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森林現在的狀況
一、我國森林資源狀況
1997年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僅13.9%,人均有林地面積僅1.7畝,在世界上排在120位以後。根據國外對森林資源綜合效益的研究,如果從兼顧森林的環境效益和木材供應的角度考慮,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擁有森林面積5畝,被認為是木材自給自足的一條最低界線。按此標准推算,我國需要將森林面積擴大到65億畝以上,即全國森林覆蓋率應達到45%以上,而且還必須搞好撫育管理,保持良好的林相,使林木良好地生長。
我國農村由於能源短缺,農村居民生活用能的絕大部分是薪柴和秸稈,致使薪炭林資源需求過大,對用材林和其他林種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中國每年消耗於薪柴的數量約占森林總消耗量的32.5%,但是中國目前薪炭林資源只能供應所需薪材總量的75%,其餘的25%實際上是靠亂砍濫伐、破壞用材料資源取得的。中國薪柴採伐已超過合理采樵量的30%。過度的薪柴消耗,致使森林植被大面積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引起區域性氣候、環境惡化;大量秸稈被燃用而無法還田,使得土壤有機質減少,土地生產能力下降;生物質能量作為燃料過度消耗,引起生態環境的嚴重惡化。農村能源建設及能源環境是中國可持續發展中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二、我國森林資源狀況喜憂參半
連年植樹造林,給我國森林資源帶來多大的變化?國家林業局今天公布的第五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顯示,自1994年至 1998年,我國森林覆蓋率上升了1.43%,凈增森林面積1370.3公頃。從整體上看,我國森林資源狀況喜憂參半,林業生態建設任重道遠。
全國森林資源的現狀是:森林面積15894.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6.55%;森林蓄積量112.7億立方米;全國人工林面積(不含台灣省)4666.7萬公頃,蓄積量10.1億立方米,人工林面積居世界首位。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馬福介紹說,第五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從1994年開始,19 98年結束。這期間,全國森林面積年均增長273.4萬公頃,其中人工林年均增長 205萬公頃,占年均凈增量的74.8%;林木年均生長量45752.5萬立方米,消耗量37075.2萬立方米。這表明,我國林業工作在加快森林資源培育、強化森林資源管理、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保持了森林面積、蓄積量的雙增長和林木蓄積量繼續大於消耗量的良好發展勢頭。
馬福指出,這次清查結果也表明整個林業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一是森林質量不高,單位面積蓄積量低,遠遠低於林業發達國家的水平。二是林齡結構不合理,可採伐資源減少。三是林地被改變用途或佔用現象依然嚴重,保護的形勢更為嚴峻。四是林木消耗量呈上升趨勢,超限額採伐問題十分嚴重。這期間,林木年均凈消耗量達37075.2萬立方米,較上次清查增加了5082.8萬立方米,年均超限額8679.4萬立方米。
據介紹,雖然我國森林資源總量位於世界前列,但人均佔有量很低。我國森林面積居世界第5位,森林蓄積量列第7位。但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只相當於世界森林覆蓋率的61.3%,全國人均佔有森林面積相當於世界人均佔有量的21.3%,人均森林蓄積量只有世界人均蓄積量的1/8。
根據第五次(1994-1998)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統計資料,我國林業用地面積26329萬hm2,有林地面積15894萬hm2(其中已成林人工林面積4667萬hm2),森林覆蓋率16.55%;活立木總蓄積量124.88億m3,森林蓄積量112.67億m3;全國人均有林地面積0.128hm2,約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5;全國人均森林蓄積量9.048 m3,約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8。我國森林資源從總體上看有以下五大特點:
(1)森林類型多樣,物種資源豐富。我國地域遼闊,地貌類型齊全,氣候的地域地帶分異極大,自然條件復雜多樣,從而形成了我國森林類型多樣、植物種類繁多的特色。
(2)絕對量大相對量小,資源分布極不均勻。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匯編的《世界森林資源狀況1997》,中國森林面積和蓄積分別位居全世界第五位和第七位。但因為中國人口多,佔到世界總人口的約22%,從而使人均佔有量小,而且資源分布極不均勻,總的趨勢是東南多,西北少。
(3)森林資源結構不夠合理。一是各林種比例現狀與充分發揮森林資源的多種效益的要求不相適應;二是林齡結構不夠協調,林分低齡化問題突出。
(4)林地利用率低,單位面積蓄積量小。我國的林業用地利用率僅為50%左右,而一些林業發達國家一般都在80%以上,美國、德國、芬蘭等國都超過90%;全國森林單位面積蓄積量為78.06 m3/hm2,相當於世界平均114 m3/hm2的68.5%。而且各省林業用地佔土地面積比重差異大,殘次林的比重也較大。
(5)人工面積大,但質量有待提高。建國以來我國人工造林成績顯著,人工林面積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保存的人工林(不包括進行了採伐利用部分)面積達4667萬hm2,約占現有有林地面積的30%;人工林蓄積10.13億m3,僅占森林總蓄積的10%。全國人工林單位面積蓄積還不到整個林分平均水平的一半,質量有待提高。
2 森林資源的生態作用
森林資源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自然功能最完善、最強大的資源庫、基因庫和蓄水庫,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改良土壤、減少污染、美化環境、保持生物多樣性等多種功能,對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與森林資源的直接經濟效益比起來,其生態效益的貢獻要大得多。日本科學家在70年代曾對其國內森林生態價值進行過一次測算,其結果讓人驚詫不已,因為每年的總價值高達1200萬億日元。國內也曾有人做過測算,森林的生態效益大體為直接經濟效益的8-10倍。由此可見,森林資源的生態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3 林業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頻繁的自然災害一直在不停地給人們敲響著警鍾。尤其是1998年夏季,我國長江、松花江、嫩江流域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災,受災范圍遍及全國29個省(區、市),由此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2000多億元(而建國以來至1997年累計一國林業基本建設投資總額僅為588億元)。根據專家們的分析,水災的根本原因是森林採伐和植被減少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積。洞庭湖的變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洞庭湖湖面由50年代的4350 km2萎縮為如今的2691 km2除了圍湖造田的因素外,湘、資、沅、澧四水和長江上游的水土流失便是主要原因。據測算,每年沖入洞庭泥沙平均達1.29億m3,而輸出量不足0.33億m3,平均有近1億m3泥沙沉積湖底。自1951年以來,洞庭湖已淤積了40多億m3,湖底平均淤高了1.7m,年均抬高3cm。昔日八百里洞庭的浩瀚風采已盪然無存。
隨著對森林資源生態作用認識的加深,林業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已逐漸得到確認。在1998年水災期間,國務院就發出了「保護森林資源制止毀林開墾和亂占林地」的緊急通知,1998年底又在全國范圍內啟動了重點地區天然林保護工程。目前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戰略,也將「山川秀美」列為兩大主要目標之一。總之,改善生態環境已成為當前刻不容緩的一件大事。而林業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主體地位是任何其它行業都不能替代的。
4 從生態環境建設看林業的工作重點
由於林業已成為生態環境建設的主力軍。因此,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便成為林業的首要工作。針對我國目前森林資源的特點,今後一個時期內林業工作的重點是:
(1)分類經營,分區突破。對林業生態體系和林業產業體系,一定要分類經營,並加快實施生態效益補償制度。由於森林資源分布極不均勻,且各具特點,因此就全國而言,必須分區突出重點,不搞「一刀切」。
(2)保護和發展並重。一方面要加強對資源的保護,尤其是重點地區天然林資源和重點生態工程區生態公益林的保護;另一方面還必須大力發展森林資源,建立起以商品林基地為核心的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
(3)提高單位產量。一方面要加強資源管理,依法治林;另一方面要增加科技含量,大力發展速生豐產林,增加對木材等林產品的有效供給。
(4)提高林地利用率。要使森林覆蓋率逐步而穩定地提高,重點是要提高林地利用率。首先要加強對宜林荒山荒地的人工造林,保證跡地及時更新;其次是加強對低產林、疏林和灌木林的改造。
(5)加大退耕還林力度。堅決制止一切毀林開墾行為,對已開墾的陡坡地必須按計劃逐步退耕還林。這一方面達到了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進一步擴大森林資源的有效途徑之一。
在當今的新形勢下,林業擔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要達到「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中的森林資源增長目標,我們還任重道遠。
❷ 保護環境的調查采訪怎麼寫啊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一、分好小組,選准課題
我把全班學生分成四組,確定好各組環保方面實踐課題,由各組組長具體負責,小組成員互相協作,共同完成。
各組任務分配如下:
第一組負責調查采訪。本小組成員負責調查采訪,對象是本地農民,內容是近幾十年來,本地的野生動物數量、遷徒等方面的變化情況。
第二組負責觀察,要求本小組成員負責觀察周圍環境污染情況:看看工業廢氣是否作了處理?
