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中國低碳網訪問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中國低碳網訪問

發布時間: 2022-04-14 07:45:38

『壹』 中國城市低碳經濟網的獨特優勢

中國城市低碳經濟網是最權威專業的低碳官方第一站。獨家擁有483個會員城市市長、100位著名專家、學者等高端資源,獨家擁有中、英、日三語頻道,資訊及時迅達全球,目前已經成為低碳類網媒搜索引擎收錄最多的權威資訊平台。
主要致力於為城市市長決策層提供重要信息參考咨詢,是各級政府制定低碳發展決策的最佳學術工作助手;同時為關注氣候變化、城市低碳發展的中外高端人士、城市研究管理者、城市規劃設計者、集團企業總裁等提供翔實專業的低碳參考,更是服務於城市建築、城市交通、城市發展、城市品牌、城市投資、城市規劃等領域機構展示低碳成果的最佳發布平台。 劉國光,1923年11月出生,男,漢族,江蘇南京人,中共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名譽理事長。1946年西南聯大經濟系本科畢業,1955年莫斯科經濟學院研究生畢業。中國社會科學院特邀顧問、研究員;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共中央十二屆、十三屆候補委員,全國人大第八屆常務委員;兼任孫冶方經濟科學獎評委會主任,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名譽理事長,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學術專長為經濟學。1988年波蘭科學院推選為外籍院士;2000年俄羅斯科學院授予榮譽博士; 2005年獲得首屆中國經濟學獎「傑出貢獻獎」。
張卓元,1933年7月出生,男,漢族,廣東梅州市梅縣區人,中共黨員。1954 年7月中南財經學院經濟系畢業,大學學歷。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成本研究會會長、中國價格協會副會長、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秘書長。學術專長為政治經濟學、價格學。1990年獲「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91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程津培,男,漢族,1948年6月出生,籍貫江蘇灌雲。化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中科院院士、有機化學家。1989年5月加入中國致公黨,現任中國致公黨中央副主席、致公黨天津市委名譽主委,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此外,還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科教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委,《高等學校化學學報》編委等職。
潘家華教授現為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1985年獲碩士學位,1992年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經濟學)。1993年回國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從事環境經濟學與全球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研究。1997/98年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北京代表處資深項目官員和能源與環境顧問。1998-2001,赴荷蘭參加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關於溫室氣體減排的社會、經濟、技術綜合評估報告的協調、組織、寫作和統纂工作。2001年10月回中國社會科學院,任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2005年10月,任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應聘為浙江省等生態省建設活動顧問。同時擔任中國生態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保護母親河顧問團成員、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歐洲氣候論壇理事。研究領域為環境經濟學、可持續城市化、全球變化與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經濟學。發表學術(會議)論文200餘篇,撰寫專著4部,譯著1部。主編大型國際綜合評估報告和論文集3部。分別有一篇論文和一部專著獲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參與撰寫的一套叢書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鄭新立,經濟學碩士,研究員,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新立,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宏觀經濟理論與政策。長期從事經濟理論和經濟政策研究,在計劃和投資體制改革、宏觀經濟調控、中長期發展政策等領域,都有較深的研究和獨到見解。多次參加中共中央全會、《政府工作報告》和「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規(計)劃的起草工作。2009年4月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
范恆山,1977年考入武漢大學經濟學系,分獲經濟學學士、碩士學位。1984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系,獲經濟學博士學位。1988年進入原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主要從事經濟體制改革總體規劃,方案的研究設計和城市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後任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2006年6月任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司長,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學術研究領域廣泛,尤其是在經濟改革與發展理論研究方面造詣很深,主持或參與了一系列重要文稿的撰寫,提出了許多重要政策建議。
楊朝飛,男,漢族,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1951年9月出生,河北定州人,1968年12月參加工作,1973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武漢大學法學院環境法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法學碩士。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史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環境法學會副會長。2010年11月任環境保護部核安全總工程師。
陳淮,國家級有特殊貢獻專家,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現為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城鄉建設經濟研究所所長。出版有《工業化-中國面臨的挑戰》等專著十餘部,公開發表論文數百篇;主要研究領域:工業化理論、產業結構理論、區域經濟理論。工業化理論與房地產經濟研究者。
周天勇,1958年生,經濟學博士,教授,中共中央黨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北京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1980年從青海省民和縣考入東北財經大學投資系,1984年畢業留校,1989年考取東北財經大學汪祥春教授博士研究生,1992年獲東北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在東北財經大學期間,經濟理論方面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東歐經濟學各流派、西方經濟學;並學習了貨幣銀行、財政稅收、會計、統計、工業經濟等部門經濟學。1994年調入中央黨校執教和從事研究至今。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小城市發展促進會副會長,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科技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兼職教授;北京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價格咨詢專家;浙江資本與企業發展研究會名譽理事長。
徐嵩齡,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經濟學、文化和自然遺產經濟學研究工作。2009年5月16日國務院續聘徐嵩齡為國務院參事。
劉迎秋,男,北京市人。1950年8月出生河北深澤。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1993年起評為終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96年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院級突出貢獻專家。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兼研究生院教授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及學位委員會主任,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
朱鐵臻,江蘇省南京市人(祖籍鎮江)。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東北財經大學兼職教授、城市生態經濟委員會常務副會長。1992年榮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經濟理論、城市發展與城市生態經濟理論研究、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
劉樹成,1945年10月出生於上海,男,漢族,中共黨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特邀理事。1967年8月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畢業,1981年8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系畢業,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經濟研究》主編,中國數量經濟學會顧問。學術專長為宏觀經濟學。1992年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8年獲「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
