋼琴大師。
他的演奏有一絲不苟的求全精神。他得體適度地重視非表情的分寸,把音樂的顆粒、音量賦予充分表情的生命。
六:弗里德里希·古爾達
1930年出生於維也納,7歲從師於馬茲奧夫斯基,12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學習。1946年獲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首獎。他著力讓現代人完全理解已成為過去的古典音樂。他的演奏既珍視故鄉維也納古典音樂的傳統,有敏感於時代,表現出獨有的創造精神。
七:阿爾弗列得·布倫德爾
1931年出生於捷克的莫拉維亞,曾從師於巴姆格爾特納、修特耶爾曼、費夏等。1948年首次舉行獨奏會,同時獲布佐尼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他完全的、正統派的演奏風格,就當時歐洲琴壇來說是難能可貴的。
八:弗拉基米爾·阿什克納濟
1937年生於高爾基城,從師於奧波林。1955年首次在國際肖邦鋼琴作品比賽中登場,獲第二名。第二年在伊麗莎白皇後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第一名。1962年在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第一名。他的風格里吸收了很多倫敦派特有的意識美。他可稱為能完滿再現里斯特那絕頂技巧的權威。
九:馬爾他·阿爾格里希
1941年出生於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16歲首次參加布佐尼國際鋼琴比賽獲首獎。同年在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第一名,1965年又獲得了國際肖邦鋼琴比賽第一名,作為一名女鋼琴家,她以精力的充沛著稱。她很重視基本功的磨練,而後才使技巧迸發出光輝。
十:毛里齊奧·波利尼
1942年生於義大利的米蘭城,在威爾第音樂學院向卡爾格·羅納梯學鋼琴,並兼學作曲。1960年獲國際肖邦鋼琴作品比賽大獎。他的演奏風格干凈利落、健康明快,給人以力量的感染。
這些是我所查的資料,檔手應該不會錯,希望幫到你的忙^-^
4. 國外著名鋼琴家有哪些
樓主好,這個是網路找來的資料:
當代世界十大鋼琴家
1.阿圖爾·魯賓斯坦(Artur Rubinstein)
阿圖爾·魯賓斯坦 (Artur Rubinstein,1887-1983),美籍波蘭鋼琴演奏家。自幼學琴,十二歲即在柏林舉行音樂會,由著名指揮家約欽協奏,後在漢堡、德累斯頓等地經常登台,十四歲到華沙演出,深受波蘭著名鋼琴家帕德列夫斯基賞識。1905年到巴黎和倫敦舉行獨奏音樂會,1906年赴美舉行四十多場音樂會,轟動一時,極獲成功,躍入優秀鋼琴家之前列。
魯賓斯坦生來賦有靈敏的十隻手指,讀譜能力之強也是超群的。他的演奏充滿熾熱的情感和充沛的精力,流利灑脫而又布局嚴謹,有時又細膩而富於詩意。其演奏細膩而富於詩意,流利灑脫而又布局嚴謹。曲目極為廣泛,尤以演奏肖邦和勃拉姆斯的作品見長,彈奏法國和西班牙作家作品也有其妙處。
2.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Vladimir Horowitz)
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 (Vladimir Horowitz,1904-1989),美國最負盛名的鋼琴家之一,美籍俄羅斯人。很早就顯露音樂天才,先後師從俄羅斯和德國的演奏大師,集俄羅斯學派與德國學派之大成。1924年到柏林、巴黎舉行旅行演出,獲很大成功。1928年赴美,一舉成名。之後定居美國。曾停止演奏達十二年之久,1960年,在卡內基大廳舉行重返舞台的獨奏音樂會,轟動世界樂壇。
霍洛維茨的演奏技巧輝煌而瀟灑,音樂更趨向深刻完美,表現手段更豐富。有的樂評家認為,他的鋼琴音色如同七種基本顏色,可以調出各種不同的色調,從而表達各式各樣的思想旦局察感情。另外,他的演奏能充分地表現出樂曲的內容,但又不是盲目地尊重原作。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很像一位熟練的編輯,能把樂曲作者的「錯別字、漏字」等失誤加以訂正,使作品達到完美無缺。他的演奏曲目相當廣泛,尤以彈奏肖邦、斯卡拉蒂以及舒曼、李斯特、斯克里亞賓等名家的作品見長。
3.斯維亞托斯拉夫·傑奧里索維奇·里赫特(Sviatoslav Teorisovich Richter)
斯維亞托斯拉夫·傑奧里索維奇·里希特 (Sviatoslav Teorisovich Richter,1915-),前蘇聯鋼琴家。自幼隨父學習鋼琴,少時即顯露出優異的鋼琴即興作曲才能。1933年起,在奧德薩歌舞劇院任音樂指導,1934年首次公開演出,1937年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深造,1945年獲全蘇演奏家比賽一等獎。四十年代常在蘇聯各地巡迴演出,五十年代後又曾前往歐美各國表演。1961年獲前蘇聯人民藝術家稱號。他還是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的名譽博士。
