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楊瀾訪問劉翔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楊瀾訪問劉翔

發布時間: 2023-05-24 02:13:09

1. 楊瀾訪談錄采訪過哪些人


周立波
賈樟柯
王菲李 亞鵬
希拉里·斯旺克
彼得·巴菲特
黃渤
胡玫
楊麗萍
高希希
孟京輝
薩馬蘭奇

威爾史密斯一家
馮小剛
郭富城
林兆華
陳文茜
劉偉、蔡岫勍
蔡康永
陳凱歌
崔健
馬雲,李連傑,韓寒,姚明,馮小剛,劉偉,

鞏俐
多明戈
趙本山
祖賓梅塔
朱麗葉.比諾什
陸川
郭德綱

張黎
克朗凱特

李冰冰
讓.雷諾

格林斯潘 奧運影片導演
蔡國強 設覺特效藝術家
譚盾 音樂家
張藝謀 電影導演

安德魯·韋伯 百老匯音樂劇之父
賴聲川 台灣話劇導演
黃秋生 香港演員
成龍 香港演員
崔永元 主持人
呂克貝松 電影導演
柳雲龍 演員、導演
楊紫燁 07年奧斯卡紀錄短片獲得者導演
洪英、沈冰、張悅然 會計師、主持人、作家
王全安 07年柏林金熊獎 導演
李連傑
甄子丹 23分鍾改版 演員
六周年 特別節目

譚盾 作曲家
席琳迪昂 歌手
劉德華 演員、歌手
陳可辛 導演

吳宇森 導演
周傑倫 歌手
馮小剛 導演
Nicole Kidman 好萊塢明星
Sarah Brightman 莎拉布萊曼 歌手
周迅 香港金像獎影後
Lee Bollinger 哥倫比亞大學校長
吳思遠 導演
Elaine Paige 音樂劇第一夫人
梁家輝 香港金像獎影帝
陳沖 演員
Huge Jackman 演員
成龍 香港著名影星
林志玲 台灣第一名模
賈樟柯 導演,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得主

翁倩玉 演員
蔣雯麗 演員
張學友 歌手
徐克 導演
黎明 香港藝人
陳凱歌 導演
章子怡、楊紫瓊等 演員
安東尼·明格拉 導演
吳清源 圍棋手

劉歡 歌手

李玟 歌手
李少紅
羅燕 製片、演員
趙寶剛 導演
何冀平 《天下第一樓》編劇
田壯壯 導演
章子怡 演員
趙薇 演員
徐靜蕾 演員

張艾嘉 演員
張小燕 主持人

陳道明 演員
鄭佳明 電視劇《走向共和》總策劃

孫周、孫淳 導演、演員
何平 導演
曾志偉 演員
金志國 青島啤酒總裁
凌峰 台灣藝人

張元 導演

陳佩斯 演員

周小燕 聲樂教育家、歌唱家
姜文 演員

焦晃 演員
費翔 歌手
周星弛 演員

2. 楊瀾都采訪過誰

菲爾普斯..科比..成龍..劉德華..周傑倫..易中天..於丹..劉翔..李寧..郎平..陳道明..韓寒..徐靜蕾..劉璇..林志玲..張學友..普魯申科..妮可基德曼..李宇春..連戰..江丙坤..翁倩玉..顧長衛..蔣雯麗..朱德庸..江南春..李敖..吳思遠..李連段告傑..李永握孝明波..劉國梁..賈璋科..莎拉布萊曼..李彥宏..張曼玉..劉嘉玲..陳沖..楊紫瓊..張鐵林..張國立..爾冬升..章子怡等等..很多明星和知名人都被楊瀾采訪慎改過..

3. 之前演講與口才有一期楊讕談成長的文章,急需!!知道的提供喔,謝謝^-^

楊瀾演講——成長:你唯一的把握

尋找時代的坐標需要了解時代的三個特徵

既然我們要尋找這個時代的特徵,那麼這個時代有什麼特徵呢?我覺得有三點。

1.世界越來越變得扁平化了:

有一個叫托馬斯·弗里德曼的人寫了一本書,名字是《World is flat》(世界是平的)。書中講了三次全球化浪潮:第一次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以國家為單位的全球化擴張時期,在全球范圍內攝取生產資料和市場;第二次是從美國經濟大蕭條、一戰和二戰開始,是跨國公司為單位的全球化擴張時期,也是為獲取生產資料和市場;第三次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以個人為單位開始進行全球性伸展的時代。也就是說,你學的可能是很冷僻的印度梵文,卻能在德國找到知音,並通過互聯網結成網上的社區。還比如,過去美國中學生的足球比賽,大眾傳媒是不可能轉播的,而現在通過網上IPTV就可以轉播。通過互聯網,使能幾百萬人同時觀看這一比賽。越來越多的,以個人為單位,你可以在全球范圍內,攝取你所要的信息和服務。給予個人很多權利,英文叫Empowerment,賦予個人更多能力的時代。我采訪過E-Bay的總裁惠特曼,她被評為世界上最有權力的女性。因為E-Bay主導了大量的網上交易。我當時問她:對於這一稱謂,是否感到開心?她是怎樣理解權力的?她說:實際上,權力給人的印象一直不太好,權力被認為是控制別人的一種力量。但是她認為:在新的網路時代,權力不再意味著控制。因為E-BAY不可能控制網上的交易者。她的權力是體現在能夠幫助許多人成功。比如說幫助一些身體有殘疾,不能正常工作的人,在自己的家裡開一個小店,通過網上交易,實現正常的收入,過上了比較富裕的生活。所以在網路時代,並不是說,讓你干什麼或不讓你干什麼,而是能幫你干什麼,這可能是與以往世界有很大不同的一點。

2.需要想像力和創新的時代:

過去我們談到知識產權,總覺得是美國人、歐洲人給了我們很大的壓力,才要保護知識產權。但現在,無論政府還是民間,都認識到保護知識產權就是在鼓勵創新。我們不僅希望全世界的很多產品都做叢是Made in China,更希望是Created in China(中國原創)。這種創造力遠比單純的製造,更能保證一個國家的長期發展。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無論是在大家熟悉的醫學領域、其它科學領域、人文領域,很多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最初都是由一個假想開始的。剛才還在和韓院士和劉博士探討醫學需要不需要想像力。按說對人的身體總不能亂想吧,但是象幽門桿菌與胃潰瘍的關系,基因螺旋體的構想,也都是來自想像力。一個外國教授曾說過,如果給中國學生一個假想,他們會做出很好的推論,但卻不是假想的提出者。但我想隨著教育體制和社會氛圍的變化,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提出假想,並得以求證。

