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比特幣ftp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比特幣ftp

發布時間: 2022-05-05 02:19:20

『壹』 139 455 等埠封閉情況下有什麼好的共享途徑

內部郵件,ftp,http,即時通信軟體,
或者自建以上各系統。

『貳』 btc鍵盤所有F鍵都不好使,怎麼辦

鍵位沖突!

換鍵位.不過有的鍵盤再怎麼換還是沖突的,只有換鍵盤了,這是一點辦法也沒有的.
建議不要買很高級的鍵盤,通常越高級就越容易沖突,特別別買微軟的,必鎖!

附:以下是資料
什麼是鍵位沖突

首先我們還是了解一下什麼叫做鍵位沖突吧,鍵位沖突是至今一個成品鍵盤無法迴避的問題。簡單的舉個例子,當我們在電腦操作中同時按下Ctrl+Alt+Del的時候,電腦只識別按下了Ctrl+Alt,而是別不了DEL,這個就叫做鍵位沖突。當然這個問題是不可能發生的,符合WINDOWS標準的鍵盤,其他鍵位是否能夠正常的識別組合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三個組合必須要沒有鍵位沖突才可以出廠,不然不能重啟動的鍵盤誰會要哦。

對於鍵位沖突我們是這么定義的:當在操作鍵盤的過程中,同時按下兩到三個鍵的時候,鍵盤卻只能正確的識別前兩個鍵,對第三或者第四個按鍵完全沒有響應。然而這些問題往往都存在與游戲當中,而對於WINDOWS的組合快捷鍵是不太可能存在沖突的。

對於鍵位沖突一般大家的心態分為兩種,一種根本不關注鍵位沖突,甚至根本不了解,比如他在玩KOF的時候,發現對手可以通過鍵盤操作放出XX必殺技,可是自己怎麼嫻熟的操作都不能完成這個動作,這個時候悔之晚矣。

而另一種則是非常痴迷於游戲的超級發燒FANS,他們一直在苦苦尋找「沒有鍵位沖突」的游戲極品,如同武林高手瘋狂的找尋武功秘技一樣。由於偏好的關系他們對鍵位沖突的核心問題並沒有非常清楚的了解,以至於稀里糊塗的找尋自己烏托邦式的夢想。

我們都清楚,現在的鍵盤技術採用的是非編碼的薄膜接觸式結構,這樣的構造是任何一個按鍵都有上下兩層薄膜的觸點,我們將鍵盤拆開後,就會發現在任何一層薄膜上,導線數都遠少於按鍵數,而且每一條導線都同時連通多個按鍵的觸點,而且,上層和下層的任何兩條導線都最多隻在一個按鍵上重合。也就是說,上層的1號導線可能會同時經過1、2、3、4、5等鍵,而下層的1號導線可能同時經過1、Q、A、Z等按鍵,且兩條導線只在1鍵上重合。

這樣,根據上層薄膜和下層薄膜所經過的按鍵,就可以排出一個類似下面的表格:

上層導線 1
上層導線 2
上層導線 3
上層導線 4
上層導線 5
……

下層導線 1
1
2
3
4
5
……

下層導線 2
Q
W
E
R
T
……

下層導線 3
A
S
D
F
G
……

下層導線 4
Z
X
C
V
B
……

……
……
……
……
……
……
……

沒一個鍵盤的處理晶元中都會有類似這樣原理的一張表,而設計者為了減少鍵位沖突也是都絞盡腦汁的去修改鍵盤的線路排列和資料表格,盡量讓常用的游戲,快捷鍵不互相沖突,但這是使盡可能的減少,絕對不是完全消除。現在大家理解為什麼我們用熱啟動的Ctrl-Alt-Del不會出現沖突?四個方向按鍵不會沖突的原因了吧?人而人算不如天算,就偏偏會有一些鍵盤撞到了游戲的槍眼上,這樣就導致了鍵位沖突。所以說沒有鍵位沖突的鍵盤在現在的鍵盤設計中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有廠家宣傳他的鍵盤(至今來說)沒有鍵位沖突,如果不是反樸歸真,就是相當的荒謬的。

