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ngo是什麼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ngo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4-11 14:47:10

❶ ngo是什麼的簡稱

ngo(非政府組織的縮寫)指非政府組織。

非政府組織是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的意譯,英文縮寫NGO。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在各種場合越來越多地提及非政府組織(NGO)與非營利組織(NPO),把非政府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看作在公共管理領域作用日益重要的新興組織形式。

非政府組織的發展

在聯合國經社理事會中,專門設有一個非政府組織委員會,負責審核批准接納非政府組織,並且認可它們在聯合國的咨詢地位和觀察員身份。

非政府組織委員會有權要求在經社理事會注冊的非政府組織提交書面陳述。獲得經社理事會中咨詢地位的非政府組織,有權以咨詢者和觀察者的身份出席經社理事會議並參加聯合國的各種會議,並有權在會上作口頭發言和書面發言,它們還可以應經社理事會的請求提供各種形式的咨詢。

❷ 「NGO」是什麼意思

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詞的縮寫,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統下,不被視為政府部門的協會、社團、基金會、慈善信託、非營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非政府組織。

很多慈善機構都是NGO組織。但NGO組織不一定都是慈善機構,還可能是某些方面的倡導者,如亞洲動物保護基金組織這類的。

❸ NGO是什麼組織

NGO是非政府組織。

非政府組織是在公共管理領域作用日益重要的新興組織形式。

非政府組織一詞來自國外。據考證這一詞彙最早出現在1945年聯合國成立時的一份重要文件里,當時主要指那些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中立作用的非官方機構,如國際紅十字會、救助兒童會等。

後來成為一個官方用語被廣泛使用,泛指那些獨立於政府體系之外具有一定公共職能的社會組織。1995年,北京舉辦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非政府組織這一詞彙在中國推廣開來。

(3)ngo是什麼擴展閱讀:

NGO的分類:

1、INGO

國際非政府組織,是非官方的、民間的組織,其成員不是國家,而是個人、社會團體或其他民間機構。

2、ISO

國際標准化組織是一個全球性的非政府組織,是國際標准化領域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織。

3、W3C

萬維網聯盟創建於1994年,是Web技術領域最具權威和影響力的國際中立性技術標准機構。

❹ NGO是什麼組織

NGO,是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縮寫。它是指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 組織。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NGO通常是非營利組織,他們的基金至少有一部分來源於私人捐款。現在該名詞的使用一般與聯合國或由聯合國指派的權威NGO相關。而大多數非政府組織(NGO)都會是非營利組織(NPO-Non-profitOrganization)。 NGO的原動力是志願精神。

❺ 什麼是NGO(非營利性民間組織)

NGO是「非政府組織」(NON Govermental Organizatilons)的英文縮寫,有時也被譯作「非營利性民間組織」。在國外,NGO早已成為民眾參與社會、管理社會及公民參政議政、推動社會良性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支撐世界社會秩序運轉的有三大體系:第一是政府,第二是工商企業界,第三就是NGO。 凡符合以下5個條件的組織即是非營利組織: 一是組織性。組織性意味著有內部規章制度,有負責人,有經常性活動。純粹的非正規的、臨時積聚在一起的人不能被認為是非營利領域的一部分。非營利組織應該有根據國家法律注冊的合法身份,這樣才能具有契約權,並使組織的管理者能對組織的承諾負責; 二是民間性。非營利組織不是政府的一部分,也不是由政府官員主導的董事會領導。但這不意味著非營利組織不能接受政府的資金支持; 三是非利潤分配性。非營利組織不是為其擁有者積累利潤。非營利組織可以盈利,但所得必須繼續用於組織的使命,而不是在其成員(原文是組織締造者)中進行分配; 四是自治性。非營利組織能控制自己的活動,有不受外部控制的內部管理程序; 五是志願性。無論是實際開展活動,還是在管理組織的事物中均有顯著程度的志願參與。特別是形成有志願者組成的董事會和廣泛使用志願工作人員。 NGO不是政府,不能靠權力驅動;也不是經濟體,基本不靠利益驅動,尤其是不靠經濟利益驅動。那麼NGO的原動力是什麼?是志願精神。志願精神的實質,是人們基於一定的公共意識、關懷意識(利他精神,以及可能基於某種神聖啟示)、責任意識、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和奉獻精神——當然還有一定的個人偏好(自由、自願、追求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基礎之上的自覺努力。NGO的志願性不僅僅體現在它的主要推動者是志願的,它的一般性的參與者和支持者本質上也是志願的,它在一切資源動員上基本都是志願的,這正是 NGO獨特的生命力和獨特價值所在。由於NGO本質上必須是志願的,決定了它在組織上必須自治的,成員間(推動者、參與者、支持者)的關系基本是平等的和相互信任的,它的體系基本是開放的,它的運作需要是公開、透明和規范的,同時還需要是高效和具有創新性的。這一切因素構成了NGO的精神體系,其核心是基於自由主義的公民精神和基於靈魂關懷的宗教精神,而志願精神則是其表現。(來源:中國公益法律網)