楊聖明,山東金鄉人,1939年7月13日生,從1966年至今的35年間,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財貿所和研究生院工作,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兼副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對外經貿與國際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特邀顧問。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經濟研究所所長、學術委員會主任、黨委書記、《財貿經濟》雜志主編。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價格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城市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成本研究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貿易學會理事等。1992年10月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證書》。1993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任博士生導師,至今已培養20名博士和2名博士後。1994年獲國家人事部頒發的《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證書》。2003年當選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陳棟生,男,1935年10月出生於湖北省應城市,著名區域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西部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咨公司總經理、內蒙古呼倫貝爾盟副盟長。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西部發展研究中心名譽主任,研究生院教授,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東中西部區域發展和改革研究院學術委員,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特邀理事,武漢市社會科學院名譽院長,10餘個市(地)政府經濟顧問和深圳大學等幾所大學的客座教授,武漢市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特聘專家。雲南財貿學院區域發展研究所兼職教授。曾獲孫冶方經濟科學著作獎,第二屆(2005)中國發展百人獎。1991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有突出貢獻專家證書,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趙人偉,1933年3月出生於浙江金華。195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系。1957—1985年,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1990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特邀理事。趙人偉研究員還曾擔任過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所學術委員會主任、《經濟研究》雜志主編等職務。他長期從事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並且因為計劃和市場問題的研究而獲得1984年孫冶方經濟學獎;因為收入分配問題的研究而分別獲得1986年和1994年孫冶方經濟學獎。自1995年以來,曾被列入美國的世界名人錄(Marquis Who's Who in the World)。
張平,現任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導),經濟所副所長,江南信託首席經濟學家,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曾任宏觀經濟研究室副主任,資本理論研究室主任,所長助理。
高培勇,1959年1月出生,男,漢族,天津市人,中共黨員。1978年至1985年,在天津財經學院財政學系獲經濟學學士、經濟學碩士學位。1991年至1994年,在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系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00年,在英國卡迪夫大學商學院做高級訪問學者。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
陳耀,經濟學博士,漢族,1958年出生於湖南長沙。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研究員,工業布局與區域經濟研究室副主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科院西部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秘書長;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國管理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特邀理事。專業研究領域:區域經濟、產業空間組織和政府政策。研究重點:國家區域政策、區域規劃、產業集群與區域競爭力、開發區定位、資源型城市轉型、大都市圈經濟、西部開發戰略、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崛起、以及縣域經濟。
董志凱,女,1944年生於上海市。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經濟史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現代經濟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特邀理事。曾多次主持國家重點項目研究,如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檔案資料選編》常務副主編、國家重點項目《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史》第一卷、第二卷主編等。
曹建海,河北省永年縣人,1967年12月28日生,經濟學博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投資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特邀理事。
魏傑,1952年9月生於西安。曾先後獲得經濟學碩士、博士學位。曾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主任、教授、博導,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研究所所長。現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導,企業戰略與政策系主任,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特邀理事,兼任全國十三個省市的經濟顧問,十五家企業經濟顧問,中國國有資產管理學會等5家學會的副會長。1991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特殊貢獻的中青年專家。自1979年起至今,20餘年共發表論文400餘篇,出版專著20餘本。
呂斌,男,日本東京大學博士、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城市和區域規劃系主任、北京大學城市規劃設計中心主任,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常務理事。
肖灼基,廣東汕頭人。1953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大三時因品學兼優被推薦攻讀研究生。現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政協常委兼社會與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特聘顧問。獲首屆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等諸多獎項。1992年國務院批准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政治經濟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經濟界》雜志社社長兼總編,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特邀理事。
周一星,教授,江蘇常州人,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教授,中國地理學會常務理事,城市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特邀理事。
胡兆量,教授,男,1938年出生,浙江人,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特邀理事。兼任中國經濟地理研究會理事長,主要貢獻:完成寧夏南部山區、溫州等國土與城市規劃工作,獲教委和省級一等獎,對地理學基本理論、中國發展規律、北京城市發展、中國鋼鐵工業布局等有系統論著,講授經濟地理學導論和中國經濟地理等課程。
衛興華,山西五台縣陽白鄉善文村人。中共黨員一級教授。於1952年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歷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系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校學位委員會理論經濟學分會主席、《中國人民人學學報》總編輯等職;曾任第三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經濟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哲學社會科學經濟學科規劃小組成員、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全國綜合性大學《資本論》研究會會長、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特邀理事。
何偉,1926年11月12日生,河北趙縣人。曾任教研室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雜志主編,國家幾個研究所特邀研究員及企業的顧問和幾所大學的客座教授,為進行學術交流曾到日本九州大學講學。現任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私營企業研究會理事、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特邀理事等職。

