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伊麗莎白女王訪問印度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伊麗莎白女王訪問印度

發布時間: 2022-04-25 00:34:32

⑴ 百萬英國民眾抗議特朗普訪問,那伊麗莎白女王為什麼接待

其實這就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的涵養所致,她在位接見各國首腦有很多,什麼人什麼事都經歷過。

美國總統訪問英國,但是卻遭到了很多人們的反感甚至抗議,英國現任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接見特朗普的時候,這位總統被指出3次違背英國王室的禮節,讓很多人非常的憤怒。甚至有人認為特朗普驕傲自大,不懂國際禮貌,直指他不遵守英國王室禮節的做派是侮辱英國女王。他和女王見面一直都不是很順利。

但是女王並沒有認為這是什麼大不了,畢竟這早已不是她第一次接見備受爭議的別國領導人,他接見過不同的國家元首,所以他並沒有因此感到不高興。

⑵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年齡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今年93歲,1926年4月21日出生至今已經93歲了。

在加冕之後伊麗莎白和丈夫菲利普親王搬到了倫敦市中心的白金漢宮。但是像之前所有的國王一樣,伊麗莎白並不喜歡居住在白金漢宮。對她而言,位於倫敦西部的溫莎城堡才是她的家。伊麗莎白女王是英國歷史上外訪最多的國君。

1953年至1954年她和菲利普花了半年時間周遊世界,她也成為第一個訪問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斐濟的在位君主。1957年10月她到美國進行國事訪問,1959年則又訪問了加拿大。

1961年她首次訪問印度和巴基斯坦。她訪問過大多數歐洲國家和許多歐洲以外的地區,並經常出席英聯邦首腦會議。

在伊麗莎白繼位初期有許多人認為一個「新伊麗莎白時期」即將到來。但是事實上她必須面對的英國是一個分崩離析的落日帝國、逐漸衰弱的軍事與經濟強權和逐漸瓦解中的鬆散組織英聯邦。她不斷努力試圖保持前殖民地與英國的特殊關系,在一些時候她為保持這種關系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⑶ 伊麗莎白女王資料

伊麗莎白二世 (queen elizabeth II, 1926.4.21-) 英國女王,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他國土和領地之女王,聯邦的元首」。原名為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 (elizabeth alexandra mary)。1926年4月21日生於倫敦,是英國溫莎王朝第四代君主、英王喬治六世的長女。自幼在皇宮內接受教育,主修憲法史和法律。她在歷史、語言和音樂方面有造詣,能流利地講法語、西班牙語和德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參加英國本土輔助部隊,接受駕駛和維修摩托車的訓練。1947年7月9日,她與遠房表兄、希臘和丹麥親王菲利普。蒙巴頓中尉(現為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訂婚,同年11月20日結婚。

伊麗莎白二世於1951年開始代表英王喬治六世出席各種正式場合。1952年2月6日國王逝世,她繼承王位。1953年6月2日加冕。

女王是英國世襲國家元首,除英國外,女王同時也是澳大利亞、新西亞、加拿大等17個英聯邦國家的元首。女王經常去英國各地巡視,視察農業、工業、教育等方面的發展情況。

伊麗莎白二世有三子一女。長子查爾斯王子為王位繼承人、次子安德魯、三子愛德華、女兒艾麗斯。路易絲公主。

伊麗莎白二世於1986年10月訪問中國,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位來華訪問的國家元首。

⑷ 英國女王的英文全名

現任英國女王的英文全名是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

英國歷史上有六位女王,除了現任的伊麗莎白二世外還有以下這些:

1、瑪麗一世(Mary I,1516年-1558年)。

本名瑪麗·斯圖亞特(Mary Stuart),是第一任英國女王,也是天主教徒。她曾復辟羅馬天主教(舊教)並下令燒死約300名反對人士。於是有「血腥瑪麗」(Bloody Mary)之稱。

2、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1603年)。

本名伊麗莎白·都鐸(Elizabeth Tudor),瑪麗一世去世後,伊麗莎白一世即位。在她統治時期,英國被稱為「黃金時代」。莎士比亞、弗朗西斯·培根這些有名的人物就誕生於該時期。 去世後,因她終身未嫁,又被稱為「童貞女王」、「榮光女王」和「英明女王」。

3、瑪麗二世(Mary II,1662年-1694年)。

瑪麗二世英文名為Mary II,她是新教徒,依靠光榮革命而登上王位。然而瑪麗卻不熱衷統治,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有過夫妻共治的時期。

4、安妮女王(Anne of Great Britain,1665年—1714年)。

安妮女王的英文全名為Anne of Great Britain,斯圖亞特王朝最後的國王。她最大的歷史成就是促使英格蘭議會與蘇格蘭議會合並,從而實現兩個國家合並,稱為「大不列顛王國」。

