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藝術人生訪問鄧亞萍的勵志故事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藝術人生訪問鄧亞萍的勵志故事

發布時間: 2022-04-19 06:02:06

A. 急求某運動員勵志的故事一篇!!200字左右的。

乒乓球冠軍鄧亞萍

關於她的報道、新聞已有「充棟」之規模,她的故事、經歷也為眾多人耳熟能詳。我們只簡單地贅述如下:1973年2月6日生於河南鄭州,身高1.50米。5歲隨父親學打球,1988年進入國家隊,13歲就奪得全國冠軍,15歲時獲亞洲冠軍,16歲時在世界錦標賽上成為女子團體和女子雙打的雙料冠軍。運動生涯中共獲得過18個世界冠軍(僅次於王楠23個),並連續兩屆獲得4次奧運會冠軍(1992巴塞羅那女子單雙打,1996亞特蘭大女子單雙打)。在乒壇世界排名連續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

乒乓球被正式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是在1988年,在當年中國軍團獲得的5枚奧運會金牌里,乒乓球就佔了2枚。四年之後的1992年,中國乒乓球隊統治力更強,鄧亞萍也開創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

鄧亞萍的成就非他人可以比擬,她已經成為中國體育的代名詞之一,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最喜歡看她的比賽,在給她頒獎的時候會親切地拍拍她的臉頰,還邀請她到洛桑國家奧委會總部做客。

1997年以後,退役的鄧亞萍先後到清華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和諾丁漢大學進修學習,並獲得英語專業學士學位和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的碩士學位。2002年,鄧亞萍在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以及運動和環境委員會兩個委員會擔任職務。2003年,鄧亞萍成為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的一名工作人員。目前,鄧亞萍擔任北京奧組委奧運村部副部長。

四川汶川大地震後,作為體育界的代表,鄧亞萍和楊揚、高敏等奧運冠軍一起趕赴災區,參加災後心理救援。其實,鄧亞萍的自身經歷就是個勵志的榜樣,她因為身高的原因在剛開始練球時被擋在體校大門之外,但喜歡乒乓球的她並沒有過早放棄,在父親的帶領下,她勤學苦練,綁沙袋,每天接球打球1萬多個。十幾年的苦練使她克服了身高的劣勢,並改變了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這種精神也影響了她退役之後的道路,在學業面前,她依然沒有退縮,從26個英文字母到現如今的北京奧組委官員,鄧亞萍在乒乓球之外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她,也成為運動員個人發展的典範。

鄧亞萍的故事還有很多,兩次北京申奧代表、四次奧運火炬手經歷以及現在的北京奧組委官員,賽場外的每一次沖刺都會讓人想起她打球時的勁頭兒:無所畏懼、頑強拼搏以及超強的自信。
(我不保證都有用,你看看哪些對你有用就留下,沒有用呢就刪了。)

B. 歷史名人故事勵志篇210字

1、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2、厲歸真學畫虎

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3、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這里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借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4、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邊發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撈落水的石獅,卻怎麼也找不著。這時,一個叫徐霞客的小孩說,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獅。果然石獅找到了,大家都贊譽這個聰穎的小孩。原來他就是長大後成為偉大地理學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5、華佗拜師學藝

華佗,字元化,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沛國(今安徽亳縣)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華佗發明的「麻沸散」,是一種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葯,比西方的麻醉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華佗對世界醫學的貢獻非常巨大。不要以為華佗一生下來就是神醫,華佗小時候學醫,經歷了千辛萬苦。

6、鄧亞萍:苦練球技

眾所周知,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於國家隊的大門之外。但她並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為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恆的努力終於催開了夢想的花蕾——她如願以償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台。在她的運動生涯中,她總共奪得了18枚世界冠軍獎牌。鄧亞萍的出色成就,不僅為她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榮耀,也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

7、希拉里:有領導能力的小姑娘

伶牙俐齒?勇敢智慧?咄咄逼人?人們對希拉里似乎總是褒貶不一,但有一點你無法否認,她絕對是世界第一流的女政治家。希拉里絲毫不比老公柯林頓遜色,她不僅從小成績優秀,出類拔萃,還表現出了極強的領導和社交能力。

希拉里出生於芝加哥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4歲時的一件事鍛煉了小希拉里堅強的意志和決斷力。當時,社區中有個霸道的小女孩總是欺負希拉里,希拉里很害怕,淚流滿面地向母親訴苦。母親告訴希拉里,若遭到欺負,就一定要毫不畏懼地還擊。小希拉里的確這樣做了。此後,希拉里天賦的領導才能日漸顯露,她身旁很快聚集了一大幫孩子。

8、貝克漢姆:從「賭局」中領悟父親的良苦用心

有誰統計過,貝克漢姆在球場上到底吸引過多少人的目光?每當這位世界頂級球星的身影出現在球場,無數的尖叫聲立刻響遍全場,相機快門也閃個不停。小貝從3歲就開始踢球,盡管那時還是「玩」球多於「練」球,但父親一直苦心培訓他,頑皮的他漸漸奠定了對足球事業的熱愛。

上小學時,小貝跟父親之間甚至還約定了一個常規「賭局」:如果小貝能站在禁區邊不助跑射門,每次把球踢中門柱,就能從父親那兒賺到50個便士。總是贏到零花錢的小貝很開心,直到長大成人後他才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9、曼德拉:從小就追求正義和理想

曼德拉是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他同南非種族隔離制度進行了幾十年不屈不撓的斗爭,贏得了全世界人的支持和喝彩。因此,有人說,曼德拉已經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曼德拉的反抗精神、對正義和理想的追求在童年時期就已初露端倪。

曼德拉出生在一個小村莊,9歲那年父親就去世了。從小曼德拉就經常目睹當地大酋長在解決部落爭端過程中被白人政府的法律所約束,他逐漸萌發了尋求正義和平等的理想。(名人名言 www.lz13.cn)年紀更大一些後,他多次領導同學抗議學校的白人法規,甚至因領導學生運動而被除名。在一次次的「斗爭」中,曼德拉逐漸立下志願:要為南非的每一個黑人尋求真正的公正。

10、莫扎特:一個天資聰慧的神童

莫扎特被公認為音樂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顯露出了在音樂方面的非凡天賦和卓絕才能。從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個孩子對待音樂的積極心態,對藝術事業的執著追求。雖然不能人人皆為天才,但對廣大孩子來說,「神童莫扎特」絕對是具有傳奇色彩、又值得學習的好榜樣。

小時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鋼琴前面,按著琴鍵細聽,並努力彈出他曾經聽到過的音樂。一次,莫扎特的父親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歲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寫東西。父親問他在干什麼,莫扎特說他正在寫鋼琴協奏曲。父親把五線譜紙拿過來一看,激動得流出了眼淚,他對朋友說:「你看,他寫的這些又正確又富有意義啊!」天資加上勤奮和用心,這就是神童莫扎特!