總結:

1.如這一段中所說,鍵盤的鍵位沖突是根據設計者設計晶元數據的巧妙性所掛鉤的,也就是說鍵盤在使用不相同型號,品牌的集成塊(也算是鍵盤的CPU了)時,鍵位所沖突的地方也不會完全一樣。

2.對於非編碼結構的鍵盤來說不不存在鍵位沖突是絕對的不可能。其中解決辦法只能是游戲廠商,鍵盤製造商,相互協調,盡量避免鍵位沖突的出現。所以前面說那種狂熱游戲FANS的想法是比較烏托邦的。

選擇「沒有鍵位沖突」的鍵盤

大家一定覺得奇怪,為什麼我之前說現在的鍵盤不可能迴避鍵位沖突,現在又說可以找到「沒有鍵位沖突」的鍵盤呢?這個不是自相矛盾么?其實我的這個說法是相對的同時也幫助大家更好的正視「鍵位沖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與DIY一樣,合適就是最好的。雖然如此,但是這部分不會和以往的鍵盤選購文章相同(具體看到後面就知道拉),我所告訴大家的是如何選擇稱心如意的鍵盤,也就是不會影響到自己日常習慣,游戲愛好的鍵盤。

我們通常都喜歡在電腦城購物,但是大家都知道,電腦城購買產品雖然可以當場試試有沒有大問題出現。但絕對不會讓你當場玩游戲進行測試吧?就算你說你買了鍵盤要玩玩游戲,商家也都會覺得你比較奇怪。如果剛巧碰上了商家的電腦里沒有你需要的游戲怎麼辦?難道現場安裝么?

我現在給大家介紹一款測試鍵盤的軟體,它不光能測試鍵盤是否有鍵位沖突,同時還可以檢測到鍵盤每個鍵的靈敏程度,它是由PassMark軟體公司所出品的一款鍵盤測試軟體Keyborad Test,這款軟體界面相當的簡潔直觀,並且體積相當的小巧只有1M不到。大家也不用操心移動問題了,就是磁碟也都容納的下。但是唯一不爽的是,它是一款共享軟體。

下載地址是:http://www.passmark.com/ftp/keytest.exe

開啟這個軟體之後,跳過一個注冊頁面,軟體的界面就顯示出來了。我們測試鍵盤的時候,按下需要測試的按鍵,不管你按幾個。如果這個按鍵有反映則會變成紅色,使用過的鍵被標為綠色也就是圖中的A區域,而圖中的B區域則是以文字的方式顯示你按下去的按鍵所反映出來的字母。這個軟體還有一個比較實用的功能,就是測試鍵盤理論平均可以打字的數量(半形英文)也就是C區域的地方拉。通過這個軟體鍵盤有什麼缺陷我們可以一覽無遺。

鍵位沖突較小的鍵盤

其實這一段本不想寫,因為需要得罪國內的一些廠商了。我們既然知道了鍵盤不可能沒有鍵位沖突。那麼到底最適合大眾的是什麼鍵盤呢?因為我也不是神,不是所有的按鍵習慣都符合讀者的口味,所以我這里簡單說一下比較有突出性能的鍵盤。

在我把玩鍵盤這么多年的日子裡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問題,這也是我至今不能理解的並且總結出來了一個理論。我先提出來一個問題大家看看了,為什麼鍵位沖突至今才被拿出檯面?細心的朋友估計都有所察覺,這不光是近年來FPS游戲火爆所導致,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大家都開始使用高檔的鍵盤了(基本逃不了國際幾大大鍵盤代工廠的產品 SK,BTC…)似乎以前大家都在用質量低劣的鍵盤時都對這個問題覺得無關緊要。

