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國總統里根
「這是一個轉折點」
兩大陣營的首腦在鐵幕背景下的首次示好,意味著世界冷戰格局開始出現變化,並對之後的全球政治產生了深刻影響
1986年1月1日,時任美國總統的里根在廣播中向蘇聯表示新年問候;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也對美國聽眾表達問候。自1973年以降,美蘇最高領導人互致問候,這是第一次。
「我們不能繼續這樣生活下去了」,就在這一年初,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下定決心,「確保安全日益成為一項政治任務,而這一任務只有通過政治手段才能解決。」
1985年雙方首次在瑞士日內瓦的「爐邊對話」,已經打破了冷戰的堅冰。1986年新年過後9個月,戈爾巴喬夫和里根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舉行第二次會晤。
戈爾巴喬夫在回憶錄中回顧那次會晤,是「一次真正的突破」;里根則在回憶錄中說,這是「一個轉折點」。事實確實如此,盡管當時的會晤是不歡而散的。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宋以敏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會晤出於戈爾巴喬夫的主動。他擔任蘇共總書記後不久,就下決心結束和美國的軍備競賽,以便集中精力進行國內改革,改善經濟。他在上台後提出外交新思維,主張緩和國際形勢和大規模裁減軍備。1986年8月他建議在冰島同里根會晤,就是為了啟動大規模裁軍進程。」
宋以敏說,里根上台後,一方面加強建立美國的軍事優勢,1983年提出「戰略防禦計劃」(星球大戰),另一方面搞和平演變,即用和平的手段使他認為專制的國家「民主化」。
當時,里根認為蘇聯的軍事力量越來越不構成對美國的軍事威脅,一時存在的「蘇攻美守」態勢,已經完全翻轉過來,所以他也想在軍控問題上達成協議,並推動蘇聯的社會改革。他在9月份即有條件地同意了會晤。
在會晤中,戈爾巴喬夫建議大幅度核裁軍,並盡量向美國的主張靠攏。他提出,在5年內把雙方進攻性武器減少一半,下個5年完全減除;在歐洲全部銷毀、在亞洲銷毀80%的中程導彈;不再要求停止全面核試驗;同意核查措施,並且建議加強這一措施,把不行使退出反彈道導彈條約的權力的期限減為10年。
戈爾巴喬夫還表達了大幅度削減蘇聯占優勢的常規武器的意願,對於里根在會晤中提出的「地區性問題」,也就是阿富汗問題和蘇聯在第三世界其他地方進行活動的問題,以及蘇聯的人權問題,他基本上採取「只聽不爭論」的態度。
對於戈爾巴喬夫的誠意,里根甚至感到意外。雙方取得了重要共識:在5年內把雙方的核武器各減一半,把部署在歐洲的戰術導彈削減為零,雙方在10年內不退出反彈道導彈條約。在兩國軍控談判史上,出現這些共同點是沒有前例的。
但在會晤的最後一刻,戈爾巴喬夫表示,一切都要和對美國「戰略防禦計劃」的設限掛鉤。里根表示非常氣惱,後來他在回憶錄中說,他「這才明白,他們讓我到冰島來的原因,只是為了一個目的——扼殺『戰略防禦計劃』。」
「事實上,冰島會晤成為東西方軍備競賽和國際緊張局勢趨於緩和的重大轉折。此後兩國即放棄軍備競賽,開始轉到在綜合國力上的競爭,彼此間的信任感得到增進,進一步建立起對話機制。也就是說,在蘇聯解體而冷戰正式結束的4年前,美蘇就從雷克雅未克踏上了結束冷戰之路。」宋以敏說。
隨著東歐劇變,1991年蘇聯解體——昔日強大的世界超級大國之一,一夜之間消失。
「但會晤同蘇聯解體並沒有什麼直接聯系。蘇聯解體是內部各種矛盾和困難的爆發,不能認為會晤後果是造成蘇聯解體的原因。」宋以敏說。
戈爾巴喬夫主張結束同美國的軍備競賽,以集中精力加速蘇聯經濟建設,這從根本上是符合蘇聯國家利益的。而且會晤結束了美蘇軍事對抗,為戈氏在國內改革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也不能說不好。但是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戰略有問題,人民沒有從中直接受惠,大量猛烈裁軍又引起蘇聯軍方不滿,再加上解散蘇共,這使他失去了一切重要基礎和支柱,變成孤家寡人,從而註定了他的下台。