11、卡莉·菲奧里納:從母親那裡受益匪淺

惠普前任女掌門卡莉。菲奧里納曾是男性主導的矽谷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精明強干、堅忍不拔的卡莉曾兩度榮登財富「最有權威的女企業家」榜首,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卡莉從小就受母親影響,從母親那裡學到了堅強、博學和熱愛生活,並受益一生。

卡莉出生於美國得州一個帶有歐洲血統的家庭。父親是聯邦法院的法官,母親則是一位藝術家。在童年的卡莉心中,母親一直是她最崇敬的人。母親熱愛生活,教卡莉做人的道理,使卡莉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卡莉童年時代隨父母游歷了不少國家,不僅開拓了眼界,更培養了思考問題的廣度和深度,這對她成為一個有勇氣、有魄力、自信並熱愛生活的人也不無影響。

C. 成功人士的故事二十字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之鄧亞萍

眾所周知,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於國家隊的大門之外。但她並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為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恆的努力終於催開了夢想的花蕾——她如願以償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台。在她的運動生涯中,她總共奪得了18枚世界冠軍獎牌。鄧亞萍的出色成就,不僅為她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榮耀,也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之牛頓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凈。又有一次,他餓了,煮雞蛋吃,卻一邊想問題,一邊把雞蛋放進鍋子中,等問題解決了,想吃雞蛋時,揭開鍋蓋,撈起的竟是自己的懷表。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之司馬光

宋朝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為官清廉,公務之餘常利用時間讀書,立志寫一部通志,作為人們的借鑒。為了把握時間讀書,他特意製作一個圓木枕頭,枕頭的妙用是睡覺時身子只要一翻動,它就會滾動,人也就驚醒了,可以繼續研究學問,因此稱「警枕」。每當司馬光需休息時,便枕著「警枕」,如此學習的結果,終於成為一位學問淵博的人。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之卓別林

卓別林能編,能導,能演,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影人.有一次,他召開影片攝制會議,一隻蒼蠅在他四周繞著圈子飛.起初他用手打幾下,沒有打到,就要了一個蒼蠅拍.會議進行中,他就握著蒼蠅拍,擺出打蒼蠅的姿態,眼睛狠狠地望著那蒼蠅.可是打了三次,都沒有打到.後來蒼蠅就在他面前的桌上,他慢慢地拿起蒼蠅拍,正要作死命一擊時,忽然放下手中武器,讓蒼蠅飛走.旁邊在座的人看了,就說:為什麼你不把它打死?這位諧星聳了聳肩,說:這只不是方才那隻!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之約翰遜

約翰遜博士,他的父親經營一個大舊書攤.有一次,距離不遠處有個節目,大家都去趕集,這天正下著雨,他的父親想要約翰博士分一部份書籍,運到趕集的地方去販賣.他的父親接連呼喚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約翰遜博士這時正專心閱讀一本又厚又大的書,竟假裝聽不見,也不理睬,父親嘆了一口氣,只得自己親自去了.這時候,約翰遜博士年十八歲.五十年後,有一天中午十一時,當地人看見這個體態臃腫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夾在腋下,拐杖放在一邊,低頭跪在太陽下,熱淚直流.這時約翰遜博士業已成名,大家都來看他,他對大家說: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時刻,我不聽父親的話,現在我跪在這里懺悔!

D. 自強不息成就不凡人生的事例

摘要 人生勵志自強不息的名人故事篇1:鄧亞萍

E. 求鄧亞萍刻苦訓練的故事

在她進入國家隊後,鄧亞萍都是超額完成自己的訓練任務,對里規定上午練到11時,她就給自己延長到11時45分,下午訓練到6時,她就練到6時45分或7時45分,封閉訓練規定練到晚上9時,她練到11點多。鄧亞萍為了訓練經常誤了時間,她就自己泡麵吃。

F. 100字鄧亞萍勵志故事

故事開篇點題,正文用詳細事情來論證鄧亞萍如何讓勵志,結尾再總結升華。

正文

24歲的鄧亞萍帶著4枚奧運金牌退役,此後她用了整整11年時間分別在清華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和劍橋大學學習,先後獲英語專業學士學位、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碩士學位和經濟學博士學位。

同時,在求學期間,在前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的鼓勵和幫助下,鄧亞萍在悉尼奧運會後正式進入了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那是她「仕途」的真正起點,後來她又兩度成為北京申奧大使、在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以及運動和環境委員會兩個委員會任職、擔任北京奧組委官員……


對於一個運動員來講,退役後的選擇有很多種,有從商的,有從政的,有進演藝圈的……然而,鄧亞萍選擇退役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原因是打乒乓球打了19年,相當長的時間,已經獲得了18個世界冠軍、實現了大滿貫;第二個原因是為了在退役後適應社會,很想去讀書。

從退役選擇讀書來看,鄧亞萍的選擇還是性格決定的,「競技體育的殘酷告訴了我,人生沒有捷徑,只有靠自己去拼」,她沒有選擇容易的事情來做,而是選擇了對自己來講最有挑戰性的事情來做,實踐證明,她的選擇是對的,她是一個笑到最後的人。

人常講的兩句話「性格決定命運」,「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在她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G. 勵志故事 400字——1000字

檢舉 鄧亞萍是乒乓球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選手,她5歲起就隨父親學打球,1988年進入國家隊,先後獲得14次世界冠軍頭銜;在乒壇世界排名連續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成為唯一蟬聯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運動員,並獲得4枚奧運會金牌,其中包括單打和與喬紅組合的雙打。
身高僅1.50米的鄧亞萍手腳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5歲時就開始學打乒乓球,因為個子太矮被河南省隊排除在外,只好進入鄭州市隊。 但她憑著苦練,以罕見的速度,無所畏懼的膽色和頑強拼搏的精神,10歲時,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後加盟河南省隊,1988年被選入國家隊。 13歲就奪得全國冠軍,15歲時獲亞洲冠軍,16歲時在世界錦標賽上成為女子團體和女子雙打的雙料冠軍。1992年,19歲的鄧亞萍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又勇奪女子單打冠軍,並與喬紅合作獲女子雙打冠軍。1993年在瑞典舉行的第四十二屆世乒賽上與隊員合作又奪得團體、雙打兩塊金牌,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乒壇皇後。
鄧亞萍的出色成就,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也為鄧亞萍的球風和球藝所傾倒,親自為她頒獎,並邀請她到洛桑國家奧委會總部做客……
1997年後,她先後到清華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和諾丁漢大學進修學習,並獲得英語專業學士學位和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的碩士學位;2002年鄧亞萍在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以及運動和環境委員會兩個委員會擔任職務;2003年,鄧亞萍成為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的一名工作人員。
如今,鄧亞萍已經和相戀多年的男友,前國家隊男乒驍將,廣東隊的林志剛登記結婚,並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區的龍潭湖附近。從少年相戀到風風雨雨,再到牽手白頭,如今的鄧亞萍,可謂愛情事業雙豐收。
[編輯本段]當前情況

