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日本學生訪問中國老人日本侵華戰爭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日本學生訪問中國老人日本侵華戰爭

發布時間: 2022-04-14 12:51:49

❶ 列舉日本在1931-1937年製造的三次侵華事件或血腥屠殺事件。

近代中國(1840到1919)經歷哪些苦難?
概括來說:遭受列強不斷的侵略、欺凌,一次次的戰敗、求和、割地、賠款,使有著五千年文明的中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屈辱。中國也從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社會一步步的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中國各階級或階層進行了哪些抗爭和探索,結果如何?
1、抗爭——壓迫愈深,反抗愈烈,中國人民為反抗國內外反動勢力,改變屈辱地位,進行了長期不屈不撓的斗爭,近代前期的抗爭包括:虎門銷煙、三元里人民抗英、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中愛國軍民的抵抗、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
2、探索——先進的中國人為了謀求國家獨立和社會進步,探索各種道路,這是一個長期的極其復雜的艱苦歷程。主要包括地主階級抵抗派、洋務派、農民階級、資產階級維新派、革命派、民族資產階級的激進派的救國活動。
3、結果,只有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成功了。
一、近代前期愛國官兵的英勇斗爭
1、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標志著近代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開始。
┏林則徐——廣州——嚴加防守
▕ 關天培——虎門 ┓
2、在鴉片戰爭中:▕ 葛雲飛——定海 ┣ 英勇抗敵,壯烈犧牲
┗陳化成——吳淞 ┛
3、邊疆地區新危機時——左宗棠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整個新疆
4、中法戰爭中┏劉銘傳——在台灣地區擊退法國侵略者
┗馮子材——鎮南關大捷
┏左寶貴——平壤——戰死沙場
5、甲午中日戰爭期間┃鄧世昌——黃海——英勇戰斗,與艦同沉
┃徐邦道——遼東戰役率部英勇抵抗
┗丁汝昌——威海衛——寧死不降,自殺殉國

二、農民階級的抗爭
┏1841年,廣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
┫1851——1864年,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太平天國運動
┗1899——1900年,反帝愛國的農民運動——義和團運動

三、資產階級維新派,革命派及激進民主主義的探索
1、資產階級維新派的政治探索——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
2、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政治探索——由下而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3、資產階級激進派的探索——一場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新文化運動
四、地主階級的探索
1、鴉片戰爭時期地主階級抵抗派的探索
2、19世紀60—90年代,地主階級洋務派的探索
五、無產階級的探索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馬列主義指導下,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

一、19世紀列強發動的侵華戰爭及其影響
從1840—1900年的助年間,資本主義列強先後對中國發動過五次大規模的侵略戰爭,即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通過這些戰爭,列強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嚴重地損害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國家主權,使中國從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逐漸變成了半殖民地國家。
1.鴉片戰爭
18世紀60年代後,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英國的生產力得到極大發展;1825年爆發了第一次生產過剩危機。由於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結構和清政府實行的「閉關政策」,英國的對華商品輸出受到了嚴重阻礙,出現了大量逆差。當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發生後,英國便以「英國人的生命財產」受到侵害為借口發動了鴉片戰爭。
經過鴉片戰爭,中國的國門被打開,開始淪為列強的半殖民地。中英《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中所規定的五口通商、協定關稅、自由貿易、片面最惠國待遇等條款,為英國等西方列強的對華經濟擴張開了綠燈。不過,這一時期中國的開放還僅限於東南沿海地區。
2.第二次鴉片戰爭
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大門,英國夥同法國於1856—1860年進行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並於戰爭期間和戰爭結束後迫使清政府與之訂立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通過這兩個條約,漢口、牛庄、天津等內地和北方城市被開放成為商埠;條約還規定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國人可以到內地游歷、經商、傳教。這樣,列強的在華利益進一步擴張,從東南沿海地區深入到內地和北方地區。俄國趁火打劫,利用第二次鴉片戰爭大肆侵吞中國北方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3.甲午中日戰爭
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同時也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1894—1895年,發動了侵略朝鮮和中國的甲午戰爭。甲午戰爭以中國戰敗告終,清政府被迫於1895午4月與日本訂立了《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加速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過程,給中國近代社會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惡果。日本割佔中國台灣省等地,嚴重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的完整,刺激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巨額賠款加劇了清政府的財政危機,清政府被迫以犧牲主權為代價舉借外債,致使中國的內政外交進一步為列強所控制;允許外資在中國投資設廠,使帝國主義對華資本輸出合法化;而日本則利用巨額戰爭賠款瘋狂擴充軍備,使自己擠進帝國主義列強的行列,迅速成為遠東地區的侵略戰爭策源地。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0年,帝國主義列強借口鎮壓義和團的「排外運動」,發動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並迫使清政府與之訂立《辛丑條約》。《辛丑條約》是一個空前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使得中國的各項主權進一步遭到嚴重破壞,使得帝國主義列強在華勢力極大地加強,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辛丑條約》所規定的「庚子賠款」,本息合計白銀 9.8億兩,加上各地地方性賠款2000多萬兩,總數超過白銀10億兩,這是對中國人民的殘酷經濟掠奪;它關於懲辦「首禍」和禁止中國人加入或成立反帝組織的規定,體現了對中國的嚴厲政治奴役;它關於在北京設 立單獨的使館區、由各國派兵保護及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駐扎軍隊的規定,是對中國實行的野蠻軍事控制。
二、19世紀中國各種力量對列強侵略的反應
1.清政府的腐敗與對敵決策的失誤
清末反侵略的戰爭中,清政府在和與戰的決策上往往舉棋不定,徘徊於妥協與抵抗之間。決策的屢屢失誤,是導致戰爭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開戰前依賴列強的調停,戰、守准備不充分;戰爭中「避戰自保」,屢失戰機,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敗和戰爭決策高層的無能與軟弱。1894年在戰爭一觸即發的情況下,把持軍事、外交大權的李鴻章沒有在軍事上積極備戰,而是寄希望於各國的「調停」。甲午戰爭中,慈禧太後為她60歲生日的「萬壽慶典」,始終抱定對日妥協的和平方針。李鴻章為保存其實力極力奉行避戰求和的政策,採取消極抵抗的戰略方針,結果處處被動。
清軍中雖然有一批如關天培式的民族英雄,但大都缺乏鬥志,許多將領貪生怕死,甚至聞風而逃。
2.民眾的自發斗爭
外國勢力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妥協,激起了中國人民的自發斗爭。重要的斗爭主要有1841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1895年台灣人民的反割台斗爭和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
1841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是近代中國人民最早的自發反抗外國侵略的英勇斗爭。在1895年的反割台斗爭中,台灣各族人民組成了義軍,誓與台灣共存亡。義軍和留在台灣的部分清軍公推劉永福為領袖,領導台灣軍民共同抗擊日軍。
1898年,義和團運動首先在山東興起。隨著形勢的發展,義和拳改名義和團,樹起了「扶清滅洋」的大旗。慈禧太後發現義和團難以很快「剿滅」,就改用「招撫」的辦法,企圖控制利用。1900年春,義和團在清政府的默許下,涌人北京和天津。義和團在抗擊八國聯 軍的斗爭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後在西逃途中命令清軍「鏟除」義和團。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下,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失敗了。
3.有識之士的自強運動
林則徐在領導禁煙斗爭的同時,搜集和研究外國情況,組織人編譯出《各國律例》和《四洲志》,成為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礎上,編成了《海國圖志》一書,系統地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等情況。在這部書里,他提出了著名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1860年的「內憂外患」的形勢極大地震撼了清朝統治者和士紳階層。為實現「自強」的目的,洋務振創辦了一批新式軍事工業和新式學堂,並派遣學生留學,編練新式海陸軍。19世紀70年代起,為解決軍事工業的資金、燃料和交通運輸等困難,洋務派還打著「求 富」的口號,創辦了一批民用工業。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的戰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
19世紀70年代後,在「求富」的口號下,洋務派提出了利用本國經濟力量與外國資本主義競爭的「商戰」主張。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商戰」主張逐漸成為當時影響較大的反侵略主張。馬建忠和鄭觀應等是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派的代表。
三、20世紀日本侵華史
1.20世紀初期日本的侵華活動
1901年至1919年,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和期間的列強雖沒有發動大規模的侵華戰爭,但並沒有停止其他形式的侵略擴張。
1904—1905年,日本在中國的土地上發動了日俄戰爭,將侵略勢力擴張到中國東北。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取代了俄國在中國東北南都的殖民地位。1914年,日本借口對德宣戰,出兵中國山東,奪取德國租借的青島,強占膠濟鐵路沿線。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凱稱帝為誘餌,使佔領山東成為事實,公然向中國政府提出了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由於中國人民的激烈反抗和列強之間的矛盾斗爭,「二十一條」沒有實施,但由此加強了日本在我國東北地區的侵略權益,尤其是在華的經濟利益。袁世凱死後,日本支持皖系和奉系軍閥打內戰,造成了分裂割據的局面;並仇視中國革命,破壞中國的統一事業。
2.20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發動的大規模侵華戰爭
受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日本渴望從對外侵略中尋找出路。1931年挑起了「九一八事變」。 1932年,日本侵略者將東北佔領地改名為「滿洲國」, 扶植被推翻的清朝廢帝溥儀為傀儡。從此,中國東北地區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日本侵佔中國東北以後,開始擴大勢力,加快對華侵略的步伐。1932年發動一•二八事變、1935年發動華北事變,到1936年,華北的許多地方已經成為日本侵略者的勢力范圍。
1936年「二二六」兵變後,受軍部控制的廣田宏毅上台組閣,建立了軍事法西斯專政。1936年,廣田內閣召開會議,通過了《基本國策》,制定了「確保帝國在東亞大陸之地位」和「向南方海洋發展」的侵略方針,為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定下了基調。
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這是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信號,也是全國抗日戰爭的開始。戰爭初期,日軍由於裝備精良,准備充分,很快攻佔了華北五省和上海、南京等地。但日本的侵華戰爭遭到了中國人民的頑強抵抗,日本侵略軍陷入了長期戰爭 的泥潭之中。戰爭期間,日軍屠殺中國人民,製造了南京大屠殺慘案,掠奪中國的資源,進行奴化教育,實行殖民統治。

