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中間業務用不用ftp計量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中間業務用不用ftp計量

發布時間: 2023-04-24 03:31:49

『壹』 銀行財務中的 FTP 指的是什麼

FTP是指,商業銀行內部資金中心(司庫)按照一定規則與業務部門或分支行的全額資金轉移定價,旨在達到核算資金成本和收益的目的的一種內部經營管理模式。

業務經營單位每筆負債業務所籌集的資金,均以該業務的FTP價格全額轉移給資金中心;每筆資產業務所需要的資金,均以該業務的FTP價格全額向資金管理部門購買。

(1)中間業務用不用ftp計量擴展閱讀

差額資金管理模式,分行的資金來源和資金運用首先在分行內部進行安排和匹配,只有資金餘缺部分才通過上存或下借與總行發生資金往來,對應的是系統內資金往來利率,即上存下借利率。

FTP模式,分行所有的資金來源與資金運用都通過FTP價格與總行發生轉移,分行的每筆負債業務通過FTP價格將資金賣給總行,並從中獲取資金價值;每筆資產業務通過FTP價格從總行司庫買入資金,同時支付資金成本。

實施全額資金管理後,原來在差額資金管理模式下存在的上繳統籌信貸資金、上存等內部往來資金業務都不復存在,即使存在也不計息。

『貳』 為什麼有的銀行存款利率只有3.75%,而有的銀行卻能達到5.45%

自2015年中國人行完全放開存款利率的上浮比例之後,各家銀行就有了自主的利率定價許可權, 那麼決定一家銀行存款利率高低的關鍵是什麼呢?——資金的充沛度。

大家都知道商業銀行主要的利潤來源有兩部分: 一是存貸款的息差;二是中間業務收入 (比如理財、信用卡、匯兌等等),其中存貸息差占據主要的部分(大銀行佔比在70%以上,小銀行的佔比可以達到95%以上)。

存貸息差的關鍵在於存款,所以存款是銀行的立行之基,一家沒有存款的銀行,距離破產倒閉也就不遠了(畢竟銀行的運營是有成本的,工資、房租、水電等等),因此越缺存款的銀行就越願意給出高息,反之存款資金越充沛的銀行,給出的利率則越低。

舉個例子: 比如你在沙漠中旅行,快要被渴死了,這時有個人給你一瓶礦泉水,要價1000元,你會不會買?答案是肯定的;反之你現在在超市裡,也是渴的要死,有人要賣你一瓶水,價格1000元,你會不會買?相信你一巴掌就直接呼死他了吧。

所以對於存款資金緊缺的銀行而言,他們就是快被渴死的人,當然願意給出高息了,在以前,人行未放開存款利率上限時,各家銀行的利率是一樣的,缺存款的小銀行只能靠服務,靠減免手續費等搶點邊邊角角的客戶,但要迅速發展壯大則很困難;現在人行放開許可權了,小銀行就可以通過高息,迅速獲得存款壯大自己,何樂而不為?畢竟高進高出,在高的利率攬儲進來,最終都可以用更高的貸款利率出去賺回來。

我國的銀行利率排行榜

現實生活中,一般來說,越大的銀行,其品牌知名度及識別度越高,且網點眾多,業務功能齊全,所以大銀行攬儲相對小銀行來說具有得天獨道的優勢。因此,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率排行基本如下所示: 國有六大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區域性銀行<地方中小銀行<村鎮銀行<民營銀行 。如果要想獲得高息,從這個趨勢方向下去,最容易找到高利率的銀行。

銀行定期存款利率

在我看來,3.75%的定期存款利率已經不算低了,畢竟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的五年定期存款利率只有2.75%,而且招商銀行、浦發銀行等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5年定期存款利率也同樣不到3%,也就是說5年定期存款利率能夠達到3.75%的可能是地方銀行或者農商銀行。

當然,雖然銀行定期存款利率普遍不高,但肯定也有一些銀行能夠達到5%以上。如上圖所示,藍海銀行和億聯銀行的5年定期存款利率就在5.45%,比國有銀行同期限存款利率高出了近一倍,差距不可謂不大!

不同銀行間定存利率相差較大

對於傳統型商業銀行來說,他們的定期存款利率很難達到5%以上,因為利潤空間確實被壓縮的太過厲害,甚至會出現利率倒掛以至於賠本的情況。

銀行每筆業務成本與收益的核算主要參考FTP定價,而FTP全稱為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是商業銀行核算資金成本或收益最常見的內部經營管理模式。絕大多數銀行的FTP定價表中5年定期存款利率很少有能達到5%以上的,換句話說將定期存款利率定到5%以上基本是沒有利潤可圖甚至會虧損的買賣!

但是有一部分銀行不在這個范圍之內,那就是民營銀行。 它們與傳統型商業銀行有所區別,沒有任何一家物理網點,可以節省大量的經營成本與營銷成本,讓其有更充裕的資金用於提升本行的存款利率,而本行的存款利率提升以後又會反過來吸引大量的客戶來辦理存貸款業務,讓本行能夠得到快速的發展壯大!

銀行存款利率3.75%和5.45%,二者差了1.7個百分點。

通過利息計算,1萬元一年的利息一個是375元,一個是545元,如果是你,選哪個?

先看各家銀行存款利率

3.75%的年利率,主要是大型銀行三年期或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基準利率上浮比例不足40%;

5.45%的年利率,多以中小微及民營銀行五年期儲蓄存款利率為主,原本比較常見的比如億聯銀行、藍海銀行在三方金融平台上銷售的5年期定期儲蓄存款,但如今也都有所下降。但在其官方手機銀行app上,仍然有5.45%的存款利率,不過也已經限購。

利率差距為何如此之大?

以國有銀行為例,其5年期存款利率多在3.75%左右,有的甚至無法達到這么高。他們有底氣將存款利率定價低,主要還是因為他們作為老牌國有銀行,資產規模大,群眾基礎好,大眾信任度高,而且不需要太高的利率水平,因為其豐富的業務品種,足以吸引非常多的儲戶到自己銀行存款。再者說,他們本身內部經營成本較高,有著龐大員工群體,需要支出的各項費用也是不菲。因此,存款利率太高,對他們來說無利可圖,也就沒有提高太多的必要行。

相對的,對於中小微及民營銀行來說,本身他們網點覆蓋范圍較低,資產規模小,吸收存款再發放貸款他們帶來非常高的利潤。

為了提高攬儲優勢,增強百姓認可度,他們多會提高存款利率,來吸收更多的存款。並且因為他們網點少,經營成本和營銷成本也可以盡可能壓縮,讓銀行有足夠的資本充足率來提升存款利率,使其存貸款業務進入良性循環,並得以快速擴張發展。

如果你是個保守投資者,那麼並不建議存5.45%利率的銀行。

銀行利率能達到3.75%嗎?