5、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1819年-1901年)。

維多利亞女王全名為:Alexandrina Victoria(亞歷山德麗娜·維多利亞),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正是英國對外擴張的時期。「鴉片戰爭」就發生於她統治期間。 而她的名字,象徵著英國的一個時代,當時英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成為「日不落帝國」。

(4)伊麗莎白女王訪問印度擴展閱讀:

童年生活

伊麗莎白於1926年4月21日出生於倫敦西區布魯頓街17號——她的外祖父家,該地址現為一家高檔中餐廳。她的母親伊麗莎白·鮑斯-萊昂是蘇格蘭的名門望族。父親阿爾伯特是時任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次子。

由於是家中的長女,伊麗莎白從六歲起,便接受傳統的、嚴格的臨民治世之道的教育,並在歷史、語言和音樂方面頗有造詣。她能流利地講法語、德語和西語,曾獲得四所大學授予的音樂和法學博士學位。她生性穩重、溫和而又有主見,幼年倍受祖父喬治五世和父母的喜愛。

童年時代,伊麗莎白與父母一起過著平靜、隱逸的生活,有專門的私人教師輔導她和妹妹瑪格麗特公主的功課,生活無憂無慮。當時,她,甚至包括她的父母——約克公爵夫婦從未想到過繼承王位。

然而,出乎預料的事情終於打破了這種恬靜的生活,從而改變了他們的生活道路。1936年,伊麗莎白的伯父愛德華八世堅持同離婚兩次的辛普森夫人結婚而被迫遜位。由她的父親阿爾伯特繼承王位,稱為喬治六世。伊麗莎白也立即成為王位的繼承人。

女王任內:

在加冕之後伊麗莎白和丈夫菲利普親王搬到了倫敦市中心的白金漢宮。但是像之前所有的國王一樣,伊麗莎白並不喜歡居住在白金漢宮。對她而言,位於倫敦西部的溫莎城堡才是她的家。伊麗莎白女王是英國歷史上外訪最多的國君。

1953年至1954年她和菲利普花了半年時間周遊世界,她也成為第一個訪問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斐濟的在位君主。1957年10月她到美國進行國事訪問,1959年則又訪問了加拿大。1961年她首次訪問印度和巴基斯坦。她訪問過大多數歐洲國家和許多歐洲以外的地區,並經常出席英聯邦首腦會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伊麗莎白二世

⑸ 伊麗莎白女王的歷史

伊麗莎白一世 ElizabethⅠ(1533~1603) 英國都鐸王朝女王(1558~1603),亨利八世的獨生 女,1533年9月7日生於格林尼治。她受過良好教育,通 曉拉丁、法、義大利等語,信仰新教。早年便捲入復雜 的宮廷斗爭。 伊麗莎白一世的內外政策 1558年11月17日瑪麗女 王去世,伊麗莎白繼位。瑪麗統治時期的內外政策使英 國陷入財政困窘、社會動盪的局面。伊麗莎白在資產階 級和新貴族的支持下,推行一系列有利於國家富強和資 本原始積累的政策。在政治上強化專制王權,重用w.塞 西爾等大臣,逐漸把議會變成專制統治的工具。她於1559 年利用議會通過法令重立英國國教,與羅馬教廷決裂。並 與爭奪王位的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進行長期斗爭。 1587年樞密院處死瑪麗,從而打擊了內外天主教勢力的 顛覆活動,進一步鞏固王權。在經濟上伊麗莎白一世實 行重商主義政策,保護和發展本國毛紡織業和其他新興 工場手工業。她特別鼓勵造船和航海業,鼓勵建立各類 海外貿易公司,擴大英國呢絨等商品的海外市場。繼續鼓 勵圈地運動,頒布迫害失地農民的血腥立法、徒工法和濟 貧法等。力圖用國家政權控制或干預社會經濟變革。在國 外她採取使法國和西班牙兩大強國互相牽制的政策,使 英國一度較少捲入歐洲大陸糾紛,有利於增強國力。隨 著西班牙日益成為英國海外擴張的主要敵人,伊麗莎白 一世縱容j.霍金斯、f.德雷克等英國海盜搶劫西班牙船 只和殖民地,1585年又直接派兵援助尼德蘭反抗西班牙 的統治。1588年英國在英吉利海峽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開始跨入海上強國的行列。 晚年的危機 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最後十幾年國內矛 盾日益突出。長期戰爭使國家財政陷入新的危機。城鄉 人民反抗不斷。愛爾蘭局勢惡化。特別是專制王權與資 產階級的聯盟漸生裂痕。資產階級要求繼續深入宗教改 革,掀起清教運動。伊麗莎白一世對清教徒嚴加迫害,隨 意把許多商品專賣權賞給寵臣的作法不利於工商業的進 一步發展,遭到議會的猛烈抨擊。她不得不在1601年向 議會許諾停止出售有害的專賣權。社會矛盾也反映在統 治集團內部,1601年她不得不處死在倫敦謀反的寵臣埃 塞克斯伯爵。1603年3月23日伊麗莎白一世在倫敦逝世。 她終身未婚無嗣,由蘇格蘭王詹姆斯·斯圖亞特繼位。都 鐸王朝為斯圖亞特王朝取代。 伊麗莎白一世執政期間,英國專制王權和民族國家 得到鞏固,資本原始積累迅速發展,初步奪取了西班牙 的海上霸權,這些都對英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伊麗莎白二世 (Queen Elizabeth II) 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他國土和領地之女王,聯邦的元首」。 1926年4月21日生於倫敦,原名為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 (Elizabeth Alexandra Mary),是英國溫莎王朝第四代君主、英王喬治六世的長女。自幼在皇宮內接受教育,主修憲法史和法律。她在歷史、語言和音樂方面有造詣,能流利地講法語、西班牙語和德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參加英國本土輔助部隊,接受駕駛和維修摩托車的訓練。1947年7月9日,她與遠房表兄、希臘和丹麥親王菲利普·蒙巴頓中尉(現為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訂婚,同年11月20日結婚。 伊麗莎白二世於1951年開始代表英王喬治六世出席各種正式場合。1952年2月6日國王逝世,她繼承王位。1953年6月2日加冕。2003年12月,伊麗莎白二世在倫敦愛德華七世醫院接受臉部和膝部外科手術。醫生切除了女王臉部的一塊壞皮與左膝蓋中的破碎軟骨。 女王是英國世襲國家元首,除英國外,女王同時也是澳大利亞、新西亞、加拿大等國家的元首。 伊麗莎白二世有三子一女。長子查爾斯王子為王位繼承人、次子安德魯、三子愛德華、女兒艾麗斯·路易絲公主。 伊麗莎白二世於1986年10月訪問中國,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位來華訪問的國家元首