階段性特徵掃描
一、1840~1894年近代列強侵華特徵

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攫取了中國大量的「條約權利」,並監督清政府履行這些所謂的「條約義務」。在表面上「中外和好」的局勢下,進一步對中國進行經濟掠奪和文化滲透。列強還侵佔了中國大片領土,英國迫使清政府割讓了香港島和九龍司。俄國侵佔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列強利用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傾銷商品,商品輸出成為這一時期列強對華經濟侵略的主要方式。清政府在《南京條約》中開放了東南沿海五口,在(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增開11處通商口岸。中外貿易的巨大變化,表明中國的市場已經與世界資本主義市場聯系在一起。列強憑借不平等條約和低關稅,僱用大批買辦,在中國建立起一整套產品推銷網、原料收購網和金融控制網,逐步控制了中國市場。

二、1894~1901年近代列強侵華特徵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列強侵華的形式發生了變化:在經濟上,由原來的商品輸出為主到由資本輸出為主;在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在軍事上,列強趨向聯合,發動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美國「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標志著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帝國主義共同宰割中國的同盟。

三、1901~1945年近代列強侵華特徵

列強放棄了瓜分中國的計劃,採取「以華治華」的方針。甲午中日戰後,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日本和德國的崛起和後來居上,打亂了老牌帝國主義侵華的格局,使列強之間的斗爭更加激烈。日本成為侵略中國最凶惡的敵人。日俄在中國東北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並最終引發—場在中國領土上進行的日俄戰爭。帝國主義列強在侵華問題上雖有矛盾和斗爭,但在最大限度地侵略中國、維護他們共同利益這方面卻是一致的。

隨著日本獨霸中國的野心日益膨脹,終於在1931年發動了九一八事變,1937年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是要排除其他列強而獨霸中國,把中國變成它的殖民地。

四、1945~1949年近代列強侵華特徵

從抗日戰爭到新中國建立,美國採取扶蔣反共的對華政策,繼續以蔣介石為其代理人,逐漸形成獨佔中國的局面。新中國的成立,打碎了帝國主義侵華的陰謀。
規律性知識拓展
一、列強侵華戰爭的發動與世界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

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發生,隨後擴展到法、美等國。從1840年起,中、日等國被迫開放通商口岸,成為西方國家商品市場和工業原料的供應地。東方亞洲國家從屬於西方國家的格局形成。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進一步擴大各自控制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並為本國剩餘資本尋找投資場所,形成了瓜分世界的殖民主義狂潮。日本成為資本主義國家後,開始了對朝鮮和中國的侵略,成為亞洲惟一的帝國主義國家。

1929~1933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加劇了日本的階級矛盾和統治危機。日本法西斯在壟斷資產階級的支持下,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企圖把中國變成它的殖民地。

二、對外封閉造成了中國的落後

西方資本主義工業社會的確立,勢必要將東方封建主義的農業社會卷進世界政治經濟的新體系。面對西方的挑戰,清朝統治者在長期的閉關鎖國狀態下昧於世界形勢的發展變化,作出了無力的回應。統治者一是採取閉關鎖國的政策和措施,這種限制對外交往和貿易的閉關政策一直延續到鴉片戰爭前。二是以「天朝上國」的自我中心觀自居,,形成了閉關鎖國心態,對世界形勢的發展變化茫然無知。到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清政府才逐漸走向開放,但阻礙重重。在有限開放中學習西方,國力雖漸漸增強,但與列強相比仍然是相差很遠。

三、近代中國社會轉型中兩種矛盾的發展趨勢

1840年以後中國社會的發展,呈現出兩種相互矛盾的趨勢:從遭受列強侵略的角度說是向下沉淪,從接受資本主義先進文化的角度采說是取得了進步。鴉片戰爭前,中國經濟上自給自足,政治上君主專制。資本主義列強既是強盜,又是「先生」,侵略中國的同時,也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資本主義文化。其中包括近代的科技、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和民主自由價值觀。19世紀60年代以後,中國有了自己的近代工業、鐵路、輪船和電信以及近代的海軍和陸軍,並開始了向近代政治體制的轉化。

四,民族團結與統—是民族獨立的根本保證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是近百年來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的頂峰。在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面前,已經覺醒起來的中國人民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領導下,精誠團結,取得了抗戰的全面勝利。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近現代史上重要的轉折點,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由於時代、領導者和國際環境的變化,抗日戰爭同以前的反侵略戰爭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最顯著的區別就是這場反侵略戰爭是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領導下進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是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的根本的政治保證,對國共兩黨政治力量的消長和抗戰後中國的前途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與第—次國共合作的革命統一戰線以及國外的反法西斯陣線相比,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有著自己明顯的特點:廣泛的民族性,是真正的中華民族的大聯合;以國共第二次合作 為基礎,兩黨之間的聯合與斗爭貫穿於抗日戰爭的全過程;是國共兩黨有政權、有軍隊的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世界反法西斯斗爭的組成部分,得到廣泛的國際援助;經過抗日斗爭,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成為世界四強和聯合國創始國之一。

