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馬連良朝鮮訪問歸來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馬連良朝鮮訪問歸來

發布時間: 2022-04-21 03:38:45

Ⅰ 傅鐸的人物軼事

電影《上甘嶺》膾炙人口,家喻戶曉,主題歌似激流涌動,悠遠流長。可能絕大多數觀眾都不清楚,話劇也有一出「上甘嶺」,它的劇本提綱要早於電影劇本,而且話劇與電影之間還有著一段鮮為人知的「親密」聯系。
賀龍元帥板起面孔:寫不好打屁股
話劇「上甘嶺」的劇本名叫《地下長城》,作者是我軍已故著名劇作家傅鐸。前不久,記者與傅鐸將軍的幼子傅占武先生聊起話劇百年時才得知:傅鐸先生是寫「上甘嶺」故事的第一人,他寫「上甘嶺」絕非憑空想像,而是生活積累的深度體現,他曾五次遠赴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與戰士們同吃同住。
1953年7月,朝鮮停戰協定正式簽字,中央組建以賀龍為總團長的第三屆赴朝慰問團,這次慰問團的聲勢強過以往,全國各省市的地方劇種無所不包,梅蘭芳、馬連良、周信芳、程硯秋等京劇名家也准備了拿手戲。身為慰問文工團秘書長的傅鐸隨之前往,這是他第四次入朝。慰問團先是受到了朝鮮人民的熱烈歡迎,之後是深入志願軍部隊訪問。此前,傅鐸曾三次赴朝,每一次來到戰士們中間都有新的感受、新的體會和新的觸動。在堅守上甘嶺的十六軍訪問時,創作激情被戰士們的英雄事跡點燃了。上甘嶺前線指揮官四十五師師長崔建功和堅守坑道作戰的鋼八連連長張忠發向慰問團作的報告感人至深,動人心魄。上甘嶺位於朝鮮中線戰場,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為配合大反攻,志願軍戰士在坑道內堅守了十天。那是度日如年的十天,是經受戰火與乾渴考驗的十天,是與死神為伴的十天。山頭被炮火削平了,可戰士們用血肉之軀築起的地下長城巍然屹立。
聽完報告,大家群情激奮,心潮起伏。經領導同意,傅鐸當即留下,決定登上上甘嶺陣地去體驗生活,進一步采訪,把上甘嶺的英雄事跡寫成劇本,搬上舞台,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志願軍戰士的可愛。志願軍文化部文藝科長曹欣,十六軍軍文工團長崔家駿奉命前來參與創作。算上這一次,傅鐸已經赴朝四次,早就有了動筆的慾望,領導明確下達了寫作命令,正合他的心意。傅鐸暗下決心一定要把上甘嶺戰斗的「魂」表現出來。賀龍元帥也對創作寄予了厚望,傅鐸心裡暗自發誓,可表面上還不願讓人看出來,不想給別人留下自吹自擂的印象,就謙虛地對元帥說:「努力寫吧,就怕完成不好任務。」沒想到賀老總當即認真起來,板起了面孔說:吃了糧食不屙屎還行?寫不好打屁股!老總的話讓傅鐸更不敢有半點懈怠。
走上黃繼光犧牲的陣地,電影話劇為何有雷同
慰問團走後,傅鐸等人迫不及待地上了神往已久的上甘嶺。大戰初停的上甘嶺沒有一點人氣,陰冷天氣襯托下更顯荒涼。數不過來的烈士墓一座座,一排排,漫山遍野,平靜地向每一個來人訴說著戰斗的慘烈。朝鮮的冬季還未到來,一場突降的大雪漫天飄下,潔白的雪花紛紛揚揚,難道是英烈們的在天之靈向祖國親人表達著無盡思念?
幾個人默默爬了兩個多鍾頭才到達上甘嶺主峰陣地。硝煙早已散去,可到處都是戰爭的痕跡,密密麻麻的彈坑,燒殘了的空彈葯箱,未爆炸的炮彈殼,破爛的槍支、鋼盔。這場戰役把陣地化為焦土,堅石打成流沙,山頭被削下半米。傅鐸特意走上了黃繼光烈士犧牲的二號陣地,英雄的壯舉在腦海中浮現。四天來,傅鐸等人懷著沉重的心情走遍了上甘嶺,切身的體驗讓傅鐸無法抑制創作的沖動。回國後,傅鐸、曹欣、崔家駿三個人立即開始研究材料,琢磨提綱,由於材料掌握充分,加上好幾次赴朝期間的耳濡目染,傅鐸很快寫好了詳細提綱,劇本的框架搭建了起來。經曹欣、崔家駿兩人過目,開始逐級徵求領導意見,一直到了兵團參謀長張蘊玉那裡。根據領導的意見,又做了加工修改。劇本原名叫《突不破的防線》,總政文化部陳沂部長建議改成《地下長城》。
話劇「上甘嶺」雖創作在先,但公演卻落在電影後頭,而兩者在藝術表現上又有些雷同之處。這是什麼原因呢?實事求是講,《地下長城》先有了詳細的提綱,並徵求了多方意見,幾經修改,而電影《上甘嶺》文學劇本是後寫的。1954年,劇本詳細提綱完成後,傅鐸准備動手寫話劇《地下長城》的劇本初稿。這時電影界的林杉、導演沙蒙來找,希望合作先寫電影劇本。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傅鐸又領受了出國任務,一去就是兩個多月,等傅鐸從國外回來,林杉、沙蒙、曹欣、崔家駿四人合作寫的《上甘嶺》電影文學劇本已基本完成,並准備投入拍攝。已是總政文工團副團長的傅鐸由於公務纏身,同時肩負著把話劇《沖破黎明前的黑暗》改編成電影劇本的重任,話劇《地下長城》劇本創作就成了「馬拉松」。一直到了1956年傅鐸才完成初稿,等電影《上甘嶺》上映後,他發現兩者在藝術表現上確有雷同的地方。
後來話劇《地下長城》由總政話劇團演出。傅占武告訴記者:我父親在回憶錄中對這一段有確切的記述,把它公開出來並無其他意思。老人生前一向認為,作為文藝工作者無論創作話劇還是電影都是為了謳歌英雄的志願軍戰士,光榮和贊美屬於戰士們,我們無名無利可爭。
「南方來信」,感動得范總理落淚
1964年,反映越南人民抗美斗爭的《南方來信》書信集出版,在國內引起巨大反響。不久,傅鐸與其他幾位同志合作寫的話劇《南方來信》正式出爐。國慶十五周年之際,越南範文同總理應邀來京,其間他專門觀看了話劇《南方來信》。劇中真實感人的情節,讓范總理胸中盪起漣漪,不知不覺地流下眼淚。演出後,范總理一氣送了兩個大花籃。後來,周總理看見傅鐸就問:「聽說范總理流了眼淚,有這么大的感染力?就憑一本《南方來信》小冊子,你們就能編出劇本來?」聽口氣,總理好像有點半信半疑,其實全體演員都明白,這是周總理對該劇的肯定和鼓勵。傅鐸趕緊說:「我們非常歡迎周總理來看戲。」周總理馬上表態:「希望《南方來信》組織一場演出,多請一些領導同志看。」不久話劇《南方來信》在人民大會堂小禮堂專場演出,周總理、朱德、董必武、彭真等中央領導懷著濃厚興趣前來觀看,一出快改、快排、快演,散發著濃厚時代氣息的作品贏得了好評。
「王秀鸞」曾與「白毛女」齊名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為宣傳街道居民組織起來興辦家屬工廠的新生事物,由傅鐸執筆集體創作了多幕話劇《幸福橋》,在北京公演後也是場場滿座。於是他們主動邀請周總理來看,總理馬上答應了。演出那天晚上,周總理要參加外事活動,待第一場演完總理才趕到。全劇終,觀眾退場了,演員們決定為總理重演第一場。看完,周總理對演出給予充分的肯定,上台與演員合影留念時幽默地說:「戲寫的是婦女興辦家屬工廠,婦女大有作為,今天照相女同志都在前面坐著,男同志都在後面站著。」說完,總理帶頭站在後面。
周總理對總政話劇團十分關心,看過許多劇團排的話劇,一來二去,傅鐸和總理十分熟稔了。1962年的一天,周總理到人民劇場看傅鐸創作的話劇《首戰平型關》。可能是有關人員通知開演時間有誤,總理和鄧穎超提前到來。傅鐸向總理表示歉意,鄧大姐說:「道什麼歉?總理忙得要命,得不到休息,今天來早了,正好休息休息。」總理哪顧得上休息,進了劇場休息室就與傅鐸等人聊了起來,沒有一點架子,在場的人也十分隨意。傅占武指著照片笑著說:「看,我父親手裡居然還夾著香煙。」
傅鐸創作頗豐,一生寫了四十多個劇目,1945年創作的名劇《王秀鸞》與《白毛女》齊名,那年他只有28歲。話劇《沖破黎明前的黑暗》也在全國獲多項獎勵,是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首部故事片。傅鐸的作品時代感強,內容朴實而富有深意,文筆生動幽默,是我軍現實主義作家的優秀代表。而傅鐸對自己的評價相當低調,從不炫耀什麼,惟一讓他自豪的是多年來無論當領導還是作家,自己始終沒有丟棄普通一兵的本色。