除了戈爾巴喬夫外,當年參加會晤的蘇聯代表團正式成員有當時的外長謝瓦爾德納澤。他後來擔任喬治亞首任總統,2003年被反對者趕下台。還有駐美大使多勃雷寧,主管意識形態工作的中央書記亞·雅科夫列夫,和自1986年2月起擔任戈氏國際問題助理的阿·切爾尼亞耶夫等人。後兩人是戈氏在對外關系中起作用最大、時間最長的智囊,對戈氏「新思維」的形成產生過重要影響。雅科夫列夫當過政治局委員,1991年宣布退出蘇共,任俄社民黨主席,已於不久前去世。而切爾尼亞耶夫則在為戈爾巴喬夫擬定雷克雅未克會晤方針上起過重要作用,他寫的《在戈爾巴喬夫身邊六年》一書,4年前在中國出版,裡面詳述了會晤內幕。
值得一提的是,代表團隨行者中間,包括時任世界經濟與國際關系研究所所長的普里馬科夫,他出席蘇聯外交官同美國國務院官員舉行的工作小組會議,曾引起美方的驚訝,因為他當時並非政府官員。後來普里馬科夫在葉利欽時代和普京時代都曾是政壇風雲人物。★
盡管里根首次以較大優勢擊敗卡特當選總統時已經69歲,並成為美國現代歷史上年齡最大的國家元首,但他仍然於1981年到1989年間,成功重新塑造了共和黨「保守主義」的形象。在1984年爭取連任過程中,里根憑借其「美國重新復興」的有力口號和樂觀親民作風,成功在美國50個州贏得了49個州的勝利,從而創造了一個奇跡。1981年3月30日,里根遇刺並身中數彈,其中一顆子彈險些命中其心臟,不過這位老人竟然奇跡般脫離了危險並迅速康復。在里根第二任期內,曾經遭受「伊朗門丑聞」困擾。有人指控他領導的美國政府授權通過向伊朗出售武器來換取被扣押在黎巴嫩的美國人質獲釋。盡管如此,里根在離開白宮的時候依然是現代歷史上最受歡迎的總統,並被共和黨人樹為保守派政治力量的榜樣和楷模。
為了建立美國的超級霸主地位,里根不斷增加各種預算,最終讓美國的債務水平連漲三倍,但最終仍實現了其通過軍備競賽拖垮前蘇聯之目的。當年裡根比較著名的策略就是一方面積極擴充美國軍備,另外則積極同前蘇聯商討「裁軍事宜」。此外,里根還提出精簡政府的設想。入主白宮前,里根擔任過體育解說員、演員、電視藝人、通用電器的發言人和兩任加州州長。
② 好萊塢女星到訪,澤連斯基摟腰合影,他能成為一個好總統嗎
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和到訪的美國女演員傑西卡·查斯坦進行了見面。隨後,澤連斯基發推文寫道:“美國女演員傑西卡·查斯坦今天來到了烏克蘭。對我們來說,這種名人的訪問非常有價值。這能夠讓世界更多地聽到、知道和了解在我們國家所發生的事情的真相。”澤連斯基還感謝好萊塢明星們,盡管有危險,但他們仍然探訪了我們”。
總結:對於澤連斯基熱情接待演藝圈名人的這件事情,讓更多的人覺得,澤連斯基對這樣的事情如此熱衷,本質上還是在延續他的老本行-演戲。
③ 倫敦奧運會開幕式那些國家元首出席
80多個國家和地區首腦出席倫敦奧運開幕式
新華網倫敦7月27日奧運專電(記者王子江劉衛宏)英國內閣委員會27日上午召開會議,宣布將有來自全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首腦參加當天晚上的倫敦奧運會嘩中滲開幕式,英國首相卡梅倫夫婦以及政府部門的大臣也將出席。
參加倫敦奧運會開幕式的除了各國的政要有:德國總理默克爾、日本首相野田佳培州彥,還有許多明星嘉賓蒞臨現場如:好萊塢明星安吉麗娜-朱莉、布拉德-皮特、凱瑟琳亂脊-瓊斯…賓客名單還包括: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再到非洲小國的國王。
④ 誰知道奧琳埃娜·法拉奇的生平
奧莉婭娜·法拉奇(Oriana Fallaci),義大利女記者,作家。1929年6月29日生於佛羅倫薩。她1950年任《晚郵報》駐外記者。1967年開始任《歐洲人》周刊戰地記者,采訪過越南戰爭、印度和巴基斯坦戰爭、中東戰爭和南非動亂。兩次獲得聖·文森特新聞獎,一次獲得班卡瑞拉暢銷書作者獎。她還獲得美國芝加哥哥倫比亞學院名譽文學博士學位。法拉奇以寫著名政治人物的訪問記蜚聲於世。出版過數本小說,代表作《男子漢》於1979年7 月出版,累計印數超過 150萬冊,有14種譯本。80年代初期為自由撰稿人。1980年8月來中國采訪過鄧小平。
敢於冒險語言犀利,特立獨行備受爭議
被人們譽為「世界第一女記者」和「念正文化奇跡」的義大利記者兼作家法拉奇,在罹患癌症多年後,2006年9月14日夜間在佛羅倫薩的桑塔·基阿拉療養院逝世,結束了她77年的傳奇人生。
在戰爭的「對抗」中學會「不哭」
奧麗亞娜·法拉奇於1929年6月29日生於義大利的佛羅倫薩。
