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大尺度ftp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大尺度ftp

發布時間: 2022-04-12 03:24:19

Ⅰ Unix是什麼 干什麼用的

UNIX是歷史最悠久的通用操作系統。1969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K.Thompson和D.M.Ritchie在規模較小及較簡單的分時操作系統MULTICS的基礎上開發出UNIX, 當時是在DEC的PDP—7小型計算機上實現的,1970年正式投入運行。此後數年,UNIX一直是一個限於在AT&T內部使用的操作系統。1971年,發展出以 PDP-11/20匯編語言所寫成的V1版,包括最基本的文件系統和一些簡單的軟體,之後,又經歷了一些改進。
1973年,D.M.Ritchie研製出系統描述語言C,並應用新的C來改寫原來用匯編語言編寫的UNIX,這就是V5,這使得UNIX修改更容易,並且具有在不同CPU平台上的可移植性,這便成為UNIX一大重要特點,自此以後,UNIX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幾乎都用C語言編寫,只需擁有相應平台上的C編譯器(將C語言轉變為相應平台機器語言的翻譯軟體),便可進行移植。C 與UNIX之間具有傳統的非常密切的關系。同年,K.Thompson和D.M.Ritchie在美國計算機協會的第四屆操作系統原理討論會上提交「The Unix Time Sharing System 」一文,UNIX系統正式向外披露,此文後來刊登於1974年7月的Commnnication Of ACM雜志上。
1975年,V6推出,此後,Interactioe System Co. (已被SUN收購) 成為 UNIX的第一個轉銷商,UNIX步出貝爾實驗室之外,配備於PDP-11機上開始廣泛流傳,在大學校園中尤其風行。剖析UNIX的結構,修正錯誤並作出改進,開發更好用的應用軟體,這一切成為計算機專業的師生的最佳習作與畢業設計題材。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B)以Willian Joy 為首的一些軟體技術人員研製出由V6派生的BSD,成為UNIX家族的一名新成員,BSD在伯克利分校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直到1992年,UNIX商標持有人USL(AT&T後來開設的一家子公司)控告伯克利不當使用 Unix執照,盡管USL最終敗訴,但伯克利也在同年宣布不再發展BSD,BSD的終極版本是4.4BSD,此乃後話。以下附有UNIX兩大流派AT&T UNIX 與BSD各自的發展歷程示意圖。除UCB外,卡耐基美倫大學(CMU)的Mach計劃也對UNIX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現在許多流行的UNIX系統都與Mach有關。
AT&T在V6推出後,於1978年又推出V7,包括了更多的命令並可支持大尺度的文件,V7後來被移植到VAX機上,稱為32 V,1981年,研製出System III,1983年,推出適用於教育並且易於維護的System V。
除了兩個主要流派外,還有一些軟、硬體廠商在不同的CPU平台上開發的「類似於」UNIX的操作系統。這些系統盡管實現方法各不相同,但其所具有的功能及操作管理手段均與主要流派中的某些版本相似,我們稱之為「兼容的」UNIX,下表為一張兼容UNIX的列表:
名稱 公司 硬體平台 特點
AIX IBM RS6000, POWER PC 融合SVR2和BSD的特點,有特色的系統管理
IRIX SGI PC/工作站 最新版本V5.x基於SVR4
ULTRIX DEC PC 具有許多4.2BSD與4.3BSD的特點
SunOS
(Solaris) SUN 68K, Sparc, X86 基於4.3BSD,也有許多來自於SYSTEM V的內容,SUN自身開發的NFS、OPEN LOOK GUI標准
HP-UX HP X86, HP工作站 4.2BSD發展而來
NeXT NeXTstep 68K, X86 基於Mach核心的4.3BSD,用戶界面友好,遵守Openstep標准
Xenix SCO/Microsoft X86 以SVR2為基礎
SCO UNIX SCO X86 Xenix的後續產品,影響較大的PC UNIX
UNICOS Cray Cray超級電腦
Dell UNIX Dell X86 基於SVR4
Minix 個人作品 X86, Mac, Atari 與V7兼容,LINUX的鼻祖

有趣的是,它們大部分不叫「UNIX」,主要原因是UNIX商標為AT&T(後來是它的子公司USL)所持有,1993年春,NOVELL將USL收購,UNIX商標從此歸屬NOVELL,「AT&T UNIX」這一名稱成為歷史。在1994年,NOVELL令人吃驚地放棄了「UNIX」這一商標,將其轉售給英國的X/OPEN,這使到所有符合X/OPEN標準的操作系統都可稱為「UNIX」。不過,NOVELL仍然保留了原UNIX系統程序碼的版權。

再後來,書里沒說了,我這里補充,BSD出到4.4版就由於和AT&T打版權官司而停止發展(後來部分開發成員在BSD工作的基礎上,去掉和AT&T有版權問題的代碼,發展出今天的FreeBSD)。這場官司最後庭外和解,之後AT&T面臨反壟斷控告,才把UNIX部分賣給了SCO,NOVELL把源碼和他們的unixware產品一起賣給了SCO,而最近SCO又把他們的UNIX伺服器部分賣給了Linux廠商Caldera...
UNIX的兩個發明者由於他們的傑出貢獻在80年代
獲得IT界的諾貝爾獎——Turing獎

Ⅱ 我想知道世界上對電腦主板,硬碟和電源有沒有一個國際性的尺寸標准

規范有多種,目前家用機主要還是在使用ATX結構,這里有Intel提供的ATX規范,其中詳述了主板和電源的尺寸,孔位要求.機箱位置是相應的.
http://download.intel.com/design/motherbd/atx_201.pdf

ATX2.2的
http://download.cizgi.com.tr/akademi/296/ATX%20Specification.pdf

microATX主板的,多是原裝機,小型的,或者HTPC用.
http://www.formfactors.org/developer/specs/matxspe1.2.pdf

可能成為主流的BTX規格
http://www.formfactors.org/developer/specs/BTX_Spec_1_0.pdf

特種mini-itx
http://www.via.com.tw/en/downloads/whitepapers/initiatives/spearhead/ini_mini-itx.pdf

基本淘汰的AT標准.
http://www.x86.org/ftp/manuals/motherbd/alfredo.pdf

ATA/SATA技術標准
http://www.ata-atapi.com/
Sata詳
http://www.technick.net/pagefiles/serialata10a.pdf

硬碟安裝位(Bay)尺寸
http://www.pcguide.com/ref/case/baysSizes-c.html

3.5寸安裝位孔位可以參考軟碟機技術參數
ftp://ftp.mitsumi.com/pub/datasheets/FLOPPY35.pdf
5.25寸安裝位孔位
http://bramante.metabarn.com/visual1050/chipset/fd55.pdf

Ⅲ 南美大陸邊緣(°~°S)的重力場

H.-J.GötzeA.Kirchner

(Institut für Geologie,Geophysik und Geoinformatik,FU Berlin,Haus N,Malteserstraβe 74-100,D-12249 Berlin,Germany)

1引言

從1993年至1996年,來自智利、阿根廷和德國的國際MIGRA組織成員,對西經64°~70°和南緯20°~29。之間的北智利和西北阿根廷的安第斯山地學斷面進行了調查,獲得了3000個新重力觀測值。MIGRA是西班牙語「安第斯山重力國際測量」的縮寫詞[1]

柏林Freie大學、南美大學以及石油采礦工業通過重新處理老資料,共獲得15000多個有效的重力數據,它們可和其他有關地球物理和地質信息一起用來解釋中安第斯山的構造和演化[2]

1995年夏,MIGRA參加了德國科研船「Sonne」在南緯20°~24°間的「CINCA」近岸實驗調查。把近岸重力數據與地面調查聯系起來,畫出了一個洋陸過渡帶的完整的重力—大地水準圖。海里的重力資料是沿著連續調查線(約8000km)收集的。觀測點的平均密度為每公里15個。環SO-104重力調查在瓦爾帕萊索,安托法加斯塔和伊基克的參照站上與「聖地亞哥,智利大學地球物理系」的智利國家重力網相連接。船上重力感測器KSS31/32的誤差非常低,結果分別為-0.048×10-5m·s-2/d或-1.44×10-5m·s-2/月。重力計的全部誤差為每92天0.47×10-5m·s-2

2岸上和近海重力數據

調查區覆蓋了安第斯造山系中部900km×1000km的地區。南緯20°~29°。之間的年輕安第斯造山帶由發育在前寒武紀—古生代基底(例如[3]和[4])上的不同構造組成。對北智利和西北阿根廷的花崗岩株和高級變質岩的幾個年代的測定說明,呈NNW-SSE走向延伸的早古生代—前寒武紀基底帶在地殼構造中占優勢。這個古老的岩石帶也可看成是「西部火山噴發的條狀地帶」的邊界。我們的兩個重力調查組已在這個帶的北邊和南邊,分別在智利的卡拉馬附近和南阿根廷的普納,取得了新觀測點的構造信息。調查區內的地域廣袤,偏僻,乾旱,人口稀少,加上深層構造資料有限,因而使我們的野外工作受到限制。其他困難是一些地區缺少地形圖和大地測量網路。除一些密度高的觀測站地區外,沿可穿行路線的測站間距約5km。為完善此基本數據,我們收集了不同來源的重力觀測值。除了在「東、西科迪勒拉山脈」一些不能通行的地區外,區內的重力觀測是相當均勻的。各個基準站(阿根廷奧蘭的40334K、智利伊基克的40400K和阿根廷圖庫曼的40365L等)的重力數據都與IGSN71重力數據聯網。