剛才大家也看到了,就是我今年開始做的一本用我的名字命名的電子雜志。是針對城市職業女性的一本女性雜志。這本雜志在短短的三四個月,從第三期開始,就突破了每期100萬的下載量。到第八期和第九期,下載量已經突破了200萬份。這對於我們做傳媒的人來說,就是創新。因為在過去,報紙就是報紙,雜志就是雜志,電視就是電視。而現在通過這本電子雜志,我們可以把視頻、電腦動畫、互動問卷等所有有趣的東西,都結合進來。那個感覺,用我們一位主編的話,就象每天在編哈里波特的雜志。這無論對我們傳媒人還是受眾,都是一種新鮮的刺激。對於社會來說,我們希望我們的社會能減少創新的成本,而增加創新的回報。

3.時代的第三個特點就是邊界不斷被沖破,而走向融合:

一星期前,我在北京接待了一個朋友的朋友,他是洛杉磯西奈山醫院的醫療部主任,這家醫院是好萊塢最高檔的一家醫院。我問他來做什麼?他說是來發展業務。我就問他來中國發展什麼業務?他說:我知道中國的醫生醫術都很高明,而我們可以提供一些高端復雜的醫療技術,比如腦部手術的服務。也就是說,他是來中國發展病人的。過去醫院都是比較Local的,地方性的。而現在通過網路,可以進行網上會診,遠程臨床的講解等等,這都是很大的突破。再有,我采訪過一些艾滋病的專家,他們說梁或以前只是要了解疾病本身的原因,針對原因治療就行了。而現在在艾滋病的治療中,必須學習臨床心理學。因為這些病人往往承受很大的社會壓力和心理負擔。如果從心理上不對這些病人進行疏導,純渣櫻治療效果也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所以在醫學領域,這種跨界的學習和交流越來越多了,越來越把人作為一個整體來看。

五一期間,我去了敦煌,感覺到那裡的"大唐氣象",即使是在一千年後,也給人以震撼。不僅是那些繪畫的生動和顏色依然保持那樣的鮮艷,而是儒、道、釋三種文化的交融,人物神態的生動,服飾的多樣,讓你感到,盛唐氣象實際是一種文化融合的現象。有幅壁畫給我印象很深,畫的是許多穿著華貴衣服的仕女。經講解,知道畫的是那時當地一位節度使的家眷。這個節度使家族一代一代,在當地統治了百餘年。那麼他是怎樣保持地方的穩定,和文化的融合呢?他是靠聯姻的方式,兒子迎娶當時西域各國的公主,又把女兒嫁給各國的君主、王子。通過血液的融合,而達到了一個地區政治、經濟的相對穩定,也保證了當地文化的繁榮。今天再依靠這種血緣關系,恐怕就很難實現。而我們更需要的是文化的融通。雖然現在具備了技術上的條件,但大家並不是都准備好了。比如語言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也是五一期間,我陪幾位美國朋友先去敦煌,後又去麗江。到了麗江,一位美國朋友要等一個傳真,就和酒店的服務生說:我要我的FAX。大概是服務生的語言沒有過關,所以一開始沒明白什麼意思,後來突然恍然大悟,說:我知道老外要什麼了,他要Sex。就在他的房間里放了一些避孕套,弄得我這位朋友哭笑不得。(全場大笑)。所以說語言是很大的問題。特別是2008奧運會臨近了,我一點不擔心場館的建設,交通、空氣啊,我想這些都會管理的很好。但語言會有問題。並不是每個人會說Hello,Good-bye就行了,而需要更深層次的交流。再有,就是思維方式的不同。比如說我剛去美國的時候,有點不習慣,就是我們在國內,向外國介紹中國的時候,總是說中國有"四大發明",有老子、孔子、孟子等,用這些來說明我們的文化。但我發現其實這很難說清楚。因為在國際通用的語言里,並沒有"四大發明"這個固定片語。而其它重大的技術發明和科學原理的發現,還有很多,如果你給人講,我們的孔子是如何重視"禮",如何重視"仁",如何普及了教育和文化。那麼人家看到一個隨地吐痰的中國人,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的中國人和在聽音樂會時不關手機的中國人,恐怕給人家講多少遍孔子和孟子也沒用。據統計文化一共有183種定義。其中有物質生活層面的,象景德鎮的瓷器;有精神生活層面的,象我們的崑曲、京劇,武術。而更重要的,也是更直觀的,應該是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這個層面的。前不久,看了新聞,由斯皮爾伯格擔任顧問,張藝謀、陳維亞擔任導演的奧運會開、閉幕式的創作班底已經組成。我想他們遇到的最大的問題,並不是怎樣展示一個正在騰飛的中國的氣象,這並不難。展示古老文明的悠久也不難。最難的是,怎樣讓人家心動起來。不是說一萬人的震耳欲聾的安塞鑼鼓,就能打動人。而是現在的中國有什麼能感動人。我覺得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東西方文明才真正達成一種交流。剛才說的是在我們這個時代的層面里,大家都可以試著找找自己的定位。無論是中國與世界的融合;還是自己學術和專業領域的創新;還是通過信息技術,擴大自己知識搜索和捕捉的范圍,這些都會對個人的成長有很大的好處。就個人的品質而言,"逆流而上"固然是令人欽佩的,但是,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還是很渺小的,當我們設計自己的成長之路時,我們還是要順應時代的潮流,借潮流之勢,推動自己事業的發展。

個人的成長需要找到自己的比較優勢

人與人雖然沒有優劣之分,但卻有很大不同。一次參加一個論壇,有位教授說了一個觀點:一個人不需要每件事都做的好。其實只要一件事做的好,你就有下一次機會。我覺得很有道理。象我遇到很多做記者的同行,他們說:楊瀾你多幸運,能采訪那麼多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我們都沒有這個機會。而我其實是從采訪一個區長開始的。所以要是區長沒采訪好,就不要去采訪市長;市長沒采訪好,就不要采訪部長;等部長采訪好了,再想副總理、總理、總統。

對於醫學,我不是很懂,但我也了解到,也有這種比較優勢存在。有的醫學生,在學校理論學的很好,但手比較笨,所以在臨床上就不適合做外科醫生。有的理論學的不是很精專,但手很靈巧,就可以成為外科的「一把刀「。這就是每個人有不同的比較優勢。

