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張泉靈訪問問題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張泉靈訪問問題

發布時間: 2023-08-08 21:14:20

⑴ 連線采訪

借用唐棣先生的一篇論文來回答

《新聞連線節目的理念和製作藝術》

新聞連線節目已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我們的新聞欄目中,以其形式新穎、信息量大,可以極大地發揮和調動電視的技術優勢而深受觀眾喜愛。那麼,什麼是新聞連線節目?它的製作理念是什麼?在製作新聞連線節目中應該注意什麼?本文通過分析幾個實例來探討這些問題。

新聞連線節目是指運用先進的視音頻技術,讓分布在不同地點的相關人員連在一起,就同一個新聞事件或者新聞話題,展開敘述或者討論和評述的節目。
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由白岩松和分布在各比賽場的記者進行連線對話,那時候還沒有連線這樣明確的概念,但是它一出現就顯示出很強的實用操作價值。而早在1998年2月,以水均益為主持人的采訪小組「出差」巴格達時,中央電視台就嘗試過這樣的形式。當時水均益一手拿話筒,一手拿著海事衛星電話進行現場直播的鏡頭,讓我們看到了連線節目的雛形。盡管那時的所謂連線不可能進行直播,因為技術條件的限制其樣式也顯得單調,但是這種連線的方式,讓遠隔萬里的北京和巴格達緊密地連接在一起,讓觀眾更多地感受到了前方緊張的氣氛。如今,這樣的連線新聞節目隨處可見,如證券節目中各證券交易所觀察員、評論員的連線股評,國際新聞、體育新聞的遍布全世界的連線報道等。在今年6月份舉行的韓日世界盃上,我們不但欣賞到了各國足球運動員的精綵球技,也看到了中央電視台在實況直播報道方面所做的積極努力,除了精彩的賽事直播、專家點評之外,新聞連線的技術也被廣泛而熟練地運用著,主演播室→賽場,主演播室→各參賽國,主演播室→賽場→賽場現場解說,連線節目吸引著觀眾。2001年10月開播的《時空連線》由白岩松任製片人兼主持人,它借鑒國外的節目樣式,由新聞短片加主持人訪談構成。節目選擇公眾關注度最高的新聞事件,以多視窗形式訪問事件當事人,由事件當事人進行描述和分析。它雖然不是第一個新聞連線的節目,但是,它的出現的確讓這種新聞樣式為越來越多的觀眾所熟悉。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這種新聞形式也在不斷地改進,各省級電視台和一些具備一定條件的城市台都在積極實踐。
採用新聞連線的手法是從內容上考慮的,它的製作理念是給新聞更多的背景,給新聞更多的評說。所有的新聞事件都不是簡單的、孤立的,它的發生、發展、變化乃至高潮、結局,每一個環節都會和社會緊密相連。如果我們把天下萬物、人間萬象看成是一條大鏈條的話,那麼,我們所關注的新聞事件應該是這個不間斷鏈條中的一環。考察它的結構、位置、作用,都不能離開原有的大鏈條,對任何一個新聞事件如果僅僅是就事論事,孤立地、靜止地看問題,那麼給出的結論,也許會和真實的情況差之千里。
從傳播學的角度說,傳播的目的是讓受眾留意消息,了解內容,並能適當地改變他們的態度,或者做出傳播者期待的反應。為此就要給新聞以更多的背景,給新聞更多的評論和論述。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前幾年我們經常看到水果豐產不豐收的新聞。報道這類新聞時,總是說農民一哄而上,只會跟風,不會對市場進行前瞻性的預測。一般新聞也就做到這里為止了,最多加上一點,記者呼籲農民們來年不要再這樣盲目引種,引種之前要認真調研分析,不要重蹈覆轍。這個評論當然是對的,也許一開始這樣做還是一條好新聞,但是如果每年都這樣做,每次在探討這個問題的原因時,都僅僅把眼光停留在淺表層面上,就顯得不夠了,我們還應該認真思考下去,比如,怎樣避免這樣的惡性循環,怎樣幫助農民分析市場等等。如果報道能夠做到這個份上,那就說明我們的記者已經真正把觸角伸到了問題的深層次,所做報道也就是名副其實的深度報道。用新聞內核的理念來分析,在這個新聞中,水果豐產不豐收的現象是新聞內核,由此引申延展開來的相關報道,也就是做新聞連線的內容。從這個意義上說,新聞連線節目是電視新聞報道克服理性思考欠缺、報道深度不夠的短處而逐漸提升自身的思辨色彩,加深報道深度的一個重要標志。