⑹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沒有護照卻出訪300多次,女王怎麼過安檢

伊麗莎白二世是英國史上出訪最多的國君,自登基以來,她正式出國訪問了325次。1953年至1954年她和愛丁堡公爵花了半年時間周遊世界,她也成為第一個訪問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斐濟的在位君主。1957年10月她到美國進行國事訪問,1959年則又訪問了加拿大。1961年她首次訪問印度和巴基斯坦。英女王多個大部分歐洲國家和英國海外屬地訪問。

雖然英國女王伊麗莎白而是現在可能不像過去那樣常往國外飛了,但她到世界各地旅行和進行國事訪問時都不用護照。據英國王室網站,女王陛下不需要護照,「應為英國護照都是以陛下之名簽發的」。

而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說,英國護照的合法性就是來自於女王的。換句話說,不是需要英國護照來證明女王身份,反而是女王以自己身份證明了英國護照的合法。而對女王身份的承認,在一國承認英國主權時已經完成了。因為從根本法理上講,英國主權就是屬於英國女王的。

不過,不是整個皇室成員都有這個待遇。皇室的所有其他成員,包括菲利普親王和查爾斯王子都有護照。

作為君主,她不必使用護照,因為在英國及其他國協境域,所有的護照都是以君主的名義頒發的。但她外訪時仍需接受安全檢查。

⑺ 請問老師:英國伊麗莎白女王何年訪問過沙特

伊麗莎白女王1979年訪問過沙特,沙特國王哈利德還贈送給了她一條鑽石鉑金項鏈,這條項鏈女王後來送給了黛安娜王妃。

⑻ 有關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的資料

英國有兩個伊麗莎白女王,還活著的這位叫伊麗莎白二世,已經去世的是更強大的伊麗莎白女王一世.
伊麗莎白女王一世被普遍認為是英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帝王。在她當政的45年期間,英國的經濟繁榮昌盛,文學璀璨輝煌,軍事上一躍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海軍強國。在她生活的時代英國國王不是只充當傀儡的角色,因此英國黃金時代所取得的成就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應歸功於她。
伊麗莎白於1533年出生在英國的格林威治。她父親是領導英國宗教改革的亨利八世。她的母親安娜·布琳是亨利的第二個妻子。1536年安娜被斬首,幾個月以後英國國會宣布當時三歲的伊麗莎白是私生子(這一直是大多數英國天主教徒的看法,因為他們認為亨利和原配妻子離婚是非法的)。盡管遭到了英國國會的這種挫折,伊麗莎白還是在皇室中哺育成人,受到良好的教育。
1547年當伊麗莎白13歲的時候,亨利八世死了。在隨後的十一年中英國統治者的功績並不是特別突出。伊麗莎白同父異母的兄長愛德華六世從1547年執政一直到1553年。在他的統治下,政府推行堅決支持英國新教的政策。瑪麗女王一世在其隨後當政的五年期間,支持羅馬教皇的至高權力,恢復了羅馬天主教。
在瑪麗統治期間,英國國教徒遭到迫害,約有300人被處以死刑(這使女王有了一個不光彩的綽號「血腥瑪麗」)。伊麗莎白被逮捕,並被押在倫敦塔,雖然後來被釋放,但在一個時期內生命仍處於危險之中。1558年當瑪麗死去由25歲的伊麗莎白繼位時,舉國一片歡騰。
年輕的女王即刻面臨著許多問題:與法國的戰爭;與蘇格蘭和西班牙的緊張關系;尤其突出的是英國國內的宗教派別之間的尖銳矛盾。
後一個問題首先得到了解決。伊麗莎白執政不久就通過了「至高權力與同一性法案」(1559年),確立英國聖公教為正式的英國宗教。這使溫和的英國國教徒感到滿意,然而清教徒想要進行一場更激進的改革。但是伊麗莎白在其整個統治期間使1559年的折中法案得到了堅決的貫徹執行。