一般來講,一個人剛剛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的時候,容易產生這種思想:我一定要做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或者我很有興趣的工作。其實根本不用著急。可以先做一些看上去「大材小用」,或者完全事務性的工作。但如果你能在這件工作上做得比別人好一點點,不需要很多,你就有下一次機會去做更大的事。但如果你什麼都不做,停在那兒抱怨:我在其它方面還比他們強呢。那根本沒用,這個世界沒有人想聽這樣的話。大家只關注你做事的結果。所以你只要在某一方面,比別人好一點點,你就有成長的機會。

兩年前,當時的俄羅斯總理卡西亞諾夫來中國訪問,只停留兩天,就接受了一個采訪,就是我的采訪。應該說,作為民間的傳媒機構,能得到這樣的機會很難。所以我很好奇,問他為什麼會接受我的采訪?他的隨行人員告訴我:很有意思,是因為在這之前,我采訪過他的副總理。副總理告訴他:如果你去中國,應該接受這個女記者的采訪,她提的問題很有水平。我聽了之後很高興。但是我想說,這種口口相傳,千萬不要小看。你做的每件事都會對你今後的成長產生影響。希望更多的是正面的影響而不是負面的影響。

為什麼當時我會離開《正大綜藝》?這是不斷有人問我的問題。我不知道是否說清楚了,激流勇退也好,有學習的精神也好,這都不是問題的實質。實質是,我覺得我不擅長做綜藝節目。我既不會唱歌,也不會跳舞,更不會演小品。只有一次和趙忠祥老師合作演魔術,叫什麼大變活人。還沒走出去呢,就讓別人認出來了。魔術的效果一點沒有。所以我想,我真是沒有什麼藝術天才。我還是老老實實做自己能做好的事。我什麼事情做的好呢?也許從小受家庭影響,我還比較喜歡讀書,還有學習的能力。所以日後開始做訪談節目,每次我都是堅持盡可能得閱讀相關的資料,看所有的東西。按別人的說法:這很笨,主持人就是靠口才好,現場反應快就行了。我恰恰認為不是這樣。拿我做訪談節目來說,你事先准備的程度和你做出的節目的效果完全是成正比的。

我還記得我第一次采訪基辛格博士,那時我還在美國留學,剛剛開始做訪談節目,特別沒有經驗。問的問題都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比如問:那時周總理請你吃北京烤鴨,你吃了幾只啊?(全場笑)。你一生處理了很多重大的外交事件,你最驕傲的是什麼?這類問題。當然我也在電視上看過別人問這類問題。凡是問這類問題,就是事先沒做准備。後來在中美建交三十周年時,我再次采訪了基辛格博士。那時我就知道再也不能問北京烤鴨這類問題了。雖然只有半小時,我們的團隊把所有有關的資料都搜集了,從他在哈佛當教授時的論文、演講,到他的傳記,有這么厚厚的一摞,還有七本書。都看完了,我也暈了,記不清看的什麼。雖然采訪只有27分鍾,但非常有效。真是准備了一桶水,最後只用了一滴。但是你這些知識的儲備,都能使你在現場把握住問題的走向。記得我問他的最後一個問題是: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有很多共贏和合作的機會,但也出現了宗教的、種族的、文化的強烈沖突,你認為我們這個世界到底往哪去?和平在多長時間內是有可能的?他就直起身說,你問了一個非常好的問題。隨即闡述了一個他對和平的理解:和平不是一個絕對的和平,而是不同的勢力在沖突和較量中所達到的一個短暫的平衡狀態。把他外交的理念與當今的世界包括中東的局勢結合,做一番分析和解說。這個采訪做完,很多外交方面的專家認為很有深度。雖然我看了那麼多資料,可能能用上的也就一兩個問題,但事先准備絕對是有用的。所以我一直認為要做功課。我不是一個特別聰明的人,但是一個還算勤奮的人。通過做功課來彌補自己的不足。

作為記者和訪談節目的主持人,我也許還有一個比較優勢,就是容易和別人交流。96年我在美國與東方衛視合作一個節目叫《楊瀾視線》介紹百老匯的歌舞劇和美國的一些社會問題。其中有一集就是關於肥胖的問題。一位體重在三百公斤以上的女士,接受了我的采訪。大家可以想像,一般的椅子她坐不下,寬度不夠,我就找來另外的椅子,親自搬來,請她坐下,與她交談。最後她說:我一直不知道中國的記者采訪會是什麼樣?但我很願意接受你的采訪。我就問她為什麼?她說別的記者來采訪,都是帶著事先准備的題目,在我這挖幾句話,去填進他們的文章里。而你是真正對我有興趣的。這句話給我的印象很深。所以在鏡頭面前也好,在與人交流時也好,你對對方是否有興趣,對方是完全可以察覺的。你的一舉一動、你的眼神都在建立一個氣場,所以我能建立這樣一個氣場,就適合做訪談節目。

去年年底,采訪馬來西亞巴達維總理。我們事先研究資料時發現,那年他的妻子剛剛去世,就想是不是應該問一問這方面的問題?因為他們感情很好。但坐在你對面的畢竟是一個總理,一上來就問人家妻子去世的事,很唐突,也不禮貌。在談完了許多政治方面的話題之後,就想怎樣讓他自己把這個問題談出來。所以我就決定這樣問他:在過去的2005年發生了很多事,但對你影響最大的事情是什麼?他就說,對我來說,2005年是哀痛的一年,因為我妻子去世了。一直講了十幾分鍾的時間,將他和他妻子的感情,她最後的日子,講的非常好。采訪結束後,他的新聞秘書就說,你們中國記者真有本事,因為我們的總理在公共場合從來不談個人生活。我估計是我的氣場把他罩住了。

所以這是我對自己的比較優勢的一個挖掘。其實你們在座的各位都有自己的比較優勢。可以考慮考慮這個問題。當然這不會一開始就知道,只能通過嘗試做不同的事情才知道。對於我來說,我已經做電視,做了十七年,中間也經歷了許多挫折。比較大的,大家可能也知道,就是2000年在香港創辦陽光衛視,雖然當時是抱著一個人文理想在做這件事,至今我也沒後悔,但由於商業模式和現有的市場規則不是很符合,確實經歷了許多商業上的挫折。這讓我很苦惱,因為我覺得自己已經這么努力了。甚至懷孕的時侯,還在進行商業談判。從小到大,我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只要你足夠努力,你就會成功。但後來發現不是這樣。如果一開始,你的策略,你的定位有偏差的話,你無論怎樣努力也是不能成功的。