同一條件下,存款期限越長存款利率越高。然而,三年以下期限銀行存款利率不能達到3.75%,只有三年及以上期限存款利率才可高達3.75%。

雖然目前銀行存款利率開始市場化,但是仍然受央行窗口指導和行業規范限制,即仍存在利率管制。而目前的存款利率水平最高可基於基準利率上浮55%左右(普通存款為50%,大額存單可達55%),即三年期存款最高可達2.75%*155%=4.2625%。

如果題文的存款利率3.75%是三年及以上期限,在4.2625%之下,那麼銀行存款利率自然可以達到3.75%。但是,如果是三年以下期限,那麼存款不可能高達3.75%。

銀行利率能達到5.45%嗎?

一般情況下,官網公布的掛牌利率不可能高達5.45%,因為仍然受利率管制。但是,自2014年11月調整基準利率以後,央行不再提供5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即不存在參照標准,由商業銀行自主定價;或者遵循最後一次調整5年期基準利率4.75%,那麼利率達到5.45%也是在上浮比例之內。

因此, 如果是5年期定期存款,那麼商業銀行存款利率是可以高達5.45%的,但那幾乎也是極限了,只有在小型商業銀行中出現,比如民營銀行、小型城商銀行和信用社等。

為什麼不建議存5年期5.45%利率的存款?

首先五年期期限較長,流動性風險較大;其次提供該產品的通常為小型商業銀行,例如民營銀行、小型城商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等,其注冊資本通常只有二三十億,信用風險較大;最後,隨著經濟的發展利率是不斷下行的,而利率一旦繼續下行,對提供高利率的商業銀行來說負擔較大(期限較長),存在較大的運營風險,特別是商業銀行需要上交一定比例的存款准備金,上交存款准備金的部分資金本身就為折損資金,增加運營風險,即存在較大的市場風險。

當然,如果資金控制在50萬以內,那麼即使是保守投資者也可適當存入該類銀行,畢竟《存款保險條例》中規定最高可賠付本息50萬。但是,到時賠付可能並不如人意,比如等待時間較長、手續復雜等情況。

最近銀行的風險屢屢暴露,比如日前包商銀行因為信用風險被央行和銀保監會接管,昨日濟南農商行員工舉報銀行資產損失30億等,小型商業銀行存款的安全性不言而喻。

如果你有買股票,類同康美葯業這樣的藍籌股都可瞬時間st,那麼還有什麼不可能的事呢?銀行也可能存在做假賬,特別是民營銀行,資本過度集中,相互牽制性較小。

注意智能存款!

智能存款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存款,存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流動風險可能高於貨幣基金,畢竟收益高於貨幣基金。智能存款實際名稱為創新型現金管理類產品,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存款產品,這一點需要注意,有點類同於結構性存款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存款。

智能存款的運營模式是將用戶的資金存入三年或五年定期存款,而隨時支取的資金來源於該產品設置的資金池。如果發生過度擠兌,那麼用戶可能變現不了或利率跳水(該類產品利率不斷變化),給用戶帶來一定的損失。

本金不受損失並不代表無風險,對於智能存款很多人拿《存款保險條例》說事兒,其實這不關乎《存款保險條例》事兒。這就好如貨幣基金它的主要投資對象也為存款,人家拿《存款保險條例》說事兒了嗎?何況人家還主要持有信用風險更小的國債和央行票據等貨幣工具。

貨幣基金和智能存款的較大區別在於流動性的大小,畢竟貨幣基金投資標的平均期限在120天以內,而智能存款投資標的期限長達三年或五年,收益較高並不為過。

銀行的利率已經市場化了,放開了,各大銀行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調整存款利率的高低以此來攬儲。


一般而言,國有大銀行的存款利率普遍不高,因為他們有著雄厚的資金、風控、人才隊伍、良好的信譽和 社會 認可度,所以不愁拉不到存款。而對於腹地狹小、居民認可度較低的城商行以及農村信用合作社來說,在互聯網金融的異軍突起下,存款已經被嚴重分流,要是不願意拿出足夠高的存款利率和誠意,基本沒有儲戶願意去存款,迫於無奈他們才會提高利率,在大銀行的的夾縫中謀求生存。



從上圖 2019 年部分銀行的存款利率中我們也可以發現一個普遍適用性的規律: 國有五大行的存款利率一般最低,普通商業銀行略微高一點,而城商行的利率一般來說是最高的


其實我們的利率市場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經歷了很多漸進的過程和一步步的試點,最終才有了今天這樣的結果。早在 1996 年央行放開銀行間拆借利率開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步伐就開始起步了,這個過程整整持續了十七年之久,才最終迎來了存貸款利率的全面放開。



利率市場化有助於促進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使得市場資源的流動更高效、更合理,減少人為的干預也能使得市場的發展能夠更加 健康 、穩定,並且有助於盤活市場的人氣。


不同銀行之間利率的差異化,也能提供給投資者更多的選擇權利和機會,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 風險偏好 選擇不同類型的銀行進行相應的存款業務。


為什麼需要提及「風險偏好」?因為剛性兌付已經被打破,銀行存款也不再是保本保息的了,當然50萬以內會受到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護,但是超過 50 萬的部分就需要我們用戶自己去評估潛在的風險,並且自己去作出相應的選擇了。


不僅僅是利率市場化,未來金融市場、保險市場乃至於油氣資源的市場都將逐步放開,貿易自由化、金融開放化會是未來的主旋律。

3.75%的存款利率與5.45%的存款利率相比,雖然只有1.7%的差距,如果存款的金額比較小,差距就看不出來,比如存款1萬塊錢就只差170塊錢左右,但是如果存款金額比較大,那差距就很明顯的看出來。比如存款100萬,兩者的相差就達到了1.7萬。

為什麼不同銀行存款利率會有這么大的差距呢?我認為主要有4個主要原因。

第1個原因是不同的銀行存款政策不一樣

題目中所提到的兩個利率,其中3.75%的這個利率應該屬於一些國有大銀行或者是股份制銀行。這些銀行一般都是全國性的,銀行網點多規模大,所以為了方便統一管理,提高資金的使用率,這些銀行都會在內部實行一個FTP(內部資金轉移定價),而各個支行的利潤主要靠的是實際吸收存款的利率跟FTP之間的差價。比如某個大銀行三年期的FTP是4.5%,那支行在實際吸收存款的時候就不能超過這個利率,實際給到客戶的利率必須控制在4.5%以內,否則就沒有利潤。也正是因為這個FTP的限制,所以很多銀行都不敢上浮更高的利率。