『貳』 > 中國城市低碳經濟網

它依託中國社科院國家智庫資源,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人民網等國家級媒體合作平台,世界能源組織、歐盟商會、中國城市友好聯合會、中國節能協會、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外組織、科研院校等重點部門,積極配合國家有關政策方針,按照憑實力、辦實事、求實效的原則,探索中國低碳之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

『叄』 中國低碳經濟網的網站簡介

作為中國乃至世界在低碳行業領先的門戶網站,關注政府和企業在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社會責任、可持續性發展和低碳產品的生產與服務等領域,以權威性、開放性、預見性、針對性、有效性、協同性以及不斷加強政府與企業政策的指導、宏觀與微觀實施行為的統一性,推動綠色、低碳產業健康發展,促進低碳社會的逐步形成。

『肆』 中國低碳經濟網的介紹

中國低碳經濟網為國內外低碳行業提供:低碳資訊、權威低碳政策新聞、海量低碳供應和求購信息,是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重要門戶網站。中國低碳經濟網由中國企業報能源環境周刊、能源環境理事會、中國企業低碳經濟研究中心共同主辦,以資訊全、信息廣、更新快著稱。是中國領先的低碳行業門戶網站,也是全球低碳行業領域的權威大中型網站。

『伍』 中國低碳經濟網的法律聲明

(一)個人資料的收集用戶在匿名的狀態下即可訪問本網站並獲取信息。在本網站請求用戶提供有關個人信息之前,本網站會解釋這些信息的用途。本公司僅在與經營業務和經營活動有關的合法目的下,並經用戶同意,以公平、合法的方式收集必要的用戶個人資料。本網站有可能根據收集到的用戶姓名、地址、電話號碼、電子郵件等信息向用戶發送免費的信息資料,或根據用戶留下的真實有效的聯系電話主動向用戶發起呼叫,與用戶聯系。用戶有權自行決定如何處置來自我們的任何信息資料,或不接聽我方主動發起的呼叫電話。由於用戶自行處置或不接聽我方電話而遭受和/或造成的損失,我公司概不承擔責任 。
用戶在本網站注冊時,須依服務注冊表之提示提供用戶本人真實、正確、最新及完整的資料,並保證個人資料的適時更新,因用戶提供個人信息不準確、不完整及未及時更新給用戶造成的任何損害,本公司不承擔任何責任。因用戶提供個人信息不準確、不完整及未及時更新給本公司造成損失的,本公司保留追償的權利。
(二)個人資料的使用本公司有權為內部業務目的使用您提供的個人資料,諸如促進本公司業務和本公司提供給客戶的服務及產品的日常管理和營運,監控本網站的使用及安全,實施內部控制,以及制備統計數字、進行規劃和研究等目的;或設計服務和產品供客戶使用;或推廣(包括直銷及市場調查)目的;或確認、核對和/或記錄及維護通信和推廣的聯絡名單;或解決爭議、排除問題和執行本法律聲明;或使本公司任何業務或經營活動的參與者、附屬參與者或受讓人能對相關轉讓、參與項目、附屬參與項目或轉移進行評估;或與上述任何一項直接有關的其它目的。
基於以上目的對用戶個人資料的有權使用人,不僅限於本公司,還包括經本公司合法授權、與本公司業務和經營活動有關的本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聯營公司、業務夥伴和專業顧問,以及向本公司提供與本公司業務和經營活動有關的行政管理、電信、計算機、付款、內容、信息服務或其它服務的任何代理人、承包商或第三方服務提供者。
(三)個人資料的披露
本網站將採取合理的安全手段保護用戶提供的個人資料,在未得到用戶許可之前,不將用戶的任何個人信息提供給任何無關的第三方,但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除外:
1.根據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有權機關要求提供。
2.由於用戶對自身信息保密不當,導致用戶非公開信息泄露。
3.由於網路線路、黑客攻擊、計算機病毒等原因造成的資料泄露、丟失、被盜用或被篡改等。
4.為了保護本網站用戶的權利或財產。
5.在緊急的情況下,為了保護本網站及其用戶之個人或公眾安全。
6.其他特殊或緊急情況。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只供參考之用,不用於商業用途。本網站不能保證該等信息的准確性、有效性、及時性或完整性。本公司及其員工一概毋須以任何方式就任何信息傳遞或傳送的失誤、不準確或錯誤對用戶或任何其他人士負任何直接或間接的責任。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本公司不承擔用戶或任何人士就使用或未能使用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或任何鏈接或項目所引致的任何直接、間接、附帶、從屬、特殊、懲罰性的損害賠償(包括但不限於收益、預期利潤的損失或失去的業務、未實現預期的節減)。本公司保留自行決定更正本網站中任何部分的任何錯誤或遺漏的權利。本公司可以在任何時間對本網站、本網站上描述的內容和產品、項目、服務或價格作出任何其他修改而無需通知。
本網站上的信息和內容以及在本網站上可獲得的軟體和材料均「依原樣」提供而不包含明示或暗示的任何性質的陳述或保證。在法律許可的最大限度內,本公司聲明不作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陳述和保證,包括但不限於有關安全性、准確性、完整性、適銷性、無侵權、適合任何特別目的或沒有計算機病毒的保證。您應為使用本網站承擔全部責任和風險。
如發生以下情況,本網站不對用戶的直接或間接損失承擔法律責任:
1.營業中斷。
2.無法登陸本網站,或登陸本網站延遲或中斷。
3.數據無法傳送、錯誤傳送、毀損、滅失或其他修改。
4.因處理本網站上對其它網站的鏈接或本網站上存在對其它網站的鏈接所遭受的任何種類的損失或損害。
5.就客戶使用本網站(包括鏈接到第三方網站或自第三方網站鏈接)而可能產生的計算機病毒、系統失靈或功能紊亂。
6.本法律聲明第四條第三項中規定的六種情形所引起的用戶個人資料的披露或泄露。
7.因不可抗力或本公司無法合理控制的其他原因所導致的用戶損失。 如因系統維護或升級的需要而需要暫停網路服務,本網站將盡可能事先進行通告。如發生下列情形之一,本網站有權隨時中斷或終止向用戶提供網路服務而無需通知用戶,並拒絕用戶於現在和未來使用本網站所提供服務之全部或任何部分:
(1)用戶提供任何錯誤、不實、過時、不完整或具有誤導性的資料,或者本網站有理由懷疑前述資料為錯誤、不實、過時、不完整或具誤導性的;
(2)用戶違反本法律聲明或相關使用協議中規定的使用規則。除以上所述情形外,本網站同時保留在不事先通知用戶的情況下隨時中斷或終止部分或全部網路服務的權利,對於所有服務的中斷或終止而造成的任何損失,除法律另有規定或雙方另有約定外,本公司無需對用戶或任何第三方承擔任何責任。 本法律聲明的制定、執行和解釋及爭議的解決均應適用中華人民和國法律。雙方因使用本網站所產生的爭議,協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可以向本公司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陸』 中國城市低碳經濟網的網站導讀

