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默克爾任內最後一次訪問以色列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默克爾任內最後一次訪問以色列

發布時間: 2023-08-12 13:41:39

① 介紹一下關於普京的個人簡歷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蘇聯列寧格勒(現俄羅斯聖彼得堡)人,前任俄羅斯總統。普京2000年至2008年任總統期間,使俄羅斯在軍事與政治實力上均有相當的提升,但他在民主方面遭到很多爭議,可說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鐵腕總統」。然而,無可否認的是普京在俄羅斯國內獲得了極高的支持率。2007年普京被美國《時代》周刊選為當年的年度風雲人物。普京在當選總統前曾經短暫擔任過俄羅斯總理(1999年—2000年),2008年普京卸任總統後馬上被繼任總統梅德韋傑夫提名,第二度出任總理。
中文名: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
外文名: 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Путин
別名: 瓦洛佳
國籍: 俄羅斯
民族: 俄羅斯族
出生地: 蘇聯列寧格勒市
出生日期: 1952年10月7日
職業: 前俄羅斯總統,現任俄羅斯總理
畢業院校: 列寧格勒大學
信仰: 東正教
代表作品: 《論國際法中的最惠國原則》(畢業論文)
政黨: 統一俄羅斯黨

早年生涯
1952年10月7日,普京出生於列寧格勒(現名聖彼得堡)。他的傳記《第一人稱》(俄文:От Первого Лица,英文版名為From the first person,在普京的競選團隊支持下於2000年出版)描述了他卑微的出身。根據這本傳記,普京早年生活在社團公寓中,不斷學習以期擁有像蘇聯電影中的官員們一樣的智慧。
普京的母親瑪麗亞·伊凡諾夫娜·普京娜是一名工廠女工,而他的父親弗拉基米爾·斯皮里多諾維奇·普京則在蘇聯海軍服役。20世紀30年代,普京的父親在一支潛艇部隊中服役,其後他在二戰中擔任蘇聯內務部的爆破手。普京的兩個哥哥均出生於20世紀30年代中期,其中一個早夭,另一個在列寧格勒保衛戰中死於白喉。他的祖父斯皮里東·普京曾為列寧和斯大林擔任私人廚師。
普京小時候很頑皮,六年級才當上少先隊員。1975年,普京畢業於列寧格勒大學國際法學系,擁有經濟學副博士學位,隨後他加入了克格勃,並在列寧格勒區工作。這段時間他熟悉了其後擔任俄羅斯國防部長的謝爾蓋·伊萬諾夫。他在大學時期加入了蘇聯共產黨,且至今沒有正式宣布過退黨。1976年,普京完成了克格勃的訓練,兩年後他進入了列寧格勒情報機關機要部門。他在此部門工作到1983年,隨後在莫斯科的克格勃學校學習一年。1985-1990年,克格勃將普京派遣到東德,普京在當地得到一個次要工作。不過資料顯示,所謂的次要工作其實是間諜任務,普京於東德收集當時西德的經濟諜報。兩德統一後,普京被召回列寧格勒,此後,普京又在列寧格勒大學國際事務系得到一個職位。1991年8月20日,他在克格勃策劃推翻蘇聯主席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期間辭去他在情報機構的職位。
出任總理