而那些小銀行特別是一些農商行,農村信用社以及民營銀行他們規模比較小,沒有這個所謂的FTP,所吸收的存款都可以直接轉化為貸款,他們可以根據實際的市場需求對存款做出調整,存款的定價更加靈活,所以能給到更高的利率。

第2個原因,不同的銀行資產端的收益不一樣。

存款的收益說白了,主要是來自於資產端的收益,目前大部分銀行的存款都主要轉為貸款,因此貸款的利率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了存款的利率高低。

目前很多大銀行的貸款端客戶都是一些大型企業,這些大型企業比較優質,可以選擇的空間比較大,所以銀行在給他們放貸的時候,貸款利率都相對比較低,而為了保持一定的息差,所以存款利率也會跟著降低。

但是一些小銀行則不一樣,目前很多小銀行針對的是一些小微企業客戶以及個人客戶,這些客戶資質相對比較差,可以選擇的空間比較小,他們對利率的敏感度相對比較低,所以能夠承受較高的利息,這就給銀行高存款利率提供了基礎。

第3個原因,利率同盟的約束。

雖然從2015年開始,我國已經逐漸放開存款利率的限制,但從那之後銀行存款利率並沒有太大的波動,目前大部分銀行的存款利率上浮范圍基本上都是控制在55%之內。而之所以有這個限制,是因為目前市場上有一個銀行業利率工作自律公約,這個公約為了規范成員的競爭,會對成員的的利率做限制。目前市場上絕大部分上規模的銀行都是利率自律公約成員,所以當會受到這個利率上限的限制。

而相對來說,目前有一些小銀行就不是這個利率公約的成員,他們沒有受到這個公約的限制,所以定價的自主權更高,能夠上浮更高的利率。

第4個原因,吸收存款難度不同。

對於那些大銀行來說,他們網點多,品牌好,而且成立的時間相對比較久,更容易吸收客戶存款。

而相對來說,那些小銀行網點少,品牌相對比較差,有的銀行甚至成立時間只有幾年,很多客戶對這些小銀行都不放心,所以這些小銀行吸收存款的難度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這些小銀行實行的利率還跟大銀行一樣,那基本上就吸收不到存款。

所以為了能夠跟大銀行競爭存款,很多小銀行吸收存款的利器就是比大銀行上浮更高的利率,比如目前有些民營銀行5年期的存款利率就達到了5.45%,這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存款利率差距的起源

很早之前,全國所有的銀行存款利率都是相同的,都嚴格按照央行公布的基準利率執行,有差別的只是網點、服務和送的禮品,而後來,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改革,各個銀行有了一定的自主權,到了2015年央行宣布不在設定存款利率的上浮比例之後,各家銀行就有了徹底的利率定價權,理論上在想定多高定多高,定3.75%還是5.45%都是銀行自己的事,這就是存款有差別的根本原因。

銀行存款利率定價的原因

那麼為什麼有的銀行存款利率定價3.75%,而有的銀行定價5.45%呢?

因為缺錢程度不同。

從存款規模來排行,一般呈現的規律是,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地方性商業銀行>農商行、農村信用社>民營銀行。

如果你比較一下各銀行的存款利率表,你會發現,存款利率跟上述排序正相反,說明存款越少的銀行,存款利率越高。

銀行靠什麼賺錢?雖然現在銀行業務很多、但最主要的盈利業務還是發放貸款,而發放貸款就要有存款,有存款才會產生存貸利息差。

所謂存貸利息差,就是有人來銀行存款,銀行要向儲戶支付存款利息,然後,銀行有了資金來發放貸款,收取貸款利息,賺取存款利息和貸款利息之間的利差。

所以,存款對銀行來說是重中之重,是生命,肯定要不惜一切代價保命啊,大銀行老百姓認可度高不缺存款,不需要提高利率自有存款送上門,而小銀行尤其是民營銀行,認可度不高,只有拚命提高存款利率,吸引重視利息收入的儲戶來存款,否則同樣的利息,民營銀行吸引不來存款,所以才有了5.45%這么高的利率。

不過提醒大家的是,因為有了存款保險制度,50萬元以下存款收到保護,只要是這個范圍之內的存款,無論利率多高,無論存在哪都是安全的。

這個原因是綜合的,但主要是因為不同銀行,吸收存款難度不一樣。

銀行存款利率較低的,都是大型國有銀行。而存款利率低的,基本上都是城商行、農商行等小型銀行。

比如工農中建等四大行,銀行員工甚至都不需要出去攬儲,每天都有大量的自然儲戶,源源不斷將自己的錢存進去。

對於大部分儲戶來說,將錢存銀行,首先要的是安全,其次是便利,第三才是要收益。

從安全性來說,大型國有銀行肯定是最安全的,而且管理規范,一般很少出現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從便利上來說,大型銀行因為網點眾多,存取錢都很方便。而且大型國有銀行,都有幾十年 歷史 ,已經沉澱了海量的客戶。所以大型國有銀行,是儲戶的首選。他們的存款利率,普遍低於小型的商業銀行,遠遠低於一些新的城商行、農商行等。

小型銀行,尤其是新成立的城商行、農商行,品牌不夠,管理需要不斷完善,網點有限,只能走高息攬存的路子。

簡單舉一個例子,一個儲戶,每個月要存2000元,如果存工商銀行,就在樓下;或者直接他的工資卡就是工商銀行的,都不用到營業部去辦理。

但如果他要存到一家不知名的小銀行,要先去開戶,然後可能要跑10公里辦理存款業務,或者轉賬進入還要收取額外費用。這樣如果利息不足以支付付出的時間成本,以及「路費」,那麼就沒必要在這樣的小銀行存款。

如果是大客戶,他錢存在大型銀行,不但安全,而且方便,轉賬什麼的都很方便。但如果是在小銀行里,可能錢就被挪用去理財了,這樣的事情非常多。前一段時間不是有一個浙江人,在山東一家地方銀行存量幾千萬,結果錢都不知道哪去了,官司打了好久還沒有拿回來。

說白了,大客戶存款,要的是安全,所以選擇大型銀行,利息低一點不是問題;小客戶存款需要方便,利息收入本來就不多,也不重要。

小銀行攬儲,只能走高息道路,還經常不受歡迎。

其實你這個問題很好回答,你只要理解銀行與銀行之間各種競爭能力和吸款能力,自然就會找到有的銀行存款利率只有3.75%,而有的銀行卻能達到5.45%,差距為何如此之大的真正原因有以下幾點:

原因一:銀行規模不同

國內銀行分國有銀行、股份制銀行、民營銀行、網商銀行等等,而國有6大行規模是最大的,資產也是最大的;從而可以間接性的說明,規模大的自然流動資金充足,流動資金充足自然給的利息會低,這就是為什麼國有銀行利息總是比其他銀行利率低的真正原因。

原因二:銀行網點不同

國有銀行網點特別多,全國各地都有,每個網點吸納1000萬資金,湊起來就是一筆巨大的金額;反之中小銀行網點少,只能靠多吸納存款,網點少的只能提高存款利率來吸引更多的存款。

原因三:銀行吸款能力不同

類似國有資產除了網點多,資產優,還有就是品牌好,那些超大資金,100萬,1000萬,過億的資金願意存在大銀行。而小銀行的存款都是老百姓的為主,都是小存款而已。從而吸款容易的銀行利率自然會跌,吸款困難的自然利用高利率來吸收存款。

原因四:銀行資金流動性不同

大型商業銀行由於吸籌存款大,而放貸出去也多,從而可以把這些資金充分流動起來,資金周轉快,資金流動性強,資金不緊張,存款利率肯定會下調,屬於哪種愛存不存的態度。而小銀行不同,一旦有壞賬的情況,資金鏈斷,必須需要吸籌大量的存款來緩解資金流動性,而提高存款利率就是吸收存款最有效的方法。

原因五:銀行打起利率戰

生意場上打價格戰,而銀行也是會打利率戰的,這家銀行的存款利率是3%,下一家銀行又提高4%,再下一家有提高到5%,小銀行就直接提高5.5%,各大銀行為了吸引存款,一家銀行高於一家,這就是利率戰。

總之以上五大原因就是銀行利率不同的真正原因就是有兩點, 銀行與銀行之間的競爭所致,小銀行很難競爭大型銀行,而小銀行只能提高存款利率來競爭。再有一個真正原因就是每家銀行的資金流動性所致,大銀行資金流動性強,小銀行資金流動性差,只能提高存款利率吸收存款,增加資金流動性 !這兩大原因就是有的銀行存款利率只有3.75%,而有的銀行卻能達到5.45%的真正原因。

每家銀行的銀根決定存款利率,銀行有足夠資金,肯定不會付出高成本吸存款,只有資金緊張之時才會真正的花高成本來吸收存款,提高存款利率。

5.45%的年利率只有民營銀行五年期存款才能達到的高利率。至於3.75%的存款利率,則是傳統銀行當下五年期存款利率水平。


央行三年期和五年期基準利率都是2.75%,大額存單最高上浮55%,年利率能夠達到4.2625%,但是普通定期存款往往只能上浮30%,往往只能達到3.6%左右,一些銀行5萬元以上的三年期大額存款年利率能達到4.125%。


之所以民營銀行存款利率較傳統銀行存款利率高,有如下原因:


1、民營銀行知名度低,攬儲困難,只能以高利率吸引存款

越是品牌認知度高的銀行越容易吸引到更多存款,相應的,這些銀行往往會給出更低的存款利率。從某個角度講,這也是給了其他銀行一條活路。畢竟如果國有大行都以高利率攬儲的話,其他銀行的生存空間就會被大幅壓縮,很難吸引到大量資金,發展都會成為問題,這並不利於金融市場穩定和發展。

民營銀行本身受到限制,只能一行一店,只有在總行所在地有一個營業部,其他省市沒有營業網點。僅從這一點來講,消費者就會對存款心存疑慮,因為存款只能通過互聯網操作,而每年都有那麼多存款丟失的新聞。萬一選擇了千里之外的異地民營銀行,存款有問題的話維權成本將會非常高,這大大增加了民營銀行的攬儲難度。

為了吸引到更多存款,民營銀行拿出明顯高於其他銀行的利率就順理成章了。


2、民營銀行沒有線下網點,運營成本較低

2019年的咖啡很火,很多創業者都選擇了銷售咖啡。以實體店的咖啡為例,店鋪租金成本就佔到了一杯咖啡的40%。房價上漲使得店鋪租金不斷上漲,這已經成為實體店的最大成本支出。

銀行也是同樣的道理,在不同的城市設立網點,需要租用空間,需要安排員工,各種設備及裝修下來,每個網點都要投入不小的資金才能運轉,這是傳統銀行不能避免的發展模式。

民營銀行通過網路發展客戶,就沒有上面的顧慮,運營成本非常低,自然就有了更大的利率空間。


3、民營銀行業務構成有差別,平均貸款利率更高

傳統銀行房貸業務是重要組成,基準利率4.90%,上浮後往往也不會超過5.70%,如果存款給出過高的利率,銀行就會出現虧損。至於給一些大型國有企業貸款,利率更是低至4%左右。

民營銀行為了獲得利潤,會選擇利率較高的貸款業務,比如消費貸,比如中小企業貸款,利率遠高於基準利率。

『叄』 農行ftp是多少

農敬團行對外是不巧稿空應該有ftp連接的,個別中間業務類的專線除外。
如果開通了ftp連接,用戶原則上就可以通過這個連接,進行文件的下載和上傳。這將會嚴重威脅到銀行伺服器和數據的安全。
所以,通過農行官方網站下載插件是可孝瞎以的,通過ftp進行連接應該行不通。

『肆』 信用社的利息比農行的高,是不是不安全

1、關於利息高低

農行是國有的,存款利率受嚴格管理;信用社是農民入股成立的,存款和貸款利率自由度大,人民銀行甚至對信用社貸款利率不設上限(不是絕對的無上限)。說白了,國家的農行,利息不能給高了,不然國家吃虧;農民的信用社,農民的錢,愛咋整咋整;多付點存款利息,多吸收存款,再高利率貸款出去,總賬還是賺的。

2、關於存款的安全性

安全性一樣,都是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的金融機構,只是以前名稱沒有體現出「銀行」兩字,給大家一種不靠譜的錯覺;現在改農村合作銀行,名稱里也反應出來了,實質是一樣的。在具體經營中,也是執行安全性運營原則,也有存款保險機制,50萬以內全賠,以前有段時間是人民銀行託管,現在都歸省政府管。

3、關於所有人

農行是國家的,信用社理論上是農民入股成立,意在湊集農村閑散資金,服務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但信用社從來都不是農民自願成立的,也不佔主導權,而是官方一手操辦的。最早成立於1951年,初始出資大部分來自於國家,少量資金來自於農民,就是給本地社員一種體驗感和參與機會,實際所有人是政府。