總結之後就能發現一個很奇怪的定律:越是價格、質量低廉的產品,玩游戲越是爽。反而那些高高在上的鍵盤都或多或少的有明顯的鍵位沖突,鍵位沖突最為出名的就是ELITE了,沖突的令人莫名其妙,甚至方向鍵都有沖突。可能是老天作弄人吧,既然鍵位沖突與手感不能完全意義上的兩權,但我們又決不向垃圾低頭。我們要手感,同時也要較不影響大局好鍵盤。

由於我們玩的這個超強另類無敵好玩的游戲的特殊性,我們的評判標准不能和那些玩魔獸,CS等自以為自己對鍵盤很懂的人用一個標准.我是上了當了,買的明基上個月剛出來的新品貝殼鍵盤,回家居然發現我能適應的O2鍵位設置方法全部鍵位沖突,無法游戲.因為鍵盤本身沒有質量問題,故我只能重新購買一個鍵盤--! 這次我做足了充分准備,帶了個測試軟體測試了一下午的鍵盤,關於鍵盤沖突,我做以下總結:

USB介面的不能購買,多媒體鍵盤不能購買,PS/2介面的小部分不能購買

就是說做為O2jam玩家,我們最好考慮購買PS/2介面的鍵盤,購買時要自帶測試軟體,確定無鍵位沖突後就可以購買了.測試軟體的使用方法:打開然後同時按下游戲中需要使用的7個按鍵,如果軟體顯示這7個鍵全部為紅色的話那麼說明這7個鍵不互相沖突,此鍵盤玩O2jam是理想的.這個軟體你按過的鍵全部顯示為綠色,用來測試鍵盤有無壞鍵.這個鍵盤測試軟體名字叫:keytest。

除了這個問題,對於O2jam玩家來說,我個人覺得挑選鍵盤還應該注意:
1.鍵盤彈性要好.這個你在購買時自己按按感覺下就可以了
2.鍵盤上面的字要是激光雕刻,不然經過O2jam的洗禮不久鍵盤上面的字就模糊了.這個主要看字印的凹凸感怎麼樣,凹凸感強的為好
3.鍵盤按鍵鍵程要短.這個鍵程越短按鍵反應時間就越快,像X架構的按鍵在這方面的表現就比較出色.一般來說筆記本鍵盤用的都是X架構。

那麼再說說X架構:從按鍵行程上來看,台式機鍵帽的按鍵行程平均為3.8-4.0毫米,筆記本電腦鍵帽的按鍵行程平均為2.50-3.0毫米,而"X架構"鍵盤保持了台式機鍵帽的優點,按鍵行程平均為3.5-3.8毫米,手感舒適。當分別測試鍵帽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以及按鍵中心五個部位的敲擊力道時發現,傳統鍵盤敲擊力道大而且不均衡,而"X架構"鍵盤的敲擊力道小而且相當均衡。也就是說,當我們敲擊"X架構"鍵盤時費力較小,不宜疲勞,而且作用力平均分布在鍵帽的各個部分,手感更加舒適。

剪刀腳與「X架構」
筆記本鍵盤採用的結構稱之為「剪刀腳」結構。因為筆記本鍵盤要求的厚度很薄,無法使用單軌直滑式結構。所以,筆記本鍵盤就使用了如圖所示的設計結構。將橡膠彈簧的尺寸縮小,使用專用的支架來承擔按鍵的壓力並保持按鍵的平衡。
剪刀腳結構很好的解決了單軌直滑結構尺寸大和易卡住的問題,但是由於剪刀腳結構的鍵行程很小,所以雖然有利於減小鍵盤的厚度,但手指受到的沖擊力很大,不利於提高鍵盤的手感。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IBM在設計經典的TP600系列筆記本的時候,找到了在筆記本鍵盤製造上最有經驗的明基公司合作,隨之明基設計出了後來稱之為「X架構」的新式鍵盤結構,從示意圖中可以看出來,「X架構」實質上是剪刀腳結構的一種變形,通過把剪刀腳延長,形成「X」型的支架,一方面加大了按鍵的行程,另一方面增強了按鍵的穩定性,使得同時保留了單軌直滑和剪刀腳兩種結構的優點。IBM筆記本鍵盤的手感長期被用戶稱道,和「X」架構的使用密不可分。