1997年後,鄧亞萍先後到清華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和諾丁漢大學進修學習,並獲得英語專業學士學位和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的碩士學位。
2002年,鄧亞萍在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以及運動和環境委員會兩個委員會擔任職務。
2003年,鄧亞萍開始在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工作。
曾擔任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奧運村部副部長。
2008年11月任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器材中心副主任。
[編輯本段]人物故事
童年時期:
童年的鄧亞萍,因為受當時體育教練父親的影響,立志做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但是她個子矮,手腳粗短,根本不符合體校的要求,體校的大門沒能向她敞開。於是,年幼的鄧亞萍跟父親學起了乒乓球,父親規定她每天在練完體能課後,必須還要做100個發球接球的動作。鄧亞萍雖然只有七八歲,但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練,基本功更加扎實,便在自己的腿上綁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換成了鐵牌。
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是多麼難能可貴!這不但要使身體備受煎熬,心裡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小小的她,每閃、展、騰、挪一步,都可以用舉步維艱來形容!
腿腫了!手掌磨破了!——這是家常便飯!但他從不叫苦,不喊累!
負責訓練的父親,有時心疼得掉眼淚!
付出總有回報,由於鄧亞萍的執著,10歲的她便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
運動員時期:
進入國家隊後,鄧亞萍都是超額完成自己的訓練任務,對里規定上午練到11時,她就給自己延長到11時45分,下午訓練到6時,她就練到6時45分或7時45分,封閉訓練規定練到晚上9時,她練到11點多。鄧亞萍為了訓練經常誤了時間,她就自己泡麵吃。
在隊里練習全台單面攻時,鄧亞萍依舊往腿上綁沙袋,而且面對兩位男陪練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時!
在進行多球訓練時,教練將球連珠炮打來,鄧亞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絲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個。
據教練張燮林統計,鄧亞萍每天接球打球1萬多個。
每一節訓練課下來,汗水都濕透了鄧亞萍的衣服、鞋襪,有時甚至連地板也會浸濕一片,不得不換衣服、鞋襪,甚至換球台再練。
長時間從事大運動量、高強度的訓練,從頸到腳,鄧亞萍身體很多部位都是傷病。
為對付腰肌勞損,她不得不繫上寬寬的護腰,膝關節脂肪墊腫、踝關節幾乎長滿了骨刺,平時只好忍著,實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針封閉,腳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層紗布接著練。就算是傷口感染,擠出膿血也要接著練。
求學時期:
24歲的鄧亞萍剛到清華大學外語系報到時,指導老師讓她一次寫完26個英文字母。當時在別人眼中看來最簡單不過的事,鄧亞萍卻費盡心思後才把它們寫出來(似乎沒有寫全)。
於是鄧亞萍把自己的睡眠時間壓縮到最低限度,經常學習到很晚才肯休息,早上5點起床,幾乎苛刻地學習14個小時。有時,一邊走路一邊看書,就連吃飯的時間都用上了。更重要的是在打球時候一直保持的1.5的好視力也退到0.6。
鄧亞萍不斷要求自己,做作業也要和完成訓練課一樣,絕對是今日事今日畢,毫不含糊。鄧亞萍這種刻苦學習的精神,讓輔導老師和學友都深表嘆服。
1998年2月,鄧亞萍前往英國劍橋大學讀書,鄧亞萍在劍橋大學的語言學校開始學習英語,短短3個月的時間,鄧亞萍堅持每天8點多從自己的住所趕往學校上課。下午3點半下課後,她還到學院的學習中心去學ix,聽磁帶,練自己的口語,直到晚上8點學習中心關門後才趕回住所。
回到住所,鄧亞萍也從不浪費時間,她堅持和房東用英語交流,堅持按時完成作業和預習功課。
在她終於獲得碩士學位後,鄧亞萍又動身前往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長時間固定姿勢寫稿誘發了鄧亞萍的頸椎病,頭不能移動,一動就疼的鑽心。但是,疼痛並沒有把鄧亞萍征服,她咬緊牙關,以一種固定的姿勢堅持查閱資料和寫作。
誠信故事
那是鄧亞萍在清華即將畢業的前夕。有一天,她找到語文老師請他幫助修改哲學課的總結。這份哲學總結足有四五千字,內容很充實,既有理論上的闡述,又能聯系實際用哲學觀點分析打球的戰略戰術。
幾天後,語文老師把改過的文章給了。又過了幾天,語文老師在校園里遇到了她,鄧亞萍一方面表示對語文老師的謝意,同時又很認真地對他說:"我把兩份總結都交給了哲學老師,跟老師講清楚了其中一份是我自己寫的,另一份是請語文老師修改過的。"
一篇哲學文章,請語文老師修改,按理說修改後就可以當作自己的"原創"交上去了。語文老師絕不會去質問鄧亞萍,為何不說明是經老師改過的;哲學老師更不會質疑她是否請人家修改過。一切顯得那麼自然。但是,鄧亞萍竟把修改前後的兩篇文章一齊交給了哲學老師,還如實說明了請語文老師做過修改。這就是誠實的鄧亞萍,這就是鄧亞萍的誠實!
惟有這樣的誠實,才會有她的事業,她的輝煌,她的人格力量。試想,在學業上不老實的人,焉能成得了"鄧亞萍"?
申奧故事
鄧亞萍當運動員的時候,曾經兩次當眾落淚,一次是1992年在巴塞羅那,一次是1996年在亞特蘭大,她在獲得奧運會女單冠軍之後情不自禁。2001年7月13日,當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宣布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的那一剎那,鄧亞萍又哭了。「北京贏了,比我自己拿任何一次世界冠軍都激動。」
北京申奧形象大使
去年12月,鄧亞萍知道自己與楊瀾等人一道成為「北京申奧形象大使」。當時她正在瑞士洛桑參加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會議,北京奧申委代表團也到了洛桑,奧申委主席劉淇向國際奧委會執委會作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工作的陳述報告。劉淇市長和袁偉民局長給鄧亞萍布置的任務是負責做好運動員委員會的工作。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共有11個人有投票權,其中一個是加拿大人,所以直接投票的有10人,再加上正副主席,共有12人參加投票。2月20日,鄧亞萍在諾丁漢大學考完最後一門課程,第二天立即趕回北京,參加申奧評估團的接待工作。送走評估團之後,她就留在北京,繼續完成清華大學的一些課程。
國際奧委會規定,委員不可以到申辦城市考察,這樣對北京就很不利,因為很多人沒有來過北京,不了解北京。鄧亞萍說,運動員委員會的這十幾個人,只有兩三個人來過中國,波波夫最近一次來中國是1999年,還是去上海;澳大利亞游泳運動員蘇珊·奧尼爾,1987年到過上海,美國排球運動員鮑伯,也是1988年來過中國。那時的中國跟現在沒法比,但給他們的印象非常深刻,「你們穿的衣服都是灰色的,樓房也是灰色的。」所以做他們的工作也挺費勁的,因為他們不了解現在的中國。不能請進來,只好走出去。「我有一個比較有利的條件,這四五年,我與運動員委員會的同事們相處得很好,大家都當過運動員,又是年輕人,比較容易溝通。」鄧亞萍說。她事先與在歐洲的委員們聯系了一遍,詢問他們是否有時間在他們住的城市碰面,然後按著預約的時間開始跑。到瑞典見一位冬季項目的哈薩克運動員,到盧森堡拜見盧森堡大公,到義大利見兩個運動員委員。為了見美國的鮑伯,鄧亞萍曾在三天里從北京到洛杉磯打了一個往返,在飛機上的時間比在美國停留的時間還長。兩三天跑一個地方雖然很辛苦,但鄧亞萍覺得很值,她向這些人介紹北京的現狀,跟他們印象中的北京截然兩樣。她告訴他們,我們的政府和人民都非常想舉辦一次奧運會,對運動員來講,那肯定是一次不同以往的奧運會。
去莫斯科之前,北京奧申委已經把各方面工作都做得非常充分細致,我只是做了其中的一點點工作而已,很多人已經忙了兩年多,沒有節假日,非常辛苦。像何振梁先生、國際羽聯主席呂聖榮等,他們要做得工作更多。
兩次申奧 兩次陳述
北京兩次申奧,都是讓鄧亞萍作運動員代表。1993年,鄧亞萍剛剛登上事業的頂峰,在頭一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獲得女單、女雙兩項冠軍,並深得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先生喜愛。投票前一個多月,鄧亞萍得到通知,讓她代表現役運動員在最後的陳述中講幾句話。「但那時我根本不會講英語,國際司的劉北劍替我寫好了幾句話,一句一句地教我,讓我硬背下來。」如今已在英國諾丁漢大學讀了兩年書的鄧亞萍,覺得那次陳述經歷真「懸」:「陳述的頭一晚我基本沒有睡覺,嘴裡反復叨嘮那幾句話,比參加世界大賽還緊張。因為自己心裡一點把握都沒有,萬一忘了詞怎麼辦,紙上的英文又一句都看不懂。輪到我上場時,我感覺心砰砰直跳,真緊張啊!但畢竟打過那麼多世界比賽,一上場還是能夠鎮定下來,把那幾句話順利地背下來了。」
在莫斯科同樣代表運動員作陳述報告,不僅僅是鄧亞萍自己心定多了,所有聽過鄧亞萍講英文的人都對她充滿了信心。她現在可以用英文寫論文,用英語作報告,在美國學習過的楊瀾也對鄧亞萍的英語水平贊不絕口。此外,還有一點令鄧亞萍自信,「這四年我一直在清華大學和諾丁漢大學讀書,書沒有白讀,我感覺自己比上一次申奧時成熟多了。」
