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知道柏拉圖的事跡,詳細的,謝謝!
柏拉圖(英譯:Plato 希臘語:∏λάτων)
(約公元前427年-前347年)
不僅是古希臘哲學,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簡介】
柏拉圖出身於雅典貴族,青年時從師蘇格拉底。蘇氏死後,他游歷四方,曾到埃及、小亞細亞和義大利南部從事政治活動,企圖實現他的貴族政治理想。公元前387年活動失敗後逃回雅典,在一所稱為阿加德米(Academy)的體育館附近設立了一所學園,此後執教40年,直至逝世。他一生著述頗豐,其教學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國》( The Republic)和《法律篇》中。
柏拉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其哲學體系博大精深,對其教學思想影響尤甚。柏拉圖認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所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永恆不變,而人類感官所接觸到的這個現實的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現象所組成,而每種現象是因時空等因素而表現出暫時變動等特徵。由此出發,柏拉圖提出了一種理念論和回憶說的認識論,並將它作為其教學理論的哲學基礎。
柏拉圖認為人的一切知識都是由天賦而來,它以潛在的方式存在於人的靈魂之中。因此認識不是對世界物質的感受,而是對理念世界的回憶。教學目的是為了恢復人的固有知識。教學過程即是"回憶"理念的過程。在教學中,柏拉圖重視對普遍、一般的認識,特別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認為概念、真理是純思維的產物。同時他又認為學生是通過理念世界在現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憶起理念世界的,承認感覺在認識中的刺激作用。他特別強調早期教育和環境對兒童的作用。認為在幼年時期兒童所接觸到的事物對他有著永久的影響,教學過程要通過具體事物的感性啟發,引起學生的回憶,經過反省和思維,再現出靈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識。就此而言,柏拉圖的教學認識是一種先驗論。
柏拉圖的教學體系是金字塔形。為了發展理性,他設立了全面而豐富的課程體系,他以學生的心理特點為依據,劃分了幾個年齡階段,並分別授以不同的教學科目。3一6歲的兒童在游樂場內進行故事、游戲、唱歌等活動。6歲以後,兒童進入初等學校接受初級課程。在教學內容上,柏拉圖接受了雅典以體操鍛煉身體,以音樂陶冶心靈的和諧發展的教育思想,為兒童安排了簡單的讀、寫、算、唱歌,同時還十分重視體操等體育訓練項目。17一20歲的青年升入國立的"埃弗比"接受軍事教育,並結合軍事需要學習文化科目,主要有算術、幾何、天文、音樂。20一30歲,經過嚴格挑選,進行10年科學教育,著重發展青年的思維能力,繼續學習"四科",懂得自然科學間的聯系。30歲以後,經過進一步挑選,學習5年,主要研究哲學等。至此,形成了柏拉圖相對完整的金字塔形的教學體系。
根據其教學目的,柏氏吸收和發展了智者的『三藝"及斯巴達的軍事體育課程,也總結了雅典的教學實踐經驗,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算術、幾何、天文、音樂),其後便成了古希臘課程體系的主幹和導源,支配了歐洲的中等與高等教育達1500年之久。
柏拉圖認為,每門學科均有其獨特的功能,凡有所學,皆會促成性格的發展。在17歲之前,廣泛而全面的學科內容是為了培養公民的一般素養,而對於未來的哲學家來講,前面所述的各門學科都是學習辯證法必不可少的知識准備。文法和修辭是研究哲學的基礎;算術是為了鍛煉人的分析與思考能力:學習幾何、天文,對於航海、行軍作戰、觀測氣候、探索宇宙十分重要;學習音樂則是為了培養軍人的勇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他還很重視選擇和凈化各種教材,如語言、故事、神話、史詩等,使其符合道德要求,以促進兒童心智之發展。
就教學方法而言,柏拉圖師承蘇格拉底的問答法,把回憶已有知識的過程視為一種教學和啟發的過程。他反對用強制性手段灌輸知識,提倡通過問答形式,提出問題,揭露矛盾,然後進行分析、歸納、綜合、判斷,最後得出結論。
理性的訓練是柏拉圖教學思想的主要特色。在教學過程中,柏拉圖始終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最終目標的。在《理想國》中,他多次使用了「反思」(reflection)和「沉思」(contemplation)兩詞,認為關於理性的知識唯有憑借反思、沉思才能真正融會貫通,達到舉一反三。感覺的作用只限於現象的理解,並不能成為獲得理念的工具。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心思凝聚,學思結合,從一個理念到達另一個理念,並最終歸給為理念。教師要善於點悟、啟發、誘導學生進入這種境界,使他們在"苦思冥想"後「頓開茅塞」,喜獲「理性之樂」。
柏拉圖的教學思想幾乎涉及到教學領域中的所有重要方法。他第一個確定了心理學的基本劃分,並使之與教學密切聯系起來。他繼承並發展了斯巴達的依據年齡特徵劃分教學階段的教學理論,在教學的具體內容、形式、方法和手段上則更多地總結與採用了雅典的經驗,提出了全面、和諧發展的課程體系。他十分注重在教學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強調探討事物的本質,這些都給了後世教育家們以巨大的影響和啟迪。
但是,柏拉圖誇大了理性發展在教學中的意義。他主張的通過回憶和沉思冥想以致知的教學過程,反映了其對掌握知識理解中的唯心主義傾向。特別是他把理性絕對化、孤立化,使感覺和理性之間對立起來的思想,以致成了中世紀經院派教條主義教學方法的理論基礎。
【柏拉圖的生平】
一般推測柏拉圖出生的年份應該是在公元前427年或前428年的5月或12月(如同其他早期的西方哲學家,他的出生日期也依然未知)。柏拉圖生於一個較為富裕的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是阿里斯通(Ariston)、母親是克里提俄涅(Perictione),他在家中排行老四。他的家庭宣稱是古雅典國王的後代,他也是當時雅典知名的政治家柯里西亞斯(Critias)的侄子,不過兩人之間的關系也仍有爭議。依據後來第歐根尼·拉爾修的說法,柏拉圖的原名為亞里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後來因為他強壯的身軀而被稱為柏拉圖(在希臘語中,Platus一詞是「平坦、寬闊」等意思)。但第歐根尼也提起了其他的說法,柏拉圖這個名子也可能是來自他流暢寬廣(platutês)的口才、或因為他擁有寬廣的前額。由於柏拉圖出色的學習能力和其他才華,古希臘人還稱贊他為阿波羅之子,並稱在柏拉圖還是嬰兒的時候曾有蜜蜂停留在他的嘴唇上,才會使他口才如此甜蜜流暢。
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受審並被判死刑,柏拉圖對現存的政體完全失望,於是開始游遍義大利、西西里島、埃及、昔蘭尼等地以尋求知識。在四十歲時(約公元前387年)他結束旅行返回雅典,並在雅典城外西北郊的聖城阿卡德米創立了自己的學校——阿卡德米學園(Academy),學院成為西方文明最早的有完整組織的高等學府之一,後世的高等學術機構也因此而得名,也是中世紀時在西方發展起來的大學的前身。 阿卡德米坐落於一處曾為希臘傳奇英雄阿卡得摩斯(Academus)住所的土地上,因而以此命名。學院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關閉為止。學院受到畢達哥拉斯的影響很大,課程設置類似於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傳統課題,包括了算術、幾何學、天文學以及聲學。據說,柏拉圖在學園門口立了塊碑:「不懂幾何者不準入內」。學院培養出了許多知識分子,其中最傑出的是亞里斯多德。
除了荷馬之外,柏拉圖也受到許多那之前的作家和思想家的影響,包括了畢達哥拉斯所提出的「和諧」概念,以及阿那克薩哥拉教導蘇格拉底應該將心靈或理性作為判斷任何事情的根據;巴門尼德提出的連結所有事物的理論也可能影響了柏拉圖對於靈魂的概念。
【柏拉圖主要著作】
柏拉圖才思敏捷,研究廣泛,著述頗豐。以他的名義流傳下來的著作有40多篇,另有13封書信。柏拉圖的主要哲學思想都是通過對話的形式記載下來的。在柏拉圖的對話中,有很多是以蘇格拉底之名進行的談話,因此人們很難區分哪些是蘇格拉底的思想,哪些是柏拉圖的思想。經過後世一代代學者艱苦細致的考證,其中有24篇和4封書信被確定為真品,主要有:
I《伊壁鳩魯篇》《蘇格拉底的申辯》 《克力同篇》 《斐多篇》
II《克堤拉斯篇》《泰阿泰德篇》《智士篇》 《政治家篇》
III《巴曼尼得斯篇》《菲力帕斯篇》 《饗宴篇》《斐德羅篇篇》
IV《阿奇拜得篇之一》《阿奇拜得篇之二》 《高爾吉亞篇》
《智者篇》《政治家篇》《斐利布斯篇》《法律篇》《理想國》
《蘇格拉底的申辯》 《理想國》 《巴曼尼得斯篇》
柏拉圖偽作也有重要的學術意義,以下著作被認為是後世偽托的作品:
《米諾斯》(Minos)《歐律克西亞斯》(Eryxias)《泰戈斯》(Theages)《克里托芬》(Cleitophon)《愛人》(Lovers)
柏拉圖的著作大多是用對話體裁寫成的,人物性格鮮明,場景生動有趣,語言優美華麗,論證嚴密細致,內容豐富深刻,達到了哲學與文學、邏輯與修辭的高度統一,不僅在哲學上而且在文學上亦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目前使用廣泛的是《柏拉圖全集》(四卷本),人民出版社出版,王曉朝譯。
【柏拉圖思想】
柏拉圖認為任何一種哲學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須包括一個關於自然和宇宙的學說在內。柏拉圖試圖掌握有關個人和大自然永恆不變的真理,因此發展一種適合並從屬於他的政治見解和神學見解的自然哲學。
柏拉圖認為,自然界中有形的東西是流動的,但是構成這些有形物質的「形式」或「理念」卻是永恆不變的。柏拉圖指出,當我們說到「馬」時,我們沒有指任何一匹馬,而是稱任何一種馬。而「馬」的含義本身獨立於各種馬(「有形的」),它不存在於空間和時間中,因此是永恆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於感官世界的馬,卻是「流動」的,會死亡,會腐爛。這可以作為柏拉圖的「理念論」的一個初步的解說。
柏拉圖認為,我們對那些變換的、流動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認識,我們對它們只有意見或看法,我們唯一能夠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們能夠運用我們的理智來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因此柏拉圖認為,知識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錯誤的知識。但是意見是有可能錯誤的。
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有一個著名的洞穴比喻來解釋理念論:有一群囚犯在一個洞穴中,他們手腳都被捆綁,身體也無法轉身,只能背對著洞口。他們面前有一堵白牆,他們身後燃燒著一堆火。在那面白牆上他們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後到火堆之間事物的影子,由於他們看不到任何其他東西,這群囚犯會以為影子就是真實的東西。最後,一個人掙脫了枷鎖,並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實的事物。他返回洞穴並試圖向其他人解釋,那些影子其實只是虛幻的事物,並向他們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對於那些囚犯來說,那個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並向他宣稱,除了牆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沒有其他東西了。