1999年8月9日,普京被委任為三位俄羅斯總理候補之一。在此之後,前一屆總理領導的政府倒台,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指定普京出任總理。葉利欽同時宣布,他希望普京能夠繼承他的衣缽。普京也宣布,他接受葉利欽的委任。8月16日,國家杜馬以233票通過普京出任總理(84票反對,17票棄權)。由於他之前的四任總理在任時間均不長,公眾並不對當時默默無聞的普京有所期待。普京的主要對手尤里·米哈伊洛維奇·盧日科夫等人當時已經開始了競選活動,且致力打擊普京,避免他成為葉利欽的繼承人。然而,普京堅持法律與秩序的公眾形象以及他對車臣事件的堅決態度最終使他成為了很受歡迎的總統候選人。一名普京的支持者
普京對車臣事件自始至終都持強硬態度。1999年,車臣分離主義分子入侵鄰近的達吉斯坦共和國,普京馬上下令還擊。1999年12月31日,普京訪問了車臣的俄羅斯官兵,這極大地提升了他的公眾的形象。近年來,普京已刻意淡化了車臣事件的重要性。2003年,車臣新憲法規定車臣是俄羅斯的一部分,此事方才緩和。後來,車臣建立了選舉制度與地方政府,車臣事件幾乎已經順利解決。
當時,普京並沒有與任何黨派建立正式關系,但他支持的統一俄羅斯黨在1999年國家杜馬大選中贏得了23.32%的票數,在所有黨派中位列第二名。至此,普京已成為2000年俄羅斯總統大選中勝算最高的候選人。
成為總統
1999年,普京被葉利欽總統委任為俄羅斯總理。同年12月31日晚,葉利欽突然宣布辭職,普京根據俄羅斯憲法規定出任代總統。因為此事,原定於2000年6月舉行的俄羅斯總統大選提前到3月26日。大選的提前使反對黨派無法充分做好准備,而普京實際掌權也削弱了反對黨派的力量,因此在隨後的大選上,普京獲勝並出任總統。不過根據葉利欽女兒塔季揚娜事後的說法,普京當時並不希望即時繼任總統,而是葉利欽能繼續總統一職直至任期完結。普京的形象遍及俄羅斯街巷
2000年10月,普京通過了俄羅斯國歌修改法案,將國歌曲調修改為1991年前蘇聯國歌的曲調,但配上了不同的歌詞。
2001年2月12日,普京簽署了一項法案,規定國家保護前總統與他們的家庭。這主要是因為1999年前總統葉利欽與家人被懷疑參與洗錢等貪污行為。
2004年3月14日,普京成功連任總統,並得到71%的絕對多數票。在他的第二屆總統任期中,西方人士廣泛抨擊他對新聞自由的打壓。與此同時,2005年一項調查顯示,82%的俄羅斯人同意新聞審查。對這一調查,社會學家們認為俄羅斯人所同意的是對倫理方面有爭議的內容進行限制,而非對政治內容的限制。
2004年9月13日,在別斯蘭人質事件後,普京建議成立一個公開立法機構,且用這一形式取代了原本俄羅斯直接指定地方官員的制度。普京亦加大了對恐怖主義的打擊力度,尤其是加重了對政府官員包庇恐怖分子的懲罰。普京說,俄羅斯有權力「從恐怖分子的藏身所中逮捕並消滅他們,且若有必要,可以在國外逮捕。」
主要由普京支持的統一俄羅斯黨在普京任期內亦多次表達對普京及其思想的認同。2006年12月,統一俄羅斯黨第七次代表大會通過綱領我們選擇的俄羅斯,歸納並聲明了普京思想為該黨的指導思想。這一聲明中的主要戰略均與普京的政策一致,且與普京的「國情咨文」內容基本思想相同。
由於目前俄羅斯憲法對總統任期的限制,普京無法繼續參與2008年的總統大選。2007年,普京在接受八國集團記者采訪時認為,「5到7年的總統任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暗示他可能通過修改憲法延長總統任期。前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一直反對普京修憲,在2007年國家杜馬選舉上大勝的統一俄羅斯黨主席也發表意見說,普京不會修改憲法。