地域的廣大和嚴重的後勤問題都不允許我們通過在每個站的重復測量來測定重力計的誤差。然而,甚至當我們沿壞的路線時,LaCoste&Romberg儀器(G型)的誤差都幾乎不超過每天0.1毫伽。僅僅大約35%的重力點能夠直接與水準點聯系(如水準線或三角點高度),因而我們用高度計來測高度。為了提高氣壓計的測量質量,我們就像通常對重力測量那樣,運用盡可能多的水準點和重復測量來計算時間相關的誤差校正。此外,為消除系統誤差,我們把幾天的剖面聯系起來。氣壓計用約2000m高差的水準線校正。誤差的測定顯示出即使在最壞的情況下,精確度都好於20m,相當於約4毫伽布格異常誤差,即對450×10-5m/s2以上的總量誤差在1%以下。

為了地形校正(沿所有站達167km),我們採用了在阿爾卑斯山重力調查時研究制定的地球曲率的計算方法,並把它按中安第斯山的特殊情況加以修正。折算密度是2.67g/cm3,並用參考文獻[5]中的數字地形模型來計算實際的3D地形校正。對於不同的地貌單元,我們獲得了以下地形校正的標准值:縱谷和大沖積平原地區:0.5×10-5~1×10-5m/s2;海岸帶,前和西科迪勒拉,普納高原和Subandean帶:1×10-5~10×10-5m/s2;陡峭的海岸和東科迪勒拉:10×10-5~25×10-5m/s2

3重力異常

在近代火山弧區,地殼由於均衡補償而增厚,岸上的布格異常下降到約為-450×10-5m/s2的區域最小值。地形均衡補償的影響用文寧—邁內茲(負重力異常)模型來計算,其參數為:地幔和地殼的密度差△ρ=0.35g/cm3;正常地殼厚度35km;彎曲剛度1023N·m。均衡補償山根的重力影響從布格重力中消除,結果獲得的異常是一個剩餘場(圖1)。這個場最有意義的特徵是:①在具有平行海岸線分布的孤立雜岩的弧前地區中為正異常,它們總體上是由於密度大的俯沖板塊(重力效應約500×10-5m/s2、密度差0.05g/cm3)的存在所引起的,局部是由於侵入到「Negra組」中的侏羅紀岩基造成的;②從卡拉馬(CAL)經阿塔卡馬鹽田到南普納的NNW-SSE向的正異常為最大值,可以用高變質和高密的古生代—前寒武紀構造、「西部火山噴發的條狀地帶」來解釋。這個構造與南北向的近代火山帶斜交;③沿近代火山弧的局部最小值指示出15~20km深處的部分熔融物質的儲集處;④從奧拉圭(OLL)到卡拉馬(CAL),沿西經60。線的最小值是由具有上地殼低密度火山物質的始新世火山弧引起的;⑤在東科迪勒拉和阿根廷普納的廣大地區,即西經67°以東的弧後地區,觀測到了大致呈NE-SW向的重力高低的交替;最小值位於阿根廷普納的中生代盆地,並且向北延伸到玻利維亞地區。在普納和東科迪勒拉的重力高,與前寒武紀—古生代基底的露頭有關。

4地殼的密度模擬

重力和重力勢(大地水準面)的3D正演模擬能夠解釋:多數觀測到的大地水準面異常(波動)高達50m,是由安第斯地形和均衡山根所引起的。然而,在俯沖板片和軟流圈楔狀體中密度的不均一性,也促成了中安第斯山中大地水準面的波動。所有密度模擬都已由折射地震的結果證明(如[6])。

圖1中安第斯山的剩餘重力場

重力等高線間隔10×10-5m/s2。並標出了0m/s2等值線和重力站

為了調查安第斯山岩石圈的密度分布和區域構造,編制了一個大尺度的3D密度模型。模擬的范圍從南緯12°到35°、西經57°到79°,包括西部的納茲卡板塊和安第斯造山帶以東的巴西地盾的大部分,作為參考岩石圈。模型主要部分是俯沖的納茲卡板塊,安第斯山地殼,具有巴西地盾地殼的大陸岩石圈和一個軟流圈楔。

本模型類似於前述分別從南緯24°~23.5°和西經68°~69°的兩條東西向和兩條南北向射線追蹤模型為基礎的反射地震的新成果。另外,還包括一個據早期反射地震[7]做出的沿南緯21°線的平衡剖面。作為初步研究,地震模型的速度利用路德維格—內夫和德雷克關系式或類似的速度—密度關系式直接轉換成密度。通過利用對話式計算機制圖,對初始模型幾何學稍微修正,以證實布格重力場和由地形還原大地水準面所暗示的區域走向。圖2顯示在南緯23.5°主要地殼部分的密度模擬。

圖2南緯23.5°的3D密度模型的橫剖面

圖像包含了密度域和根據地震調查和地震學得出的限制條件(如Schmitz1994;Wigger等,1994)。重力場的不對稱反映出不同的地殼特性,在弧前具高密度,弧後是低密度。為了比較,用粗虛線表示了文寧—邁內茲模型的均衡的殼幔邊界(地殼厚度35km,密度0.35g/cm3,彎曲剛度1023N·m)

在弧前,上地殼厚10km,密度為2.73~2.75g/cm3,其下為厚20km的高密度(3.00~3.03g/cm3)下地殼物質,更下為一個低密度區(2.93~2.90g/cm3),後者被解釋為前安第斯的蛇紋石化地幔物質。在前科迪勒拉,上地殼厚約20km,而它的密度下降到2.69g/cm3。直到近代島弧均具有相同厚度但密度更低(2.67g/cm3)。向弧後,上地殼底部升高到15km,密度又增大到前科迪勒拉山的值。海岸科迪勒拉區的高密度下地殼物質也可以沿東西方向被追索,但其密度下降到2.86g/cm3,當它到達現代島弧之下時,其底部深達40km。在火山山鏈下20~35km深處存在一個2.70g/cm3的低密度帶,類似於通過地震折射觀測到的低速帶。

依照2D射線追蹤模型,下地殼體被模擬成位於40km以下,密度為2.98~3.00g/cm3,而重力莫霍界面位於約60km深處。地震推測的第二個低密度帶被模擬在44到55km之間,密度為2.92g/cm3。巴西地盾地殼由4~6km厚的沉積蓋層(2.50g/cm3)、中地殼(2.83g/cm3)和深到40km、厚約10km左右的下地殼(3.10g/cm3)組成。這個地盾地殼位於密度模擬為3.37g/cm3的大陸岩石圈頂部。

俯沖的納茲卡板塊的形狀可由參考文獻[8]和PISCO94地震目錄(Asch,Rudloff,Graeber,私人通信)的地震震源來推斷。弧前的下降角,可依據南緯21°~24°間的折射地震的莫霍面調查資料來確定。在俯沖板片頂部,密度為2.90g/cm3的洋殼轉變成3.05g/cm3榴輝岩層,開始於大約50km深處,完成於70km深處。在這個深度范圍內,我們用一個具洋殼厚度且密度為3.15g/cm3的模型體來模擬。在這個模型中,俯沖的納茲卡板塊被模擬俯沖到670km,其與周圍的軟流圈的平均密度差為0.02g/cm3

模型還包括一個密度為3.36g/cm3的夾於俯沖板片和地盾岩石圈間的軟流圈楔。根據對安第斯山岩漿作用和P波衰減的研究(例[9]),它到達了沿走向有幾何改變的近代島弧下面的地殼根部。最新的基礎重力數據無論在應用地球物理的局部調查方面,還是在純地球物理和大地測量學的區域多學科的解釋方面,都將起著重要的作用[10]。安第斯山重力場是一個靈敏的指示器,它與說明納茲卡板塊俯沖帶的構造格局的許多過程有關。

致謝非常感謝下列機構在地圖和大地測量學資料方面的支持:聖地亞哥的Insititutos Geográficos Militares,阿根廷和玻利維亞的Buenos Aires和La Paz,Yacimientos Petroliferos Fiscales,智利的Empresa Nacional de Petróleo和COOELCO.本文代表了由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DFG)和柏林Freie Universitat支持的SFB267的重力調查組D3的成果,是提交IGCP345的。大學和政府機構的非商業應用可通過FTP來利用MIGRA資料庫。請通過「[email protected]」與Freie Universitat Berlin(德國)H.-J Gotze聯系或用以下地址查詢調查組的Website:http://userpage.zedat.fu-berlin.de/~wwwgravi。

(宋媛譯,宋鴻林校)

參考文獻

[1]H.-J.Gotze and the MIGRA-group.Group updates the gravity data base in the Central Andes(20°~29°S).EOS Transactions,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1996.

[2]H.-J.Gotze,M.Schmitz,P.Giese,S.Schmidt,P.Wigger,G.Schwarz,M.Araneda,G.Chong D.and J.Viramonte.Las estructuras litosfericas de los Andes Cantrales australes basados en interpretaciones geofisicas.IGCP Special Volume,Revista Geologica de Chile,1995,22(2),179~192.