柏拉圖利用這個故事來告訴我們,「形式」其實就是那陽光照耀下的實物,而我們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過是那白牆上的影子而已。我們的大自然比起鮮明的理型世界來說,是黑暗而單調的。不懂哲學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學家則在真理的陽光下看到外部事物。
柏拉圖的《理想國》還向我們描繪出了一幅理想的烏托邦的畫面,柏拉圖認為,國家應當由哲學家來統治。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的公民劃分為衛國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個階級。衛國者是少部分管理國家的精英。他們可以被繼承,但是其他階級的優秀兒童也可以被培養成衛國者,而衛國者中的後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階級。衛國者的任務是監督法典的制定和執行情況。為達到該目的柏拉圖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論。他的理想國要求每一個人在社會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滿足社會的整體需要。但是在這個國家中,女人和男人有著同樣的權利,存在著完全的性平等。政府可以在為了公眾利益時撒謊。每一個人應該去做自己份內的事而不應該打擾到別人。在今天看來,柏拉圖描繪的理想國是一個可怕的極權主義國家。但是「理想國其實是用正確的方式管理國家的科學家的觀點」,柏拉圖本人並沒有試圖實現理想國中的國家機器。
柏拉圖在《律法》(The Laws)則指出,「憲法國家」是僅次於理想國的最好的國家。他在該書中同樣指出,婦女和男人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和訓練。
柏拉圖企圖使天文學成為數學的一個部門。他認為:「天文學和幾何學一樣,可以靠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來研究,而不去管天上的星界。」柏拉圖認為宇宙開頭是沒有區別的一片混沌。這片混沌的開辟是一個超自然的神的活動的結果。依照柏拉圖的說法,宇宙由混沌變得秩序井然,其最重要的特徵就是造物主為世界制定了一個理性方案;關於這個方案付諸實施的機械過程,則是一種想當然的自然事件。
柏拉圖的宇宙觀基本上是一種數學的宇宙觀。他設想宇宙開頭有兩種直角三角形,一種是正方形的一半,另一種是等邊三角形的一半。從這些三角形就合理地產生出四種正多面體,這就組成四種元素的微粒。火微粒是正四面體,氣微粒是正八面體,水微粒是正二十面體,土微粒是立方體。第五種正多面體是由正五邊形形成的十二面體,這是組成天上物質的第五種元素,叫做以太。整個宇宙是一個圓球,因為圓球是對稱和完善的,球面上的任何一點都是一樣。宇宙也是活的,運動的,有一個靈魂充溢全部空間。宇宙的運動是一種環行運動,因為圓周運動是最完善的,不需要手或腳來推動。四大元素中每一種元素在宇宙內的數量是這樣的:火對氣的比例等於氣對水的比例和水對土的比例。萬物都可以用一個數目來定名,這個數目就是表現它們所含元素的比例。
【柏拉圖的教育觀】
柏拉圖還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個提出完整的學前教育思想並建立了完整的教育體系的人。他從理念先於物質而存在的哲學思想出發,在其教育體系中強調理性的鍛煉。他要求3~6歲的兒童都要受到保姆的監護,會集在村莊的神廟里,進行游戲、聽故事和童話。柏拉圖認為這些都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7歲以後,兒童就要開始學習軍人所需的各種知識和技能,包括讀、寫、算、騎馬、投槍、射箭等等。從20~30歲,那些對抽象思維表現特殊興趣的學生就要繼續深造,學習算術、幾何、天文學與和聲學等學科,以鍛煉他的思考能力,使他開始探索宇宙的奧妙。柏拉圖指出了每門學科對於發展抽象思維的意義。他主張未來的統治者在30歲以後,要進一步學習辯證法,以洞察理念世界。經過5年後,他就可以成為統治國家的哲學王了。
【柏拉圖對體育的看法】
柏拉圖中年開始從事教育研究活動。在他的奴隸主教育學體系中,體育佔有重要的地位。柏拉圖對婦女體育也很重視。他認為:「做女孩的應該練習各種跳舞和角力;結婚以後,便要參加戰斗演習、行營布陣和使用武器……因為一旦當所有的軍隊出動去打敵人的時候,她們就能保衛兒童和城市」(《柏拉圖論教育》)。在柏拉圖的論述中,幾乎涉及到當時體育的各個方面。他認為,體育應包括教育手段和健康術。他對當時雅典出現的競技主義和競技職業化傾向曾給予猛烈的抨擊,同時也批評市民輕視體育的思想和態度。他主張心身和諧發展,強調「用體育鍛煉身體,用音樂陶冶心靈」。柏拉圖豐富的體育思想對後世體育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柏拉圖的政治思想】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設計了一幅正義之邦的圖景:國家規模適中,以站在城中高處能將全國盡收眼底,國人彼此面識為度。柏拉圖認為國家起源於勞動分工,因而他將理想國中的公民分為治國者、武士、勞動者3個等級,分別代表智慧、勇敢和慾望3種品性。治國者依靠自己的哲學智慧和道德力量統治國家;武士們輔助治國,用忠誠和勇敢保衛國家的安全;勞動者則為全國提供物質生活資料。3個等級各司其職,各安其位。在這樣的國家中,治國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學家,只有哲學家才能認識理念,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義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國家。治國者和武士沒有私產和家庭,因為私產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勞動者也絕不允許擁有奢華的物品。理想國還很重視教育,因為國民素質與品德的優劣決定國家的好壞。柏拉圖甚至設想在建國之初就把所有10歲以上的人遣送出國,因為他們已受到舊文化的熏染,難以改變。全體公民從兒童時代開始就要接受音樂、體育、數學到哲學的終身教育。教育內容要經嚴格選擇,荷馬、赫西俄德的史詩以及悲劇詩人們的作品,一律不準傳入國境,因為它們會毒害青年的心靈。 柏拉圖自稱這是「第一等好」的理想國,其他的政體都是這一理想政體的蛻變。理想政體由於婚配的不善引起3個等級的混雜,導致爭斗,軍人政體(Timocracy)隨之興起。軍人政體中, 少數握有權勢者聚斂財富, 形成寡頭政體(Oligarchy)。貧富矛盾的尖銳化導致民眾的革命,產生民主政體(Democracy)。民主政體發展到極端時又會被僭主政體(Tyranny)所取代。
《政治家篇》約作於柏拉圖後兩次去敘拉古之間(公元前367~前361),這是他在敘拉古的政治實踐受到挫折,思想發生變化的時期。《政治家篇》主旨是討論真政治家及政治的定義。柏拉圖在這篇對話中提出了政治中道、混合的概念;首次明確論述了法律的作用並以法律作為劃分政體的標准。他認為,真政治家(哲學王)無需用法律統治,但現實中真政治家極為罕見,即使有真政治家,法律也還有一定的作用。因為政治不僅是一種藝術,亦是一門科學。法律對於政治家,猶如教練和醫生的訓練方案和處方一樣,法律雖然在理論上是荒謬的,在實踐中卻是必要的。
柏拉圖在其最後的作品《法律篇》中進一步發揮了關於法律的作用的思想。從理想出發,他推崇哲學王的統治,「沒有任何法律或條例比知識更有威力」;從現實出發,他強調人類必須有法律並且遵守法律,否則他們的生活將如同最野蠻的獸類。在這一思想指導下,他在12卷的《法律篇》中,設計了他的「第二等好」的城邦,包括地理環境、疆域大小、人口規模與來源、國家經濟生活、階級結構、政治制度、法律等細則。由於指導思想的變化,第二等好的城邦與《理想國》中的正義之邦相比,在具體措施上有很大區別。主要有:政治制度由哲學王執政的賢人政體轉為混合政體,以防止個人專權。《理想國》主張統治者實行公產、公妻、公餐、公育制,《法律篇》則恢復了私有財產和家庭。《理想國》中劃分公民等級是依照其先天稟賦的優劣,而《法律篇》則是按照後天財產的多寡。
【柏拉圖在西方的地位】
柏拉圖與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比起來,在西方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注意。因為他的作品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文獻。在西方哲學的各個學派中,很難找到沒有吸收過他的著作的學派。在後世哲學家和基督教神學中,柏拉圖的思想保持著巨大的輻射力。有的哲學史家認為,直到近代,西方哲學才逐漸擺脫了柏拉圖思想的控制。
公元12世紀以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一直被教廷排斥,甚至歐洲已經不再流傳亞里士多德的著作。當時,柏拉圖的學說占統治地位,因為聖奧古斯丁借用和改造了柏拉圖的思想,以服務神學教義。直到13世紀,托馬斯·阿奎那利用亞里士多德的學說解釋宗教教義,建立了煩瑣和龐大的經院哲學。亞里士多德才重新被重視。
【柏拉圖在中國】
柏拉圖的理論,被1949年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認為是唯心主義的。但他對西方哲學的啟蒙作用被普遍認可,也因為他卓越的人格而備受尊重。
【柏拉圖式的愛情】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有影響的人,而在他們兩個人中間,柏拉圖對於後代所起的影響尤其來得大。柏拉圖著書以他的老師蘇格拉底之口表述說,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
在歐洲,很早就有被我們中國人稱之為「精神戀愛」的柏拉圖式的愛,這種愛認為肉體的結合是不純潔的是骯臟的,認為愛情和情慾是互相對立的兩種狀態,因此,當一個人確實在愛著的時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體上同他所愛的對象結合。
在今天的人們看來,柏拉圖的愛情觀讓人不可思議。而有一位美國學者卻對今人所理解的這種柏拉圖的愛情觀,提出了新的見解。美國東西部社會學會主席、《美國家庭體制》一書的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經研究後認為,柏拉圖推崇的精神戀愛,實際上指的是同性之間的一種愛,也就是「同性戀」!古希臘人認為,同性戀的過程更多地是靈交、神交,而非形交。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臘社會,男人很難從女人中找到精神對手。這就是柏拉圖偏重男性之間的愛情的原因。柏拉圖堅信"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情感,而惟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而美國的社會學者對「柏拉圖式的愛情」是只有神交的「純愛情」,還是雖有形交卻偏重神交的高雅愛情,也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圖認為愛情能夠讓人得到升華。他說,對活得高尚的男人來說,指導他行為的不是血緣,不是榮譽,不是財富,而是愛情。世上再也沒有一種情感像愛情那樣深植人心。一個處在熱戀中的人假如作出了不光彩的行為,被他的父親、朋友或別的什麼人看見,都不會像被自己的戀人看見那樣,使他頓時蒼白失色。
【經濟學圖表:柏拉圖】
柏拉圖是為尋找影響產品質量的主要問題,用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成矩形,表示各原因出現頻率高低的一種圖表。
柏拉圖是美國品管大師朱蘭博士運用義大利經濟學家柏拉圖(Pareto)的統計圖加以延伸所創造出來的,柏拉圖又稱排列圖。
❷ 加賀美早紀
加賀美早紀
カガミサキ
Kagami Saki
生日 1985年2月26日
星座 雙魚座
出身地 千葉
性別 女
血型 A型
身高 161cm
愛好 料理 美甲 作詞
特技 剣道
寵物 三毛貓
喜歡的顏色 黒 紫
官方網站:
http://www.watanabepro.co.jp/kagamisaki/
加賀美早紀的作品:
■Sky High 【心魔大審判】 第二死 羈絆(未來/美來)
■共犯者
■Fantasma - Noroi no Yakata
■Fantazumanoroino yakata02
■殺人蜂
■連鎖怪談
■女囚 07號 玲奈
■女囚麗華收監
■ 新 人間交差點
■首領之一族
■Ultraseven X
■Platonic Sex【柏拉圖式性愛】最經典!!