Ⅱ 12月16日歷史上有過什麼事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
1890年——人類第一次利用血清注射治療疾病獲得成功。
1899年——義大利AC米蘭俱樂部成立。
1917年——俄國簽署停戰協議。
1945年——中共派代表赴重慶參加政協會議。
1945年——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立。
1949年——毛澤東訪問蘇聯。
1961年——巴林國國慶(酋長即位日)。
1970年——《海牙公約》簽署。
1972年——美國「阿波羅-17」宇宙飛船完成美國預定對月球的考察後朝地球飛來。
1978年——中美兩國政府分別在北京和華盛頓發表建交公報
1989年——美國入侵巴拿馬。
1991年——台灣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成立。
1992年——上海證券交易所行情與路透社聯網。
1996年——國務院任命董建華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
1996年——《人民日報》首次發表"股評"引發"股票地震"
1996年,我國設定股價漲跌10%限定
1998年——美向伊拉克發動「沙漠之狐行動」。
1998年——我國成立第一個大規模「政府網」

1770年——音樂家貝多芬出生。
1775年——英國小說家簡·奧斯丁出生。
1864年——中國清代台灣籍愛國詩人邱逢甲出生。
1985年——日本著名歌手橘慶太在福岡誕生。

705年——中國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逝世。
1598年——朝鮮水軍將領李舜臣逝世。
1897年——19世紀法國現實主義作家阿爾封斯·都德逝世。
1945年——日本前首相近衛文麿逝世。
196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羅榮桓在北京逝世。
1965年——英國傑出的作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逝世。
1966年——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逝世。
1982年——林學家、林業教育家。中國近代林業開拓者之一殷良弼逝世。
1993年——日本政治家。原眾議院議員,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去世。
1995年——新中國電影的開拓者之一水華逝世。
1996年——南京大學名譽校長匡亞明逝世

Ⅲ 問1個關於京劇的問題

麒派——周信芳,男,京劇老生。名士楚,藝名麒麟童。原藉浙江慈溪,生於江蘇清江浦(今淮陰市)。父周慰堂、母許桂仙均為春仙班演員。
一代京劇大師周信芳,七歲登台獻藝,直到「文革」中被「四人幫」迫害致死,舞台生涯六十多年,是藝齡最長的一位京劇藝術家。他的藝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他創造的「麒派」是中國民族文化藝術中光彩奪目的奇葩!他一生碩果累累,所演劇目達五、六百出之多。行當涉及之廣、戲路之寬,為京劇界少有。除旦角戲不演外,老生、武生、小生、紅生、花臉等都演過;技藝上是文、武、昆、亂不擋。任何一出戲拿出來都有其精彩獨到之處。周自編自導自演的新編、改編、整理、移植的劇目差不多有一、二百出,中國京劇史上,正如許多專家指出的,老生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當推譚鑫培、余叔岩、周信芳、馬連良。他們的成就和影響是全面而深遠的,而且遠遠超出了生行的范疇。

譚鑫培(1847.4.23~1917.5.10) 演員,工老生,曾演武生。本名金福,字望重。因堂號英秀,人又以英秀稱之。武漢市江夏區(原武昌縣)大東門外譚左灣九夫村人。其父譚志道,工老旦兼老生。譚鑫培為其獨子,清道光二十七年三月初九出生。10歲隨父到北京,11歲入小金奎科班習武丑,後改武生及文武老生。1863年出科。23歲搭三慶班,以演《神州擂》、《三岔口》、《白水灘》及"八大拿"等武生戲為主。曾傍程長庚演《青石山》馬童,得"大老闆"賞識,委以武行頭。在《同光十三絕》畫中,譚鑫培是唯一的武生演員。以老生享名劇壇則是光緒十年以後的事了。程長庚曾預言:"吾死後,鑫培必成大氣候。"譚鑫培曾師事程長庚、餘三勝,並向張二奎、盧勝奎、王九齡問藝,博採眾長化為己有,終成一家,與汪桂芬、孫菊仙被譽為"新三鼎甲",並成為京劇史上第一個老生流派--譚派創始人。光緒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與孫秀華、陳德霖、羅壽山四人被選入昇平署進宮承差,宮內藝名譚金培。1917年5月10日上午8時病逝於京城宣內大街大外郎營1號寓所,享年71歲。葬於戒台寺栗園庄墓地,界樁上刻"英秀堂"。今譚門已是七代梨園世家。