「X架構」主要為剪刀腳工作原理,運用兩組平行四連桿機構,以強迫運動方式運動,讓使用者無論是按觸鍵帽中心或者四個角落時,都能享受到順暢及一致的手感。相比之下,普通的台式機鍵盤,手指若是落在鍵帽的四個角落與落在鍵帽的正中間,所耗費的力道是完全不同的,這樣就會造成敲擊鍵盤時的手感很不一致。據大量試驗結果統計分析表明,傳統的台式機鍵盤在敲擊時所耗費的力道要比「X架構」高5~12倍。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0596957.html

『叄』 這兩年私有雲盤慢慢涌現,其優勢和劣勢在哪兒

私有雲盤的空間會更大,方便自己配置(比如網路雲盤超級會員最大5T),目前好多公有雲會內容檢測,好多東西是不可存的,可見公有雲是存在數據安全問題的!因此才有私有雲的立足空間

『肆』 怎麽讓比特彗星不下載http ftp ……

設置裡面取消就可以了嘛....慢慢看就會找到的啦

配置-下載-http下載
夠明顯了好不

具體參照http://my.mdbchina.com/tie/1339231/

『伍』 分布式計算怎麼出現的

分布式計算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傳統的C/S模型。如HTTP/FTP/SMTP/POP/DBMS等伺服器。客戶端向伺服器發送請求,伺服器處理請求,並把結果返回給客戶端。客戶端處於主動,伺服器處於被動。這種調用是顯式的,遠程調用就是遠程調用,本地調用就是本地調用,每個細節你都要清楚,一點都含糊不得。

集群技術。近年來PC機的計算能力飛速發展,而伺服器的計算能力,遠遠跟不上客戶端的要求。這種多對一的關系本來就不公平,人們已經認識到靠提高單台伺服器的計算能力,永遠滿足性能上的要求。一種稱集群的技術出現了,它把多台伺服器連接起來,當成一台伺服器來用。這種技術的好處就是,不但對客戶來說是透明的,對伺服器軟體來說也是透明的,軟體不用做任何修改就可以在集群上運行。集群技術的應用范圍也僅限於此,只能提高同一個軟體的計算能力,而對於多個不同的軟體協同工作無能為力。

通用型分布式計算環境。如CORBA/DCOM/ RMI/ DBUS等,這些技術(規范)差不多都有具有網路透明性,被調用的方法可能在另外一個進程中,也可能在另外一台機器上。調用者基本上不用關心是本地調用還是遠程調用。當然正是這種透明性,造成了分布式計算的濫用,分布式計算用起來方便,大家以為它免費的。實際上,分布式計算的代價是可觀的,據說跨進程的調用,速度可能會降低一個數量級,跨機器的調用,速度可能降低兩個數量級。一些專家都建議減少使用分布式計算,即使要使用,也要使用粗粒度的調用,以減少調用的次數。

還其一些混合形式(SOAP?),這里不再多說。我們主要介紹第三種分布式模型,這類分布式模型即適用於企業級應用,也適用於桌面應用。有的專注於企業級應用(如CORBA),有的專注於桌面環境(如DBUS)。它們的實現原理都差不多,基本上都基於傳統的RPC或者仿RPC實現的,下面介紹一下它們的基本原理。

我們先看一下分布式的最簡模型:

在傳統的方法中,調用一個對象的函數很簡單:創建這個對象,然後調用它的函數就行了。而在分布式的環境中,對象在另外一個進程中,完全在不同的地址空間里,要調用它的函數可能有點困難了。