法拉奇的父親熱愛政治,他同時也是義大利積極的反法西斯分子,曾激烈對抗墨索里尼的專政,也為此付出過沉重的代價,不過這些「代價」之後都在法拉奇的非虛構文學作品中被作為使用頻率頗高的一手素材,一次次閃現出英雄般的光彩。也很多次被作為餌鉤將采訪的政治人物引入戰爭或自由一類的話題。更重要的是父親這種政治上的喜好偏向影響了法拉奇在很多范疇中對政治領域的明顯偏好,使得「戰爭」在法拉奇的生命中,成為了和「文學」一樣重要的關鍵詞。
在童年時代的佛羅倫薩,她參與了父親領導的抵抗法西斯地下運動。用瘦弱的手指學習使用手榴彈給仔液悔她留下了終身的印記。「作為一個女人,你得更激烈地戰斗。也就是更多地觀察,更多地思考和創造。同樣,如果你生來埋滲貧窮。生存是你最大的動力。」二戰的慘痛回憶使法拉奇一直無法擺脫法西斯的陰影,她厭惡德國,厭惡法西斯和一切形式的極權主義。「我不知道納粹分子和德國人民是兩碼事,因此對德國產生了刻骨仇恨。」
成長時期的經歷通常決定了一個人的終生氣質,她從離開戰場始終受著死亡的困擾,最終,她與之擁抱,融為一體。
佛羅倫薩女孩的作家夢
文學偶像、冒險沖動、現世英雄、戰爭對抗和人文素養這些幾乎都是出現在法拉奇童年時期里的關鍵詞,也正因此,這個女孩子的幼年時期就總是呈現著一種和年齡不符的焦慮與早熟。這些要素參與完成了法拉奇在進入社會、進入新聞領域前個體社會化中的自主衍生。二戰結束後第一年,16歲的法拉奇便得到了第一份工作——進入《義大利中部晨報》的新聞編輯室,作警事和醫院報道員。在《義大利中部晨報》5年,從進入該報的的第一篇關於舞場的報道開始,她的文學天性便嶄露出了頭角,得到了編輯的認可和一份該報的工作。因而法拉奇早期受命采寫的作品顯示了她作為一名文人記者的初始性技巧。
在一次演講中她曾說過「要想理解我的情況,就必須想一想像吉卜林、倫敦和海明威這樣的人,他們職業是記者,但與其說他們是記者,不如說他們是新聞界借去的作家。看看吉卜林從印度出發的通訊吧,可憐的吉卜林,他必須完成新聞采寫任務。但他卻把新聞稿寫出了一篇故事。他看到了記者看不到的東西。」經過5年的磨煉,她初露頭角的文學天賦受到義大利的全國性志《歐洲人》注意,也不得不說這次機會是法拉奇自己拓展的。由於一個葬禮的報道,具有普遍意義的政黨和教派的文化沖突使她意識到《義大利中部晨報》不僅具有政治立場的局限性,而且其讀者群也極有限。而這樣一篇報道更需要一個像《歐洲人》一樣聲望頗高的義大利主流雜志提供的平台。《歐洲人》的編輯,反教權主義的阿里戈.貝奈得提非常喜歡她的描述方式,一星期後就登了出來。「她失去了在《義大利中部晨報》的職位後,這篇采訪記和報道達非耶索萊地區共產黨葬禮的新聞幫了她大忙。」
她歷經周折後幾年終被該雜志延攬,於1953年派往美國好萊塢從事文藝報道。從1961年到1963年,法拉奇為《歐洲人》共撰寫了近百篇國際知名人士的訪談錄,包括67篇有關演員、製片人和電影節的文章,8篇上層社會和貴族人物、4篇時裝設計師的人物專訪,以及10多篇對其他名人的訪談記。這些文章使她在歐洲聲名鵲起。
在那部成功的文學作品《印沙安拉》出版以後,法拉奇就不肯再談論《好萊塢的七宗罪》甚至那部因為「自我失度」而失敗的《無用的性別》這些早期作品集。前者由於其「年輕時代的所具有的『花俏會損害』嚴肅負責」的形象,後者則被她慣以『不成熟』。不僅這兩本她拒絕再版,還激烈反對記者選取他的文章出版作品集的行為。「我相信今天的書籍有一半都是作品選。我對文學和寶貴的書籍懷有極大的尊重,所以我認為把一篇篇獨立的文章合起來出版一本書不嚴肅。實際上,我覺得這樣做太可笑了。」
對抗的文本和打破傳統作業的「主觀性文本」嘗試
在法拉奇的采訪記時,她的提問和表達個人意見的方式使得被采訪者往往居於次要地位,重要的卻是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的種種表現——「把握談話節奏、駁斥不同意見、揭示內幕新聞、變換各種語氣,並作典型的法拉奇式的亮相」。令人驚奇的是,這個闖進國際舞台中心的初生牛犢,從一開始就對外部世界採取了一種咄咄逼人的姿態,呈現了其文本的對抗性。
她采訪義大利共產黨領導人尼爾德•衣阿蒂時,不同意後者稱「二戰中共產黨是最重要、而且幾乎是惟一的抵抗力量,所受的傷亡最多」的說法,並以自己的經歷為例與之激烈爭論;此時的法拉奇已不僅僅限於一般意義上異於傳統作業的表達主觀意見了,而是一種對話式的爭論。
在與休•海弗納的會晤中,她嘲諷地說他死後會進天堂,「呆在聖徒和烈士們中間,與那些俏妞們在一起,討論天使的性別」;她還用激將法促使希區柯克對自己多年來一直拍攝恐怖電影的原因作出了解釋:「我和耶穌會會士一起學習了三年。他們的一切都嚇得我要死,現在我要嚇唬其他人,聊以報復」。可以說,這是她個性的天然的展示,也是她後來征服一系列風雲人物的秘訣。並在這一系列「征服」中造就了風雲人物之外的這個「神話人物」的誕生。