里希特的演奏以技巧純熟、構思深刻、富於鮮明的戲劇性表現力著稱。他演奏曲目非常廣泛,從古典派到浪漫派和印象派乃至現代派,幾乎無所不能。他最突出的特點是其手指的堅韌性,像前蘇聯著名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的許多作品中那尖銳的連續強音,只有里希特的雙手才能夠演奏出作者所要求的那種宏大氣勢。他從不沉溺於樂曲,而是通過自己的透徹分析,完美模茄、細膩地表現音樂,對於樂譜中極其細微的音符,他都能維妙維肖的加以表現。
4.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Alfred Brendel)
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Alfred Brendel),1931年1月5日生於奧地利的維森堡,1949年在義大利波爾臘或薩諾獲布索尼大賽獎,從此開始演出生涯。上世紀50年代為Vox公司錄制大量唱片,聲譽鵲起。他的唱片屢屢獲獎,是古典音樂專輯中銷量最大的。1978年,Philips公司因發行他的唱片滿百萬張而授予金唱片獎。他在世界各大都市演奏全套貝多芬奏鳴曲。此外,他還是一位學識淵博的著述家,不僅寫文章,還出版了兩本書《音樂的思考與再思考》(Music Thoughts and After-Thoughts,1976)和《音樂響起》(Music Sounded Out,1990)。
5.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Vladimir Ashkenazy)
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Vladimir Ashkenazy,1937-),英籍前蘇聯鋼琴演奏家。1937年7月6日出生於前蘇聯的高爾基城,阿什肯納齊自幼在莫斯科中心音樂學校學習,後入莫斯科音樂學院。1954年獲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二等獎,1956年在布魯塞爾伊麗莎白女皇國際鋼琴比賽中獲金質獎章。1962年曾並列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次年定居冰島,現住英國。1989年他被聘為柏林廣播交響樂團(後改名為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他也是倫敦皇家愛樂樂團的音樂總監,和他們演奏以蕭斯塔科維奇和柴科夫斯基為主的俄國音樂;他也是克里夫蘭管弦樂團的客席指揮;也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弦樂團。可與美國最負盛名的鋼琴家之一霍洛維茲(1904-1989)媲美。錄制唱片之多在同代鋼琴家中也是少見的。
6.馬爾塔·阿格里齊(Martha Argerich)
馬爾塔·阿格里齊(Martha Argerich,1941-),深孚眾望的阿根廷女鋼琴家。曾從多位名師學琴,1957年在布索尼和日內瓦鋼琴比賽會上獲獎,1965年在第七屆肖邦鋼琴比賽中獲一等獎,聲譽日高。
她的演奏技巧卓越,熱情奔放,彈奏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和拉威爾《G大調鋼琴協奏曲》都十分出色。
7.魯道夫·塞爾金(Rudolf Serkin )
俄羅斯鋼琴家,1903年生於捷克。九歲即在維也納從名師開始學鋼琴,12歲初登舞台演出。1920年在柏林同小提琴家普修合作演出,從此兩人一直精誠合作了幾十年。1936年,塞爾金在紐約和當代著名指揮家托斯卡尼尼合作演出,一舉成功,聞名世界。他的演奏從不追求表面上的華麗,而是以真摯來打動聽眾。他往往無拘無束地晃著頭、踏著腳,邊念叨邊進行演奏,始終扣人心弦。
8.阿爾圖勞·貝內得蒂·米凱蘭傑利(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義大利鋼琴家,生於1920年。早年就學於布雷西亞和米蘭音樂學院。1939年,他在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從此名聲大震,活躍於國內。二戰之後,他在歐洲各地旅行演出,引起轟動。1972年,他移居瑞士,成為國際上矚目的鋼琴大師。他的演奏具有一絲不苟的求全精神。他得體而適度地控制分寸,把每一個音都賦予充分的表情和生命;他在創造出美好音樂的瞬間,把人們帶進了虛幻而美妙的境地。與其說米凱蘭傑利是為了做一個忠實的演奏家,以便更好地再現作曲家的創作意圖才苟求於鋼琴,倒不如說他自身就是一位成功的創造家,因為他具有獨自的美學觀點。
9.弗里德里希·古爾達(Friendrich Gulda)
奧地利鋼琴家,1930年出生於維也納。7歲學琴,12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就讀研究生。1946年獲日內瓦國際音樂比賽首獎。1978年在維也納舉行了三次演奏會,並錄制了唱片。他的演奏既珍視維也納古典音樂的傳統,又富於時代精神,表現出獨有的創造性。他既著力於讓現代人完全理解古典音樂,又反對因循守舊的演奏方式,因而嘗試著對現代爵士樂的演奏。