❻ 什麼是NGO組織

NGO組織:非政府組織。

非政府組織是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的意譯,英文縮寫NGO。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在各種場合越來越多地提及非政府組織(NGO)與非營利組織(NPO),把非政府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看作在公共管理領域作用日益重要的新興組織形式。

2014年12月2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審議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法草案。草案規定了境外非政府組織在中國境內設立代表機構和開展一次性臨時活動的申請登記許可程序,還明確了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6)ngo是什麼擴展閱讀:

特徵

1).非政府性

非政府組織作為非營利性部門,它不是政府部門或其附屬機構,而是非政府性的組織。非政府組織的這一特性,使得它能夠獨立於政府之外自主為社會服務,同時,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同政府平行存在與市場進行公開、公平、平等的競爭。

從而克服因政府壟斷經營和管理公共產品的體制所帶來的公共產品的高成本現象,這也是發展非政府組織的基本理由之一。非政府組織的非政府屬性,使它的發展還能進一步推動社會民主的發展,為建立社會民主與法制提供動力因素。

2).組織性

非政府組織活動是一種團體性的活動,它不是分散的個人行為。因此,非政府組織消除了個人行為的單打獨斗的缺陷,為其組織的發展和為社會公眾作一些有益的活動奠定了基礎。同時,非政府組織的組織性,為規范非政府組織的行為提供了客觀依據。

因為是組織性的活動,其活動目標與活動范圍都是引人注目的,這就客觀上形成了社會、法律對非政府組織的有效監督。

3).公益性

非政府組織一個顯著的特徵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行為活動的公益性。這種公益性不僅對政府失靈與市場失靈是一個補充,而且,它們能夠為社會盡最大的可能提供一些社會所有公眾都可以使用的公共產品。

4).自治性

非政府組織還是一個自治性組織,它的行為是在法律和公共制度約束規范基礎上產生的,因而,其自治性程度非常高。由於它們所做的公益事業是在志願基礎上產生的,所以它們不像其他的社會私人組織和政府組織那樣具有很大的被動性,這種自主、自願、自律的主觀意願使非政府組織自身有了很高的自治性。

5).非政治性

非政府組織不參與政治活動,它屬於一種中介性組織。因此,非政治性是非政府組織的一個基本特點。非政府組織的非政治性,使得它們有了非常寬松的環境創造性地為社會提供公益活動和公共產品。

6).非宗教性

非政府組織既是非政治性的,同時也是非宗教性的。它與那些宗教活動不同,宗教活動是一種信仰,但不一定為社會來志願提供有益的公共產品,而非政府組織沒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卻專門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

