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數據鏈路層實現多路訪問控制的隨機接入協議有什麼特點
區域網常用的訪問控制方式有3種,分別是載波多路訪問/沖突檢測(CSMA/CD)、令牌環訪問控製法(Token Ring)和令牌匯流排訪問控製法(Toking Bus)。 分別適用於: CSMA/CD訪問控制方式主要用於匯流排型和樹狀網路拓撲結構
❷ 簡述乙太網的介質訪問控制方式的原理
簡述乙太網的介質訪問控制方式的原理
乙太網採用CSMA/CD媒體訪問機制,任何工作站都可以在任何時間訪問網路。在發送數據之前,工作站首先需要偵聽網路是否空閑,如果網路上沒有任何數據傳送,工作站就會把所要發送的信息投放到網路當中。否則,工作站只能等待網路下一次出現空閑的時候再進行數據的發送。
快速乙太網與傳統乙太網 (10BASET) 的介質訪問控制方式 ()
A
乙太網採用CSMA/CD介質訪問控制方式進行通信。這句話對嗎?
是正確的!主要是用在使用集線器鏈接主機的情況
ieee802.3標准乙太網的介質訪問控制的工作原理
呵呵,兄弟,我們考試題目一樣啊!你是哪個學校的啊? 下面給你答案:
試簡述IEEE802.3標准乙太網的介質訪問控制的工作原理(包括發送端、接收端及沖突處理的原理)。
(1)工作站要發送數據時,先偵聽信道是否有載波,如果有,表示信道忙,則繼續偵聽,直至檢測到空閑,立即發送數據;
(2)在發送數據過程中進行沖突檢測,如果在沖突窗口內沒有發生沖突,則表示數據發送成功,否則立即停止發送,並採用二進制指數回退演算法,等待一個隨機時間後在重復發送過程;
(3)對於接收方,則根據數據包的校驗和正確與否和物理地址是否為自己來決定是否將數據交給上層協議.
在共享介質乙太網中,採用的介質訪問控制方法是
答案是D,CSMA/CD又叫載波偵聽多址訪問/沖突檢測
乙太網絡的介質控制方式是什麼(介質訪問方式),工作原理是什麼?
乙太網的介質訪問控制(MAC)技術稱為:載波監聽多路存取和沖突檢測(CSMA/CD),下面我們分步來說明其原理:
1、載波監聽:當你所在的網站(包括伺服器和工作站)要向另一個網站發送信息時,先監聽網路信道上有無信息正在傳輸,信道是否空閑。
2、信道忙碌:如果發現網路信道正忙,則等待,直到發現網路信道空閑為止。
3、信道空閑:如果發現網路信道空閑,則向網上發送信息。由於整個網路信道為共享匯流排結構,網上所有網站都能夠收到你所發出的信息,所以網站向網路信道發送信息也稱為「廣播」。但只有你想要發送數據的網站識別和接收這些信息。
4、沖突檢測:網站發送信息的同時,還要監聽網路信道,檢測是否有另一台網站同時在發送信息。如果有,兩個網站發送的信息會產生碰撞,即產生沖突,從而使數據信息包被破壞。
5、遇忙停發:如果發送信息的網站檢測到網上的沖突,則立即停止該此網路信息發送,並向網上發送一個「沖突」信號,讓其它網站也發現該沖突,從而擯棄可能一直在接收的受損的信息包。
6、多路存取:如果發送信息的網站因「碰撞沖突」而停止發送,就需等待一段時間,再回到第一步,重新開始載波監聽和發送,直到數據成功發送為止。
乙太網規范具體規定了如何在臨近的物理區域,即區域網內,實現計算機之間的數據傳送。如果希望將一台計算機接入區域網成為整個網路的一部分,該計算機需要具備一個用於分割和包裝數據的網路介面以及一個用於連接線纜的連接埠。連接埠一般被集成到系統的主板上或做為內置網卡將數據發送到網路上,同時接收來自網路上其它計算機的數據。
乙太網不僅僅是一種硬體規范,同時它還是一種通訊協議,可以控制如何在相互連接的計算機中傳送數據。通過乙太網技術連接的計算機首先把需要發送的信息分割成小的許多小的數據包,然後再通過網線發送出去。我們可以把數據包想像為一個個的行李箱,加上標簽之後,通過運輸通經發送到不同的目的城市。除了需要傳送的信息之外,數據包中還包含用於指定接收方的目標地址和用於標明發送方的源地址。
乙太網介面使用一種被稱為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即CSMA/CD(載波監聽多路存取和沖突檢測) 的協議發送數據包。該協議為避免多台計算機同時發送數據所造成的數據丟失和網路阻塞,規定在任意時刻內網路上只能有一台計算機向外發送數據,每一台計算機在發送數據之前必須等待網路上的空閑間隔時間。當一個被發送出的數據包到達接收方時,發送方會收到確認信息,然後等待下一次網路空閑時間發送下一個數據包。所有在數據包傳輸路徑上的設備都會讀取數據包內的目標地址,以判斷是否接收數據包或繼續轉發數據包。
