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佛家說的「醍醐灌頂」是什麼意思
「醍醐」是從牛乳中反復提煉而得到的甘美食品。印度人不但視為「世間第一上味」,而且認為它有較高的葯用價值。佛教常用「醍醐」比喻「無上法味」(最高教義)、「大涅槃」、「佛性」等。至於「灌頂」,原來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時的儀式:取四大海之水裝在寶瓶中,流注新王之頂,象徵新王已享有「四海」的統治權力。密宗沿用此法,在僧人升任阿闍黎(規范師)時,「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頂,令佛種永不斷故。」(見《大日經疏》卷十五)後來,詩文中多以「醍醐灌頂」比喻灌輸智慧、佛性,除卻疑慮,從而心地清涼。如唐·白居易《嗟落發》詩:「有如醍醐灌,坐受清涼樂。」又如《西遊記》第三十一回:「那沙僧一聞孫悟空三個字,便好似醍醐灌頂,甘露滋心。」
Ⅱ 醍醐灌頂啥意思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
Ⅲ "醍醐灌頂"是什麼意思
醍醐灌頂的意思: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醒悟」。比喻聽了精闢高明的意見,受到很大啟發。
拼音:tí hú guàn dǐng
出自:唐·顧況《行路難》詩:「豈知灌頂有醍醐,能使清涼頭不熱。」
釋義:哪能知灌頂有醍醐,使得我整個人都醒悟了。
示例:他的生動發言讓我感到醍醐灌頂,頓時我的心情變得豁然開朗起來。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反義詞:執迷不悟、頑固不化、死不改悔
(3)醍醐灌頂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醍醐灌頂近義詞:茅塞頓開
拼音:máo sè dùn kāi
意思是:古人認為路不走則被草所掩塞,心不用也會被堵塞。茅塞頓開是說被堵塞的心忽然被打開了。形容受到啟發,一下子理解領會了道理。
出自:《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釋義:山坡間的小徑,經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條路;過一段時間沒有人去走它,又會被茅草堵塞了。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恍然大悟、醍醐灌頂、大徹大悟、如夢初醒
Ⅳ 「醍醐灌頂」是什麼意思
摘要 您好,醍醐灌頂:醍醐由牛乳精製而成,最益人體。醍醐灌頂,即將牛奶中精煉出來的乳酪澆到頭上。
Ⅳ 醍醐灌頂源於什麼宗教
醍醐灌頂
拼音: tí hú guàn dǐng
典故: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
出處: 唐·顧況《行路難》詩:「豈知灌頂有醍醐,能使清涼頭不熱。」
例子: 王生聞得,滿心歡喜,卻似~,甘露灑心,病體已減去六七分了。(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Ⅵ 醍醐灌頂是什麼意思
【解釋】: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
【出自】:唐·顧況《行路難》詩:「豈知灌頂有醍醐,能使清涼頭不熱。」
【釋義】:渴求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能夠醍醐灌頂,能使頭腦不發熱,參悟出正確的方法論和行為觀。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6)醍醐灌頂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近義詞】發聾振聵、振聾發聵、茅塞頓開
【反義詞】妖言惑眾
振聾發聵
【解釋】:聵:耳聾。聲音很大,連耳聾的人也聽得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麻木的人。
【出自】:現代 茅盾《聯系實際、學習魯迅》:出了匕首、投槍,也還有振聾發聵的木鐸,有悠然發人深思的靜夜鍾聲。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比喻喚醒麻木的人
Ⅶ 「醍醐灌頂」是什麼意思
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
Ⅷ 醍醐灌頂是什麼意思
醍醐灌頂的意思如下:
拼音:tí hú guàn dǐng
釋義: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醒悟」。比喻聽了精闢高明的意見,受到很大啟發。是指人們傳播知識,教育智慧,從而讓人徹底的覺悟。比喻聽了某些精闢的意見,從而受到很多的啟發。
醍醐灌頂一詞的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二回:宋江覺道這酒馨香馥郁,如醍醐灌頂,甘露灑心。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三一回:那沙僧一聞孫悟空的三個字,好便是醍醐灌頂,甘露滋心。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王生聞得,滿心歡喜,卻似醍醐灌頂,甘露灑心,病體已減去六七分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三回:寶玉聽了,如醍醐灌頂,噯喲了一聲,方笑道:「怪道我們家廟說是鐵檻寺呢,原來有這一說。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醍醐灌頂
Ⅸ 醍醐灌頂是什麼意思
醍醐灌頂在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
拼音:tí hú guàn dǐng
出自:唐·顧況《行路難》詩:「豈知灌頂有醍醐,能使清涼頭不熱。」
釋義:要知道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才可以使頭腦保持清醒。
示例:他的生動發言讓我感到醍醐灌頂,頓時我的心情變得豁然開朗起來。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9)醍醐灌頂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近義詞
迷途知反,漢語成語,拼音是mí tú zhī fǎn,意思是迷了路知道回來;比喻犯了錯誤能改正。出自《南史·陳伯之傳》。
成語出處:《南史·陳伯之傳》:「夫迷途知反,往哲是與。」
解釋:一個人犯了錯能知道悔改,就是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示例:一個人要迷途知反、知錯必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