❷ 日本侵華戰爭資料有哪些

1874年5月,日本出兵3600餘人入侵我國台灣,殘酷殺戮高山族同胞。

10月,迫使清政府簽訂《北京專條》,承認琉球(現日本沖繩縣)為日本保護國,並賠償日本兵費50萬兩白銀。

1894年7月,日本軍艦突然襲擊在豐島海面執行護航任務的中國軍艦,重創「濟遠」號和「廣乙」號;擊沉「高升」號運輸艦,造成700多中國官兵死亡,由此爆發中日「甲午戰爭」。9月,日艦隊在黃海海面襲擊中國北洋艦隊,擊沉4艘軍艦。「致遠」號管帶鄧世昌及全船250人,「定遠」號管帶林永升及全船270人壯烈犧牲。

10月,日軍分兩路侵犯我國遼寧省。

11月,日軍佔領大連、旅順。日軍進入旅順後,見人就殺,在4天3夜的大屠殺中,全市2萬多中國人全遭殺戮,只有埋屍的36人倖免於難。

1895年2月,日軍從水陸兩路夾攻駐威海衛中國海軍。3月,日軍佔領整個遼東半島,日軍所至,燒殺淫掠,無惡不為,僅在田莊台一地,就殺死我國軍民2000多人。

4月,日本迫使清政府簽訂割地賠銀的《馬關條約》。

6月,日軍再度登陸台灣。

11月,日佔領台灣全島。 同月,日本強迫清政府同日簽訂《中日遼南條約》,中國向日本交納3000萬兩白銀,日本才交還遼東半島。

1898年日本強行將福建劃為其勢力范圍。

1900年5月,日、俄、英、美、德、法、意、奧八國聯軍進犯北京,鎮壓義和團等反帝愛國運動。7月,日軍攻陷天津,在津搶劫白銀200多萬兩。

8月,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在那裡燒殺淫掠。

1901年9月,清政府與日、俄等11國簽訂《辛丑條約》。條約規定中國賠款4.5億兩白銀,交出稅務、使館區管理權,並禁止中國人成立或加入反帝組織。

1905年1月,日軍再度佔領旅順。3月,日軍佔領奉天(今沈陽),並與俄為爭奪中國領土在我東北進行大規模廝殺。

年底,日本迫使清政府簽訂《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獲得在我國東北南部之特權。

1906年6月,日本成立了掠奪我國東北資源的大本營「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

1907年7月,日本與法、俄簽訂秘密協定,把南滿和福建定為日本勢力范圍。

1914年8月,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把山東黃河以南地區劃為對德「作戰區」。

10月,日軍佔領濟南和膠濟鐵路全線。

11月,日、英聯軍攻佔青島。

1915年5月,日本以最後通牒方式,迫使袁世凱接受日本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要求。

1918年日軍開抵哈爾濱,攫取哈爾濱至長春的鐵路管理權。

1925年5月,日本人開槍打死上海日商內外棉紗廠工人代表顧正紅、打傷其他工人十餘名。 後又夥同英國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當場打死工人和學生71人,打傷數十人。

1926年3月,日艦炮擊大沽炮台,中國駐軍死傷10餘人,後日本調軍艦於大沽對中國進行威脅。3月18日,北京群眾舉行集會抗議,遭到鎮壓,47人被打死,200人被打傷,釀成「三一八慘案」。

1928年5月,日軍製造「濟南慘案」,打死中國軍民1000多人,並佔領濟南。6月,日本在沈陽皇姑屯車站炸死張作霖,陰謀奪取東北。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陽製造「九一八事變」,擁兵50萬的東北邊防總司令張學良不戰而退,日軍強占我國東北,在3個多月時間里佔領我東北全境,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處橫屍遍野,使三千多萬名同胞淪為日軍鐵蹄下的奴隸。 1932年1月,日製造事端,進犯上海。日軍與奮起抵抗的駐上海十九路軍激戰33天,中國軍民死傷達1.6萬餘人,財產損失達20億元以上。3月,日本扶植溥儀成立偽「滿洲國」。

1933年1-5月,日軍先後佔領了熱河、察哈爾兩省及河北省北部大部分土地,進逼北平、天津,並於5月31日,迫使國民黨政府簽署了限令中國軍隊撤退的《塘沽協定》。同年,日本成立「關東軍防疫供水部」(即731細菌部隊),後來擴大成一支大規模的細菌戰部隊。該部隊用中國人進行鼠疫、霍亂、梅毒等細菌以及毒氣、槍彈等的活體試驗,並大量製造鼠疫、霍亂等各種細菌,用飛機播撒在中國各地,殘害中國人民。

1934年5月,日軍在天津南開八里台和吉林伊蘭縣強占民地修建機場,並動用飛機轟炸伊蘭縣,炸死我民眾2萬餘人。

1935年11月,日本唆使漢奸殷汝耕在通縣成立「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冀東22個縣宣告脫離中國政府管轄,淪為日本殖民地,促使北平學生爆發「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

1937年7月7日,日軍製造「盧溝橋事變」,(也就是「七七事變」)開始全面侵華,之後日以重兵三路進攻華北。

8月,日軍大舉進攻上海。

11月,日軍佔領上海,在南市放火連燒9日,軍民死傷無數,上海5255家中國工廠被占,損失超過8億元。

12月13日,日軍攻下首都南京,進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在6周內燒殺淫掠,殺死30多萬手無寸鐵的中國軍民,燒毀南京三分之一的房屋,造成了城內幾乎無中國人的驚人局面。

1938年5月,日軍佔領徐州並在城外製造數起屠村事件,其中有數名五歲小女孩被奸殺掏心生吃,令人駭然。 6月,日軍攻佔開封,導致花園口決堤放水,豫、皖境內17個縣成為一片汪洋,140萬人無家可歸,數十萬人被淹死。日軍還在蘇北決運河大堤,致使蘇北數縣成為澤國。

9月,日軍匯集5萬余兵力,分25路進攻八路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連續燒殺淫掠兩個月。

10月日軍佔領武漢、廣州。

1939年2-6月,日軍相繼攻佔海南島、南沙群島和汕頭等地。

7月,日軍用14萬兵力對晉東南抗日根據地進行長達兩個月的9路圍攻,打死打傷我民眾15萬餘人,糧食被焚劫一空。日軍還乘晉察冀邊區淫雨成災之機,決堤淹沒1萬多個村莊,使300萬人淪為災民。10月,日寇2萬多人分12路圍攻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11月,日軍攻陷南寧。

12月,日本與汪精衛在滬簽訂把中國完全變成日本殖民地的《日支新興關系調整要綱》,其主要內容為:將東北割讓給日本;綏遠、察哈爾、山西北部、華北、長江下游和華南島嶼由日軍長期佔領,中央至地方政府由日本監督;偽軍警察由日籍教官訓練;偽政府經濟由日控制;一切資源由日開發;禁止一切抗日活動。

1940年5月,日軍對重慶城進行了20多天的轟炸,死傷者無數,半個山城被炸毀。

從1938年10月至1940年10月日軍逐步把主力轉移到解放區戰場,動用50多萬兵力對我華北根據地進行100多次千人以上規模的掃盪,再次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導致我八路軍官兵傷亡10餘萬人。

1941年1月,日軍包圍冀東豐潤縣潘家峪村,焚燒該村全部房子,集中屠殺和燒殺1340多名村民,類似的屠殺在各抗日根據地和游擊區比比皆是。6月,日機夜襲重慶,在校場口防空洞內躲避轟炸的3萬多居民窒息而死。