蘇格蘭女王瑪麗的處境使宗教形勢復雜化了。瑪麗被迫離開蘇格蘭,來到英格蘭避難。在那裡她很快就發現自己成了伊麗莎白的階下囚。伊麗莎白沒有採取武斷行為。瑪麗是羅馬天主教徒,也完全有權繼承英國王位。這意味著在叛亂或暗殺得逞的情況下,英國還會再有一個天主教女王。事實上在瑪麗被監禁的19年期間,發生了幾起反對伊麗莎白的陰謀,而且有大量的證據表明瑪麗參與了這些陰謀。1587年瑪麗終於被送上了斷頭台。伊麗莎白勉強在死刑執行書上簽了字。她的大臣和大多數議員巴不得早就把瑪麗處以死刑。
宗教斗爭不可避免地給伊麗莎白帶來了危險。1570年教皇庇護五世把她逐出教會,下令廢除她的王位。1580年格列哥里教皇八世宣布暗殺伊麗莎白不算犯罪。但是形勢也有對伊麗莎白有利的一面。她執政期間英國教徒總是擔心天主教會在英格蘭復辟,而伊麗莎白對此有所防禦。這確實是她受廣大教徒歡迎的主要原因。
伊麗莎白開展靈活多變的對外政策。1560年她締結了愛丁堡條約,該條約提出了一個與蘇格蘭和平解決爭端的辦法。英國與法國的戰爭結束了,而且兩國的關系也得到了改善。但是形勢卻迫使英國與西班牙發生了沖突。伊麗莎白企圖避免戰爭,但是由於16世紀西班牙有好戰的天主教勢力,西班牙和新教徒的英國之間的戰爭大概是無法避免。發生在荷蘭的一場反對西班牙統治的叛亂是起積極作用的一個因素。荷蘭的叛亂分子大多數是新教徒,西班牙企圖平息這場叛亂,於是伊麗莎白就對荷蘭叛亂分子予以援助。伊麗莎白本人並不十分熱衷於戰爭,但是大多數英國人以及她的大臣和議會倒比她更熱衷於戰爭。因此當與西班牙的戰爭最終在16世紀80年代末期爆發時,英國人民是堅決支持伊麗莎白的。
伊麗莎白長年不斷地發展英國海軍。西班牙國王菲力普二世為了入侵英國迅速發展了一支龐大的海軍艦隊──無敵艦隊。無敵艦隊所擁有的艦只幾乎和英國艦隊相差無幾,但是水兵的數目卻比後者少得多;況且英國水兵訓練有素,船隻的質量較好,並擁有更多的火力裝備。1588年雙方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海戰,以無敵艦隊的徹底失敗而告終。英國的這場勝利牢固地樹立起了作為世界頭號海軍大國的地位,直到20世紀它還保持著這種海上霸王的地位。
伊麗莎白總是勤儉持國。在她早期執政的歲月里,英國國王政府的財政狀況很好。但是由於與西班牙戰爭耗資巨大,在她晚期執政的歲月里,國庫狀況不佳。但由於國王政府保持廉潔,整個國家還是比她登基時繁榮昌盛。
伊麗莎白在位的45年(從1558到1603年)被認為是英國的黃金時代。一些最著名的英國作家如威廉·莎士比亞就產生在這個時代。這一成就中當然包含著她的一份功勞:她不顧倫敦地方當局的反對,支持莎士比亞劇院。但是音樂和繪畫卻不如文學那樣光彩奪目。
伊麗莎白時代也是英國探險的時代。有開往俄國的探險,有馬丁·弗羅比歇和約翰·戴維斯發現通往遠東的西北之路的創舉,有弗朗西斯·德克雷爵士路過加州的環球航行,有沃爾特·羅利爵士和其他人在北美無意中發現了英國移民的奇遇。
伊麗莎白的最大過錯也許就是她不願意提出王位繼承人。她不僅僅一生未嫁,而且總是迴避指定繼承人。這也許是因為她擔心無論誰被指定為繼承人都會很快成為她的危險對手。不論伊麗莎白未提繼承人的理由是什麼,她假如早亡(假設真的死在蘇格蘭的瑪麗之前任何時候),英國也許會為繼承人問題陷入一場內戰。但是英國是幸運的,因為伊麗莎白一直活到70歲。她在臨終遺囑中指定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蘇格蘭瑪麗之子)為她的繼承人。雖然這使英格蘭和蘇格蘭並屬於一個國王的統治之下,但卻是一個前途未卜的選擇。詹姆斯和他的兒子都是獨裁者,在大不列顛不得民心,結果在該世紀中期爆發了一場內戰。
伊麗莎白是個智慧超群的女子,敏捷過人的政治家。她保守謹慎。她顯然討厭戰爭和流血,但是需要時她毫不猶豫。她同父親一樣是通過與議會合作而不是與它對立來掌握政權。她公開宣稱操守貞潔終身不嫁是有可能的,但因此認為她是異性的憎恨者是完全錯誤的。恰恰相反,她喜歡男子,願意和他們在一起。伊麗莎白在挑選大臣方面頗具匠心。當然她的功績的一部分應歸功威廉·塞梭(伯弗利勛爵),他從1558年直到1598年死時一直是她的首席顧問。