然而,憲法並沒有限制一人當選總統的次數,因此普京可能會在2012年繼續角逐總統位置。普京亦可在大選前宣布辭職,然後參與競選。一些媒體還認為,普京可能選擇指定接班人後離開,並在幕後操縱俄羅斯政治局勢,然而,2007年2月1日,普京公開否認這一可能。他說:「我不會指定繼承人。俄羅斯聯邦的總統將會通過大選公正生成。」此外還有人認為,普京可能選擇加入統一俄羅斯黨並出任黨魁,這樣他就會在國家杜馬中占據高位,進而掌握實權。
2007年12月,統一俄羅斯黨等黨派推舉迪米特里·梅德韋傑夫為下任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同意。這樣,普京修憲並繼續出任總統的機率就變得很小了。
外交政策

在外交方面,普京試圖恢復俄羅斯在蘇聯時代的超級大國地位,並取得了一定成功。例如,2007年慕尼黑會議上,普京指責美國在國際事務上的專橫,並聲稱美國在國際事務上「毫不遮掩地使用強權」。此外普京還說:「沒有人會感到安全。沒有人會認為國際法是一堵能保護他們的牆。美國的政策正在激發世界范圍內的軍備競賽。」普京與美國總統喬治·布希
普京指出,理想的世界秩序應是「一個公正、民主的世界秩序,它能保證所有人的安全與財富,而非獨少數人的。」他在鈾開發控制和防止太空軍備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7年1月,普京在采訪中說,俄羅斯主張民主與多極化的世界秩序,且支持鞏固國際法系統。
與此同時,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也和歐盟、美國等西方國家締結戰略關系。因此,俄羅斯已成為八國集團的成員,且於2006年出任主席國(2007年交由德國擔任)。普京也關注亞洲事務,尤其關注中國與印度的動向。
一些西方政治家長期指責普京的極權主義傾向。盡管普京與美國前總統布希、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德國前總理施羅德等人保持友好關系,但新任德國總理默克爾與普京的關系並不理想。2005年,普京與德國總理格哈特·施羅德對俄羅斯與德國之間的一條天然氣管線的建築事宜進行了磋商,同年,施羅德參加了普京在聖彼得堡舉辦的53歲生日宴會。然而,俄羅斯與英國的關系卻不容樂觀:2006年底,逃亡英國的前俄羅斯特工利特維年科中毒身亡一事,極大地惡化了俄英關系。此外,普京也多次試圖與獨聯體國家建立良好的外交關系。普京與歐盟、北約等西方組織都把拉近與中、東歐各國(尤其是波羅的海各國)的關系。
在2004年烏克蘭總統大選前,普京兩次訪問烏克蘭以表示他對烏克蘭總理維克多·費奧多羅維奇·亞努科維奇的支持。在選舉結果揭曉前,普京還特地為亞努科維奇「幾乎可以確信的勝利」致賀信。普京對於親俄羅斯的亞努科維奇的支持被廣泛批評為干涉烏克蘭內政。此外,同屬前蘇聯的喬治亞與摩爾多瓦還批評了俄羅斯政府對兩國分離主義分子的支持。俄羅斯與波羅的海諸國的外交關系亦處於緊張的狀態中,而愛沙尼亞對俄羅斯的批評也使兩國外交關系進一步僵化。值得注意的是,普京的父親曾在二戰一次爆破任務中險些於愛沙尼亞被殺害,有學者認為這是普京對愛沙尼亞態度冷淡的一個原因。
對外軍事政策

2001年,當九一一事件發生時,普京同意在中亞成立合作軍事基地。這一決定不僅使俄羅斯民族主義人士感到吃驚,亦使俄國國防部長感到驚訝。2003年,普京反對美國在未取得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入侵伊拉克。開戰後,美國總統布希要求取消對伊拉克的制裁,普京支持取消制裁,並認為聯合國應該先完成對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調查。普京(中)在2006年APEC會議上