[3]B.Coira,.j.Davidson,C.Mpodozis and V.A.Ramos.Tectonic and magmatic evolution of the Andes of northern Argentina and Chile.Earth Sci.Rev.,1982,18,303~332.

[4]K.-J.Reutter,E.Scheuber and P.Wigger(Editors).Tectonics of the Southern Central Andes.Springer-Verlag,Heidelberg,1994,333.

[5]B.L.Isacks.Uplift of the Central Andean Plateau and Bending of the Bolivian Orocline.Journ.Geophys.Res.,1988,93(B4),3211~3231.

[6]P.J.Wigger,M.Schmitz,M.Araneda,M.G.Asch,S.Baldzuhn,P.Giese,W.-D.Heinsohn,E.Martinez,E.Ricaldi,P.Röwer and J.Viramonte.Variation of the crustal structure of the Southern Central Andes deced from seismic refraction investigations.In:Tectonics of the Southern Central Andes(Eds.Reutter,Scheuber,Wigger),Springer-Verlag Heidelberg,1994,23~48.

[7]M.Schmitz.A balanced model of the Southern Central Andes.Tectonics,1994,13(2),484~492.

[8]Tom Cahill.Earthquakes and Tectonics of the Central Andean Subction Zone.PhD Thesis,Cornell University,Ithaca,New York,1990.

[9]D.Whitman,B.L.Isacks,J.-L.Chatelain,J.-M.Chiu and A.Perez.Attenuation of high-frequency seismic waves beneath the Central Andean Plateau.J.Geopgys.Res.,1992,97(B13),19929~19947.

[10]H.-J.Gotze,B.Lahmeyer,S.Schmidt and S.Strunk.The Lithospheric Structure of the Central Andes(20°~26°S)as inferred from Quantitative Interpretation of Regional Gravity.In:Tectonics of the Southern Central Andes

(Eds.:Reutter,Scheuber,Wigger),Springer Verlag Heidelberg,1994,7~21.

Ⅳ 宇宙是怎麼形成的

宇宙

universe;cosmos

宇宙的誕生

我們現在觀察到的宇宙,其邊界大約有100多億光年。它由眾多的星系所組成。地球是太陽系的一顆普通行星,而太陽系是銀河系中一顆普通恆星。我們所觀察到恆星、行星、慧星、星系等是怎麼產生的呢?

宇宙學說認為,我們所觀察到的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於一個很小、溫度極高、密度極大的原始火球。在150億年到200億年前,原始火球發生大爆炸,從此開始了我們所在的宇宙的誕生史。

宇宙原始大爆炸後0.01秒,宇宙的溫度大約為1000億度。物質存在的主要形式是電子、光子、中微子。以後,物質迅速擴散,溫度迅速降低。大爆炸後1秒鍾,下降到100億度。大爆炸後14秒,溫度約30億度。35秒後,為3億度,化學元素開始形成。溫度不斷下降,原子不斷形成。宇宙間彌漫著氣體雲。他們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恆星系統,恆星系統又經過漫長的演化,成為今天的宇宙。

物質現象的總和。廣義上指無限多樣、永恆發展的物質世界,狹義上指一定時代觀測所及的最大天體系統。後者往往稱作可觀測宇宙、我們的宇宙,現在相當於天文學中的「總星系」。

2003年2月份,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曾向全世界公布他們有關宇宙年齡的研究成果。根據其公布的資料顯示,宇宙年齡應該為137億歲。2003年11月份,國際天體物理學研究小組宣稱,宇宙的確切年齡應該是141億歲。地球的形成大約是距今45億年。

詞源考察 在中國古籍中最早使用宇宙這個詞的是《莊子·齊物論》。「宇」的含義包括各個方向,如東西南北的一切地點。「宙」包括過去、現在、白天、黑夜,即一切不同的具體時間。戰國末期的屍佼說:「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宇」指空間,「宙」指時間,「宇宙」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後來「宇宙」一詞便被用來指整個客觀實在世界。與宇宙相當的概念有「天地」、「乾坤」、「六合」等,但這些概念僅指宇宙的空間方面。《管子》的「宙合」一詞,「宙」指時間,「合」(即「六合」)指空間,與「宇宙」概念最接近。

在西方,宇宙這個詞在英語中叫cosmos,在俄語中叫кocMoc ,在德語中叫kosmos ,在法語中叫cosmos。它們都源自希臘語的κoσμoζ,古希臘人認為宇宙的創生乃是從渾沌中產生出秩序來,κoσμoζ其原意就是秩序。但在英語中更經常用來表示「宇宙」的詞是universe。此詞與universitas有關。在中世紀,人們把沿著同一方向朝同一目標共同行動的一群人稱為universitas。在最廣泛的意義上,universitas 又指一切現成的東西所構成的統一整體,那就是universe,即宇宙。universe和cosmos常常表示相同的意義,所不同的是,前者強調的是物質現象的總和,而後者則強調整體宇宙的結構或構造。

宇宙觀念的發展 宇宙結構觀念的發展 遠古時代,人們對宇宙結構的認識處於十分幼稚的狀態,他們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環境對宇宙的構造作了幼稚的推測。在中國西周時期,生活在華夏大地上的人們提出的早期蓋天說認為,天穹像一口鍋,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後來又發展為後期蓋天說,認為大地的形狀也是拱形的。公元前7世紀 ,巴比倫人認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環繞,而其中央則是高山。古埃及人把宇宙想像成以天為盒蓋、大地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中央則是尼羅河。古印度人想像圓盤形的大地負在幾只大象上,而象則站在巨大的龜背上,公元前7世紀末,古希臘的泰勒斯認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圓盤,上面籠罩著拱形的天穹。

最早認識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臘人。公元前6世紀,畢達哥拉斯從美學觀念出發,認為一切立體圖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張天體和我們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這一觀念為後來許多古希臘學者所繼承,但直到1519~1522年,葡萄牙的F.麥哲倫率領探險隊完成了第一次環球航行後 ,地球是球形的觀念才最終證實。

公元2世紀,C.托勒密提出了一個完整的地心說。這一學說認為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安然不動,月亮、太陽和諸行星以及最外層的恆星天都在以不同速度繞著地球旋轉。為了說明行星視運動的不均勻性,他還認為行星在本輪上繞其中心轉動,而本輪中心則沿均輪繞地球轉動。地心說曾在歐洲流傳了1000多年。1543年,N.哥白尼提出科學的日心說,認為太陽位於宇宙中心,而地球則是一顆沿圓軌道繞太陽公轉的普通行星。1609年,J.開普勒揭示了地球和諸行星都在橢圓軌道上繞太陽公轉,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同年,G.伽利略則率先用望遠鏡觀測天空,用大量觀測事實證實了日心說的正確性。1687年,I.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深刻揭示了行星繞太陽運動的力學原因,使日心說有了牢固的力學基礎。在這以後,人們逐漸建立起了科學的太陽系概念。

在哥白尼的宇宙圖像中,恆星只是位於最外層恆星天上的光點。1584年,G.布魯諾大膽取消了這層恆星天,認為恆星都是遙遠的太陽。18世紀上半葉,由於E.哈雷對恆星自行的發展和J.布拉得雷對恆星遙遠距離的科學估計,布魯諾的推測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贊同。18世紀中葉,T.賴特、I.康德和J.H.朗伯推測說,布滿全天的恆星和銀河構成了一個巨大的天體系統。F.W.赫歇爾首創用取樣統計的方法,用望遠鏡數出了天空中大量選定區域的星數以及亮星與暗星的比例,1785年首先獲得了一幅扁而平、輪廓參差、太陽居中的銀河系結構圖,從而奠定了銀河系概念的基礎。在此後一個半世紀中,H.沙普利發現了太陽不在銀河系中心、J.H.奧爾特發現了銀河系的自轉和旋臂,以及許多人對銀河系直徑、厚度的測定,科學的銀河系概念才最終確立。

18世紀中葉,康德等人還提出,在整個宇宙中,存在著無數像我們的天體系統(指銀河系)那樣的天體系統。而當時看去呈雲霧狀的「星雲」很可能正是這樣的天體系統。此後經歷了長達170年的曲折的探索歷程,直到1924年,才由E.P.哈勃用造父視差法測仙女座大星雲等的距離確認了河外星系的存在。

近半個世紀,人們通過對河外星系的研究,不僅已發現了星系團、超星系團等更高層次的天體系統,而且已使我們的視野擴展到遠達200億光年的宇宙深處。

宇宙演化觀念的發展 在中國,早在西漢時期,《淮南子·俶真訓》指出:「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認為世界有它的開辟之時,有它的開辟以前的時期,也有它的開辟以前的以前的時期。《淮南子·天文訓》中還具體勾畫了世界從無形的物質狀態到渾沌狀態再到天地萬物生成演變的過程。在古希臘,也存在著類似的見解。例如留基伯就提出,由於原子在空虛的空間中作旋渦運動,結果輕的物質逃逸到外部的虛空,而其餘的物質則構成了球形的天體,從而形成了我們的世界。

太陽系概念確立以後,人們開始從科學的角度來探討太陽系的起源。1644年,R.笛卡爾提出了太陽系起源的旋渦說;1745年,G.L.L.布豐提出了一個因大彗星與太陽掠碰導致形成行星系統的太陽系起源說;1755年和1796年,康德和拉普拉斯則各自提出了太陽系起源的星雲說。現代探討太陽系起源z的新星雲說正是在康德-拉普拉斯星雲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