60年代中期,法拉奇己走進世界新聞舞台的中心,在各種重大采訪活動中亮相。通過對美國國家宇航局的調查性報道、對美國空間工業的深入觀察以及對科學家和登月宇航員的采訪,她逐步奠定了自己的明星地位。隨後她主動請纓去戰火中的越南,經過幾年斷斷續續的戰地記者的冒險生涯,贏得了人們對她勇敢無畏精神的欽佩。
1965年法拉奇對美國國家宇航局的一系列調查性報道及後來寫成的《假如太陽隕落》一書。在這些有關月球的報道中,法拉奇表達個性的最突出的方式,是把文章的主題納入個人思想的體系中去,對航天技術、政治、宗教、死亡等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以保證讀者自始至終都以巨大的熱情關注著作者的思想與蹤影。」例如,當她進入阿波羅號太空船、親身體驗身處密封艙的生理感受時,她想起了二戰期間作為抵抗組織成員的父親遭監禁時所住的昏暗的囚室和臨時搭建的床,同時闡釋了人類面對孤獨與恐懼時的不同態度;當宇航員斯雷頓提到二戰中他曾在義大利上空作戰、並參加過對佛羅倫薩鐵路的轟炸時,法拉奇再次把個人回憶插入到敘述中去 ,講述自己在一次空襲中經歷的恐怖,並引發了對航天技術的道德評判;她還在報道中加入了她的父母對空間探索的觀點、她與宇航員在海灘散步時的交談、她站在巨大的屏幕前觀看阿姆斯特朗繞行月球的情景等等。
在這里,「法拉奇用自己的世界與其他世界作對比,其目的是通過描寫個人的感受與判斷,使自己的影子在書中無所不在,為了自我表現她不斷地改變和歪曲著真實的客觀世界,使這個世界經由她的加工一次次幫助她完成了形象的成功塑造。」
在報道美國國家宇航局和宇航員的活動時,在越南戰場上,在墨西哥政府鎮壓學生抗議事件中,她的形象總是醒目地凸現在公眾面前。到後來對許多風雲人物的采訪中,她進一步打破了傳統新聞學的界限,把這種傾向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完整的風格,如采訪計劃總是充滿了周折;提問往往帶有挑釁性;采訪者與采訪對象常常爭論起來,把直截了當的提問變成正面攻擊;戲劇化場面的出現等等
70年代初陸續問世的一系列風雲人物采訪記,使得法拉奇的新聞事業達到了頂峰。至此,法拉奇進入了使她完全進入了對國家元首和政界要人的采訪階段。這是法拉奇職業生涯中最重要的經歷,她的形象正是從這些采訪中浮現出來,成為廣大受眾的偶像。
1982年,以色列的強權人物、當時的國防部部長沙龍被法拉奇激進、大膽的提問風格刺激得極度興奮。采訪後他對法拉奇說:「您不好對付,極難對付。但是我喜歡這次不平靜的采訪,因為您是一位勇敢、忠誠和能乾的婦女。從來沒有一個人像您這樣帶著這么多資料來采訪我,沒有一個人能像您這樣只為一次采訪而甘冒槍林彈雨。」而亨利-基辛格甚至在接受她的采訪時坦白承認自己的虛榮心:因為她已經采訪了那麼多元首,他渴望在她建造的「領袖萬神殿」里占據一席之地。
精英的「審判席」——《風雲人物采訪記》
在法拉奇的概念里,「精英」代表著「英雄」和「男子漢」。最初在她的意識認知里,她所認同的「男子漢」式的精英就是指像蘇格拉底、傑克倫敦、海明威以及她的希臘情人——反專治政府的民主英雄帕那古利斯這樣的人。他們在數量上屬於「少數」,但卻是「神聖的承擔」,有著「英雄」的「使命」。而「英雄」在法拉奇的系統里源於對自由命題的闡釋和對人本的追求。這些在紀實小說《人》又譯《男子漢》里得以突出的體現。在小說中有大量的自白,倡導追索一種回到「人的本位」的沖動和自由。法拉奇認為真正的「自由」內涵應該是自身內部先得以掙脫獲得解放的自由,其次才是對外部世界的要求。而事實上物質生活卻往往遮蔽了人「原初的本性」,在自身內部就已失去了「自由」。在「自由的命題」里她對「人」也闡釋了其理解,她認為「人不是一個人,而是全體男人和女人的之集合。」而最能體現人之本原和自由實質的個體是「英雄」,諸如上面提到了一些歷史或現實人物,法拉奇還進一步指出由於社會歷史原因這些「擔負著神聖」的「英雄」由於揭開了內心自由的桎梏,在對抗外部的束縛追逐自由時是註定永遠「孤獨」的,這無疑猶如給自己的一道暗語。
在這個命題上充分體現了法拉奇的「哲學思辨性」,她所要做的在現代社會中這個對話式的「精英審判」,其對象是否是法拉奇價值框架中的「精英"尚且不知,但是這些對象卻是一般傳統和普遍意識里所謂的「精英人物」,帶著一種消解一切的「懷疑論」,法拉奇要試圖以「對話」來驗證這些精英的「份量」和「真假」。她所做的是一種針對人類還原狀態的現實性「解構」,反思「人的處境」,剖析「反人性構成」,她曾經分析認為帕那古利斯.阿萊克斯是「當代的蘇格拉底」,而她自己現在所做的也正是一種對人類構成中基本原型的當代記錄。