■動物のお醫者さん
■假面騎士KIVA
加賀美早紀的脫穎而出
飯島愛自傳《柏拉圖式性愛》,搬上大銀幕,從1.2萬人中選出的女主角加賀美早紀,今年才16歲,卻肯大膽演出激情戲,被日本電檢列為R—級,15歲以下青少年不得觀賞。
飯島愛的《柏拉圖式性愛》,小說光在日本已為她賺進1.3億日圓的收益,但飯島愛仍不滿意,以天價賣出電視和電影版權,又海撈一大票,已被日本國稅局盯上,列為明年課稅的大戶。
《柏拉圖式性愛》電視版由富士電視台拍成上下兩集,女主角是曾取代鈴木亞美演《新-星星的金幣》的星野真里,但星野真里擺明不脫不露,導致日前播出收視率欠佳,所以電影版的《柏拉圖式性愛》,極盡煽風點火之能事,只差沒讓飯島愛再在幕前一脫現身說法。
從萬余位候選人脫穎而出演飯島愛的新秀加賀美早紀,一臉清純,但身材勁爆超魔鬼,小小年紀已全然開放,要脫要露,全部來者不拒,連擔任製片的飯島愛都對加賀美早紀豎起大拇指,認為加賀美早紀比她當年更懂得「愛」。
❸ 介紹一下柏拉圖、潘朵拉
相關介紹:
帕拉圖(公元前428-348)出生在雅典的貴族家庭,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居住在古希臘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熱愛祖國,熱愛哲學。他的將兩者有機結合的觀點是:哲學家應該成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成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應該躲在象牙塔裡面,而該學以致用,求諸實踐;有哲學頭腦的人要有政權,掌握政權的人應該有哲學頭腦。在蘇格拉底死後,他逃離了雅典,游歷各地,到處宣傳貴族政治,後來回到雅典創辦了「啊卡德彌亞」哲學學院,從事講學。他所處的雅典局勢混亂,私人到處爭斗……「後來,我年事漸長,深知在政治上要有所作為,首先必須有朋友,有組織,這種人在政客中非常難找,因為他們做事沒有原則,沒有傳統的制度和風紀。要找到這樣新的人才,簡直難於登天。況且法規舊典,在雅典已多散失,當初我對於政治,雄心勃勃,但一再考慮,看到政局混亂,我彷徨四顧,默知所措。我反復思之,惟有大聲疾呼,推崇真正的哲學,使哲學家獲得政權,成為政治家,或者政治家奇跡般地成為哲學家,否則人類災禍總是無法避免的。」
2.背景及思想變化
欲說帕拉圖,就必須了解他所處的歷史背景,他生於雅典城邦衰落時期,瘟疫流行,大政治家伯利克里染疾去世後,群龍無首,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危機四伏。帕拉圖出自名門,其社會關系乃至階級感情顯然在奴隸主貴族方面(我們不能由此判斷他代表奴隸主貴族一方的言行正確與否,因為各個人所最初代表的總是與其所處的社會與地位相符合);然而後來,帕拉圖的思想卻有了轉變,「我年輕時,總想一旦能獨立工作,就要投身政界,後來政局突然變動,影響了我一生的計劃。」而當他看到所追求的政界(由三十人委員會控制)如此齷齪時,他說「我衷心厭惡,決計與這個可恥的政權完全脫離關系。」後來,當三十人委員會大失人心,被逐下台,「我故態復萌,躍躍欲試地,雖然靜悄悄地,又想參加政治活動了。」
帕拉圖生活的年代,斯巴達公民的唯一職業就是戰爭,病弱的孩子是要拋棄掉的。就是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後,思想反復不定時,他寫下《理想國》一書,是因為這時階級斗爭日趨激烈,看到雅典貴族政治墮落為寡頭政治,使他猛醒過來,重新考慮他的政治立場,試圖探尋一種新的社會政治制度,來消除社會矛盾,克服城邦危機,維護奴隸主的統治地位。他從人性論、國家組織原理以及使用價值的生產三個方面,考察社會分工的必要性,認為分工是出於人性和經濟生活所必需的一種自然現象。這種分析與中國古代管仲的「四民分業」論和孟子的農耕與百業、勞心與勞力的「通功易事,以羨補不足」的理論,基本上是一致的。
同時,帕拉圖認為農業應該成為國家的經濟基礎,國家應該從農業中取得收入。他還提到城邦之間既然存在分工,就必須有專門從事輸入和輸出,從事購買和售賣的商業和商人。而政治活動是領導階層的專職,是領導階層義不容辭的一種道德責任。領導與群眾應該這樣來協調其分工:領導階層應該努力管理國家,捍衛國土不受侵犯,保護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而人民應該努力耕作,供養領導階層。(這影響到後來的洛克及盧梭,在《政府論》和《社會契約論》中,他們所持觀點大致與帕拉圖相似,只是他們兩人更強調了保護私人(強調平等)財產。)然而,在強權統治下,帕拉圖的想法是難以實現的,所以,他自己決心鑽研數學,天文及哲學,以更好的啟發、培植下一代。
3.理想國
帕拉圖《理想國》對話,在西方流傳甚廣,是許多知識青年所研讀之書。當然,毀之譽之,各求所安。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夠理解個中句子所要闡述的思想。我個人認為,《理想國》一書,確實值得一讀再讀,不為其中狡辯般的言語能使我們對付一般刁難,只為書中廣博的知識內涵能使吾輩慎思明辯。書以蘇格拉底與玻勒馬霍斯---克法洛斯之子的對話開篇,借蘇格拉底與各個人的談話內容(除《法律篇》外),寄託自己(帕拉圖)所要表達的思想(很多學者認為其中很多篇章是帕拉圖偽作)。本書「充分地描述民主政治是如何轉向 主政治的,以及 主政治的本質是什麼的問題。」無庸置疑,廣博的知識層面是該書為之經典的緣故,書中討論內容包括了節育問題、家庭問題、民主問題、宗教問題、道德問題、文藝問題、教育問題、男女參政等等問題,涵蓋的內容可謂包羅萬象。故,由帕拉圖的綜合性知識以及之前之後看過的許多書,我想,在知識分工沒有達到很細微的情況下,人的知識應可以兼顧到各個方面。是的,在現代知識分工非常完善且各成體系的今天,若一人窮其一生而後能將某一非常領域(小領域)的認識向前推進一小步,歷史也將記住此人之名,一群人亦將為其流傳。
書中語言簡練扼要----「富人,乃雄峰之供養者也。」短短一句話,將他(帕拉圖)心目中富人的概念闡述得淋漓盡致,而韻味猶存。書,山高水長,根深葉茂,若欲領會,唯有精讀之。
資料來自http://www.365zn.com/mrl/htm/5834.htm
=============================================================================================
潘多拉
潘多拉(Pandora)意思為「被賦予一切天賦的」。
提坦神普羅米修斯從天上盜火種送給人類,人類學會了使用火,主神宙斯十分惱火,為了抵消火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好處,宙斯決定要讓災難也降臨人間。宙斯(Zeus)首先命令火與工匠神赫准斯托斯(Hephaestus),使用水土合成攪混,依女神的形象做出一個可愛的女性;再命令愛與美女神阿弗洛狄忒(Aphrodite)淋上令男人瘋狂的激素;智慧戰爭女神雅典娜(Athena)教她織布,製造出各顏各色的美麗衣織和靈喬智慧,使女人看來更加鮮艷迷人;神使赫爾墨斯(Hermes)傳授她語言的天賦。眾神賜予她所有的天賦後一個完完全全的女人終於完成了。眾神替她穿戴衣服,頭戴兔帽、項配珠練、嬌美如新娘。漢密斯出主意說:「叫這個女人潘朵拉(Pandora)吧,是諸神送給人類的禮物。」眾神都贊同他的建議。古希臘語中,潘是所有的意思,朵拉則是禮物。「潘多拉」即為「被授予一切優點的人」。
宙斯於是命令赫爾墨斯把她帶給普洛米修斯(Prometheus)的弟弟埃庇米修斯(Epmetheus)成為他的妻子。埃庇米修斯完全不同於普洛米修斯,生性愚蠢,普洛米修斯勸告他說:「如果宙斯送你任何東西絕不能接受。」但是埃庇米修斯原本就愚笨,加上潘朵拉的誘惑,立即著迷於美色,忘掉普洛米修斯的交代,快快樂樂地接受了宙斯的贈禮。
一說普羅米修斯曾經警告過他的弟弟,不要接受奧林匹斯山上的宙斯的任何贈禮,而要立即把它退回去。可是,埃庇米修斯忘記了這個警告,很高興地接納了這個年輕美貌的女人。直到後來,他吃了苦頭,才意識到他招來了災禍。在此之前,人類遵照普羅米修斯的警告,因此沒有災禍,沒有艱辛的勞動,也沒有折磨人的疾病。現在,這個姑娘雙手捧上禮物,這是一隻緊閉的大盒子。她一走到埃庇米修斯的面前,就突然打開了盒蓋,裡面的災害像股黑煙似地飛了出來,迅速地擴散到地上。盒子底上還深藏著唯一美好的東西:希望,但潘多拉依照萬神之父的告誡,趁它還沒有飛出來的時候,趕緊關上了蓋子,因此希望就永遠關在盒內了。從此,各種各樣的災難充滿了大地、天空和海洋。疾病日日夜夜在人類中蔓延,肆虐,而又悄無聲息,因為宙斯不讓它們發出聲響。各種熱病在大地上猖獗,死神步履如飛地在人間狂奔。