後來我去上海的中歐商學院進修CEO課程,一個老師講到一個商人和一個士兵的區別;士兵是接到一個命令,哪怕打到最後一發子彈,犧牲了,也要堅守陣地。而商人在好象是在一個大廳,隨時要注意哪個門能開,我就從哪出去。一直在尋找流動的機會,並不斷進出,來獲取最大的商業利益。所以聽完,我就心中有數了--我自己不是做商人的料。雖然可以很勤奮的去做,但從骨子裡,這不是我的比較優勢。在我職業生涯的前十五年,我都是一直在做加法,做了主持人,我就要求導演:是不是我可以自己來寫台詞。寫了台詞,就問導演:可可以我自己做一次編輯?做完編輯,就問主任:可不可以讓我做一次製片人?做了製片人,就想:我能不能同時負責幾個節目。負責了幾個節目後,就想能不能辦個頻道?人生中一直在做加法,加到陽光衛視,我知道了,人生中,你的比較優勢可能只有一項或兩項。

在做完一系列的加法後,我想該開始做減法了。因為我覺得我需要有一個平衡的生活。我不能這樣瘋狂的工作下去。所以就開始做減法。那麼今天我想把自己定位於:一個懂得市場規律的文化人,一個懂得和世界交流的文化人。在做好主持人工作的同時,希望能夠從事更多的社會公益方面的活動。所以可能在失敗中更能認識自己的比較優勢。當然我也希望大家付出的代價不要太大,就能了解自己的比較優勢和缺陷所在。

個人的成長需要明確人與自己的關系

經常有人說,這個人有多重性格,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多重性格。總保持一致,不出現混亂,那我們就是神仙,不是人了。但是否可以通過成長,追求一個相對完整的人格呢?我認為是是可以有這樣的機會的。雖然對於教育改革,大家都有不同的想法:說分數教育不好了,我們要進行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後來又變成了學鋼琴,學畫畫等技能的培養。但這是不是培養了想像力和創造力,也未見得。我覺得最欠缺的,從幼兒園開始,應該提到議事日程上的,是人格教育。

你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會聽到一個詞是INTEGRETY,這個詞就是指人格的完整性。作為人應該有尊嚴,有行為的准則,這恰恰是我們教育中所欠缺的部分。其實大家都應該有這樣的體會:無論人成功與否,人最大的快樂和痛苦都是來自精神層面的。

記得采訪199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籍華人崔琦,是在普林斯頓大學。他講到:自己出生在河南最貧窮的農村,十幾歲前從未讀過書,只是在家放豬。這時有了一個機會,可以出外讀書,他母親把家裡僅有的麵粉做了幾個饅頭,給他帶上。跟他說:你要出去好好讀書,只有這樣才有前途。當時他還不太願意出去,就問他媽媽:什麼時候可以回來?他媽媽說:到秋收,你就能回來看我們了。這樣他就和一個遠房親戚走了。可沒想到,之後的戰亂讓他這一走,就再也沒能回來,再也沒見到他的父母。談到這里,我問:「如果當年你媽媽不堅把你送走,今天的崔琦又會怎樣呢?其實我的問題是有誘導性的,我想讓他說,人如果人不接受教育,會依舊很貧困這類的話。崔琦的回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其實並不在乎,如果我留在農村,也許我的父母就不會餓死。」因為他的父母是在五十年代末,活活餓死的。他的話給我很大的震撼。我在其它場合也經常說起這個故事。

雖然我是1998年采訪他的,過了這么多年,至今有人問我采訪了這么多人,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誰時,我仍然是說他。諾貝爾獎算不算成功,應該算成功,對許多人都是終生難以企及的。但在親情和人的倫理面前,相對於人的生命,就不那麼重要了。所以我前面說,我們的時代是一個鼓勵和刺激每個人要去追求成功的時代。但在成功之上,是不是還有些其它的東西,比如人格,是人生更重要的基礎和基石。

另外一個給我印象很深的采訪就是采訪王光美女士。以前她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老革命。其實大家不知道,她是我國第一位核物理專業的女碩士。而且現在大家想得到的機會,當時她都有,出國留學、全額獎學金等等。但是作為當時一個有理想的年輕人,她有自己的追求,就毅然去了延安。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特殊的年代中。大家可以想像當時她所經歷的壓力,那是一種排山倒海一樣的,能把個人撕碎和吞噬掉的壓力。但她並沒有背叛自己的丈夫。她講到,當時劉少奇被批鬥,她也在旁邊陪斗。有一次批鬥會,劉少奇在一個舞台的中間,被揪打得很厲害。她不顧一切地就跑過去,拉著他的手,和他一起挨斗。這絕對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最讓我感動的還不是她在巨大的災難中所表現的原則和對自己感情的忠實。而是在特殊的年代過去之後,她給我講到:當時她身邊有個工作人員,教她小女兒唱打倒她爸爸媽媽的歌謠,並慫恿女兒當著王光美的面唱。可以想像這種設計是非常刻薄和陰毒的。我就問她:你後來找到這個人了嗎?她說:我不想知道。我要是想知道,這個人會倒霉的。所以我根本不去問,不去調查這件事。因此,她也是給我極大震撼的采訪人物;在受到了一個巨大的不公之後,能去寬恕,不去追究,我認為這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境界。這些心靈的震撼和撞擊,包括對我的人生觀,都產生過一些非常大的影響。

毋庸質疑,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是個繁榮的,一切都在建設當中,是有很多的希望。人家有美國夢,我們也可以有中國夢的,這樣一個時代。諸位都有很好的前景。但是目前也有著巨大的生存壓力,許多人是缺乏安全感的和心理平衡的。從醫學上講,恐怕也是誘發許多疾病的深層次原因。培養人格,我覺得特別是學醫的人,在這方面的文化背景和熏陶中有著特別強烈的切合點。如果我們說以人為本,沒有什麼比醫生更要以人為本了。醫學在中國古代被稱作「仁術」。

對於醫生人格的培養,被希波克拉底和孫思邈都演繹得淋漓盡致了。大家恐怕早已知道,我在這里是班門弄斧了,不過當我查到孫思邈的《大醫精誠》里的一段話,仍然特別感動:「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求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凄愴,勿避險希、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 我覺得凡人成佛了也不過如此了。但是我想他為醫生提出了一個極高的人格和道德要求,不用我贅言,大家都有這種心情的感應。這樣真正的以人為本的精神,對於我們今天的社會,繁榮,些許有些嘈雜和混亂的社會非常有意義。