看看傳統的C/S模型的請求方式,客戶端把參數通過網路發給伺服器,伺服器根據參數要求完成相應的服務,然後把結果返回給客戶端,客戶端拿到結果了,一次請求算完成。由此看來,調用遠程對象似乎並不難,問題在於這種方式不是網路透明的,每一個細節你都要自己處理,非常復雜。

要簡化軟體的設計,當然是網路操作透明化,調用者和實現者都無需關心網路操作。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可以按下列方法:

在客戶端要引入一個代理(Proxy)對象。它全權代理實際對象,調用者甚至都不知道它是一個代理,可以像調用本地對象一樣調用這個對象。當調用者調用Proxy的函數時,Proxy並不做實際的操作,而是把這些參數打包成一個網路數據包,並把這個數據包通過網路發送給伺服器。

在伺服器引入一個樁(Stub)對象,Stub收到Proxy發送的數據包之後,把數據包解開,重新組織為參數列表,並用這些參數就調用實際對象的函數。實際對象執行相關操作,把結果返回給Stub,Stub再把結果打包成一個網路數據包,並把這個數據包通過網路發送給客戶端的Proxy。

Proxy收到結果數據包後,把數據包解開為返回值,返回給調用者。至此,整個操作完成了。怎麼樣,簡化吧。

Proxy隱藏了客戶端的網路操作,Stub隱藏了伺服器端的網路操作,這就實現了網路透明化。你也許會說,根本沒有簡化,只是把網路操作隔離開了,仍然要去實現Proxy和Stub兩個對象,一樣的麻煩。

沒錯。不過仔細研究一下Proxy和Stub的功能,我們會發現,對於不同對象,這些操作都差不多,無非就是打包和解包而已,單調重復。單調重復的東西必然有規律可循,有規律可循就可以用代碼產生器自動產生代碼。

像DCOM和CORBA等也確實是這樣做的,先用IDL語言描述出對象的介面,然後用IDL編譯器自動產生Proxy和Stub代碼,整個過程完全不需要開發人員操心。

打包和解包的專業術語叫做marshal和unmarshal,中文常用翻譯為列集和散集。不過這兩個詞太專業了,翻譯成中文之後更加讓人不知所雲。我想還是用打包和解包兩個詞更通俗一點。

在以上模型中,調用對象的方法,確實做到了網路透明化。讀者可以會問,我要訪問對象的屬性怎麼辦呢?對象的屬性就是變數,變數就一塊內存區域,內存區域在不同的進程里完全是獨立的,這看起來確實是一個問題。還記得很多關於軟體設計書籍裡面講過的嗎:不要暴露對象屬性,調用者若要訪問對象的屬性,通過get/set方法去訪問。這樣不行了嗎,對屬性的訪問轉換為對對象方法的調用。

OK,調用對象的方法和訪問對象的屬性都解決了。還有重要的一點,如何創建對象呢。因為實際的對象並不固定在某台機器上,它的位置可能是動態的。甚至Proxy本身也不知道Stub運行在哪裡。如果要讓調用者來指定,創建對象的過程仍未達到網路透明化。通常的做法是引入一個第三方中介,這個第三方中介是固定的,可以通過一定的方法找到它。第三方中介負責在客戶端的Proxy和伺服器的Stub之間穿針引線。第三方中介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只負責幫客戶端找到伺服器,之後客戶端與伺服器直接通信。另外一種就是不但負責找到伺服器,而且負責轉發所有的請求。

以上的模型仍然不完整,因為現實中的對象並不是一直處理於被動的地位。而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會主動觸發一些事件,並把這些事件上報給調用者。也就是說這是一個雙向的動作,單純的C/S模型無法滿足要求,而要採用P2P的方式。原先的客戶端同時作為一個伺服器存,接受來自己伺服器的請求。像COM里就是這樣做的,客戶端要注冊對象的事件,就要實現一個IDispatch介面,給對象反過來調用。