慕尼黑講話後,大西洋兩岸爆發了對普京的討論。在衛國戰爭勝利62周年紀念日上,普京說:「我們的威脅並未減退。相反,它們正在慢慢轉變,披上一層面紗——而新形成的威脅要在世界建立一個與納粹德國無異:草菅人命、剛愎自用、集權獨裁的政權。」有評論認為,這是將美國與納粹德國相比較。在第33屆八國峰會前夕,波蘭政治家的妻子、美國記者安妮·愛普巴姆寫道:「不管是威脅與愛沙尼亞打信息戰、威脅斷絕立陶宛的資源供給,還是禁運喬治亞酒和波蘭肉資源,這一切都有力地證明了,他(普京)近年來准備將俄羅斯的影響力擴大到前蘇聯諸加盟國——而完全不顧這些國家自己的感受。與此同時,一個事實也越來越清楚:與其將西方國家視作貿易與政治的夥伴,他更傾向於以冷戰的老思維將它們視之為眼中釘、肉中刺。」
普京從始至終一直反對美國在歐洲建立導彈防禦系統的計劃。為警示美國總統小布希,普京於2007年6月7日與捷克簽署協議,允許捷克使用亞塞拜然的蘇聯雷達,以免去另行修繕的費用。普京亦聲稱已准備好重修1985年的前蘇聯導彈預警系統。盡管各國預計俄羅斯會在波蘭建立攔截系統,普京卻指出在必要情況下會尋求北約成員國土耳其與伊拉克的援助。此外,普京還聲稱,俄羅斯會接受其他歐洲國家的參與請求。
核問題政策

作為唯一一個曾與伊朗就核研究問題合作的國家,俄羅斯被認為是伊朗問題中的關鍵,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決定性地位。盡管俄羅斯曾與伊朗關系密切,並試圖利用伊朗牽制美國等西方國家,但普京並不支持伊朗核計劃。雖然俄羅斯幫助伊朗建設布希爾核電站,但伊朗在核研究方面卻主要依賴巴基斯坦。普京不僅多次表態不支持核擴散,且在八國集團會議上也簽字反對。
而至於朝鮮,俄羅斯在建國後便對其冷淡,轉而支持韓國。普京上任以來,不僅多次訪朝,且化解了朝韓之間潛在的戰爭危機。此外,普京曾對朝鮮表態,願意幫助朝鮮緩解經濟問題。2002年朝核問題再度浮現以來,俄羅斯多次尋求加入會談,並最終如願以償。2006年,朝鮮進行核試爆。普京在獲悉後,當即表示譴責朝鮮核試驗,並召集了六國會議中的五國,討論朝核問題。總的來講,可以說普京對核擴散問題持堅決反對的態度。
俄日領土問題

2000年1月,普京方才上任俄羅斯總統,便致電日本首相森喜朗,希望雙方進行會談。陷入政治危機的森喜朗當場同意,希望依靠會談解決兩國領土問題,獲得政治資本。然而,普京態度堅決,在同年9月訪問日本時拒絕了森喜朗執行川奈提案的要求。而普京提出先行締結中間性條約,亦被森喜朗拒絕。雙方經過談判後,於2001年3月共同宣布通過1956年日蘇聯合聲明。然而,森喜朗內閣當時的支持率已下降到9%,且已有要求其下台的呼聲。同年4月,由於依靠俄羅斯反戈一擊的希望已破滅,森喜朗下台,小泉純一郎接任首相。北方四島是日俄談判中的關鍵點
2003年,日本因為首相參拜靖國神社與中國、北朝鮮、韓國外交均不順利,小泉純一郎決定訪問俄羅斯尋求支持。在這次訪問中,普京支持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但在領土問題上,兩國仍未達成一致共識。2004年,在日本自民黨情況不利的背景下,小泉決定再提領土問題作為主要問題討論。同年9月2日,小泉訪問北方四島,遭俄羅斯強烈抗議,兩國外交陷入僵局。11月,為打破外交僵局,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稱願遵守日蘇聯合聲明,歸還四島中的齒舞群島及色丹島。普京表示贊許,以為訪日造勢。然而,俄羅斯右翼人士表示反對。薩哈林島民眾甚至組織民兵,阻止日本得到四島。極端者聲稱,若俄羅斯要歸還領土,將集會要求普京下台。日本對於俄羅斯僅還兩島亦極為不滿,指稱普京的話全是「蘇聯時期的陳詞濫調」。普京回應說,在日蘇聯合聲明中僅有歸還二島的條款,直到現在俄日領土問題仍未解決。