第一板塊:資訊服務。中國城市低碳經濟網自成立以來,樹立了全面、客觀、深入的資訊報道方針,欄目設置嚴謹詳實,分為資訊、城市、產業、企業、社會五大板塊,21個主欄目,286個分欄目,涵蓋了門類齊全的低碳、環保、城市的熱點話題。大量的專業資訊採集形成了完備的低碳資料庫,每天及時為訪問者提供最新鮮的低碳資訊,主要為城市市長決策層提供重要信息參考咨詢,同時為關注氣候變化、城市低碳的中外高端人士、城市研究管理者、城市規劃設計者、集團企業總裁等提供翔實專業的低碳參考,是服務於城市發展、城市品牌、城市投資、城市規劃等領域的機構展示低碳成果的最佳發布平台。
第二板塊:城市服務。與國內外低碳機構建立良好互動合作,發布解讀國家低碳經濟政策導向;開展全國城市低碳經濟產業調查;組織相關產學研交流互動(產業發展規劃、技術經濟政策、行業技術標准等討論);提供國際先進低碳經濟參考案例和文獻;為政府在城市低碳經濟的規劃建設出謀劃策;為低碳經濟建設重點工程招商引資。
第三板塊:產業服務。以網路媒體為基礎,聯合有關報紙、廣播、電視等多媒體,利用各方優勢發揮影響力,為產業的發展爭取政策支持和資金支持等,普及低碳知識,宣貫產業規范及產業標准,倡導產業自律性機制,提高產業整體素質,維護產業整體利益。
第四板塊:企業服務。為企業提供技術、設備、市場信息(如城市低碳經濟工程項目);宣傳推廣優秀低碳經濟企業和產品;組織實施低碳產業低碳經濟領域的工程示範推廣;組織合作交流活動;幫助企業引進資金、技術和設備,介紹國外同業先進理念和技術;為國內外企業建立有效對話機制;幫助優秀國內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維護理事會員單位的合法權益。
同時,為企業提供專業的網路信息技術,從而增強低碳經濟企業競爭力,推動低碳經濟企業以節能減排為核心,提升研發設計、生產過程、企業管理、產品流通等各方面能力,建立適合信息化社會競爭特點的體現未來競爭趨勢的研發設計、生產體系、生產經營管理、產品流通等網路的建設,實現優化內部資源,同時更好利用外部資源。
第五板塊:社會服務。第五板塊:社會服務。中國城市低碳經濟網不僅為城市市長、企業領導等專業人士提供詳實的權威資訊,而且為關注低碳生活的環保人士、NGO組織等提供豐富的低碳生活資訊。現設有低碳知識、低碳餐廳、低碳飲食、低碳酒店、低碳社區、低碳旅遊、低碳家庭、低碳人物、低碳家居等欄目,中國城市低碳經濟網以宣貫低碳、可持續發展理念為己任,深入實踐低碳媒體的企業責任,提倡節約環保,綠色出行等低碳生活方式,讓低碳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

『柒』 低碳生活是什麼樣的

所謂「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把生活作息時間所耗用的能量要盡量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是一種生活態度。 低碳生活宣傳海報
也成為人們推進潮流的新方式。它給我們提出的是一個願不願意和大家共創造低碳生活的問題。我們應該積極提倡並去實踐低碳生活,要注意節電、節氣、熄燈一小時……從這些點滴做起。除了植樹,還有人買運輸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堅持爬樓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煩。

實行方式
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峰會自2009年12月7日開幕以來,就被冠以「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會議」、「改變地球命運的會議」等各種重量級頭銜。這次會議試圖建立一個溫室氣體排放的全球框架,也讓很多人對人類當前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開始了深刻的反思。縱然世界各國仍舊減排問題進行著艱苦的角力,但低碳這個概念幾乎得到了廣泛認同。 低碳,是指較低或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對此,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任官平告訴《生命時報》:「節能就是最大的減碳。」首先,減碳主要落實在生產上,如大力開發水能、核電、風能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任官平強調,減碳是每個人的責任。對我們來說,生活方式描繪了每個人的「碳足跡」。 什麼樣的人可以算是「低碳族」,「低碳」又代表什麼呢?簡單來說,「低碳」是一種生活習慣,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去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只要你願意主動去約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你就可以加入進來。當然,低碳並不意味著就要刻意去節儉,刻意去放棄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到多節約、不浪費,同樣能過上舒適的「低碳生活」。 簡單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包括以下一些低碳的良好生活習慣:倡導低碳,呵護地球。

養成低碳生活習慣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來洗手、擦傢具、澆花等。干凈衛生,自然滋潤; 2.將廢舊報紙鋪墊在衣櫥的最底層,不僅可以吸潮,還能吸收衣櫃中的異味; 3.用過的面膜紙也不要扔掉,用它來擦首飾、擦傢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帶,不僅擦得亮還能留下面膜紙的香氣; 4.喝過的茶葉渣,把它曬干,做一個茶葉枕頭,既舒適,又能幫助改善睡眠; 5.出門購物,盡量自己帶環保袋,無論是免費或者收費的塑料袋,都減少使用; 6.出門自帶喝水杯,減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飯盒,盡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8.養成隨手關閉電器電源的習慣,避免浪費用電; 9.盡量不使用冰箱、空調、電風扇,熱時可用蒲扇或其他材質的扇子。 經過手工DIY的再創造,你會發現原來廢物也是寶,這樣的家居環境健康且充滿了創意的小歡樂。 「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細節的改變證明:氣候變化已經不再只是環保主義者、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關心的問題,而是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種理想,更是一種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還有一些不容易注意的幾點: 1.每天使用傳統的發條鬧鍾,取代電子鬧鍾; 2.在午休和下班後關掉電腦電源; 3.一旦不用電燈、空調,隨手關掉;手機一旦充電完成,立即拔掉充電插頭; 4.選擇晾曬衣物,避免使用滾筒式乾衣機;用在附近公園等適合跑步的空氣清新的地方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機上的45分鍾鍛煉; 5.用節能燈替換60瓦的燈泡;不開汽車改騎自行車,或步行; 6.在使用電腦時,盡量使用低亮度,開啟程序少些等,這樣可以節電。 7.如果可以,盡量少看電視。建議多看書,既可節電,也可以增長知識。 8.用剩的小塊肥皂香皂,收集起來裝在不能穿的小絲襪中,可以接著用。