⑼ 伊麗莎白二世在位時的大事

伊麗莎白二世的頭銜全稱為「承上帝洪恩,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屬土及領地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英聯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護者」,比這更復雜的全稱還要在「國教護衛者」後面加上如下頭銜:「愛丁堡公爵夫人、梅里奧內斯女伯爵,格林尼治女男爵、蘭開斯特公爵、馬恩島領主、諾曼底公爵、最尊貴的嘉德勛位騎士團領主、最尊貴的巴斯勛位騎士團領主、最古老和最尊貴的蘇格蘭勛位騎士團領主、最光輝的聖帕特里克勛位騎士團領主、最傑出的聖邁克爾和聖喬治勛位騎士團領主、最卓越的英帝國勛位騎士團、優異服務勛位騎士團領主、帝國服務勛位騎士團領主、最崇高的印度寶星勛位騎士團領主、最傑出的印度帝國勛位騎士團領主、英屬印度勛位騎士團領主、印度功勛勛位騎士團領主、緬甸勛位騎士團領主、皇家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勛位騎士團領主、英王愛德華七世皇家家庭勛位騎士團領主、功勛勛位騎士團領主、榮譽勛位騎士團領主、皇家維多利亞勛位騎士團領主、最威嚴的耶路撒冷的聖約翰醫院騎士團領主、加拿大勛位騎士團領主、澳大利亞勛位騎士團領主、紐西蘭勛位騎士團領主、巴貝多勛位騎士團領主、忠勇勛位騎士團領主、軍功勛位騎士團領主、皇家警察功勛勛位騎士團領主……」等。
其中「諾曼底公爵」頭銜是作為海峽群島上澤西島和根西島領主時使用的,因為這兩個島嶼屬於傳統的諾曼底公爵領地,根據古代諾曼人禁止女性繼承王位的《薩利克法典》,伊麗莎白二世的頭銜為「公爵」而非「女公爵。」
盛裝出席的女王
她於1952年2月6日即位,到2015年9月9日,已經超維多利亞女王成為英國歷史上在位最久君主[2] 。伊麗莎白二世出生在倫敦的外祖父母家中,她的曾祖母是亞歷山德拉王後,祖母是瑪麗王後。她的父親約克是喬治五世的第二個兒子:喬治六世。他當時並不是王位的繼承人,當時的王位繼承人是愛德華八世。
因此伊麗莎白出生時的頭銜是伊麗莎白公主殿下,在其母親約克的督導下在家中接受教育。她的歷史老師C·H·K·馬丁是伊頓公學校長,除此之外她還學習各種語言(她的法語講得很流利)。坎特伯雷為她提供神學方面的指點,她一直是聖公會會員。
伊麗莎白出生於1926年4月21日,1936年伊麗莎白的伯伯愛德華八世退位,她的父親繼位為國王,她也立即成為王位的繼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伊麗莎白13歲,她與她的妹妹瑪格麗特都到蘇格蘭的巴爾莫勒爾避難。當時有人建議兩人應該到加拿大避難,遭到他們母親的反對:「孩子們不能在沒有我的情況下離開,我不能在沒有國王的情況下離開,而國王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離開。」1940年伊麗莎白首次發表了廣播,針對的是所有避難中的孩子。
1945年身著中尉制服的伊麗莎白公主
1945年伊麗莎白說服了她的父親,允許她直接參與協助打贏這場戰爭。她參與了一個支援戰爭的婦女團體,在那裡她的編號是第230873號伊麗莎白·溫莎二世中尉。這是她第一次與其他孩子共同受訓。據說她本人非常喜歡這次經驗,也正是因為這次的經驗,使她之後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上學,而不是讓他們在家學習。
1947年伊麗莎白首次外訪,她與她的父母親到了南非。在她21歲生日那天她對英聯邦和帝國做了廣播,宣誓將終身投入到對英聯邦和帝國人民的服務中。
1947年11月20日 伊麗莎白與希臘的菲利浦親王結婚。菲利浦是伊麗莎白女王的第三代表哥,他們的高祖母都是維多利亞女王(菲利浦王子在結婚前宣誓放棄希臘王位的繼承權,在愛丁堡公爵這個頭銜之前他沒有頭銜,就叫作菲利浦·蒙巴頓中尉)。這樁婚事非常適合一位即將繼承王位的女性,因為她的夫君接受過王室訓練,卻又不會繼任另一國的王位。
女王夫婦
婚後夫婦兩人居住在倫敦的克萊倫斯宮(Clarence Palace)。他們育有四個孩子(見下)。雖然英國的王朝被稱為溫莎王朝,夫婦兩人同意他們的孩子應該使用蒙巴頓-溫莎(Mountbatten-Windsor)作為他們的姓氏。
從1951年起喬治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伊麗莎白開始代替父親出席在公開場合中。那一年她訪問了希臘、義大利和馬爾他(當時菲利浦隨軍駐扎在此)。10月她又訪問了加拿大和華盛頓。1952年1月伊麗莎白和菲利浦又訪問了澳大利亞與紐西蘭。2月6日他們在訪問肯亞時得知伊麗莎白的父親已經去世。在她繼位的那一刻她正在一個樹上旅館中。她的加冕典禮於1953年6月2日在西敏寺(即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