我們希望看到是一個有愛心的、和諧的社會。當然這里也會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我也在博客上寫了:在這世界上,並非人人都有,被稱為心的東西。那是因為前些天,看到深圳的歌手叢飛生前幫助了300多位貧困的學生來求學,但是當他去世後,有人采訪這些學生的時候,有的學生就說:我怎麼知道他有什麼目的呢?有記者問:叢飛去世時家庭生活也很拮據,如果當時你知道,會幫助他嗎?請注意,記者問的是你當時知道的話,完全是個假設,因為他已不在人世了。得到的回答是:我怎麼幫他,我一月才掙三四千。說得非常理直氣壯。請注意說這些話的,都是曾接受過他幫助的人。所以作為旁觀者都覺得很寒心,我們這個社會真是什麼地方搞錯了。

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長

今年 「母親節」所在的那個星期大家看到的天下女人節目是我采訪一位叫潘芏的母親。她是吉林人,在外企做到一個中層的管理職位,收入也不錯,在當地已經非常好了。她放棄了這些,和幾個朋友一起到大連,開了個兒童村,收養單親的服刑人員的子女。這里給大家一個概念:中國的刑事犯罪,一半以上是青少年,而青少年犯罪中30-40%是服刑人員子女。所以她做這件事真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不僅給這些孩子愛心,也為我們這個社會增加了安定的因素。當然這些年做的很苦,而她自己的兒子,長期見不到媽媽,寫了一篇作文,題目是:「請允許我哭泣」,說:我的生活太壓抑了,每天那麼多功課,媽媽也不在我身邊,我的苦惱沒機會去和人說,真想到曠野里去大哭一場。十幾歲的孩子寫的一篇作文,我覺得非常感動。我當時就問潘芏:這邊是你自己的孩子,你連自己的孩子都沒照顧好,怎麼照顧那邊的孩子呢?潘芏很誠實,說:我不知道怎麼辦。我走了,那邊孩子又該怎麼辦?有一個觀眾說得好:這是我們社會的缺失,我們不應該讓潘芏面臨這么一個選擇,我們的社會在做什麼呢?所以這些,大家是要看人身體的疾病,我們這個社會也同樣有很多疾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來克服它,救治它。也正是這樣一些原因,所以我希望今後將更多的時間放到公益事業方面。

我成立了陽光文化基金會,希望推動慈善文化的普及、推動慈善的培訓等等。有人問:你圖什麼?我覺得很難說清,你覺得有一種動力要你去做這件事,而且做了以後,心理有一種非常大的滿足感。我想當你們未來,伸出你們的手把一個病人從死亡上拉回來時,不需要別人問你:你圖什麼,你是為了掙你那工資,當然不是,我相信,當你這么做時,你心理一定充滿了極大的滿足感和快樂,我希望這種快樂被加倍放大,我們的社會也會變得更加和諧。

最後,我想說的是每個人都在成長,這種成長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也許你在某種場合和時期達到了一種平衡,而平衡是短暫的,可能瞬間即逝,不斷被打破。成長是無止境的,生活中很多是難以把握的,甚至愛情,你可能會變,那個人也可能會變;但是成長是可以把握的,這是對自己的承諾。我們雖然再努力也成為不了劉翔,但我們仍然能享受奔跑。可能會有人會妨礙你的成功,卻沒人能阻止你的成長。換句話說,這一輩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長。

4. 冬日那為什麼被一些網友稱為央視記者中的「泥石流」

這個問題雖然不是純 娛樂 問題卻值得一答。

1975年出生的冬日娜據說是名門之後,1998年開始從事田徑項目專項報道,多次報道田徑世錦賽、見證劉翔的成長歷程, 是劉翔退役前在公眾場合幾乎唯一能近距離接觸的適齡女性。

當時輿論說劉翔不急找女朋友就是因為身邊有冬日哪。而劉翔告別倫敦奧運的時候,冬日娜灑淚賽場送別劉翔,對巨星的隕落悲傷欲絕一幕成了經典。

所以有媒體說, 冬日娜成名有今天,離不開劉翔,借劉翔光,她成為跑的最快的火炬手。

另外,她過於性情,粉絲心態嚴重,相比對劉翔的春天般溫暖,對於另一名110米欄選手卻變得冬天般殘酷, 比如采訪史冬鵬:「你覺得和劉翔在同一個時代是不是很悲哀?」 「(開賽之前問)你有沒有信心得亞軍?因為冠軍已經是劉翔了。」

因為如此弱智傷自尊,網友呼籲她下課,別再采訪劉翔,再去采訪田徑。但有關部門的回應則是她 很稱職,不會調整 ,工作沒什麼問題。

如今再看,關於冬日娜的紛爭更像演雙簧玩套路,就像現在的綜藝節目,大家都是演員,都按劇本走,目的是炒火節目,當年的劉翔話題度如此之高,商業活動一個又一個,除了因為是創造了奇跡,有三分之一歸於冬日娜在旁推波助瀾。

隨著劉翔退役,身邊的冬日娜也完成了使命,慢慢退出了公眾視野。如今再寫她,心境又不同,而過往的荒誕,大多一笑而過。

今年的亞運會王春雨拿到了中國第100枚金牌後,冬日那上前采訪,竟然說她拿到的這枚獎牌是中國在2018年亞運會拿到的第200枚金牌,如此錯誤簡直是丟人丟大發了。

接下來冬日那還在喋喋不休的提問,王春雨直接回了一句:「挺累的,現在」,打斷了冬日那。

事實上,很多運動員都很害怕冬日那的采訪,因為經常會被她問陵清得摸不著頭腦,而且評論得也是莫名其妙。

比如今年的亞運會男子100米,蘇炳添奪得了金牌跳上領獎台,冬日那不忘舊人,興奮的說:「這一躍是對劉翔的致敬!」

對於劉翔的贊美,冬日那可是表現得非常直白的,當年劉翔還活躍在賽場上的時候,她居然問其他選手:「你是不是來爭第二名的?」,就算是選手心裡覺得爭不過劉翔也不能被人提前拿這樣的話來壓倒鬥志啊!

雅典奧運會上,冬日那問史冬鵬的部分金句:

你有沒有信心得到亞軍?因為冠軍已經是劉翔的了。

沒有劉翔的陪伴,你有壓力嗎?

你覺得和劉翔在同一個時代是不是很悲哀?

沒關系,這次跑進決賽也是你的一個突破,畢竟上一次你連第二輪都沒有進。

剛才的比賽你盡力了嗎?

全場觀眾給你的掌聲和劉翔一樣多,你作何感想?