1911年,E.赫茨普龍建立了第一幅銀河星團的顏色星等圖;1913年,H.N.羅素則繪出了恆星的光譜-光度圖,即赫羅圖。羅素在獲得此圖後便提出了一個恆星從紅巨星開始,先收縮進入主序,後沿主序下滑,最終成為紅矮星的恆星演化學說。1924年 ,A.S.愛丁頓提出了恆星的質光關系;1937~1939年,C.F.魏茨澤克和貝特揭示了恆星的能源來自於氫聚變為氦的原子核反應。這兩個發現導致了羅素理論被否定,並導致了科學的恆星演化理論的誕生。對於星系起源的研究,起步較遲,目前普遍認為,它是我們的宇宙開始形成的後期由原星系演化而來的。

1917年,A.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運用他剛創立的廣義相對論建立了一個「靜態、有限、無界」的宇宙模型,奠定了現代宇宙學的基礎。1922年,G.D.弗里德曼發現,根據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場方程,宇宙不一定是靜態的,它可以是膨脹的,也可以是振盪的。前者對應於開放的宇宙,後者對應於閉合的宇宙。1927年,G.勒梅特也提出了一個膨脹宇宙模型.1929年 哈勃發現了星系紅移與它的距離成正比,建立了著名的哈勃定律。這一發現是對膨脹宇宙模型的有力支持。20世紀中葉,G.伽莫夫等人提出了熱大爆炸宇宙模型,他們還預言,根據這一模型,應能觀測到宇宙空間目前殘存著溫度很低的背景輻射。1965年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證實了伽莫夫等人的預言。從此,許多人把大爆炸宇宙模型看成標准宇宙模型。1980年,美國的古斯在熱大爆炸宇宙模型的 基礎上又進一步提出了暴漲宇宙模型。這一模型可以解釋目前已知的大多數重要觀測事實。

宇宙圖景 當代天文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宇宙是有層次結構的、物質形態多樣的、不斷運動發展的天體系統。

層次結構 行星是最基本的天體系統。太陽系中共有九大行星: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和冥王星。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衛星繞其運轉,地球有一個衛星 月球,土星的衛星最多,已確認的有17顆。行星 小行星 彗星和流星體都圍繞中心天體太陽運轉,構成太陽系。太陽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其直徑約140萬千米,最大的行星木星的直徑約14萬千米。太陽系的大小約120億千米。有證據表明,太陽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統。2500億顆類似太陽的恆星和星際物質構成更巨大的天體系統——銀河系。銀河系中大部分恆星和星際物質集中在一個扁球狀的空間內,從側面看很像一個「鐵餅」,正面看去?則呈旋渦狀。銀河系的直徑約10萬光年,太陽位於銀河系的一個旋臂中,距銀心約3萬光年。銀河系外還有許多類似的天體系統,稱為河外星系,常簡稱星系。現已觀測到大約有10億個。星系也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團,叫星系團。平均而言,每個星系團約有百餘個星系,直徑達上千萬光年。現已發現上萬個星系團。包括銀河系在內約40個星系構成的一個小星系團叫本星系群。若干星系團集聚在一起構成更大、更高一層次的天體系統叫超星系團。超星系團往往具有扁長的外形,其長徑可達數億光年。通常超星系團內只含有幾個星系團,只有少數超星系團擁有幾十個星系團。本星系群和其附近的約50個星系團構成的超星系團叫做本超星系團。目前天文觀測范圍已經擴展到200億光年的廣闊空間,它稱為總星系。

多樣性 天體千差萬別,宇宙物質千姿百態。太陽系天體中,水星、金星表面溫度約達700K,遙遠的冥王星向日面的溫度最高時也只有50K;金星表面籠罩著濃密的二氧化碳大氣和硫酸雲霧,氣壓約50個大氣壓,水星、火星表面大氣卻極其稀薄,水星的大氣壓甚至小於2×10-9毫巴;類地行星(水星、金星、火星)都有一個固體表面,類木行星卻是一個流體行星;土星的平均密度為0.70克/厘米3,比水的密度還小,木星、天王星、海王星的平均密 度略大於水的密度,而水星、金星、地球等的密度則達到水的密度的5倍以上;多數行星都是順向自轉,而金星是逆向自轉;地球表面生機盎然,其他行星則是空寂荒涼的世界。

太陽在恆星世界中是顆普遍而又典型的恆星。已經發現,有些紅巨星的直徑為太陽直徑的幾千倍。中子星直徑只有太陽的幾萬分之一;超巨星的光度高達太陽光度的數百萬倍,白矮星光度卻不到太陽的幾十萬分之一。紅超巨星的物質密度小到只有水的密度的百萬分之一,而白矮星、中子星的密度分別可高達水的密度的十萬倍和百萬億倍。太陽的表面溫度約為6000K,O型星表面溫度達30000K,而紅外星的表面溫度只有約600K。太陽的普遍磁場強度平均為1×10-4特斯拉,有些磁白矮星的磁場通常為幾千、幾萬高斯(1高斯=10-4特斯拉),而脈沖星的磁場強度可高達十萬億高斯。有些恆星光度基本不變,有些恆星光度在不斷變化,稱變星。有的變星光度變化是有周期的,周期從1小時到幾百天不等。有些變星的光度變化是突發性的,其中變化最劇烈的是新星和超新星,在幾天內,其光度可增加幾萬倍甚至上億倍。

恆星在空間常常聚集成雙星或三五成群的聚星,它們可能占恆星總數的1/3。也有由幾十、幾百乃至幾十萬個恆星聚在一起的星團。宇宙物質除了以密集形式形成恆星、行星等之外,還以彌漫的形式形成星際物質。星際物質包括星際氣體和塵埃,平均每立方厘米只有一個原子,其中高度密集的地方形成形狀各異的各種星雲。宇宙中除發出可見光的恆星、星雲等天體外,還存在紫外天體、紅外天體、X射線源、γ射線源以及射電源。

星系按形態可分為橢圓星系、旋渦星系、棒旋星系、透鏡星系和不規則星系等類型。60年代又發現許多正在經歷著爆炸過程或正在拋射巨量物質的河外天體,統稱為活動星系,其中包括各種射電星系、塞佛特星系、N型星系、馬卡良星系、蠍虎座BL型天體,以及類星體等等。許多星系核有規模巨大的活動:速度達幾千千米/秒的氣流,總能量達1055焦耳的能量輸出,規模巨大的物質和粒子拋射,強烈的光變等等。在宇宙中有種種極端物理狀態:超高溫、超高壓、超高密、超真空、超強磁場、超高速運動、超高速自轉、超大尺度時間和空間、超流、超導等。為我們認識客觀物質世界提供了理想的實驗環境。

運動和發展 宇宙天體處於永恆的運動和發展之中,天體的運動形式多種多樣,例如自轉、各自的空間運動(本動)、繞系統中心的公轉以及參與整個天體系統的運動等。月球一方面自轉一方面圍繞地球運轉,同時又跟隨地球一起圍繞太陽運轉。太陽一方面自轉,一方面又向著武仙座方向以20千米/秒的速度運動,同時又帶著整個太陽系以250千米/秒的速度繞銀河系中心運轉,運轉一周約需2.2億年。銀河系也在自轉,同時也有相對於鄰近的星系的運動。本超星系團也可能在膨脹和自轉。總星系也在膨脹。

現代天文學已經揭示了天體的起源和演化的歷程。當代關於太陽系起源學說認為,太陽系很可能是50億年前銀河系中的一團塵埃氣體雲(原始太陽星雲)由於引力收縮而逐漸形成的(見太陽系起源)。恆星是由星雲產生的,它的一生經歷了引力收縮階段、主序階段、紅巨星階段、晚期階段和臨終階段。星系的起源和宇宙起源密切相關,流行的看法是:在宇宙發生熱大爆炸後40萬年,溫度降到4000K,宇宙從輻射為主時期轉化為物質為主時期,這時或由於密度漲落形成的引力不穩定性,或由於宇宙湍流的作用而逐步形成原星系,然後再演化為星系團和星系。熱大爆炸宇宙模型描繪了我們的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史:我們的宇宙起源於200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當時溫度極高、密度極大。隨著宇宙的膨脹,它經歷了從熱到冷、從密到稀、從輻射為主時期到物質為主時期的演變過程,直至10~20億年前,才進入大規模形成星系的階段,此後逐漸形成了我們當今看到的宇宙。1980年提出的暴漲宇宙模型則是熱大爆炸宇宙模型的補充。它認為在宇宙極早期,在我們的宇宙誕生後約10-36秒的時候,它曾經歷了一個暴漲階段。