8月,日軍集10萬以上兵力,採用「鐵壁合圍」、「梳篦式清剿」等戰術對晉察冀北嶽區進行空前大「掃盪」,燒毀我房屋15萬余間,搶掠糧食5800多萬斤,殘殺虜掠我國同胞2萬餘人。

1941年-1942年日本把75%的侵華日軍用來對付我抗日根據地,頻繁向晉察冀等各抗日根據地進行「掃盪」,千人以上的「掃盪」達170餘次,投入兵力共達83萬。

1942年春,日軍在冀熱遼區,自古北口到山海關約200多里的長城兩側,承德、密雲、遷安等9個縣內製造無人區,使大片土地荒無人煙,近50萬中國人過著非人的生活。5月,日軍五萬兵力對冀中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盪。

1943年秋,日軍以4萬多兵力在河北省阜平縣平陽村一帶瘋狂掃盪87天,屠殺中國村民700多人,燒毀房屋5000多間。

1944年4月,日本發動豫湘戰役,至8月先後佔領鄭州、長沙、衡陽等地。9月,日軍發動柳桂戰役。
12月,日軍攫取了大陸交通線。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宣布接受《波茲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舉行向同盟國投降的簽降儀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隨後,接受投降的同盟國代表: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美國尼米茨海軍上將、中國徐永昌將軍、英國福萊塞海軍上將、蘇聯傑列維亞科中將,以及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荷蘭、紐西蘭等國的代表依次簽字。從1937-1945年8月15日,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四川外,我國其它省份皆遭日軍鐵蹄蹂躪,傷亡人數達3500多萬,直接和間接財產損失共達620多億美元,凍死、餓死者不計其數,被抓到日本的華工大約1000多萬,從1874到1945日本侵華時期,中國非正常死亡累積人數至少達2.8億,經濟損失50萬億美元。

❸ 日本侵華戰爭

1931年6月25日,日本為入侵中國製造了中村事件。 7月1日,日本警察在萬寶山地區鎮壓中國農民,製造萬寶山事件。 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製造「九一八事變」,發動侵華戰爭,強占我國東北,在3個多月時間里佔領我東北全境,使我3000多萬名同胞淪為日軍鐵蹄下的奴隸。 9月20日,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佔領東三省事件宣言》。 11月4日,馬佔山指揮江橋抗戰,給日軍沉重打擊。
1932年1月28日,日軍製造「一·二八事變」。中國第19路軍奮起抵抗,激戰33天,中國軍民死傷達1.6萬餘人,財產損失達20億元以上。 3月9日,溥儀到達長春,在關東軍導演下,就任偽滿洲國「執政」。
1933年1月3日,日軍攻佔山海關。 3月9日,第29軍在喜峰口與日軍展開激戰。 5月26日,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在張家口建立,馮玉祥任總司令,方振武任前敵總司令,吉鴻昌任前敵總指揮。 5月31日,《塘沽協定》簽定。 同年,日本成立「關東軍防疫供水部」(即731細菌部隊),後來擴大成一支大規模的細菌戰部隊,殘害中國人民。
1934年4月17日,日本外務省情報部長天羽英二發表聲明,聲稱要排擠英美在華勢力,獨佔中國。 5月,日軍在天津南開八里台和吉林伊蘭縣強占民地修建機場,並動用飛機轟炸伊蘭縣,炸死我民眾2萬餘人。
1937年2月15日,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在南京召開,22日結束。全會通過了實際上接受國共合作的決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4月16日,日本外、陸、海、藏四相會議決定《對中國實施的策略》和《指導華北方針》。 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回龍廟附近進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隨後,炮轟宛平城,製造「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後以重兵三路進攻華北。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全國抗日戰爭從此開始。 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國發出《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 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國民黨送交《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 7月30日,日軍猛攻北平南苑,中國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和123師師長趙登禹先後殉國。次日北平失陷。 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抗戰爆發。 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將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八路軍主力在朱德、彭德懷率領下相繼挺進華北抗日前線。 11月,日軍佔領上海,放火連燒9日,軍民死傷無數,上海5255家中國工廠被占,損失超過8億元。 12月13日,日軍佔領當時中國的首都南京,進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在6周內燒殺淫掠,殺死30多萬手無寸鐵的中國人,燒毀南京三分之一的房屋。並開始進行大屠殺。
1938年5月,日軍佔領徐州。 6月,日軍攻佔開封,導致花園口決堤放水,豫、皖境內17個縣成為一片汪洋,140萬人無家可歸,數十萬人被淹死。日軍還在蘇北決運河大堤,致使蘇北數縣成為澤國。 7月4日,國民政府規定每年7月7日為抗戰建國紀念日。 9月,日軍匯集5萬余兵力,分25路進攻八路軍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連續燒殺淫掠兩個月。 10月,日軍佔領武漢、廣州。全國抗日戰爭開始由戰略防禦階段轉入戰略相持階段。 12月18日,汪精衛自重慶叛逃投敵。
1939年1月1日,國民政府重申嚴懲民族叛逆令。 2—6月,日軍相繼攻佔海南島、南沙群島和汕頭等地。 6月7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反對投降危險的指示》。 7月,日軍用14萬兵力對晉東南抗日根據地進行長達兩個月的9路圍攻,打死打傷我民眾15萬餘人,糧食被焚劫一空。日軍還乘晉察冀邊區淫雨成災之機,決堤淹沒1萬多個村莊,使300萬人淪為災民。 10月,日寇2萬多人分12路圍攻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11月,日軍攻陷南寧。 12月,日本與汪精衛在滬簽訂把中國完全變成日本殖民地的《日支新興關系調整要綱》,其主要內容為:將東北割讓給日本;綏遠、察哈爾、山西北部、華北、長江下游和華南島嶼由日軍長期佔領,中央至地方政府由日本監督;偽軍警察由日籍教官訓練;偽政府經濟由日控制;一切資源由日開發;禁止一切抗日活動。
1940年5月,日軍對重慶城進行了20多天的轟炸,死傷者無數,半個山城被炸毀。 8月1日,日本政府公布《基本國策綱要》,鼓吹建立所謂「大東亞共榮圈」。 8月20日,八路軍發起百團大戰。 9月27日,《日德意三國同盟條約》在柏林簽定,法西斯軸心國形成。
1941年1月,日軍包圍冀東豐潤縣潘家峪村,焚燒該村全部房子,集中屠殺和燒殺 1340多名村民,類似的屠殺在各抗日根據地和游擊區比比皆是。 1月18日,中共中央發言人發表談話,揭露蔣介石製造皖南事變摧殘抗日力量的反動實質。 6月5日,日機夜襲重慶,製造了較場口大隧道慘案,造成在校場口防空洞內躲避轟炸的3萬多居民窒息死傷。 8月,日軍集10萬以上兵力,對晉察冀北嶽區進行空前大「掃盪」,燒毀我房屋15萬余間,搶掠糧食5800多萬斤,殘殺虜掠我國同胞2萬餘人。

❹ 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

日本侵略中國的歷史主要包括兩個時期,甲午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

1、甲午戰爭

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

此時的清朝是一個通過洋務運動迴光返照的帝國,政治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干,紀律鬆弛。

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

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爭。

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甲午戰爭開始,由於日本蓄謀已久,而清朝倉皇迎戰,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

中國清朝政府迫於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條約》。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

2、抗日戰爭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4)日本學生訪問中國老人日本侵華戰爭擴展閱讀:

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對我國造成的傷害:

從1931年到1945年,是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展開了人類史上最兇殘的屠殺,對中國的物質財富進行了瘋狂的掠奪與破壞,對中國文化遺產進行了罕見的摧殘與毀滅。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研究所卡修躍博士在北京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造成的損失與破壞是多方面的。