利特維年科事件

2007年7月20日,英國首相戈登·布朗宣布將四名俄羅斯外交官驅逐出境,理由是俄羅斯拒絕交出被控謀殺另一名前特工亞歷山大·利特維年科的前克格勃特工安德烈·盧戈沃伊。盡管俄羅斯憲法規定禁止將俄羅斯公民遣送至其他國家,但英國外相大衛·米利班德說:「為全歐洲通緝令修改憲法並非史無前例,有一些國家已經做過。」這一言論後被俄羅斯媒體指為「英國試圖要求俄國修憲」。根據一項民調,62%的俄羅斯人反對修憲。對此,英國駐俄羅斯大使托尼·布蘭頓回應說,英國並未強迫俄羅斯修改憲法,而只是為了描述遣送盧格沃伊的可能性。普京隨後要求英國官員「修理一下自己的腦子」,又說英國的要求是「殖民時期舊思想的遺毒」。利特維年科的一個朋友曾稱,利特維年科死前指責普京操縱謀殺案。俄媒體後指責這一言論不實,而普京則說:「死人說的話不配被評論。」這一事件被視作俄英關系自1996年間諜事件後最大的沖突。普京後又說:「我們會度過這個小危機。俄英關系仍將平穩前進,無論是俄國人還是英國人都希望兩國關系盡早正常化。」盡管如此,托尼·布蘭頓仍被俄羅斯外交部限期10天做出回應,俄羅斯政府還停止為英國官員頒發簽證。俄羅斯也停止了與英國在反恐上的合作。俄羅斯工會主席亞利山大·索金亦稱,在俄投資的英商將會面臨「稅務和條例上的限制,而且他們還會失去政府采購的機會。」有人認為,謀殺案的根源是2003年英國宣布對曾試圖推翻普京政權的俄羅斯富豪鮑里斯·別列佐夫斯基提供的政治庇護,而別列佐夫斯基是利特維年科的贊助商。
支持

一項民調顯示,截止到2007年11月,普京的支持率高達84%,位列世界第一。他的支持率在1999年8月只有31%,但11月時已達80%,從那以後再沒有跌過65%。分析人士認為,普京的高支持率主要來源於他任期內民生的顯著提高和俄羅斯重獲世界發言權的事實。普京獲高支持2000年,獨聯體國家領導人聚集於克里姆林宮率的另一原因是大多數俄羅斯人經歷了蘇聯解體後,對西方國家感到極大的失望,因此他們不再相信親西方的民主派政治家,而這些人在普京任內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壓。在俄國主要電視台內很少能看到普京反對者。然而,在獨立媒體中還是會有反對意見和西方媒體的評論,大多數俄羅斯獨立媒體在大城市內都有廣泛讀者。但是在偏僻地區,很多人無法收看獨立媒體,因此他們只能看到官方口調。俄羅斯著名評論家格雷布·帕維洛夫斯基說,他的電台不會有批評普京的言論,因為他喜歡普京。
2005年初,一個名為「納什」(Наши,意為「我們的國家」)的青年組織在普京政府一些官員的促進下於俄羅斯成立,它的自我定位是一個民主反法西斯組織。該組織的一個主要目的是避免2004年烏克蘭橙色革命於俄羅斯重演。該組織領袖瓦西里·雅克門科表示,「(普京政府的)敵人不能發動違憲政變。」克里姆林宮發言人賽吉·馬爾科夫說:「我們的目的是建立一種一切為總統和他的目標獻身的意識形態。」對於「納什」組織,他評論說:「他們希望俄羅斯成為一個現代化、強大而自由的國家……他們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在讓國家現代化的同時保存它的政治制度。」
批評

盡管俄羅斯人大多支持普京,但反對的聲音仍然愈響愈厲。親美派的媒體經常指責普京的政策有反民主的嫌疑,另外,普京的個人崇拜政策也遭到廣泛的批評。亦有報道指出普京操縱媒體鎮壓支持者,如棋王卡斯帕羅夫多次因抗議政府被捕。對此,普京回應說:「在這個國家,有些像走狗一樣向外國使館乞食,指望得到外國基金會和政府的支持,而不是依靠自己的人。」