在法拉奇的職業生涯里,在她的各種作品中,自始至終充滿著一種把自己從新聞工作中解放出來的熱望。這種願望如此強烈,以至讀者很難在她的新聞報道與其他虛構類作品中劃出一條明顯的界限。
新新聞主義源頭
法拉奇的新聞作品深受新新聞主義的影響。新新聞主義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新聞學流派之一,熔新聞與小說與一爐。倡導新聞必須提供比事實更重要的東西,即寫作的風格與質量,使受眾在閱讀新聞時不僅獲得事實,更重要的是獲得閱讀時的審美愉悅。從法拉奇的新聞實踐看,她是一位新新聞主義理論的實踐者,用文學手段代替傳統的報道是法拉奇新聞作品的突出特點。
多年的新聞工作實踐又使得法拉奇在文學創作的同時顧及新聞的權威性事實和小說的虛構范圍。所以,她在80年代以前創作的幾部小說無一例外又都是寫實風格的。她於1962年出版的第一部小說《戰爭中的珀涅羅珀》是描寫一個名叫吉奧的年輕女性思想感情歷程,實際上,吉奧的原型就是法拉奇本人;後來出版的詩體小說《給一個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取材於她的個人生活經歷,同樣有自傳性質;1979年發表的《男子漢》風靡世界,更鮮明地代表了她那種將新聞、小說和自傳結合在一起的寫作方法。直到1990年她的以黎巴嫩戰爭為背景的小說《印沙安拉》問世,標志著她已成為她希望世人把她看作的那樣,是一個「不受外界影響、全身心投入藝術創作的文學作家」,一個全新的法拉奇。
法拉奇曾經用作物理習題時的類推法來解釋為什麼她不能在同一時期即寫小說又寫新聞報道:「文學和新聞就像兩種不同的運動,打網球所需用的肌肉和游泳或踢球所需用的肌肉不一樣。」此外,新聞工作需佔用大量的時間,例如在世界各地奔波采訪,收集資料,收據等等,這樣作家顯然無法專注於寫作,而專心則是小說創作的重要條件。
法拉奇擁有那種小說作家特有的想像力,這種想像力往往為記者所忽略。她的困境並不在於缺乏創造力,而在於無法擺脫做新聞工作時形成的渴求事實准確的習慣:「記者必須尊重事實,結果文學沖動就被束縛在新聞原則的緊身衣里。」作為一名小說家,她可以按照情節發展需要任意安置時間、地點和事件:「記者和小說家的差別之一源於這樣一個事實:作家的任務就是盡情宣洩想像。」
63歲的法拉奇來華時被問起她的記者和作家生涯,她說:「我不是因采訪名人而成為名人的,采訪名人只是我工作的一小部分。那時的采訪很令我快樂,通過采訪,了解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人物和事件,這是職業的挑戰。可是,一段時間以後,我對那樣的采訪已不感到快樂了,開始厭煩了。我不再喜歡當記者,我開始認真寫書了。」
質朴復雜的雙生體
美國傳記作家聖•阿里科曾在給法拉奇寫的傳記中說:「法拉奇是我們這顆星球上最質朴但又最復雜的人之一,即使是在她與風雲變幻的外部世界打交道時,她也不失那份神秘感。她對人世始終抱有某種對抗的態度,始終給人一種咄咄逼人的姿態。」
她晚年長期寓居美國,直至前不久自感來日無多才葉落歸根,回到家鄉度過了最後的歲月。
作為記者,法拉奇表現出一種勇敢乃至冒險的職業精神。她曾於上世紀60、70和80年代穿梭於戰火硝煙之間,采訪越南戰爭、印巴戰爭、中東戰爭及南美戰亂。她還采訪過當年的越南軍隊統帥武元甲、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衣索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巴基斯坦總理布托、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伊朗國王巴列維、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等世界政壇風雲人物,以及受到全世界敬重的我國領導人鄧小平。這些采訪錄後來被法拉奇本人匯集出版,書名為《采訪歷史》。
法拉奇在采訪中常常是以歷史視角,審視各類重大新聞事件,並表現了一種唯其所有的「犀利風格」。它用語率直、尖銳、咄咄逼人、轟炸般的盤問,有時甚至顯得有些「挑釁」。她曾使縱橫世界政治舞台的外交家基辛格限於尷尬;令卡扎菲憤怒失言。她甚至不顧伊斯蘭教的習俗和有關規定,當著霍梅尼的面撕下面紗,大聲說道:「許多人說你是個獨裁者!」
作為作家,法拉奇於1957年發表了她的第一部敘事文學作品《好萊塢的七大遺憾》(《好萊塢的七宗罪》)。其後又陸續出版了《給一個未出生孩子的信》、《男子漢》等多部自傳體或紀實性小說。她在文學創作中幾乎從未把文學與新聞分離,始終堅持反映矛盾交織的社會現實,表達自己對現實世界的體味。