第三組負責查找資料。由於人為的原因,環境遭遇到破壞後對人類懲罰方面的例子。尋找這方面的相關內容。
第四組負責實驗。採用受了污染的下游溪水試養一缸小魚,用沒有受污染的池塘水養一缸小魚,兩缸小魚進行對比實驗,認真觀察,並寫好觀察日記,將會產生怎樣的結果?
二、收集作業,整理資料
各組整理相關內容概括如下:
第一組:通過采訪本地的老人,歸納如下結論:解放前,龍田鎮境內隨處可見到烏龜、甲魚、穿山甲、大躍進時大煉鋼鐵,這些動物明顯減少,近年來,穿山甲在我地已經絕跡。但是,野豬、山羊、刺蝟的數量在近年來有迅速上升之勢,在周圍深山中隨處可見。
第二組:本組完成的觀察題。學生通過觀察,整理成如下資料,簡述如下:工業污水都排放在附近的小溪中,廢氣也沒有作任何處理。集鎮居民的糞便和生活污水直接流入附近的溪水中。
第三組:搜集破壞環境後帶來不良後果的資料。(略)
第四組:實驗題。學生通過實驗得出如下結論:用滲和了工業廢水的溪水養魚蝦,魚蝦相繼死去,用污染了生活的用水養魚,結果也是如此。而且自然塘水所養的魚蝦相安無事。
三、分析原因,得出結論
第一組結論:
1、由於大劑量地使用農葯,大面積使用化肥,導致動物特別是水生動物急劇減少,有的已經消失。
2、由於大躍進時大煉鋼鐵,森林全部被砍伐,加上毀林開荒,華南虎失去了棲身的場所,加上人為捕捉,所以龍田的華南虎早已消失。
3、麻雀的窩全部搭在農戶的茅草屋中,由於改革開放,農民致富了,茅草屋被樓房所代替,和茅草屋相依為命的麻雀失去了棲身之所,不能敷衍,只得消失或遷徒。
4、近年來,由於國家重視西部地區的封山育林,加上人民環保意識的增強,森林覆蓋起來了,野生動物也有了棲身之所,所以;野豬、刺蝟、山羊等野生動物大多外地遷來,數量越來越多。
第二組結論:
1、呼籲環保部門,對工廠排污進行綜合治理。
2、嚴禁亂倒垃圾,集鎮居民的糞便要進行化糞處理。
3、封山育林,退耕還林,規范採石采沙,盡量減少水土流失。
第三組結論:
1、大量死魚的原因是和河上游工廠排放的污水有關,呼籲環保部門對違規工廠進行整頓。
2、要使龍田成為綠色旅遊鄉鎮,植樹造林,保護環境是其中一大舉措。
第四組結論:
1、由於工業污水中含有各種毒素和對生物有害的物質,導致生物缺氧死亡。
2、生活用水中含有各種污染源,如:洗潔精、除廁靈、洗衣粉等,可致使生物中毒或缺氧死亡。
四、明確意義,動這以行
學生通過親身實踐,深深地體會到了我們身邊有許多破壞環境的人為因素,環境污染給人和運動造成極為嚴峻的後果,保護環境,利國利民,破壞環境,貽害子孫,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做好以下三件事情:1、要求參加活動的學生每人寫好一篇作文,也可以是觀察筆記,題目自擬。2、自製保護環境標語警示牌。3、每人辦好一份環保小報,並由老師組成的評審組進行主評選。
❸ 一名森林小記者在袋鼠當上了「萬獸之王」時,采訪了許多小動物,小動物們都是怎麼說的呢寫下來。小鳥說
袋鼠當上萬獸之王後要求動物們都跳著走路,
你能飛嗎?
❹ 人與周圍環境采訪稿
地球只有一個,生態環境,是要靠每一個公民來維護的。現在,周圍的環境都正在變化。花草枯萎,動物也正在面臨頻的危機。環境的惡化都是人類一手造成的,而恢復地球的美麗,也只有人類才能保護好。解鈴還需系鈴人,我們必須好好的,攜手保護。
你知道世界分為幾個部分嗎?兩個,分別是陸地和海洋。陸地是人類和野生生物的重要棲息地。而生物每天所吸取的氧氣部分正是從那「大功臣」樹爺爺身上得來的。樹木它每天都在為人們服務,但人類卻只顧盼眼前利益把他們毀了。人類的搖籃是大海,大海所供養人類的東西實在數不完。特別是碘,碘是從大海里所得的,如果沒有碘,人類的疾病會很多。
現在,大氣的污染使地球遭到破壞。這一不是一個人的問題,已關注到全球。在大氣中,常飄浮著塵,塵不是只會害人,它是降雨的要物體。我們是以保護大氣的,只要盡量減少使用對有環境污染的東西,如:一次性木筷、膠袋、飯盒……減少使用一次性的東西就可以了。
其實,我國是世界13個缺水的國家之一。當然,你一定會想到:海有這么多水,我們還害怕什麼呢?告訴你,我國的人占水資源的20%。人體的水分佔70%,如果沒有水分,我們會干竭而死。
噪音,每個人都憎恨。但也都只能怪我們。要是我們能減少對樹木砍伐的噪音,還有那工廠無節制地放出機器聲與毒氣,那麼所謂的噪音怎麼又會來侵蝕我們呢?要知道,噪音會影響我們的腦細胞,會把我們的壽命減少,嚴重的還會令人類死亡。
垃圾,人類想把它控制並不易,要經過復雜的處理才能把它們消滅。就算用火把它燒過粉碎,讓它在人們眼前消失。可是,它的靈魂還在半空中飄浮,這是有害基因,會影響到大氣,大氣會影響到人類,最終,人類自己種下的禍根,還是要人類自己來解決。這樣既對大自然沒有好處,還會使地球越發蒼老。
城市,是人類的家,但我們卻把森林的家毀了。人們只為了掙錢,就不顧一切,把任何東西當買賣。
保護環境,屬於每一個人,是人類的職責。讓我們齊動手,保護這可愛的地球吧!
A 制 製作時間:2005年6月13日 調查原因:了解環境的破壞。
大氣污染的危害
大氣污染對氣候的影響很大,大氣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對局部地區和全球氣候都會產生一定影響,尤其對全球氣候的影響,從長遠的觀點看,這種影響將是很嚴重的。
一: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燃料中含有各種復雜的成分,在燃燒後產生各種有害物質,即使不含雜質的燃料達到完全燃燒,也要產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為燃料燃燒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破壞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發「溫室效應」,致使地球氣溫上升。
臭氧層破壞 臭氧層是地球最好的保護傘,它吸收了來自太陽的大部分紫外線。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學研究和大氣觀測發現:每年春季南極大氣中的臭氧層一直在變薄,事
實上在極地大氣中存在一個臭氧「洞」
這種臭氧損耗現象是一種反常現象,這是否表明這一紫外線吸收層正處於全球性災難呢?通過不斷的科學研究,人們發現人類社會活動釋放的物質嚴重的破壞了臭氧層,當然這種現象還受到這一地區獨特的氣象狀態(極渦、寒冷的平流層溫度、極地平流層雲)的影響。
酸雨
有人認為酸雨是一場無聲無息的危機,而且是有史以來沖擊我們最嚴重的環境威脅,是一個看不見的敵人。這並非危言聳聽。
隨著工業化和能源消費增多,酸性排放物也日益增多,它們進入空氣中,經過一系列作用就形成了酸雨。
人們對酸性排放物已經有了控制,但仍然還有酸雨現象。大氣塵埃可能是造成酸雨問題的另一原因。 酸雨
旱災:
廣東省 — 2004年下半年中國南部大旱,廣東省成為重災區。自2003年10月以來,廣東已經連續2年發生了冬秋連旱,直到現在旱情也未得到完全緩解。綠色和平氣候變化小組於2005年1月上旬沿廣州北上清遠,乳源,韶關。深入粵北乾旱腹地,追尋乾旱的足跡,探訪旱災之源。所到之處,魚塘乾涸,莊稼枯萎,土地龜裂……
中國廣東省長期乾旱是全球暖化的一種徵兆
海嘯:
海嘯,亦是自然災害中最大損失的一種。自2004年12月26日環印度洋大海嘯至今,這場史無前例的浩劫已經過去百餘日了;當初身陷巨浪、與漩渦搏擊的人們現在已經開始適應災後的新生活。而幾個月以來,持續關注那場災難的新聞工作者也為我們記錄了許多難忘的瞬間,從這些非同尋常的畫面里我們不難看出:人類總是在以堅韌不拔的精神戰勝災害的過程中不斷前進;人類發展的每一步,都是一個與自然界抗爭的過程。作家海明威曾經說過: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孤立的;在出現自然災難,以至所有災難的時候,人類都需要團結……
采訪人:A 采訪對象:清潔工人
A:叔叔您好!請問您能抽一點時間接受關於「我們與周圍環境」的采訪嗎?