雖然已經把陳述詞背得滾瓜爛熟了,但為了保險,鄧亞萍還是帶著稿子上台了,萬一卡住了,看一眼稿子就可以接著往下說。盡管久經沙場,鄧亞萍上場前還是覺得有點緊張。「8個陳述人,加上楊凌共9個人,我們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陳述好了,是應該做的,可能一票都不會加上去,如果陳述不好,就很可能會減票,北京奧申委前面做了那麼多工作就會因此打了折扣,所以我們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此前,幾位陳述人在北京做了很多次練習。鄧亞萍說:「當時在亞運村的國際會議中心,完全按著國際奧委會會議的講台尺寸布置會場,按著乒乓球的術語,就是模擬訓練。每個人的陳述詞都改了幾十遍,討論,推翻,再討論,再推翻,最後終於定稿時,已經到了7月初了,時間非常緊張。真正到了「比賽」的時候,我們大家都發揮得非常好,北京做完陳述報告以後,大家都感覺北京的陳述報告要比其它幾個城市好。北京准備得太充分了,大家對北京獲勝充滿了信心。」
等待投票表決的時候,五個申辦城市的代表團都坐在一個大廳里。「雖然心裡也緊張,但我們很有信心,甚至覺得第一輪就有可能過。第一輪沒過,我們心裡反倒有點緊張了:到底哪裡出了問題?但是大家還能夠沉住氣。」鄧亞萍回憶說。「第二輪投票以後,我們一看監票的三個人都走了,就知道有結果了:肯定是北京!因為只有北京可能在前兩輪勝出,而絕對不可能在前兩輪出局,這一點北京奧申委是非常有把握的。所以第二輪出結果,那肯定是北京贏了。」
夢想終於實現了,多少人盼著這一天。「我一聽到北京,一下子站了起來,眼淚馬上就流下來了,大家全都哭了,真是太不容易了。可以說,那一刻,比我拿任何一次世界冠軍都激動。」鄧亞萍由衷地說。
[編輯本段]忘年交友
薩馬蘭奇和鄧亞萍
在第27屆奧運會開幕的前一天,專程從英國趕到悉尼參加國際奧委會委員競選的乒乓名將鄧亞萍,走進奧運村與各國運動員見面,開始了她的競選游說活動。由於是第一次接觸這件事,顯得並不在行。碰巧中國的三名奧委會委員何振梁、呂聖榮和於再清也到奧運村看望中國選手,三人當即鼓勵鄧亞萍堅定信心,並向她介紹了一些有益的競選建議。目前,國際乒聯主席和秘書長已明確表示,支持鄧亞萍的競選,他們認為這不光是鄧亞萍和中國的事情,而且事關國際乒乓球運動的整體利益。
薩馬蘭奇年近8旬,鄧亞萍27歲,是體育運動、是奧林匹克精神把他們緊緊地聯系在一起,譜寫了體育運動史上的一段佳話。
薩馬蘭奇從1980年開始執掌奧委會,至今已快20年了,人稱薩翁。薩翁喜歡鄧亞萍那種大刀闊斧快速兇猛的打法,那種一往無前、不屈不撓的頑強作風。薩翁曾親自對鄧亞萍說:「我非常喜歡你的打法,快速兇猛,看起來夠味。」總之,在鄧亞萍身上充分體現了「更高、更快、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薩翁親自為1995年出版的《鄧亞萍》一書作序,稱贊鄧亞萍是「世界傑出的年輕運動員之一」。「她非凡的成績,是其艱苦努力與天才、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尊重奧林匹克倫理觀相結合的結果。」他相信:「鄧亞萍小姐的成就將有助於促進中國乃至世界的女子體育運動。」
薩馬蘭奇年輕時就喜愛乒乓球運動,曾經獲得過西班牙的全國混合雙打冠軍,他說:「我對乒乓球有特殊的感情,所以我積極主張將它列入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乒乓球能列入奧運會項目,薩馬蘭奇功不可沒。
在1991年第41屆世乒賽中,鄧亞萍以她那快速、乾脆的發球搶攻,變化多端的線路和落點,打得漢城奧運會女單亞軍李芬姬只有招架之功,卻無還手之力,僅僅只花了45分鍾就以3∶0的比分結束了戰斗,18歲的鄧亞萍第一次登上世界女子單打冠軍的寶座。鄧亞萍的高超球技贏得了薩馬蘭奇的喜愛。他決定親自為女子單打冠軍頒獎,這是他作為奧委會主席第一次為一名乒乓球運動員頒獎。這也是薩馬蘭奇與鄧亞萍的第一次交往。
1991年9月,鄧亞萍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薩馬蘭奇杯」比賽,小鄧捧得桂冠後,被薩馬蘭奇邀請到洛桑做客。作為一名運動員,被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邀請到國際奧委會總部———洛桑去做客,這在以前從未有過,中國運動員鄧亞萍第一個獲此殊榮。鄧亞萍心裡有說不出的高興,她覺得這不僅是她個人的榮譽,也是所有中國運動員的光榮。
1991年11月25日,緊張的世界盃團體賽結束後,鄧亞萍赴洛桑參加薩馬蘭奇舉行的晚宴。中午用餐時,餐館的華僑老闆熱情地教她一句西班牙卡塔蘭方言的問候語「BonDias!」鄧亞萍反復練習後學會了這句話。鄧亞萍一見薩翁,就向他道了一聲「BonDias!」薩馬蘭奇立即把鄧亞萍擁進懷里,親親她的臉頰,他沒有想到這位東方少女竟會用他家鄉的方言問候他。
晚宴上,薩翁詳細詢問了鄧亞萍的各種情況,從比賽到訓練,從學習到愛好,都一一問及。當得知小鄧5歲就開始練球時,薩翁問:「那時你有多高?打起球來一定很困難吧?」鄧亞萍說:「我的頭剛超過球台,得把手舉起來打。」薩翁的秘書瑪爾塔小姐立刻模仿兒童舉手在頭頂上揮拍打球的動作,把全桌的人都逗樂了。鄧亞萍一邊點頭一邊說:「太像了,就是這個樣子!」席間,鄧亞萍得知薩翁年輕時也是乒乓球運動員時,就把自己的一塊備用球拍送給了薩翁,還向薩翁贈送了一對健身球。薩翁回送給鄧亞萍一套介紹國際奧委會的紀念品和一盒瑞士產的巧克力。
第二天,鄧亞萍和翻譯劉北劍在瑪爾塔小姐的陪同下,參觀了奧林匹克博物館和奧委會總部,鄧亞萍看到五環旗和五星紅旗迎風招展,瑪爾塔小姐告訴她,這是專門為中國客人而升的,但並不是所有的客人都能享受到這個禮遇,這種高規格的禮遇使鄧亞萍感到無比自豪。
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上,鄧亞萍先是同喬紅合作奪得女雙金牌。後又奪得女單冠軍。薩翁履約第三次為鄧亞萍掛上閃閃發光的金牌,含著笑說:「再次邀請你到洛桑來做客!和你的教練一起來!」
1995年5月,在第43屆世乒賽中,鄧亞萍和喬紅打出了威風,最後奪得了冠軍。薩翁高興地為鄧亞萍和喬紅掛上了金牌,這是薩翁第四次為鄧亞萍頒獎。
1996年,在亞特蘭大奧運會女單決賽結束後,薩翁再一次為蟬聯奧運會冠軍的鄧亞萍第五次頒獎,他緊緊握住鄧亞萍的手,並用右手輕輕地拍了拍鄧亞萍的臉頰。這動人的場面令人感慨萬千,一個運動員能得到薩馬蘭奇一次頒獎機會已屬十分榮幸了,而鄧亞萍獲得這樣的殊榮竟達5次,可見鄧亞萍在薩翁心中的分量。
1997年2月6日是鄧亞萍的本命年生日,又是她媽媽的60歲大壽,那天正好是大年三十。鄧亞萍為酬謝大家,特在天倫王朝飯店舉行一次生日聚會。國際乒聯主席、中國乒協主席徐寅生致詞,他說:「小鄧自參賽以來,共獲得了大小125個冠軍,其中有15個世界冠軍,現在是鄧亞萍時代,祝願鄧亞萍時代延續得更長、更輝煌。」
乒乓球管理中心副主任姚振緒宣布了一條好消息:薩馬蘭奇主席任命鄧亞萍為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把整個晚會推向了又一個高潮,因為乒乓球運動員擔任這一職務,在奧運史上還是第一次。
徐寅生主席所說的「有人說,小鄧要退役」,也不是完全空穴來風,也許是有人根據鄧亞萍想上大學而猜測的,不過想上大學同退役是兩碼事。鄧亞萍9歲進專業隊打球,隨著年齡的增長,她上大學的願望日漸強烈。
鄧亞萍的申請得到清華大學的認可,並在亞特蘭大奧運會後正式成了清華大學的一名學生。但鄧亞萍仍然是中國乒乓球隊的現役國手。鄧亞萍在1997年4月舉行的第44屆世乒賽上,又獲得三枚金牌,直到1997年的11月份才真正走進清華大學的課堂。
1998年3月26日,鄧亞萍離開北京飛往英國,在劍橋,先在紐南語言學院就讀,後來又轉到貝爾語言學院。就在鄧亞萍留學英國的日子裡,她參加了在葡萄牙舉行的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會議,並且第二次應邀訪問洛桑。
在1998年運動員委員會與奧委會執委會聯席會議上,鄧亞萍被大會安排發言。為了這次發言,鄧亞萍把英語發言稿一遍又一遍地朗誦,從開始的結結巴巴到後來的通暢流利,最後都可以背下來了。
6月1日上午的聯席會議上,運動員委員會主席塔爾博格先生特意把鄧亞萍的發言安排得靠後些,以便讓晚些到達的薩馬蘭奇親自聽到鄧亞萍的發言。鄧亞萍一發言,薩馬蘭奇就笑了,一直笑到發言結束,因為薩馬蘭奇沒有想到僅僅相隔幾個月,鄧亞萍就能說出這么流利的英語。
6月7日,鄧亞萍再次離開劍橋,來到瑞士的日內瓦,迎接專程從北京趕來的恩師張燮林教練。薩馬蘭奇主席在自己的辦公室接待了張燮林和鄧亞萍。鄧亞萍不用翻譯也能跟薩翁直接交談,再次得到薩翁的贊揚。薩翁希望鄧亞萍能參加2000年奧運會,並在自己的任期內再次為她頒獎。鄧亞萍說:「雙踝有骨刺,腰也有傷;恢復訓練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會影響學業。」薩翁聽後,理解地說:「奧運會比賽對於運動員來說,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身體,第二才是奧運比賽。」薩翁又問及鄧亞萍在劍橋的學習情況。當他得知鄧亞萍是自費留學以後,馬上表示:留學費用可由奧委會承擔,就算是奧委會給鄧亞萍的獎學金吧!
當天下午,在奧林匹克博物館的大廳內,年近80的薩翁脫下西服,換上米色的T恤、長褲、旅遊鞋,這位當年西班牙的全國混合雙打冠軍,要與最近一屆的奧運會乒乓球女子單打冠軍鄧亞萍展開「激戰」,參觀博物館的遊人紛紛趕來觀戰,薩翁手執光板球拍,動作非常協調,落點尤佳,把個奧運冠軍弄得左右奔跑,煞是好看,引得在場觀眾不斷響起熱烈的掌聲。
鄧亞萍細說與薩馬蘭奇的忘年交
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對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有著重大貢獻的薩馬蘭奇,為鄧亞萍剛出版的英文書《從小腳女人到奧運會冠軍》親自作序。他在序中說,鄧亞萍這幾年的學習找到了打開世界大門的鑰匙。
薩馬蘭奇非常欣賞鄧亞萍,在世界體壇傳為佳話。曾經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專門安排為鄧亞萍頒獎的這位西班牙老人頒獎後,又拍拍鄧亞萍的臉,這一畫面將這種欣賞永遠定格。去年,已離開國際奧委
會主席崗位的薩馬蘭奇再次來華訪問時,鄧亞萍以北京奧組委官員的身份熱情接待了這位對中國非常友好的老人。
鄧亞萍回憶說:「薩馬蘭奇主席第一次看我打球是在1991年第四十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時。當時我奪得了女單冠軍,可能是自己打球的風格給了薩馬蘭奇很深的印象吧,當我取得冠軍後他給我頒了獎。」不過,鄧亞萍說,薩馬蘭奇更是把她看做中國運動員代表而喜歡的。因為薩馬蘭奇非常熱愛中國,對中國運動員的運動水平和人格品質也非常欣賞。
她還是運動員時,薩馬蘭奇就建議她一定要學習外語。鄧亞萍退役後,到清華大學外語系學習。本科畢業後,鄧亞萍將自己5000多字的英文畢業論文送給薩馬蘭奇,薩馬蘭奇將這份論文存放到國際奧委會博物館,認為這是一個中國運動員成長最有價值的紀念。薩馬蘭奇認為應當有更多的中國運動員學好外語,能夠有更多的中國人到國際奧委會或其它國際體育組織工作,發揮積極作用。