法拉奇是世界新聞界的「女強人」和文壇上特立獨行的作家,同時也是一位備受爭議的人物。一些人認為她是一個「直面歷史的偉大記者」和「以行為去實踐心中理想」的作家。批評者指斥她「蠻橫無理和傲慢」,稱其文風「誇張」、「浮華」,有強烈的「自我表現主義」。義大利安莎社報道說,意文學評論界「至今不肯發給她作家執照」。「9·11」事件後,法拉奇打破了一段時間的沉默,以帶病之身在《晚郵報》和《華爾街日報》等媒體發表了《憤怒與自豪》等數篇文章,猛烈攻擊穆斯林世界和伊斯蘭文明,稱伊斯蘭文明是「一種野蠻落後的文化」,激怒了整個伊斯蘭世界。
法拉奇帶著人們對她不同的評價離開了這個世界。無論如何,她在當代新聞史上留下了自己鮮明的印記。她的去世在義大利各界引起了強烈反響。義大利共和國總統納波里塔諾致信其家屬,對義大利失去這位「享有世界聲譽的記者和成就卓著的作家」表示哀悼。前總統錢皮稱頌法拉奇的一生是「勇敢、戰斗和榜樣的一生」。
作品
I sette peccati di Hollywood 《好萊塢的七宗罪》
II sesso inutile 《無能的性》
Se il sole muore 《假如太陽逝去》
Penelope alla Guerra 《戰場上的佩內羅佩》
Niente e cosi sia 《沒什麼,假如是如此》
Gli antipaticilo 《討厭的人》
Quel giorno sulla luna 《月亮上的那天》
Zntervista con la storia 《采訪記》
La forza della ragione 《理性的力量》
⑤ 那些華人明星被國家元首接見過
成龍大哥是肯定的(以下是安利):
成龍:原名陳港生、房仕龍,明塵1954年4月7日生於香港。
1986年評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1988年評為世界傑出華裔青年;1989年獲得大不列顛帝國勛章;1990年獲得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勛章;1992年評為世界五位最傑出華裔青年;1993年獲得電影傑出貢獻獎;1995年獲得終身成就獎;2002世界盃大使;2000年獲得國際終身成就獎;2003年出任榮譽大使(法國的中國文化年);2004年入選cctv的十大感動中國人物;2006年,成龍手印牌匾被鑲嵌在東京。
職務:2008奧運會形象大使;導演會的主席;武師公會的永遠名譽會長;演藝人協會的副主席;攝影師學會副會長;燈師工會的名譽會長。
成龍是世界吉尼斯中攝動作最多的演員,共攝89部。
一、成龍小時侯很喜歡打架,鬧事,對武俠也很痴。
那時候,武俠大行其道,曹達華,於素秋是當時最紅的明星,成龍崇拜他們,一心想上山學藝。
於是,父親帶成龍拜於素秋的父親於占元練武。
師傅的教育方式就是嚴厲(打、罰)與苦練。
不到四天,成龍就後悔了,開始時還暗哭泣。
在十一年漫長生涯里:每天大清早五時便起床練功,練至晚上十二點止。
早上練各種功,練壓腿的時候倒可以睡點覺,幾乎所有人都是架著腿睡覺的,吃過飯,就練聲調嗓或讀書。
讀書時間,就是打盹時間。
成龍十七歲結業,開始做武師,名字叫「陳元龍」,專門做名演員的替身,像岳華、羅烈、劉丹等,都是做些危險的武打動作。
這段時期可說是過著風花雪月的日子,工作之餘,成龍盡情玩樂,跳舞,喝酒,上夜總會等,像其他武師一樣過著沒有明天的放任生活。
當武師,出賣的是勞力,出生入死,可惜地位卑微。
每天等候導演來挑人,為了在眾多人前被挑中,成龍常賣力演出。
成龍常被導演選上,因為他年輕,身手靈活,且勇於嘗試。
導演都樂意用他,有什麼高難度動作,就會想起「陳元龍」。
二、七五年,新天地公司成立,簽了成龍,安排他一兩部,但房慘淡。
後來陳推薦成龍給羅維,古龍作品、少林系列,但都不得志。
差不多一年後,吳思遠向羅維借成龍《醉拳》,結果一炮打紅。
成龍便正式當起導演來,他的頭兩部導演作品是《笑拳怪招》,《師弟出馬》都有不錯的成績。
這時嘉禾公司注意到成龍,便安排他去美國戲,但在外國戲,受洋人導演指揮,使他不得發揮,因此這幾部在當時不紅。
八三年他執導《龍少爺》,再度掀起熱。
其後,他與洪金寶,元彪,《奇謀妙計五福星》《福星高照》《龍的心》等。
這個時期,成龍一方面幫助洪金寶,而洪金寶也有某程度上影響成龍,所以作品,都是洪家班的風格激枝禪,直到《警察故事》才然流露出成龍己的風格。
這部除了在香港賣座之外,在日本是瘋狂,並替成龍爭取到最佳導演,最佳影,最受歡迎演員等。