❼ NGO是什麼

何為NGO
NGO,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詞的縮寫,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統下,不被視為政府部門的協會、社團、基金會、慈善信託、非營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非政府組織。
NGO在全球范圍的興起始於20世紀80年代。隨著全球人口、貧困和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人們發現僅僅依靠傳統的政府和市場兩級還無法解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作為一種回應,NGO迅速成長並構成社會新的一級。
NGO不是政府,不靠權力驅動;也不是經濟體,尤其不靠經濟利益驅動。NGO的原動力是志願精神。
一個發達的現代社會需要發達的非政府組織。據調查,美國非政府組織總數超過200萬個,經費總數超過5000億,工作人員超過900萬人。如此龐大和活躍的非政府機構(NGO),是與美國「大社會,小政府」的制度結構相配套的。這種制度的來源,與美國建國之初移民互助自助的傳統有關。
非政府組織的經濟來源主要是社會及私人的捐贈。比如美國有力量極其強大的各種私人基金會支撐美國的各種NGO。同時,國家從稅收上確立捐贈部分可以抵稅的制度,以鼓勵捐贈。
[編輯本段]NGO的意義

NGO是政府有效的「減壓閥」和「穩定器」,還有著不可忽視的精神功能。NGO在中國有兩種:一種是自上而下的NGO,具有較長的歷史和「半官方」的特色;另一種多由民間人士自發成立。目前全國稍具知名度的民間自發公益類NGO大約在300家左右。中國NGO主要集中在環保領域、婦女領域、扶貧領域,如北京的「自然之友」、「地球村」、「綠家園志願者」,天津的「綠色之友」、江蘇徐州的「綠色之家」等。
NGO的精髓在於「GO」,在於政府組織,因為NGO的目的是關心公共事務,是要干預公權力的執行,甚至於直接搶奪公權力在自己的手中。在國際社會中,有很多的例子可以說明,NGO足以影響各國政府的決策,例如1999年WTO西雅圖部長級會議、今年WTO坎昆部長級會議,NGO的影響力從場外延伸到場內,WTO當中對於各國勞工、環保、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等等不利的談判,NGO一直在給予干擾和阻止,可以說對世界貢獻良多。就算在一國之內,NGO也常常有決定福利、國家法令、政府資源分配等方面的影響力。
這個世界上三種關鍵力量,就是國家、市場與公民社會,而NGO就是代表公民社會的力量。國家的公權力,是一國之內唯一合法的暴力機構,被稱作國家機器,有軍隊、警察、法院,能夠強制執行各種法令,還能夠與國際上其它國家簽署協議,而且要簽定國遵守。國家機器,就是合法的暴力。而市場,就是金錢的力量、企業的力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潤,其它皆為次要。如果不受其它因素制衡,將會對人類社會造成嚴重的傷害。最後,NGO就是公民社會的力量,把社會上的公民組織起來,發揮對公共事務的影響力,要求國家去約束市場的力量。
國傢具有公共性質,但是有時候會「政府失靈」,不能反映民意,這時候要由NGO代表公民社會的力量來矯正。現在政府出現在國際場合,不能完全代表民意,一定要有NGO在場才行,才有代表性。市場也會「市場失靈」,譬如在台灣許多大商家不用繳稅,居然還退稅!因此,公民社會的力量就有必要出現了。
國家、市場、公民社會這三者不斷地彼此互相影響。公民社會要求國家的公權力下放,釋放公家資源給一般大眾,同時也向企業要求進行「公司整治」,取得獨立董事的席位,介入企業的經營,以迫使大企業照顧一般民眾等「利害關系人」的利益,不再只照顧股票持有人的利潤。
[編輯本段]NGO面臨的問題
但是,國家和企業也會對公民社會「反作用」,對NGO滲透,這種事情天天在進行當中。譬如國家釋放資源給NGO,讓它接政府計畫案,用資源來收買,NGO就不會對政府做得「太過分」;或者以法律特惠,保障NGO的地位,藉此收編NGO。在歐洲,有一個專門術語叫做「統合主義」(corporatism)在指這種情況,例如北歐,國家立法強制所有勞工加入總工會,大部分勞工福利事宜、薪資、勞動條件等等都由總工會與政府談判來加以保障,但是總工會保障勞動力的穩定,不會亂搞罷工抗議,國家因此可以穩固地進行統治。這就是歐洲,尤其北歐的所謂福利國家的真相。在台灣有些人討論到福利國家,立刻大叫「哈里路亞」,好像不知道福利國家還有這些層面。除了工會之外,很多NGO也是一樣被收編或者被攏絡,這種NGO,其實是G-NGO,是有利於政府的NGO。