哲學分析 宇宙概念 有些宇宙學家認為,我們的宇宙是唯一的宇宙;大爆炸不是在宇宙空間的哪一點爆炸,而是整個宇宙自身的爆炸。但是,新提出的暴漲模型表明,我們的宇宙僅是整個暴漲區域的非常小的一部分,暴漲後的區域尺度要大於1026厘米,而那時我們的宇宙只有10厘米。還有可能這個暴漲區域是一個更大的始於無規則混沌狀態的物質體系的一部分。這種情況恰如科學史上人類的認識從太陽系宇宙擴展到星系宇宙,再擴展到大尺度宇宙那樣,今天的科學又正在努力把人類的認識進一步向某種探索中的「暴漲宇宙」、「無規則的混沌宇宙」推移。我們的宇宙不是唯一的宇宙,而是某種更大的物質體系的一部分,大爆炸不是整個宇宙自身的爆炸,而是那個更大物質體系的一部分的爆炸。因此,有必要區分哲學和自然科學兩個不同層次的宇宙概念。哲學宇宙概念所反映的是無限多樣、永恆發展的物質世界;自然科學宇宙概念所涉及的則是人類在一定時代觀測所及的最大天體系統。兩種宇宙概念之間的關系是一般和個別的關系。隨著自然科學宇宙概念的發展,人們將逐步深化和接近對無限宇宙的認識。弄清兩種宇宙概念的區別和聯系,對於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宇宙無限論,反對宇宙有限論、神創論、機械論、不可知論、哲學代替論和取消論,都有積極意義。

宇宙的創生 有些宇宙學家認為,暴漲模型最徹底的改革也許是觀測宇宙中所有的物質和能量從無中產生的觀點,這種觀點之所以在以前不能為人們接受,是因為存在著許多守恆定律,特別是重子數守恆和能量守恆。但隨著大統一理論的發展,重子數有可能是不守恆的,而宇宙中的引力能可粗略地說是負的,並精確地抵消非引力能,總能量為零。因此就不存在已知的守恆律阻止觀測宇宙從無中演化出來的問題。這種「無中生有」的觀點在哲學上包括兩個方面:①本體論方面。如果認為「無」是絕對的虛無,則是錯誤的。這不僅違反了人類已知的科學實踐,而且也違反了暴漲模型本身。按照該模型,我們所研究的觀測宇宙僅僅是整個暴漲區域的很小的一部分,在觀測宇宙之外並不是絕對的「無」。現在觀測宇宙的物質是從假真空狀態釋放出來的能量轉化而來的,這種真空能恰恰是一種特殊的物質和能量形式,並不是創生於絕對的「無」。如果進一步說這種真空能起源於「無」,因而整個觀測宇宙歸根到底起源於「無」,那麼這個「無」也只能是一種未知的物質和能量形式。②認識論和方法論方面。暴漲模型所涉及的宇宙概念是自然科學的宇宙概念。這個宇宙不論多麼巨大,作為一個有限的物質體系 ,也有其產生、發展和滅亡的歷史。暴漲模型把傳統的大爆炸宇宙學與大統一理論結合起來,認為觀測宇宙中的物質與能量形式不是永恆的,應研究它們的起源。它把「無」作為一種未知的物質和能量形式,把「無」和「有」作為一對邏輯范疇,探討我們的宇宙如何從「無」——未知的物質和能量形式,轉化為「有」——已知的物質和能量形式,這在認識論和方法論上有一定意義。

時空起源 有些人認為,時間和空間不是永恆的,而是從沒有時間和沒有空間的狀態產生的。根據現有的物理理論,在小於10-43秒和10-33厘米的范圍內,就沒有一個「鍾」和一把「尺子」能加以測量,因此時間和空間概念失效了,是一個沒有時間和空間的物理世界。這種觀點提出已知的時空形式有其適用的界限是完全正確的。正像歷史上的牛頓時空觀發展到相對論時空觀那樣,今天隨著科學實踐的發展也必然要求建立新的時空觀。由於在大爆炸後10-43秒以內,廣義相對論失效,必須考慮引力的量子效應,因此有些人試圖通過時空的量子化的途徑來探討已知的時空形式的起源。這些工作都是有益的,但我們決不能因為人類時空觀念的發展或者在現有的科學技術水平上無法度量新的時空形式,而否定作為物質存在形式的時間、空間的客觀存在。

人和宇宙 從本世紀60年代開始,由於人擇原理的提出和討論,出現了人類存在和宇宙產生的關系問題。人擇原理認為 ,可能存在許多具有不同物理參數和初始條件的宇宙,但只有物理參數和初始條件取特定值的宇宙才能演化出人類,因此我們只能看到一種允許人類存在的宇宙。人擇原理用人類的存在去約束過去可能有的初始條件和物理定律,減少它們的任意性,使一些宇宙學現象得到解釋,這在科學方法論上有一定的意義。但有人提出,宇宙的產生依賴於作為觀測者的人類的存在。這種觀點值得商榷。現在根據暴漲模型,那些被傳統大爆炸模型作為初始條件的狀態,有可能從極早期宇宙的演化中產生出來,而且宇宙的演化幾乎變得與初始條件的一些細節無關。這樣就使上述那種利用初始條件的困難來否定宇宙客觀實在性的觀點失去了基礎。但有些人認為,由於暴漲引起的巨大距離尺度,使得從整體上去觀測宇宙的結構成為不可能。這種擔心有其理由,但如果暴漲模型正確的話,隨著科學實踐的發展,一定有可能突破人類認識上的困難。

宇宙

宇宙,是我們所在的空間,「宇」字的本義就是指「上下四方」。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

而地球僅是太陽系的第三顆行星;

而太陽系又僅僅定居於銀河系巨大旋臂的一側;

而銀河系,在宇宙所有星系中,也許很不起眼……

這一切,組成了我們的宇宙:

宇宙,是所有天體共同的家園。

宇宙,又是我們所在的時間,「宙」的本意就是指「古往今來」。

因為,我們的宇宙不是從來就有的,它也有著誕生和成長的過程。現代科學發現,我們的宇宙大概形成於二百億年以前。在一次無比壯觀的大爆炸中,我們的宇宙誕生了!(這就是著名的「大爆炸」理論。)

宇宙一經形成,就在不停地運動著。科學家發現,宇宙正在膨脹著,星體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

宇宙沒有開始,沒有結束,沒有邊界,更沒有誕生與毀滅,只有一個個階段的結束與開始,我們現階段的宇宙大概形成於二百億年以前。在一次無比壯觀的大爆炸中,這階段的宇宙開始了!最新研究表明,大爆炸孕育於黑洞中,黑洞將所有物質,包括光子在內壓到一個點,這時連電子,中子,質子等都已不存在(究竟是什麼物質比電子還小呢?當代科技無法解釋,暫稱為誇克),這時發生了比核聚變更高等級的爆炸,這種爆炸的范圍至少波及數十億光年,又一個新的宇宙紀元就誕生了.

Ⅳ 有什麼恐怖片好看的

《我唾棄你的墳墓》
這可能是被最多國家禁演的電影。也是最遭非議、最臭名昭著的一部電影。導演兼編劇meir zarchi在電影上映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對各種議論保持沉默。但值得注意的是,片中女主角camille keaton在演晚此片後不多久就變成了zarchi夫人。

故事講述一個單身女人在渡假時遭到四個男人的強暴後,痛定思痛,用不同的方式將四個男人以不同的方式逐一殺死,以出心頭的那口惡氣。這是一部典型的色情加暴力的平庸之作。如果你是位女權主義者,那麼這部電影一定會讓你覺得揚眉吐氣。但我的忠告是,單身女人最好還是不要一個人出去渡假。

該片之所以入選,完全是因為它符合「最具爭議和最令人觸目驚心」兩個標准。特別是近20分鍾的強暴場面和女人殺死男人的不同方式,在70年代的電影作品中算是非常觸目驚心的。

《切膚只愛》

一個中年喪偶的男人通過錄音的方式選擇自己的意中人,於是迷上了其中一個文靜清秀的女孩。開始了浪漫的旅程,然後竟是意想不到的結局。

聽上去象部愛情劇?告訴你,這是一部恐怖片。但絕不是好來塢能拍出來的恐怖片。該片是日本新一代導演miike的代表作 (miike的最新作品是visitor q, 不久前在北美上映)。該片曾被世界上11位最著名的電影評論人推選為2000年10部最佳電影之一。這部集神秘、驚悚、恐怖為一體的電影在大部分都好像是一部輕喜劇,但又懸念重重,以至於觀眾老想知道接下來會怎樣?在這個過程中,恐怖的元素已經不知不覺地潛到了你的腦海里。當最後那東方式的變態恐怖一幕一幕接踵而來時,你已經不能自拔,只有跟著一起毛骨悚然,目瞪口呆!

