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美國軍艦訪問古巴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美國軍艦訪問古巴

發布時間: 2023-05-09 20:29:53

1. 當年美國入侵古巴時,為何三天就失敗了

這是因為這次行動並沒有得到嚴格的保密。因為我們知道美國軍隊裡面也有非常多的古巴人。然而他們在攻擊古巴以前將這次軍事行動泄露出去,也導致了古巴政府有提前的准備。再加上古巴軍隊有著非常豐富的作戰經驗,才會使得這次美國軍隊的入侵計劃,受到了很大的打擊。這也導致了美國最後的軍事行動橘戚以失敗告終。

雖然現在美國和古巴之間的關系,已經有一個緩和的局面,但是雙方之間的政策理念以及意識形態都有著很大的不同。所以也使得兩個國家至今的關系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但是我們都知道古巴並沒有能力在對美國進行反抗。

2. 什麼是美國戰艦緬因號爆炸之謎

1898年1月24日,一艘美國巡洋艦駛進古巴首府哈瓦那港。這艘名為「緬因」號的軍艦,在停泊一個月後突然爆炸,從而引發了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美西戰爭。

古巴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為了爭取民族的獨立和國家的自由,古巴人民在1895年,向殖民者掀起了反抗斗爭。美國作為古巴的鄰國,一直就對古巴垂涎三尺。早在1805年,美國總統傑弗遜就赤裸裸地表示,一旦同西班牙作戰,首先要佔領古巴。後來,美國曾多次企圖收買或用武力奪取古巴,都因為西班牙殖民者不願放棄自己的既得利益,而未得逞。古巴爆發了獨立戰爭,美國並未援助古巴,而是一直在隔岸觀火,以尋求適當的時機。直到1898年初,古巴的形尺斗勢顯現出明朗的態勢,古巴革命眼看就要成功了,於是美國匆忙以「幫助古巴革命,保護美國在古僑民安全和商業利益」為幌子,將自己的戰艦駛進古巴。

1898年2月15日晚,忙碌了一整天的哈瓦那港終於平靜下來,只有海風輕撫著海面,發出陣陣的濤聲。一座古老的燈塔俯瞰著海面,在搖曳的燈光下,隱約可見海面上停泊著的條條船隻。美國的「緬因」號巡洋艦亦在其中。21時40分,「緬因」號指揮官查爾斯·D·西格斯比剛剛給妻子寫完信,熄燈號吹響了。西格斯比把寫好的信塞進信封,准備就寢。甲板上還有美國士兵在載歌載舞,喝酒說笑,享受著這寧靜而又涼爽的夜景。突然,「轟隆」一聲巨響,「緬因」號劇烈地震顫一下,霎時間,濃煙滾滾、火光沖天,整條軍艦變成了一個火球。接著,軍艦開始迅速下沉,很多官兵還沒來得及問個究竟,就已經身首異處,血肉橫飛,葬身火海了。只有少數人得以跳海逃命。事後清查人數,當時的「緬因」號上共有官兵350人,有260人在這次爆炸中不幸喪生。

消息迅速傳到美國,國內上下頓時一片嘩然,各大報紙都在頭條位置報道這一事件,街頭巷尾,也都議論紛紛。

「緬因」號為什麼會突然爆炸?這是政府最關心的問題,也是人們議論最多的問題。為此,美國政府派出了一個四人小組赴古巴進行調查,結果指出,「緬因」號是被海底水雷或魚雷擊中爆炸的。並且,在沒有進行進一步舉證的情況下,一口咬定是西班牙人乾的。

美國上下再次嘩然!一些擴張主義分子抓住這個機會,到處舉行集會,在報紙上連篇累牘地發表文章,狂熱地進行戰爭宣傳:「為緬因號死難者報仇!」「美國人的鮮血不會白流!我們要與西班牙人決一死戰!」等等。戰爭的陰雲一下子籠罩了加勒比海地區,美國和西班牙的關繫到了一觸即發的局面。