企業一樣會收編NGO。許多NGO是企業出錢贊助,不會做出損害企業利潤的事情,民眾利益和企業沖突的時候,它們就縮回去,不會站在公民社會的立場據理力爭。如NIKE會自己組成勞動條件調查的NGO,以沖淡外界對於NIKE用血汗工廠賺取暴利的批評。這種NGO,其實是 BR-NGOs,Business Run NGOs,由企業進行運作的NGO。
所以,從事NGO工作的人,一定要清楚其實NGO是有AGO的性質,就是Against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帶有「反政府」性質。我並不是指無政府主義,而是維持NGO的獨立地位,不同於國家和企業對於統治與利潤的追求,而是以公民社會的需求為第一優先。NGO鼓動升斗小民參加大社會,也就是參加公共事務,這樣才會形成所謂的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以公共關懷作為他的歸屬,鼓勵大家的眼界,從局部到整體,從小到大,這才是civil society。在東方社會,這種精神洽恰好最為缺乏,由此可見,我們在東方社會中堆動NGO的重要性。
[編輯本段]國際知名NGO
綠色和平組織:當今國際上影響最大的環保NGO之一。自1971年在美國反對阿拉斯加州的核實驗基地以來,綠色和平組織以其激進、頑強、堅定而聞名於世。
無國界醫生組織:1971年成立於法國,主要由一些醫療救助志願者組成,目的在於向人們提供醫療救助,特別是賑災援助。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成立於1969年,宗旨是防止對動物的虐待行為。
美國福特基金會:1936年創立,全球最大的私人基金會之一。1988年,福特基金會是第一批被中國政府允許在中國設立辦事機構的國際非政府組織之一。
英國救助兒童會:英國最大的國際非政府組織之一,成立於1919年,是救助兒童會國際聯盟的重要成員。英國救助兒童會以倫敦為總部,在全球60多個發展中國家開展項目。
日本笹川和平財團:成立於1986年,為了進一步促進中日友好關系,笹川和平財團與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共同設立了中日友好交流基金,總額為一百億日元(約6.5億元人民幣),是迄今中日間數額最大的民間友好交流專項基金。
[編輯本段]國內知名NGO
自然之友
1993年6月5日,自然之友的幾位發起人舉辦了中國首次民間自發的環境研討會 —— 「玲瓏園會議」。1994年3月31日,自然之友成立,標志著中國第一個在國家民政部注冊成立的民間環保團體誕生。創始人是梁從誡、楊東平、梁曉燕和王力雄。其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化書院導師梁從誡教授任會長,社會文化和教育問題專家楊東平教授任副會長。自然之友支持政府保護環境的各項政策、法規和措施,盡可能地予以配合和監督。十多年來自然之友累計發展會員8000多人,其中活躍會員3000餘人,團體會員近30家。我們累計獲得國內國際獎15餘項,如「亞洲環境獎」、「地球獎」、「大熊貓獎」和菲律賓「雷蒙·麥格賽賽獎」。各地會員熱忱地在當地開展各種環境保護工作,已有多位會員榮獲各級嘉獎,由自然之友會員發起創辦的NGO已有十多家。歷經十年的創立與發展,自然之友成為中國具備良好公信力和影響力的環境NGO, 對中國環保事業和公民社會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並已成為標志性組織之一。
NGO發展交流網 http://www.ngocn.org
簡稱NGOCN,由兩名志願者發起,成立於2005年,是國內最大的NGO交流平台之一,其旨在通過網路和現實的互動,推動公眾參與社會服務,構建中國公民社會.NGO發展交流網站提供大量關於NGO業內的動態,招聘招募等信息,並於實地設立昆明草根公益支持中心,支持有志青年,草根組織參與各類NGO相關學習實踐,
「綠色江河」
以推動和組織江河上游地區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活動,促進中國民間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與環境道德,爭取實現該流域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宗旨。
「綠色江河「的主要任務是:組織科學工作者、新聞工作者、國內外環保團體等對長江上游地區進行系列環境科學考察;建立長江源頭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站;出版宣傳生態環境保護的出版物及美術、音像作品;開展群眾性環境保護活動及國際間生態環境保護的學術交流。
「綠色江河」目前正在推進的活動是「保護長江源,愛我大自然」計劃