方榮祥——1925年生,8歲即投身梨園,16歲拜著名京劇藝術家裘盛戎為師。10年苦讀之後,就在朝鮮前線的戰壕里,為那些為正義而流血犧牲的最可愛的人演唱。爾後,他繼續守道不阿,苦心鑽研,認真繼承裘派藝術的精華,及至爐火純青,成為當代裘派藝術的最佳傳人。

Ⅳ 歷史上回族的名人有哪些

1、賽典赤·贍思丁(1211~1279) ,元代著名回族政治家 。是元代初期一位優秀的政治家。他一生的政治活動,對元初社會生產的發展起過一定作用。

尤其是在擔任雲南平章政事(官名,為一省最高行政長官)的六年間,對雲南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建設都作出了重大貢獻。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南行中書省後,派其為雲南行省的首任平章政事。

2、阿合馬,回族,元朝大臣,世祖忽必烈時期近臣之一。初為察必皇後之父按陳那顏的陪嫁奴隸。中統二年(1261年),出任上都同知。三年,領中書左右部,兼都轉運使。至元元年(1264年),拜中書平章政事,主要掌理財政,推行清理戶口、推行專賣制度、發行鈔票(時稱交鈔)等方式,增加朝廷收入。

元朝滅亡南宋之後,繼續在江南地區實行發鈔和葯材限制專賣政策,大大增加財政收入。激發大臣不滿,導致武將王著聯絡僧人高和尚,趁世祖北往上都(今內蒙古境內)時,假傳真金太子之命召喚並刺殺。

3、鄭和, 回族,本姓馬,世稱「三保太監 (又作「三寶太監」),雲南昆陽州(今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昆陽街道)人。中國明朝太監,航海家、外交家。

鄭和早年經歷不詳,據推測於明平雲南之戰中為明軍所擄,1385年隨傅友德等前往北平,隨即進入朱棣的燕王府從侍。後因在靖難之役中有功,被賜姓鄭,升任為內官監太監。

4、米喇印,中國清代順治年間甘肅回民起義領袖之一。回族。原為明朝駐防甘州(今張掖)軍官。素有勇略,清朝統一甘肅後,任甘肅巡撫張文衡標下副將,駐守甘州。他對清廷實行的民族壓迫政策深為不滿。時清廷在各地推行剃發令,並嚴令軍中剃發,自軍官開始。

5、哈國興,回族, 直隸河間人,清朝將領。哈元生之孫,哈攀龍之父。乾隆十七年武進士,授三等侍衛。歷任東川營參將。國興也代將家,行兵有紀律。

常以先禮後兵之策行於邊夷,故所至外夷輒與議話,而無識者往往構之。國興卒於軍,賜白金千,存恤其家,加贈太子太保,謚壯武。祀昭忠祠,圖形紫光閣。文虎授陝西提標右營守備,從軍攻木果木,陣沒,從祀昭忠祠。復官次子文彪千總。