清:可以!
A:請問您經常在大街上工作辛苦嗎?
清:這當然辛苦咯!
A:對此您有什麼感想呢?
清:哎!現在的人越來越不講究衛生啦!有什麼垃圾也隨手扔,也不找找周圍有沒有垃圾筒;有點咳嗽也隨地吐痰。根本不理解清潔工的辛苦和環境的惡化。
A:您對政府的亂丟垃圾罰錢,有什麼感想?
清:這可以減輕我們的負擔咯!可是治標不治本呀!
A:謝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
通過這次調查,我了解到了環境的惡化情況;亦了解了清潔工人們的辛苦。如果我們為圖個方便,而亂丟垃圾,是一種丑惡的行為。我在此呼籲:請大家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的家。
❺ 「人與環境」問題越來越引人們的關注,如果你是記者,就環境保護問題采訪當地的環保負責人,你准備提哪三
1、現在汽車尾氣排放越來越多,我們該怎樣解決?
2、垃圾隨地排放現象增多,小區物業將怎樣管理?
3、小區里寵物隨地方便、有人隨地吐痰的現象增多、、甚至有人亂丟垃圾該怎樣抑制怎樣的情況發生?
❻ 小記者采訪當地人民怎麼問有關低碳環保的問題
。
2:愛鳥周:每年的4月~5月初(具體時間由各省、市、自治區規定)確定一個星期為「愛鳥周」。
3:禁毒日6月26日。
4:無煙日5月31日。
5:環保日6月5日。
6:森林日3月21日。
7:臭氧層保護日9月16日。
8:環境保護熱線電話12369。
9、環保標志:
向左轉|向右轉
環保標語:
保護環境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追求綠色時尚 擁抱綠色生活
同建綠色溫馨家園 共享清澈碧水藍天
風調雨順 始自環境保護 人壽年豐 源於生態平衡
積德行善 造福後代 百年大計 環保第一
我愛花 我愛草 我愛青青小樹苗 不摘花 不踏草 不折樹枝不亂搖 花草樹木是朋友大家都要愛護好
治理環境污染 重現麗日藍天
愛青山 綠水 愛藍天 白雲 讓生命在愛中每時每刻充滿活力
當環保衛士 做時代公民
保護生態環境 造就秀美山川
人類靠環境生存 環境靠人類保護
生命和綠色擁抱 人類與生態共存
關愛生命健康 倡導環保時尚
我環保 我自豪
讓環保紮根現在 用綠色昭示未來
同在藍天下 共愛一個家
追求環保是你我的心願 參與環保是你我的責任
擁有綠色 人類將不會失去夢想
青山綠水藍天 共創美好人間
還地球一片凈土藍天 讓人類永遠幸福美滿
珍愛生命 保護環境 造福人類
讓地球遠離污染 讓綠色走進家園
人人參與環保 共創綠色世紀
保護碧水藍天 營造綠色家園
綠色是生命之源 綠色是人類之根
百業要興 環保先行
改善生態環境 營造綠色家園
用我們的雙手栽下漫天的綠色 用我們的心靈守望五彩的家園
爭做環保使者 共創綠色文明
人人播撒綠色愛 處處享受環境美
成就綠色 成就未來
崇尚綠色消費 打造精彩生活
重視生態功在千秋 保護環境造福萬代
積攢綠色 儲蓄生命
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有效保護生態平衡
地球我的家 環保靠大家
環境是生存之本
以法保護自然環境 以德創建社會文明
環境與生命共存 環保與健康同在
發展以市場為本 生存以環保為先
保環境愛家園 健康生活每一天
愛山愛水愛林愛鳥愛人類 護天護地護花護草護環境
綠色與生命時時相伴 環境與健康息息相關
地球共同的家園 環保人類的責任
「取之思盡、用之思絕」請珍惜我們有限的資源
既要金山銀山又 要碧水青山 有了碧水青山 才有金山銀山
禍從污染起 福自環保來
有了健康的地球 才有幸福的明天
文明村村村邁大步 環保戶戶戶奔小康
問渠哪得清如許 唯有環保碧水來
保護環境 做一個文明的現代人
家事國事天下事 環境保護是大事
青山助人壽 碧水悅人情
得到的不是永恆的擁有 失去的將永不會再來——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保護生態環境 共健美好家園
人人保護環境 家家幸福康寧
美好的生活從環保開始
保護人類環境 延續地球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 地球只有一個
樹成蔭 草成被 花吐艷 駐四季皆春 山變綠 水變清 鳥歌唱迎八方清風
保護環境是責任 愛護環境是美德
清新氧氣源於綠色 健康生命源於自然
巍巍中華環保行 人人奉獻巨龍騰
同處藍天下 共棲地球上——讓我們的世界更好
環保 還寶 讓我們的世界更好
人人愛心獻環保 明天生活更美好
既要金山銀山 更要碧水藍天
拯救地球刻不容緩 保護環境迫在眉睫 共建家園任重道遠
保護環境 利國利民
樹立環境保護意識 建設綠色文明家園
保護人類生態環境 倡導全球綠色文明
地球我的家 環境靠大家
處處鳥語花香 生活充滿陽光
大力增強環保意識 提高全民環保素質
還天地之本原 傳人類之文明 環境保護人人有責
開發與環保同步 生產與治污並舉
失去生態平衡 人類寸步難行
珍惜水土資源 實現持續發展
一人一年一棵樹 綠山綠水綠山河
同頂一片藍天 共護一方水土
草木皆有生命 愛護方顯真情
保護生態環境 實現持續發展
保護人類環境 營造綠色家園
退耕還林還草 保護生態環境
綠化美化凈化 靠你靠我靠他
環保 人類共同的大業
金錢是一時的利益 環境是永恆的資本
生態不平衡 人類不安寧
地球是我家 愛護靠大家
塑料包裝用一次 白色污染害幾世
愛護碧水藍天 擁抱美好明天
合理使用資源 維護生態平衡
前人栽樹 後人乘涼 前人伐木 後人遭殃
自然的綠色 永遠的選擇
藍天碧海熱情的心 環境保護高尚的人
善待自然千秋業 平衡生態萬代功
環保靠大家 關系你我他
綠化祖國山青水碧千秋美 平衡生態人傑地靈萬里春
百花競艷百姓樂 萬木爭春萬年安
凈化環境治污染 保護生態講文明
心繫人類命運 營造生命綠洲——中國環保
保護環境 利國利民
固土防沙 草木當家
環境人人護 子孫代代福
人人參與環境保護 個個爭當綠色天使
共植萬頃綠地 同撐一片藍天
少一個煙囪 多一片藍天
作環保模範 揚環保美德
手拉手辦綠色奧運 心連心迎五洲健兒
綠色世界 你我共創 清新氣息 大家共享
為大地添一抹綠意 為世界增一份生機
環保與生活相融 環保與時代同行
植樹造林子孫富 插青播綠華夏春
點點滴滴環保情 殷殷切切強國心
開拓文明事業 樹立環境意識
保護母親河 關愛生命源
美麗的心靈需要塑造 優美的環境需要保護
呼喚公民環保意識 建立綠色生活方式
發展以市場為本 生產以環保為先
用汗水美化青山 用愛心締造家園
與生命相約 與環保局同行
保護環境誰受益 造福子孫我為先 人人自律
關愛人類環境 倡導綠色文明
倡環境保護之風 走持續發展之路
同心關愛自然容顏 攜手描繪美好河山
人類要生存,環境要保護
舉手作環保,世界更美好
拒食野生動物,維護生態平衡
保護生態環境,倡導文明新風
除了足跡、什麼也不留;除了攝影、什麼也不取
今天節約一滴水,留給後人一滴血
地球環境污染現狀和各種生物的滅絕情況:
人一直以為地球上的海、陸、空是無窮盡的,所以從不擔心把千萬噸廢氣送到天空去,又把數以億噸計的垃圾倒進海洋。大家都認為世界這么大,這一點廢物算什麼?我們錯了,其實地球雖大(半徑6300多公里),但生物只能在海拔8公里到海底11公里的范圍內生活,而佔了百分之九十五的生物都只能生存在中間約3公里的范圍內,人竟肆意地從三方面來弄污這有限的生活環境:
海洋污染:主要是從油船與油井漏出來的原油,農田用的殺蟲劑和化肥,工廠排出的污水,礦場流出的酸性溶液;它們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結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鳥類和人類也可能因吃了這些生物而中毒。
陸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問題,每天千萬噸的垃圾中,好些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膠、玻璃、鋁等廢物,它們成了城市衛生的第一號敵人。