之後,成龍推出的作品,像八七年《龍兄虎弟》,《a計劃續集》,八八年《飛龍猛將》,《警察故事續集》,八九年《奇跡》,90年《飛鷹計劃》全都是三千多萬以上的房。
三、英國女皇、日本首相、美國總統等許多國家元首,都對成龍作出的傑出貢獻給予高度贊譽。
美國洛杉磯、舊金山、好萊塢及加利福尼亞州等全世界數十個地和城市分別命名「成龍日」。
芝加哥市長、漢城市長等全世界數十個城市市長授予成龍「榮譽市民」稱號。
美國警察甚至專門組織高級官員觀看成龍的影。
成龍屢奪香港諸項金像獎大獎,是惟一蟬聯台灣金馬獎的連庄影帝,連續7年蟬聯日本「最受歡迎的外國男明星」大獎,取得奧斯卡金像獎提名,並被邀擔任奧斯卡頒獎嘉賓,欣然接受全美洲世界電影成就獎和mtv電影獎頒發的「終身成就榮譽獎」,進入好萊塢十大電影英雄榜,被選為「最偉大電影明星」。
四、成龍長期雄踞香港藝人酬之首,是電影明星中的億萬富豪,身家逾10億。
然而他舍利取義,為慈善事業竭盡綿薄。
成龍可能是世界上被最多女人的男人。
他被歐美女影認定是東方明星中的感偶像。
他的女影遍布全球,她們對他痴無度,甚至以方式示。
在日本,還有陣勢浩大的「成龍不嫁團」。
他的緋聞如江水連綿不絕。
各國許多當紅女影星女歌星都被傳與成龍有情有緣。
不少女星還以此為榮。
他與「亞洲小姐」吳綺莉演繹的「龍女風波」成為香港娛樂界的爆炸新聞。
成龍與鄧麗君的,纏綿離,哀怨千秋,搭唯催人淚下。
然而,成龍與他「生命中的女人」一代影後林鳳嬌的奇絕現代曲,更是令人肅然驚心。
五、日本影為成龍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盡人皆知,令人震驚!1982年,一個15歲日本少女在成龍與林鳳嬌情被爆炒時,從火車月台上跳下身亡。
從她身上發現的遺書中得知:對成龍有女朋友感到失落。
從此,成龍不願公開婚對象。
無獨有偶,另一名日本女影坐飛機到香港,要以身相許於成龍,結果白等一天一夜,最後吞毒葯,幸好及時搶救。
成龍每次抵達日本,都會引發日本年輕女影動般的烈情緒。
她們毫不客氣地去香港探成龍,眾人來來去去往返於日本與香港間,令航空公司大賺一筆。
以至於現在,到嘉禾場看成龍,已成為日本旅遊者參觀的一個固定景點。
成龍在日本時,曾遇到這樣一位女影。
成龍機場到達酒店時,便聽工作人員介紹說,這位少女影,天未亮就坐在酒店的門外苦候成龍,酒店保安人員多次趕她走,她就是不肯走。
她已經等了七八個小時了。
成龍一聽,便動了惻隱之心,他從來都對影很熱情,此時便走過去看她。
這位貌似文雅的少女,見到成龍真的來了,狂喜之至!她熱淚直流,迎著成龍撲上去便狂吻不已!成龍呆站在原地,進不得,退不得。
六、一次,成龍在與日本影聚會時,忽然臉上被狠摑了一掌,直打得他眼前金星亂冒。
無緣無故地沒得罪誰,為何要打他耳?他把疑慮告訴了陳,陳也說不出個子丑寅卯,不過這位軍師說:「這種情況國外也有。
歌星約翰連農被歌開槍射死,日本的三原順子也有被影拿木棒襲擊的,影是不理智的,情緒偏,還是小心防備為妙!」於是,他為成龍物色了兩個保鏢,從此,成龍出入公眾場合,都按需要帶著保鏢。
被影掌摑後的第二年,與影聚會的時間又到了,成龍照舊去與影們見面。
正當他們談笑風生、氣氛熱烈之時,成龍的眼前一條黑影閃過,只聽「啪」的一聲,成龍臉上已重重挨了一下,猝不及防,眼冒金星……成龍的保鏢反應過來,馬上分頭追擊。
左奔右突,追了近半小時,連影子也沒找到。
於是成龍加緊了防備,第三年,「掌摑事件」依舊發生了。
成龍又挨了一耳,有苦難言。
成龍早就見識了影為他可生可死的極端舉動,此一「掌摑事件」,令他開始擔心身的安危,身邊的保鏢跟得更緊了。
成龍的魅力風靡天下,成龍又因他巨大的魅力生出種種的壓力和困擾。
七、《紅番》公映後,掀起了一陣成龍旋風,橫掃東南亞、日本,席捲中國內地--在全國各地公映,觀者如!全亞洲的房收入已達2.23億港元!當成龍正驚喜於他的新戰果--搶灘內地市場大獲全勝時,又收到了美國電影發行公司的電傳,邀他速去美國為《紅番》配英語,准備1996年1月的公映。
成龍在陳的陪同下到了美國,馬上得知了更大的喜訊:《紅番》將在美國2200家電影院同時上映!《紅番》僅在美國市場就收回了所有投資。
《我是誰》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它在亞洲的某些國家甚至還超過了《泰坦尼克號》!看來,成龍可以打破2億美元的神話和任何冰山。
有意思的是,受成龍影響,好萊塢許多大牌明星動作戲時親上陣大玩特技。
由於缺乏功底,結果玩得傷痕累累,不是破皮就是傷骨。
八、《尖峰時刻》繼《紅番》、《我是誰》等等之後,又一次征服了好萊塢,征服了美國和全球觀眾。