普京與統一俄羅斯黨在民調與選舉中均遙遙領先於反對黨派,然而這些黨派經常指出普京進行暗箱操作、修改民意。2007年國家杜馬大選時,盡管普京聲稱選舉是「廣泛透明和誠實」的,但俄羅斯共產黨主席久加諾夫仍然對結果評論說:「這是一出可恥的鬧劇,它不符合國家利益和民主體制。」「你們今天看到的不僅是一場民主危機。一個沒有主張的政黨,沒有參加辯論的多名候選人和30天前就計算出的舞弊結果,現在躍入你面前的電視屏幕上。」普京通過修改憲法,將除俄羅斯共產黨外所有反對黨派排除出國家杜馬的行為亦廣受爭論。
普京試圖在兩屆總統任期滿後,繼續保持其權力,這一舉動亦招致不滿。曾有消息指出,普京可能修改憲法,延長總統任期。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在西方人士看來,普京的政策嚴重阻礙了俄羅斯民主的發展。有學者指出,普京的政策「使得俄羅斯的民主前景變得更加不確定」。此外,還有學者批評俄羅斯對車臣政策,認為普京借口戰爭侵犯車臣人民人權,且在國內給反對派施加壓力。俄羅斯在普京上台後顯現出的政府幹預市場傾向,亦屢次被自由經濟主義者指責。在西方人士看來,就算普京沒有授意阻止俄民主進步,他也沒有積極打擊這些阻礙。
對於西方人士來說,俄羅斯的民主問題最突出的體現即是國家杜馬大選。2003年大選中,統一俄羅斯黨控制了半數議席,而俄共則遭受大敗。到了2007年,俄共更是成為國家杜馬中唯一的反對黨。許多西方人士指稱普京利用媒體宣傳統一俄羅斯黨思想,且授意成立俄羅斯祖國黨,搶走俄共的選票。此外,俄羅斯總統大選也被作為俄羅斯民主現狀的縮影。在俄總統大選前,往往出現無人准備選舉的怪現象,甚至有反對黨呼籲拒絕投票。
2004年1月,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在訪俄時指出,普京壓制反對黨派媒體,逮捕支持反對黨派的財閥,這是「民主倒退」的體現。美國大多數高官亦持此態度。因此,盡管俄美關系表面上蓬勃發展,但很多學者認為若普京進一步推行權威主義政策,俄美關系最終會破裂。
異見者遊行

2006至2007年,另一種俄羅斯組織發起了由卡斯帕羅夫和利蒙諾夫領導的遊行。遊行遭到多方面阻礙:在一些城市,遊行者遭到警方干預,至少150人被捕;而且據公眾投票,大多俄羅斯民眾並不支持遊行。同時,真正參加遊行的人也不多,2007年5月歐盟峰會時的遊行中,前來采訪的記者甚至比遊行人群還要多。後來,有記者問普京他對遊行有什麼看法。普京回答說,這些遊行舉動「不應干擾俄羅斯人的正常生活」。2007年3月3日,在聖彼得堡舉行的遊行堵住了街道,令當地司機大為頭痛。聖彼得堡市長評論說:「人人有權批評當局,但批評也要注意文明。」在問到卡斯帕羅夫被捕事件時,普京稱卡斯帕羅夫當天的發言大多是英語,並認為他的話是說給西方人聽的。藉此,普京指一些當地支持者受外國操縱,他說:「反對我們的人其實並不希望我們制定改革計劃……他們希望俄羅斯越弱小越好,他們想讓俄羅斯無組織無目標,這樣他們才能在幕後動手腳,坐享其成。」
接班人

2007年12月,德米特里·阿納托里耶維奇·梅德韋傑夫被統一俄羅斯黨等政黨推舉為普京的接班人,普京對此表示同意。普京說:「我完全支持這一提名。」大多數普京的支持者隨後表達將接受普京的選擇。在被普京指定為接班人後,梅德韋傑夫任董事會主席的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股價當天上漲2.7%。普京的接班人梅德韋傑夫
在得到總統提名後,梅德韋傑夫表示要提名普京為總理。梅德韋傑夫說:「保持現任總統組建班子的工作能力同樣重要。我認為,普京繼續留在執政權力機關最重要的總理位置上,對我們的國家非常重要。」公正俄羅斯黨中央理事會主席團秘書亞歷山大·巴巴科夫則說:「當然,首先應該等待總統對梅德韋傑夫的建議做出回應。但是我認為,普京當總理對國家有利。」普京對於擔任總理一事亦曾說,如果政黨能夠取得壓倒性的勝利,自己也找到了名副其實的接班人,就同意未來出任政府總理。