空氣污染:這是最為直接與嚴重的了,主要來自工廠、汽車、發電廠等等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氫等,每天都有人因接觸了這些污濁空氣而染上呼吸器官或視覺器官的毛病。我們若仍然漠視專家的警告,將來一定會落到無半寸凈土可住的地步。
自從人類出現以後,特別是工業革命以後,由於人類只注意到具體生物源的實用價值,對其肆意地加以開發, 而忽視了生物多樣性間接和潛在的價值,使地球生命維持系統遭到了人類無情地蠶食。科學家估計, 如果沒有人類的干擾,在過去的2億年中,平均大約每100年有90種脊椎動物滅絕,平均每27年有一個高等植物滅絕。在此背景下,人類的干擾,使鳥類和哺乳類動物滅絕的速度提高了100-1000倍。 1600年以來,有記錄的高等動物和植物已滅絕724種。而絕大多數物種在人類不知道以前就已經滅絕了。 經粗略測算,400年間,生物生活的環境面積縮小了90%,物種減少了一半,其中由於熱帶雨林被砍伐對物種損失的影響更為突出。估計從1990-2020年由於砍伐熱帶森林引起的物種滅絕將使世界上的物種減少5%-15%,即每天減少50-150種。在過去的400年中, 全世界共滅絕哺乳動物58種,大約每7年就滅絕一個種,這個速度較正常化石記錄高7-70倍;在二十世紀的100年中,全世界共滅絕哺乳動物23種,大約每4年滅絕一個種,這個速度較正常化石記錄高13-135倍……。以下是一組來自國家環保總局的最新數據 :中國被子植物 有珍稀瀕危種1000種,極危種28種,已滅絕或可能滅絕7種;裸子植物瀕危和受威脅63種, 極危種14種,滅絕1種;脊椎動物受威脅433種,滅絕和可能滅絕10種……。生物多樣性受到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威脅。 生存問題已從人類的范疇擴展到地球上相互依存的所有物種,許多人都在思考著同樣一個問題——我們能留給下一代什麼?是盡可能豐富的世界, 還是一個生物種類日漸貧乏的地球?不斷攀升的數字敲響了世紀末的警鍾,人類改造世界的美夢蒙上了一層陰影,不少人驚恐地自問:不曾孤獨來世的人類,難道註定要孤獨地離開?答案也許可以從150年前一位印第安酋長的話中找到——「地球不屬於人類,而人類屬於地球
❼ 采訪遠足的人該問什麼問題
1、遠足沿途要保持環境整潔,不可隨手亂丟垃圾。
2、青春的呼喚,使我們遠足的信念在心中牢牢紮根,腳下的追尋之路似草一般瘋長。我
3、我們今天去遠足,到日薄西山,才愉快地回家。
4、大熱天的這次負重遠足活動,同學們盡管頭昏眼花、腰酸背痛,仍齊心協力,決不放棄。經過一晚的養精蓄銳,大家勇往直前,互相鼓勵,邁向目標。
5、我將到森林裡進行一次遠足,讓我的眼睛陶醉在自然界的美麗之中。
6、老師對今天遠足,同學們經過瓜田時,都能強忍飢渴,秋毫無犯,十分贊許。
7、金秋十月,秋高氣爽,是遠足的好時機!
8、假如人生是一次遠足,你就是我最好的驢友!
9、我們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去遠足了。
10、下次我們可穿著雪鞋遠足,這絕對是一種飽嘗陽光、增添精力的不同體驗。
11、風是有了夢想才去追逐,雲是有了夢想才去遠足。
12、該運河對遠足者,騎馬者和運河愛好者來說是條風景優美,野趣十足的路線。
13、迷路的遠足者在暴風雪中得了雪盲症。
14、如果你到山裡遠足,務必要帶一雙耐穿的靴子。
15、夏天,背包族涌至這座火山,沿山路遠足、採摘漿果、採集蘑菇。
16、人生是一條看不到盡頭的長路,我們每個人則是人生道路的遠足者。
1. 人生,恰似一次遠足,重要的是,在痛苦中學會微笑。
2. 散步是日常的,遠足卻需要機緣和更精心的准備。
3. 摘一朵喜紅的朱槿花,簪在用破漁網圍著的籬笆上,預卜:
如果明天早上花還在,那就是好天氣,後天可以遠足;
如果掉了,就是下雨,遠足「又要」取消。
花不見了,花自己去遠足。
4. 秋日遠足,最好迷失而不知歸途。
5. 「遁世隱居」或者「遠離塵囂」其實是困在陷阱中的遠足。
6. 望遠方長城萬里,看腳下流水人家;各領風騷訴千年,遠足四海夢故鄉。
7.
如果理性的放空是一場遠足,那麼走錯了路可能是我喝多了還未醒來!8. 人生,恰似一次遠足。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9. 艷陽天下,年華如夢, 點燃第一支香煙,感受一個人的迷離, 背上一個夢我開始遠足。
10. 人生就是一次長途的遠足,有人帶路才不容易迷路。而一禪目前走過最長的路,就是師父的套路。
11. 海馬體與我們身處的時空信息的記錄息息相關,它是我們精神遠足的中央車站,記錄著我們精神層面的各種事情。
12. 愛塵土,你就去遠足。愛繁星,你就去登高。
13. 在能看見的第一天下午,我將到森林裡進行一次遠足,讓我的眼睛陶醉在自然界的美麗之中,在幾小時內,拚命吸取那經常展現在正常視力人面前的光輝燦爛的廣闊奇觀。
14. 趁秋風未起,肅殺未到。邀三兩好友,遠足登山。取崖下清泉,泡一杯香茗,觀銀杏之金黃、楓葉之紅艷,暢所欲言,談經論道,豈不樂哉?
15. 他們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他們凈手焚香,拜於先賢的名跡之前,他們踏月醉歸,在峰頂捫叩頭上的星星,在古剎聽琴,在側院掃雪烹茶,他們清談徹夜,遠足經年,秋風清兮秋月明,桂樹團團兮白石齒齒,我們心摩神追,是為大樂。
❽ 急需一篇關於植樹節的采訪成稿
初春是植樹的最好季節,上周六就是我國政府規定的植樹節,學校沒有組織大家進行植樹活動,一是學校里能植樹的地方都種上了,二是:校外的綠化有關部門和集體都有了種植規劃,我們幫不上忙。那麼植樹節里,作為學生的我們該做些什麼呢?那就是愛樹!
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我校是常熟市綠色學校,校內的花草樹木種類有70多種,綠化面積達19126平方米,給我們營造了一個優美、舒適的工作學習環境。校園里一草一木,一花一葉都凝聚了校園種花工人的汗水與心血,來之不易,我們應好好的珍惜。
愛樹就是愛惜生命。要知道,地球上有了綠色植物之後,才孕育出動物生命,從人類的祖先古猿的誕生,到進化為現代人猿,在森林中至少度過了100多萬年的時間,可以說人類是在綠色的搖籃中逐漸成長起來的。林中的霧靄,鳥鳴蟲吟,野草芳花,飛禽走獸,使我們的祖先日臻完美。在我們每個人的細胞基因里,隱藏著多少綠色的生命秘密啊!現代社會里,我們常聽說:許多小孩得了古怪的什麼"游戲機綜合症"、"兒童孤獨症"、"兒童高血壓"、"電視眼"、"高樓綜合症"等,而大人,高血點擊查看本資料原創網站更多文章壓、冠心病、糖尿病、消化性潰瘍、神經衰弱,癌症等發病率逐年上升,這些無不與人們生活環境缺少綠色植物有關,所以愛護綠色環境,營造綠色環境,也就愛惜了健康,愛惜了生命,回歸了大自然,找回人類失去的寶貴天性。
愛樹還是一種傳統,愛樹的核心就是"種",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不年年種樹?在我國,哪一個地區,哪一個城市,哪一個鄉村,沒有每年的綠色計劃?從國家領導人到平民百姓,誰的一生中不種活好幾棵樹?植樹節將成為我國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傳統節日。在東歐,在法國巴黎有這樣一個習俗:嬰兒出生要栽一棵"理想樹",上學時栽一棵"求知樹",18歲時栽一棵"青春樹",大學畢業栽一棵"成才樹",結婚時栽一棵"同心樹",一個人一生中平均栽活6棵樹。這樣,人人栽,年年栽,代代栽,栽出點點新綠,栽出片片生機,栽出不斷擴大的生存空間,栽出無邊無際的波濤洶涌的森林之海,那無所不在的森林,也將染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染綠它的歷史,染綠它的風俗習慣。
愛樹還是一種美德,一種情操,一種文化。人人都喜歡綠色環境,但並不見得人人都自覺愛護並創造綠色環境。因此,自覺、熱情的創造、愛護綠色環境,來源於他對生命意義認識的升華,源於他公心,源於他對社會,對人的關心。試想一個極端自私自利,對社會,對人漠不關心的人,他會珍愛樹木花草嗎?