H. 鄧亞萍有哪些故事

鄧亞萍的勵志故事
鄧亞萍是乒乓球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選手,她5歲起就隨父親學打球,1988年進入國家隊,先後獲得14次世界冠軍頭銜;在乒壇世界排名連續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成為唯一蟬聯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運動員,並獲得4枚奧運會金牌,其中包括單打和與喬紅組合的雙打。

童年的鄧亞萍,因為受當時體育教練父親的影響,立志做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但是她個子矮,手腳粗短,根本不符合體校的要求,體校的大門沒能向她敞開。於是,年幼的鄧亞萍跟父親學起了乒乓球,父親規定她每天在練完體能課後,必須還要做100個發球接球的動作。鄧亞萍雖然只有七八歲,但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練,基本功更加扎實,便在自己的腿上綁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換成了鐵牌。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是多麼難能可貴!這不但要使身體備受煎熬,心裡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小小的她,每閃、展、騰、挪一步,都可以用舉步維艱來形容!腿腫了!手掌磨破了!這是家常便飯!但他從不叫苦,不喊累!負責訓練的父親,有時心疼得掉眼淚!付出總有回報,由於鄧亞萍的執著,10歲的她便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進入國家隊後,鄧亞萍都是超額完成自己的訓練任務,隊里規定上午練到11時,她就給自己延長到11時45分,下午訓練到6時,她就練到6時45分或7時45分,封閉訓練規定練到晚上9時,她練到11點多。鄧亞萍為了訓練經常誤了時間,她就自己泡麵吃。在隊里練習全台單面攻時,鄧亞萍依舊往腿上綁沙袋,而且面對兩位男陪練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時!在進行多球訓練時,教練將球連珠炮打來,鄧亞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絲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個。每一節訓練課下來,汗水都濕透了鄧亞萍的衣服、鞋襪,有時甚至連地板也會浸濕一片,不得不換衣服、鞋襪,甚至換球台再練。長時間從事大運動量、高強度的訓練,從頸到腳,鄧亞萍身體很多部位都是傷病。為對付腰肌勞損,她不得不繫上寬寬的護腰,膝關節脂肪墊腫、踝關節幾乎長滿了骨刺,平時只好忍著,實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針封閉,腳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層紗布接著練。就算是傷口感染,擠出膿血也要接著練。

鄧亞萍的出色成就,改變了世界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也為鄧亞萍的球風和球藝所傾倒,親自為她頒獎,並邀請她到洛桑國家奧委會總部做客