低碳生活50條准則
1、少用紙巾,重拾手帕,保護森林,低碳生活; 2、每張紙都雙面列印,相當於保留下半片原本將被砍掉的森林; 3、隨手關燈、開關、拔插頭,這是第一步,也是個人修養的表現;不坐電梯爬樓梯,省下大家的電,換自己的健康; 4、綠化不僅是去郊區種樹,在家種些花草一樣可以,還無須開車; 5、是的,一隻塑料袋5毛錢,但它造成的污染可能是5毛錢的50倍; 6、完美的浴室未必一定要有浴缸;已經安了,未必每次都用;已經用了,請用積水來沖洗馬桶; 7、關掉不用的電腦程序,減少硬碟工作量,既省電也維護你的電腦; 8、相比開車族來說,騎自行車上下班的人一不用擔心油價漲,二不用擔心體重漲; 9、沒必要一進門就把全部照明打開,人類發明電燈至今不過130年,之前的幾千年也過得好好的; 10、考慮到坐公交為世界環境做的貢獻,至少可以抵消一部分開私家車帶來的優越感; 11、請相信,痴迷皮草那不過是一種反祖沖動; 12、可以這么認為,氣候變暖一部分是出於對過度使用空調和暖氣的報復; 13、盡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為製造他們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 14、如果你知道西方一些海洋博物館里展出中國生產的魚翅罐頭,還會有這么好的食慾吃魚翅撈飯么; 15、未必紅木和真皮才能體現居家品味;建議使用竹製傢具,因為竹子比樹木長得快; 16、其實利用太陽能這種環保能源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盡量把工作放在白天做; 17、過量肉食至少傷害三個對象:動物,你自己和地球; 18、婚禮儀式不是你憋足28年勁甩出的面子,更不是家底積累的PK。如今簡約、低碳才更是甜蜜文明的附件值; 19、認為把水龍頭開到最大才能把蔬菜盤碗洗得更干凈,那隻是心理作用; 20、可以理直氣壯地說,衣服攢夠一桶再洗不是因為懶,而是為了節約水電; 21、把一個孩子從嬰兒期養到學齡前,花費確實不少,部分玩具、衣物、書籍用二手的就好; 22、如果堵車的隊伍太長,還是先熄了火,安心等會兒吧; 23、定期檢查輪胎氣壓,氣量過低或過足都會增加油耗; 24、定期清洗空調,不僅為了健康,還可以省不少電; 25、一般的車用93#油就夠了,盲目使用97#可能既費油,還傷發動機; 26、跟老公交司機學習如何省油:少用急剎,把油門鬆了,靠慣性滑過去; 27、有些人,尤其是女性,洗個澡用掉四五十升水,潔癖也不用這么誇張; 28、科學地勤儉節約是優良傳統;剩菜冷卻後,用保鮮膜包好再送進冰箱;熱汽不僅增加冰箱做功,還會結霜,雙重費電; 29、其實空調外機都是按照防水要求設計的,給它穿外套,只會降低散熱效果,當然費電; 30、洗衣粉出泡多少與洗凈能力之間無必然聯系,而低泡洗衣粉可以比高泡洗衣粉少漂洗幾次,省水省電省時間; 31、洗衣機開強檔比開弱檔更省電,還能延長機器壽命; 32、電視機在待機狀態下耗電量一般為其開機功率的10%左右,這筆賬算起來還真不太小; 33、如果只用電腦聽音樂,顯示器僅可以調暗,或者乾脆關掉; 34、如果熱水用得多,不妨讓熱水器始終通電保溫,因為保溫一天所用的電,比一箱涼水燒到相同溫度還要低; 35、洗干凈同樣一輛車,用桶盛水擦洗只是用水龍頭沖洗用水量的1/8; 36、可以把馬桶水箱里的浮球調低2厘米,一年可以省下4立方水; 37、建立節省檔案,把每月消耗的水電煤氣也記記賬,做到心中有數; 38、買電器看節能指標,這是最簡單不過的方法了; 39、實驗證明,中火燒水最省氣; 40、10年前亂丟電池還可以能是無知,現在就完全是不負責任了; 41、隨身常備筷子或勺子,已經是環保人士的一種標簽; 42、冰箱內存放物品的量以占容積的80%為宜,放得過多或過少,都費電; 43、開短會也是一種節約-照明、空調、音響等等; 44、沒事多出去走走,「宅」是很費電的; 45、非必要的話,盡量買本地、當季產品,運輸和包裝常常比生產更耗能; 46、植樹為你排放的二氧化碳埋單,排多少,吸多少; 47、衣服多選棉質、亞麻和絲綢,不僅環保、時尚,而且優雅、耐穿; 48、烘乾真的沒必要,讓衣服曬曬太陽,會消毒殺菌; 49、美國有統計表明:離婚之後的人均資源消耗量比離婚前高出42%-61%,讓我們用婚姻保護地球吧; 50 、在後備箱里少放些東西吧,那也是重量,浪費汽油資源,還易被盜。