一說潘多拉於是和埃庇米修斯生活在一起。不久後,普洛米修斯帶給埃庇米修斯一個大箱子,並叮囑一定不能打開,但潘朵拉是一個好奇心很重的女人,她想:「普通的一個箱子何必藏得這么隱密?而且又蓋得這么繁,到底為什麼呢?」趁耶比米修斯外出時,潘朵拉敲開了箱子。結果裡面並沒有潘朵拉所期待的東西,而是無數的災禍蟲害。在潘朵拉打開箱子以前,人類沒有任何災禍,生活寧靜,那是因為所有的病毒惡疾都被關在箱中,人類才能免受折磨。由於潘朵拉的好奇和無知,災禍們快樂地逃出來,從那時起,災禍們日日夜夜、處處為害人類,使人類受苦。
慌亂中,潘朵拉及時地蓋住大箱子,結果裡面只留下了希望。因此,即使人類不斷地受苦、被生活折磨,但是心中總是留有可貴的希望,才能自我激勵。在死亡以前,希望永遠存在,人生也絕對充滿了美好的希望。
還有一種說法是宙斯給潘多拉一個密封的盒子,裡面裝滿了禍害、災難和瘟疫等,讓她送給娶她的男人。普羅米修斯深信宙斯對人類不懷好意,告誡他的弟弟埃庇米修斯不要接受宙斯的贈禮。可他不聽勸告,娶了美麗的潘多拉。潘多拉被好奇心驅使,打開了那隻盒子,立刻裡面所有的災難、瘟疫和禍害都飛了出來。人類從此飽受災難、瘟疫和禍害的折磨。而智慧女神雅典娜為了挽救人類命運而悄悄放在盒子底層的美好東西「希望」還沒來得及飛出盒子,姦猾的潘多拉就把盒子關上了。
後即以「潘多拉魔盒」喻會帶來不幸的禮物;災難的淵藪。
2.另外在《聖鬥士》中
潘多拉Pandora
身份: 冥王在現世的姐姐
年齡: 16
身高(cm): 165
體重(kg): 53
星座:處女座
生日: 9.3
血型: A
出生地: 德國組格峰
武器:長矛 死亡豎琴
本是海因斯坦城的貴族少女,三歲時無意打開了封禁著死神與睡神靈魂的盒子,因此被選為哈得斯在人間的保護者,並有統領108冥鬥士的力量,可以憑借有神力的鏈子自由往來於地獄和極樂凈土;但也為此全家遇害,並被剝奪了享受七彩生命的權利.少年聖鬥士的感化喚醒了她的良知,並送一輝到極樂凈土,托他替為報仇;但卻因此被死神奪去生命.
資料來自http://ke..com/view/1145.htm
❹ 柏拉圖描述的亞特蘭蒂斯
柏拉圖描繪的理想國:亞特蘭蒂斯古大陸
柏拉圖在他的著作《對話錄》中,記錄著由他的表弟柯里西亞斯所敘述的亞特蘭蒂斯的故事。柯里西亞斯是蘇格拉底的門生,他曾在對話中三次強調亞特蘭蒂斯的真實性。柯里西亞斯說,故事是他的曾祖父從一位希臘詩人索倫(Solon約639-559BC)那兒聽到的。索倫是古希臘七聖人中最睿智的,索倫在一次埃及之旅時,從埃及老祭師處聽到亞特蘭蒂斯之說。對話錄中的記載大意如下:
在地中海西方遙遠的大西洋上,有一個以驚異文明自誇的巨大大陸。大陸上出產無數的黃金與白銀,所有宮殿都由黃金牆根及白銀牆壁的圍牆所圍繞。宮內牆壁也鑲滿黃金,金碧輝煌。在那裡,文明的發展程度令人難以想像。有設備完善的港埠及船隻,還有能夠載人飛翔的物體。它的勢力不只局限於歐洲,還遠及非洲大陸。上面這幅壁畫發現於阿克羅提里城中。這座城在3500年前因聖多里尼火山爆發而遭埋沒,於1967年自火山灰中挖掘出來,似乎描述的是正前往北非貿易的船隊。在一次大地震之後,使它沉落海底,它的文明隨之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
柏拉圖在二千年前述說的這個島嶼,令許多人為之嚮往,但沒有人能提出有力的證據證明亞特蘭蒂斯確實存在過。因為亞特蘭蒂斯消失在一場火山爆發的大地震及洪水之後,亞特蘭蒂斯在頃刻之間便永遠沉入了海底。根據柏拉圖的記述,由於亞特蘭蒂斯的文明程度極高,國勢富強,漸漸社會開始腐化,貪財好富,利慾熏心。遂發動征服世界的戰爭。但遇到強悍的雅典士兵便吃了敗仗。亞特蘭蒂斯這種背棄上帝眷顧的行為,導致天神震怒,因而喚起大自然的力量,消滅了這個罪惡之島。
亞特蘭蒂斯在希臘神話中是海神波塞冬統治的一座廣大島嶼。
希臘神話中說,這座島嶼被分割成10份,由波塞東的5對雙生子共同統治。長男亞特蘭斯以盟主的身份成為王中之王。因此這座廣大島嶼被命名為亞特蘭蒂斯。
亞特蘭蒂斯位於「海洛克斯之柱」 (直布羅陀海峽)外的大西洋中,面積比北非和小亞細亞合起來還更寬廣。其強大的權力則不僅限於周邊的大西洋諸島,還遠達歐洲、非洲和美洲(真正的大陸)。
亞特蘭蒂斯島的海岸險峻,中央部位卻有寬闊肥沃的平原,在距外海9公里處是首都波塞多尼亞。這座都市十分富裕繁華,其市中心有王宮和奉祀守護神波塞冬的壯麗神殿。另外,在波塞多尼亞的四周還建有三層的環狀運河。最外側的運河寬500米,可通行大型船隻,這些運河都以寬100米的水陸和外海銜接。
神殿是以黃金、白銀、象牙或如火焰般閃閃發光、名為「歐立哈坎」的金屬裝飾。島上的所有建築物都以當地開鑿的白、黑、紅色的石頭建造,美麗而壯觀。
環狀都市外有寬廣的平原,四周為深30米、寬180米、全長達1800公里的溝渠所環繞,內側的運河,則以每18公里縱橫交錯的方式圍繞著,就好象是棋盤的格子一樣的整齊方正。人們就用此水種植穀物和蔬菜,並用運河將產品搬運到消費地區。
在水路和海相接之處有3座港口。港口的附近密集地住著許多居民,從世界各地前來的船隻和商人絡繹不絕地往返於3座巨大港口之間,港口一帶因此而晝夜喧囂不已。
平原被分割成90000個地區,每個地區設有一位指揮官。這位指揮官擔負著調度一輛戰車費用的六分之一、馬2匹、騎兵2名、輕戰車1台、步兵和駕駛者各一名的義務。除此之外,還能調度12名戰斗員和4名水兵。若將這些兵力加在一起,那麼亞特蘭蒂斯就能隨時擁有120萬兵員的強大戰鬥力了。
擁有強大國力的亞特蘭蒂斯,終於越過直布羅陀海峽,開始侵略別國了。
勇敢地抵抗亞特蘭蒂斯進攻的是雅典人。雅典人在激戰後,終於擊退了亞特蘭蒂斯軍隊,保障了國家獨立和人民的自由。但未知的悲慘命運立即發生了。
因為當時爆發了恐怖的地震和洪水,雅典的軍隊僅僅在「悲慘的一晝夜」間就陷入地中,而亞特蘭蒂斯也陷沒於海中從地球上永遠消失了。這是發生於距今12000年前的事。
這就是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在《迪邁斯》和《格利迪亞斯》中所描繪的亞特蘭蒂斯的全貌。這就是柏拉圖將希臘賢人之一的梭羅從埃及祭司那裡聽來的故事,寫到自己的書里介紹給世人的
❺ 古希臘偉大哲學家柏拉圖是個怎樣的人
柏拉圖(Plato,Πλάτeων, 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里士多德並稱為希臘三賢。另有其創造或發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圖思想、柏拉圖主義、柏拉圖式愛情等。柏拉圖的主要作品為對話錄,其中絕大部分對話都有蘇格拉底出場。但學術界普遍認為,其中的蘇格拉底形象並不完全是歷史上的蘇格拉底。
除了荷馬之外,柏拉圖也受到許多那之前的作家和思想家的影響,包括了畢達哥拉斯所提出的「和諧」概念,以及阿那克薩戈拉教導蘇格拉底應該將心靈或理性作為判斷任何事情的根據;巴門尼德提出的連結所有事物的理論也可能影響了柏拉圖對於靈魂的概念。
柏拉圖的原名為亞里斯多克勒斯(Aristocles),[2]亞里斯多克勒斯的意思是取名恰當的(well-named),後來因為他強壯的身軀而被稱為柏拉圖(在希臘語中,Platus一詞是「平坦、寬闊」等意思)。後來,柏拉圖的名字就被延用下來。
柏拉圖是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他寫下了許多哲學的對話錄,並且在雅典創辦了著名的學院。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他們三人被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
如同許多古老的文獻,柏拉圖留下的文集殘缺不全、而且依然存在爭議。他記載的蘇格拉底對話錄成為後人研究他們思想的主要來源,但許多內容其實記載的是柏拉圖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蘇格拉底的原意。
一般推測柏拉圖出生的年份應該是在公元前427年五月七日或前428年的5月或12月 (如同其他早期的西方哲學家,他的出生日期也依然未知) 。柏拉圖生於一個較為富裕的雅典奴隸主貴族家庭,他的父親是阿里斯通 (Ariston) 、母親是伯里提俄涅 (Perictione) ,他在家中排行老四。
他的家庭宣稱是古雅典國王的後代,他也是當時雅典知名的政治家克里提亞(Critias) 的侄子,不過兩人之間的關系也仍有爭議。依據後來第歐根尼·拉爾修的說法,柏拉圖的原名為亞里斯多克勒斯 (Aristokles) ,後來因為他寬闊的肩膀而被稱為柏拉圖 (在希臘語中,Platus一詞是「平坦、寬闊」等意思) 。但第歐根尼也提起了其他的說法,柏拉圖這個名字也可能是來自他流暢寬廣 (platutês) 的口才、或因為他擁有寬廣的前額。由於柏拉圖出色的學習能力和其他才華,古希臘人還稱贊他為阿波羅之子,並稱在柏拉圖還是嬰兒的時候曾有蜜蜂停留在他的嘴唇上,才會使他口才如此甜蜜流暢。
柏拉圖起初打算繼承家族傳統而從政,但後來情況發生變化。在與斯巴達的戰爭中,雅典民主制失利,隨即「三十僭主」上台執政。「三十僭主」轉而又被新的代議制政府取代。
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受審並被判死刑,柏拉圖對現存的政體完全失望,於是開始游遍義大利、西西里島、埃及、昔蘭尼等地以尋求知識。