IEEE802.3協議的乙太網(ETHEERNET)介質訪問控制方法(MAC)是怎麼樣工作的
1.物理層
物理層包括物理介質、物理介質連接設備(PMA)、連接單元(AUI)和物理收發信號格式(PS)。物理層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編碼、解碼、時鍾提取與同步、發送、接收和載波檢測等,為數據鏈路層提供服務。
2.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包括邏輯鏈路控制(LLC)子層和介質訪問控制(MAC)子層
LLC子層的主要功能是控制對傳輸介質的訪問。目前,常用LLC協議有:CSMA/CD、Token-Bus、Token-Ring和FDDI。
MAC子層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連接服務類型,其中,面向連接的服務能提供可靠的通信。
共享介質乙太網中,採用的訪問控制方法是什麼?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ess/Collision Detect)
即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方法
什麼是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介質訪問控制方式,也就是信道訪問控制方法,可以簡單的把它理解為如何控制網路節點何時發送數據、如何傳輸數據以及怎樣在介質上接收數據。常用的介質訪問控制方式有時分多路復用(TDM)、帶沖突檢測的載波監聽多路訪問介質控制(CSMA/CD)和令牌環(Token Ring)。
介質網的控制方式
CSMACD 帶有載波偵聽的隨機沖突檢測
❸ 區域網適用的介質訪問控制方法是如何分類的
邏輯鏈路 Logical Links
Logical Links 邏輯鏈路邏輯鏈路是實際電路或邏輯電路上交換通信信息的兩個端系統之間的一種協議驅動通信會話。協議棧定義了兩個系統在某種介質上的通信。在協議棧低層定義可用的多種不同類型的通信協議,如區域網絡(LAN)、城域網(MAN)和象X.25或幀中繼這樣的分組交換網路。邏輯鏈路在物理鏈路(可以是銅線、光纖或其他介質)上的兩個通信系統之間形成。根據OSI協議模型,這些邏輯鏈路只在物理層以上存在。你可以認為邏輯鏈路是存在於網路兩個末斷系統間的線路。
面向連接的服務 為了保證可靠的通信,需要建立邏輯線路,但在兩個端系統間要維持會話。
面向需要應答連接的服務 分組傳輸並有返回信號的邏輯線路。這種服務產生更大的開銷,但更加可靠。
無應答不連接服務 無需應答和預先的傳送。在端系統間沒有會話。
OSI協議棧中的數據鏈路層可進一步細分為較低的介質訪問控制(MAC)子層和較高的邏輯鏈路控制(LLC)子層。當它接收到一個分組後,它從MAC子層向上傳送。如果有多個網路和設備相連,LLC層可能將分組送給另一個網路。例如,在一個NetWare伺服器上,你可能既安裝了乙太網絡適配器又安裝了令牌網路適配器,NetWare自動地在連接到適配器的網路間橋接,這樣原來在乙太網上的分組就可以傳送到令牌網上的目的地了,LLC層就象網路段間的交換或鏈路中繼,它將乙太網的幀重裝成令牌環網的幀。
相關條目:Connection-Oriented and Connectionless Protocols面向連接和無連接協議;Data-Link Layer OSI Model OSI模型的數據鏈路層;Layered Architecture分層體系結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Model 開放式系統互聯模型;Protocol Stack協議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