10.毛里齊奧·波利尼(Maurizio Pollini)
義大利鋼琴家,1942年出生。早年在威爾第音樂學院從名師學習鋼琴,並兼學作曲。1960年獲國際肖邦鋼琴作品比賽大獎。1971年以後在歐洲旅行演出,頗獲成功。他的演奏風格干凈利落、健康明快,沒有一點憂傷的影子,給人以力量的感染,他彈出了生活的贊歌,是一位熱愛生活的鋼琴家。當他演奏普羅科菲耶夫、斯特拉文斯基的一些節奏性很強的樂曲時,其准確無誤、獨出心裁的技巧,實在令人折服。
還有什麼不清楚的樓主可以再來追問
所謂的標准答案可能是不存在的
總有一個人知道你問題的答案的一部分
但是答案永遠再生長,答案和答案之間,它會長出新的答案
知識是一個生命體,不管你是採納知道的哪位答題者,真心希望您能採納一位真正幫助到您的人。
祝福樓主萬事如意,心想事成,合家歡樂。
5. 劉雲志的人物簡介
劉雲志,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全國政協委員。前任中國交響樂團樂隊首席。貴陽交響樂團名譽團長、首席,貴陽交響樂團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央歌劇院業務副院長。
劉雲志出生於音樂之家,4歲開始隨父學琴,8歲即登台演奏。1981年考入吉林藝術學院,在校期間參加第一屆全國小提琴比賽並獲獎。1985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獲學士學位。同年考入前中央樂團。1991年起任樂隊首席。
2000年,劉雲志赴德慕尼黑音樂學院學習,師從著名小提琴家塞巴斯提安,慕尼黑音樂學院給劉雲志的結業證書上寫道:「他是個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具有超群的領悟力和技術水平,在他所任職的任何一個音樂團體中,他的演奏和參與都會產生重陸睜要的積極的影響。」 2001年,劉雲志受亞洲協會邀請,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與芝加哥、紐約等地的五個交響樂團交流學習。
20年來,劉雲志作為樂隊首席,始終活躍於國內及國際音樂舞台,經常在國內外巡迴演出,隨團出訪了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如早唯歲:美國、英國、德國、奧地利、西班牙、法國、荷蘭、葡萄牙、俄羅斯、日本、韓國、墨西哥、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及我國港、澳、台地區。他與世界著名音樂家、指揮家小澤征爾、梅紐因、迪圖瓦、斯特恩、潘德列斯基等有過令人難忘的合作,這些世界級的大師們不止一次地驚嘆中國有如此出色的樂隊首席,他們稱贊劉雲志是他們所見過的最優秀首席之一。劉雲志以其出眾的音樂才華為我國交響樂和中國交響樂團贏得了聲望。
2006年,中國交響樂團赴美國巡演取得極大成功。其中劉雲志在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天方夜譚》中的獨奏更是贏得一致贊譽,美國著名指揮家佩瑞斯稱:「中國交響樂團樂隊首席劉雲志的獨奏一派貴族氣息。他的演奏給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美國著名音樂評論家伯納德·霍蘭德山漏在《紐約時報》撰文稱劉雲志是「一流水平的來自樂隊的獨奏家兼樂隊首席。」
劉雲志不僅是一位優秀的樂隊首席,還是一位小提琴獨奏家。在國內,每年他都會與國內許多交響樂團合作演奏小提琴協奏曲, 2009年2月作為活躍於中國樂壇的10位小提琴名家之一,劉雲志受邀在國家大劇院演奏了門德爾松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他的演奏爐火純青,近乎完美。在國際上,他曾與美國、韓國、墨西哥、泰國等地的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並受到廣泛贊譽。
劉雲志也是一位傑出的室內樂演奏家。以他為第一小提琴的前中央樂團弦樂四重奏組名聲遠揚。上世紀90年代,四重奏組曾作為中國音樂家代表團赴歐洲訪問演出,他們還參加了羅馬尼亞埃涅斯庫音樂節、俄羅斯中國藝術節等國際音樂活動,四重奏組所到之處均受到同行們的一致好評。
2007年開始,劉雲志和鋼琴家盛原在北京大學的系列音樂會--《重讀貝多芬》,至今已經2年多,演奏了貝多芬、肖邦、舒伯特等作曲家的10多部經典作品,他們希望通過他們不懈的努力,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古典音樂、喜愛古典音樂。
劉雲志還錄制了大量的獨奏、重奏及個人專輯的唱片、激光唱片。並榮獲2005-2007年度中國金唱片器樂演奏獎。
2003年,由於劉雲志在中國及世界樂壇的優異表現,世界名琴協會—斯特拉迪瓦里名琴協會,將價值100萬美元的阿瑪蒂小提琴授予劉雲志使用。這是世界名琴協會第一次將名琴授予樂隊首席使用。2004年,劉雲志獲贈價值600萬美元的「紅寶石」小提琴,並錄制了小提琴作品專輯《名琴.梁祝》。
6. 小澤征爾的簡介和生平