雖然沒有突破成龍大胃口的1億美元,但仍然以3500多萬美元的成績,勇奪全美房冠軍。
華語遭逢不景氣,成龍的電影被為房的「救命仙丹」。
特別是台灣,簡直是准備在過年時,戲院要撈一筆過好年冬的大紅包。
據了解,《特務城》准備了超過7支的拷貝在台灣全線上映,比西還搶手。
《特務城》以破亞洲電影紀錄新高的1100萬美金的版權費賣給好萊塢,使成龍不管是其「人」或是他的「電影」,在好萊塢都可算是華語電影甚至是亞洲電影的mvp(最有價值的球員),受到的也是一線明星的禮遇。
《尖峰時刻2》是好萊塢投資8.5億元的大製作。
由於第一集走俏,成龍的酬水漲船高,1500萬美金外加房分紅。
8月,《尖峰時刻2》在美國瘋狂熱賣。
最後,《尖峰時刻2》房沖破了2億美元,創下有史以來華人演員進軍好萊塢電影最高房紀錄,引起了好萊塢的極大關注。
九、「龍女郎」從1976年的苗可秀開始,直至2005年《神話》中的韓國女星金喜善,這么多年,成龍不斷地用中國功夫打遍天下無敵手,其中的「龍女郎」更是陣容一流。
1、最初龍女郎:苗可秀。
苗可秀最早是李小龍的紅顏知己,因此是名副其實的雙料龍女郎。
當然在那個時候李小龍是第一個打入國際市場的功夫巨星,無論成龍現在再怎麼出色也依然是被籠罩在他的芒之下。
在眾多影的心目中苗可秀永遠都是李小龍的龍女郎,與成龍搭檔只是為他成為李小龍繼承人作少許鋪墊而已。
2、最長久的龍女郎:張曼玉。
張曼玉是成龍電影中最長久的龍女郎,是惟一一個在成龍電影中正式承認的「妻子」。
從1985年的《警察故事1》到1988年的《警察故事2》再到1993年的《警察故事3:超級警察》,從微露小兔牙的少女到如今的旗袍少婦,從花瓶小明星到國際大影星,從清純女孩到成熟女人的道路清晰可見。
3、功夫龍女郎:楊紫瓊。
她在《卧虎藏龍》中打到奧斯卡,是第一個打入國際市場的功夫女星。
如果像體育項目分設男女冠軍一樣,那麼李小龍是男冠軍,楊紫瓊便是女冠軍。
應該說楊紫瓊是至今為止成就最為突出的龍女郎。
4、狠毒龍女郎:章子怡。
章子怡在《尖峰時刻2》中出演了武功高、出手兇狠毒辣的女手胡莉,一襲緊身黑衣,一頭垂肩長發,一群威猛保鏢不離左右。
章子怡在《尖峰時刻2》中的表演,截然不同於《我的父親母親》中的溫柔善良,也顛覆了龍女郎一貫的正面形象。
5、清純龍女郎:徐若瑄、葉蘊儀。
兩人都有天使般純潔的臉孔,角色卻大為不同。
從當年的台灣「少女組」到如今的龍女郎,功夫不負有心人,從台灣到香港再到日本,都可以見到徐若瑄彩耀人的形象。
葉蘊儀卻經歷著人世的滄桑,退出娛樂圈、結婚、生孩子、離婚。
6、港姐龍女郎:袁詠儀、楊寶玲。
在國外,選美出身的明星極少加入電影圈,而香港,幾乎所有的港姐都加入了娛樂圈。
以選美出來的實力進軍影壇只能是二流角色,與成龍合作的女星中袁詠儀算是不錯的一個。
7、大姐級龍女郎:林青霞、梅艷芳、鄭裕玲。
梅艷芳是第一個演成龍母親的龍女郎,雖然只是小媽。
鄭裕玲飾演最為拿手的「專業人士」。
兩人是為數不多且能夠搞笑的龍女郎,開創了龍女郎新的領域。
林青霞不惜親身上陣撞玻璃,的確有大姐風范,為成龍電影增色不少。
8、最感龍女郎:利智、邱淑貞、舒淇。
以感取勝的龍女郎應屬於《雙龍會》中的利智和《城市獵人》中的邱淑貞,兩位有噴火身材的龍女郎,極盡誘惑讓人至今回味不已。
可惜都已退出江湖,低調生活。
只有舒淇在影壇上越戰越勇,不僅成為各路導演搶購的重量級人物,更擺脫了感女星的頭銜走上實力派的道路。
9、提拔型龍女郎:葉芳華、吳辰君、李婷宜。
十、受傷記錄:1975年,攝《少林門》時被打致完全失去知覺。
1978年,攝《醉拳》時眉骨受傷,眼角被踢爆。
1978年,攝《蛇形刁手》時被踢掉一顆牙齒。
1980年,攝《師弟出馬》時鼻骨撞裂。
1982年,攝《龍少爺》時下齶撞傷。
1983年,攝《a計劃》時頸骨重傷,鼻骨再次撞裂。
1985年,攝《威龍猛探》時傷手和指骨。
1985年,攝《警察故事》時脊椎骨第6-8節及骨盆撞到移位。
1986年,攝《龍兄虎弟》時腦出血,左耳頭骨凹陷,碎骨內移。
1990年,攝《飛鷹計劃》時胸骨被打裂、移位。
1992年,攝《超級警察》時面頰骨撞至移位。
1993年,攝《城市獵人》時被撞傷膝部,右肩扭傷、接脫臼。
1994年,攝《重案組》時扭傷大腿。
1995年,攝《霹靂火》時腳骨在開車時撞裂。
1996年,攝《白金龍》時嘴部撞裂。
1997年,攝《一個好人》跳橋撞傷鼻骨,高空墜下,傷頸骨。
1998年,攝《我是誰》左邊肋骨和腳踝受傷。
2001年,攝《特務城》時尾椎軟骨受傷。
2002年,攝《飛龍再生》時眼部受傷、當場血流滿面。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