鄧亞萍在劍橋大學讀書的勵志故事

每天凌晨5點起床攻讀

1998年2月26日鄧亞萍懷著復雜的心情,飛向劍橋。對她來說,這自然是非常難得的機會,但卻又是一個艱難的起步。

"第二天就是開學上課的日子,全班一共9個同學,教室不大,9張課桌椅向著黑板,擺成半圓形。老師先讓大家做自我介紹。接下來給每人發了兩張講義就開始講課,課堂上沒什麼紀律,講解方式也很隨意,老師一邊講課,同學們一邊七嘴八舌地搶著回答問題。我在雲山霧罩中上完了課。四五個星期過去了,每天十五、六個小時的付出,但收效並不大,英語水平的提高也不顯著。作為一個插班生要趕上其他同學困難太大。加上沒有教材,每次上課才能拿到老師發的講義,這種教學方法也很難讓我適應。"

"生活的環境也不盡如人意。到英國留學的留學生,多數都是住在學校所安排的英國人家裡,我也不例外。本想住在英國人家裡,一來可以更多地了解英國的風俗民情,二來可以有更多的英語會話機會。但是我所居住的這個女房東家,距學校太遠,而且房費伙食費很高,每月除了要交200多英鎊房租,還要交100多英鎊飯費,兩項合起來每月的支出約合人民幣將近5000元。對於自費到英國上學的我來說,惜金和惜時同樣重要。"

"記得當我頭一次穿著防雨運動衣,騎著自行車到學校時,許多同學見了都大為不解:怎麼世界冠軍還騎自行車來上學?是啊,世界冠軍也是凡人,我的所有,是我用汗水換來的,它來之不易,我必須十分珍惜它。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困擾著我,我急切盼望能改變這種狀況。"

"剛到英國不久,我想往家寄點錢,然而到郵局拿了單子,卻不知如何填寫,郵局的人在單子上指指點點,我卻一臉茫然,我站在郵局前,兩眼發呆,我能怎麼辦?問誰去?問了,自己還是聽不懂,最後,只好悻悻而歸。"

"開學前,為了讓我熟悉一下環境,房東開車送我去學校轉了一圈。第二天人家不送了,我雖然買了輛自行車,卻找不到上學的路了,七拐八拐,趕到學校已經上課了。一向守時的我成了遲到生。我急得迸出幾個單詞解釋,然而解釋不明白,那滋味,那窘迫,現在都忘不了!"

鄧亞萍就讀的紐漢姆學院是隸屬劍橋大學的一所小學院,類似於國內的語言進修學院。這里的學生主要以外國留學生為主,而鄧亞萍是唯一來自中國內地的留學生。

"剛到劍橋的那段時間,我雖然比較刻苦,效果卻不明顯。我知道,這是因為自己的語言基礎還相當薄弱,要想在劍橋這個精英雲集的學府里站得住、學得好,更需要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做學問與體育訓練一樣,沒有任何捷徑可尋,更不會有天上掉餡餅的美事兒,一切靠自己去拼去搏吧。"為了趕功課,鄧亞萍起早貪黑,每天只睡幾小時。

"開始的一兩個月之內,根本聽不懂老師在上面講什麼,我把老師所有寫在黑板上的東西照抄一遍。回到家裡以後,自己再翻字典,再看。每天的生活比較單調,上課時間是四個半小時。下了課還有很多作業,吃飯對我來說好像都很費事,中午休息的時間只有一個小時,我一般都不回宿舍,就是吃上午帶去的三明治,然後看一會兒書。晚上經常吃的東西就是自己做的方便麵條加青菜、西紅柿和雞蛋。幾乎每天都要學習到12點才能睡覺。"

雖然基礎比其他同學差,她總是不甘心,想超過別人。這種好勝的心理後來才慢慢開始轉變:"畢竟基礎不同,從運動員到學生是一個非常大的轉折,學習上升也要有個過程。"

回到清華,鄧亞萍的畢業論文題目是《國球的歷史及發展》。從開題報告、到第一次提交論文、以至論文的最終修訂,鄧亞萍不僅每一項都達到標准,而且步步提前,趕在時間表前完成。

"我終於戴上了學士帽,在畢業典禮上,我用流利的英語向老師致詞。"

鄧亞萍在諾丁漢大學讀書的勵志故事

一看她學習的勁頭就知道她是世界冠軍

2001年9月,鄧亞萍從清華走進英國諾丁漢大學攻讀碩士。"原本更喜歡劍橋,那裡風景可人,令我心醉。可我還是投奔了諾丁漢大學,因為諾丁漢大學有全英國最棒的外語系。"

"導師對我不太了解,似乎有些不放心,擔心一個運動員能否完成學業。我懇切地對導師說:我可能比您的其他學生基礎要差,請你多費心了,別人能聽懂的課程,我可能要兩次甚至多次,別人需要一年,我可能需要一年半甚至兩年。但不管費多少力、多長時間,我都要把學業拿下來!我是那種很要強,性子也很犟的人,因此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

"在英國,修碩士有兩種辦法。一種是類似於應試教育。就是上一門課考一門,直到通過所有課程;另外一種是跟導師做課題研究,研究結束後做論文,如果論文通過就可以畢業,我採取的是第二種辦法。比語言更難的是這里的學習方式,和國內真是大不一樣。我有自己的導師,但並不經常見面。往往是他給我提供一個閱讀書目清單,我自己到圖書館或大學找書,然後閱讀。有了問題才和他預約見面、答疑。開始時,我很不習慣這種方式。而且我修的方向是「中國當代研究」,一個似乎和體育無關的冷門專業,即便圖書館里也不一定有相關材料。這樣,我就必須在不同的圖書館和大學里去找。不過,現在看來,這也是我在國外學習的重要收獲之一。新的學習方式讓我學會了在紛繁復雜的情況下找到實現目標的辦法。"

"打球的時候,視力兩眼都是1.5,上學以後下降得很快,現在有一隻眼已經0.6了。學習和打球相比完全是兩碼事,睡眠不足,上課總是犯困,眼睛睜不開,越坐越困,恨不得用根棍兒把眼皮撐起來。可對面坐著的是老師,你又不可能睡覺,更不可能溜號。剛開始時這種感覺特別明顯,後來慢慢適應了這種生活,知道該怎樣安排好作息,找到一些規律。"

"我的研究課題是《從小腳女人到奧運冠軍》,例子用的就是中國女子乒乓球隊。為了研究這個課題,我閱讀了一些對中國女運動員的研究材料,大部分是外國人寫的。這些外國人並沒有真正了解中國女運動員的生活和成長經歷,因此他們的研究並不到位。我希望能夠從我開始,有人真正關注中國婦女和中國女運動員的研究。我也希望通過在國外學習,在工作中便可以盡量避免由於東西方文化差異而引起的誤會,以便更好地介紹中國,讓世界了解中國。而在國際體育界,能讓人理解你的見解,接納你的主張並非易事。"

學習上的她拿出打球時的勁頭。按說老師安排的課程已經呈飽和狀,每周天天有課,周末的作業也不輕松,做罷作業還要准備下一周的課,周而復始。可她還是覺得"吸收"得不夠。

也難怪,她心裡真的是著急。鄧亞萍剛撂下球拍兒,就成了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一位年輕的委員,她恨不得赴會時能立馬講得一口流利的英語。於是,這位乒乓球世界冠軍心底悄悄萌生著願望早一點進入高級班,明年向Master(碩士學位)進軍。

在諾丁漢大學上課的過程中,鄧亞萍總是抓住一切機會搶著發言。老師用開玩笑說從她學習的勁頭可以看得出她是一個世界冠軍。"下了課,我必須匆匆趕到另一個老師那裡去做個別輔導,這是學校針對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不同而特別安排的單獨輔導時間。每次出去開會之前,我的老師都會幫助我准備發言材料,糾正我的語音語調和演講的方式方法。另外學校還專門為我開了一門課,教我如何用英語進行采訪。在學校我過著典型的大學生三點一線式生活,和校園里那些普通的女孩子沒有什麼區別。"