而西班牙方面則急忙發表聲明,說「緬因」號的爆炸與自己沒關系,並向美方建議聯合調查此事,遭到美方的拒絕。為了還自己一個清白,西班牙方面還是派人對「緬因」號爆炸事件進行了調查並向公眾公布了調查結果:「緬因」號爆炸的原因可能是由船頭彈葯引起的。為了取得更為確鑿的證據,西班牙再次向美國方面建議,潛水檢查爆炸後的船體,但再次遭到拒絕。4月20日,美國向西班牙發出最後通牒,逼其全部撤出古巴。西班牙政府也斷然予以拒絕。4月25日,美國正式向西班牙宣戰,美西戰爭就這樣爆發了。3個月後,美西戰爭即以西班牙的徹底失敗而告終。1898年12月,美國和西班牙在巴黎簽訂和約,西班牙讓出了古巴和菲律賓。

事情過了很多年,人們對「緬因」號爆炸的真正原因仍在懷疑:西班牙人為什麼要炸「緬因」號?美國人為什麼不讓西班牙人協助調查?美國人為什麼不將「緬因」號撈出海面進行詳細的調查,而是將其拖入大西洋,使之永沉海底?難道其中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么?

據說,美國人在後來曾經再次調查過「緬因」號爆炸的原因,並且發現「緬因」號是由於船體內部原因引發爆炸的。但調查工作還未最後完成,就和彎被來自上面的命令制止了,所有調查資料都被沒收。這使「緬因」,號爆炸事件顯得更加神秘並隱含了某種政治原因在其中。難道「緬因」號爆炸事件真的是美國用以挑起事端,發動戰爭,以爭奪古巴這一戰略要地所設的苦肉計么?

美國確有此嫌疑。

1910年,在「緬因」號爆炸後的第12年,美國政府對「緬因」號進行了打撈殘骸的工作,但他們並沒有把所有殘骸打撈上來運到陸地,而是將爆炸時被損壞的船頭部分切割下來運走,船身和船尾則被拖往大西洋沉入深海海底。更有來自美國高層喚困悶內部的確鑿消息證實,「緬因」號爆炸事件是因為內部因素所致。

既然確定了「緬因」號爆炸的原因是內部所致,那麼引起爆炸的具體原因是什麼呢?

一種說法是「緬因」號上的鍋爐發生故障引起爆炸,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導致船體整個爆炸。

還有一種說法是存煤自燃引起船體爆炸。因為,在「緬因」號發生爆炸前兩年,美國的巡洋艦「津津那地」號和「紐約」號也曾發生過類似的煤磚自燃起火事件,不過這兩起事故都因海水進入船艙熄滅了大火而避免了災難。「緬因」號只是沒有那麼幸運而已。

以上兩種說法都是推斷出來的,不具備強有力的說服力。但無論如何,因「緬因」號爆炸而喪生的那260名官兵,和在隨後爆發的美西戰爭中喪失生命的人一樣,都是殖民霸權主義的犧牲品。

3. 02 讀《海上扁舟》

 

01

史蒂芬·克萊恩被認為是美國著名的作家,自然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紅色英勇勛章》是他的代表作品。克萊恩的一生非常短暫,但他從小聰明過人,少年時便發表過作品(《Uncle Jake and the Bell Handle》,1885年14歲時)。

《海上扁舟》通常被文學評論家認為是克萊恩最優秀的短篇作品,作品記錄了4位逃生者在面對大海的威脅時,努力求生最後獲救的故事。有稱贊其文字描寫功底的;有對他在作品中人物心理描寫精彩紛呈表達敬意的;有認為克萊恩思考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的;有覺得作品代表了作者對人和命運問題思考的;還有一些人感動於作品中人物堅持不懈、面對生死無懼拼搏的。

以上這些解讀,都可以認為是一種「解讀的標准」,就像休謨《論趣味的標准》中所說的,每個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認同、喜愛的程度也隨著文化、環境、經歷、學識等有著不一樣的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個人對本文的理解, 更多的從歷史背景的角度來理解作品 。

02

《海上扁舟》故事的原型,是1896年克萊恩隨海軍准將號軍艦前往古巴采訪過程中發生的真實海難事故寫就的。1896年,美西戰爭爆發前,美國策劃在古巴、菲律賓等地徹底擊敗當時的海上霸主西班牙帝國,海軍准將號軍艦,攜帶著大量的武器前往古巴支援當地的武裝對抗西班牙殖民者,在佛羅里達附近海域遇難首核沉沒。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最終美國擊敗日薄西山的西班牙帝國,取得了重大的國際政治和經濟利益。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同時代的一些思潮變化。