據說他在四十歲時,約公元前387年結束旅行返回雅典,並在雅典城外西北角的Akademy創立了自己的學校—柏拉圖學院,這所學院成為西方文明最早的有完整組織的高等學府之一,後世的高等學術機構(Academy)也因此而得名,也是中世紀時在西方發展起來的大學的前身。學院的名字與學院的地址有關,坐落於一處曾為希臘傳奇英雄阿卡得摩斯住所的土地上,因而以此命名。學院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關閉為止。學院受到畢達哥拉斯的影響較大,課程設置類似於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傳統課題,包括了算術、幾何學、天文學以及聲學。學院培養出了許多知識分子,其中最傑出的是亞里士多德。
除了荷馬之外,柏拉圖也受到許多在那之前的作家和思想家的影響,包括了畢達哥拉斯所提出的「和諧」概念,以及阿那克薩戈拉教導蘇格拉底應該將心靈或理性作為判斷任何事情的根據;巴門尼德提出的連結所有事物的理論也可能影響了柏拉圖對於靈魂的概念。
人物生平
編輯
成長期28年
柏拉圖(2張)
公元前427年柏拉圖出生(奧林匹克88屆第一年),家世顯赫,此年即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後4年,伯里克利死後第二年,蘇格拉底42歲(是年西西里萊翁蒂尼(Leontini)邦人高爾吉亞來雅典求援,告敘拉古入侵其邦)。
公元前423年4歲,阿里斯托芬《雲》上演,蘇格拉底在場觀賞,當場現身示眾,態度自若。
公元前421年6歲,據說是《理想國》發生時間(或所託時間)。
公元前420年7歲,進狄奧尼索斯學校,識字,聽荷馬等詩作。
公元前411年16歲,普羅塔哥拉被400人大會中人指控使人不信神,逃出雅典,在往西西里途中遇難(此前哲學家受迫害或驅逐、處死、或自願放逐的還有阿那克薩哥拉,畢達哥拉斯、赫拉克利特)。
公元前409-403年估計到過騎兵執勤,據說參加過3次戰役。
公元前408年高爾吉亞在第93屆奧林匹亞運動會上發表演說,呼籲雅典和斯巴達團結起來對付波斯。
公元前407年20歲跟隨蘇格拉底學習,此前曾向克拉底魯學習赫拉克利特哲學;向赫莫根尼學習巴門尼德哲學。據說曾想寫戲劇,給蘇格拉底看,被否定。
公元前405年敘拉古狄奧尼索斯推翻民主,建立僭主政權。
公元前404年23歲,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雅典三十僭主,柏拉圖一度想從政,後失望。
公元前399年28歲,蘇格拉底受審(柏拉圖在場)並被處死,蘇格拉底死時柏拉圖因病不在。[1]
游學期12年
公元前398年柏拉圖與其他蘇格拉底的弟子紛紛離開雅典到外地避風,到過西西里、義大利、埃及。
公元前392年35歲,在這前後,撰寫早期對話:《申辯》、《克力同》、《游敘弗倫》、《拉齊斯》、《呂西斯》、《查米迪斯篇》。
伊索克拉底在雅典辦學園,教演講術。
公元前390年出訪:畢達哥拉斯學派掌握的政權等。
公元前388年訪敘拉古狄奧尼索斯一世,結識其女婿狄翁(時狄翁20歲),與狄翁成為至交(此其間據說曾得罪僭主被賣作奴隸,由安尼舍里斯贖身)。[1]
講學期20年
公元前387年40歲,回到雅典,開始個人講學,或說此年建立學園,此前後撰寫對話:《普羅塔哥拉》、《美諾》、《尤息德謨斯篇》。
又中期著作:《理想國》、《會飲》、《斐得若》、《費多》等最具戲劇性的對話。
公元前385年蘇格拉底案的平反:立蘇格拉底雕像。
公元前384年43歲,亞里士多德生,德謨斯提尼生。
公元前387年在雅典西北郊外的陶器區建立學園。「不懂幾何學者勿入此門。」世稱「柏拉圖學院」。
公元前376年高爾吉亞死。
公元前371年底比斯軍在伊巴密濃達指揮下,大敗斯巴達。
公元前370年德謨克利特死,據說柏拉圖曾想購其書付之一炬。[1]
著述期20年
公元前367年60歲,將學園交歐多克索(即歐多克索斯)主持,自己帶弟子和友人第二次往敘拉古,當年老狄奧尼索斯(狄奧尼索斯一世)死,狄翁攝政,此時柏拉圖已聲名遠播希臘及以外。
亞里士多德來雅典學習(據說講善,僅剩亞里士多德一人聽)。
公元前366年狄奧尼索斯二世繼位,狄翁(狄奧尼索斯二世的姐夫)逃離,柏拉圖悵然離開敘拉古。
公元前363年64歲,第三次往敘拉古,被扣留,被逐。
公元前357年70歲,放棄政治活動,全力著述,晚期著作有:智者、政治家、斐裡布、蒂邁歐篇。
公元前356年亞歷山大大帝出生。
公元前348年晚年最後的著作是:法律篇,伊璧諾米篇續篇,剛開篇即去世。
公元前347年春季(三月?)去世,遺囑對用於校舍的房產,不許出售、轉讓。留下四家奴,釋放一奴隸,財產很少。
公元前344-343年狄奧尼索斯二世最後被推翻,亞里士多德任亞歷山大教師。[1]
思想觀點
編輯
唯心主義
柏拉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其哲學體系博大精深,對其教學思想影響尤甚。
柏拉圖指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所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永恆不變,而人類感官所接觸到的這個現實的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現象所組成,而每種現象是因時空等因素而表現出暫時變動等特徵。由此出發,柏拉圖提出了一種理念論和回憶說的認識論,並將它作為其教學理論的哲學基礎。
任何一種哲學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須包括一個關於自然和宇宙的學說在內。柏拉圖試圖掌握有關個人和大自然永恆不變的真理,因此發展一種適合並從屬於他的政治見解和神學見解的自然哲學。
自然界中有形的東西是流動的,但是構成這些有形物質的形式或理念卻是永恆不變的。柏拉圖指出,當我們說到「馬」時,我們沒有指任何一匹馬,而是稱任何一種馬。而「馬」的含義本身獨立於各種馬(「有形的」),它不存在於空間和時間中,因此是永恆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於感官世界的馬,卻是「流動」的,會死亡,會腐爛。這可以作為柏拉圖的「理念論」的一個初步的解說。
我們對那些變換的、流動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認識,我們對它們只有意見或看法,我們唯一能夠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們能夠運用我們的理智來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因此,知識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錯誤的知識。但是意見是有可能錯誤的。
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有一個著名的洞穴比喻來解釋理念論:有一群囚犯在一個洞穴中,他們手腳都被捆綁,身體也無法轉身,只能背對著洞口。他們面前有一堵白牆,他們身後燃燒著一堆火。在那面白牆上他們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後到火堆之間事物的影子,由於他們看不到任何其他東西,這群囚犯會以為影子就是真實的東西。最後,一個人掙脫了枷鎖,並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實的事物。他返回洞穴並試圖向其他人解釋,那些影子其實只是虛幻的事物,並向他們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對於那些囚犯來說,那個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並向他宣稱,除了牆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沒有其他東西了。
柏拉圖利用這個故事來告訴我們,「形式」其實就是那陽光照耀下的實物,而我們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過是那白牆上的影子而已。我們的大自然比起鮮明的理性世界來說,是黑暗而單調的。不懂哲學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學家則在真理的陽光下看到外部事物。但是另一方面,柏拉圖把太陽比作正義和真理,強調我們所看見的陽光只是太陽的形式,而不是實質;正如真正的哲學道理、正義一樣,是只可見其外在表現,而其實質是不可言說的。