如果我們把新聞連線節目進行細分歸類的話,大致有兩大類:一類是紀實性的,一類是評論性的。紀實性的新聞連線屬純事件性,就是記敘一個新聞事件的最新發展。《時空連線·搶救中國最老的熊貓》把關注目光投向了濟南動物園35歲高齡病危的大熊貓昌昌,主持人張泉靈和濟南動物園管理處的副主任張茂青、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的李主任進行連線,談論的內容基本上就是搶救大熊貓昌昌的有關具體工作,沒有更多評述。再如6月13日的《時空連線·拐賣嬰兒情法難容》談的新聞事件是破獲特大拐賣嬰兒一案,主持人柴靜連線的是武漢鐵路公安處刑偵大隊大隊長童光明、武漢鐵路中心醫院院長劉開展,談話內容集中於嬰兒被拐賣、解救的過程,以及對這些嬰兒的醫治養護情況等。評論類的連線節目和純事件性的不一樣,這類節目主要是有關人士對新聞事件的評論。《時空連線·深圳新交規「撞人」有新說》介紹了深圳出台的新交規:行人在違反交通規則後發生交通事故由其個人負全責,即通常所說的行人違章「撞了白撞」。主持人白岩松連線了三位嘉賓: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事故處理科科長羅秋平、資深交通問題專家段里仁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何家弘。主持人和嘉賓之間討論的就是有關這個交規出台的背景、交規出台的法律意義、實施新的交規是不是就是所謂的「撞了白撞」等。通過這期連線節目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對新出台的政策法規有更多的了解,多一些溝通,少一些誤解。這類節目在如今的新聞連線中也佔了很大比例。
在討論新聞連線節目時,有一個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那就是新聞連線節目和現場報道的異同。這兩個報道形式既有類似之處也有很大的區別。現場報道是突出新聞的現場感,突出新聞記者「在」現場的一種報道形式,它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能不能通過記者的現場敘述,把新聞事件原生態的現場帶給廣大的電視觀眾。很顯然,現場報道要的是新聞的第一時效、原汁原味的狀況。新聞連線則不同,雖然有時也非常強調記者在現場的感受,比如前面提到的世界盃賽場和北京主演播室的連線,賽場記者所帶給觀眾的感受同樣具有很強的震撼力。同樣,張泉靈在阿富汗的連線報道那種第一現場感覺是任何演播室里都找不到的。但是,這種現場感覺不是新聞連線的全部,在現場的記者或者嘉賓可以強調他們的現場感覺,但是沒有到現場的記者和嘉賓就不一定有那麼強烈的現場感覺,他們可能更多的是對新聞的綜合分析和理性思考。新聞連線需要的是把分布在不同地點的嘉賓通過技術手段連接起來,通過主持人的穿針引線,可以就同一個問題進行交流,新聞連線要的是這種交流。可以說,現場報道極力追求傳媒對新聞事件的同步再現,傳媒報道和新聞事件本身的無縫隙重合,是這類報道的最高境界。而新聞連線則是極力彌補新聞報道在空間上的局限,特別是拉近對受眾來說遙不可及的距離。很顯然,兩者比較,各有千秋,互有長短:現場報道時效性更強,視覺沖擊更為強烈,可看性更強;新聞連線更為理性,更注重挖掘深層次的新聞內涵,更有思辨性。在《時空連線》的實踐中,經常是新聞短片加新聞連線,前面的短片一般都以記者現場報道的方式出現這樣組合,就可以優勢互補,相得益彰。