日軍不僅在戰場上給中國抗戰官兵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也使無數無辜的中國平民成為冤魂。北起黑龍江,南至海南島,東起海濱,西到重慶,日軍鐵蹄所至,生靈塗炭。

屠刀所向,屍骨成山。從1937年到1945年的8年間,日軍在中國製造了數萬起殺害中國平民的血案,其中較大規模的殺人血案不下4000起,遇難的中國同胞達數千萬人。

侵華日軍在中國犯工會日暴行,在地域分布上極其廣泛,幾乎佔中國2/3和國土;在時間持續上極其久長,幾乎涵蓋了從日本發動侵華戰爭開始直其敗亡的14年。

在對中國人民實施的殘殺暴行中,日軍用盡了能夠了想像出來的所有殘忍的手段。日軍對中國人民所採取的殘殺手段,多達250多種。

其中絕大多數為人類理性所無法想像。更令人發指的是,這些手段,大多數也用在中國婦女和兒童的身上。

戰爭期間,日軍所到之處,瘋狂地掠奪公私財產,破壞文化遺產,開采礦藏森林資源,發行偽鈔,焚毀炸毀軍民用設施,中華民族的物質精華,幾被侵者洗劫一空。

數年來一直進行抗戰時期中國損失問題研究的專家認為,當時中國只有西藏、新疆兩個省級行政區末直接受到戰禍摧殘,其餘省份曾全部或部分的淪陷,或局部成為戰區,許多城市、鄉鎮遭日軍飛機狂轟濫炸。

整個戰爭期間,中國遭受的直接財產損失高達1000億美元,間間接損失達5000億美元。

當然,由於戰爭狀態下的局限,抗戰損失調查不論從時間的完整上,還是從空間的覆蓋上,都極不完全,」「日本侵略戰爭戰爭給中國帶來的巨大社會物質財富的破壞與毀滅,幾乎不可能尋出准確的答案。

日本侵略戰爭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巨大的傷害,對中國近代化進程產生的嚴重阻礙,需要學術界進行深入研究。

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巨大災難,它嚴重破壞了中國國家安全、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給中國造成巨大的物質、文化財產損失,對中國社會發展與進步產生嚴重滯礙作用。

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期間遭受損失最慘重的國家,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為了這場戰爭,付出過像中國這樣慘重的犧牲與代價。

戰後中國政府迫於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出於中日兩國人民友好的美好願望,放棄了戰爭損失賠償要求。

但是,中國放棄對日本的戰爭損失賠償要求,並不意味對我們民族所曾受到災難與損失遺忘。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日本軍隊當年在中國犯下的戰爭罪惡與反人道暴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甲午戰爭

網路——抗日戰爭

❺ 這位陝西老奶奶,從日本來中國70多年,為何至死也不願回日本

戰爭自古有之,可它帶來的傷痛卻是罄竹難書。中國與日本,本是一衣帶水的兩鄰,卻因為一場侵略戰爭導致了兩方水土的不和。

時至今日,仍有一些人帶有民族仇恨,對日本抱有不小的偏見。可有這樣一位日本老人,她早年來到中國,一待就是七十餘年,至死都不願意回到日本生活。

她也解釋,並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贊成發動侵略戰爭,他們一樣為傷害到了善良而勤勞的中國人民而抱歉。

她從不隱瞞和迴避自己是個日本人的事實,她的生活習慣和口音已經和陝西的當地人無異,可她初來乍到時還是受到了很多敵視。

盡管無奈,但她還是堅持用熱心和行動去證明自己,是一個善良而正直的人。她曾教育兒子一定要感恩,不要去埋怨命運。她漂泊了半生,最終在異國他鄉一樣找到了平靜的歸宿。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希望人們可以拋棄成見,讓之後的世界遠離戰爭,守住和平。

❻ 關於日本侵略中國的故事

日本的對外侵略擴張政策由來已久。早在19世紀中葉,日本天皇就為政府確定了「開疆拓土」的政策。19世紀末葉,日本由資本主義發展為帝國主義國家後,加緊了對外侵略擴張,並將主要矛頭對准中國。它先後發動甲午戰爭、參加八國聯軍侵華、進行以爭奪中國東北地區為目標的日俄戰爭,相繼侵佔中國領土台灣和澎湖列島,取得在北京和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的駐兵權、旅順大連的租借權、長春至大連鐵路的所有權和「附屬地」的駐兵權,以及在中國開礦山、辦工廠等特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借口向德國宣戰,入侵中國山東,佔領青島及膠濟鐵路,並於1915年向中國袁世凱政府提出幾乎要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急欲變中國為其殖民地。

1927年6、7月間,日本惡跡昭彰的首相田中義一內閣召開東方會議,制定了《對華政策綱要》。會後,田中義一在給天皇的奏摺中提出了「惟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的侵略擴張綱領。1930年初,席捲資本主義世界各國的嚴重經濟危機沖擊日本,1931年達到高峰。經濟危機使日本國內的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化,社會動盪不安。日本壟斷資產階級一方面強化法西斯統治,鎮壓國內人民的反抗,同時急於從擴大對外侵略中尋找出路,攫取新的殖民地和勢力范圍。他們加緊從輿論、組織、人事、經費、兵力部署等方面,進行發動侵華戰爭的准備。在經過多方策劃和預謀後,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蓄意派兵在沈陽北郊柳條湖附近炸毀鐵路鐵軌,然後反誣是中國軍隊所為,以此為借口,向駐沈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由於國民黨蔣介石政府採取賣國主義的不抵抗政策,日軍迅速擴大侵略戰爭規模,侵佔了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1932年3月,日本一手炮製的偽政權「滿洲國」成立。東北三省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由此可見,「九一八」事變完全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處心積慮,制定、推行對華侵略擴張政策的產物,是十足的侵略戰爭行為。

日本帝國主義製造「九一八」事變、侵佔東北三省後,並未停止其侵略的步伐,而是以此為基礎,步步向中國關內擴張。1932年1月28日,日軍向上海發動進攻。1933年1月,日軍侵佔山海關。3月,侵佔熱河省多倫等地區。1935年,又策動建立了華北五省「自治」的親日政權。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豐台地區的盧溝橋向中國軍隊發動進攻,製造了又一起震驚中外的侵華事變———「七七」事變,由此發動了大規模的全面的侵華戰爭。至1945年,日軍先後侵佔了華北、華中、華南的許多大中城市和部分農村。

日本帝國主義自「九一八」事變開始侵略中國,在長達14年的時間內,犯下了野蠻的戰爭罪行和反人道罪行。在東北,他們實行法西斯殖民統治,對東北抗日聯軍進行殘酷的軍事「討伐」,在城鄉實行白色恐怖。在華北、華中等日軍佔領地區,他們燒殺淫掠,無惡不作。僅在南京,日軍就野蠻屠殺中國軍民30萬人。對敵後解放區,他們瘋狂進行「掃盪」,並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他們大肆擄掠中國勞工,對其進行野蠻奴役和殘酷迫害。他們組建細菌戰部隊,滅絕人性地用中國活人進行細菌戰實驗。他們瘋狂掠奪中國的各種資源和財產,以填充其日益空虛的國庫和應付擴大侵略戰爭之需。據不完全統計,日本侵略中國14年間,中國軍民傷亡達3500餘萬人,經濟損失達6000億美元以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罪惡歷史,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九一八」事變激起中國人民的強烈憤慨和反抗,中國人民從此開始了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