小澤征爾(日文名:小澤 征爾 假名:おざわ せいじ平文氏羅馬字:Ozawa Seiji ,),生於1935年,早年師從卡拉揚,曾經在美國紐約交響樂團做指揮大師伯恩斯坦的助手。
1962年在日本廣播協會交響樂團擔任過短期指揮工作宏鉛,然後又去了美國,先後在芝加哥交響樂團、舊金山交響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多倫多交響樂團等擔任過常任或客座指揮。從1973年開始,小澤征爾一直擔任美國波士頓愛樂樂團總監之職。
2015年7月,現任波士頓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的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榮獲肯尼迪中心榮譽大獎,成為1978年該獎項創立以來首位日本獲獎者。
小澤征爾的家庭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便來到了中國,當時,他的父親小澤開作曾在長春等地當牙科醫生,當「九·一八」事變發生以後,他們全家便搬到了沈陽,而小澤征爾就是在這段時期里出生的。
1935 年,小澤征爾出生在中國的沈陽,在他出生後的第二年,他們便舉家遷到了北京,在這里一直居住到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前夕,他們全家才回了日本的東京,因此,小澤征爾的童年一直是在中國度過的,據他本人的回憶,在上小學之前,他的大腦中所有記憶都是對北京的印象。
(6)廣播交響樂團訪問美國擴展閱讀:
小澤征爾個人作品
小澤征爾是一位指揮曲目廣泛的指揮大師,幾十年來,他指揮的作品可謂包羅萬象,其中有著眾多不同時代和不同風格的作品,但從總的方面來看,他對於浪漫主義作品和現代主義作品有著更加出色的演繹能力,在浪漫主義作品中,他對於以柴科夫斯基為首的俄國音樂灶絕緩以及以柏遼茲、拉威爾為首的法國音樂有著尤為突出的解釋。
例如,在指揮法國作隱模品方面,他很早就有著「柏遼茲作品指揮專家」的美譽。而對現代主義作品方面,他則十分擅長於斯特拉文斯基、格什溫、奧涅格及第二維也納樂派作曲家等人的作品。另外,小澤征爾也是東方音樂傑出的演釋者,尤其是對於日本作曲家的作品,他的演釋是最具權威性的,在這些作曲家的作品中。
他最為擅長的是武滿徹、黛敏郎和小山清茂等人的作品,對於這些作品,他曾廣泛地在世界各地進行演奏,並且還將其中的許多作品灌制了唱片。他在這方面的出色成績,為在全世界傳播日本音樂藝術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網路—小澤征爾
7. 王振山的個人簡介
在從事小提琴教學的同時,長期教授室內樂,任中央音樂學院室內樂教研室主任、組建了中央音樂學院室內培銀樂團,任藝術指導;曾任中央廣播交響樂團、中央歌劇院、北京交響樂團弦樂四重奏藝術指導。培訓的很多優秀弦樂四重奏參棗雹加全國及國際室內樂比賽獲獎,並多次代表國家出國演出。曾倡導舉辦了第一屆全國青少年小提琴比賽。凳中帆多次出任小提琴、室內樂比賽評委;多次應聘任文化部、國家交響樂團專業資格考試評委;多次率團出國比賽、演出,並應邀赴歐洲、美國訪問、講學。1996年,獲「楊雪蘭教育獎」。
主要著作有《小提琴高級音階、雙音教程》等。
8. 中國音樂家
陳雷激 古琴演奏家
1967年出生於上海音樂世家,9歲開始學習古琴,12歲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古琴專業,直至大學畢業。十餘年學琴生涯,一直師從於古琴演奏家、教育家龔一先生,在古琴演奏上打下了極其堅實的基礎。他出音剛勁,徽分精到,音準從不含糊游離;表現上追求拙樸純真,摒棄矯柔造作,重功力而輕外表,聽來既豪放返雀跌宕,又清麗委婉,舒展愜意,意味無窮。1989年錄制專輯《七弦一絕》。
大學畢業後陳氏旅居法國。在法期間,攻讀了法國(Reims)國際州立音樂學院及(Ruerl-Malmaison)該院的指揮專業。他指揮過「歐共體青年交響樂團」;美國「Blue Lake」青年交響樂團;「葡萄牙里斯本市立交響樂團」;南斯拉夫「Sarajevo」歌劇院樂團;波蘭「Katowice」交響樂團;義大利「Pesccarese」市立樂團;「上海廣播交響樂團」;「蘭州市交響樂團」;「成都市交響樂團」;並擔任過「上海音樂學院青年交響樂團」法國巡迴演出特邀指揮;「北京葡萄牙現代音樂節」特邀指揮;「法國(Ruerl-Malmaison)國際州立音樂學院青年學生樂團」音樂總監及常任指揮等。
與此同時,他還不忘弘揚國粹古琴藝術。在歐洲等地,他先後舉辦了個人古琴獨奏音樂會達百場之多,並與西方交響樂團合作,嘗試羅忠鎔作曲的古琴協奏曲《琴韻》、劉湲作曲的古琴協奏曲《幽蘭》、陳其鋼作曲的《古琴協奏曲》等作品。還出版了十多張古琴專輯,其中由法國國家廣播電台(RADIO FRANCE)「OCORA」出版的《梅庵琴譜――陳雷激古琴獨奏專輯》榮獲2005年法國Charles Cros基金會評選的「世界音樂最佳演奏唱片獎。」
2003年,回國後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攻讀指揮碩士學位。2004錄制最新專輯《養和的故事》,被他的啟蒙導師龔一先生評價為「古琴界不可多得的一個」。現任於中國音樂學院附中「青年民族樂團」首席指揮。