你如果不喜歡恐怖片,最好不要看這個電影。如果不反感,那麼這是從故事到技巧都很好的一部作品。特別是故事的結構,把夢境和現實混在一起,讓你看完以後還要想上半天。最後再提一句,你如果一直對外表清純溫柔的日本女人抱有好感,那麼看過這部電影以後大概就不會這么想了,呵呵。★★★★☆

《迷上癮》

這是一部看後讓你在內心流淚的那種電影。你好像不是在「觀看」 ,而是在「體驗」。影片講述四個人為追求自己幸福的真實經歷。追求滿足是人類最大的願望。但是當這種願望變成了癮以後,你就開始失去自己,變得不可自拔。你的尊嚴,人性,和對生活的期望就一點點地被剝離。人,最後就變成了不再有靈魂,有尊嚴的一個軀殼。
這是一部不是好來塢風格的美國電影,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佳作。它的觸目驚心主要不是視覺的,而是心靈的,你會在看完以後永遠記住這個電影里的故事。

7. 《殺人不分左右》
該片是美國著名恐怖電影導演wes craven (scream, 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的處女作和成名作,也是他最具爭議的一部電影。故事講的是四個罪惡累累的惡棍劫持了兩個中產家庭的少女,把她們囚禁在離她們家不遠的一座房子里進行輪暴,虐待,折磨,最後殘忍地殺害。隨後他們無意中逃到其中一個被害女孩的家裡躲避追捕。孩子的父母在弄清楚這些人就是殺害他們女兒的罪犯後,把他們灌醉,然後用更加殘暴的方式來懲罰這些惡棍,為女兒復仇。

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真實,殘忍的真實。以至於你在觀看時要不斷提醒自己:這只是一部電影!這只是一部電影!這只是一部電影!其中的特技為後來其它許多恐怖片所採用或是效仿。作為一部30多年前的電影,它對於後來美國恐怖電影的走向有深遠影響。 再重復一遍:這是一部恐怖電影,但只是一部電影,盡管曾被許多國家禁演。★★★☆☆

《魔法聖嬰》
你如果看過《枕頭書》這部電影,就一定對petergreenaway這位導演拍片的獨特風格有所了解。這是一位極具爭議的導演,崇拜他的人說,如果世界上有諾貝爾電影導演獎的話,greenaway一定是當之無愧。反對他的人則認為他拍的電影完全是浪費金錢,整個垃圾一堆。總之,這是一位超越時代的電影大師。

這部影片,則是他拍的最觸目驚心的一部電影。故事以greenaway擅長的舞台劇的形式展開:當一個處女生了一個嬰兒,整個世界所有的秩序和規范都全部盪然無存時,這個世界會是個什麼樣子?

和大多數電影把色情和暴力作為賣點不同,greenaway對販賣色情和暴力沒有興趣。他是用這些元素,以自己的方式來演繹世界末日的景象。無論你看過這部電影後是什麼感覺,這都是一部很獨特的電影,一部cult電影,如果你知道cult的涵義。★★★☆☆

《感官世界》

這是一部日本電影,但是未刪節的原版在日本至今仍被禁演。故事描寫的是二戰時期日本偏遠山村一個女傭和男主人之間驚心動魄的愛情故事。特別是本片觸目驚心的結尾,可以說是即在情理之中,又在想像之外。
該片是根據一個真實的事件改編的。當時這個事件曾轟動整個日本。這個電影所描寫的愛情模式,對後來日本文學影響深遠。幾年前轟動一時的渡邊淳一的小說《失樂園》,就曾受到這部電影的影響。這個電影可以讓你相信幸福和悲劇常常就在一念之間,樂極是要生悲的。

4. 《羅馬帝國艷情史》

caligola是羅馬帝國最荒淫,殘暴的皇帝之一。這部史詩般的大製作影片描述了這位暴君從殺父篡位到死於亂戟之下的短暫一生,和其中所犯下的種種罪惡和荒淫。影片由義大利著名色情片導演tintobrass執導,演員包括malcolm mcdowell, peter o`toole, john gielgud,和helenmirren(著名的莎士比亞劇演員),由色情出版商penthouse贊助。

這部帶有強烈色情背景的電影不一定會絕後,但一定是空前的。它完成於西方性解放的高峰時期,正是由於該電影的上映,許多國開始施行更為嚴厲的電影審查和分級制度。色情片也開始真正從主流電影中退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一部電影能夠拍的如此大氣,同時大尺度開放地把人類各種丑惡行徑融於一體。

這是一部會在電影史上留下痕跡的,獨特的電影。盡管一直充滿著爭議。

《不可撤消》

一直對法國電影十分青睞。中國人比較熟悉的《老槍》、《瑪麗亞萬歲》、《卡桑德拉大橋》等都飽含人性的光采和浪漫的情調。但是,看過這部極具爭議的法國電影後,會顛覆你對法國電影的傳統看法。據說該片第一次在canne電影節上演時,有幾百觀眾因為無法忍受其中近十分鍾的強暴場面而中途退場。其中滅火器一段的暴力情節更是令人觸目驚心。影片開始30分鍾的畫面和音樂也是爭議的一部分。

影片由法國紅星monica bellucci和vincentcassel主演(倆人也是生活中的真實夫妻)。故事情節用到敘的方式展開,講述兩個男人到一家同性戀酒吧找一個叫tenio的人復仇的過程,由此再道出倆人復仇的原因,以及兩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的情感故事。

你如果是心臟不好,或者容易嘔吐,請最好別看這部電影。

<<索多瑪的120天>>

在1975年,帕索里尼完成了自己最警世駭俗的最後一部電影《薩羅,又名索多瑪120天》,將法國最"臭名昭著"的性作家薩德侯爵的作品搬上銀幕。薩德侯爵在法國以致世界文學史上一向難登大雅之堂,他的作品以性風俗尤其是虐待狂的大肆描繪而著稱。現代學術界在研究虐待狂這一現象和病例時,就採用薩德的姓氏命名。他的作品多年被各國禁止發行,直至本世紀初,一批法國和世界文學名家為之正名,薩德著作才得見天日。無數文學大師自稱曾拜倒在他腳下,對他的現代文學鼻祖地位一再推崇。《索多瑪120天》,就是薩德最著名、最遭非議,但名聲也最為顯赫的代表作。

北義大利,納茲,納粹佔領期間。

在遠方隆隆的炮聲中,幾個當地政要開始了他們令人發指的暴虐獨裁。他們首先綁架了十六對當地青年和富家女子,由三個風騷老女人帶著持槍守衛在一所大別墅中對他們實行嚴格管理。在幾個首腦之間,他們相互娶別人的女兒為妻,以維持他們秩序的純潔與和諧。

他們從眾多俘虜而來的男孩、女孩中尋找著各自滿意的慾望對象,而這些少男少女卻沒有一點權力表示反抗或者不滿。幾個法官、神父為首的權力人物,盡最大可能在這個慾望與權力被濫用的大別墅中實施自己所能制定出的荒唐暴虐的法度。

在這個被隔離的世界裡,男孩和女孩不僅是他們肉體的施虐對象,而且還要承受他們的精神虐待。這些可憐的孩子要隨同這些權貴一起進行毫無廉恥的性行為,他們一起聽各種猥瑣故事,他們滿足權力人物隨時而起的慾望,他們被安排舉行"婚禮",他們一起食用糞便--甚至要求"自給自足",他們被迫進行"最美麗臀部"的評選,他們最後還接受所有能夠想像的肉體傷害。

在帕索里尼在影片中描繪的這個荒誕的、毫無人性的世界裡,一切變態行為都以相應的名目出現,有著井井有條的各種制度。

這部更為極端的情色作品中,性愛中的施虐-受虐關系被推到極至,並以這種令人難以接受的方式追究人性最深處的黑色陰影。而義大利著名同性戀詩人導演帕索里尼卻將之更進一步,將時代背景定在法西斯統治時期,並使原作中狂亂的文字化為影像,實在是驚人之作。片中對於性愛、虐待在權力的推動下演變出的種種暴行進行了風格十分冷峻的描繪,令觀眾在難以忍受的心理極端處境中思考終極的人性,難怪有人稱這部影片是"一部不可不看,卻不可再看"的影片。

然而,片中這種被普遍認為是"性愛暴虐"的行為,其實只是影片藉以表達自己政治觀點的一種形式,或者至多是影片所要表達的若干觀點之一。大部分觀眾,在觀看影片的時候,幾乎難以對影片所描繪的虐待過程產生慾望和快感,而代之以幾乎是一種難以忍受的反感。至於以糞便為美食,大開"全糞宴"的段落真是令人作嘔,和普通色情影片中描繪快感以傳染觀眾情緒的行為相去天差地遠。而追究影片中虐待行為的根源,除了"人性深處的惡念"之類的虛詞以外,最實際的解釋,就應該是來自"權力"了。

這幾乎可以解釋片中所有變態行為的心理根源,這些權力貴人,同時有著施虐和受虐的雙重慾望,而這些慾望的背後,我們可以看到"權力慾望"投下的巨大陰影。他們用權力建立了並維護著適合他們慾望的統治制度,權力為慾望服務,同時權力也製造出更能體現自身的慾望,到了權力和慾望雙重的終極狀態,權力和慾望最終結合為一體。

影片中,種種極端的變態性慾,都已經不再是動物性的肉體慾望了,而是一種精神性慾望、社會性慾望,它來源於權力的極度膨脹。帕索里尼描述的,正是這種巨大的權力陰影之下的人

Ⅵ 開個人網站的一些問題.