「九一八」對於中國人民來說,是一個被侵略、被掠奪的屈辱的日子,同時,又是喚起中國人民進一步覺醒、奮起反抗侵略的日子。哪裡有侵略,哪裡就有反抗。從事變發生的第二天起,上海、北平、天津等全國大中城市的青年學生、工人群眾和市民等各階層愛國人民紛紛行動起來,舉行強大的反日運動。學生罷課,工人罷工,群眾集會、遊行,強烈反對日本侵略,堅決要求國民黨政府抗日。

中國共產黨代表全國人民的利益和願望,連續發表宣言和作出決議,堅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號召全國人民以民族革命戰爭,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出中國。9月22日,中共中央發表的《關於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滿洲事變的決議》中,尖銳指出:日本武裝侵佔東北是「瓜分中國為各帝國主義者的殖民地的開始……是世界新的帝國主義強盜戰爭的初步」,號召中共各級組織發動群眾,進行廣大的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運動,「特別在東北更要加緊發動群眾斗爭,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組織游擊戰爭直接給日本帝國主義以嚴重的打擊」。中共中央並派遣大批幹部加強中共滿洲省委的工作。楊靖宇、趙尚志等負責同志相繼被派往南滿、東滿和北滿地區,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部分東北軍愛國官兵和民眾,在中國共產黨抗日號召影響下,紛紛組織自衛軍、大刀會等抗日武裝,奮起打擊日本侵略軍。這些武裝,統稱為抗日義勇軍。由於日軍的進攻「討伐」,義勇軍至1932年陸續失利。1933年1月,中共滿洲省委以黨領導的游擊隊為基礎,改造、吸收部分義勇軍,組建了東北人民革命軍,後來發展為東北抗日聯軍。這支武裝鼎盛時期達到11個軍3萬多人,游擊區域遍及東北三省70多個縣。至1937年上半年,同日偽軍作戰數千次,殲滅日偽軍1萬餘人,給了日偽軍以沉重的打擊。

1937年7月全國性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和人民在正面和敵後兩個戰場上英勇抗擊日軍侵略,先後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等階段,歷時8年,至1945年8月,在國際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援下,終於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將侵略者趕出了中國。整個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包括解放區抗日武裝力量、國民黨軍、東北抗日義勇軍)共殲滅日軍155萬人,解放區抗日武裝力量殲滅偽軍118萬人。日本軍隊戰敗後向中國軍隊投降128.3萬人。這偉大的勝利,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從反擊日本帝國主義製造的「九一八」事變開始,經過長達14年浴血奮戰而取得的。「九一八」,將是長久地激勵中國人民牢記歷史,反對侵略,奮發圖強,振興中華的日子。

❼ 一位日軍侵華老兵3次來到中國,長跪在盧溝橋謝罪乞求原諒,結果怎樣了

我作為一名參加過侵華戰爭的老兵,對當年日本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罪行深表歉意,同時希望中日兩國的年輕人能夠成為永遠友好的夥伴,希望戰爭永遠不要再發生。——本多立太郎

引言

大家都知道,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傷害遠遠不止看到的那些,親人被殺害,家園被摧毀,國家被踐踏……對於我國來說,抗日戰爭中發生過的一切都是十分痛苦的經歷。雖然戰爭的最後,是我國取得了勝利,但是我國在戰爭中犧牲的那些戰士和群眾,卻永遠也看不到勝利的果實了。殘酷的戰爭給大家的心裡留下了很大的傷害,所以在日本一口否決侵華事實時,中國人民都十分憤怒。好在並不是所有日本人都泯滅了良知,一位名叫本多立太郎的日本老兵曾經3次來到中國,甚至還長跪在盧溝橋謝罪,乞求獲得中國人民的原諒。這位老兵當年也參加過侵華戰爭,從他的行為中能夠看出來,他是誠心誠意地想要向中國人民表示懺悔。

結語

他曾經說過,作為參加過侵華戰爭的老兵,他希望自己能夠在有生之年給更多的中國青年下跪道歉。同時,本多立太郎表示,日本否認侵華事實的事情不值得提倡。其實他在國內演講時,都會呼籲日本青年正視歷史,承認事實,並且能夠以正確的態度與中國青年進行友好的交流和往來。為了懺悔自己曾經助紂為虐的過錯,本多立太郎甚至表示,在死後將自己的骨灰拿到中國,鋪在地上。他不在乎自己是不是會被中國人踐踏,只是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能夠彌補中國人民,希望自己能夠得到中國人民的原諒。而他三次來華,甚至長跪在盧溝橋謝罪,也只是為了尋得大家的原諒。

❽ 關於二戰期間日本侵略中國的資料

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陽製造「九一八事變」,在3個多月時間里佔領我東北全境,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處橫屍遍野,使三千多萬名同胞淪為日軍鐵蹄下的奴隸。

1932年1月,日製造事端,進犯上海。日軍與奮起抵抗的駐上海十九路軍激戰33天,中國軍民死傷達1.6萬餘人,財產損失達20億元以上。

1933年1-5月,日軍先後佔領了熱河、察哈爾兩省及河北省北部大部分土地,進逼北平、天津,並於5月31日,迫使國民黨政府簽署了限令中國軍隊撤退的《塘沽協定》。

1934年5月,日軍在天津南開八里台和吉林伊蘭縣強占民地修建機場,並動用飛機轟炸伊蘭縣,炸死我國民眾2萬餘人。

1935年11月,日本唆使漢奸殷汝耕在通縣成立「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冀東22個縣宣告脫離中國政府管轄,淪為日本殖民地,促使北平學生爆發「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

1937年7月7日,日軍製造「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之後日以重兵三路進攻華北。

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8)日本學生訪問中國老人日本侵華戰爭擴展閱讀:

日軍的暴行:

1、遼寧撫順平頂山慘案

1932年9月16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開始侵佔我國東北地區。1932年9月15日,抗日救國軍第四路、第十一路進攻撫順,重創日本軍隊。

日本軍隊展開報復行動,1932年9月16日,日軍在遼寧撫順平頂山村殺害了3000名同胞,對他們採取滅絕性的屠殺。之後又追殺了聞訊逃亡的千金堡村24名居民。

2、鎮江慘案

南京大屠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對於日軍在南京城邊的這座小城——江蘇鎮江的慘案,幾乎無人知曉。1937年12月8日,在南京淪陷前5天,江蘇的鎮江被侵華日軍攻陷。

據事後調查,日軍屠城十日,鎮江被殺戮的達萬人以上。[2]日軍除了屠殺,焚毀房舍16700多間,強奸當地婦女幾千人。

3、平陽慘案

1943年9月26日,日軍為了打擊華北的抗日力量,實行三光政策,在河北阜平縣平陽村一帶搜尋我邊區機關和八路軍駐地,屠殺我同胞1000餘人,燒毀房屋5000餘間。

而羅峪村婦聯主任、共產黨員劉耀梅,不幸被日軍捕獲,為保護邊區機關和抗日幹部,劉耀梅凜然不屈,被敵人殘酷殺害,為抗日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日本侵華戰爭