雷激言:古琴音樂風格傾向於靜態的、含蓄的、和雅的、清淡的美,這種風格所追求的是一種恬淡、閑適、虛靜、宴枯幽遠的意境,而琴境的最高追求是所謂「弦外之音」、「韻外之致」。是以最少的聲音物質來表現最豐富的精神內涵,琴意得之於弦外,言有盡而意無窮。
於紅梅,著名二胡演奏家
於紅梅,著名二胡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央民族樂團客席獨奏演員。她曾榮獲在美國紐約舉行的Pro Musicis International Award 「樂府國際音樂大獎」.她的專輯《於紅梅二胡協奏曲專輯》榮獲第四屆中國「金唱片」獎;專輯《迷胡》榮獲在美國舉辦的Indie Awards「世界獨立唱片大獎」之「最佳世界民族音樂獎」。這是自此世界矚目的音樂大獎設立三十多年以來第一位華人音樂家獲此殊榮。獨奏專輯《紅梅隨想曲》榮獲全國首屆優秀文藝音像製品獎一等獎。2002年2月, 在世界最著名的美國紐約的卡內基音樂廳成功地舉辦了個人獨奏音樂會, 成為第一位在此舉辦獨奏會的華人民族器樂演奏家.她作為獨奏家出訪了歐洲、美洲、非洲,亞洲的很多國家和地區;在美國、法國、日本、香港、北京等地成功舉辦了數十場個人獨奏、協奏音樂會;曾在許多國際著名的音樂廳演出:維也納金色大廳,紐約林肯中心的艾弗麗.費雪音樂廳,卡內基音樂廳,華盛頓國家表演藝術大廳,芝加哥交響音樂廳,舊金山交響音樂廳,巴黎香榭里舍劇院,瑞士盧采恩音樂大廳,荷蘭漏祥早阿姆斯特丹音樂大廳等,開羅國家音樂廳等。首演了《第二二胡協奏曲—追夢京華》;《八闋》; 《西口情韻》等優秀作品. 參加了中國文化美國行,中國文化澳新行,捷克布拉格之春音樂節、中國藝術節、北京國際音樂節,上海國際藝術節、世界和平年會音樂會,德國音樂節,澳門藝術節,國際電腦音樂節等諸多重大演出活動。錄制出版了九張個人演奏專輯。應邀為中央電視台錄制了<名家教二胡>,<於紅梅二胡獨奏專場音樂會>和音樂電視片<綻開的紅梅–於紅梅演奏專輯>。編訂了《二胡音樂會曲集》(三冊),著有《二胡演奏中的力度變化》、《「一枝花」的演奏法》等學術文章。應邀在多所音樂藝術院校示範,講學,並榮獲中央音樂學院「優秀教師稱號」,所教授的學生在很多國際國內大賽中取得優秀成績。2005年,榮獲第十屆霍英東教育基金「優秀青年教師獎」一等獎。 八歲開始學習二胡,十歲時以「一枝花」一曲的精彩演奏,在「泉城之秋」音樂會上博得音樂界專家們的一致好評。1984年至1994年先後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及本科,以優異成績連年獲得學院全優三好生獎學金、沈心工獎學金,免試保送攻讀本院碩士學位。在學期間得到張韶、蘇安國,藍玉崧、劉長福等教授的精心培育,同時向多位名家學習板胡、高胡、京胡、墜胡等民族弦樂器。 於紅梅的演奏風格真摯淳樸、細膩感人、充滿激情,琴人合一.對樂曲的內涵有較完美的詮釋和獨到的藝術見解。被紐約音樂會雜志稱為「體現中國當代音樂文化精神的演奏家」。在繼承和發揚傳統音樂的同時,與國內外多位作曲家、演奏家合作,演奏了大量現代音樂作品。創建並參與了「卿梅靜月」—中國民族室內樂團,致力於當代民族弦樂音樂的發展與創新。作為中國當代樂壇優秀的演奏家正向世界展示她獨特的演奏風采和中國音樂的藝術魅力。
中國京劇院二胡演奏家耿慧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404849010006it.html
中國當代著名的二胡演奏家還有:馬曉暉、許可、邵琳……等等
著名民樂演奏家還有沈誠、楊靖夫婦,著名國際琵琶演奏家駱昭勻、蔣彥,中國著名古箏演奏家王中山、項斯華等等,他們的故事你可以自己去搜一下
音樂家何仿與《茉莉花》的故事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兒罵……這首江蘇民歌早已成為許多人喜愛的歌曲之一,無論何時總能哼上幾句。但是如果有人問起這首歌是誰搜集、整理的,恐怕就沒有多少人能夠准確地回答了。
冒雪尋訪老藝人
其實,中國的民歌種類繁多,各處都有唱鮮花的歌曲,比如,江蘇、河北、東北、四川……不過這些歌曲大多沒有拘泥於某一種花卉,因此許多地方的此類民歌都叫做《鮮花調》。
國家一級作曲,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的音樂家何仿說,他搜集整理的江蘇民歌《茉莉花》最初的版本就叫《鮮花調》。「因為以前的許多民歌都沒有名字,只是隨意地把第一句歌詞當名字,而這首《鮮花調》的第一段歌詞唱的就是茉莉花。」
那一年何仿只有14歲,但已經是一名光榮的文藝兵了,在下鄉采風的時候,他聽群眾說這里的民歌最好聽,於是趕了數里山路去尋找一位會唱民歌的藝人。
「那天吃過早飯,我冒著雨雪在泥濘的小道上足足走了2.5公里,終於在一個茅草搭成的小屋裡找到了那位民歌藝人。」
這位老師傅身穿一件打滿了補丁的破棉袍,頭戴一頂破帽子,看來生活很艱苦。何仿自我介紹說:我是新四軍劇團的,想向老師傅請教。老師傅聽了非常高興地說,小同志,外面又下雨又下雪你還能趕過來,很不容易啊。說畢,老師傅從牆上摘下一把二胡,仔細校了音,「小同志,有一個《鮮花調》你聽過沒有?」何仿老老實實地回答:沒有。請老師傅唱給我聽吧!