Ⅳ 徐玉蘭人物經歷的介紹

1933年立夏,進新登女子戲班「東安舞台」科班學藝,初學花旦,後習老生。文戲師傅俞傳海,武戲師傅是徽班文武老生袁世昌。學習過長靠短打、大小花臉和猴戲等基本功,能從三張半高的桌子上翻下。曾扮演過《火燒連營寨》中的趙雲、《涌金門》中的武松、《大刀收關勝》中的關勝、《龍潭寺》中的開口跳等各種不同類型的角色。 1933年11月隨科班來上海演出於南洋橋敘樂茶樓,與名旦王杏花一起演《武家坡》。後來又與男班演員馬潮水和花碧蓮合演《碧玉簪》等戲。 1939年11月11日,農歷己卯年十月初一日,東安劇社分拆,徐玉蘭、吳月奎等組「興華越劇社」,演出於上海長樂戲院,並特邀金香鳳、孫妙鳳加入;水雲劇團新人金艷芳與汪笑真、鍾雲香等原東安劇社的部分人員組成「東南劇社」,演於上海匯泉戲院。 1933年後,徐玉蘭又隨 「東安舞台」跑碼頭演戲,足跡遍布浙江、江西一帶。 1937年初,隨「東安舞台」第二次到上海,先在老閘戲院,後到大中華戲院、南洋戲館、會樂戲館、南市戲館演出。曾與施銀花、趙瑞花、王杏花搭檔,還曾和名角兒七齡童一起演紹興大班《殺子報》等。「八一三」事變後返鄉。 1939年初,隨科班再度來上海,在曹家渡三明戲院,相繼演出一批新劇目。 1939年11月與吳月奎等組建興華越劇社。 1941年1月3日,農歷庚辰年十二月初六日,中國救濟婦孺總會募捐運動在上海新新電台舉辦「全市女子越劇大會串」,施銀花、屠杏花、姚水娟、竺素娥、筱丹桂、馬樟花、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徐玉蘭、商芳臣、李艷芳、邢竹琴等38位演員,參加播音演唱。 1941年7月29日至30日,中國救濟婦孺總會籌募捐款委員會主辦嵊新女子越劇團勸募大會,在上海黃金大戲院舉行,日夜共演4場。劇目有《御筆樓》、《采桂別桂》、《樓台會》、《楊貴妃》、《恆娘》、《林慧娘》、《販馬記》、《碧玉簪》、《紅玉公》、《貂蟬》、《拾玉鐲》、《女欽差》、《書房會》、《寶蓮燈》、《馬寡婦開店》等。參與主演的有屠杏花、王杏花、小白玉梅、邢月芳、商芳臣、筱丹桂、賈靈鳳、袁雪芬、馬樟花、徐玉蘭、趙瑞花、竺素娥、邢竹琴、范瑞娟、尹桂芳、竺水招、姚水娟、李艷芳等演員。 1941年12月19日,在上海老閘戲院與施銀花搭檔正式掛牌改演當頭肩小生。與三大名旦之一的施銀花首演《盤夫索夫》,一舉獲得成功。 1942年6月施銀花邀徐玉蘭赴寧波演於天然舞台。 1945年6月21日,傅全香、徐玉蘭在九星大戲院合作主演《浮生六記》。 1942年下半年與施銀花一起至寧波天然舞台演出。之後,徐玉蘭又與二肩花旦魏蘭芳搭檔,「唱紅寧波半爿天」。 1943年6月,徐玉蘭從上海請來劉濤先生排練劇本戲,改變了越劇原先那種無文字、無劇本、輕舞美的缺點,把越劇從「幕表戲」一舉推進到「劇本戲」這樣一個全新的表演形式,揭開了寧波越劇革新的序幕。 1944年初秋,徐玉蘭應傅全香之邀重來上海,兩人搭檔在斜橋路新開張的美華大戲院演出。 1945年下半年與筱丹桂搭檔。先是在天宮大戲院,後轉至國泰戲院。兩人上演的《是我錯》一劇,轟動一時。當時,徐玉蘭被公認為越劇三大名小生之一,與尹桂芳、范瑞娟齊名。 1945年9月1日,徐玉蘭參加丹桂劇團,與筱丹桂合作演出於大來劇場。 1945年12月24日,為籌募嵊縣善後救濟經費,假座天蟾舞台舉行全滬越劇大會串。劇目有筱丹桂、徐玉蘭的《青衫迷》;邢竹琴、王水花的《大堂會》;袁雪芬、范瑞娟的《忠魂鵑血》;姚水娟、張桂蓮的《血濺洞房》;傅全香、張湘卿的《送鳳冠》;尹桂芳、竺水招、徐天紅的《兩代兒女》;尹樹春、玉牡丹的《大劈棺》;金香琴、金月樓的《御筆樓》等。 1947年5月25日,上海國泰大戲院上演筱丹桂、徐玉蘭主演的新戲《是我錯》,演至10時35分,劇場西面天花板坍塌,17名觀眾受傷。 1947年7月29日,越劇界一批著名演員在上海四馬路大西洋西菜社聚會,為聯合義演簽訂合約。在上面簽名的有尹桂芳、徐玉蘭、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張桂鳳、吳小樓、傅全香、徐天紅、范瑞娟(次序按合約原件排列)。這十位演員人稱「越劇十姐妹」。 1947年8月19日,因在上海的越劇演員處處受著老闆的控制、盤剝和欺凌,她們渴望有自己的劇場,能自由地演戲。為了籌建創建越劇實驗劇場,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等十個年輕的越劇演員,發起舉行聯合大義演。演出劇目是《山河戀》,地點在黃金大戲院。這十位演員是: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竺水招、徐玉蘭、筱丹桂、徐天紅、傅全香、張桂鳳、吳小樓。此十人並稱「越劇十姐妹」。 1947年9月25日,徐玉蘭自組玉蘭劇團,演出於上海龍門大戲院,首演劇目為徐進編劇、金風導演的《香箋淚》,搭檔的旦角是戚雅仙。並聘請吳琛、庄志、石景山等一批新文藝工作者擔任編導,排演了《國破山河在》等一批新戲。在龍門大戲院、國泰戲院和明星大戲院演出。 1948年,先後與戚雅仙、姚素貞、王文娟搭檔。 1948年9月23日,玉蘭劇團遷往明星大戲院演出,王文娟加盟,首演劇目《風蕭蕭》,由方隼編劇,殷鳴慈導演。由此開始了徐玉蘭與王文娟的長期合作。 1949年7月,參加上海市軍管會文藝處舉辦的地方戲劇研究班學習。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後相繼演出了《白毛女》、《信陵公子》、《玉面狼》等劇,以配合當時的民主改革、抗美援朝、鎮壓反革命運動,受到政府的表揚。1950年6月30日,上海影劇工會越劇分會在中國大戲院舉行成立大會,選舉范瑞娟為主席、徐玉蘭為副主席。 1951年6月2日,上海越劇界集會於文聯禮堂控訴張春帆。袁雪芬、傅全香、徐玉蘭、邢月樵等演員,在會上列舉了張春帆欺壓越劇藝人的罪惡行為,要求政府嚴厲懲處。 1952年7月,率玉蘭劇團參加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文工團越劇隊,成為總政文工團下屬的一個越劇隊。 1952年10月,參加中央文化部舉辦的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在《西廂記》中飾張珙,獲演員一等獎。 1953年春,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停戰談判代表團政治部文工隊,深入前線為中朝人民的子弟兵演出,並做交換戰俘的服務工作,獲得朝鮮勞動黨頒發的三級國旗勛章和志願軍司令部授予的二等功。 1954年春玉蘭劇團調回上海,編為華東戲曲研究院越劇實驗劇團二團(後轉入上海越劇院),擔任主要演員。 1954年秋,參加華東戲曲觀摩演出大會,與王文娟因《春香傳》一劇雙雙榮獲華東戲曲會演表演一等獎。 1955年隨團去蘇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訪問演出,飾《西廂記》中張珙。 1955年6月19日,由上海越劇院組成的中國越劇團,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訪問演出,團長許廣平,副團長張東川,秘書長王志成,副秘書長胡野檎,主要藝術人員有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蘭、張桂鳳、呂瑞英、金采風和吳琛、劉如曾、顧振遐、蘇石風、幸熙等。同年7月2日起,在柏林、德累斯頓等地演出《西廂記》和《梁山伯與祝英台》,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總理格羅提渥觀看了《西廂記》的演出,並上台接見演職員。7月24日,為駐德蘇軍演出了《打金枝》、《拾玉鐲》、《樓台會》等劇目。 1955年7月30日,由上海越劇院組成的中國越劇團,離開柏林,赴蘇聯訪問演出。中國越劇團在蘇聯明斯克、莫斯科演出《西廂記》、《梁山伯與祝英台》等劇目。8月15日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伏羅希洛夫、卡岡諾維奇、馬林科夫、米高揚、別爾烏辛等,觀看了《梁祝》的演出,觀後在劇場休息室接見了劇團的同志,伏羅希洛夫還親手把一束束鮮花分送給被接見的劇團同志。9月9日,在莫斯科演畢《西廂記》後,蘇聯方面將「驚艷」一場攝成電影。9月10日,離開新西伯利亞回國。 1957年6月1日,上海越劇院二團由庄志編劇、石景山導演,徐玉蘭、王文娟主演的《北地王》,在大眾劇場上演。 1958年2月18日,由上海越劇院二團徐玉蘭、王文娟主演,徐進編劇,吳琛藝術指導,鍾泯導演的《紅樓夢》,首演於共舞台。《北地王》、《紅樓夢》被譽為徐派小生的兩大豐碑。 1958年6月28日,為紀念關漢卿從事創作700年,上海越劇院二團由徐玉蘭主演的《關漢卿》,在大舞台首演。 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9年2月17日至4月3日,根據中越文化合作協定,由上海越劇院組建的中國越劇團赴越南民主共和國訪問演出。在河內、海防等9個省市演出28場,觀眾逾20萬人次,演出劇目有《紅樓夢》、《追魚》、《黨員登記表》、《打金枝》、《斷橋》、《風雪擺渡》、《拾玉鐲》、《盤夫》、《評雪辨蹤》等。徐平羽任團長,吳琛任副團長兼藝術指導。 1959年7月16日,上海越劇院二團與天馬電影製片廠合作,拍攝彩色越劇藝術影片《追魚》,應雲衛導演,徐玉蘭、王文娟主演。 1959年9月23日,赴京參加國慶10周年演出的上海越劇院在中南海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劇院負責人和主要演職員有胡野檎、徐玉蘭、王文娟、顧振遐、劉覺等20人。