柏拉圖的《理想國》還向我們描繪出了一幅理想的烏托邦的畫面,柏拉圖認為,國家應當由哲學家來統治。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的公民劃分為衛國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個階級。衛國者是少部分管理國家的精英。他們可以被繼承,但是其他階級的優秀兒童也可以被培養成衛國者,而衛國者中的後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階級。衛國者的任務是監督法典的制定和執行情況。為達到該目的柏拉圖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論。他的理想國要求每一個人在社會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滿足社會的整體需要。但是在這個國家中,女人和男人有著同樣的權利,存在著完全的性平等。政府可以在為了公眾利益時撒謊。每一個人應該去做自己分內的事而不應該打擾到別人。在今天看來,柏拉圖描繪的理想國是一個可怕的極權主義國家。但是「理想國其實是用正確的方式管理國家的科學家的觀點」,柏拉圖本人並沒有試圖實現理想國中的國家機器。
柏拉圖在《律法》(The Laws)則指出,「憲法國家」是僅次於理想國的最好的國家。他在該書中同樣指出,婦女和男人應該得到同樣的尊重和訓練。
柏拉圖企圖使天文學成為數學的一個部門。他認為:「天文學和幾何學一樣,可以靠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來研究,而不去管天上的星界。」柏拉圖認為宇宙開頭是沒有區別的一片混沌(The cosmos itself seemed to Plato to be forever titled toward chaos.)。這片混沌的開辟是一個超自然的神的活動的結果。依照柏拉圖的說法,宇宙由混沌變得秩序井然,其最重要的特徵就是造物主為世界制定了一個理性方案;關於這個方案付諸實施的機械過程,則是一種想當然的自然事件。
柏拉圖的宇宙觀基本上是一種數學的宇宙觀。他設想宇宙開頭有兩種直角三角形,一種是正方形的一半,另一種是等邊三角形的一半。從這些三角形就合理地產生出四種正多面體,這就組成四種元素的微粒。火微粒是正四面體,氣微粒是正八面體,水微粒是正二十面體,土微粒是立方體。第五種正多面體是由正五邊形形成的十二面體,這是組成天上物質的第五種元素,叫做以太。整個宇宙是一個圓球,因為圓球是對稱和完善的,球面上的任何一點都是一樣。宇宙也是活的,運動的,有一個靈魂充溢全部空間。宇宙的運動是一種環行運動,因為圓周運動是最完善的,不需要手或腳來推動。四大元素中每一種元素在宇宙內的數量是這樣的:火對氣的比例等於氣對水的比例和水對土的比例。萬物都可以用一個數目來定名,這個數目就是表現它們所含元素的比例。
政治思想
在《理想國》中,柏拉圖設計了一幅正義之邦的圖景:國家規模適中,以站在城中高處能將全國盡收眼底,國人彼此面識為度。柏拉圖認為國家起源於勞動分工,因而他將理想國中的公民分為治國者、武士、勞動者3個等級,分別代表智慧、勇敢和慾望3種品性。治國者依靠自己的哲學智慧和道德力量統治國家;武士們輔助治國,用忠誠和勇敢保衛國家的安全;勞動者則為全國提供物質生活資料。3個等級各司其職,各安其位。在這樣的國家中,治國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學家,只有哲學家才能認識理念,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義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國家。治國者和武士沒有私產和家庭,因為私產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勞動者也絕不允許擁有奢華的物品。理想國還很重視教育,因為國民素質與品德的優劣決定國家的好壞。柏拉圖甚至設想在建國之初就把所有10歲以上的人遣送出國,因為他們已受到舊文化的熏染,難以改變。全體公民從兒童時代開始就要接受音樂、體育、數學到哲學的終身教育。教育內容要經嚴格選擇,荷馬、赫西俄德的史詩以及悲劇詩人們的作品,一律不準傳入國境,因為它們會毒害青年的心靈。柏拉圖自稱這是「第一等好」的理想國,其他的政體都是這一理想政體的蛻變。理想政體由於婚配的不善引起3個等級的混雜,導致爭斗,軍人政體(Timocracy)隨之興起。軍人政體中少數握有權勢者聚斂財富形成寡頭政體(Oligarchy)。貧富矛盾的尖銳化導致民眾的革命,產生民主政體(Democracy)。民主政體發展到極端時又會被僭主政體(Tyranny)所取代。
《政治家篇》約作於柏拉圖後兩次去敘拉古之間(公元前367~前361),這是他在敘拉古的政治實踐受到挫折,思想發生變化的時期。《政治家篇》主旨是討論真政治家及政治的定義。柏拉圖在這篇對話中提出了政治中道、混合的概念;首次明確論述了法律的作用並以法律作為劃分政體的標准。他認為,真政治家(哲學王)無需用法律統治,但現實中真政治家極為罕見,即使有真政治家,法律也還有一定的作用。因為政治不僅是一種藝術,亦是一門科學。法律對於政治家,猶如教練和醫生的訓練方案和處方一樣,法律雖然在理論上是荒謬的,在實踐中卻是必要的。
柏拉圖在其最後的作品《法律篇》中進一步發揮了關於法律的作用的思想。從理想出發,他推崇哲學王的統治,「沒有任何法律或條例比知識更有威力」;從現實出發,他強調人類必須有法律並且遵守法律,否則他們的生活將如同最野蠻的獸類。在這一思想指導下,他在12卷的《法律篇》中,設計了他的「第二等好」的城邦,包括地理環境、疆域大小、人口規模與來源、國家經濟生活、階級結構、政治制度、法律等細則。由於指導思想的變化,第二等好的城邦與《理想國》中的正義之邦相比,在具體措施上有很大區別。主要有:政治制度由哲學王執政的賢人政體轉為混合政體,以防止個人專權。《理想國》主張統治者實行公產、公妻、公餐、公育制,《法律篇》則恢復了私有財產和家庭。《理想國》中劃分公民等級是依照其先天稟賦的優劣,而《法律篇》則是按照後天財產的多寡。
經濟思想
(1)關於社會分工和國家產生的學說。從個人需要的多樣性、個人能力的片面性和不同個人能力的差異性這三個方面來闡述社會分工的必要性,進而以分工為基礎描述了國家的產生。
(2)關於交換、市場、貨幣、商業和高利貸的觀點。柏拉圖在分工的基礎上闡述國家產生的同時,提出了分工與交換、市場與貨幣、商業與商人產生的因果聯系。他認為,城邦之間和城邦內部既然存在著分工,那麼就必須有商業和商人,有了商業就有市場,就需要貨幣。他認為貨幣是為日常交換服務的,意識到貨幣可以作為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柏拉圖既肯定了商業的重要性,但又對商人持鄙夷態度,認為雅典人不應該從事這種不體面的事業,而應該讓住在雅典的野蠻人去從事。他攻擊商人唯利是圖,認為國家應該制定法律,使商人只能得到適當的利潤。他更反對高利貸,主張禁止放款取利和抵押放債。
(3)關於理想國和所謂「共產」的觀點。柏拉圖認為,在社會分工中每個人所從事的行業和擔任的職務,由天生的秉性決定。他所描述的理想國,按照嚴格的社會分工原則,由三個等級組成。第一個等級是執政者等級,即富有理性和知識的哲學家,負責制定法律、教育人民和治理國家。他特別強調賢人治國的極端重要性。第二個等級是保衛者等級,即軍人,負責執行法律、保衛國家和打仗。第三個等級是供應產品者等級,即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他們必須服從統治者的命令、負責生產和供應生活資料。在理想國里,哲學家和軍人都被取消私有財產和個人家庭,實行共產、共妻、共子。在柏拉圖看來,實行共產制將有助於優生優育並防止出現腐敗和內部沖突。柏拉圖關於統治者階級實行共產主義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古希臘斯巴達的實踐,對於後來的各種公有制思想具有重要影響。這種思想可以說是當代經濟體制理論的先驅。[3]
教育觀
建立完整教育體系
柏拉圖還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個提出完整的學前教育思想並建立了完整的教育體系的人。柏拉圖中年開始從事教育研究活動。他從理念先於物質而存在的哲學思想出發,在其教育體系中強調理性的鍛煉。他要求3~6歲的兒童都要受到保姆的監護,會集在村莊的神廟里,進行游戲、聽故事和童話。柏拉圖認為這些都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7歲以後,兒童就要開始學習軍人所需的各種知識和技能,包括讀、寫、算、騎馬、投槍、射箭等等。從20~30歲,那些對抽象思維表現特殊興趣的學生就要繼續深造,學習算術、幾何、天文學與和聲學等學科,以鍛煉他的思考能力,使他開始探索宇宙的奧妙。柏拉圖指出了每門學科對於發展抽象思維的意義。他主張未來的統治者在30歲以後,要進一步學習辯證法,以洞察理念世界。經過5年後,他就可以成為統治國家的哲學王了。