手把手學唱《鮮花調》
老師傅亮開嗓子唱了起來,跟我們現在聽到的《茉莉花》不太一樣,當時的《茉莉花》是男扮女聲用高八度的假聲來唱的。「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草香也香不過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來年不發芽;好一朵金銀花,好一朵金銀花,金銀花開好比勾兒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要將奴罵;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開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兒把手扎。」
何仿聽後非常驚喜,請求老師傅教他唱,老師傅一口答應了。就這樣,老師傅唱一句,何仿學一句,用了幾十分鍾就全部學會了。「老師傅,我現在唱一遍給您聽,您聽聽我唱得准不準?」
老師傅聽了何仿的演唱很驚訝:小同志,你很聰明啊,這么短的時間就學會了!但是何仿還不滿意,他又請老師傅仔細糾正他的唱腔和韻味兒,不知不覺時間已經過去了2個多小時,何仿只得起身向老師傅告辭了。「當時我處的位置離敵人很近,為了不掉隊我只能趕快回到部隊去。」戰友聽過何仿帶回來的《鮮花調》後,都拍手稱贊:小何,你這次挖到寶啦!
改編整理《茉莉花》
經過反復思考,何仿決定對《鮮花調》進行修改,先是把歌詞中的三種鮮花改為一種,單單突出茉莉花的特點;然後把「奴」也改成了「我」字,歌詞的順序也有了一定的調整。「這樣一改,它就不是一個表現男女愛情的歌曲了,而是展現了少女熱愛生活,愛花、惜花、憐花,想採花又不敢採的羞澀心情。」
如今,50多年過去了,這首《茉莉花》依然在各種場合被人們傳唱著,而這悠揚的歌聲背後,有一個我們不能忘記的名字——何仿。
9. 古斯塔夫·杜達梅爾的演出經歷
加盟玻利瓦爾使杜達梅爾真正擁有了自己的「魔棒」和「軍隊」,在隨後數年中,他率領著樂隊先後在墨西哥、德國、美國、法國、義大利等地進行巡演,尤其是在德國的演出,被安排在柏林愛樂大廳舉行,這使他們受到了歐洲聽眾的矚目,那時他擔任該樂團指揮才只有短短一年的時間。
2004年,杜達梅爾精力充沛的頂著一頭短發被邀請參加了在德國班貝格舉行的首屆馬勒國際指揮大賽,從16名出色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無可爭議的贏得了金獎。全球范圍內蔓延的一個開汪漏端,平面媒體自此爭相報道這位傳奇小伙兒的一舉一動,杜達梅爾在德國波恩的貝多芬音樂廳代替臨時生病的弗朗茨·布呂根指揮倫敦愛樂樂團;在加拉加斯指揮馬勒室內樂團;在倫敦漏啟皇家節日大廳指揮愛樂樂團;在以色列特拉維夫指揮以色列愛樂樂團;在貝多芬音樂節上代替尼姆·賈爾維指揮瑞典哥德堡交響樂團;同時他還與羅馬聖?切契利亞學院管弦樂團、薩爾茲堡室內樂團、伯明翰市立交響樂團、德累斯頓國家歌劇院交響樂團、皇家利物浦愛樂樂團、斯德哥爾摩皇家愛樂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等有過十分愉快的合作;指揮演奏的貝多芬和馬勒交響曲不僅征服了作曲家的同鄉,也征服了歐洲乃至全世界的聽眾;世界古典唱片業巨頭DG公司不僅為杜達梅爾和他的玻利瓦爾樂團錄制了CD,還將他們的成長歷困搜爛程以及在德國的公演拍攝成標題為《音樂承諾》的紀錄片全球發行。
2007年4月16日,杜達梅爾指揮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與剛剛來過北京的美國小提琴家希拉里·哈恩合作為梵蒂岡教皇本篤十六世共慶80大壽。
2007年的9月,杜達梅爾在瑞士盧塞恩音樂節上第一次指揮了舉世聞名的維也納愛樂樂團
2008年12月11日、12日,「小魔法師」杜達梅爾與他率領的魔幻「兵團」西蒙?玻利瓦爾青年管弦樂團將在在國家大劇院首次訪華演出音樂會,展示非凡的風采。
10. 小澤征爾的資料
姓名:小澤征爾
性別:男
籍貫:日本
生日:1935年9月1日
在20世紀著名指揮家中,日本的小澤征爾、印度的梅塔和新加坡的朱暉被譽為"世界3大東方指揮家".其中,小澤征爾是幸運的,他是20世紀3位指揮大猛鎮師明希、卡拉揚、伯恩斯坦的真傳弟子.今被稱為"新卡拉揚".