所以,信用社存款利息高低不是判斷存錢在信用社是否安全的標准,要看他的所有人和運營管理機制,信用社存款是安全的。

(以下這些銀行的利息也高,存款也沒有問題,可做存款參考)

我還是喜歡強調那句老掉牙的話,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可能很多朋友看到西信用社規模小,而且一般都是在小地方,所以覺得不靠譜,認為信用社既沒有銀行兩個字,也沒有大銀行那樣冠冕堂皇,所以覺得信用社存款不安全。



實際上信用社跟大銀行一樣,都是經過銀監會批准設立的正規金融機構,大銀行該有的東西,信用社基本上都有。比如要交存款准備金,要交存款保險保費,受銀保監會與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管,每個季度都有MPA考核,有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等各種約束,所以從監管的角度來說,信用社跟大銀行一樣是安全的。

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信用社出現存款壞賬要不回來的基本上很少,除非大家不是通過正規的信用社去存款,而是跟信用社工作人員私下簽訂的高息協議。

可能大家是被一些信用社存款壞賬的案例給嚇怕了,比如前幾年山東濱州信用社就出現過信用社工作人員私自刻章、製作假存單等方式挪用用戶存款,導致用戶存款到期沒法拿回的情況。但是類似這種存款被工作人員私自挪用,並不只有信用社才會發生,一些大銀行同樣也會發生。比如最近幾天鬧得很火的興業銀行55億存款被挪用大案,這個案例當中也是由於興業銀行北京長安支行行長王建利用自己行長的權力,通過私刻銀行章,製作假存單等方式挪用了客戶大量的存款。所以不見得大銀行就一定比信用社更保險。

但總體來說,我認為目前我國信用社還是很安全的,而信用社之所以能夠給到比大銀行更高的利率,有其特殊的原因。

目前很多大銀行之所以不敢上很高的利率,因為他們受到銀行業利率工作自律公約的約定,有很多銀行最高存款上浮都不會超過55%,我們看到一些大銀行存款利率,哪怕是五年期的,基本上都是在4.265%之內。



而目前很多信用社根本就不是銀行業利率工作自律公約的成員,所以他們不受這個存款上浮上限的限制。就算部分信用社是這個利率公約成員,可他們仍然可以比大銀行上浮更高的利率,因為從2018年4月份以後,在央行行長的表態以及利率公約成員閉門會議之後,這個利率同盟允許局部小銀行可以打破利率上浮上限,所以從今年開始我們看到以前有一些利率不高的信用社也給到了相當高的利率。



目前大銀行存款利率低,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到FTP的影響,這個FTP就是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機制,一般大銀行的資金調配中心會制定一個FTP,然後各個支行按照這個FTP把自己的存款轉移給總行資金調配中心,吸收存款跟FTP的差價就是支行的存款利潤,所以一般他們都不敢管利率上浮太高,要不然自己就沒有利潤空間了。

信用社就不一樣,信用社規模一般都比較小,而且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很多都沒有FTP這種說法,所以他們對存款利率的定價更加靈活,可以隨時根據市場的情況作調整,因此能給到更高的利率。

為什麼大家會感覺信用社沒有安全呢?

農村信用社是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設立,由社員入股組成,實行社員民主管理,主要為社區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按照「明晰產權關系、強化約束機制、增強服務功能、國家適當扶持、省級地方政府負責」的改革方案在全國鋪開,並先後在各省市成立了省級農村信用社聯合社,負責全省市農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導、協調、服務。

農村信用社的 歷史 是很悠久的,中國第一家信用社1923年6月誕生在河北香山,新中國成立後,更是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主要是三個階段。

第一,建國時期。農村合作化運動興起,供銷合作社,生產合作社,信用合作社都到了大發展,而如今,在我們生活身邊只有信用社還留了下來,並且都改制為了農商行,會不安全嘛?

第二,農行託管時期。這個時期,信用社和農行是同一家銀行,可以說,信用社和農行都是服務農村的金融機構,後來為了支持農村發展,信用社獨立了出來。

第三,省聯社管理。也就是現在,每個省的信用社都由省聯社管理,除此之外,銀監會,人民銀行都管理信用社,作為一個 歷史 這么悠久金融機構,到底哪裡不安全?

不能因為信用社小而瞧不起,在農村發展的這幾十年,信用社的功績不能被抹蓋,如果細心的網友看看自己地區的納稅排行榜,你會發現,你們當地的農信社,都是明列前茅的,而你們所謂的五大行,稅收都不知道去了哪裡。

錢存農商銀行,建設美麗家鄉,相信我們,我們值得信賴!

首先說下為什麼信用社的利息比農行的高,如果把題目改成,信用社的存款利息和貸款利息比農行高,這樣答案也就一目瞭然了。

大家都知道,銀行主要是靠息差吃飯的。把資金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吸收進來,在以較高的價格借出去。這資金價格的外在表現形式就是利率,而利息就是本金乘以利率乘以期限得到的。換句話說,相同期限相同本金的情況下,利率越高,得到或支付的利息也就越多。這個「利率」就代表了錢的「貴賤」。

再說農信社為什麼吸收的存款可以給到高利率,一是農信社在縣域一般都是法人機構,自主性要比別的金融機構高出許多,並且自上而下傳導機制要比大行高效許多,也不會設置諸如FTP(內部資金轉移價格)等參考指標,而且制定政策也是分分鍾的事,可根據市場競爭程度對市場有快速反應。這些都是農信社在存款定價上的優勢。另外一點不得不說的是農信社的貸款利率,因為上文已經提到,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息差,就是存款與貸款利率之間的差值。一般像國有大型銀行,如題中所提到的農行,做的貸款資產都是優質資產,越是優質資產,各家銀行都會像香餑餑一樣捧著,所以貸款價格就會提不上去(市場充分競爭的結果),最終只能以貸款基準利率甚至基準下浮給到客戶端。農信社則不同,因為農信社在當地為法人的天然屬性,且業務范圍只能在當地開展,所以把當地的中小型企業吃的很透,甚至中小企業主每天的行蹤都了如指掌,這些中小企業很難在大行的風控體系下生存,所以在貸款利率(也就是資金價格)方面議價能力有限,農信社就是靠著這一點,可以把貸款利率太高,這樣企業也不至於拿不到資金,另一方面又能給農信社創造出更多利潤。所以說,農信社不惜用相對較高的利率吸引存款,但又能以較高的利率放出貸款。息差一點不比大行賺的少。也就是題者說的信用社的利率筆農行高(無論是存款角度還是貸款角度)。