史冬鵬一臉懵逼:我還不能適應這么多掌聲。

可以看出來冬日那采訪別人總是不忘帶上劉翔的名字,而她采訪劉翔的時候,又是什麼畫風呢?

今天天氣怎麼樣?

你得冠軍是不是很高興?

雖然這不是劉翔第一次見到他父親,但是他依然很激動!

對其他運動員的部分金句:敗汪飢

羅伯斯,劉翔沒有參賽,你拿這個冠軍也沒意思吧?

博爾特,如果你是女人,你會打破女子世界紀錄嗎?

羅伯斯,劉翔沒有參賽,你拿這個冠軍也沒意思吧?

小羅,你看好梅西成為新球王嗎?畢竟你已經沒希望了!

…………

有哪個運動員願意接受她的采訪呢?就連劉翔都不例外,經常會被冬日那問得啞口無言。

其實冬日那為什麼總察返是喜歡在別人面前提起劉翔呢,因為劉翔18歲第一次參加世錦賽時,冬日那就經常陪在旁邊跟著攝像機走。相處時間比較久,見證了劉翔創造奇跡,所以總是脫口而出拿別人和他做比較吧!

如今劉翔早已因為腿傷離開了賽場,冬日那依然沒有忘記提起他,問題是今年奪冠的是蘇炳添,跳個領獎台都能解讀為對劉翔的致敬,是不是有點不妥當呢?

但即便是這樣的泥石流,也依然繼續活躍在電視屏幕上,時不時給觀眾和網友製造一些笑料,想來也是極好的。

冬日娜的無厘頭采訪,對運動員來說,一定是一個別樣的「加練」,因為對心臟的承受力要求太高了,能完美承受冬日娜的采訪的話,以後在面對突發情況時,一定會多一些經驗的,或許這是她最大的意義?

那些官方的、套路的采訪,作為觀眾聽了也就忘了,但冬日娜的采訪多提神啊:

「你覺得和劉翔在同一個時代是不是很悲哀?」

「對於今天在場上的36名運動員,你是年齡最大的一個……..」

「你有沒有信心得亞軍??因為冠軍已經是劉翔了。」

對男性跳遠運動員說:「祝賀你在明天的女子三級跳中取得好成績!」

「你每次撐桿之前,一定不擔心桿兒會折斷吧?」

「這次800米比賽,應該是靠實力贏下來的吧?」

......這樣的語錄,對於沉悶的訓練和緊張的比賽時刻,是不是很醒腦呢?

當然,除了上述因素,或許身為烏蘭夫的後人,本身就比別人多很多優勢吧。

不一樣的冬日娜,就讓她成為一道別樣的「風景」吧。

冬日娜是見證運動員劉翔成長歷程的見證者之一,從2000年起,她開始采訪男子跨欄新秀運動員劉翔,憑借其高人氣而漸漸被大眾熟知。

2019年7月,冬日娜采訪馬拉松比賽選手,她戴著墨鏡,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對此,很多網友覺得「冬日娜根本不尊重運動員」。

2019年5月,國際田聯鑽石聯賽上海站,中國田徑隊男子110米欄的選手謝文駿奪得銀牌,賽後,冬日娜對他進行采訪,采訪到3分鍾時,謝文駿被一外國工作人員叫走了,因為頒獎典禮快開始了,謝文駿立馬走開,過10秒後,他再次回來,表示還有時間來完成接下來的采訪。

2007年世錦賽,劉翔在第9道跑道奪得110米欄金牌,賽後,冬日娜采訪劉翔:「劉翔,你的比賽服的號碼是441,4+4+1=9,今天你又在第9跑道,是不是這次9是你的幸運數字?」這個問題「雷人」,劉翔一時不知道怎麼回答才好。對於冬日娜提問了如此「雷人」的問題采訪中國知名運動員劉翔,很多網友都在網上炮轟冬日娜,有的網友還喊「冬日娜下課」。

當年,冬日娜多次采訪劉翔,她提問的問題「又幼稚又簡單」,她提問時常常有「是不是」三個字,比如,她采訪劉翔時問的問題有「你昨天的比賽是不是感覺非常完美?」;「如果將來有新人上來,你是不是會更刻苦地訓練?」;「你的教練是不是給了你很大的幫助?」……冬日娜如此提問,徹底暴露了她不專業、不嚴謹、不認真的職業態度,很多網友都覺得她的采訪很「馬虎、隨便」!

在男子110米欄預賽第二輪的賽後,冬日娜采訪了史冬鵬,她先提問了兩個無關痛癢的問題後,就將采訪提問轉向劉翔的話題:「全場觀眾給你的掌聲和劉翔一樣多,你作何感想?」史冬鵬很「尷尬」:「我還不能適應這么多的掌聲!」

冬日娜又問史冬鵬:「沒有劉翔的陪伴,你有壓力嗎?劉翔有給你鼓勵了嗎?」史冬鵬想了一下,回答:「我們本來說好一起跑的,可是……」史冬鵬眼淚就快要掉下來了,冬日娜趕緊說:「大史加油!」然後就趕緊結束了采訪。

冬日娜采訪史冬鵬多次,「雷人」問題頻出,對此,很多網友都覺得冬日娜常在「史冬鵬傷口上撒鹽」。比如,有一次,冬日娜采訪史冬鵬時,問道:「你有沒有信心得亞軍?因為冠軍已經是劉翔的了。」

還有一次,冬日娜采訪史冬鵬:「你覺得和劉翔在同一個時代是不是很悲哀?」

2018年亞運會上,蘇炳添與隊友一起勇奪男子4×100米接力賽季軍,之後,冬日娜采訪蘇炳添:「你是不是為了模仿劉翔,所以選擇跳上領獎台呢?」蘇炳添:「不是,我只是覺得那樣好看!」

冬日娜又問:「那你摸地面是因為大地是你的夥伴嗎?」蘇炳添回答:「不是,我只是在感受一下地面的軟硬度以及彈性。」

南京十運會,女子800米比賽,山西的劉青拿到冠軍後,冬日娜采訪時問道:「這次的比賽冠軍,你是靠實力拿到的吧?」如此「雷人」問題,確實是令人「哭笑不得」!