低碳家居
「低碳」是一個涵蓋內容非常廣的概念,所有能夠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方式都可以統稱為低碳,包括 低碳生活宣傳海報
工業生產上的節能減排、建築的綠色設計、汽車的節能。低碳生活對於家居來講,也能盡量節約能源,減低有害物質的排放。 簡約大方最利於節能 近幾年來,簡約的設計風格漸漸成為家庭裝修中的主導風格。而簡約的風格恰恰就是家裝節能中最為合理的關鍵因素,當然簡約並不等於簡單,只要設計考慮周全,簡約的風格是很適宜現代裝修,特別是年輕人的裝修來使用的。而且這樣的設計風格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家庭裝修當中的材料浪費問題。通透的設計如今也慢慢被越來越多的業主所接受,而這樣的設計在保持通風和空氣流通的同時,也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能源浪費。 色彩回歸環保自然 以前的家總是千篇一律的白色,隨著化工產業的發展,家居的顏色越來越多。其實色彩的運用也是關繫到節能的,過多使用大紅、綠色、紫色等深色系其實就會浪費能源。 特別是高溫時節,由於深色的塗料比較吸熱,大面積設計使用在家庭裝修牆面中,白天吸收大量的熱能,晚上使用空調會增加居室的能量消耗。 綠色建材築就低碳生活 在裝修過程中,其實可以更多在一些不注重牢度的「地帶」使用類似輕鋼龍骨、石膏板等輕質隔牆材料,盡量少用粘土實心磚、射燈、鋁合金門窗等。而在一些設計上也可以考慮放棄,比如絕大多數家庭只是偶爾使用的射燈和燈帶,其實是造價不菲的設計,很可能成為一大浪費。完全可以通過材質對比、色彩搭配等各種手段,替代射燈和燈帶。 此外,搬新居時,能繼續使用的傢具盡量不換。多使用竹製、藤製的傢具,這些材料可再生性強,也能減少對森林資源的消耗。 低碳生活,家居業似乎已經領先一步。從環保材料到環保裝修,從砍伐樹木到建設速生林,從發光頂設計到太陽能燈具…… 人類生活活動需要消耗能量,並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科學家發現,近200年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經上升30%,人們普遍認為各類極端氣候都和此有關。人們開始呼籲「低碳經濟,低碳生活」。這是在不降低生活質量的前提下,利用高科技以及清潔能源,減少能耗,減少污染的生活模式。 低碳生活並不深奧。設計師認為,「低碳」最原始的表現形式,就是如何用最少的錢干最多的事。裝修初期,業主和設計師都想方設法用最低的成本,最常見的材料和最簡單的設計,布置出一個舒適、安全又健康的家。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家開始在個性風格、特殊材料和高科技智能產品上下工夫,此舉無疑消耗了許多不必要的能源。如今,環境污染嚴重,能源缺乏和經濟危機等因素,促使最初簡朴的裝修理念升級為低碳生活了。 簡約設計風潮再回歸 「近年來,盡管家裝風格概念一直在不停變換,現代簡約的設計風格始終是主流。」瑞家裝飾設計師說,許多中高端的客戶主動提出,拒絕採用過去那種崇尚奢華的家裝設計理念,改走簡約路線,以自然通風、自然採光為原則,減少空調、電燈的使用幾率,節約裝飾材料、節約用電、節約建造成本。 「如果能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房屋內部結構改造,那就更『低碳』了。」裝飾設計師認為,從設計上而言,低碳理念其實與這兩年一些家裝公司強調的「輕裝修,重裝飾」的理念是吻合的。在裝修設計的時候,一些較為時尚的家庭也不再簡單地用吊頂、壁櫃,以及用一些昂貴的裝飾材料打造的裝飾造型等將空間堆砌裝滿,他們更講究空間布局、功能設置等,注重裝修和裝飾的區分,會利用實用的傢具與恰到好處的裝飾品來表現強烈的個人風格和情趣。 設計師建議,簡約裝修要遵循「少改動少修飾」的原則。即使房間結構存在很多問題,也不要大規模改動。消費者可以和設計師多溝通,用其他辦法解決或彌補。房間中少用隔斷等裝飾手法,盡量用空間的變化來達到效果。如果一定要使用隔斷,盡可能將其與儲物櫃、書櫃等傢具合二為一,減少其獨立存在的機會,增大室內空間。另外,減少隔斷的設置,還可以加速室內空氣流動,減少空調、電扇等家用電器的耗能。 充分利用可循環材料 家居行業的原材料在採集、生產製造和運輸時都需要耗費大量的能源,能夠做到「低碳」、「可持續發展」的不多。「家裝設計正在流行『天然風』,並非只為了迎合田園式、鄉村式的風格。」華泰經典裝飾設計師認為,家裝流行「天然風」的意義在於它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建議業主在選擇木材、棉花、金屬、塑料、玻璃、藤條時,要盡可能地使用可循環利用的材料。 在裝飾材料的選擇上,很多人並非不注重環保,而是容易陷入一些認識上的誤區。在裝修過程中,其實可以更多地選擇一些類似輕鋼龍骨、石膏板等輕質隔牆材料,少用黏土實心磚、射燈、鋁合金門窗等資源浪費較大的材料,也可以從側面降低家裝工程的碳排放量。 一些家居配飾師也認為,在家居生活中合理利用廢舊物品對於營造「低碳」的生活環境同樣意義重大。比如,將喝過的茶葉曬干做枕頭芯,不僅舒適,還能幫助改善睡眠;用廢紙殼做煙灰缸,隨用隨扔,省事且方便。這些毫不起眼的廢物經過精心的DIY,都可以變廢為寶,讓自己的家變得更環保、更溫馨,又充滿實現創意的歡樂。 節約能源 低碳家居的核心是節能,但是節能並不意味著要犧牲居住的舒適度,並非就是要把空調或採暖系統關了。其實低碳生活是一種態度,就是在對人類生存環境影響最小,甚至是有助於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前提下,讓人的身心處於舒適的狀態。比如,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進行照明和供暖;還有歐洲現在建設了很多零排放建築,隔熱效果非常好,在自然通風的條件下,隔熱層可以把室內溫度調控到一個合適的水平。