愛樹木,愛花草,愛鳥獸是一種美德,孩子們從小就應受到這樣的環保教育,這種綠色的教育,綠色的熏陶,會讓我們每一位人的人性更美!
❾ 我國對森林有什麼保護措施
林業政策
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
2、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
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的實施意見
3、關於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林業的意見
4、關於進一步推進全社會辦林業的通知
5、關於進一步加快林業經濟體制改革的意見
林業法律法規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2、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3、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4、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
6、 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7、 國務院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
8、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
9、 國務院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10、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11、國務院森林採伐更新管理辦法
12、國務院森林防火條例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檢疫條例
14、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
15、退耕還林條例
16、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辦法
17、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
18、安徽省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19、林業部森林公園管理辦法
20、安徽省國有林場商品林採伐銷售招投標管理暫行辦法
21、安徽省國有貧困林場扶貧資金管理實施細則
森林健康:中國的綠色選擇
——訪國家林業局造林司司長魏殿生
森林健康問題正日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國家林業局已從2001年開始,與美國林務局合作開展了中美森林健康合作試驗示範項目,並在理念、技術等層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是,目前仍有許多人在森林健康對於當前我國林業發展有什麼意義、我國在森林健康領域開展了哪些工作、今後有什麼打算等一系列問題還存在著疑惑。為解答這些疑問,本報記者采訪了國家林業局造林司司長魏殿生。
森林健康:中國林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記者:森林健康對促進我國林業發展的積極意義在哪裡?
魏殿生:森林健康對於指導我國當前林業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於林業落實科學發展觀、協調「三農」問題、統籌城鄉發展等都將發揮積極作用。
進入新世紀,我國林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實施六大工程,推進五大轉變,全面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林業已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此時,在我國引入和推行森林健康正逢其時。貫徹和推行森林健康理念,要求我們必須用系統觀點、可持續發展的觀點、人與自然和諧的觀點來指導林業實踐,注重各個環節的相互關聯。貫徹和推行森林健康理念,能夠提高我國的森林經營水平,使森林經營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貫徹和推行森林健康理念,有利於形成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有利於形成最優的林分、最美的林相、最佳的服務功能。貫徹和推行森林健康理念,必然會增加生物多樣性,提高林地生產力和林分的抗逆性,減輕各種自然災害,真正實現「青山常在,永續利用」。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林業的跨越式發展和國土生態安全要求我們在本世紀中葉要達到26%以上的森林覆蓋率,小康社會建設對森林的生態功能需求強烈,要求全社會轉變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發展的傳統增長方式,經濟的發展要求林業產業有更強的互動作用。這些目標和要求,將使林業在較長的時期內,處於木材林業、多功能林業和可持續林業三個階段任務疊加所形成的極具挑戰性的形勢之下。應對特定歷史環境所帶來的挑戰,樹立科學發展觀,實施森林健康戰略,保持森林生態系統及其服務功能的長期健康穩定,應該是我國林業今後發展的必然選擇。事實上,我國在林業21世紀議程中已經明確地將建立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作為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這是我國林業半個多世紀發展的經驗,也是發達國家幾個世紀林業發展最終採取的路子,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借鑒。
當前,我國森林資源的結構調整任務十分繁重而緊迫。我國有4600萬公頃的人工林,而且近幾年來還以每年600萬~1000萬公頃以上的速度增加。這些人工林中有相當一部分面臨著林分結構簡單,中幼齡林分比例較大,抵抗森林病蟲害和外來有害生物入侵能力較弱,發生森林火災的風險較大等問題。從生態安全的角度來看,必須進一步調整林種布局和樹種結構,從「綠起來」轉向全面發揮主導功能。從可持續地提供木材產品來看,需要對大面積的中幼齡林採取撫育間伐措施,調整徑級結構,積極培育珍貴樹種;從系統穩定和控制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的角度來看,需要發掘和培育我國優良的鄉土樹種資源;從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方面看,林業不僅要「佔山」、「還鄉」,還要「進城」,要大力發展城市林業。森林健康,不僅對傳統林業建設的目標起到更為強勁的推動作用,而且對開辟森林資源經營和培育市場,創造社會職業需求,提高林業經營科技含量,增強農民專業技能和促進農民工就地轉化,促進農民增收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尤其重要的是,我國人均GDP已經達到1000美元,但實際上全國至少有3億以上的人口達到了4000美元以上。按照國際旅遊協會的標准,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個不亞於美國的生態旅遊潛在消費市場需求。生態旅遊的主體是森林,在目前比較貧困落後的山區農村,開發生態旅遊市場,將社會的投資和消費引向農村,引向森林,從而為城市財富向鄉村轉移創造了有效的途徑,對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別,創造社會就業具有重要意義。開發生態旅遊市場潛力的前提是健康的森林,而那些衰敗的森林、存在較大火災和病蟲害隱患的森林是沒有開發潛力的。
森林健康:中國尚處在起步和探索階段
記者:請問國家林業局在森林健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魏殿生:在過去的造林綠化工作中,我們從國情、林情出發,緊緊把握宏觀形勢,狠抓森林資源的培育和經營,質、量並重,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是符合森林健康理念的。在量的擴張上,近幾年來,每年造林都在億畝以上;在質的提高上,堅持「質為先」的方針,造林質量與林分質量一起抓,森林覆蓋率與林地生產力一起抓。為邁開我國森林健康的實質性步伐,2001年,中美林業聯合工作組確定將森林健康列為中美兩國的優先合作領域,共同開展了中美森林健康合作項目,在北京市八達嶺林場、江西信豐、貴州麻江、雲南麗江、陝西佛坪選擇重點區域,分別進行了試點探索。這幾年,雙方互訪不斷,交流頻繁。我們已經3次組團赴美考察森林健康並培訓項目管理人員,已接待4批美國林務局專家來訪。2002年10月國家林業局與美國林務局在貴陽聯合召開了中美森林健康研討會。最近,我們組織知名專家對試點項目區建設進行了評估,得到了專家的高度評價。當然,工作還處在起步和探索階段,還有大量的工作等待我們去做。
森林健康:採取措施深入推進
記者:我國對進一步推進森林健康工作有什麼打算?
魏殿生:森林健康理念縱貫森林資源培育的全過程,在經營、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中都要貫徹森林健康思想。推進森林健康是一項綜合的、涵蓋面很寬的工作,需要法規、政策、管理、技術、科研等各方面的共同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進一步加強中美森林健康合作,加強技術和人員交流,借鑒美國森林健康的經驗,提升我國森林健康戰略。二是繼續開展試點工作,並在試點的基礎上不斷總結成功經驗。三是將森林健康的理念寫入正在組織編制的我國「十一·五」林業發展規劃之中。四是與各司局聯合開展攻關,以現有試區為基礎,解剖「麻雀」,調整政策,為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森林健康打下基礎。五是舉辦不同層次的研討班,加大森林健康的宣傳力度。