"這個碩士學位我非拿不可,而且一定要在國外的大學里拿到。"那樣的話,在中國的奧運會冠軍當中,她可能又拿了一項第一。作為諾丁漢大學的一名學生,鄧亞萍每天的時間表比較緊。"除了上語言系的課,還要上英語系的課。下了課還有很多作業,中午休息的時間只有一個小時。"

鄧亞萍在國際奧委會的勵志故事

"過語言關對我來說還有著另外的意義。當時我是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同時還負責國際乒聯的一個項目,如果你沒有辦法跟別人交流,那麼一切都是零。同時還有一個公眾形象,就是說我畢竟代表著中國,同時代表著中國運動員,所以精神風貌是很重要的。"

一年後,鄧亞萍面對嚴格的考官,用英語宣讀了3萬5千字的論文--《從小腳女人到奧運冠軍》。以翔實生動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論點論述了中國婦女及中國婦女體育的巨大發展和變化。臨場考官的一致結論是:無條件一次通過!2002年12月22日,她如願獲得碩士學位。薩馬蘭奇先生稱贊她"擁有了打開世界大門的鑰匙"。

至此,從1997年進入清華大學起,鄧亞萍已在校園度過了近六個春秋,並將自己當年的小學"學歷"變為研究生學歷。鄧亞萍坦言,從運動員到學生,尤其是一個留學生,她付出的努力並不亞於打球。"從對英語一竅不通到熟練地用英語與教授交流,從人生地不熟到朋友遍英國,從開始時的迷茫到後來的迎接挑戰,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但海外生活為我打開了一扇門,讓我真正了解了世界。"

其間,她還作為北京申奧成員,赴莫斯科為北京贏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作了貢獻。

2001年7月13日,鄧亞萍用流利的英語向國際奧委會委員呼籲:請給中國運動員一個機會,讓我們做一次奧運會的東道主!

知識,沒有止境。2002年,她如同一個長跑運動員,又站在新的起跑線上,開始新的拼搏--滿懷信心地攻讀劍橋經濟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是"2008奧運會對當代中國的影響",鄧亞萍的"中國研究"又得以繼續下去了。

2003年2月24日,正在劍橋攻讀博士的鄧亞萍又回來了,在北京奧組委,新的忙碌又開始了。"我在劍橋的導師彼德.紐倫是一位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已經研究中國經濟30餘年,他深知2008年奧運會對拉動中國經濟的重要性,會有極高的經濟研究價值,他認為我回國,不僅能為祖國服務,也能為論文收集第一手珍貴材料,因此,他特批我回國邊工作,邊學習。未來的工作很艱苦,但這是非常好的機會。"

2004年的春節假期,她為了趕寫劍橋大學博士學位論文,放棄了與親人的團聚,買來一堆速凍餃子,每天的水餃餐伴她度過了假日。

"有人可能覺得我這是自討苦吃,甚至有人說你的榮譽多得一大把,不攻讀什麼學位,後半生照樣可以過得不錯,即使讀學位也不必那麼辛苦,甚至不妨找個「槍手」代筆寫論文。但我讀書上大學可不是為了「鍍金」,我上學只是要圓自己的讀書之夢。我從自己與外國朋友交往中深切感受到知識缺乏、交流不暢。盡管基礎差,我不想投機取巧走捷徑,更不要說我就讀的清華、劍橋等國際知名大學治學嚴謹,容不得弄虛作假!"

餃子可以速凍,人才卻難以速成。鄧亞萍學業上的成功與打乒乓球的輝煌,其實並非得益於她具備多大的天賦。恰恰相反,無論學業還是打球,她都是在先天條件不大有利的情況下,靠堅忍不拔的毅力,靠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在人生道路上不斷奪取新的金牌。

"我現在依然是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體育與環境委員會和改革委員會三個委員。特別是運動員委員會,委員都是很有名的奧運會冠軍,都有自己代表的權益,很長一段時間我是唯一的亞洲委員,因此我不僅代表中國,而且還是亞洲的代表,有責任為亞洲和第三世界國家運動員爭取權益。"在鄧亞萍的努力下,運動員委員會已經向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提出在推舉奧委會委員時必須有一名(共8人)亞洲委員的建議。

而她在劍橋的博士學業也已經到了第二年,談到學業,鄧亞萍說:"難啊,真是太難了,感覺壓力很大。一天到晚就是綳著,所以感覺特別辛苦。但我要感謝當學生的這段經歷,因為它讓我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找到了自己新的價值。如果亞運會、世乒賽和奧運會的冠軍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滿貫,那麼在清華獲得學士學位、諾丁漢大學碩士畢業和取得劍橋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項大滿貫。"

拼搏、拼搏、再拼搏!無論是做運動員還是做學生,鄧亞萍對自己的要求都幾近苛刻:"必須做好,我沒有理由做不好!"這就是一份自信!

I. 名人的勵志故事300字以內(可以提高懸賞)

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於國家隊的大門之外。但她並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為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恆的努力終於催開了夢想的花蕾——她如願以償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台。在她的運動生涯中,她總共奪得了18枚世界冠軍獎牌。鄧亞萍的出色成就,不僅為她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榮耀,也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

J. 鄧亞萍的勵志故事給我們的啟示300字議論文

劍橋:每天凌晨5點起床攻讀

1998年2月26日鄧亞萍懷著復雜的心情,飛向劍橋。對她來說,這自然是非常難得的機會,但卻又是一個艱難的起步。

「第二天就是開學上課的日子,全班一共9個同學,教室不大,9張課桌椅向著黑板,擺成半圓形。老師先讓大家做自我介紹。接下來給每人發了兩張講義就開始講課,課堂上沒什麼紀律,講解方式也很隨意,老師一邊講課,同學們一邊七嘴八舌地搶著回答問題。我在雲山霧罩中上完了課。四五個星期過去了,每天十五、六個小時的付出,但收效並不大,英語水平的提高也不顯著。作為一個插班生要趕上其他同學困難太大。加上沒有教材,每次上課才能拿到老師發的講義,這種教學方法也很難讓我適應。」

「生活的環境也不盡如人意。到英國留學的留學生,多數都是住在學校所安排的英國人家裡,我也不例外。本想住在英國人家裡,一來可以更多地了解英國的風俗民情,二來可以有更多的英語會話機會。但是我所居住的這個女房東家,距學校太遠,而且房費伙食費很高,每月除了要交200多英鎊房租,還要交100多英鎊飯費,兩項合起來每月的支出約合人民幣將近5000元。對於自費到英國上學的我來說,惜金和惜時同樣重要。」

「記得當我頭一次穿著防雨運動衣,騎著自行車到學校時,許多同學見了都大為不解:怎麼世界冠軍還騎自行車來上學?是啊,世界冠軍也是凡人,我的所有,是我用汗水換來的,它來之不易,我必須十分珍惜它。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困擾著我,我急切盼望能改變這種狀況。」

「剛到英國不久,我想往家寄點錢,然而到郵局拿了單子,卻不知如何填寫,郵局的人在單子上指指點點,我卻一臉茫然,我站在郵局前,兩眼發呆,我能怎麼辦?問誰去?問了,自己還是聽不懂,最後,只好悻悻而歸。」

「開學前,為了讓我熟悉一下環境,房東開車送我去學校轉了一圈。第二天人家不送了,我雖然買了輛自行車,卻找不到上學的路了,七拐八拐,趕到學校已經上課了。一向守時的我成了遲到生。我急得迸出幾個單詞解釋,然而解釋不明白,那滋味,那窘迫,現在都忘不了!」