❽ 什麼叫NGO

NGO一詞是英文「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的縮寫,漢語直譯為「非政府組織」。指除了政府和企業之外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其他社會組織。最早正式使用是在聯合國成立之初,為了強調不經由政府間協議而創立的國際組織或有別於政府和企業的其他社會組織參與國際事務,在經社理事會下專門設立了NGO處。不同的組織和機構還對NGO有特定的解釋。如:世界銀行的非營利組織定義為,「從事解困、環境保護、提供基礎社會服務或進行社區發展的民間組織」。

目前,NGO對社會發展的推動和影響已經比肩政府和企業,它正在成為社會政治、經濟、環境等領域的第三支柱,

NGO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統下,不被視為政府部門的協會、社團、基金會、慈善信託、非營利公司(社會企業)或其他法人等不以營利為目的的非政府組織。目前,最流行的NGO定義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塞拉蒙教授提出的。

NGO關注的可能是全社會的公共利益或者某些族群利益(如弱勢群體利益,行業利益等) 。NGO在社會的發展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由於現代政府的決策是程序性的,而NGO沒有那種嚴格的程序,對某些社會問題的反應可能會突破政府官僚體系的束縛。隨著社會的發展,追逐利潤的市場機制不可避免地會形成一些被冷落的角落。對社會來說,這些領域的投入是十分必要的,需要有企業之外,可能是政府,或者是政府之外的力量來投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NGO也被稱之為「第三部門」。

NGO應具有以下六個基本特徵:

1、正規性(有根據國家法律注冊的合法身份);

2、獨立性(既不是政府機構的一部分,也不是由政府官員主導的董事會領導);

3、非營利性(不是為其擁有者積累利潤);

4、自治性(有不受外部控制的內部管理程序);

5、志願性(無論是實際開展活動中還是在管理組織的事務中均有顯著程度的志願參);

6、公益性(服務於某些公共目的和為公眾奉獻)。

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對非政府組織又有不同的名稱,在美國稱之為「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或者「社區組織(Community based organization or community group)」。美國聯邦稅法規定非營利組織可以免稅,而「社區組織」的稱謂則免除了與政府分庭抗禮之嫌。歐洲人也稱之為「非營利組織」(NPO),「社區組織(Community

中國NGO·C-NGO

在定義「中國NGO」(C-NGO)時,除了借鑒其傳統概念外,我們必須立足中國本土,還必須全面考慮中西方國情、社會和文化的差異,必須充分考慮中國逐步深入的法治進程狀況和復雜的社會現實,從這個意義上講,——很遺憾,我們在這里還不能給出一個完整、准確、嚴謹、全面的「NGO」中文概念。

在中國,從官方文件來看,「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通常與「民間組織」對譯,因此,與上述「NGO」定義最為接近的法律實體一般為「民間組織」。在中國現行的法律框架和對應的政府職能管理體系下,「民間組織」主要表現為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基金會。

我國對這些類型的社會組織的正式名稱是民間組織,民間組織包括:社會團體、基金會和民辦非企業單位。除此之外,我國還存在著以其它形式存在的這類組織。如:以項目組織形式存在的未正式注冊的,以及在工商部門注冊的從事公益事業的組織等。