保護天然林:重新認識林業經濟
韓琳
新春又快到了,正是萬木開始復甦的時候。對1998年夏天的特大洪災,人們還記憶猶新;限伐森林、保護天然林的國家政策如何實行,對林業經濟將產生怎樣的影響,也仍然是人們關心的問題。
保護天然林工程全面啟動
制止亂砍濫伐、保護森林,早就是人們關注的問題,但直到去年的特大洪災發生後,各級政府才下定決心全面實施保護森林的措施。去年8月20日,四川省政府發布天然林禁伐布告。10月1日,四川全省禁伐天然林。自那時以來,全國重點地區的天然林保護工程已全面啟動。
所謂天然林,是天然更新的森林,在形成方式上不同於人工繁育而成的人工林。天然林又分為原始林、次生林、殘次林等幾種類型。目前我國的天然林面積約為8726公頃,佔全國森林面積的65.3%,大部分是次生林,原始林僅佔2%,主要分布在內蒙、川、藏一帶。天然林在保持水土、涵養水源、防止荒漠化、保持生物多樣性等方面有著人工林無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建國以來,國有林區計劃內採伐的木材絕大部分出自天然林,致使天然林資源急劇下降。這次由國家林業局主持推行的天然林保護工程主要是針對歸屬於135個重點國有林區、集中連片分布的天然林,面積約為2900萬公頃,佔全國天然林面積的33%。
保護工程將分兩期實施。第一期為1998-2000年,在此期間內完全停止禁伐區內的森林砍伐,調減木材產量1500萬立方米,將禁伐區內的森工企業轉變為營林事業管理單位。第二期是2001-2010年,要使天然林得到進一步恢復,實現木材生產以採伐天然林為主向經營利用人工林方向的初步過渡,使人工林木材產量占木材總產量的一半左右。工程實施范圍涉及雲南、四川、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17個省(區、市)的重點國有森工企業,以及長江、黃河中上游地區生態地位重要的地方森工企業。
保護天然林工程還要求加快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加大退耕還林力度,堅決制止毀林開墾,大力加強商品林建設。工程帶來100萬林區職工下崗分流,國家已投入30億元資金安排富餘職工轉產,並計劃在3年內投資195億元。
重新認識林業價值
保護天然林工程給林業及整個國民經濟所帶來的,決不只是經濟意義上的影響。國家林業局天然林保護工程管理中心的張佩昌主任說,通過保護天然林工程的實施,林業部門將推動林業體制的改革和經營思想的轉變,首先就是對林業價值的重新認識。長期以來,由於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人們對森林價值的認識局限在經濟價值上,森林的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長期遭到忽視;而在經濟價值方面,人們的認識又局限在木材及木材加工上。因此,伐木及木材加工就成了我國林業經濟的主體。
但實際上,森林的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是經濟價值的6—7倍。森林具有涵養水源、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減少污染、調節氣候、凈化空氣以及保持生物多樣性等多種功能。據中國林科院侯元兆研究員在90年代中期主持的「中國森林資源價值核算研究報告」中的說法,我國森林的經濟價值達17414.51億元,環境資源部分的價值為75218億元。這里還有另外一組數字,也可以說明問題:只講木材,粗略地算,林業所創的GDP在50年代佔全國整個GDP的6-7%,到70年代就降為2-3%,現在還不到1%。可見「木頭經濟」份量越來越輕。
即使在經濟效益方面,提供木材也決不是唯一的。從廣義的方面理解,林業應該是以森林為依託的龐大產業,包括木材及木材加工、林業化工產品、葯材、森林旅遊等等。
保護天然林工程就是要將過去以利用木材、經濟效益為主的傳統林業經營思想,改變為以生態效益為主、兼顧經濟和社會效益;改變林區單一的產業結構,開展多種經營。目前我國松香的產量居世界第一;天然林得到保護後,有些林業化工產品、森林食品及各類動植物將大量增加,質量也將有所提高。森林旅遊也在各地方興未艾,全國已經建設了574處以森林為主的自然保護區和3000多處各類森林公園。有關部門研究認為,林業可向社會提供1100多種林副產品,這些都將使林區的多種經營具有更多資源。
林業管理體制改革亟待加快
改革開放20年來,各行各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林業管理體制仍然具有很強的計劃經濟特性,林業一直存在著企、事不分和政、企不分的問題。一方面,林業的管理、養護應該是政府的事,屬事業性質。據悉,日本、芬蘭等西方國家就將整個林業作為事業單位來管理,由國家出錢養著,賣木材的錢也上交國庫。但在我國,這方面的工作一直由國有林場負責。全國有生態型國有林場1459個,經營有林地872萬公頃。這類林場培育的森林資源以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主,受益的是全社會,但是對他們自身來說,並不能轉化為直接的經濟效益。
另一方面,伐木、加工等創造經濟效益的事,才是企業行為。國有林場、森工企業為了生存,必須創造經濟效益,也就是只能砍樹。但是,森林資源是由國有林場管的,沒有制約,有制約也制約不了。這就好比國有林場既扮警察,又當小偷,結果可想而知。
國家林業局政策法規和體制改革司陳根長司長說,人們常說國有企業負擔重,主要指企業要承擔職工退休養老、辦學等方面的責任。而對於森工企業來說,這些還只是小頭,大頭在於管理、養護森林,為國家創造生態、社會效益上。所以,要使保護天然林的工程得到長期、徹底的落實,就必須進行林業管理體制改革,實現企業管資源向國家管資源的轉變,把資源管理的行政職能從企業中分離出去,把一部分森林工人轉變為管護工人,成為國家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部分純採伐和加工工人作為企業完全分開。這就是管理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張佩昌主任說,保護天然林工程實施後,管理體制的改革要從天然林保護區開始搞起,逐漸向全國推廣。
林區經濟出路何在
木材是一種使用非常廣泛的原材料,而林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也佔有一定的份量。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後,我國的林業經濟是否會大幅度地縮水?陳司長說,保護天然林不等於一棵樹也不砍,只不過將來要砍的樹會更多地取自人工林。我國人工林保存面積已達3300多萬公頃,居世界第一,有的已到成熟間伐期,仍然能為社會提供相當數量的木材,只不過大件木材將要有所減少。因此,禁伐措施對林業經濟的影響只是結構性的,而非全局性的。
陳司長進一步指出,林業部門應在實施天然林保護以外的地區,對現有森林實施分類經營,將其中大約佔30%左右的森林作為重點保護生態林,嚴加保護。將其餘佔30-40%的作為一般保護生態林保護起來,剩下的30-40%作為商品林,生產社會需要的木材和林產品。新增森林也要實施分類經營。
由於諸多原因,我國的國有林業,尤其是東北、內蒙古國有林區從8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經濟滑坡,企業負擔重,職工生活貧困。一些林業專家指出,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後,林區經濟要走出困境,除了加快營造速生豐產林及林果等商品林以外,還必須因地制宜,開展多種經營,同時發展木材精深加工,走工業化的道路。
舉例來說,江蘇省虞山林場過去長期搞單一的林業經濟,結果年年虧損,只好伸手向國家要錢過日子。改革開放以來,林場走向以林為本、以市場為導向、多種經營、多產業開發的道路,一方面運用新技術改造傳統林業,發展優質、高產、高效林業,特別是竹筍兩用豐產林,使每畝林地的收入比以前提高了47.5倍,茶葉畝產增加了近1倍,另一方面大力發展工業加工及森林旅遊。結果工業銷售收入和旅遊收入逐年上升,到1996年工業利潤已達570多萬元,佔全林場總收入的2/3,旅遊業也獲利365萬元;林場的森林覆蓋率為95.8%,職工人均年收入達6719元。
湖南省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是1982年在原國營張家界林場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我國第一個森林公園。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和宣傳,現已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遊勝地,1992年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1996年接待旅遊人數為60萬人次,經濟收入達到3875萬元。
據張佩昌主任介紹,從大林業的角度說,全國靠木材和林產品為生的縣有400—500個,位於天然林保護區內的就有100多個,已有相當一批縣,通過發展林產品的多種經營及深加工,走上了致富之路。我們相信,禁伐森林,並沒有改變林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反而給林業部門帶來了改變傳統思想的契機,只要調整思路,堅持改革,盡管任務艱巨,林業經濟一定能走上一條健康的發展道路。
❿ 砍乏森林能形成霧霾嘛