小澤征爾,1935年9月1日生於中國沈陽市,翌年,舉家遷至北京.6歲那年(1941年)就隨父母回到了日本東京.小時候的小澤征爾很想當個鋼琴家,7歲就開始學鋼琴,導師是日本著名鋼琴家豐增升.16歲,小澤征爾以優秀的成績考進東京桐朋學院音樂系,主修作曲專業,正逢明希率領波士頓交響樂團到日本巡演,他觀後大為激動,立志要作個指揮家,於是改學指揮,拜日本著名指揮家齋藤秀雄(HideoSaito)為師.經過9年的勤奮刻苦的學習,小澤征爾終於從這位嚴師身上學到了一套最基本的指揮方法.
小澤征爾第一次正式公開表演是在學習期間,指揮NHK交響樂團演出莫扎特的交響曲,這是他初露頭角.1958年畢業.為了進一步充實自己,他隻身自費遠到歐洲.在巴黎,他師從指揮家比戈特(E.Bigot).一次偶然的機會,小澤征爾獲准參加1959年第九屆法國貝桑松國際指揮大賽,榮獲第一名,轟動樂壇,一夜成名.評委之一的指揮家明希非常欣賞小澤征爾的指揮才華,便邀請他到美國深造,小澤征爾又得到一次良好的學習機會,開心極了.
翌年,小澤征爾來到美國波士頓,參加唐格伍德夏季音樂節指揮會演,結果名列前茅,榮獲庫塞維茨基大獎(第八屆).這次獲獎,使他成為波士頓交響樂團首席指揮明希的學生.半年後,求知慾十分強烈的小澤征爾又到柏林尋求名師,又在卡拉揚主理的國際卡拉揚指揮比賽中獲第一名,隨卡拉揚學習了8個月.1961年,小澤征爾在巴黎第一次指揮法國國家廣播愛樂樂團演出,被伯恩斯坦看中,請他擔任紐約愛樂樂團副指揮,小澤征爾又趁機拜伯恩斯坦為師.
1962年,小澤征爾學成回國,一肚子計劃的小澤征爾出任日本NHK交響樂團指揮.1963年,美國芝加哥舉行拉維尼亞公園夏季音樂節,指揮普雷特勒(G.Pretre)因病未能執棒,便由小澤征爾上台指揮CSO演出,取得巨大的成功,博得熱烈的歡迎,並被邀請擔任下一屆音樂節的音樂總監兼指揮.從此,小澤征爾一帆風順、青雲直上,成為國際樂壇上最有希望、最有才華的青年指揮家之一,當時他才27歲.
1964年,小澤征爾親自帶領日本桐朋學園弦樂團參與拉維尼亞公園夏季音樂節演出活動.1964-1965年,紐約愛樂樂團的指揮伯恩斯坦因病作短期的離職休桐改養,小澤征爾就代替了他的工作,並在定期的音樂會上指揮NYPO的演出,很受歡迎.1965-1969年間,他出任多倫多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曾多次率領樂團赴歐美巡演.他初次在英國指揮演出是在1964年,樂隊是倫敦交響樂團,曲目是奧涅格的神劇《火刑堆上的貞德》,他那迷人的指揮,贏得了倫敦觀眾的喝彩.隨後,他在巴黎指揮拉穆勒音樂會樂團的演出,同樣獲得好評.
在1966年薩爾茨堡音樂節上,小澤征爾首次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出,他那精彩的指揮,迷住了觀眾.1968年他兼任日本愛樂交響樂團首席指揮.1970-1976年間,他成為美國舊金山交響樂團(SFSO)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1973年還率領SFSO赴歐洲巡演,轟動一時,成為國際樂壇大紅人.世界各國著名樂團都爭先後地聘請他擔任指揮,一個指揮家兼任這么多指揮職位,在20世紀樂壇上是罕見的.
使小澤征爾達到指揮生涯的頂點的是1973年繼斯坦伯格之後入主波士頓交響樂團(BSO),且破天荒地簽定了終身指揮合同,至今已是他任期的第26個年頭,成為美國樂隊中任職時間最長的指揮,無人能及.除BSO之外,小澤征爾還定期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新日本愛樂樂團、倫敦交響樂團、法國國家樂團、倫敦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和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等.此外,他還是薩爾茨堡音樂節和唐局知判格伍德音樂節的音樂總監兼指揮,也經常指揮斯卡拉歌劇院、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巴黎歌劇院和倫敦皇家歌劇院的演出.不論在國外多麼忙碌,他仍然堅持每年抽空回日本指揮新日本愛樂樂團演出.