鄧亞萍就讀的紐漢姆學院是隸屬劍橋大學的一所小學院,類似於國內的語言進修學院。這里的學生主要以外國留學生為主,而鄧亞萍是唯一來自中國內地的留學生。

「剛到劍橋的那段時間,我雖然比較刻苦,效果卻不明顯。我知道,這是因為自己的語言基礎還相當薄弱,要想在劍橋這個精英雲集的學府里站得住、學得好,更需要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做學問與體育訓練一樣,沒有任何捷徑可尋,更不會有天上掉餡餅的美事兒,一切靠自己去拼去搏吧。」為了趕功課,鄧亞萍起早貪黑,每天只睡幾小時。

「開始的一兩個月之內,根本聽不懂老師在上面講什麼,我把老師所有寫在黑板上的東西照抄一遍。回到家裡以後,自己再翻字典,再看。每天的生活比較單調,上課時間是四個半小時。下了課還有很多作業,吃飯對我來說好像都很費事,中午休息的時間只有一個小時,我一般都不回宿舍,就是吃上午帶去的三明治,然後看一會兒書。晚上經常吃的東西就是自己做的方便麵條加青菜、西紅柿和雞蛋。幾乎每天都要學習到12點才能睡覺。」

雖然基礎比其他同學差,她總是不甘心,想超過別人。這種好勝的心理後來才慢慢開始轉變:「畢竟基礎不同,從運動員到學生是一個非常大的轉折,學習上升也要有個過程。」

回到清華,鄧亞萍的畢業論文題目是《國球的歷史及發展》。從開題報告、到第一次提交論文、以至論文的最終修訂,鄧亞萍不僅每一項都達到標准,而且步步提前,趕在時間表前完成。

「我終於戴上了學士帽,在畢業典禮上,我用流利的英語向老師致詞。」


篇二:鄧亞萍的勵志故事

「奧林匹克不僅是競技,是拼搏,還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博愛情懷。」

這是鄧亞萍在一次媒體采訪中的話。正是這種生活態度和情懷,使她不僅僅滿足於一個又一個世界冠軍、奧運冠軍。

當她還是運動員的時候,鄧亞萍積極參與公益和愛心事業,用自己的力量關愛那些需要幫助的人。1992 年巴塞羅那第 25 屆奧運會,她勇摘女單、女雙兩枚奧運金牌,在省政府為河南奧運健兒舉行的慶功會上,她將 5 萬元人民幣交給時任河南省副省長范欽臣,成為中國奧運健兒捐助社會公益事業的第一人。

1996年12月,鄧亞萍又從亞特蘭大奧運會冠軍獎金中拿出5萬元人民幣,捐給山西省繁峙縣建立一所「希望小學」。她還和隊友共同資助雲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失學兒童、發動中國乒乓球隊向佤族兒童捐獻「希望書庫」。她還不止一次的向中國乒乓球訓練基地河北省正定縣、向河南省境內捐款10萬余元人民幣修復文化古跡、貧困地區小學,向香港弱智人群獻愛心。

退役後,她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愛心慈善活動中。「蒲公英計劃」是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委員會啟動的第一個慈善計劃,其中一項內容是向北京朝陽區的一所外來務工人員子弟學校捐贈一批體育器材。在與打工兒童子女見面的時候,鄧亞萍發現那些孩子眼神迷離,不敢與別人對視。在與他們的交談中,她了解到,這些孩子有嚴重的自卑心理,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與本地的孩子不同,父母都是農民工。於是鄧亞萍決定用自己的親身經歷改變這些孩子的想法,幫助他們走出自卑心理。

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委員會在鄧亞萍的帶領下,除了上面提到的蒲公英計劃之外,還陸續開展了針對殘疾、殘障青少年的「心靈之光」慈善計劃、針對失足青少年的「攜手明天」慈善計劃以及資助貧困學子恢復視力的」光明行」。鄧亞萍在百忙之中,為慈善事業奔走,為中國的體育慈善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鄧亞萍經常用鼓勵性的語言來激勵他們,告訴他們要靠勤奮和知識改變命運。她還激勵孩子們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與智慧。鄧亞萍希望孩子們能象她一樣要有一股狠勁,不服輸、不怕苦。

在一封寫給鄧亞萍的信里,一位學生寫到: 「以前,我害怕說自己的父母是農民工。但是現在我不害怕了。我走在馬路上不再貼著牆根走,不再害怕別人看我的眼神。因為我知道只要我努力,長大後我也會成為像您一樣的運動員,拿冠軍!。」看完這封信後,鄧亞萍流下了眼淚,她知道這些孩子中的某一個在將來很有可能成為世界冠軍,他們的生活很可能會因此而變得不同。每次她都會對我們說:「不僅物質上的幫助對這些孩子是必需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們對他們精神上的鼓勵和關心。」

鄧亞萍曾經預支了5萬元比賽獎金,使河南省數百名失學兒童可以重返課堂。她邀請一名河南農村的小女孩來到北京,帶她游覽了北京並參觀了自己的訓練中心。這個小女孩之前到過最大的城市就是有柏油馬路的縣城。她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可以來到首都北京。更讓她沒有想到的是,鄧姐姐還帶自己還參觀了自己的訓練基地。離開北京的時候,小姑娘對鄧亞萍說:「這里是我在夢里才來過的地方。等我長大了我一定要把我的家鄉也變成象北京這樣。」這意味著,一次不尋常意義的旅行可以換來一個夢想。

鄧亞萍的愛心行為,源於自己的博愛情懷,那是對祖國的熱愛、對別人的愛。國家和體育曾經給了她現在的一切,現在她正在用自己的博愛情懷去回報。正如她所說的:「我個人的力量也許是有限的,但我願意貢獻自己一點點力量給貧困和弱視孩子們一點溫暖,讓他們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關愛,在這暖融融的愛心中成長,最終回報社會。我更願意和更多的人一起來關愛和幫助這些弱視群體的孩子們,讓他們樹立遠大的人生目標和夢想。這樣的事情我將會一直做下去,永遠做下去。

篇三:鄧亞萍的勵志故事

鄧亞萍是乒乓球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選手,她5歲起就隨父親學打球,1988年進入國家隊,先後獲得14次世界冠軍頭銜;在乒壇世界排名連續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成為唯一蟬聯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運動員,並獲得4枚奧運會金牌,其中包括單打和與喬紅組合的雙打。

身高僅1.50米的鄧亞萍手腳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5歲時就開始學打乒乓球,因為個子太矮被河南省隊排除在外,只好進入鄭州市隊。 但她憑著苦練,以罕見的速度,無所畏懼的膽色和頑強拼搏的精神,10歲時,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後加盟河南省隊,1988年被選入國家隊。 13歲就奪得全國冠軍,15歲時獲亞洲冠軍,16歲時在世界錦標賽上成為女子團體和女子雙打的雙料冠軍。1992年,19歲的鄧亞萍在巴塞羅那奧運會上又勇奪女子單打冠軍,並與喬紅合作獲女子雙打冠軍。1993年在瑞典舉行的第四十二屆世乒賽上與隊員合作又奪得團體、雙打兩塊金牌,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乒壇皇後。

鄧亞萍的出色成就,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也為鄧亞萍的球風和球藝所傾倒,親自為她頒獎,並邀請她到洛桑國家奧委會總部做客……

1997年後,她先後到清華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和諾丁漢大學進修學習,並獲得英語專業學士學位和中國當代研究專業的碩士學位;2002年鄧亞萍在國際奧委會道德委員會以及運動和環境委員會兩個委員會擔任職務;2003年,鄧亞萍成為北京奧組委市場開發部的一名工作人員。

如今,鄧亞萍已經和相戀多年的男友,前國家隊男乒驍將,廣東隊的林志剛登記結婚,並把新家安在了北京崇文區的龍潭湖附近。從少年相戀到風風雨雨,再到牽手白頭,如今的鄧亞萍,可謂愛情事業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