6000塊的伺服器,.ADLS 2M網路與電腦連接起來,因為你只有一台主機作為伺服器,所以網速應當很快,關於安全各伺服器與ADLS 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籌劃期:一個成功的個人網站,先期的准備工作是很重要的,好的開始等於成功的一半。在這一階段有兩個主要的問題需要考慮:

1、站點的定位:主題的選擇對今後的發展方向有決定性的影響,考慮好做什麼內容就要努力做出特色。很多朋友在建站初期總是喜歡在網頁里堆積大量感興趣的內容,但個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因為無力維護而導致站點更新緩慢、內容匱乏,與其這樣,不如選定一個主題做出自己的風格,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精。

2、空間的選擇:目前大部分個人主頁還在使用免費的空間。網上的免費主頁空間很多,但真正穩定而且快速的並不多,選擇那些口碑不錯的站點提交申請,然後做進一步的測試,直到篩選出理想的空間。千萬別小看了這一步,我就走過彎路,由於以前使用的伺服器速度緩慢又不穩定而失去了一部分支持者。當你的網站擁有相當數量的穩定用戶,渴望進一步發展的時候,可以考慮使用付費空間並申請頂級域名。

→ 建設期:選好了方向,就要為目標而努力了。對一個成功的站長來說,熟練掌握網頁設計和圖形處理的技巧是必須的,但經驗是在實戰中獲得的,初學者也不必因此而畏懼退縮,多多練習才會有提高。網站建設最重要的莫過於兩個問題:設計和內容,素材的准備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我們這里側重談一談設計。

1、設計的要求:
第一、導航清晰,布局合理,層次分明,頁面的鏈接層次不要太深,盡量讓用戶用最短的時間找到需要的資料;
第二、風格統一:保持統一的風格,有助於加深訪問者對你的網站的印象。要實現風格的統一,不一定要把每個欄目做得一模一樣,舉個例子來說,你可以嘗試讓導航條樣式統一,各個欄目採用不同的色彩搭配,在保持風格統一的同時為網站增加一些變化;
第三、色彩和諧、重點突出:在網頁設計中,根據和諧、均衡和重點突出的原則,將不同的色彩進行組合、搭配來構成美觀的頁面;
第四、界面清爽:要吸引訪問者長時間的停留在你的網站,千萬不能讓用戶第一眼就感覺壓抑。大量的文字內容要使用舒服的背景色,前景文字和背景之間要對比鮮明,這樣訪問者瀏覽時眼睛才不致疲勞。適當的留白可以讓界面更清爽;
第五、堅持原創:剛開始學做主頁時,適當模仿別人的優秀設計是可取的,但模仿絕不等同於抄襲,一定要把握好其中的尺度。設計是這樣,內容的選取也是如此,多一些原創的內容,你的主頁才會帶有更多的個性色彩;
第六、動態效果不宜太多:適當的動態效果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過多的動態效果會讓人眼花繚亂而抓不住主題。

2、技術運用中要注意的一些事項:
第一、明確技術是為設計服務的,不要沉迷於技術的運用,堅決摒棄那些華而不實的特效;
第二、先為站點定義好統一的外部CSS,內部頁面都調用這個CSS,這樣不但可以讓你的網頁在瀏覽器改變設置時不變形,還有助於保持整個站點的風格統一,並且方便修改;
第三、不要打開過多的新窗口,每個鏈接都會打開不同的新窗口尤其讓人反感;
第四、圖象的製作要兼顧大小和美觀,圖片和文字的混排、圖片的合理壓縮可以讓頁面美觀而且文件小巧。即使是個性十足的設計站點,浪費太多的時間在頁面下載上也會令人生厭;
第五、避免使用Java Applet,因為它們會耗費過多的系統資源;
第六、考慮平台的兼容性:讓你的主頁盡可能兼容更多的操作系統和瀏覽器,適應不同的解析度。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在不同的平台上多做測試,並根據測試結果修改你的設計。即使不能做到完全兼容,也要力爭讓使用不兼容平台的用戶看到最關鍵的內容;
第七、謹記互聯網的共享原則,不要試圖用禁用滑鼠右鍵等功能為你的網頁加密,這種雕蟲小技大多不堪一擊,只會讓你失去更多的支持者;
第八、盡可能優化網頁代碼。

→ 宣傳期:為你的網站准備一段言簡意賅的簡介,這段簡介在注冊搜索引擎和參加品網站點的品評時將發揮重要作用。另外,一個漂亮的88*31的logo也是必須的,規范你的logo是交換友情鏈接的必要條件,怎樣在這個小圖標上反映出站點的精髓就要考驗你的設計才能了。要想和那些知名的個人網站交換鏈接,除了提高網站的自身水平以外,謙虛友好的態度同樣必不可少。

→ 發展期:網站發布並不意味著全部工作的結束,接下來的過程更多的是在考察你的耐心和毅力。

1、持續更新:只有不斷增加新的內容,才能保持旺盛的發展勢頭,和商家的經營策略一樣,我們要爭取更多的回頭客;
2、加強站點的交互性:對於一個持續發展的網站來說,了解用戶的意見並以此為據適當調整發展方向是非常必要的。留言板、論壇、調查表單、郵件列表是加強溝通的有效途徑;及時認真的回復郵件和留言可以讓你擁有更多的支持者;
3、愛心和堅持:對待個人主頁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要給他足夠的愛心,站點發展的過程中可能遇到挫折,堅持下去才會柳暗花明。

一. 網頁設計軟體的選擇

設計主頁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工具軟體,現在比較流行的網頁製作軟體是 FrontPage 和 DreamWave。他們各有優缺點,FrontPage 是微軟出品的網頁編輯軟體,也是 Office 系列軟體的組成部分。最新的 FrontPage2000中文版 在 Office2000 的軟體包中可以找到。如果對 Office 有一定的基礎,會用 Word 的人,很開就可以學會使用 FrontPage ,它的最大優點之一就是易學易用。另外 FrontPage 製作的網頁在 IE 瀏覽器中的效果也特別好。但是,如果你希望網頁在 Netscape 或其他瀏覽器上有良好表現,那麼使用 FrontPage 就有些麻煩。不是說不可以,只是很容易出錯。在這方面 DreamWave 就好很多,畢竟是第三方的軟體。DreamWave是由 MacroMedia 公司出品的網頁製作軟體,最新版本是3.0,功能也同樣很強大。不過學習起來要難一些,而且 IE 瀏覽器的一些高級功能就無法實現了。各有所長,只有自己權衡了。另外不要將兩個編輯軟體交替使用,否則會出現混亂。

二. 網路服務商的選擇

現在提供免費主頁空間的網站非常多,當然也有收費的。選擇什麼好呢?千萬不要認為什麼「無限主頁空間」就是最好。這里的講究非常多的。首先要明確服務商提供的是什麼操作系統的伺服器,如果你使用 FrontPage 編寫主頁,最好選擇 Windows NT 伺服器,這樣效果最好。另外還有 Linux 和 Unix 的伺服器也很多見,用這些伺服器的話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文件名的大小寫一定要清楚。一般的 Windows 用戶會覺得這不是問題,因為微軟的習慣,文件名大小寫是不區分的。但是 Linux 和 Unix 不是這樣,比如你有一個 top.jpg 的圖片上傳,然後在 HTML 超連接寫成了 top.JPG,擴展名寫成大寫了。在本地看這個 HTML 文件很正常,圖片顯示正確。但等你上傳到伺服器上,你會發現根本無法顯示文件。解決這個問題的最簡單辦法是所有的文件名和擴展名都用小寫英文字母,而且不要用長文件名。當然,如果是 Windows NT 伺服器,就不用擔心這個問題。
如果只是做簡單的主頁,那隻需要得到相應的主頁空間就可以了。但如果做高級一些到主頁,就牽涉到一些網路程序的執行,這就需要 CGI 許可權甚至資料庫許可權。一般的網路伺服器上是不會免費提供這些功能的,而且收費往往不低。對於一般的個人主頁完全沒必要苛求這些,不然維護費用會很大,除非確實想做出一個很好的站點。免費主頁空間的另外一個問題是服務商隨時有權關閉服務,因為不承擔任何承諾,這樣你的成果可能會白費,所以要找一些比較可靠的主頁空間,最好是已經提供較長時間服務,且有一定知名度的。
另外,不同的服務商使用的網路伺服器和線路也不盡相同,訪問的更新速度差異也非常大。要選擇線路速度快一些的主頁空間,不然會大大影響來訪者的興趣。最好使用本地的網路伺服器,因為跨區域的網路線路往往比較擁擠。
還有,網路服務商提供怎樣的主頁維護方式也很重要。如果提供 FrontPage 擴展的 HTTP 維護,那就最方便了。可以做到全自動維護。如果是傳統的 FTP 方式,也不錯。FrontPage2000 同樣可以用 FTP 自動上傳,而且也可以用許多 FTP 管理軟體。但還有一種是基於 WEB 的主頁維護,這種主頁空間只能到服務商的網站上按它特定方式編輯維護主頁。這樣很不方便,最好不要使用。

三. 主頁內容的選擇

評價一個主頁的優劣,主要不是看外觀而是看內容。選擇適當的內容很重要,最好是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內容,否則會沒有長期維護的熱情。另外不要做太多的主題,沒有重點的四面出擊往往一樣也不吸引人。很多著名的個人主頁都是靠一個優秀的欄目而大受歡迎的,飛翔鳥硬體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維護主頁貴在堅持,一定要不斷上傳新的內容來充實更新網站。不過同樣要注意不要隨便抄襲別人的內容,如果對方的內容是可以轉載的自然沒問題,但如果是版權所有的,可能會遇到糾紛,甚至會強制關閉你的個人主頁。知識產權還是需要尊重的,因此在轉在其他網站的內容時,最好徵求對方的同意。
還有,主頁內容千萬不要有違法的成分,特別是不要有色情內容。