唐格爾伍德音樂節是BSO的大本營,但是,這個著名的音樂節卻只有一個半露天的演出場地,音響效果也不理想.人們期望已久的室內音樂廳終於在音樂節成立54周年之時(1994年)建成,在SONY總裁大賀典雄(音樂廳最高捐款者,享有命名權)建議下,音樂廳以小澤征爾命名.小澤征爾認為,在現代指揮學派中,主要有兩種指揮法,一是豎的,一是橫的.豎的指揮法,節奏鮮明,但旋律不流暢,橫的指揮法,音樂線條感覺較好,但節奏不那麼清晰.他認為這兩種指揮法都應該運用.
小澤征爾的指揮藝術,的確是十分迷人.他指揮時全身都是音樂,善於把自己與樂手們揉合在一起,以豐富的音樂修養和熾熱的藝術感情去啟發、帶動樂手們,這正是小澤征爾指揮藝術最出色的特點.他的指揮灑脫、大方、豪放、細膩.具有驚人的音樂記憶力和令人欽佩的音樂魅力.他對音樂作品的風格、速度、色調、節奏都有很細致的分寸感,布局嚴謹,主題突出,曲式清楚,層次分明.他的指揮動作具有音樂形象性,從他豐富多彩的手指中迸發出來的音樂,征服了國際樂壇,使他在國際樂壇上有著穩固的地位.
出生在中國的小澤征,對中國人民有著深厚的感情.1976年12月,他應邀首次到中國進行為期一周的訪問.1978年6月,小澤征爾第二次到中國訪問,在北京,他首次成功地指揮了中央樂團的演出.1979年3月,小澤征爾第三次訪問中國,率領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訪華演出,給中國觀眾帶來了豐富多採的交響樂節目.小澤征爾傑出的指揮和樂手們精湛的演奏,轟動了整個北京城.同年12月,小澤征爾對中國進行了第四次訪問,僅僅利用一周的排練時間,就指揮前中央樂團演出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取得了輝煌的成績.1994年5月,小澤征爾第五次訪問中國,在訪問他的出生地沈陽之際,指揮遼寧交響樂團演出貝多芬《哀格蒙特》序曲,何占豪、陳鋼《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和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小澤征爾原定於1999年5月12、13日率領BSO赴北京演出,後因故無限期推遲.不過,他個人卻到了北京講學,這是他第六次訪問中國.
小澤征爾對中國的音樂及音樂家,十分欣賞和尊重他曾指揮演出過中國作品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弦樂曲《二泉映月》和《白毛女》組曲等.
小澤征爾榮獲不少學位稱號,包括舊金山大學藝術博士名譽學位、日本藝術院大獎,美國馬薩諸塞州大學、新英格蘭音樂學院、諾頓惠頓學院榮譽音樂博士學位等.
小澤征爾的指揮曲目十分廣泛,包羅萬象,古往今來,無所不曉,指揮什麼都可以,這是他過人之處.其中浪漫樂派晚期和現代樂派初期的大型作品尤其有表現力.他的CD很多,散見於10家唱片公司.總的來說,小澤征爾的音樂傾向是折衷性的,僅憑一兩張CD很難聽辨出其類型、形象、特徵、個性、風格.據外電報導,小澤征爾將於2002年離開BSO,接任維也納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
他的具有代表性的CD有:巴托克《管弦樂協奏曲》BSO比才《卡門》FNO勃拉姆斯《交響曲全集》SKO馬勒《交響曲全集》BSO奧爾夫《布朗尼之歌》BPO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天方夜譚》VPO勛伯格《升華之夜》SKO西貝柳斯《小提琴協奏曲》BSO理查·施特勞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BSO斯特拉文斯基《俄狄浦斯王》、《浪子的歷程》SKO竹炮(T.Takemitsu)《11月的腳步聲》SKO(以上為PHILIPS出品)貝爾格《小提琴協奏曲》BSO奧涅格《火刑堆上的貞德》FNO李斯特《第一,第二鋼琴協奏曲》BSO奧芬巴赫《霍夫曼的故事》FNO普朗克《榮耀經》、《聖母悼歌》BSO普羅科菲耶夫《交響曲全集》BSO肖斯塔科維奇《第二小提琴協奏曲》BSO柴科夫斯基《天鵝湖》BSO(以上為DG出品)普羅科菲耶夫《鋼琴協奏曲》(左手)BSO施尼特凱《第二大提琴協奏曲》LSO(以上為SONY出品)析遼茲《安魂曲》BSO福雷《安魂曲》BSO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BSO柴科夫斯基《葉甫根尼·奧涅金》BSO(以上為BMG/RCA出品)德沃夏克《大提琴協奏曲》BSO普羅科菲耶夫《大提琴與樂隊交響協奏曲》LSO(以上為ERATO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