周恩來與大家作了長時間交談,對越劇的發展、音樂唱腔的改革和男女合演等問題,談了看法。 1959年9月30日,上海越劇院二團與天馬電影製片廠合作,拍攝的彩色越劇藝術影片《追魚》完成。該片由應雲衛導演,徐玉蘭、王文娟主演。 1959年,去越南民主共和國訪問演出。 1960年3月2日,上海越劇院實驗劇團男女合演的《十一郎》,首演於麗都大戲院,由吳琛、徐玉蘭編劇,陳鵬導演,史濟華主演。演出受到文藝界好評。《文匯報》、《新民晚報》、《上海戲劇》等報刊載文贊揚。 1960年7月22日,第三屆全國文代會開幕。這次會議是「文代會」與各協會的代表大會穿插進行。上海越劇院的袁雪芬、吳琛、徐玉蘭、王文娟、顧振遐、蘇石風,合作越劇團的戚雅仙和北京越劇團的范瑞娟、傅全香,上海京劇院的周信芳、陶雄、童芷苓、李玉茹、王燮元、馬科、梁斌等出席。 1960年12月23日至1961年1月26日,上海越劇院以上海越劇團的名義,首次赴香港演出。團長白彥、副團長袁雪芬,主要演員有:袁雪芬、徐玉蘭、王文娟、張桂鳳、呂瑞英、金采風及男演員史濟華、劉覺、張國華等。共演出劇目計有大戲《西廂記》、《紅樓夢》、《碧玉簪》、《金山戰鼓》、《追魚》,小戲《打金枝》、《陽告》、《行路》、《斷橋》、《拾玉鐲》、《做文章》、《評雪辨蹤》、《盤夫》等。 1961年7月14日,由中共浙江省委主辦,上海越劇院的《紅樓夢》在杭州飯店招待以金日成為首的朝鮮黨政代表團,周恩來總理陪同觀看,觀後會見了徐玉蘭、王文娟。金日成主席當面邀請該劇訪問朝鮮。 1961年8月17日,由上海市委外事處主辦,上海越劇院徐玉蘭主演的《打金枝》,在友誼電影院招待迦納總統恩克魯瑪。 1961年9月8日至10月18日,應金日成首相邀請,上海越劇院二團以「中國上海越劇團」名義,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訪問演出。朱光任團長,袁雪芬任副團長,章力揮任秘書長。演出劇目有《紅樓夢》、《西廂記》、《春香傳》、《打金枝》、《盤夫》、《擋馬》等。主要演員有袁雪芬、徐玉蘭、王文娟、張桂鳳、呂瑞英、金采風、陸錦花等。《紅樓夢》特為慶祝朝鮮勞動黨第四次代表大會作了演出。金日成、崔庸健等朝鮮黨政領導和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團、以科茲洛夫為首的蘇共中央代表團,觀看了演出。 1961年10月下旬,中國上海越劇團訪朝演出歸來,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全團人員。又偕同齊燕銘、王昆侖,陪同劇團同志參觀北京清朝恭王府遺址。劉少奇、周總理均看了匯報演出,並上台接見演職員,合影留念。 1962年,與王文娟一起赴朝鮮輔導朝鮮唱劇《紅樓夢》,受到金日成主席的接見。 1962年7月,徐玉蘭與王文娟主演的《紅樓夢》被攝製成電影。 1962年12月底至1963年1月中旬,文化部副部長徐平羽,率領上海越劇院徐玉蘭、王文娟,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為朝鮮唱劇《紅樓夢》的排練進行輔導。金日成在首相府接見徐平羽、徐玉蘭、王文娟,並合影留念。 1964年10月7日,由上海市外事處主辦,上海越劇院演出的《打金枝》(呂瑞英、陳少春等主演)和《母子會》(徐玉蘭、周寶奎主演),在友誼電影院招待以範文同總理率領的越南黨政代表團。 1964年10月10日,上海越劇院二團97人參加了金山縣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吳琛、徐玉蘭、王文娟等均參加,為時8個月。 20世紀80年代以來,徐玉蘭曾赴新加坡、泰國和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交流演出。 1989年10月12日,中國唱片總公司為慶祝中國唱片出版事業40周年,在北京隆重舉行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共設2個獎項,88個單位和個人獲獎。獲獎的戲曲曲藝類演員:梅蘭芳、裘盛戎、馬連良、周信芳、程硯秋、張君秋、李世濟、童芷苓、方榮翔、李維康、俞振飛、新鳳霞、常香玉、郎咸芬、紅線女、姚璇秋、丁果仙、袁雪芬、徐玉蘭、王文娟、范瑞娟、傅全香、丁是娥、陳書舫、競華、筱文艷、嚴鳳英、侯寶林、馬季、高元鈞、駱玉笙、蔣月泉。獲獎的戲曲曲藝類單位:無錫市錫劇團、吉林省民間藝術團、西安易俗社 1989年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頒發的首屆「金唱片獎」。 1992年7月,徐玉蘭所灌《紅樓夢》唱片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徐玉蘭唱腔集成》問世。 1992年,徐玉蘭攝制了8集電視片《徐玉蘭藝術集錦》。 1993年4月,八集電視劇藝術片《徐玉蘭藝術集錦》在上海電視台首播。 1994年10月,傳記《徐玉蘭傳》出版。 2003年6月27日,徐玉蘭在寧波新芝賓館多功能廳參加「寧波越劇革新60周年紀念活動」。 2004年1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徐玉蘭影集》。 2006年3月4日,題為《越劇「生」角流派》的演講在賀綠汀音樂廳舉行,越劇表演藝術家徐玉蘭、戲劇作曲家連波等與越劇戲迷們見面交流。《越劇「生」角流派》是原定這次徐派、范派的演講主題。范派藝術創始人范瑞娟聽說有這個活動之後,非常想到現場與她朝夕思念的觀眾見面。可是,由於醫生堅決反對她帶病出席任何活動,范瑞娟只能通過老姐妹轉告大家:祝當代的越劇明星們,新戲越來越多,越唱越好,繼承前輩風采,發揚自己特色。祝關心越劇事業的戲迷越來越多。徐玉蘭在講台上深情地說:「眼睛一眨,越劇誕辰已百年。想想心情就激動,自己的舞台生涯已經有70多年啦。從草台班子起家,一路坎坎坷坷,直到越劇興旺發家,我們是越劇發展的見證人。 令人欣慰的是,這個百年前的草台班子,如今已經登上了世界舞台。我們不能忘記越劇的祖輩、不能忘記在幕後對越劇音樂默默耕耘、奉獻智慧的老師們。」在賀綠汀音樂廳里,連波播放了他精心剪輯的越劇生角流派的代表唱段。錢惠麗、韓婷婷、王君安為戲迷演示了《紅樓夢·洞房》、《梁祝·樓台會》、《盤妻索妻·賞月》等片段,受到陣陣喝彩。 [7]2006年3月27日,時值中國越劇誕生100周年,一台《百年流聲——紀念中國越劇誕辰100周年電視文藝晚會》上演,特別選擇越劇的發源地嵊州和越劇的發祥地上海進行雙向傳送異地直播。這台晚會開創兩個「第一次」,即首次以雙向傳送異地直播的現代電視傳媒手段來運作戲曲節目;首次讓藝術家們以「走紅地毯」的方式拉開晚會的序幕。名家薈萃共襄盛舉此次晚會可謂名家薈萃,不但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傅全香、范瑞娟、徐玉蘭、王文娟、張桂鳳、周寶奎、畢春芳、張小巧、呂瑞英、金采風等悉數到場,越劇中堅力量錢惠麗、單仰萍、方亞芬、章瑞虹、王志萍、韓婷婷等也共同參與這台晚會的表演。同時全國其他越劇院團的領軍人物茅威濤、吳鳳花、陳飛、張小君等也以訪談、再現表演等多樣形式祝賀演出。名家新秀會聚兩地,共同演繹各個流派代表唱段,展現越劇發展百年華彩。 此外,晚會現場還邀請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尚長榮、紹劇名家六齡童父子、電影表演藝術家謝芳、嚴順開、音樂家何占豪、影視明星李玲玉等傾情參與,共襄盛舉。上海本地其它劇種的藝術家們更是當仁不讓,粉墨登場,淮劇名家馬秀英、昆劇名家梁谷音、滬劇名家馬莉莉、茅善玉、影視明星楊昆等都將反串越劇流派大聯唱,祝賀越劇百歲。見證了越劇百年發展的老藝人——94歲的「小歌班」藝人張榮標老先生還親臨晚會現場為觀眾們獻唱一段。 2006年4月9日,作為越劇百年系列活動之一的首屆「顧錫東戲劇藝術越劇票友大賽」在西塘水上舞台拉開序幕。來自江蘇、浙江、上海三地的越迷們在此擺開擂台,追憶劇作家顧錫東。徐玉蘭為優勝選手頒獎 2008年5月23日,由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上海市慈善基金會主辦,SMG綜藝部、SMG廣播文藝中心、上海蘭生越劇發展基金、上海越劇藝術研究中心協辦,上海越劇院、天蟾京劇中心逸夫舞台聯合承辦的「上海越劇界聯合賑災義演」專場在上海逸夫舞台舉行,義演專場的票房全部收入和現場募集捐款送達災區。此次義演,活躍在越劇舞台上的一批知名的中青年明星演員如章瑞虹、許傑、張承好、孫智君、王志萍、鄭國鳳、金靜、韓婷婷、傅幸文參演;浙、閩在滬的越劇演員如王君安、趙海英等加盟登台;老一輩藝術家王文娟、金采風、畢春芳、周寶奎、孟莉英、范瑞娟、徐玉蘭、尹小芳等獲悉消息後也上台與大家一起表達老一輩藝術家們抗震救災的情懷。在整台演出的最後,這些老藝術家和所有演員一起,共同進行配樂朗誦《坐標》。演出在盛舒楊演唱的歌曲《祈禱》中開場,何賽飛演唱一段評彈開篇《蝶戀花》,趙志剛清唱《一封來自災區前線的信》。義演活動得到了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的大力支持,SMG文藝中心將義演作為「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星期廣播音樂會」特別節目直播。[ 2013年11月9日,出席第十三屆中國戲劇節開幕式現場,被授予中國戲劇獎終身成就獎。93歲高齡的徐玉蘭老師親自到場領獎。