中國式的低碳生活
穿棉布衣服還是化纖衣服?坐電梯還是爬樓梯?開車還是走路?在一部分國人眼裡,這不再是隨機的選擇而是嚴肅的生活態度問題,他們追求的是「低碳」的生活方式。 穿棉布衣服 過「低碳」生活 「我更喜歡棉布衣服。因為生產化纖衣服要消費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這是不環保的。」林輝說。 棉布衣服是不是真的比化纖衣服更環保姑且不論,但是林輝希望通過日常生活中的每個細小改變來減少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排放,這就是所謂的「低碳」生活方式。 「我個人能做的都是小事,但是如果每個人都能夠選擇低碳的生活方式,效果就是巨大的。」林輝說。林輝所工作的環保網站「中國低碳網」上提供了各種各樣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信息,既有相關政策,也有生活中減少排放的小竅門。 目前最熱鬧的社交網站之一豆瓣網上有十幾個與低碳生活有關的小組,他們積極推廣著「碳中和」的概念,即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就得補償多少。其中名為「低碳生活」的小組更提供有碳排放的網上查詢,比如,一家三口如果一年用電3000千瓦時,就排放了2.36噸二氧化碳,那麼他們需要種22棵樹才能抵消。 這種減排方式也漸漸為企業所採用。在線旅行服務網站攜程網2008年9月推出了一項「碳中和」服務:顧客預訂機票時,網站將根據飛行里程告知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相應的補償選項。比如,飛行15000公里積分5000點,就可以換一棵樹苗,由非政府組織「根與芽」的志願者種在內蒙的沙漠地區。 攜程網客戶服務部總監劉洪兵說,顧客對這項服務反饋很好,過去三個月已經有2300多名顧客用積分換了樹苗。 中國第一家實施「碳中和」的旅館URBN一年前在上海開業。管理方說,旅館從國際碳排放中介機構「零排放」購買了排放指標,這家有26個房間的旅館運營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都通過「零排放」機構的節能減排項目抵消掉了。 只有16.5%的人了解「碳中和」 然而,像林輝這樣的人仍是少數。中國低碳網去年4月對300名網民進行的調查顯示,只有16.5%的人了解「碳中和」的理念。 計程車司機劉永說:「低碳?沒聽說過。我知道全球變暖。不過,這是不是二氧化碳引起的,還不好說吧。」在他眼裡,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從西方傳來的舶來品,是趕時髦,跟自己沒什麼關系。 「其實,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傳統的生活方式。節約一向是傳統美德。可是現在,人們崇尚消費主義,總想賺更多的錢,住更大的房子,開更好的車子。」林輝說,「我希望中國人能夠重拾傳統哲學提倡的『天人合一』的理念。」 中國曾被稱為「自行車王國」,現在卻成為全球最有潛力的汽車市場之一。 社科院研究可持續發展的專家崔大鵬說:「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有責任防止全球變暖。如果所有的中國人都像美國人一樣生活,我們也許需要五個地球。」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中國已經是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僅次於美國。