在新聞連線節目的製作中,以下幾個問題是必須加以注意的:
一是要選擇合適的新聞題材。題材的選擇對新聞連線的成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聞連線的題材應該是有深刻內涵的新聞事件。新聞事件本身頭緒越多,內容越復雜,做新聞連線效果越好,可以說,那些在簡短的新聞中難於闡述清楚的新聞事實,那些可以從多個角度來評價闡述的新聞,適合用新聞連線這樣的形式發揮其特長。像上面提到的《時空連線·搶救中國最老的熊貓》,因為事情發生在濟南,而我國公認的繁殖保護大熊貓的科研基地卻在四川成都,如果僅僅派記者前往采訪,那麼帶回來的只是記者對這個事情的轉述,幾個當事人不可能直接對話交流,這當中因為轉了幾個彎,多了幾個環節,那種新聞的直接現場感、傳播效果就會遜色許多,而且很可能會出現不應該有的差錯,那種在一起交流、觀點互相碰撞的情況也不可能出現。同樣,對那些具有很豐富、很深刻內涵的新聞事件,通過多方連線,可以用一種發展的、全面的眼光來看,從而避免偏聽偏信的弊病。適宜做新聞連線的,還可以是仍然處在動態變遷中的新聞事件,正因為這些事件還處在發展變化中,變數很多,這樣的不確定因素更能夠引起觀眾的興趣,而且變數越多越可以在更廣泛的范圍來探討這些問題,連線的效果也會更好。
二是要在技術人員的協助下,不斷在形式上加以創新,尋找更好的表現形式。目前我們看到的新聞連線樣式已經不少,從最早主持人在演播室通過電話和記者、被采訪者進行交流的連線形式,到被采訪者和現場記者出現在熒屏的雙視窗、多視窗,從主持人和被采訪者並排出現在熒屏上的雙視窗,到通過特技讓主持人與被采訪者面對面的交流,形式都在不斷變化。同時,隨著視音頻技術的不斷改進,這種通過熒屏的模擬交流障礙越來越少,越來越近似於現場真實交流。當然,並不是說這樣的交流已經完美了,從技術層面上說,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
1.聲音的延時。由於交流雙方存在很大的空間距離,視頻信號傳輸和音頻信號傳輸明顯不同步,這種延時的情況對有經驗的主持人、嘉賓來說可能不會造成交流的障礙,但是對那些第一次參加連線的人來說,就會感到很不適應。今年世界盃足球賽上北京主演播室劉建宏、沈冰和在賽場的記者、評論員之間的交流就出現障礙,有時現場記者自說自話,根本沒法和主持人交流。目前《時空連線》中已經通過高科技的手段解決了聲音延時的問題,相信今後其它報道中也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2.被采訪者與主持人相互間的交流缺乏明確的對象感。由於技術的原因,目前主持人和被采訪者或者記者之間的交流大都是通過音頻信號來實現的,也就是說,雙方都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這對主持人來說可能不存在什麼不適應的地方,因為他們都通過專業訓練,完全可以在面對攝像機鏡頭時找到對象感,但是這對一般的記者或者嘉賓來說,就有些困難,他們的眼光有些分散,有些茫然,這也是很自然的。這就需要技術人員逐步找到解決的辦法。
3.演播室交流的畫面處理缺少現場交流的真實感。由於不是直播,連線節目一般都是通過後期加工的,所以一些鏡頭特別是主持人和嘉賓面對面交流的鏡頭,還缺少真實感。
4.因為技術原因,有時候很難請嘉賓、采訪記者來到鏡頭前,或者說即使他們的談話是在鏡頭前完成的,但是由於沒能實現電視信號的傳輸,所以一般情況下製作者會選擇更為可行的電話采訪或報道形式。這類連線因為其更強的時效、更艱難的報道環境因而具有更好的新聞報道效果。但是,在這類報道中,我們還是應該特別注意通過各種渠道來增強連線的交流感,比如在畫面中用上記者、嘉賓的照片,加上其它音像資料等。三是要充分發揮主持人的串聯作用,讓每個嘉賓都有上佳的發揮。主持人在這類節目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打一個比方,新聞連線就像一個小型的新聞談話節目,幾位身處不同地方的嘉賓通過連線匯聚在一起,談論某一個話題,主持人就是這次談話的發起人,他在掌控著這次談話,讓誰發言,不讓誰發言,誰的發言有針對性,誰的發言可能引起爭議,什麼地方節奏太快了可以舒緩一下,什麼時候場上氣氛比較沉悶應該活躍調節一下,這些都可以由主持人來掌握。主持人可以做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對所連線的新聞事件,必須了解得十分清楚,案頭工作越充分、細致,連線當中和嘉賓的交流就會越順利。其次,如果條件允許,主持人事先應該盡可能多和嘉賓進行溝通。當然,有人認為在談話之前不能與嘉賓直接交流新聞事件本身的內容,要保留嘉賓對新聞事件的第一感覺,這種說法也是有道理的,但是,這不妨礙他們之間必要的交流,事實上,即使是短短的幾句寒暄也可能會對以後的交流產生好的作用。第三,由於嘉賓和主持人不是直接面對面的交流,主持人對嘉賓的稱謂要注意指代明確,特別是多方談話交流時,不能簡單地用「你」來指代,防止嘉賓誤解。

《新聞戰線》 (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