加冕女王
加冕女王
在加冕之後伊麗莎白和丈夫菲利普親王搬到了倫敦市中心的白金漢宮。但是像之前所有的國王一樣,伊麗莎白並不喜歡居住在白金漢宮。對她而言,位於倫敦西部的溫莎城堡才是她的家。伊麗莎白女王是英國歷史上外訪最多的國君。1953年至1954年她和菲利普花了半年時間周遊世界,她也成為第一個訪問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斐濟的在位君主。1957年10月她到美國進行國事訪問,1959年則又訪問了加拿大。1961年她首次訪問印度和巴基斯坦。她訪問過大多數歐洲國家和許多歐洲以外的地區,並經常出席英聯邦首腦會議。
在伊麗莎白繼位初期有許多人認為一個「新伊麗莎白時期」即將到來。但是事實上她必須面對的英國是一個分崩離析的落日帝國、逐漸衰弱的軍事與經濟強權和逐漸瓦解中的鬆散組織英聯邦。她不斷努力試圖保持前殖民地與英國的特殊關系,在一些時候——例如南非——她為保持這種關系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伊麗莎白二世全家福
伊麗莎白在宗教、道德標准和家庭事務上非常保守。她對待宗教責任十分嚴肅,並將她的加冕誓言看得很重。這也是她不太可能退位的原因之一。像她的母親一樣,伊麗莎白女王從來沒有原諒愛德華八世選擇退位,因為在她看來他拋棄了自己的職責,並迫使自己的父親負擔其這個責任,而這一責任又被視為是縮短其父親壽命的罪魁禍首。她利用自己的權威阻止了她的妹妹瑪格麗特公主嫁給一個離過婚的男人。而多年來她也拒絕承認她的兒子查爾斯與情人卡米拉·帕克·鮑勒斯的關系。
政治上,她的立場則比較模糊,雖然她並非從未在公開場合上表達過她對政治的看法。她與所有政黨中的許多政治人物都保持著友好的關系。一般認為她最喜歡的首相是溫斯頓·丘吉爾、哈羅德·麥克米倫和哈羅德·威爾遜。她最不喜歡的首相當然是瑪格麗特·撒切爾。她與前任首相,也是第一位在她繼承王位之年出生的首相托尼·布萊爾的關系則相當不錯。
伊麗莎白二世與歷屆首相合影
女王只有在那些可能影響到英國統一的議題上公開她的立場。她曾表示支持英格蘭與蘇格蘭繼續保持統一,因此激怒了一些蘇格蘭民族主義者。她對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協議》的贊譽也引起了很多聯邦主義者的反對。
雖然王室其他成員經常引起許多爭議,特別是女王的孩子們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所經歷的婚姻問題,但伊麗莎白二世本人較少引發爭議。雖然與過去相比有所放鬆,但她在公開場合中表現得依然十分正式。由於她在公開場合中不願表達自己的情感,使得英國公眾無法對她產生更深的感情。
伊麗莎白二世從來都沒有不受到歡迎,至少沒有比維多利亞女王在其統治時期更不受歡迎。唯一一次引起公眾不滿的是在1997年黛安娜去世後,女王和王室其他成員並沒有參加公眾悼念活動。這引起許多一般都是親王室的小報的批評,讓英國人覺得王室冷漠、不近人情。
伊麗莎白二世與黛安娜王妃在一起
許多人認為,伊麗莎白二世不太喜歡黛安娜,認為她破壞王室。最後由於巨大的公眾壓力,全體王室成員不得不在王妃的靈柩經過白金漢宮時向它鞠躬。女王也罕見地以電視直播的形式表達對黛安娜去世的哀悼。伊麗莎白二世的這種改變可能是布萊爾游說的結果。