❾ 日本侵略中國的資料

1937年7月7日夜10時,日軍在距北平(今北京)十餘公里的盧溝橋(西方稱作馬可波羅橋)附近進行軍事演習,向中國駐軍挑釁。日軍詭稱有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橋邊的宛平縣城搜查,遭到拒絕後,就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開槍開炮。7月8日早晨,日軍包圍了宛平縣城,並向盧溝橋中國駐軍發起進攻。中國駐軍二十九軍官兵奮起抗戰,給日本侵略軍以沉重的打擊。團長吉星文親赴前線,指揮作戰。一位戰士用大刀接連砍死砍傷日軍13人,自己也壯烈殉國。駐守在盧溝橋北面的一個連戰士,戰到最後只剩下4人。9日凌晨,二十九軍收復了永定河東岸的失地。
發生時間:民國25年。
失蹤士兵:志村菊次郎。
失蹤原因:拉肚子。
失蹤時間:20分鍾。
事變元兇:東條英機。
進攻者:清水節郎,伊木清直等。
中國守軍:第29軍「大刀隊」,軍歌「大刀進行曲」,軍長宋哲元,副軍長佟麟閣(首位抗日殉國的高級將領)。
背景
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它鯨吞中國的野心而蓄意製造出來的,是它全面侵華的開始。全面侵華,在中國建立殖民統治,是日本帝國主義長期推行的方針。
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在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迅速走上了擴張侵略的軍國主義道路,並制定了以中國、朝鮮為主要侵略對象的所謂「大陸政策」。20世紀初葉,日本於日俄戰爭後取代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擴大殖民勢力,屯駐關東軍,設立殖民機構「南滿鐵路公司」,把東北作為對中國殖民擴張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利用西方列強無暇東顧,極力擴大對華侵略,出兵山東,脅迫袁世凱接受日本妄圖鯨吞中國的「二十一條」,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國內地。一次大戰後,日本企圖通過加緊掠奪中國、朝鮮和其他亞洲國家,擺脫政治、經濟危機,在1927年的「東方會議」上對侵略中國問題進行了精心策劃。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對我國東北發動突然襲擊,3個多月就佔領東北全境。翌年日軍進攻上海(一·二八事變),並攻佔大片華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在華北搞所謂「自治運動」,妄圖長期佔領這些地區。1936年日本制定的總體戰略計劃——「國策基準」出籠後,日本舉行了一次「將官演習」,向參加演習的將官交代了全面發動侵華戰爭的戰爭部署。
此後,日本增兵中國東北,抽調精銳部隊關東軍進駐平津一帶,頻繁舉行軍事演習進行挑釁,伺機挑起戰爭。1937年7月3日,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向日本政府提議立即給中國以打擊,隨即於7月7日發動了七七事變。7月9日,中日雙方交戰部隊曾達成口頭停火協議。但同時,日本乘機從中國東北和朝鮮抽調2萬多軍隊和百餘架飛機投入華北地區。7月17日,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制定了《在華北行使兵力時對華戰爭指導綱要》,日本政府決定動員40萬兵力,妄圖用武力滅亡中國。
1937年7月7日下午,日本華北駐屯軍第1聯隊第3大隊第8中隊由大隊長清水節郎率領,荷槍實彈開往緊靠盧溝橋中國守軍駐地的回龍廟到大瓦窯之間的地區。晚7時30分,日軍開始演習。22時40分,日軍聲稱演習地帶傳來槍聲,並有一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蹤」,立即強行要求進入中國守軍駐地宛平城搜查,中國第29軍第37師第110旅第219團嚴詞拒絕。日軍一面部署戰斗,一面借口「槍聲」和士兵「失蹤」,假意與中國方面交涉。24時左右,冀察當局接到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的電話。松井稱:日軍昨在盧溝橋郊外演習,突聞槍聲,當即收隊點名,發現缺少一兵,疑放槍者系中國駐盧溝橋的軍隊,並認為該放槍之兵已經入城,要求立即入城搜查。中方以時值深夜日兵入城恐引起地方不安,且中方官兵正在熟睡,槍聲非中方所發,予以拒絕。不久,松井又打電話給冀察當局稱,若中方不允許,日軍將以武力強行進城搜查。同時,冀察當局接到盧溝橋中國守軍的報告,說日軍已對宛平城形成了包圍進攻態勢。冀察當局為了防止事態擴大,經與日方商議,雙方同意協同派員前往盧溝橋調查。此時,日方聲稱的「失蹤」士兵已歸隊,但隱而不報。7月8日晨5時左右,日軍突然發動炮擊,中國第29軍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線官兵:「確保盧溝橋和宛平城」,「盧溝橋即爾等之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後退。」守衛盧溝橋和宛平城的第219團第3營在團長吉星文和營長金振中的指揮下奮起抗戰。
編輯本段反應