❾ ngo 是什麼意思

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詞的縮寫,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統下,不被視為政府部門的協會、社團、基金會、慈善信託、非營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非政府組織。 不是政府,不靠權力驅動;也不是經濟體,尤其不靠經濟利益驅動。她的原動力是志願精神。是公民社會興起的一個重要標志。
NGO在全球范圍的興起始於20世紀80年代。隨著全球人口、貧困和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人們發現僅僅依靠傳統的政府和市場兩級還無法解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作為一種回應,NGO迅速成長並構成社會新的一級。
NGO不是政府,不靠權力驅動;也不是經濟體,尤其不靠經濟利益驅動。NGO的原動力是志願精神。
一個發達的現代社會需要發達的非政府組織。據調查,美國非政府組織總數超過200萬個,經費總數超過5000億,工作人員超過900萬人。如此龐大和活躍的非政府機構(NGO),是與美國「大社會,小政府」的制度結構相配套的。這種制度的來源,與美國建國之初移民互助自助的傳統有關。
非政府組織的經濟來源主要是社會及私人的捐贈。比如美國有力量極其強大的各種私人基金會支撐美國的各種NGO。同時,國家從稅收上確立捐贈部分可以抵稅的制度,以鼓勵捐贈。
「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
三亞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英文名稱Blue Ocean Protection Association,縮寫BOPA,簡稱藍絲帶協會)為社會公益團體,2007 年6月1日在三亞市民政局注冊,主管單位是三亞市海洋與漁業局。
藍絲帶協會的宗旨是: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奉行團結奉獻、關愛海洋、共同進步的行為准則,宣傳和普及海洋保護知識。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海洋的重要性,樹立起善待海洋就是善待我們自己的社會公德意識,從小事做起,身體力行,自覺抵制破壞海洋環境的行為,還給海洋一片蔚藍。

藍絲帶協會以宣傳貫徹海洋保護政策法規,提高全民海洋保護意識,建立相關海洋保護舉措,組建志願者隊伍,促進海洋保護科研為工作目標,自籌備以來,已組織了大量有意義的活動,取得了顯著成績。

藍絲帶協會是「藍絲帶海洋保護計劃」的執行者,該計劃以海洋環境保護為主題,由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海南省旅遊局、三亞市人民政府、三亞市委宣傳部、三亞市海洋與漁業局、三亞市旅遊產業發展局與三亞南山大小洞天發展有限公司於2007年3月20日共同發起,已得到國內外有關單位和組織的廣泛認同與支持。

藍絲帶協會正以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的精神,奮斗不止,期望承載著保護海洋濃情蜜意的藍絲帶,飄過五湖四海、飛越千山萬壑、紮根於億萬人們的心中,成為全世界熱愛海洋、關注生態的光輝標志!

❿ ngo指的是什麼

「NGO」一般指非政府組織,是非政府組織的縮寫。

非政府組織是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的意譯,英文縮寫NGO。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們在各種場合越來越多地提及非政府組織(NGO)與非營利組織(NPO),把非政府組織與非營利組織看作在公共管理領域作用日益重要的新興組織形式。

2014年12月22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審議境外非政府組織管理法草案。草案規定了境外非政府組織在中國境內設立代表機構和開展一次性臨時活動的申請登記許可程序,還明確了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

可以通過多種標准來分類非政府組織,下面是世界銀行採用的分類方法:

(1)運作型非政府組織:

他們主要的目的是設計和實現與發展相關的項目。一種常用的分類是把它分為「面向救助」和「面向發展」的組織。如果按它們的服務重點又可以分為服務傳送型和服務參與型。還可以根據它們是否帶宗教性質和長期性來分類,也可以按照它們更多地面向公眾或私人來分類。運作型非政府組織可以是基於團體的、國家的或者國際的。

(2)倡導型非政府組織:

它們的主要目的是捍衛和促進某一目標。與運作型計劃管理形成對比,這些組織典型是嘗試通過游說、宣傳品和積極進取的活動喚醒人們的意識,讓人們了解更多進而接受他們。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非政府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