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除了斯諾,還有哪些西方記者訪問過陝北根據地
抗戰爆發後,斯諾擔任英美報紙的駐華戰地記者,真實記錄了中國軍民奮勇抗戰的歷史。
此外,史沫特萊、愛波斯坦等外國記者也參與報道抗戰,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
Ⅱ 中國革命時期最早進入延安的外國女記者
老師告訴你,美國女記者史沫特萊。她比斯諾夫人早進入延安。
Ⅲ 革命戰爭年代在延安的兩名美國記者是誰
分別是:埃德加丶斯諾和艾格尼絲·史沫特萊。
一、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1905.7.19—1972.2.15),美國著名記者。他於1928年來華,曾任歐美幾家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諾同時兼任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陝甘寧邊區,寫了大量通訊報道,成為第一個采訪紅區的西方記者。抗日戰爭爆發後,又任《每日先驅報》和美國《星期六晚郵報》駐華戰地記者。1942年去中亞和蘇聯前線采訪,離開中國。
二、艾格尼絲·史沫特萊,美國著名記者、作家和社會活動家,一個傑出的與眾不同的女性。美國人,1892年,史沫特萊出生於美國密蘇里州的奧斯古德。早年當過侍女、煙廠工人和書刊推銷員。曾在《紐約呼聲報》任職。她一生都是一個積極的女權主義者 。1918年因聲援印度獨立運動而被捕入獄6個月。1919年起僑居柏林8年,積極投身印度民族解放運動,曾在柏林會見尼赫魯。史沫特萊1928年底來華,在中國一呆就是12年。抗戰初、中期,她親眼目睹日本對中國侵略,向世界發出了正義的聲音
Ⅳ 除了斯諾另外兩位美國記者是
另外兩名美國記者分別是艾格尼絲·史沫特萊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Ⅳ 抗戰時期訪問過延安的美國記者是﹖
埃德加斯諾在抗戰時期訪問延安,並寫下【西行漫記】這本書,還有史沫特萊,寫下著作【中國在反擊】一書,
Ⅵ 我記得有個美國女記者在延安曾經大膽向彭總表白,但是彭總婉拒了,那個女記者是誰斯特朗還是史沫特萊
那個女記者是史沫特萊。
Ⅶ 來中國進行援助的最傑出的三位美國記者是誰作品是什麼
埃德加•斯諾《紅星照耀中國》(原名《西行漫記》)尼姆•威爾斯《續西行漫記》哈里森•福爾曼《北行漫記》。
1、埃德加•斯諾
埃德加·斯諾(1905-1972)男,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人,美國著名作家和新聞記者。
埃德加·斯諾曾入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就讀,畢業後從事新聞工作。1936年6月,在宋慶齡的聯系與幫助下,斯諾經西安前往陝北蘇區訪問。
他和毛澤東等同志進行長談,到邊區各地采訪,搜集關於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第一手資料,次年寫成馳名全球的傑作《紅星照耀中國》(中譯本名為《西行漫記》)。
2、尼姆•威爾斯
1937年7月,埃德加·斯諾當時的妻子尼姆·威爾斯沖破重重阻礙,從北平到西安,再輾轉到達延安,歷時四五個月,寫下這部讓世界對中國共產黨刮目相看的紀實性作品。在訪問陝甘寧邊區期間,這位以獨特身份走近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張聞天等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的女記者。
以同樣溫馨的手與蔡暢、劉群先、康克清以及丁玲等傑出女性緊緊相握,並以較大篇幅介紹了中國婦女與革命。這個譯本的很多篇章是首次公開出版,故事真實生動,人物情感細膩。
自然坦盪,有極高的史學價值和報告文學價值。此書中文名原譯《紅色中國內幕》,在《西行漫記》之後出版,考慮到抗日統一大業,改譯為《續西行漫記》。
3、哈里森•福爾曼
1944年夏,美國記者哈里森·福爾曼沖破重重阻礙,從國民黨控制下的重慶一路北上,到達延安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華北抗日根據地進行戰地采訪。
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抗戰聖地延安,報道了模範抗日根據地陝甘寧邊區及艱苦卓絕、英勇抗日的八路軍,寫下了轟動中外的《紅色中國報道》(此書後來被譯為《北行漫記》)。
這部作品被譽為《西行漫記》的姊妹篇。不僅如此,福爾曼還把自己在1944年8月到10月采訪晉綏邊區拍攝的照片編輯成書,出版了《西行漫影》畫冊。
(7)當年訪問延安的外國記者有誰擴展閱讀
埃德加·斯諾1928年離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來到中國,在上海任《密勒氏評論報》助理主編,以後又任《芝加哥論壇報》、倫敦《每日先驅報》駐東南亞記者。他踏遍中國大地進行采訪報道,「9·18」事變後曾訪問東北、上海戰線,發表報告通訊集《遠東戰線》。