接下來在說一下是不是安全,之前回答過一個問題,叫《你有錢的話會存入農村商業銀行嗎?覺得它的經營安全嗎?》,其實農村商業銀行都是有農信社改制而來,其實只是叫法不同,把理事長換成了董事長,把主任換叫做行長。在經營上市基本沒有什麼變化的。

從農信社或是農商行的體制上來講,雖然各家縣域的農信社或是農商行都是一級法人機構,但是各個市區都會有一個叫審計中心的機構,審計中心也一定程度上對各家農商行有著管理的職能,屬於同一系統內,再由省審計中心統一管理,但是省與省之間是獨立的。雖說都是獨立機構,但是他們都是屬於同一系統內,若粗略計算,把全國8000多家農信社或是農商行的網點聯合起來,農信社系統才是宇宙第一大行。從規模上來講那是絕對安全的。

另外一點,就某一特定的縣域農信社或農商行來講,存款規模那絕對是當地機構的老大,而且縣域80%以上的涉農貸款均由此家機構提供。

所以說,信用社的利息比農行高,是安全的。

我覺得你多慮了,信用社存款利率高農業銀行是非常正常的,信用社存款利率高也不能代表信用社存款不安全!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在信用社存款安全的,可以放心存。

信用社也是我國的合法銀行,只是規模小,跟國有6大行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是規模是沒有可比性的。國有銀行是含金勺子起步的,而信用社是從農村白手起家,自力更生的。但也不要用鄙視人的眼光看信用社,畢竟信用社和他們銀行差不多性質,總得來說信用社是安全的。

因為 信用社是合法銀行,受國務院的引導,銀監會的監督;同樣也要上交國家儲備金,也是需要繳納存款保險金,受到《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最為重點同樣和其他銀行一樣,受到全國人民的監督; 雖然信用社只是規模小,不起眼而已,但它是合法銀行,只要是合法銀行資金是安全的。

至於農村信用社的利息比農業銀行利息高一點都不奇怪的,下面為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因為農業銀行是國有6大行之一,背景直接是央行,規模大,資產多,營業網點多,最重要一點就是不缺錢,有錢花。而信用社不一樣,信用社規模小,資產少,營業網點少,經常缺錢。而一旦信用社缺錢不提高存款利率,沒有儲戶去存錢信用社那不是吃西北風,所以信用社採用提高存款利率攬儲是正常的,這就是信用社存款利率高於農業銀行的真正原因。

我打個比喻更能說明問題,農業銀行是富人家的孩子,含金勺子長大不缺錢;信用社就是窮人家的孩子,要通過自己能力賺錢,自力更生。好比把存款利率比喻成能力,富人家的孩子沒有能力還有有錢的老爸可以啃爹;而窮人家的孩子不提高賺錢能力只能等著餓死。所以窮人家孩子想要生存下去,必須要提高賺錢能力,讓自己好好的生存。

以上就是我個人對於關於信用社的安全與存款利息高等兩方面的分析,希望能幫助你解答。

看完點贊,腰纏萬貫,感謝閱讀與關注。

銀行存款是最安全的理財方式,信用社現在通過一些改革也更名為農村商業銀行,不管地方銀行還是國有銀行,50萬以內的存款都是安全的。至於信用社和農行的利率差異,出現的原因包括:

央行在公布了基準利率的同時,允許各家銀行以基準利率為參照標准,對各自的利率進行調整,可以上浮也可以下調,只要有客戶買賬怎麼都可以。銀行對利率的自主權進一步擴大,是激發金融市場活力,增加銀行競爭力的一項重要舉措,銀行的利率逐漸顯現差異化,讓利率推向市場,可供客戶自行選擇。

信用社屬於地方銀行中的中小農村金融機構,網點局限於本市、本縣,為了增加攬儲,吸引客戶有必要上浮利率;農業銀行家大業大,網點遍布造成成本消耗巨大,利率上浮方面有心無力,再加上理財和存款業務品種齊全,客戶資源穩定,即使利率再低還是有客戶沖著國有銀行的招牌去的。

兩個銀行在安全保障措施方面:客戶的存款在全國銀行中統一受到《存款利率條例》的保護,50萬(含)以內的存款在銀行發生風險損失會照單賠償;另外,兩家銀行也有制定和執行一系列風險防控、員工行為動態排查、風險點自查等措施,保障客戶資金的安全穩定。

安全維穩的前提下,當然是看利息高低了,難道只有利息低的才是安全存款嗎?不是這樣的,銀行存款的安全都差不多,信用社利率比農行要高,幹嘛存低的?

我們在農村最常 看到的三家金融機構分別為:農業銀行、郵儲銀行以及農信社(或農商行),如果有認真對照過三家機構的利率,往往會發現,農信社的利率明顯高於另外兩家,那這是為什麼呢?農信社這么高的利率是否安全?

1、利潤來源

銀行的利潤來源主要由兩部分構成: 存貸款息差以及中間業務收入

1)、存貸息差

存貸息差的關鍵在於存款,這是銀行的盈利來源,如果一家銀行沒有存款,如何放貸?因此攬儲一直是銀行的重任。農行作為國有四大行之一,規模龐大,實力雄厚,網點眾多,品牌識別度高,因此農行的攬儲相對容易;反之農信社受限於規模及品牌識別度等原因攬儲則對困難,因為 在同等的條件下,大家首選的都是農行。故而為了與大銀行競爭存款,農信社只能提高自身的利率水平。

2)中間業務收入

中間業務收入主要包括:匯兌手續費,信用卡業務收入、金融資產(比如理財)收入等等。越小的銀行,其業務范圍越窄(比如信用卡業務,農信社就沒有;再比如理財產品,全國只有600多家銀行(我國的銀行業數量有4000多家)機構有權發行,很多農信社也沒有自營的理財產品), 因此越小的銀行,其 利潤對存貸息差更加依賴。 農信社就屬於小銀行,對其而言,存款是其生命之源,失去了存款,農信社的立社之基就沒有了,這就是農信社給出高息最根本的原因。

2、利率自律公約限制

雖然2015年10月24日起,央行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但是後續在央行指導下,各地建立了利率自律定價機制, 對主要的銀行存款利率上浮行為進行軟約束,存款利率上浮比例一般不高於50% 。這是為了防止主要的銀行出現惡意競爭的情況。

農行屬於利率自律公約的成員單位,因此受到這個限制,但是農信社不屬於主要的銀行,很多並未參與自律公約,所以它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任意上漲利率。

通過上述分析,大家應該對農信社之所以利率比農行高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其並非無緣無故的上漲。在我國,農信社也是經銀監會正式批准設立的農村金融機構,其與國有大行一樣,也要繳納款准備金及存款保險保費等,其經營也受到銀保監會的監管,屬於正規的金融機構,故而錢存在農信社安全性還是有保障的,特別是50萬元以內的資金,受《存款保險條例》的保障。