自己實現時還要考慮以下幾點:

l 傳輸抽象層。分布可能是跨進程也可能是跨機器。在不同的情況下,採用不同的通信方式,性能會有所不同。做一個傳輸抽象層,在不同的情況下,可選用不同的傳輸方式,是一種好的設計。

l 文本還是二進制。把數據打包成文本還是二進制?打包成文本的好處是,可移植性好,由於人也可以看懂,調試方便。壞處是速度稍慢,打包後的數據大小會明顯變大。採用二進制的好處是,速度快,打包後的數據大小與打包前相差不大。壞處是不易調試,可移植性較差。

l 位元組順序和位元組對齊。若採用二進制方式傳輸,可移植性是個問題。因為不同的機器上,位元組順序和位元組對齊的方式都有些差異,在數據包中要加入這些說明,以提高可移植性。

『陸』 如何保護你的比特幣賬戶

如果說比特幣賬戶是去中心化的,那麼黑客也是去中心化的。應用區塊鏈技術的比特幣,其實並不比銀行賬戶安全,反而很容易受到黑客的攻擊。那麼,在虛擬貨幣的世界裡,如果保護賬戶資金的安全?

1.保密你的私鑰地址

比特幣地址是定義比特幣的分配和傳送終點所需的唯一信息。這些地址由用戶的錢包匿名產生。一旦地址被使用,與其有關的所有交易歷史便破壞了地址的保密性。任何人都可以查看任何地址的余額和所有交易。由於用戶通常需要透露他們的身份以便接收服務或貨物,這樣比特幣地址就無法保持完全匿名。鑒於這些原因,比特幣地址最好只使用一次,同時用戶必須注意不要透露地址。

在更換電腦的時候,要想辦法把原來電腦的硬碟銷毀。不要把比特幣的私鑰保存或者發布到雲、郵箱、收藏里。如果有網路管理員寫一個正則表達式來檢索文本,就能把這些資料都找到,從而破解用戶的賬戶。

2.保存在比特幣錢包

很多比特幣交易所都遭到過黑客攻擊。如果使用比特幣交易所的錢包,請使用谷歌等的「雙重認證」來確保安全性。虛擬貨幣發展過程中,發生過很多次比特幣交易所跑路的案例,交易所是擁有用戶的錢包私鑰的,不是保存比特幣的安全方法。

比特幣錢包客戶全,相對比特幣交易所的錢包服務更安全。不論選擇那種錢包,都應該選擇強密碼,不要使用和注冊郵箱相同的密碼。同時,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選擇多個存儲途徑,提高資產的安全性。

使用比特幣錢包的正版系統,定期更新安全漏洞,修補BUG可以提升安全性。有研究指出,iOS系統相對於Android更安全,因為Android系統目前存在的安全漏洞,可能相對容易被黑客攻擊。

3.識別釣魚網站

黑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釣魚網站。黑客會創建一個和比特幣網站很像的域名,可能通過郵箱等途徑發送給用戶,一旦用戶在這個網站嘗試登陸,黑客就會記錄他的登陸信息。

所以在點擊任何鏈接之前,都要保持著謹慎小心的態度。很多瀏覽器都有「網站釣魚檢查」的服務,如果細心識別網站的域名,是可以識別出釣魚網站的。

4.防範鍵盤記錄器

除了釣魚網站以外,黑客常用的攻擊方法還有鍵盤記錄器。鍵盤記錄是捕獲密碼最簡單的方法。按鍵記錄軟體的欺騙性是很高的,即使是技術宅也有可能信以為真。簡單地說,一個鍵盤記錄器其實就是一個腳本代碼,它一旦安裝在目標計算機的操作系統上,它就會記錄鍵盤上所有的敲擊,並發送給黑客,大多數是通過的FTP。