日軍挑起七七事變後,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七七事變的第二天,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就通電全國,呼籲:「全中國的同胞們,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並且提出了「不讓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中國寸土!」「為保衛國土流最後一滴血!」的響亮口號。蔣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擴大」和「不求戰,必抗戰」的方針。蔣介石曾致電宋哲元、秦德純(第29軍副軍長兼北平市市長)等人「宛平城應固守勿退」,「盧溝橋、長辛店萬不可失守」。
盧溝橋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立即通電全國,號召全民族抗戰。蔣介石也於7月17日發表了關於解決盧溝橋事變的談話。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國性的抗日戰爭的序幕。
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指出「盧溝橋事變已到了退讓的最後關頭」,「再沒有妥協的機會,如果放棄尺寸土地與主權,便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對於在盧溝橋戰斗中英勇抗敵的29軍,全國各界報以熱烈的聲援。各地民眾紛紛組織團體,送來慰問信、慰勞品;平津學生組織戰地服務團,到前線救護傷員、運送彈葯;盧溝橋地區的居民為部隊送水、送飯,搬運軍用物資;長辛店鐵路工人迅速在城牆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槍眼,以協助軍隊固守宛平城;華僑聯合會也致電鼓勵第29軍再接再厲。七七事變爆發後,日軍的進攻遭到了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日軍見佔領盧溝橋的企圖實現不了,便玩弄起「現地談判」的陰謀,一方面想借談判壓中國方面就範,另一方面則借談判之名,爭取調兵遣將的時間。
編輯本段後續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華北駐屯軍與冀察當局三次達成的協議,都被盧溝橋時斷時續的炮聲證明是一紙空文。「現地談判」使日軍贏得了增兵華北的時間,但它卻蒙蔽了冀察當局的視線,遲緩了第29軍布兵應戰的准備,給平津抗戰帶來極大危害。到7月25日,陸續集結平津的日軍已達6萬人以上。日本華北駐屯軍的作戰部署基本完成之後,為進一步發動侵華戰爭尋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日、26日蓄意製造了廊坊事件和廣安門事件。
26日下午,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中國守軍於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區,否則將採取行動。宋哲元嚴詞拒絕,並於27日向全國發表自衛守土通電,堅決守土抗戰。同日,日軍參謀部經天皇批准,命令日本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動攻擊,增調國內5個師約20萬人到中國,並向華北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下達正式作戰任務:「負責討伐平津地區的中國軍隊。」血戰平津已再所難免。中國軍隊隨之奮起抵抗,血染平津路,壯士報國恨。
7月28日上午,日軍按預定計劃向北平發動總攻。當時香月清司指揮已雲集到北平周圍的朝鮮軍第20師團,關東軍獨立混成第1、第11旅團,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約1萬人,在100餘門大炮和裝甲車配合、數十架飛機掩護下,向駐守在北平西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國第29軍第132、37、38師發起全面攻擊。第29軍將士在各自駐地奮起抵抗,譜寫了一首不屈的戰歌。南苑是日軍攻擊的重點。第29軍駐南苑部隊約8000餘人(其中包括在南苑受訓的軍事訓練團學生1500餘人)浴血抵抗,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壯烈殉國,不少軍訓團的學生也在戰斗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28日夜,宋哲元撤離北平,29日,北平淪陷。29日凌晨,冀東保安隊第1總隊隊長張慶余和第2總隊隊長張硯田,在通縣發動起義,反正抗日,擊斃通縣特務機關長細木繁中佐等數百人,活捉漢奸殷汝耕(後逃跑)。
7月29日,第29軍第38師在副師長李文田的率領下,發起天津保衛戰。第38師攻擊天津火車站、海光寺等處日軍,斬獲頗眾,但遭日機的猛烈轟炸,傷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
編輯本段影響
七七事變後,日本動員幾乎全部軍事力量,開始全面侵華。
七七事變是中國全面性抗戰的開始,中國在東方開辟了第一個大規模的反法西斯戰場。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
編輯本段評價
20世紀30年代的世界上,法西斯成為全人類的公敵,世界性的主要矛盾已經由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帝國主義國家的爭霸斗爭轉變為法西斯力量與反法西斯力量之間的一場較量。隨著德意日法西斯日趨一日地走向結盟,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經過多年努力確立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已土崩瓦解,國際社會的秩序已經失去了國際條約的控制,法西斯侵略者幾乎可以為所欲為了。到了1936年,法西斯國家行將發動世界大戰的陰雲籠罩在全球的上空。
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團經過充分准備後,悍然發動了七七事變,把6年前在中國東北挑起的局部戰爭升級為全面侵華戰爭,率先在世界的東方點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
七七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的活動不僅威脅到人民大眾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脅到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國國民政府對日本殘存的一點和平幻想徹底破滅,蔣介石對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作出了積極反應。
前所未有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充分體現了「民族意識勝過一切」的思想,在大敵當前的緊急關頭,產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危機喚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華民族,無情的戰爭教育了全國各族人民,從沿海到內地、從都市到偏鄉僻壤的全中國人民都被動員起來了。
全民族的抗日救亡運動迅速掀起,如火如荼。日本帝國主義面臨的對手是空前覺醒的中華民族,所以這就註定了它必然滅亡的命運,中華民族則一天天開始復興。盧溝橋畔的槍聲引燃的整個中華民族的抗日聖火,將中國推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中國人民團結一致,以抗擊日本法西斯的輝煌戰績,一掃中國近百年盡遭侮辱、積弱不振的形象,第一次贏得了反對外來侵略的偉大勝利。
七七事變爆發後,中華全民族的空前覺醒和因此重新煥發出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是中國人民堅持8年抗戰、最終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根本力量。
在21世紀的今天,這種偉大的民族精神值得特別珍視和發揚。今天距離七七事變的爆發已經70年了,但日本軍國主義的陰魂至今不散,日本極右勢力極力通過各種方式企圖為侵略戰爭翻案。中國和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們應保持高度的警惕。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只有尊重和正視歷史,才能贏得未來。
編輯本段「七七事變」70年
今年重聚盧溝橋老兵僅剩六人
中新社南京七月四日電(記者:丁梅 孫祥明)今天,「七七事變」親歷者、原國民黨第二十九軍老兵李鴻斌從南京啟程,前往北京參加「七七事變」親歷者重聚盧溝橋活動。南京民間抗戰史料陳列館舉行座談會,為這位老人送行。同時,主辦者宣布:《國威》關愛抗日老兵公益活動拉開帷幕,一系列全國尋訪抗戰老兵的活動正式啟動。
座談會上,李鴻斌老人回憶起當時戰斗的激烈場面以及無數戰友英勇犧牲,不由得滿眼熱淚。他說,這些參加過盧溝橋抗戰的二十九軍老兵們最年輕的八十八歲,而最年長的已經一百零六歲,全國不到四十人,身體情況都不甚樂觀。李鴻斌老人向記者多次提起:「五十年、六十年、七十年,已經沒有下一個十年(即八十周年)嘍」。
「今天來參加會議,不是只是我一個人來,代表了千千萬萬死難的烈士和戰友來的,帶著一種使命感來參加這次會議,希望社會各界能有更多的人去關注抗戰老兵,記住抗戰精神!」八十五歲的抗戰老兵王楚英雖不是二十九軍老兵,但也來參加《國威》關愛老兵公益活動。
據介紹,今年能參加「七七事變」七十周年紀念活動的二十九軍老兵只有六位。另五位老兵分別是:崔金品(九十一歲),趙金典(九十二歲),張可宗(八十八歲),馬步先(八十八歲)和孫敬生(九十三歲)。七十年前,他們都是二十九軍的將士,在「七七事變」中共同抵抗侵華日軍的進攻。
屆時,六位老人將重登盧溝橋,緬懷當年戰友,共敘歷史細節,最後留下珍貴的合影。二十九軍佟麟閣、趙登禹等名將的後人,也將與老兵們一起參加紀念活動。
編輯本段「七七事變」71年
7月7日,一個承載著中華民族屈辱與悲憤、血性與榮光的日子!!!
71年前的7月7日,日軍炮轟宛平縣城、進攻盧溝橋,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古老的宛平城牆上,日軍炮擊留下的彈洞至今仍然清晰可辨。
七七事變後,日本侵略者狂妄叫囂:三個月滅亡全中國。中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民族災難,已處於生死存亡的危難頭。
71年前,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給我國人民造成的慘重災禍,罄竹難書!!!
從明朝開始,倭寇就頻頻入侵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還記得當年戚繼光抗倭,流芳百世;甲午中日戰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終於到了1937年,這一年,塵封的日歷上還印刻著「日軍全面侵華」,「盧溝橋事變」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我們永遠也忘不了那曾經被鮮血浸透的南京城,到處是孤魂的呻吟,那一張張魔鬼般的笑容,令人發指!
當然,我不否認,在21世紀的國際局勢和格局下,我們作為大國要崛起,睦鄰友好是必須的,總不能周圍都是「敵對國」而走向世界,問題是這要有前提吧?
這個前提就是鬼子誠懇道歉、並賦以行動。可惜我至今沒看到鬼子有此「善舉」!
借用歷史學家郭廷以的話:銘記歷史和教訓,紀念不是為了延續仇恨!紀念是為了保留一段真實的歷史。「否認歷史害莫大焉」!——因為:「善忘從來就不是美德。」
我們不能忘記,在明治維新後的70多年裡,日本曾發動和參加過14次侵略戰爭,其中10次是對華戰爭。1927年7月,日本田中內閣在「東方會議」上提出:如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
我們也不能忘記:日軍佔領南京後,對南京城進行了血腥的屠殺。在暴行最猖獗的6個星期里,共殺害我30多萬同胞,強奸2萬以上的婦女,掠奪文物、財產不計其數,史稱「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淪陷,30萬以上中國人被殘殺。日軍在瘋狂殺戮的同時,還大肆姦淫婦女,進行大規模的搶劫、焚燒和破壞。其手段之殘忍,行為之野蠻,令人發指。這段血腥的歷史是現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是每個中國人都不該遺忘的恥辱。這場浩劫是中國人永遠的傷痛,也是全人類的恥辱。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的性質比二戰時德國納粹殺害猶太人更嚴重,畢竟納粹屠猶是一個黨屠殺一個民族,而南京大屠殺是一個民族屠殺另一個民族
我們更不要忘記:無賴的老年日本人根本就不承認侵略過中國!無知的年輕日本人根本就不知道侵略過中國!!無恥的軍國主義者說當慰安婦在當時是一種榮耀!!!
牢記歷史,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口號。但在更多的時候,這四個字卻僅僅只是一個口號。究竟該如何激活歷史的記憶,今天的中國人依然在爭論不休。

❿ 為什麼說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自1874年以來,日本不斷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無比深重的災難。尤其全面侵華戰爭期間,日本軍國主義者完全突破了人類任何道德良知的底線,徹底踐踏了國際公理與正義,泯滅人性地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慘絕人寰、令人發指的罪惡暴行,在中國廣大的土地上進行了最野蠻、最殘暴、最慘絕人寰的大破壞、大屠殺。

侵華日軍鐵蹄所至,神州大地山河變色,中國的主權獨立、領土完整、經濟發展、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到最嚴重的破壞。侵華日軍的暴行是對人類正義與文明的殘暴踐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