至於說超過50萬元的,也無需過多的擔心,建國以來,70年的 歷史 里,我國的農信社僅僅出現一家河北省肅寧縣尚村信用社破產的案例(且最後政府兜底處理了),破產率不足0.1%。所以對於在農信社存款的安全性,無需擔憂。


農村信用社始建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是新中國成立最早的地方性農村金融組織,體系龐大,數量眾多。在2003年國務院下發《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後,全國各地農村信用社紛紛改制為農商行和農村合作銀行,但至今全國仍然有農村信用社超過2000家,是服務農村地區三農和小微企業的金融主力軍,也是我國金融系統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農村信用社的綜合抗風險能力確實不如農業銀行,不可能相提並論。從組織架構上,沒有改制的農村信用社一般以社員入股為資本,以縣一級聯社為獨立法人,定位於服務本地農村三農和中小企業服務。這就決定了其資產規模小,盈利能力弱,內部治理能力還有差距,綜合抗風險能力不足等現實情況。

而農業銀行是四大國有控股並上市的商業銀行之一,2017年末總資產達21萬億,當年實現營收5428億,凈利潤1931億元。<財富>世界500企業中位列第38,英國<銀行家>全球銀行1000強中名列第六位,屬於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大而不能倒。綜合抗風險能力明顯超過所有中小銀行。

但是,為了保障儲戶利益因銀行倒閉破產不受到損失,國務院於2015年5月1日頒布實施了<存款保險條例>。該條例適用於境內所有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等吸收存款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兩層意思,一是無論農村信用社還是農行,都必須為吸收的存款投保,繳納存款保險基金;二是當銀行倒閉破產時,對於不超過50萬的本金和利息,同等條件償付,沒有大小銀行,國有銀行或地方性銀行之分。因此,如果存款不超過50萬,無論農村信用社還是農行,安全性是一樣的,沒有區別。換句話說,50萬以下的存款,哪裡利息高就存哪裡,沒有別要糾結誰更安全。

當存款金額超大時,肯定選擇農業銀行更安全。假如100萬左右,按照存款保險條例規定,我們完全可以將資金分成幾份,分散存入,使其全額受到存款保險條例保護。但是,如果是幾百萬或上千萬,你不可能分成幾十份吧,多麻煩。這時,我們應該選擇大型銀行存款,這是最明智的。

當然,伴隨著存款的過程,除了安全性之外,一般人還有其他金融需求,比如取現的便利性,結算效率,理財產品是否豐富,信用卡和信貸需求,以及其他服務等等,加上這些,大銀行肯定比小銀行更能夠提供全方位服務和良好體驗,而且安全性更高。

銀行的存款風險,從某一個程度將是一樣的,都是合法經營、合法設立、正規的銀行機構,就算是存在著風險,高也高不到哪裡去。信用社雖然屬於社員制,但也是合法批準的正規經營機構,年化利率往往比農業銀行要高,甚至說比國有六大行的年化存款利率都要高,高出1%都是可能存在的。

很多儲戶在儲蓄的時候都會對比很多銀行的年化利率,並且存在對於一些銀行同期能夠給出其他銀行更高的年化利率表示疑問,認為存在不安全。其實,只要是銀行的定期存款,風險程度都是低的,可以說是「無風險」投資。擔心也是自然,因為一家可能只有3.5%的年化利率,而另外一家可能達到5%的年化利率,差別很大。

但是,從定期存款的角度講,風險都是一樣的,兩家銀行給予的都是定期存款,沒有什麼區別。就算是以後銀行倒閉、破產,儲蓄保險還是能夠對於自然人理賠50萬元額度以下的賠付。

當然,需要規避的就是打著存款其實是理財或者保險理財的幌子進行定期存款,那個的風險就高於銀行儲蓄了。是需要在實際儲蓄的過程中進行謹慎區別的。

如果個人的意識中就是存在信用社的風險高於農業銀行,那麼就將資金儲蓄在農行中,畢竟自己的認知也是很重要的,存放在信用社可能心裡不踏實,反而不劃算。從客觀的角度講,風險是一樣的,但從主觀上講如果認為風險高,完全也是可以儲蓄在農行。

這與獲取資金的成本有關系。

只要在銀保監備案的,不存在誰比誰安全的問題

『伍』 如何在內網使用FTP

1、明確FTP服務內網訪問地址埠,確保FTP服務服務正常,在內網可以正李枝常訪問連接。

『陸』 存款如何為銀行帶來收益

賺取存貸利差只是傳統意義上銀行生財的手段。但是,現代銀行業務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一般貸款收益所佔的比重越來越低,相反中間業務利潤佔比有所提高。存款除了可以用來發放貸款以外,還可以用於通業拆借。這也是很重要的賺錢產品。現代銀行多用FTP方式(內部資金轉移定價)來給銀行巧亂各項產品定價,每筆資金都可以算出具體的成本收益。比如某銀行網點吸收儲戶一筆100萬存款孝猛檔,假設需要支付活期利息0.81%,這筆錢不是直接用於放貸的,而是上存給該知陸行的上級主管部門,比如是某分行,分行給予該網點一定的存款利息,比如1.6%,那麼網點的該筆存款收益則為0.79%。當網點需要放100萬貸款的時候,向分行拆借一筆100萬資金,利率是4.1%,也就是說該筆資金的成本為4.1%,貸款利率為7.34%,則收益為3.24%。同理,分行業會把資金上存給總行,需要使用時才下借,這樣一來每個機構都有自己的資金成本和收益。而在總行形成了一個現金池,資金集中後可以發揮更大的效力。