事實上,冬日娜的專業素養確實不夠好,每次在采訪前,她就應該做好功課,了解采訪對象的一些信息,這樣的采訪才顯得有「深度、內涵」。

冬日娜是一股「泥石流」,是的,一點沒錯,她的采訪不清不楚,不得要令,要人人命,往往弄得被采訪者蒙圈,不知該如何應答是好。下面是冬日娜「泥石流」般的采訪,如果是你將會怎樣。

一,冬日娜對劉翔說:「‎你比賽服的號碼是‎44 1,4+4+1‎等於9,今天你又在第‎9道,是不是這次‎9‎是你的幸運數字?」劉翔無語十五‎秒,冬日娜自顧自接‎著問‎:「今天天氣怎麼樣?」,飛人‎沉默了一下,終於‎看了一眼這女人,‎誇‎張的抬頭望天,答不出來。標准答案應該是:今天天氣很好,對自己沒有影響。‎並要反問冬日娜一句,運動員背後付出的心血,和幸運數字又有什麼關聯呢?

二,火炬在上海傳遞時,‎劉翔在賓館看電視‎,正好有劉爸爸傳‎火炬。冬日‎娜深情地說:「雖然‎

這不是劉翔第一次看‎見他父親,但他仍‎然很激動。」‎ 這不是一句廢話嗎?那個父子一生只見一面。

三,如果說和劉翔的采訪還算正常,那麼在采訪史冬鵬時,真的讓人氣的吐血。冬日娜曾在比賽前采訪史冬鵬,拋出的問題居然是「是否有信心拿亞軍,畢竟冠軍是劉翔的」,要說這史冬鵬素質確實挺高,當場只是笑笑沒有做聲。‎ 「你覺得和劉翔在同一個‎‎時代是不是很悲哀?」‎ 。冬日娜打擊別人的信心也太直接了當了吧,還沒比賽就料定史冬鵬拿不到第一名。要是我是史冬鵬的話,我指著她說一個字「滾」。

四,她對一位男性跳遠運動員說:「祝‎賀你在明天的女子‎三級跳中取得好‎成績!」結果這位運‎ ‎動員扭頭就走。 ‎冬日娜昏頭昏腦了吧,男女都分不清楚。還有一次,對一位男性跳遠‎運動員說:「祝賀‎你在明天的女子三‎級跳中取得好‎成績!」結果這位運‎動員扭頭就走。難道‎明天非要我變性嗎!

四,南京十運會,山西的劉青拿到女子‎八百米冠軍,賽後‎,冬日娜采訪劉‎青:「這次‎800米比賽‎,應該是靠實力贏下來的吧‎?」一旁的劉青教練‎臉色鐵青無語。不是靠實為難道是靠運氣。

看過她很多現場采訪,那叫一個尷尬。

提問莫名其妙,讓選手難以回答。

提問夾槍帶棒,傷選手自尊心。

長得丑,給主持界丟臉,好像中國沒人了。

(如果業務能力好,原本可以忽視)

搞不懂,霸屏了這么多年,憑啥?

2005年,在十運會田徑女子800米決賽中,山西選手劉青繼女子1500米金牌之後再奪一金。在此前進行的女子1500米賽後,劉青教練為申訴邢慧娜犯規行為,竟不惜向裁判長下跪,以求公道,最終劉青獲得了1500米的金牌。然而,比這場比賽更讓人難忘的確實冬日娜那意味深長的采訪,冬日娜問,「這次800米比賽,應該是靠實力贏下來的吧?」一旁的劉青的教練臉色非常不好看。

2007年田徑世錦賽,劉翔被分在了第九道,最終奪得金牌,冬日那賽後采訪劉翔:「你比賽服的號碼是441,4+4+1等於9,今天你又在第9道,是不是這次9是你的幸運數字?」當時劉翔被這句話問得有些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沉默了將近十秒鍾,竟然說不出話來,冬日娜接著又問「今天天氣怎麼樣?」劉翔終於看了一眼這女人,誇張地抬頭望了一會天兒,才說:「天氣對我沒有影響。」

冬日娜采訪羅納爾迪尼奧:「你看好梅西成為新球王嗎?很明顯你自己已經沒戲了。」采訪菲爾普斯:你名字的漢字筆畫加起來正好是40,你認為是巧合嗎?」老外被涮了,劉翔也沒能躲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祥雲火炬在上海傳遞時,劉翔在賓館看電視,正好有劉爸爸傳火炬。冬日那深情地說,「雖然這不是劉翔第一次看見他父親,但他仍然很激動。」

因為有劉翔,所以史冬鵬只能做亞洲第二。史冬鵬一直居劉翔之後,冬日那也不可避免地將史冬鵬與劉翔相比較,自然也會產生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比如,他提問史冬鵬:「全場觀眾給你的掌聲和劉翔一樣多,你作何感想?」對於這個尷尬的問題,史冬鵬只能悻悻地說:「我還不能適應這么多的掌聲。」

以下為冬日那部分經典語錄:

「博爾特,如果你是女人,你會打破女子世界紀錄嗎?」

「劉翔,今天天氣怎麼樣?」

「 祝你在明天女子三級跳遠取得好成績。」——采訪一位男運動員。

「伊辛巴耶娃,你每次撐桿跳前都不擔心桿會斷吧?」

「菲爾普斯,你的中文名字筆畫加起來是40畫,你認為是巧合嗎?」

「小羅,你看好梅西成為新球王嗎?畢竟你已經沒希望了。」

「羅伯斯,劉翔沒有參賽,你拿這個冠軍也沒意思吧?」

「劉翔,請你談談即將開始的冬奧會。」劉翔無語了半分鍾。

「劉翔,你得冠軍是不是很高興?」

「雖然這不是劉翔第一次看見他父親,但他仍然很激動。」

「你這次冠軍是靠實力贏的吧?」

「史冬鵬,你有沒有信心得亞軍?反正冠軍肯定是劉翔的。」

「史冬鵬,你進決賽已經是很大的突破了,畢竟上一次連第二輪都沒進。」

「史冬鵬,剛才的比賽你盡力了嗎?」

「大史,恭喜你蟬聯了亞軍!」

「史冬鵬,你覺得和劉翔一個時代是不是很悲哀?」

冬日娜的采訪比較個性,甚至非常直白,有時候讓被采訪者措手不及。

劉翔參加比賽,冬日娜直接采訪其他運動員,你們有沒有信心爭到第二名,好吧,雖然他們沒有實力超過劉翔,可是這樣的訪問方式也是讓對方啞口無言。

冬日娜的采訪沒有官方的客套,少了很多虛偽,但是你得有強大的心裡准備,心裡素質要好。

冬日娜采訪時的金句:你每次撐桿之前,一定不擔心桿兒會折斷吧?