慶祝大典
1997年以後伊麗莎白二世就重新獲得了之前那種受人尊敬的國家元首之形象。2002年全國為她慶祝登基50年大典,當年她巡遊了全英國,對多個英聯邦國家做了國事訪問,還出席了多場遊行活動與音樂會。6月,數千人聚集在白金漢宮外參加名為「王宮派對」的活動,全英各地的許多音樂家都雲集在此表演。慶祝活動期間王太後卻不幸去世。
在母親和妹妹去世後,她與子女的關系有所親近。她與媳婦威塞克斯伯爵夫人的關系特別融洽。不過她與兒子查爾斯王儲還是很少見面。雖然她不支持王儲與卡米拉的關系,她曾多次公開暗示已經能夠接納卡米拉。另一方面她與孫子孫女之間的關系非常親密,特別是威廉和扎拉·菲利普斯。

身體問題
2003年,一向身體健康的女
克萊倫斯宮
王進行了三項手術。1月她動手術移除了右膝蓋破碎的軟骨,12月又在左膝蓋進行了類似的手術,並又修補了臉部的器官損害。外界曾經猜測這是由於皮膚癌引起的,不過白金漢宮表示女王並無大礙。
最近的一系列手術讓人擔憂伊麗莎白女王操勞過度,應該多加休息。雖然女王已經年屆80,但她本人已經公開表示無意退位。許多接近伊麗莎白的人說女王不可能自行退位。但是她同意讓她的子女負擔更多國事活動。她也開始減少外訪次數(一般來說她每年都會做兩次國事訪問和兩次英聯邦國家的訪問)。但像她的母親,她只有到身體無法負荷的那天才會停止工作。

公共事業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眼眶濕潤
最近幾年公眾發現伊麗莎白在公眾場合表現出更多的情緒。雖然她大多數時候還是保持國君的庄嚴形象,但她開始在公眾場合微笑,並在為「9·11事件」死難者舉行的西敏寺悼念會上流淚。
2007年,伊麗莎白二世的專用頻道在短片分享網站YouTube啟播,除播放多輯王室珍貴片段外,更首次在網上播放女王的聖誕文告,紀念她首次發表電視聖誕文告50周年。白金漢宮表示,女王開創先河,上載片段到網站,是希望將訊息傳遞給更多人,拉近和年輕一代的距離。

永不退位
皇室母子
2008年,英國王室高級消息來源稱,82歲的女王已經改變了「永不退位」的承諾,她計劃在2013年自己87歲時正式退位,從而將王位傳給查爾斯。王室消息來源稱,伊麗莎白二世已經告訴查爾斯,她准備讓他提前成為英國國王。但伊麗莎白二世本人尚末證實這一點,亦有外界對女王將會退位的說法抱有懷疑。而白金漢宮發言人則表示伊麗莎白二世過去一直表示,她不會退位,她的這一觀點並沒有發生改變。但至今伊麗莎白二世也未退位。
2010年伊麗莎白二世要求加薪,以填補皇室600萬英鎊的財政赤字。據悉,這是她20年來第一次要求加薪。2012年6月2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迎來登基60周年紀念日,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二位在位超過60年的君主。
2012年6月27日伊麗莎白二世訪問北愛爾蘭期間與前愛爾蘭共和軍高級將領、北愛現任第二部長馬丁·麥吉尼斯會面並握手。而愛爾蘭共和軍在1998年北愛爾蘭和平協議簽署前曾進行了長達30年的反抗英國統治活動,造成數千名英國士兵和平民死亡,其中包括女王表親路易斯·蒙巴頓勛爵。