在上海,他見到了宋慶齡和魯迅,引發了他對記錄中國人民苦難與嚮往的中國新文藝的興趣,後來他對蕭乾講,「魯迅是教我懂得中國的一把鑰匙」。他慶幸自己能在上海結識魯迅先生和宋慶齡女士,他是在他們的指引下認識中國的。
Ⅷ 埃德加·斯諾是第一位到中國紅區的西方記者嗎
是的。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陝甘寧邊區,寫了大量通訊報道,成為第一個采訪紅區的西方記者。
九月末,斯諾在上海目睹了「八一三」事件,接著,斯諾沿著日軍在中國的侵略戰線,橫越中國國土,去了漢口、重慶、西安,並再一次去延安,撰寫了一系列的新聞報道。
他誇獎八路軍已經成為一種英勇的傳說,這傳說在它萬次戰斗的記錄中,象徵著每一個作戰的人都必須相信它具有的那些戰斗的品質:忍耐、敏捷、勇敢、指揮的天才、不屈不撓以及——也許最重要的——精神的不可戰勝。
(8)當年訪問延安的外國記者有誰擴展閱讀:
斯諾與中國的深厚友誼
1941年,斯諾回到美國後,仍然向美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宣傳中國的抗日戰爭。他說:「我依然贊成中國的事業,從根本上說,真理、公正和正義屬於中國人民的事業,我贊成任何有助於中國人民自己幫助自己的措施,因為只有採用這種方法,才能使他們自己解救自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斯諾對中國進行了三次長期訪問。這在美國政府對新生的中國實行孤立政策和武裝支持台灣蔣介石的年代裡,對一名美國人來說,真是一件獨一無二的事。
1960年,斯諾訪問北京,他意識到中國領導人希望他的到來,可能有助於建立起一座中美兩國的友誼橋梁,他表示:「前途是艱險的,但橋梁能夠架起,而且最後必將架起。」
無論是戰爭時期還是新中國成立,斯諾都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體現了其與中國的深厚友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埃德加.斯諾
Ⅸ 像史沫特萊一 樣的人有什麼人
著名的外國記者和作家在抗戰之中來到延安的,除了史沫特萊就是埃德加·斯諾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
埃德加·斯諾(1905.7.19—1972.2.15),美國著名記者。他於1928年來華,曾任歐美幾家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諾同時兼任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陝甘寧邊區,寫了大量通訊報道,成為第一個采訪紅區的西方記者。抗日戰爭爆發後,又任《每日先驅報》和美國《星期六晚郵報》駐華戰地記者。1942年去中亞和蘇聯前線采訪,離開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曾三次來華訪問,並與毛澤東主席見面。
1972年2月15日因病在瑞士日內瓦逝世。遵照其遺願,其一部分骨灰葬在中國,地點在北京大學未名湖畔。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Anna Louise Strong,1885—1970) 美國人,1885年11月24日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費倫德城出生。女。早年就學於奧伯林學院。1908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她年青時就積極參加進步的社會活動,從事兒童福利和社會工作,積極反對帝國主義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抗日戰爭時期兩次來華,報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革命斗爭和解放區軍民的抗戰活動。1946年第五次來華時訪問了延安,她和解放區的戰士們一起吃小米飯、一樣住窯洞,並多次會見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領導同志,當年8月,毛主席和斯特朗談話,發表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歷史性科學診斷。1958年春天第六次來中國訪問,並在中國北京定居。
為了緬懷中國人民三位親密的朋友——艾格尼絲·史沫特萊、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埃德加·斯諾(即3S,因三人英文名字第一個字母均為S,故名),我國原郵電部於1985年6月25日發行一套《中國人民之友》紀念郵票3枚,分別為艾格尼絲·史沫特萊、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埃德加·斯諾
Ⅹ 去過延安的外國記者有那些
美國進步作家史沫特萊、安娜、斯特朗、斯諾夫人、倫敦《泰晤士報》駐中國記者福爾曼、美國天主教《信號》雜志中國通訊記者夏南漢、路透社記者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