Ⅵ 1986年12月16日發生什麼事情

1986年12月16日意一婦女一胎生四個試管嬰兒

歷史上的12月16日
•1917年12月16日俄國簽署停戰協議
•1920年12月16日寧夏海源大地震二十三萬人喪生
•1927年12月16日桂系與粵系開戰
•1944年12月16日德軍在阿登進行「獅鷲」反攻計劃
•1945年12月16日中共派代表赴重慶參加政協會議
•1945年12月16日日本侵華罪魁近衛文磨自殺
•1949年12月16日毛 澤 東率中國代表團訪問蘇聯
•1960年12月16日兩客機在紐約上空相撞
•1963年12月16日羅榮桓元帥逝世
•1964年12月16日威爾遜提出英國的「大西洋核力量」方案
•1965年12月16日英國作家毛姆逝世
•1966年12月16日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逝世
•1970年12月16日《海牙公約》簽署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公布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
•1986年12月16日意一婦女一胎生四個試管嬰兒
•1987年12月16日盧泰愚當選南朝鮮總統
•1988年12月16日英衛生部次官因「雞蛋風波」辭職
•1989年12月16日美國入侵巴拿馬
•1992年12月1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行情與路透社聯網
•1998年12月16日我國成立第一個大規模「政府網」
•1998年12月16日美向伊拉克發動「沙漠之狐行動」