低碳生活的具體操作
家用電器設備
冰箱 冰箱內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積的80%為宜,放得過多或過少,都費電。 食品之間、食品與冰箱之間應留有約10毫米以上的空隙。用數個塑料盒盛水,在冷凍室製成冰後放入冷藏室,這樣能延長停機時間、減少開機時間。 空調 空調啟動瞬間電流較大,頻繁開關相當費電,且易損壞壓縮機。將風扇放在空調內機下方,利用風扇風力提高製冷效果。空調開啟後馬上開電風扇。晚上可以不用整夜開空調,省電近900%。將空調設置在除濕模式工作,此時即使室溫稍高也能令人感覺涼爽,且比製冷模式省電。 洗衣機 在同樣長的洗滌時間里,弱檔工作時,電動機啟動次數較多,也就是說,使用強檔其實比弱檔省電,且可延長洗衣機的壽命。按轉速1680轉/分(只適用渦輪式)脫水1分鍾計算,脫水率可達55%。一般脫水不超過3分鍾。再延長脫水時間則意義不大。 微波爐 較乾的食品加水後攪拌均勻,加熱前用聚丙烯保鮮膜覆蓋或者包好,或使用有蓋的耐熱的玻璃器皿加熱。每次加熱或烹調的食品以不超過0.5千克為宜,最好切成小塊,量多時應分時段加熱,中間加以攪拌。盡可能使用「高火」。為減少解凍食品時開關微波爐的次數,可預先將食品從冰箱冷凍室移入冷藏室,慢慢解凍,並充分利用冷凍食品中的「冷能」。 計算機 短時間不用電腦時,啟用電腦的「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關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列印機等外圍設備;少讓硬碟、軟盤、光碟同時工作;適當降低顯示器的亮度。用筆記本計算機要特別注意:對電池完全放電;盡量不使用外接設備;關閉暫不使用的設備和介面;關閉屏幕保護程序;合理選擇關機方式:需要立即恢復時採用「待機」、電池運用選「睡眠」、長時間不用選「關機」;電池運用時,在WindowsXP/VISTA下,通過SpeedStep技術,CPU自動降頻,功耗可降低40%。 燃氣 用大火比用小火烹調時間短,可以減少熱量散失。但也不宜讓火超出鍋底,以免浪費燃氣。夏季氣溫高,燒開水前先不加蓋,讓比空氣溫度低的水與空氣進行熱交換,等自然升溫至空氣溫度時再加蓋燒水,可省燃氣。燒煮前,先擦乾鍋外的水滴,能夠煮的食物盡量不用蒸的方法烹飪,不易煮爛的食品用高壓鍋或無油煙不銹鋼鍋燒煮、加熱熟食用微波爐等等方法,也都有助於節省燃氣。開短會也是一種節約,照明、空調、擴音用電都能省下來。即將過期的香水,可噴灑在塞入枕頭的乾燥花里、洗衣服的水中和拖過的地板上。任何電器一旦不用立即拔掉插頭。
出行交通工具
盡量選用公共交通,開車出門購物要有購物計劃,盡可能一次購足。多步行,騎自行車,坐輕軌地鐵,少開車。 開車節能:避免冷車啟動,減少怠速時間,避免突然變速,選擇合適擋位避免低檔跑高速,定期更換機油,高速莫開窗,輪胎氣壓要適當。 多用電郵,MSN,QQ等即時通訊工具,少用傳真列印機,植樹。 多乘公交車 交通產生的二氧化碳占溫室氣體排放量30%以上,減少此類排放量的最好辦法之一是:乘坐公交車。美國公共交通聯合會稱,公共交通每年節省近53億升天然氣,這意味著能減少15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少開汽車,多騎電動自行車 電動自行車或者即將來臨的電動汽車,最大的優點是零排放、低噪音、無污染,節能環保。根據歐洲電動自行車安全標准EN15194《電力助動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定義是:配有輔助電機帶腳踏的自行車,但不能由該輔助電機單獨驅動。標准涵蓋的電動自行車范圍限定在:電壓不超過48Vdc,最大連續額定功率為0.25kw, 車速達到25公里/時或者停止蹬踏後,輸出功率逐漸減少至零。而中國GB 17761-1999 《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增加了有爭議的條款「電動車的整車質量(重量)應不大於40kg」;
主要習慣
種一棵樹 談到全球變暖,如果你不了解復雜的碳捕捉(CCS)技術,那也不必慌張。事實上「捕捉」二氧化碳的能手就是樹木本身。要是你嫌自己種樹太麻煩的話,至少可以捐錢給環保組織,讓他們代勞。 打開一扇窗 我們每年人均排放約25噸二氧化碳,怎樣減少這個數字?有一些簡單有效的方法:打開一扇窗戶,取代室內空調;夏天使用空調時,溫度稍微調高幾度。數據統計表明,只要所有人把空調調高一度,全國每年能省下33億度電。 網上付賬單 在網上進行銀行業務和賬單操作,不僅能夠挽救樹木、避免在發薪日開車去銀行,排放不必要的二氧化碳,還能減少紙質文件在運輸過程中所消耗的能源。 掛根晾衣繩 研究表明,一件衣服60%的「能量」在清洗和晾乾過程中釋放。需要注意的是,洗衣時用溫水,而不要用熱水;衣服洗凈後,掛在晾衣繩上自然晾乾,不要放進烘乾機里。這樣,你總共可減少9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自備購物袋 每年全球要消耗超過5000億個塑料袋,其中只有不到3%可回收。塑料袋都由聚乙烯製成,掩埋後需上千年時間實現生物遞降分解,期間還要產生有害的溫室氣體。下次去雜貨店的時候,別忘記自備購物袋。 舍棄牛排 聯合國數據顯示,全球肉製品加工業排放的溫室氣體占排放總量的18%,甚至超過交通業。地球上共有15億只家養牛和野牛,17億只綿羊和山羊,而且它們的數量還在快速增長。如果你轉做一名素食主義者,每年的二氧化碳排量將減少約1.5噸。

『捌』 中國低碳經濟網是哪個網站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關於科技發展是利大還是弊大這個辨題,我方辨友一致認為科技發展利大於弊。
人類的生存方式,20萬年前與10萬年前相比,不會有太大的改變;3000年前與2000年前相比,不會有太大的改變;600年前與500年前相比,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是,今人與古人其實早已今非昔比,即使是現在與100年前相比,也已完全不一樣。是什麼推動了人類歷史的發展?是什麼讓人類開始了新的生存方式?
我說,這便是科技,是科技的發展才推動了人類的進程,是科技的發展才使人類有著這嶄新又美好的生活。縱觀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視科技的發展?回首過去,看四大發明,獨具鰲頭;觀天文歷法,為之驚嘆;覽趙州拱橋,設計精妙;窺《本草綱目》,東方巨典;瞻圓周率值,七位小數;眺絲綢之路,發展經濟;端青花瓷器,揚名海外。科技發展是強國之路,科技發展是中華民族進步的第一動力,沒有科學,我們哪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沒有科技,我們哪來的舒適的物質生活與精神享受?沒有科技的進步,我們哪能吃到雜交二號?我們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們哪能住進高樓大廈?
問,科技發展利大還是弊大?毋庸置疑,當然是利大!作何解釋?不用解釋!中華文明八千年歷史文明就是鐵證如山,歷史每時每刻都在改變,科技每時每刻都在發展。人類從茹毛飲血原始生活學會利用或燒熟食物,從依靠自然到繁殖飼養,從手無寸鐵到冶金煉石,這不都是進步,這不都是發展?如果是弊端大於利的話,那人類為什麼都還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進步?只有進步才能使明天更美好!
一個人不進步是可悲的,一個國家不進步是沒落的,一個世界不進步是黑暗的。只要

『玖』 中國城市低碳經濟網的重點工作

政商理事會平台
負責中國綠色發展國際政商理事會理事會理事資格審查管理服務,為理事會員單位提供國際政商交流合作平台,定期邀請著名專家與理事會員開展對話活動,解決理事會會員單位在綠色發展中遇到問題,組織理事會會員參加國內外頂級專業會展或活動,協助理事會員單位的進行國際權威認證或申報國內外著名專業評獎活動。
國際交流合作
主辦國內外城市低碳發展主題論壇、會展、產品推介及項目投融資峰會等專業活動;組織城市或企業赴國外進行實地考察、商務洽談、展覽展示;接受社會各界委託,邀請海外專業機構代表團來華實地考察訪問,舉辦各種專業活動。
低碳成果宣傳
宣傳報道低碳發展的優秀城市或企業,深入宣傳低碳發展理念,全面普及低碳知識;與國內外學術權威機構合作,開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低碳發展的專業國內外培訓;重點推廣城市低碳發展實用技術,全面開展優秀示範工程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