四. 主頁製作的技巧

主頁製作是一門綜合性技術,也是一門藝術,它包括策劃、美工、設計等等。這里只是說一些應該注意的問題。很多商業網站都有「廣告條」,點擊廣告可以為網站賺錢,甚至像 Yahoo 這樣的網路公司也主要靠這些廣告的收入維持。但是一般的個人主頁,建設初期最好不要放廣告條,特別是不能放很多。在訪問量不是很大的時候,廣告是賺不到錢的。反而會讓訪問者覺得主頁很亂,全是無聊的廣告,給人的印象就很差了。
還有些個人主頁因為訪問量很低沒面子,就修改網頁計數器,增加訪問量。這其實是自欺欺人,以後別人也不會相信你的主頁流量了。一個好的主頁,總會有越來越多的訪問者,如果沒質量的主頁,做手腳又有何用?
還有,如果是免費主頁空間,一般速度都不太快,空間也不大。最好不要提供過多的軟體下載,這樣會嚴重影響訪問速度。到頭來會得不償失的。一般較好的軟體下載站點都提供獨立的 FTP 線路下載軟體,這樣才能保證網站的訪問速度不受影響。同樣的,主頁上也不要使用解析度太大的圖片,一般一張圖片盡量控制在 20KB 一下。個人主頁中也不要過多使用 Java class 的小程序和過於復雜的 Java 腳本,這些只起到點綴的作用就行了,用得太多了,瀏覽網頁的速度也會變得非常遲鈍。
製作主頁時還要特別小心語言版本的問題,特別是中文。選用的內碼或字體錯誤的話,訪問時就會出現亂碼或字體扭曲等問題。

五. 域名和無形資產

每個個人主頁都有自己的域名,就像人總有個名字。起名字也有很多講究。很多人會模仿著名網站的名字,在別人的拼寫上改一改字母之類的。其實這樣並不好,沒有了自己的個性,反而不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是自己取個好名字吧。另外常看到有人寫著「永久域名 xxx.yeah.net」之類的。其實這些都是二級域名,一些網路公司免費提供的而已。這些都稱不上永久域名,因為公司隨時可以停止服務的。最好是能擁有自己的國際頂級域名,這才是永遠屬於你自己的。其實這也並不是一筆非常昂貴的費用,但確是主頁長期發展的根本保障。當然,如果覺得沒必要,使用免費二級域名也不錯。

Ⅶ 宇宙是無限大的還是有限大的

美國數學家傑弗里·威克斯的最新宇宙模型令科學界震驚:一個大小有限、形狀如同足球的鏡子迷宮;宇宙之所以令人產生無邊無界的「錯覺」,是因為這個有限空間通過「返轉」效應無限重復映現自身。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2001年發射升空的WMAP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探測器獲得的資料,威克斯推斷,宇宙其實是有限的,相對說來其實並不大,大約只有70億光年寬度,形狀為五邊形組成的12面體,有如足球。人們之所以感覺宇宙是無限的,是因為宇宙就像一個鏡子迷宮,光線傳過來又傳過去,讓人們發生錯覺,
誤以為宇宙在無限伸展。《新科學家》雜志報道了威克斯的推斷。

WMAP探測器用於探查宇宙大爆炸「大火」遺留下來的熱量痕跡——彌漫於整個宇宙的微波背景輻射,此種「余熱」溫度很低,約在絕對零度以上3度。雖然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彌漫於整個宇宙,但並不是到處完全均勻,而是有一些波動,如同大海總在波浪起伏一樣,形成一圈圈微波背景輻射「漣漪」。探測這些「漣漪」的大小和強度,可推定宇宙早期的情況,也可以推定現今宇宙有多大。
如果宇宙是無限的,那麼就會有各種大小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漣漪」。而WMAP觀察到了較小規模的微波背景輻射「漣漪」,這和無限宇宙理論推測的幾乎一致,但是大尺度范圍的「漣漪」卻沒能觀察到。在大尺度上,微波背景輻射「漣漪」似乎被「抹平」了。這一點意味著:宇宙可能是有限的。其道理就像在澡盆中掀不起巨浪一樣,在一個有限的宇宙中也不會有無邊的「漣漪」。而威克斯的比喻是:「正像一口鍾的震動不會比這口鍾本身還大一樣,宇宙中的任何波動也不會比宇宙本身還大。」
威克斯及其合作者認為,根據WMAP獲得的觀察資料看,宇宙不僅是有限的,而且相對較小,直徑不過70億光年,並具有一種奇特的性質,即能夠把自身反射回去。盡管宇宙是有限的,但它沒有具備任何性質的邊界。如果一艘太空船像光一樣筆直前行,最終它將回到出發點,就像環繞地球航行一樣,沒有任何一個點標志著你在哪裡「重返」。
由於這種奇異效應,從一個星系發出的光將沿著兩條不同的路徑抵達地球,在地球上的觀察者看來,同一個星系將出現在天空中的兩個不同地方,而誤認為是兩個不同的星系,具有不同的年齡。這就如同一個鏡子迷宮,其中每一樣事物都會有許多鏡像。但是,要確認兩個在不同地方的星系影像其實是同一個星系卻比登天還難,威克斯說:「這就像是要在數十億擁擠的人群中認出從正面看是50歲的樣子、從頭頂俯視則是7歲模樣的兩個人影是同一個人一樣。」
威克斯用12個完全相同的五邊形組成的、像足球一樣的12面球體來描述這樣的宇宙。他認為,這是對WMAP觀測資料的最好解釋。用計算機模擬,這種模型能在不附加任何條件的情況下產生和WMAP所觀測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漣漪」一樣的圖樣。威克斯說:「它和WMAP獲得的資料驚人地契合。我都不敢相信,結果比我想像的還要好。」
威克斯認為,由於宇宙存在「返轉」效應,我們觀察到的宇宙其實是一種幻覺,這個12面體在無休無止地重復映現它自身,如果你從其中一個五邊形中走「出去」,你將從其另一面重新回到同一個地方,並一再觀察到同樣的天空、同樣的星系。

Ⅷ 在哪可以看到美劇呢

可以在愛奇藝網站中觀看,這個網站有很多正版的美劇可以觀看,只要在瀏覽器中搜索出這個網站就可以進入,然後選擇自己想要看的美劇即可,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輸入愛奇藝檢索。

注意事項:

1、要進入帶有官網的網站。

2、支持正版。

Ⅸ 哪裡有【網球】方面的視頻下載,最好要大尺寸的。。。【教學或正式比賽都可】

第一個是veryCD,就是一般所說的電驢。這個用電驢的軟體,裡面有個搜索功能。用它來搜索你想要的比賽資源就可以了。
第二個是www.mininova.com這個是一個國外的BT資源分享網站,基本上更新的特別快,而且質量特好。一般都會有上G的視頻種子,而且感覺重大比賽都有視頻,你可以去看看。大滿貫和大師賽都有。
第三個是eachtennis,這是一個論壇。裡面有資源分享板塊,有一個人經常在裡面發地址和BT種子。貌似還有一個視頻資源的公郵,裡面有重要賽事的視頻,這個也不錯。

Ⅹ 如何獲取ftp伺服器下指定文件的大小

調用格式: 〈整數型〉 對象.取目錄列表 ([文本型 欲列出的文件],[文本型變數/變數數組 存放文件名的數組變數],[整數型變數/變數數組 存放文件屬性的數組變數],[長整數型變數/變數數組 存放文件尺寸的數組變數],[日期時間型變數/變數數組 存放文件時間的數組變數]) - 網路傳送支持庫->FTP輔助對象
英文名稱:FtpGetDirList
返回FTP伺服器上指定目錄內的所有匹配文件和子目錄信息。成功返回被找到的文件和子目錄的數目,失敗返回 -1失敗的原因有可能是FTP伺服器的目錄結構暫時不被支持。本命令為初級對象成員命令。
參數<1>的名稱為「欲列出的文件」,類型為「文本型(text)」,可以被省略。可以包含路徑,可以使用多字元 (*) 和單字元 (?) 通配符來指定多重文件及目錄。
參數<2>的名稱為「存放文件名的數組變數」,類型為「文本型(text)」,可以被省略,提供參數數據時只能提供變數及變數數組。提供參數數據時只能提供變數數組。在命令執行完畢後,本變數數組內被順序填入所找到的匹配文件和子目錄名稱。變數數組內原有數據被全部銷毀,變數數組的維數被自動調整為所找到的文件數目。
參數<3>的名稱為「存放文件屬性的數組變數」,類型為「整數型(int)」,可以被省略,提供參數數據時只能提供變數及變數數組。當前不被支持,留做以後擴展。
參數<4>的名稱為「存放文件尺寸的數組變數」,類型為「長整數型(int64)」,可以被省略,提供參數數據時只能提供變數及變數數組。提供參數數據時只能提供變數數組。在命令執行完畢後,本變數數組內被順序填入所找到的匹配文件的尺寸,並與文件名數組成員一一對應。
參數<5>的名稱為「存放文件時間的數組變數」,類型為「日期時間型(date)」,可以被省略,提供參數數據時只能提供變數及變數數組。提供參數數據時只能提供變數數組。在命令執行完畢後,本變數數組內被順序填入所找到的匹配文件的最後修改時間,並與文件名數組成員一一對應。變數數組內原有數據被全部銷毀,變數數組的維數被自動調整為所找到的文件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