Ⅶ 歷史中12月16日這天國內有什麼重大事件

2010年——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1598年——李舜臣率領的朝鮮海軍和中國明朝海軍在露梁海戰中聯合擊敗了日本海軍。 年——克倫威爾成為英吉利共和國的護國公,英國進入護國公時期。 1689年——英國國會通過《權利法案》,確立了人民擁有不可剝奪的民事和政治權利。 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 1890年——人類第一次利用血清注射治療疾病獲得成功。 1899年——義大利AC米蘭俱樂部成立。 1917年——俄國簽署停戰協議。 1937年——南京大屠殺中國士兵和難民5000餘人,被日軍押往中山碼頭江邊,先用機槍射死,拋屍江中,只有數人倖免。 1944年——德軍突襲西線盟軍,阿登戰役開始。 1945年——中共派代表赴重慶參加政協會議。 1945年——中國民主建國會成立。 1949年——毛澤東訪問蘇聯。 1961年——巴林國國慶(酋長即位日)。 1970年——《海牙公約》簽署。 1972年——美國「阿波羅-17」宇宙飛船完成美國預定對月球的考察後朝地球飛來。 1978年——中美兩國政府分別在北京和華盛頓發表建交公報 1989年——美國入侵巴拿馬。 1991年——台灣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成立。 1991年——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宣布獨立,脫離蘇聯。 1992年——上海證券交易所行情與路透社聯網。 1996年——國務院任命董建華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 1996年——《人民日報》首次發表"股評"引發"股票地震" 1996年——我國設定股價漲跌10%限定 1998年——美向伊拉克發動「沙漠之狐行動」。 1998年——我國成立第一個大規模「政府網」 2010年——姜文執導的電影《讓子彈飛》上》上映

Ⅷ 歷史上的12月16日有什麼大事件著名點的

1、音樂家貝多芬出生

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作曲家。1770年12月16日生於德國波恩。這里離法國邊境不遠,當貝多芬19歲的時候,法國大革命爆發,給貝多芬帶來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幼年學習鋼琴。8歲開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維也納深造,受到嚴格訓練。

1795年出版了第一號作品,此後出版了不少作品,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21歲,他寫了一首言志的歌曲《自由人》,決心把自己的一切獻給自由的事業。26歲時,就創作了3首奏鳴曲。

貝多芬最為著名的交響樂有《英雄》、《命運》、《田園》、《合唱》等,鋼琴奏鳴曲有《悲愴》、《月光》、《熱情》《獻給愛麗絲》等,以及歌劇、管弦樂、協奏曲、室內樂等作品。被譽為「音樂上的英雄」。

2、安史之亂爆發

安史之亂是中國歷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安指安祿山(也指安慶緒),史指史思明(也指史朝義),安史之亂是指他們起兵反對唐王朝的一次叛亂。安史之亂自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結束,前後達八年之久。

這次歷史事件,是當時社會各種矛盾所促成的,對唐朝後期的影響尤其巨大。安史之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統治階級和人民的矛盾,統治者內部的矛盾,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等等。

Ⅸ 京劇每個行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生:余叔岩
資料:余叔岩(1890年11月28日-1943年5月19日),原名余第棋,又名余叔言,早年藝名小小餘三勝,京劇老余叔余叔岩、王長林《翠屏山·殺山》
生。名第祺,湖北羅田人。餘三勝之孫,余紫雲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繼承譚(鑫培)派藝術的基礎上,以豐富的演唱技巧進行了較大的發展與創造,成為「新譚派」的代表人物,世稱「余派」。誕辰:1890年11月28日,光緒十六年(庚寅)十月十七日;逝世:1943年5月19日,農歷癸未年四月十六日。
余叔岩幼從吳聯奎學京劇老生戲,辛亥革命後拜譚鑫培為師,譚授其《太平橋》中史敬思、《失街亭》中王平的演技。他認真鑽研京劇老生藝術,多方虛心求教。姚增祿、李順亭、錢金福、王長林、田桐秋、陳德霖、鮑吉祥等人,都是他請益的良師。王榮山、貫大元等人,都是他交流藝術的益友。業余譚派老生研究家王君直和陳彥衡,在唱念方面對他幫助最大,王君直曾介紹李佩卿做他的琴師。
余叔岩1928年後雖不再作營業演出,但並未中斷其京劇事業。他一直重視京劇的理論研究、社會活動和授徒工作。1931年與梅蘭芳作為發起人,在北平成立了國劇學會。他以他與張伯駒合編的《亂彈音韻輯要》作為學會附設的傳習所的音韻學課程教材,並寫出了京劇胡琴《老八板》文章,發表在1932年《國劇畫報》第13期上。1932年,余叔岩在國劇學會中公開作了關於京劇老生演唱法則的講演(1932年《國劇畫報》28、29兩期刊登過這次講演的消息和部分內容),從多方面概括了余叔岩所主張的京劇老生演唱法則,是研究余叔岩演唱藝術理論的重要參考資料。
代表劇目有餘派劇目基本同於譚派,代表作有《搜孤救孤》、《王佐斷臂》、《戰太平》、《審頭刺湯》、《清官冊》、《問樵鬧府·打棍出箱》、《盜宗卷》、《南陽關》、《寧武關》、《鎮譚州》、《定軍山》、《戰宛城》、《戰樊城》、《長亭會》、《摘纓會》、《黃金台》、《太平橋》、《上天台》、《捉放宿店》、《擊鼓罵曹》、《陽平關》、《連營寨》、《空城計》、《武家坡》、《汾河灣》、《賣馬當鐧》、《珠簾寨》、《桑園寄子》、《托兆碰碑》、《洪羊洞》、《四郎探母》、《打漁殺家》、《御碑亭》、《打侄上墳》、《天雷報》、《二進宮》、《失印救火》、《烏龍院》、《烏盆記》、《翠屏山》、《打嚴嵩》《瓊林宴》《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等。