采訪男性跳遠運動員說:「祝賀你在明天的女子三級跳中取得好成績!」

「 控球之道」:

冬日娜的采訪風格已經成為這個領域不可多得的一個樣式,接受她的采訪,你有時時刻刻的驚喜,驚訝,驚嘆,震撼。但是冬日娜也是非常辛苦的,她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那麼多年,從來沒有放棄過,也是非常敬業的一個人。

冬日娜的別樣采訪方式讓很多人記住了她,這也是特別的人才能脫穎而出吧,如果千篇一律,都是用官方的說話方式采訪,賽場上也就少了一些趣味!

5. 求有關《楊瀾訪談錄》和《魯豫有約》的相關資料

《楊瀾訪談錄》是陽光文化的品牌產品,是國內最早推出的高端訪談電視節目。楊瀾女士邀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精英翹楚,坐而論道。力圖穿越風雲際會的有限時空,而將嘉賓的人格力量和社會價值作為節目的終極呈現。

《楊瀾訪談錄》注重展示人的精神格局以及由此帶來的影響力。在一次次有親和力的、知性寬余歷的溝通訪問中,我們可以近距離地感受那些值得我們尊敬的人深邃的智慧、傳奇的人生經歷和豐富的內心世界。

《楊瀾訪談錄》——記錄一個人和他的時代。

高尚的品味成就當今的經典。如今,《楊瀾訪談錄》開播已經6年。到目前為止,我們已采訪了400多個各界精英人物, 其中包括安妮公主、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美國通用電氣前CEO傑克∙ 韋爾奇、著名影星尼科爾基德曼。體育人物包括:姚明、薩馬蘭奇、何振梁、大威廉姆斯、劉國梁和劉翔等。

現在, 《楊瀾訪談錄》的播出平台為 「上海東方衛視」。

「東方衛視」隸屬於上海文廣集團,是大陸最早的泛區域化衛星電視頻道之一,以其時尚前衛的城市電視媒體形象廣受關注,特別是在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地區影響巨大。

通過衛星電視平台,《楊瀾訪談錄》覆蓋大中華區三千五百萬家庭,超過一億五千萬的觀眾群。自節目創立以來,收視表現始終驕人。由於節目品質富於人文氣息,特別在社會中高階層的精英人群中有著相當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同時,《楊瀾訪談錄》還被發行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華人社區,全球觀眾超過三億人。

2008年,《楊瀾訪談錄》將推出全奧運系列,實現國內、國際名流以奧林匹克為紐帶的一場超越時空的風雲際會。

作為一檔擁有六年製作經驗的品牌欄目, 《楊瀾訪談錄》將堅持一貫的高端路線,憑借出眾的實力和新穎的創意,力圖展現國內外知名人士不為人知的奧運情緣,奧運冠軍超越困境的精神力量以及奧運如何改變了我們共處的這個時代。

我們將目光從體育賽場轉向更廣闊的社會空間、文化空間,也從體育賽場進入更深刻的情感空間、心靈空間。在冠軍與金牌、鮮花與掌聲之外,獨放異彩。

魯豫有約 說出你的故事來
一慎搜段段窩心的真情,三千六百秒赤誠對話,千萬次殷切回響,打造昆侖潤滑油特約之魯豫有約:說出你的故事。魯豫覺得采訪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因為最大的益處是獲得心態上的平和。她最深的感觸是這個世界上沒有過不去的坎,沒有什麼事可以嚇倒誰或難倒誰。而女人也正是因為這些堅強而顯得更美麗。
節目尋訪擁有特殊經歷的人物,一起見證歷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體驗與心靈秘密,創造一種新穎的談話記錄。主持人魯豫對人的關注與被采訪者心靈的對話。魯豫相信,沒有一個人的故事是不精彩的。她說:「我對人、對故事比較感興趣,我對講道理半點興趣都沒有。」
魯豫有約被《新周刊》譽為「15年來中國最有價值的電視節目」。主持人陳魯豫以3億人民幣的品牌價值名列由世界品牌實驗室獨家編制的2006年度《中國最具價值主持人》的排行榜上。又於2005年中國電視節目榜中,奪取「年度節目主持人」及「最佳談話節目主持人」兩項大獎,鋒頭一時毀帶無二。2007年3月5日,一篇名為《陳魯豫:中國的「奧普拉」》的文章出現在CNN網站的頁面上,文章將「中國奧普拉」的美譽毫不吝惜地加給了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陳魯豫,並對她堅持了五年的頗具中國特色的「脫口秀」節目《魯豫有約》給予了充分關注與肯定。但即便如此,魯豫也不敢稱成功,只是稱自己是「取得了一些小成績的主持人」,因為「成就和成功都是太大了」。
2005年開始節目改成日播,播出平台也由鳳凰衛視中文擴大到國內省級電視台

姓名:陳魯豫
籍貫:河南周口
民族:回族(爸爸是回族,戶口本上登記的也是)
出生地:北京
生日:1970/06/12
星座:雙子座
身高:163cm—164cm(高興時164cm)
體重:43—45kg
血型:AB型
婚姻狀況:已婚(老公朱雷)
學歷:北京廣播學院外語系國際新聞專業88級(1993年畢業)

◆「魯豫」姓名的來歷:魯豫是其父母的祖籍,魯是山東,媽媽的祖籍;豫是河南,爸爸的祖籍。她自己說家裡女士優先,所以就叫魯豫。

楊瀾,北京外國語大學英美文學學士,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及公共事務學院國際事務學碩士。

1990年,楊瀾在中央電視台開始主持《正大綜藝》節目,受到全國觀眾一致喜愛。

1994年,獲得中國首屆主持人「金話筒獎」。

1996年,與上海東方電視台聯合製作的《楊瀾視線》節目成功發行全國。

1997年,被選為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及公共事務學院院長顧問委員會成員。

1997年7月至1999年,在香港鳳凰衛視製作並主持訪談節目《楊瀾工作室》。

2000年,擔任陽光文化媒體集團董事局主席,開創「陽光衛視」。

2001年,楊瀾出任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形象大使;同年7月,在莫斯科國際奧委會會議上代表北京作申奧的文化主題陳述;同年推出世界名人專訪節目《楊瀾訪談錄》;同年獲得海內外十位有影響力的「《中國婦女》時代人物」之一。

2002年度「中國企業女性風雲人物」之一。

2003年3月,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現擔任陽光媒體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6. 哪位能夠給我找一下《楊瀾訪談錄— 劉翔》的文字記錄急用!謝謝!

你是我的榜樣,我是你的粉絲
支持楊瀾,喜歡看你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