今年3月12日,是我國第36個植樹節。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植樹節註定是不尋常的。這是因為近來全國大范圍地區被霧霾困擾的現實,讓人們對植樹造林、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有了更多、更深的認識。 今天,《生態�話題》以植樹治霾為議題,刊發一組評論文章,全方位評析植樹造林對於破解治霾難題的實踐意義,也呼籲大家坐而論道的同時更要起而行之,把對環境的種種關注轉變為植樹行動。敬請關注。 植樹與治霾能扯上多大關系? ——劉慎元 潘春芳 從2月21日開始,幽靈般的霧霾盤踞華北上空整整一周,喘不過氣來的人們焦急地盼望著,盼望著,終於等來了一場姍姍來遲的北風和久違的小雨,被「霾」的人們才得以暫時成功「獲救」。 毫無疑問,霧霾已成為中國人民的「心肺大患」,但等風靠雨治理霧霾終究不是個辦法。那麼,在公眾的心目中,治理霧霾最有效的方式是什麼? 2月25日,在大江南北上百萬平方公里遭遇十面「霾」伏的時候,鳳凰衛視《全媒體全時空》節目推出網友調查,請網友在五個選項中投票選出治理霧霾最有效的方式。這5個選項是:A、多種樹加大綠化;B、工廠停工;C、限制車輛出行;D、購入空氣凈化設備;E、停止燒煤燒烤等。 截至目前,共有超過13萬名網友參與投票,其中,57.45%的投票網友認為應多種樹加大綠化,21.32%的人認為應限制車輛出行,13.95%的人認為應停止燒煤燒烤等,6.93%的人認為污染工廠應停工,0.35%的人認為應購入空氣凈化設備。 對於霧霾這一當下熱點公共事件,鳳凰網友在參與投票的同時,也沒放棄灌水評論、表達意見的機會。和其他網路調查一樣, 這次調查也遭到部分網友的跟帖吐槽。 北京市網友草根-101說:又一道偽命題。霧霾形成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尚無定論,就讓大家來選怎樣治理。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網友玉米大王說:5個選項都不靠譜,沒得選,霧霾是無度房地產、高排污工廠、無度消費資源和天氣影響所致。大冬天樹都沒葉,光桿,對治霧霾有什麼用? 湖北省黃岡市網友wan100nzmf說:上面的選項是扯淡,找出原因,治理源頭,加快經濟轉型,宣傳環境意識,這是個多選題,正確的手段你卻一個也沒有,還弄幾個扯淡的答案,就A靠點譜。 中國網友其唯春秋說:樹再多,能吸附多少霧霾?關鍵是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唯GDP是從。 河北省石家莊市網友潤哥1638說:全種上樹,在森林中到處是排污工廠也會有霧霾,主要還是應先解決霧霾源的問題,而非吸霧霾,沒有霧霾產生,就不用吸了,就像是生孩子,沒懷上,就不用流產了,第一種考慮種樹的人的思維是:先懷孕,再流產,而不是在辦事之前採取安全措施。 這個調查及其結果的科學性、專業性、有效性暫且不論,但57.45%的網友把多種樹加大綠化列為治理霧霾的首選,也從某種意義上反映了公眾對於治理霧霾的一種輿論趨向。很多參與調查的網友在跟帖中表達了自己的理性思考。 廣西南寧市網友靈水俠客說:看一看近幾年本地增加了多少的煙囪就明白了我們該怎麼做了,以前經濟欠發達,但到處都是山清水秀、空氣新鮮;而今,人們口袋裡的錢多了,但上下班或走路時都要戴口罩。霧霾治理的過程是相當漫長的,必須要有決策層下決心綜合治理才行! 廣東省深圳市網友woyunsiloa:樹沒了、湖泊沒了,干凈的河也沒了,於是,霧霾來了。 湖南省懷化市網友心坎話語1954:多種樹,並不是將山中的大樹移到城市,而是必須從播種到成林,大片大片地發展、保護、禁止砍伐。大樹移到城市後,無根系,遇風即倒,同時,將它從山寨、山林中移出後,保護山川山林的植被破壞了,水資源也越來越匱乏。 遼寧省大連市網友古泉堂:城市高樓建設的後遺症,人為地改變自然,是要付出代價的。 植樹與治霾究竟能扯上多大關系?植樹節前夕,本報記者就此問題專門采訪了北京林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森林對PM2.5等顆粒物的調控功能與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余新曉教授。他說,在科學的定量監測數據出來之前,森林對於治霾的作用,更多的還是攔截、吸附、過濾的作用,這跟防護林抵禦風沙的作用大致是相似的,嚴格地說,植物對PM2.5的調控,就是一種滯塵作用。種樹植綠就是增加森林植被的體量,提高滯塵作用,當然,也就提高了森林植被調控PM2.5的能力。 其實,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普通民眾,都一直將森林稱之為「地球之肺」,把森林植被譽為「天然除塵器」、「氧氣製造廠」,由此也可以看出,植樹綠化與治理霧霾不僅能扯上關系,而且還能扯上比較大的關系。很多參與調查的網友表示,從眼前的現實和切身的感受來看,植樹造林的意義遠不止綠化家園、美化河山那麼簡單,更關繫到人們的身心健康與未來福祉。 當然,正如新疆網友栗石發帖所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霧霾的形成是長期盲目發展經濟、導致生態遭受嚴重破壞的結果,任何單一的措施和妄圖在短期內將其治理的好想法都是徒勞的。 用「林業經濟」思維驅散霧 ——范子軍 2013年以來,霧霾籠罩全國多個城市,環境問題成為大家共同關注的話題,越來越多的民眾渴望能夠走進森林,2013年我國森林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大力推進城市森林建設,也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成為林業改善生態和民生的有力抓手和突出亮點。被稱為「城市森林」的昆明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3月4日鳳凰衛視) 「森林城市」昆明,榮膺「國家森林城市」,是昆明的驕傲,也是昆明人的自豪,更讓不少外地人艷羨不已,尤其備受空氣污染和霧霾困擾的地區,大家無不希望自己所在之地都是「森林城市」、「天然氧吧」,這既是對新時期林業工作提出新要求,也不啻是「林業經濟」發展的新契機。 一來霧霾大面積肆虐越來越常見,樹木等植物凈化空氣的功效越來越受到重視、被寄予厚望。二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決定,進一步明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方略,不負眾望、履行職能、創新實踐,發展「林業經濟」,林業部門理當有所作為、積極作為、能動作為。 筆者之所以提出「林業經濟」的概念,一方面,在市場經濟時代,運用經濟手段促進林業發展、環境保護升級,是形勢發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國家提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林業資源、環境資源的配置自然也離不開市場,通過經濟、利益杠桿激活林業經濟的發展,確保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眼下正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每到這個時候,各種與植樹相關的活動層出不窮。而用「林業經濟」思維在驅散霧霾的斗爭中建功立業,在生態文明的建設中貢獻力量,首先就要求用經濟手段激發公眾植樹造林的熱情,調動公眾植樹造林的積極性,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實效性,確保樹木、森林覆蓋面積得到實實在在的持續增長,避免只見數字、不見樹木。其次,可以嘗試通過經濟手段增強人們的護林、愛林意識,比如鼓勵單位和個人「認植認養樹木」、開發各種立體綠化項目,對綠化成績突出者予以獎勵,對不達標或者破壞綠化、林區等行為給予經濟處罰,等等。同時,大力發展森林旅遊,將相應的收入用於反哺林區建設,努力實現良性循環。 建設生態文明,優化生活環境,不僅需要林業部門行動起來,而且需要各個部門的積極配合和全社會的共同行動,擁抱「林業經濟」的春天,說到底還是為了更好地建設美麗中國,實現偉大中國夢,不斷提升我們自己的幸福感。 以樹抵霾是當「霧」之急 ——溫雅莉 近日,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第八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等情況,在談到林業建設和治理霧霾天氣的關系時表示,森林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阻擋、吸收污染物和沙塵、粉塵,但不能從根源上解決這個問題。(2月25日中國網) 趙樹叢的回答實事求是,清晰地表明了這樣一種觀點:森林和林業能夠阻止一些微塵和污染,對治理霧霾天氣確實會產生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霧霾是工業生產方式和人們行為方式帶來的產物,僅靠森林和林業並非治本之策。 盡管如此,森林資源和林業建設對減少空氣污染、緩解霧霾發生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不可替代的。所以,對治理霧霾而言,林業既不應妄自尊大,也不該妄自菲薄,而是要科學分析,合理利用,敢於擔當,爭取有更多作為。 近期,我國中東部尤其是華北地區霧霾嚴重,除了人口眾多、工業集中的原因外,與這一地區的森林資源、濕地資源數量較少、質量較低不無關系。而我國西南地區霧霾發生之所以輕微,除了地形構造、資源結構的原因外,也與這一地區的森林資源、濕地資源較豐富有關。好的綠化植被、生態環境對沙塵的產生與傳播能起到阻滯作用,而沙塵會產生不少的PM2.5微粒,PM2.5正是霧霾中的主要有害成分。因此,林業建設與緩解氣候變化關系密切,森林資源越好,綠地面積越多,霧霾的產生就會越少,空氣就會越清新。 一棵正常生長的樹木,就是一台綠色環保的「吸塵器」。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發現,很多樹種的樹葉表面都長有細細的茸毛,上面有油脂、黏液等分泌物。而大氣中懸浮的粉塵、微粒,尤其是PM2.5顆粒物,本身重量非常輕,經常在空氣中飄來飄去,很難落到地面,但當它漂浮到樹的葉片表面時,往往會被葉片的細茸毛、分泌物吸附住,難再繼續飄舞,減少了對人體的侵害。一棵直徑20厘米的國槐,其葉片一個月的吸塵量達700多克,除了國槐外,丁香、銀杏、紫薇、毛白楊等樹木也有極強的吸塵能力,在路旁栽植這些樹種,不但能吸附車流揚塵,還能吸收汽車尾氣,起到很好的治霾效果。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大氣良性循環系統的核心,具有減除微塵、凈化大氣的功能。霧霾的剋星是雨水,而良好的森林生態系統能帶來風調雨順的大氣環境,減輕霧霾的形成。為了研究生物措施對空氣中的顆粒物的影響,2013年1月16日國家林業局啟動了《森林對PM2.5等顆粒物的調控功能與技術研究》項目,對大氣中的顆粒物,森林阻滯和降低危害的功能有多少?森林是如何吸收、轉移的?