『柒』 大數據與傳統行業的區別有哪些

說到數據分析,其實隨著大數據這幾年的發展,數據被認為是物理與信息融合中的關鍵技術,以及升凳核心引擎。各行各業都在馬不停蹄、轟轟烈烈地邁入了大數據時代。傳統行業與互聯網行業的界限開始發展交集和互補、滲透,傳統的製造業再也不是悶頭生產+再銷售的模式,而是更多地聆聽市場的聲音,市場需要什麼,消費終端就會相對應的給予其更多的多樣化、個性化。
目前來看,兩者的主要區別還處在以下幾點:
一: 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
傳統行業更多的是結構化數據, 即行數據,存儲資料庫里,可以用二維表結構來邏輯表達實現的數據,像以應用oracle、Sql Server等資料庫的製造型企業的ERP系統。而互聯網行業更多的是非結構化數據,就是不能以二維形態描述的,例如所有格式的辦公文檔、文本、圖片、XML、HTML、各類報表、圖像和音頻/視頻信息等等,像是醫療影像系統、教育視頻點播、視頻監控、國土GIS、設計院、文件伺服器(PDM/FTP)、媒體資源管理等具體應用。
二:數據的體量
互聯網行業海量的數據,由於互聯網行業的特點,每時每刻都會產生海量的數據,它的數據往往是PB級的,1個PB有多大呢?它相當於2的50次方個位元組。如果你對此沒有概念,那麼簡單來說,《史記》約有52萬多漢字,1個PB能夠存儲至少10億部《史記》,以網路、騰訊、阿里為代表的企業。傳統的一個生產製造工廠三個月製造的數據也不到100G。這是天大的一個差別。
三:看待數據的方式及數據分析目的不同
互聯網行業會對這些海量的數據做數據分析,挖掘,無論是過去的數據還是即時的數據,數據不再是靜止和陳舊的,任何被遺忘在伺服器中的數據,都可能被重新利用,從而發現其中與我們、與行為、與現象的相關性,比如每逢「雙十一」,「剁手黨」都面臨痛苦的抉擇:打折的商品實在太多,買什麼才好呢?最終一不小心,信用卡刷爆,買了一大堆自己不需要的商品,只得含淚吃半年的「康師傅」…
谷歌公司每天都會收到來自全球超過30億條的搜索指令,經過多年數據的累計,谷歌公司建立了「咳嗽」,「發熱」等搜索關鍵字與流感地區的聯系,於是在2009年穀歌成功地在美國預測了冬季流感的傳播,並且精確到地區和州等等。而傳統行業則不會過多去關注過去的數據,一般月底會盤點,出一些財務的數據分析報表,歷史的數據會存放於備份庫里,有問題才會去查找。
四:數據查找的效率及安全性
互聯網行業往往存儲著用戶的個人行為信息,他要求保證絕對的安全或者准確性,比如12306,每到年底,面臨數億人遷徙的購票壓力,在臨近春節購票高峰峰值的時候,它的要求絕對是用戶打開網頁的速度可以慢一點沒關系,但是要保證用戶購票信息的絕對安全。如果用戶付款購買了一張高鐵動車票,你那邊沒收到錢款,那面對著上億人的購票錢款,這個絕對是要出大問題的。
而傳統行業沒有那麼大的數據量和訪問量,往往解決好並發,死鎖等等問題,保證系統的高可靠性和穩定性,偶爾也會發生丟失一條采購記錄或者生產記錄的問題,由於一般用戶都會除了系統錄入以外,還會紙質的記錄,那麼這個也是可以被容忍的
五:大數據技術快速獲取有價值的信息
基於以上互聯網行業的特點,當數據量不斷增大時,也隨之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比如假設解決某一問題有演算法A 和演算法B。在小量數據中運行時,演算法A的結果明顯優於演算法B。也就是說,就演算法本身而言,演算法A能夠帶來更好的吵陵旅結果;然而,人們發現,當數據量不斷增大時,演算法B在大量數據中運行的結果優於汪喚演算法A在小量數據中運行的結果。這一發現給計算機學科及計算機衍生學科都帶來了里程碑式的啟示:當數據越來越大時,數據本身(而不是研究數據所使用的演算法和模型)保證了數據分析結果的有效性。即便缺乏精準的演算法,只要擁有足夠多的數據,也能得到接近事實的結論。
由於能夠處理多種數據結構,大數據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利用互聯網上記錄的人類行為數據進行分析。大數據出現之前,計算機所能夠處理的數據都需要前期進行結構化處理,並記錄在相應的資料庫中。但大數據技術對於數據結構的要求大大降低,互聯網上人們留下的社交信息、地理位置信息、行為習慣信息、偏好信息等各種維度的信息都可以實時處理,立體完整地勾勒出每一個個體的各種特徵。
一個公司創造的大量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數據,這些數據在下載到關系型資料庫用於分析時會花費過多時間和金錢,大數據分析常和雲計算聯繫到一起,因為實時的大型數據集分析需要像MapRece一樣的框架來向數十、數百或甚至數千的電腦分配工作。簡言之,從各種各樣類型的數據中,快速獲得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數據技術。簡單來說,大數據需要Hadoop=HDFS(文件系統,數據存儲技術相關)+HBase(資料庫)+MapRece(數據處理)+……Others這樣的分布式存儲,分布式處理大數據架構,而不僅僅是傳統的磁碟陣列數據存儲處理方式。
互聯網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大量、高速、多變的信息每天都圍繞在人們身邊,我們需要更好的處理方式,去應對這種隨時隨地的變化。大數據技術將深遠地改變互聯網世界,改變整個生產生活的方式。隨著技術的發展,大數據分析正在變得越來越容易,成本也越來越低,而且相比以前能更容易加速對業務的理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進入大數據與數據分析行列,准備在這里干出自己的一番事業。

編輯於 2019-10-21

『捌』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中間業務中代發工資怎麼弄

(1)選主菜單7中間業務回車——業務類別輸入101(代發散棚斗工資代號)回車——開辦支行回車(自動為本機構)——代理業務回車將游標移到代理業務列表中選擇代發工資的單位回車——辦理交易回車活直接輸入8888(批量處理)回車。(2)CTRL+A增加顯示選擇數據來源2磁碟轉入數據回車——輸入磁碟上的文件名:斜杠1斜杠0602.txt回車選擇資料庫文件自動顯示為0,再按CTRL+F提交(對話框顯示明顯表,此時狀態為未提交,如發現錯可刪除,可單條刪除,也可全部刪除)。(3)CTRL+W切換到上屏——輸入戶數——戶名檢查:選0不檢查——輸入金額——繳付日期—沖磨—按CTRL+X保存上屏——按CTRL+F(需另一櫃員刷卡授權),此時標志狀態為已提交(此時不能刪除)。(4)CTRL+G取結果。(5)CTRL+P列印:可列印成功和不成功記錄,用CTRL+E切換狀態表。如次月代發工資對話框里還有上次代發工資數據時可按下步驟操和拿作:(1)TRL+P列印;(2)CTRL+N開始新工期;(3)CTRL+D刪除未入賬明細;(4)CTRL+A增加;以下步驟同上。還可修改批次CTRL+U後再按CTRL+A增加同上。

『玖』 中間業務收入算ftp凈收入嗎

算。營業凈收入主要由存款、貸款等產肢模鉛品的FTP利歷好差收入和中間業務收入組成,中間業務收入算ftp凈收入。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廣義上講「是指不構成商業銀行表內資產、表內負債,形成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業務碼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