出國訪問
伊麗莎白二世於1986年第一次訪問中國,她也是
女王1986訪華登長城
第一個訪問中國的英國君主。
伊麗莎白二世作為英格蘭教會的最高領導,她還在1961年以英國君主的名義第一次訪問了梵蒂岡。
僅1953—1992年間,伊麗莎白二世訪問過的國家就已超過40個。
伊麗莎白二世在1986年對澳大利亞訪問的時候留下了一封關於維多利亞女王大廈的神秘書信,不過她告訴悉尼市長,信要等到2085年的時候才能公之於眾。

出席內閣
伊麗莎白二世和首相卡梅倫
2012年12月18日,平日不公開發表政治觀點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參加內閣會議,她成為百年來和平時期出席政府內閣會議的第一位英國君主。
伊麗莎白二世在唐寧街首相府出席會議時,坐在平時首相坐的椅子上,當日內閣討論的首項議題則是有關改變英國王室繼承法、允許女孩繼任國家元首的建議。

出席奧運
伊麗莎白二世盛裝出席2012倫敦奧運會
英國當地時間2012年7月27日晚,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伊麗莎白二世出席[3] 。伊麗莎白二世與扮演007詹姆斯·邦德的丹尼爾·克雷格配戲。007接受女王邀請,到女王的家白金漢宮接受新的任務[4] 。之後,007與女王一起登上直升飛機,乘飛機穿越整個倫敦[4] 。他們穿越了倫敦眼、倫敦塔等建築物,最終來到來到倫敦碗上空[4] 。伊麗莎白二世和007一起突然一躍而下,打開降落傘,緩緩下降到倫敦碗[4] 。全場一陣驚呼,皇室包廂中伊麗莎白二世突然出現[4] 。

胃病入院
當地時間2013年3月4日,在經過一天的治療後,伊麗莎白二世離開醫院,返回白金漢宮休養。當伊麗莎白二世從位於倫敦市中心的私立愛德華國王七世醫院走出、步向在旁等候的豪華座車時,看起來氣色不錯且面帶笑容。據悉,伊麗莎白二世3日下午因腸胃炎入院治療,這是87歲的女王十年間首次入院。

88歲生日
2014年4月21日,伊麗莎白二
最新肖像
世21日迎來88歲生日,英國王室公布了伊麗莎白二世的肖像照。
王室公布的這張黑白肖像照是上個月在白金漢宮拍攝。照片上,伊麗莎白二世戴著三串式的珍珠項鏈,露齒微笑,衣服是由一個已經服侍她十多年的貼身助理和御用服裝師打點。
伊麗莎白二世的最新肖像照是一項名為「英國就是非凡」的政府計劃委託拍攝,這項計劃目的在推展英國貿易、觀光、投資與教育,女王無疑是英國的最佳形象特使,估計每年可以替英國吸收5億美元觀光外匯。[5]

富可敵國
國外主流媒體評估認為女王的名義資產總值約228億英鎊。英國王室可以安居全球財富榜的前二十位,與《福布斯》雙周刊所測算的邁克爾·布隆伯格和「臉譜」社交網站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的資產規模相當。白金漢宮表示,王室不動產管理局投資並管理著英國王室的財產,其資本估值自2005年已經翻了一倍還多,達228億英鎊。
雖然富可敵國,女王的生活卻相對節儉,幾年來在公開場合並未頻繁更換新衣服。[6]
女王近照

「納粹禮」風波
英國《太陽報》2015年7月17日夜獨家刊發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80多年前行「納粹舉手禮」的照片,遭英國王室嚴詞譴責。王室發言人稱,女王家人照片被《太陽報》利用並誤導,實在令人失望。
這張黑白照片截取自一段1933年的視頻,該視頻時長17秒。當時,伊麗莎白二世年僅7歲,她和伯伯愛德華八世、妹妹瑪格麗特公主以及母親一起在巴爾莫勒爾堡的花園玩耍。母親舉手行禮,伊麗莎白二世效仿,舉手三次。愛德華八世加入,教伊麗莎白和瑪格麗特如何正確行禮。
英國《每日郵報》說,在照片拍攝的1933年,納粹頭子阿道夫·希特勒正在德國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戰遠未發生,人們通常會把「舉手禮」視作對德國的敬意。而現在,89歲高齡的伊麗莎白二世不可能不明白這一手勢意味著什麼。
英國王室隨即回應稱,大多數英國人會以現在的感受看待這張80多年前的老照片,但這只是一張家人玩鬧的普通照片,照片中的人們根本不會預料到後來的事態演變。一名王室消息人士稱,「女王當時年幼,完全無辜……女王及其家人在戰時致力於國家利益,她即位63年來為國家和民眾付出的一切,人們有目共睹。」
歷史學家詹姆斯·霍蘭德認同王室表態。霍蘭德說:「我敢說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沒有一個孩子沒拿『舉手禮』開過玩笑,這(女王一家也這樣做)說明他們是和我們一樣的人。一些網友也予以聲援。喬希·庫克說:「可怕的新聞。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納粹的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