唯心教學
人的一切知識都是由天賦而來,它以潛在的方式存在於人的靈魂之中,因此知識不是對世界物質的感受,而是對理念世界的回憶。教學目的是為了恢復人的固有知識。教學過程即是回憶理念的過程。在教學中,柏拉圖重視對普遍、一般的認識,特別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指出概念、真理是純思維的產物。同時他又指出學生是通過理念世界在現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憶起理念世界的,承認感覺在認識中的刺激作用。他特別強調早期教育和環境對兒童的作用。在幼年時期兒童所接觸到的事物對他有著永久的影響,教學過程要通過具體事物的感性啟發,引起學生的回憶,經過反省和思維,再現出靈魂中固有的理念知識。就此而言,柏拉圖的教學認識是一種先驗論。
階段施教
柏拉圖的教學體系是金字塔形。為了發展理性,他設立了全面而豐富的課程體系,他以學生的心理特點為依據,劃分了幾個年齡階段,並分別授以不同的教學科目。0-3歲的幼兒在育兒所里受到照顧。3-6歲的兒童在游樂場內進行故事、游戲、唱歌等活動。6歲以後,兒童進入初等學校接受初級課程。在教學內容上,柏拉圖接受了雅典以體操鍛煉身體,以音樂陶冶心靈的和諧發展的教育思想,為兒童安排了簡單的讀、寫、算、唱歌一系列活動,同時還十分重視體操等體育訓練項目。17-20歲的青年升入國立的「埃弗比」接受軍事教育,並結合軍事需要學習文化科目,主要有算術、幾何、天文、音樂。20-30歲,經過嚴格挑選,進行10年科學教育,著重發展青年的思維能力,繼續學習「四科」,懂得自然科學間的聯系。30歲以後,經過進一步挑選,學習5年,主要研究哲學等。至此,形成了柏拉圖相對完整的金字塔形的教學體系。
提出四科
根據其教學目的,柏氏吸收和發展了智者的「三藝」及斯巴達的軍事體育課程,也總結了雅典的教學實踐經驗,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四科」 (算術、幾何、天文、音樂) ,其後便成了古希臘課程體系的主幹和導源,支配了歐洲的中等與高等教育達1500年之久。
教學觀點
每門學科均有其獨特的功能,凡有所學,皆會促成性格的發展。在17歲之前,廣泛而全面的學科內容是為了培養公民的一般素養,而對於未來的哲學家來講,前面所述的各門學科都是學習辯證法必不可少的知識准備。文法和修辭是研究哲學的基礎;算術是為了鍛煉人的分析與思考能力:學習幾何、天文,對於航海、行軍作戰、觀測氣候、探索宇宙十分重要;學習音樂則是為了培養軍人的勇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他還很重視選擇和凈化各種教材,如語言、故事、神話、史詩等,使其符合道德要求,以促進兒童心智之發展。
就教學方法而言,柏拉圖師承蘇格拉底的問答法,把回憶已有知識的過程視為一種教學和啟發的過程。他反對用強制性手段灌輸知識,提倡通過問答形式,提出問題,揭露矛盾,然後進行分析、歸納、綜合、判斷,最後得出結論。
❻ 求柏拉圖描述亞特蘭蒂斯的原文和出處,知道的說一下
非原創··我幫你查了一下··· 在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描述中亞特蘭蒂斯是一個美麗、技術先進的島嶼,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70年。他在書中寫道:亞特蘭蒂斯不僅有華麗的宮殿和神廟,而且有祭祀用的巨大神壇。 柏拉圖在描述中說,亞特蘭蒂斯人擁有的財富多得無法想像。亞特蘭蒂斯人最初誠實善良,具有超凡脫俗的智慧,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亞特蘭蒂斯人的野心開始膨脹,他們開始派出軍隊,征服周邊的國家。 他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腐化,無休止的極盡奢華和道德淪喪,終於激怒了眾神,於是,海神波塞頓一夜之間將地震和洪水降臨在大西島上,亞特蘭蒂斯最終被大海吞沒,從此消失在深不可測的大海之中。 柏拉圖描繪的理想國:亞特蘭蒂斯古大陸 柏拉圖在他的著作《對話錄》中,記錄著由他的表弟柯里西亞斯所敘述的亞特蘭蒂斯的故事。柯里西亞斯是蘇格拉底的門生,他曾在對話中三次強調亞特蘭蒂斯的真實性。柯里西亞斯說,故事是他的曾祖父從一位希臘詩人索倫(Solon約639-559BC)那兒聽到的。索倫是古希臘七聖人中最睿智的,索倫在一次埃及之旅時,從埃及老祭師處聽到亞特蘭蒂斯之說。對話錄中的記載大意如下: 在地中海西方遙遠的大西洋上,有一個以驚異文明自誇的巨大大陸。大陸上出產無數的黃金與白銀,所有宮殿都由黃金牆根及白銀牆壁的圍牆所圍繞。宮內牆壁也鑲滿黃金,金碧輝煌。在那裡,文明的發展程度令人難以想像。有設備完善的港埠及船隻,還有能夠載人飛翔的物體。它的勢力不只局限於歐洲,還遠及非洲大陸。上面這幅壁畫發現於阿克羅提里城中。這座城在3500年前因聖多里尼火山爆發而遭埋沒,於1967年自火山灰中挖掘出來,似乎描述的是正前往北非貿易的船隊。在一次大地震之後,使它沉落海底,它的文明隨之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 柏拉圖在二千年前述說的這個島嶼,令許多人為之嚮往,但沒有人能提出有力的證據證明亞特蘭蒂斯確實存在過。因為亞特蘭蒂斯消失在一場火山爆發的大地震及洪水之後,亞特蘭蒂斯在頃刻之間便永遠沉入了海底。根據柏拉圖的記述,由於亞特蘭蒂斯的文明程度極高,國勢富強,漸漸社會開始腐化,貪財好富,利慾熏心。遂發動征服世界的戰爭。但遇到強悍的雅典士兵便吃了敗仗。亞特蘭蒂斯這種背棄上帝眷顧的行為,導致天神震怒,因而喚起大自然的力量,消滅了這個罪惡之島。 亞特蘭蒂斯在希臘神話中是海神波塞冬統治的一座廣大島嶼。 希臘神話中說,這座島嶼被分割成10份,由波塞冬的5對雙生子共同統治。長男「亞特拉斯」(Atlas),以盟主的身份成為王中之王。因此這座廣大島嶼被命名為亞特蘭蒂斯。 亞特蘭蒂斯位於「海洛克斯之柱」 (直布羅陀海峽)外的大西洋中,面積比北非和小亞細亞合起來還更寬廣。其強大的權力則不僅限於周邊的大西洋諸島,還遠達歐洲、非洲和美洲(真正的大陸)。 亞特蘭蒂斯島的海岸險峻,中央部位卻有寬闊肥沃的平原,在距外海9公里處是首都波塞多尼亞。這座都市十分富裕繁華,其市中心有王宮和奉祀守護神波塞冬的壯麗神殿。另外,在波塞多尼亞的四周還建有三層的環狀運河。最外側的運河寬500米,可通行大型船隻,這些運河都以寬100米的水陸和外海銜接。 神殿是以黃金、白銀、象牙或如火焰般閃閃發光、名為「歐立哈坎」的金屬裝飾。島上的所有建築物都以當地開鑿的白、黑、紅色的石頭建造,美麗而壯觀。 環狀都市外有寬廣的平原,四周為深30米、寬180米、全長達1800公里的溝渠所環繞,內側的運河,則以每18公里縱橫交錯的方式圍繞著,就好象是棋盤的格子一樣的整齊方正。人們就用此水種植穀物和蔬菜,並用運河將產品搬運到消費地區。 在水路和海相接之處有3座港口。港口的附近密集地住著許多居民,從世界各地前來的船隻和商人絡繹不絕地往返於3座巨大港口之間,港口一帶因此而晝夜喧囂不已。 平原被分割成90000個地區,每個地區設有一位指揮官。這位指揮官擔負著調度一輛戰車費用的六分之一、馬2匹、騎兵2名、輕戰車1台、步兵和駕駛者各一名的義務。除此之外,還能調度12名戰斗員和4名水兵。若將這些兵力加在一起,那麼亞特蘭蒂斯就能隨時擁有120萬兵員的強大戰鬥力了。 擁有強大國力的亞特蘭蒂斯,終於越過直布羅陀海峽,開始侵略別國了。 勇敢地抵抗亞特蘭蒂斯進攻的是雅典人。雅典人在激戰後,終於擊退了亞特蘭蒂斯軍隊,保障了國家獨立和人民的自由。但未知的悲慘命運立即發生了。 因為當時爆發了恐怖的地震和洪水,雅典的軍隊僅僅在「悲慘的一晝夜」間就陷入地中,而亞特蘭蒂斯也陷沒於海中從地球上永遠消失了。這是發生於距今12000年前的事。 這就是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在《迪邁斯》和《格利迪亞斯》中所描繪的亞特蘭蒂斯的全貌。這就是柏拉圖將希臘賢人之一的梭羅從埃及祭司那裡聽來的故事,寫到自己的書里介紹給世人的。
❼ 如何認識柏拉圖早期的人治觀念和晚期向法治觀念的轉變
柏拉圖「正義」思想的發展。
正義的價值可以說是西方法治的基石,同樣,柏拉圖的法治思想是建立在他的正義觀基礎之上的。正義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正義是具體多變的,美國著名的法學家博登海默把它描述為:「正義有著一張普洛透斯似的臉(a protean face),變幻無常,隨時間呈現不同形狀並且有極不相同的面貌」。
同樣,柏拉圖對於正義的闡述也經歷了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柏拉圖早期的正義觀體現在《理想國》中,此時他對正義的論述與晚期在《法律篇》中對待正義的觀點有相當大的不同,早期的正義觀是精確、可具體計量的,有確切的定義,甚至是可以反證的,是一種實體正義的思想;而晚期則是一種程序正義的思想。