一是工業革命的爆發,為世界帶來的重大的變化,一方面引起來技術、效率、生產的革命,另一方面也在顛覆舊的格局,從貧民生活到富人結構,從國家地位到思潮變化。

一是達爾文的自然進化、天演選擇的理論逐漸被西方世界熟悉螞芹迅和接受,達爾文主義後來演化的極致則是日耳曼民族在二戰期間對世界其他民族的重大迫害。

一是在美國本土興起的「天定命運論」(Manifest Destiny)。該理論的著名警句——天命昭昭,被現代人解讀為美國人對外擴張的一種政治辯解。有人認為最早出現該句句子是在1845年紐約市記者約翰·歐蘇利文的《民主評論》雜志,其中呼籲美國兼並德克薩斯共和國,並在不久之後兼並成功。

他原意可能並非「巧取豪奪」,而是指擴張的趨勢是天命一般的不可逆轉,但這種極具煽動性的詞彙迅速成為主流的思想,縱使有人反對(眾議員羅伯· 查爾斯 ·溫梭普Robert Charles

  Winthrop),卻無法阻擋種族優越的觀念迅速發展,許多美國人認為擴張,是上帝給美國人的使命。

今天的美國有色人種種族歧視問題,是不是受到這個思潮的影響而爆發成為歷史難題,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世界的變化,影響著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和他的思想。

03

從文學的角度來看,隨著法國對普魯士戰爭的失敗而引爆的法國大革命,使得文藝復興以來主導歐洲文學的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遇到了挑戰,法國人孔德率先提出的實證主義,與現實主義融合,逐漸演變成為自然主義,並傳播到了歐洲、美洲。

自然主義,著重對生活的記錄和展示,企圖以生物學、遺傳學的規律來解釋人和社會,這與當時達爾文觀點的影響力以及美國悶此「天定命運論」都有著千絲萬縷的思想聯系。

所以,對於上文所說的諸觀點中, 最不符合原作者意圖的是作品中人物與自然抗爭,最後贏得生存的解讀。

但有一點讓人頗為費解的是:克萊恩並沒有經歷過那場海難沉船,而是按照想像,還原了現場的一切。因為這不符合自然主義記錄生活、展示一切的原理。

04

過度解讀文學作品,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毒。

4. 美國歷史上的十三場對外戰爭,都用了哪些理由

01 獨立戰爭(1775—1783)
在關乎美利堅民族獨立方面,一步都是讓不得的。
02 第次獨立戰爭(1812—1815)

取得了獨立戰爭勝利的美利堅政府並不滿足於既有的疆域,不少政要又將眼光拋向了大英帝國在加拿大的地盤。那麼如何才能給攻打加拿大找借口呢?美國人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政治軍事上——自獨立戰爭結束以來,英國人仍在雙方邊境集結大軍,虎視眈眈於阿拉巴契亞山以東的新生政權,除此以外,你們還武裝印第安人對我們構成威脅;
經濟上——英國皇家海軍肆意捕捉我國商船,還強迫這些商船的水手入伍;拿破崙戰爭中,英國人扣押了我國大量商船,造成不小的財產損失。
後來,正在這些理由的推動下,美國國會於1812年6月投票對英宣戰,由此拉開了第二次獨立戰爭的序幕。
03 美墨戰爭(1846—1848)

此次戰爭首先宣戰的雖然是墨西哥,美國人當即聲稱己方為受害者(「在美國的土地上留了美國的血」),但美國的步步緊逼卻成為了墨西哥政府對美態度轉變最有效的催化劑。1846年5月,美國國會通過對墨宣戰的決議,戰爭爆發。通過對墨西哥的一系列戰爭,美國領土擴大了數倍,並真正成為了一個同時瀕臨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國家。
04 美西戰爭(1898)
古巴是靠近美國南部海岸的一個海島,這里在19世紀末被西班牙人控制。此時,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下,美國社會經濟等發展迅猛,野心也不斷膨脹,他們將視線鎖定在了這塊小島上。
為了強調己方的存在,他們以「保護僑民」為由派出了「緬因號」軍艦前往古巴。結果,「緬因號」在古巴爆炸,不少美國人堅持認為此舉為西班牙人所為,於是鼓動國會通過宣戰決議。1898年4月,國會通過此項決議,美西戰爭全面爆發。
05 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1917—1918)