旦:梅蘭芳
資料: 梅蘭芳(1894~1961),名瀾,又名鶴鳴,字畹華、浣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江蘇泰州人,1894年生於北京,他出生於京劇世家,10歲登台在北京廣和樓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連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舉行京劇演員評選活動,張貼菊榜,梅蘭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綵樓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戲,初來上海就風靡了整個江南,當時里巷間有句俗話:「討老婆要像梅蘭芳,生兒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戲、新式舞台、燈光、化妝、服裝設計等改良成分,返京後創演時裝新戲《孽海波瀾》,第二年再次來滬,演了《四五花洞》、《真假潘金蓮》、《貴妃醉酒》等拿手好戲,一連唱了34天。 回京後,梅蘭芳繼續排演新戲《嫦娥奔月》、《春香鬧學》、《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來滬,連唱45天,1918年後,移居上海,這是他戲劇藝術爐火純青的頂峰時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綜合了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表演方式,創造了醇厚流麗的唱腔,形成獨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蘭芳大量排演新劇目,在京劇唱腔、念白、舞蹈、音樂、服裝上均進行了獨樹一幟的藝術創新,被稱為梅派大師。 1919年4月,梅蘭芳應日本東京帝國劇場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記》等戲。一個月後回國。1921年編演新戲《霸王別姬》。1922年主持承華社。 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中國首屆旦角名伶評選,梅蘭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圓潤、扮相秀美,與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一同被舉為京劇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蘭芳率團赴美,在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等市獻演京劇,獲得巨大的成功,報紙評論稱,中國戲不是寫實的真,而是藝術的真,是一種有規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間,他被美國波莫納大學和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授予文學博士學位。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梅蘭芳遷居上海,先暫住滄洲飯店,後遷馬斯南路121號。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劇,宣揚愛國主義。1935年他曾率團赴蘇聯及歐洲演出並考察國外戲劇。在京劇藝術家中,出訪最多和在國內接待外國藝術家最多的當屬梅蘭芳,他把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和藝術家謙遜、朴實的優良品質介紹給了各國人民,因此人們稱他為本世紀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國京劇藝術的文化使節。 抗戰爆發後,日偽想借梅蘭芳收買人心、點綴太平,幾次要他出場均遭拒絕。梅蘭芳考慮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於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紅玉》等劇,激勵人們的抗戰鬥志。1941年香港淪陷後,他安排兩個孩子到大後方讀書,自己於1942年返滬。 抗戰勝利後,梅蘭芳在上海復出,常演崑曲,1948年拍攝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國拍攝成的第一部彩色戲曲片。上海解放後,於1949年6月應邀至北平參加第一次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當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劇研究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2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並先後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1955年,他拍攝了《梅蘭芳的舞台藝術》,收入他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宇宙鋒》、《斷橋》等及他生活片斷和在工廠、舞台演出的《春香鬧學》等戲的片斷。1956年他率中國京劇代表團到日本演出。1959年6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掛帥》,作為國慶十周年獻禮節目。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蘭芳文集》、《梅蘭芳演出劇本選》、《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劇目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梅蘭芳集京劇旦角藝術的大成,綜合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表演特點,創造出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 梅派在傳弟子: 魏蓮芳、李斐叔、李世芳、張君秋、言慧珠、杜近芳、丁至雲、羅蕙蘭、楊榮環、等。 梅蘭芳九子梅葆玖,是梅派目前的領軍人物。

凈:裘盛戎
資料:
裘盛戎(1915-1971):京劇表演藝術家,凈角演員,裘派藝術的創始人。原名裘振芳,北京人,生於1915年,病逝於1971年,歲未過花甲。
裘盛戎八歲開始從父學戲,父親的嚴格要求,為裘盛戎後來的藝術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12歲,他就學會了20多出戲,進富連成科班時,本該輪「世」字科,因他帶藝入科,升一級,按「盛」字排。在科里,經蕭長華、孫盛文、王連平等教導,藝事更加精進,不久便有許多觀眾喜歡他的戲。當時科班上戲規矩,大軸是武戲,倒第二是生旦戲,他的戲如《探陰山》等則常破例放在壓軸。
1947年,裘盛戎創立了「戎社」,首演於北京三慶戲院,打炮戲即更名《姚期》的頭二本《草橋關》。雖是老戲,但他在唱念做上都作了新的處理,演出時觀眾彩聲連連,取得圓滿成功。此後「戎社」經常在京津演出《鍘美案》、《戰宛城》、《打龍袍》、《連環套》、《牧虎關》、《大、探、二》等戲,並將《姚期》多次改革加工,成為裘盛戎最具代表性之精品劇目。 新中國成立後,裘派藝術在黨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方針指引下得到發揚光大。他生前常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裘盛戎的今天」。解放後,裘盛戎與譚富英攜手成立了「太平京劇社」(後更名為北京京劇二團),二人並掛頭牌,合作演出新戲《將相和》、《正氣歌》、《除三害》等。1953年赴朝鮮慰問,1955年到香港演出。至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裘盛戎的表演藝術已到達顛峰狀態。 他曲己從人,高風亮節,為了強強聯合,他奔走於馬連良、譚富英、張君秋、趙燕俠等各位藝術家之間,積極促成了當時實力最強的藝術團體——「北京京劇團」。1956年,他加盟了被譽為具有全國最佳搭檔「四大頭牌」——「馬譚張裘」的北京京劇團,並任副團長。在這個團里,馬譚張裘四人有時輪流唱開場戲或上大軸,有一次裘唱大軸《坐寨盜馬》,開場戲是張君秋的《女起解》,二出是譚富英的《碰碑》,倒二是馬連良的《借趙雲》,一時傳為美談。他們以極大的熱情改編創編大量傳世之作如《秦香蓮》、《趙氏孤兒》、《官渡之戰》、《海瑞罷官》、《赤桑鎮》《姚期》、《鍘美案》、《官渡之戰》、《將相和》、《除三害》、《南方來信》、《壯別》、《林則徐》、《捨命全交》等,為戲曲藝術留下了寶貴的財富。1964年裘盛戎參加了現代戲《杜鵑山》的創作和演出,他在劇中創造了一個成功的藝術形象——烏豆。同期,他還創演了另一出現代戲《雪花飄》。

丑:馬富祿
資料:馬富祿(1900—1969)京劇演員。北京人。幼年在富連成科班學藝。演丑腳,文武兼擅。嗓音清脆,念白流利,身手矯捷。文戲擅演《審頭刺湯》中湯勤、《群英會》中蔣干;武戲擅演《偷雞》中時遷、《盜鉤》中朱光祖;尤以《法門寺》中賈桂一腳,更為人所稱道。長期為小翠花、馬連良配戲,為「三小戲」和做派老生戲中不可多得的丑腳人才。
七歲入「鳴盛和」習老旦,後因科班報散,十歲經劉喜益介紹轉入「富連成」科班習藝。初排名連祿後改富祿,先工老旦,後改醜行。從師蕭長華、郭春山。由於他天賦條件好,尊師好學,刻苦勤奮,在科班裡就小有名氣,常與馬連良合作,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出科後,馬富祿拜傅小山為師,習武丑,並隨楊小樓、梅蘭芳、於連泉等赴上海天蟾舞台獻藝。載譽歸京後,他繼續從蕭長華、王長林學藝深造。後又與荀慧生、筱翠花、馬連良、尚小雲、金少山、高慶奎、郝壽臣、王又宸、譚富英、葉盛蘭等名家鼎立合作。並曾與老生張春彥、小生金仲仁、旦角趙桐珊被譽為荀慧生劇團的四大金剛。他長期為筱翠花、馬連良配戲,是「三小戲」和做派老生戲中不可多得的丑角人才。
馬富祿的嗓音響堂,天賦條件奇絕,他口齒清晰爽脆,以唱念的絕對優勢勝出,每每一個清脆響亮的悶簾「啊哈」,就能掌聲四起,攏住台下所有觀眾的神。他所演的角色,不論是方巾丑、袍帶丑、茶衣丑還是彩旦、丑婆,都非常有光彩。他戲路寬廣,念白流利,身手矯捷,文武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