什麼林相有更強的吸附能力?將會在今後提供科學的研究數據來解答這些問題。 眼下,又到了植樹造林的好時節,作為改善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和有效手段,植樹造林能保持一定數量的國土綠化面積,能起到防風固沙、涵養水分、減少揚塵和噪音污染等作用。因此,作為一項全民參與的活動,每個公民都應該積極主動地投入義務植樹活動,為我們渴望的藍天、綠樹、清泉而盡力。當然,植樹造林並不只是「3�12」植樹節的事,而是要常年不斷地進行,而「植樹節」的意義也不是單純植樹,更多的是要引起人們對於生活環境、綠化國土的關注。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甩掉被霧霾蓋頂的「黑帽子」,進而實現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的美好願景。 另外,對於治理霧霾,除了利用樹木枝葉直接吸附、減少空氣中的顆粒物外,森林和林業還可以從多方面發揮作用,正在召開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林科院研究員楊忠岐表示,北京的霧霾目前都需要風來吹散,近些年植樹造林工程做得好,北京的風沙很少了,但霧霾卻吹不走了。他提出設想,可以借鑒夏天穿堂風的原理,建造一個林帶,形成一個生物的穿堂風,來吹散霧霾。日本東京在工業化前期也曾經飽受空氣污染之苦,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多渠道整治污染,手段之一就是城市綠化,東京的綠化很少種草而是種樹,不但要綠化面積,還追求綠化體積,對凈化城市空氣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當然,環境出現問題,表面上看是污染問題,但背後反映的卻是整個社會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以及生態觀念問題。霧霾現象日益加重,或是政府在產業規劃上出了問題,或是社會的消費觀存在問題,因為各方關系不協調,導致環境功能結構發生變化,最終引發環境危機。對此,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大力推廣林業產品,大力提供綠色服務,大力提倡綠色消費,都會對治理霧霾、減少污染、改善環境有所裨益。 環境糟糕是目前最大的民生問題之一,生態林業是最受歡迎的民生產業。老百姓迫切期待改善空氣質量,務林人應義不容辭投身於此項事業。空氣污染治理是一個艱巨和持久的過程,只有通過長期不懈的努力,藍天白雲才不是一個遙遠的夢。 治霾攻堅,森林是可靠的戰友 ——錢兆成 《人民日報》有段話說得好:「牽著你的手,卻看不見你」,這不是美麗中國,「厚德載霧,自強不吸」這不是全面小康。濃霧重鎖的城市污染再次警醒我們:隨著經濟發展的快速向前,工業化、城鎮化還將持續,能源消耗不斷增加,空氣污染防治依然面臨巨大挑戰。 而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筆者以為,除了加快轉變工業生產方式,努力改變人們行為模式以外,森林在解決霧霾的攻堅戰中也扮演必不可少的角色。為什麼這么說呢?眾所周知,霧霾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空氣中含有PM2.5污染物,而據專家介紹,污染物的剋星是強降雨,一般只有持續性降雨,才能有效地驅散空氣污染物。 而森林正是大氣良性循環系統的核心。中國需要很多相對高覆蓋率,高質量的森林資源。良性循環的大氣環境依靠的不是別的,正是森林。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水汽環境,便沒有穩定的降雨,中國的霧霾天氣就難以完全消除。從某種意義上講,培育良好的森林資源是當務之急,其作用顯而易見。 然而當下的中國恰恰缺少和諧的水汽環境,其原因也很明了,我國的森林覆蓋率過低、濕地銳減,自然草原退化嚴重。某種程度上講,中國的霧霾就是高速發展的工業與相對滯後的林業之間的矛盾所產生的必然結果。一方面,工業在迅猛發展,空氣中的沙塵、灰塵、硫酸、硝酸等粒子在迅猛增加;可另一方面,植被被破壞,森林質量不容樂觀,從而致使植被以及土壤的水分涵養水平高速下降,最終極大地降低了水循環規模,進而大大降低空氣濕度和降雨量,嚴重破壞了森林可以凈化大氣的功能。 另外,森林除了起到水汽循環的作用,它還可以通過覆蓋地表減少PM2.5來源,起到減塵作用。樹葉的葉面可吸附並捕獲PM2.5,起到滯塵作用;樹木的表皮可吸收和轉移PM2.5,起到吸塵作用;而樹木可以直接降低風速促進PM2.5顆粒沉降,起到降塵作用;林帶還可以改變風場,從而徹底阻攔PM2.5進入深度區域,起到阻塵作用。 總而言之,我們的城市實在太需要一片鬱郁蔥蔥的森林了。這方面,歷史早已給了我們鏡鑒。歷史上,英國首都倫敦曾因污染嚴重而成為「霧都」。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期,倫敦每年的重度霧霾天氣均在30天-50天。嚴重的時候,整個城市都被籠罩在遮天蔽日的灰黃色霧霾中。 嚴重的霧霾促使英國政府下定決心治理城市空氣污染,用20年時間摘掉了倫敦「霧都」的帽子。在倫敦治霧的過程中,一方面,政府通過立法,決心不計成本地減少煤煙排放。另一方面,在寸土寸金的倫敦城市中心區,有三分之一的面積被花園、公共綠地和森林覆蓋。雙管齊下之後,一些短期的經濟效益雖然受到了影響,然而長期來看,倫敦總算摘掉了「霧都」的帽子,英國政府的做法顯然是劃算的。 毋庸置疑,生態環境的惡化不但會導致直接的經濟損失,而且也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生態環境不僅是一種文明,也是一種資產。此種觀念應該日益深入人心。這時候我們的政府也應該更好地將人力財力物力投入到森林資源的建設之中。與此同時,民眾參與植樹造林是治理PM2.5的不二法門。對於中國目前的環境狀況,植樹造林既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責任。一抹抹鮮嫩的綠色,不僅裝點著被鋼筋水泥包裹的城市,也是這座城市活力的源泉。人們種下的每一棵新樹苗,都是在為更好的生態環境祈願。 空氣問題考驗的不僅是民眾的呼吸系統,也同樣考量著我們所有人的觀念和態度。污染非一天形成,治理也絕非一蹴而就,這是一場長期的攻堅戰,而在這場攻堅戰中,森林是我們可靠的戰友,植樹造林就是我們力所能及的行動。 種樹是「性價比」較高的治霾之道 ——錢夙偉 近年來,我國霧霾天氣的波及范圍越來越廣,持續時間也越來越長。尤其是去年全國遭遇史上最嚴重霧霾天氣,波及25個省份,100多個大中型城市,全國平均霧霾天數達29.9天,創52年來之最。空氣質量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息息相關,藍天白雲是人們對美麗中國最樸素的理解,治理霧霾已是生態文明建設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霧霾大面積集中爆發是大自然發出的警告,告訴我們發展需要轉型、增長需要升級。國家也已出台一系列措施、打出組合拳,堅決減少污染物排放,嚴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新增產能,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下工夫,用法律、標准「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然而,這顯然還不夠。有分析認為,森林是大氣良性循環系統的核心。沒有一個相對均衡的高覆蓋率、高質量的森林資源,中國的霧霾天氣很可能無法完全得以解決。確實,森林是地球的「綠肺」,也是治霾的有效「武器」。據資料顯示,林木對於大氣中的粉塵污染能起到阻滯、過濾的作用。由於林木的枝葉茂盛,能夠減小風速,因而可以使大氣中攜帶的大粒灰塵沉降地面。同時,植物的葉表面粗糙,而且多生有茸毛,有的還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質,這些都能吸附、滯留空氣中的一部分粉塵,從而使大氣得到凈化。例如,草地吸附粉塵的能力比裸露的地面高70倍,而森林吸附粉塵的能力比裸露的地面高75倍。1公頃的毛白楊林,一年之內吸附的粉塵就有68噸之多。 實際上,以植樹造林「抵禦」霧霾,不乏成功的經驗。比如霧霾污染也曾經困擾倫敦,19世紀,英國進入工業急速發展期,倫敦工廠所產生的廢氣形成極濃的灰黃色煙霧。「霧都」、「陰霾」、「昏暗」等詞在19世紀的英國名著中常常出現。英國人為摘掉「霧都」的帽子,經過了半個世紀的努力治理空氣污染。一方面,倫敦市嚴格約束廢氣排放,有效減少煙塵和顆粒物,同時,不可忽視的一個有力措施,就是植樹造林,在城市外圍建造大型環形綠地面積達4434平方公里,使得綠化帶是城市面積的三倍,真正成為森林城市,也從此告別了霧霾。 植樹造林不僅於治理霧霾有著重要作用,由於森林有著製造氧氣、凈化空氣、過濾塵埃、殺滅細菌、消除雜訊、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等功能,森林又是最美的風景,因此森林是宜居家園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且,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植樹造林是造福子孫萬代的千秋大業。也因此,種樹可以說是「性價比」較高的治霾之道。 我國是森林資源貧乏的國家,目前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僅為21.63%,遠遠低於全球31%的平均水平,而沙化土地面積卻超過國土面積的1/5,水土流失面積超過國土面積的1/3。生態環境惡劣、生態承載力不高的形勢相當嚴峻,同時,出於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經濟建設中漠視生態環境,盲目亂砍濫伐,依然屢禁不止,不斷加劇的荒漠化,於霧霾起著「助紂為虐」的作用。顯然,無論是治理霧霾,還是阻擊荒漠化,守護我們的家園,乃至建設美麗中國,都必須全民動員,大力植樹造林,大幅提高森林覆蓋率美國進口普衛欣天貓。尤其是面對霧霾的肆虐,每個國民都更要有人人參與植樹造林的緊迫性和自覺性,無論如何,植樹造林已是時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