但在柏拉圖的晚年時期,它的法律思想開始轉變,由於統治國傢具有最高才智的人難以找到以及實踐中的挫折,他又提出了法治,並認為「法治國」是統治人類的第二等好的選擇,政治學是研究公共的善政治學是研究公共的善政治學是研究公共的善政治學是研究公共的善。
而為了實現公共的善而為了實現公共的善而為了實現公共的善而為了實現公共的善,單靠教育是不行的,因為人的本性只考慮個人利益而不是公共利益,所以必須有法律來制裁或者懲罰人們的不善行為。
柏拉圖後來論述的法治理論開創了西方法治理論的先河。
柏拉圖稱,法治的關鍵是樹立法律至高無上的權威,如果統治者可以不受法律制約,甚至可以以言代法,那麼不管在這個國度里有多少法律,也談不上什麼「法治」。法治的基礎基礎基礎基礎是節制。以法治國不僅要有法可依,還要做到人人自覺守法。普遍的守法觀念是實現法治的前提條件前提條件前提條件前提條件。
(7)激爆柏拉圖ftp擴展閱讀:
柏拉圖重視統治者對智慧的運用,亞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浸透著對法律的推崇。但二者都是都是強調理性的作用,只是通過不同的治理手段而達到理性的目的而已。
柏拉圖的人治思想:柏拉圖《理想國》中一個核心觀點便是主張賢人政治,即「哲學王」統治。這種統治的基礎是學者所設想的知識精英統治社會的理想。
柏拉圖的賢人政治,主要依靠哲學家的智慧治理國家。《理想國》反復強調這種賢人政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忽略了法。柏拉圖認為,哲學王通過知識進行統治,比法律同志具有很大優越性,法律遠不能和哲學家的智慧相比。
推崇人治,輕視法律是柏拉圖早年的思想特徵,但柏拉圖並沒有完全否認法律的作用能夠或根本不要法律,柏拉圖在以人治思想為特色的《理想國》中也論述法的問題。
❽ 我有個朋友許多恐怖片都沒能嚇到她 請大家給我5個最恐怖的恐怖片
1.感染
# 導演:落合正幸【催眠】
# 製片:一瀨隆重【七夜怪談】【咒怨】
# 演員:佐籐浩市【七夜怪談之復活之路】
佐野史郎『東京電梯女郎』、『水男孩2』
星野真理『新白色之戀』、『柏拉圖式性愛』
劇情 : 一個經營危機中的老舊醫院,大多數的病患在生死的途徑上徘徊著,長年累月地在醫院里留下痕跡,建築物的破舊,加上因經營危機而造成葯物及設備不足的情況,久久無法改善。在這惡劣工作環境下,工作的醫生及護士們,身心俱疲,體力以及精神已經到達極限!此時,因醫療上的失誤,造成病患死亡,但外科醫生秋葉清一(佐藤浩市)以及內科醫生魚住晴哉(高嶋正伸)等人,決定為了自保而隱瞞事實真相。此時,一位內臟開始腐蝕的病患被推送到醫院,因從未見過如此般的病例,而感到危險恐懼的魚住晴哉,喪失了治療病患的信心。同樣為醫生赤井(史野史郎)卻認為如果藉由研究病情並加以治療,不僅可以聲名大噪,且對於經營危機醫院的重生,是個難得的機會。但是突然間,那名病患卻像是在嘲笑般地忽然消失匿跡,那未知名病毒已經開始蔓延了嗎?感染的恐怖正要開始…
2.預言
# 導演:鶴田法男
# 主演:酒井法子
# 類型:恐怖片
# 年代:2004
# 國家/地區:日本
劇情 : 《預言》是根據日本著名恐怖漫畫大師泰次朗的作品《恐怖新聞》改編,講述的是被可以預言未來的報紙報道所擺布的一家人的悲慘故事。有一天報紙上刊登了女兒死亡的消息,沒多久女兒就因事故身亡了。
3.催眠
# 導演:落合正幸
# 主演:稻垣吾郎(SMAP成員)、菅野美穗【富江】
# 類型:恐怖片
# 年代:1999
# 國家/地區:日本
劇情:每一個中催眠毒的人,都各有一種意想不到的慘死方法,有警員開著氣爐當洗面盤洗面而燒死,有女子入冷凍室凍死,亦有新郎用領帶勒死自己,其中一位死者,竟然面向發球機,被壘球射死。每位自殺死者死狀都非常慘烈,面容扭曲,爆頭爆腳,比幾年前經典片《七宗罪》有過之而無不及。
《催》片內數位自行了結的無辜死者,全部都系感染「綠色猴子」的神秘催眠而走去自殺。那種巨大的邪惡魔力,令接受過催眠的人會不自覺地瞢起一生裡面最難堪的痛苦記憶,搞到最後要以死謝罪。
Smap成員稻垣吾郎飾演的心理研究所講師嵯峨敏也,協助刑事組探員櫻井調查一連串的離奇自殺案,對被警方鎖定的目標人物菅野美穗飾演的人格分裂角色入繪由香猶憐生愛,調查過程中愛上那位病態女子。
4.千里眼
# 導演:麻生學
# 主演:松岡圭佑
# 類型:恐怖片
# 年代:2005
# 國家/地區:日本
劇情:隨著《催眠》一炮打響,日本著名作家松岡圭佑又推出了第二部巨著《千里眼》。主人公是一名年輕的心理咨詢師美由紀。她原來是日本航空自衛隊隊員,後因無法忍受自衛隊冰冷的條例對人性的踐踏,毅然追隨有「千里眼」之美稱的心理咨詢師友里佐知子,將自己的滿腔熱忱投入到了心理咨詢的事業之中。然而,在為小學生宮本惠理做心理咨詢時,卻意外地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原來,恐怖集團恆星天球教已設下了重重陷阱,在一連串的恐怖事件背後,竟隱藏著一個令整個世界為之震驚的陰謀。美由紀憑著在自衛隊學到的一身本領和她超越常人的天賦,逐一攻破面對的艱難險阻,並順藤摸瓜。如層層剝繭般一步步接近真相。《千里眼》源於《催眠》時的讀心法、催眠療法,並融入懸念、動作場面,但是劇情卻並不是《催眠》系列的續篇,與《催眠》系列相同的只是松岡圭佑式的懸念與推理。全片圍繞著催眠與人性這兩大主題,一步步地將催眠這種鮮為人知的「魔術」的神秘面紗漸漸褪去,使觀眾明白:催眠,其實只是一種暗示的方式,通過人對這種暗示的細微反應,推斷其內心變化。片中提到的猜硬幣、破譯密碼和選擇高考試題答案,這些看似奇妙的超能力,實際上都只是簡單的心理問題,每個人都可以做得到,並不存在什麼超常現象。看完電影之後,你一定會驚訝地發現片中的許多情節與美國發生的「9·11」事件極為相似。同樣利用飛機製造的恐怖事件、同樣是針對某國的政府……不過,本劇作者是在2000年著此書,而「9·11」則是在2001年。難道作者松岡圭佑真的擁有一雙友里佐知子般的「千里眼」,能夠預見未來?但是小說與 「9·11」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結果,書中的美由紀力挽狂瀾,終於戰勝了恐怖集團,拯救了人們的性命。這樣的英雄似乎也只有文學作品之中才會出現。
5.下水道里的美人魚(全球十大禁片之一)
# 導演:Hideshi Hino
# 主演:Shigeru Saiki、Mari Somei
# 類型:恐怖片/BT
# 年代:1988
# 國家/地區:日本
劇情:畫家居住的那個地方在他小時候是一條美麗的河流,但後來慢慢被污染,變成了一條下水道,該畫家的心態很頹廢,片中的他的居室,擺設都充滿了頹廢的感覺,他經常跑到下水道去畫畫,比如說畫裡面的死嬰什麼的。那個下水道確實有點惡心,但還沒有惡心到讓人吃不下飯的地步。有一天,他在下水道畫死嬰的時候,突然聽到了響聲,尋聲而去,發現了一條美人魚!原來就是他童年時候見過的那一條美魚!這時,他才意識到他喜歡往下水道裡面跑實際上是因為童年回憶的潛意識在作怪。他發現美人魚腰部受傷了(很惡心的腫瘤,後面會變得更惡心),於是把她帶回了家中,放進了浴缸。美人魚身上的大膿包越長越多,膿水和血水把浴缸里水給染渾了,畫家幫人魚把膿水一點點的摳出來,用毛巾捂住!美人魚說她活不了多久了,要畫家把她病變的過程給畫下來。過了幾天,膿包又長滿了人魚的乳房,畫家來看人魚,只見膿包里蠕動著探出半節身子的蛆(水蛭)?畫家臉扭成一團~!在人魚的悲呼下,畫家抖抖嗦嗦用手帶蛆一條條楸出來!後來人魚連臉上也長滿了身上不斷噴出膿水和蛆,最後幾只近一尺長的肥蛆從她身上溢出,再後來,美人魚的肚子也爆開了,腸子什麼的都流出來了,還從嘴巴裡面吐了好多蟲子出來,眼珠也流出來了,她對畫家說她很痛苦求畫家結束她的生命。於是畫家把她殺死並肢解了,發現她腹中居然還有一個胎兒(胎兒有兩只腳的,不是人魚的!),畫家看到這慘絕人寰的一幕,瘋狂的拿著刀去砍人魚身上的蛆,砍了一夜!樓下的鄰居在吃飯時,見到血水從天花板上滴出,他們沖到畫家的家裡,驚駭的看著畫家木無表情的在剁屍塊,地上還有個嬰兒的胚胎!畫家被關進牢里,一片人魚鱗片成了他永遠的相伴。 這部電影的重點放在這條美人魚全身潰爛的過程,場面極其惡心,逼真。這部片子被列入世界十大禁片,的確突破人類的心理防線,雖然只有一個小時,但聽說看這部片的十個里有九個半都吐了,好在我心裡承受能力強已經見怪不怪了。而且看完後緊接著吃晚飯了。不過如果不是心理承受能力很強,建議大家就不要去看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理解有兩點:1.繁華的背後充滿了丑惡,這是現實。2.重點當然就是環保問題,美人魚在被下水道污染後的變化就是大自然在工業社會摧殘下的破壞,也是人類在環境污染後必將面臨的可怕困境。愈惡心,就愈提醒我們如果不保護環境,我們也將是該下場。導演太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