一位俄羅斯政治家認為,普京試圖以梅德韋傑夫作出妥協與讓步,在這之後,他便可以空出一段時間休整。不用說,假使普京願意出任下屆總統,梅德韋傑夫將會二話不說將機會給他。俄共領袖久加諾夫則認為,俄羅斯與白俄羅斯之間關系日益密切,假若某天兩國合並,普京有可能繼續出任總統,使憲法成為一紙空文。久加諾夫說:「梅德韋傑夫,這位普京自己選定的接班人出任總統一年後,俄羅斯便有可能與白俄羅斯合並,屆時普京仍有可能出任總統,那將是俄羅斯的大不幸。」
[編輯本段]個人生活
1983年7月28日,普京與柳德米拉·普京娜結婚。普京娜1958年1月6日生於加里寧格勒,曾任空姐,當時是列寧格勒大學語言系西班牙語的本科生。普京夫婦的大女兒瑪麗亞·普京娜生於1985年,小女兒葉卡捷琳娜·普京娜生於1986年。在普京出任總理前,他的兩個女兒均在莫斯科德文大學學習。金發黃衣者為柳德米拉·普京娜,普京夫人
普京的父親是一名「模範共產黨員,他堅信共產主義並試圖將它應用於日常生活。」由於他的貢獻,他成為了核心黨員的秘書,並在學習了共產主義課程後加入了工廠的黨支部。盡管普京的父親是一名無神論者,但是他的母親是一名堅定的東正教信徒(東正教當時正在被蘇聯政府打壓)。普京的母親並不在家中進行宗教活動,但她經常參與教堂活動。她在普京小時便教導他東正教思想,普京的父親盡管對此事心知肚明,卻沒有進行干涉。1993年,普京的妻子遭遇了一次車禍,且一場大火燒毀了他們的房屋。這一事件使得普京成為了一名東正教徒。在他一次訪問以色列前,他的母親給了他一個十字架並囑咐他戴上。後來普京回憶說:「我遵照她說的做了,將十字架戴在了脖子上。從那以後,我再沒摘掉過它。」
普京最喜愛的運動是柔道。他在14歲時開始練習桑搏,爾後轉為柔道,並一直練習至今。普京在列寧格勒的柔道競賽中曾獲得過冠軍。普京曾與他人合著一本名為《與弗拉基米爾·普京練習柔道》的書,英譯版名為《柔道:歷史、理論與練習》(Judo: History, Theory, Practice.)。普京並非第一個練習柔道的國家領導人,但他在柔道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其他國際領導人難以相比的。他目前是黑帶六段,且很擅長掃腰摔。普京也是柔道與桑搏的「體育大師」(Master of Sports,蘇聯體育頭銜之一)。
根據報道,普京很喜愛食魚。此外,他對煎烤類食品亦有特別愛好。
[編輯本段]軼事
1988年5月,美國總統里根訪問蘇聯,在莫斯科紅場被拍下一張照片。在照片中有里根一行與一大一少兩名男遊客,里根正與少年遊客握手。拍照的美國總統專職攝影師皮特聲稱,脖子上掛著相機,站在少年背後的男子正是當時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的要員、俄羅斯現任總理普京。
在美國副總統切尼指責普京後,普京回答說:「你們副總統的言論似乎可以和失敗的游獵相比。」(切尼曾在打獵時誤傷他人,此處被普京拿來取笑。)
對於小布希在第32屆八國峰會後記者招待會上批評俄羅斯民主問題,普京說:「讓我跟你老實說吧,俄羅斯人壓根就不想要伊拉克那種民主。」
普京在批評美國進攻伊拉克後,又說:「不過話說回來,如果美國就此拍屁股走人,而不在伊拉克建立一個有秩序的政府機關,那它就又犯下一個錯誤了。」
普京曾乘坐或駕駛過戰斗機。2000年曾乘坐蘇-27戰斗機訪問車臣,2005年還坐上了圖-160戰略轟炸機的機長位置去北方視察軍事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