一戰前期,美國是中立國。但是,在歐洲戰爭中,德國人的「無限制」潛艇戰讓美國商船損失慘重。更讓美國人感到震驚的是,德國人竟頃仔豎試圖聯絡墨西哥對付美國,而有關此事的電文又被美國掌握。於是,1917年4月,美國對德宣戰,協約國集團勢力大增。一年後,以德奧為首的同盟國敗降。
06 太平洋戰爭(1941—1945)

為了阻止日本在亞太地區的擴張,美國聯合英國等對日採取石油禁運等措施。而對日本這樣資源匱乏的國家來說,石油禁運等無疑是要了他的命。於是,在緊張的策劃後,日本製造了「珍珠港事件」,對夏威夷的美國海軍基地進行了瘋狂的打擊。
日本的不宣而戰讓美國堅定了對日作戰的決心,珍珠港遭襲第二天,美國雀大對日宣戰(同時也是對軸心國集團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場進一步擴大。

07 朝鮮戰爭(1950—1953)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金日成統率的朝鮮人民軍越過三八線後連下漢城等數座城市,攻勢甚猛。美國政府認為其破壞半島穩定,於是在蘇聯缺席的情況下召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會議,並通過了干預朝鮮戰事的決議。
同年9月,美軍在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猝不及防,損失慘重,這一事件也間接的促使中國政府出兵朝鮮,保家衛國。
08 越南戰爭(1955—1975)

二戰後,法國殖民者卷土重來,試圖重新佔領越南。但是,在中國的支持下,法軍遭遇慘重的失敗,並不得不退出印度支那,原先法國人支持下的南越政權也風雨飄搖。
而美國此時正與中蘇處在緊張的對峙狀態,看到法國人敗退後,其當即決定繼續扶植南越政府,並不斷擴大支持力度,從給錢到派軍,直到70年代被迫撤出。對於不少美國人來說,越南是一個讓人黯然神傷的地方。
09 海灣戰爭(1990—1991)
1990年秋,伊拉克發動了對中東石油國家科威特的入侵。美國聞訊大為不滿,因為這不僅破壞了中東的平衡,還威脅到了美國在阿拉伯世界的投資等利益。於是,在聯合國的授權下,美國聯合多國發動了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並給予其沉重的打擊。經過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的進攻,伊拉克政府被迫將殘軍撤回國內,並接受了聯合國的仲裁,而海灣戰爭的勝利則讓美國聲威大震。
10 科索沃戰爭(1999)
科索沃戰爭原是一場南斯拉夫聯盟內部的爭斗,但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的干預讓這場戰爭瞬間復雜化。1999年3月,在未經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美國等北約成員國以「保護人權」為名派軍干預巴爾干半島戰事,南斯拉夫聯盟的瓦解終成定局。在戚鍵戰爭中,北約的轟炸機轟炸了我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造成三人死亡,多人受傷的損失,中美關系也因此矛盾大增。
11 阿富汗戰爭(2001—2014)
「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的發生讓美國感到惱火,他們認為這場恐怖襲擊的始作俑者藏匿於塔利班政權主導下的阿富汗。於是,在2001年10月,美國派軍進入阿富汗,並展開了長達14年的侵阿戰爭。阿富汗是「帝國墳場」,俄國熊吞並不了,美國鷹就行嗎?
12 伊拉克戰爭(2003)
2003年3月,美國宣稱伊拉克的薩達姆政府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了得到這些「證據」。美國聯合英國發動了對伊拉克的侵略戰爭。薩達姆政府迅速垮台,而到今天,美國人也未能找出這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13 利比亞戰爭(2011)

2011年,卡扎菲統治下的利比亞爆發大規模民眾遊行示威,民眾高呼要求政治改革等口號,對卡扎菲政府造成了極大的沖擊。
不久,聯合國安理會方面也向卡扎菲施壓,但被卡扎菲拒絕。與此同時,利比亞反對派的武裝力量在北約集團支持下發動了對卡扎菲的軍事行動,美國也參與到了對利比亞的轟炸當中。
美國在此次戰爭中雖未明確宣戰,但其承認由利比亞反對派組成的「過渡委」政府為唯一合法政府的行為卻在無形中否定了卡扎菲政權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