引入鍵盤記錄,其成功的方法取決於很多因素,包括操作系統,鍵盤記錄器的壽命,目標計算機的抗感染水平。鍵盤記錄器,通常是通過web瀏覽器注入的。目標機器的安全漏洞,是根據它所使用的瀏覽器的類型而定的;目標機器所安裝的操作系統,是否為正版,操作系統是否更新了最新的有關安全漏洞和錯誤修復。

5.小心USB竊取程序

竊取程序軟體會檢索你存儲在瀏覽器上的密碼和登錄憑據。一旦FUD,一些竊取程序可以是非常強大的。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個竊取程序是一個.bat文件,它可以通過在線的方式注入到目標機器,或者是通過USB驅動的方式。

6.使用代理和VPN

代理伺服器和VPN可以增加你比特幣錢包的安全性,盡管大多數人錯誤地認為,VPN使得他們在網上變得匿名了。但事實上,VPN只是提高了用戶的隱私性。VPN可以減少黑客訪問路由器打開埠的可能性,這也意味著他們能夠成功的可能性降低。

7.加密和備份錢包

錢包備份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防止電腦故障或人為失誤帶來的損失。如果計算機或手機丟失,錢包備份可以幫助找回這些比特幣。同時要對在線備份進行加密,任何通過互聯網能夠訪問的備份都應該進行加密。

如何備份錢包?首先關閉比特幣管飯客戶端,然後在主界面選擇菜單文件的備份錢包,將其中的wallet.dat文件復制到其它硬碟分區、移動硬碟或U盤中,即可備份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要備份整個錢包,而不是只備份私鑰。比特幣錢包有很多私鑰用於接收交易的找零,如果只備份了可見的比特幣地址的私鑰,資金中的很大部分可能都無法從備份中還原。還有要定期備份錢包,以確保所有最近的比特幣找零地址和新創建的比特幣地址都包含在備份中。

8.冷儲存

離線錢包被稱之為「冷存儲」,這是保存數字貨幣最安全的方式。

冷儲存是脫離網路連接的離線錢包,也就是說,不會面臨黑馬和木馬襲擊,但是因為操作相對復雜,而且價格比較貴,離線錢包的價格在1000元以上,適合有很多比特幣,准備長期持有的用戶。

雖然冷儲存的操作相對復雜,但是是最安全的存儲方法。目前而言,只有冷儲存真正實現了個人資產不可侵犯,不受別人監管

想了解更多關於比特幣信息的可以私信我,少走彎路!

『柒』 重裝系統了FTP密碼就會自動改了嗎

不會,因FTP密碼是在遠程伺服器上的,

『捌』 btt是什麼數字貨幣,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BTT,是BitTorrent(比特流)上的激勵代幣,中文是流幣,對於BitTorrent,早期的互聯網從業人員都很清楚,當時網路下載很慢,很多學生會在宿舍用BT下載資源,該協議使客戶端軟體端點能夠相互協作,從而將大文件高效且可靠地分發到多個客戶端,下載的用戶越多,速度越快。

BitTorrent原是2001年誕生的一種點對點分布式通信協議,擁有超過1億的用戶,去年TRON基金會正式發表社區公開信,宣布了對 BitTorrent 公司的收購,這標志著BitTorrent協議與TRON波場區塊鏈協議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發展前景:

BitTorrent迅速發展成為了一個去中心化、緩慢發展、且幾乎無需治理的生態系統,然而由於數億用戶依然在線上共享各種類型的媒體文件,因此它其實還是具備了強大的審查能力。

作為顛覆者,BitTorrent公司並未獲得商業成功,盡管BitTorrent生態系統已經有了一定規模,而且獲得了足夠的行業影響力,但是作為一種顛覆創新技術,BitTorrent公司本身似乎從來沒有靠技術本身獲得商業成功,也許是缺少一個好的商業模式。

BTT商業模式

從商業模式的對比來看,BTT和鏈克雖然都是類似「上傳即挖礦」的模式,但是細節上還是有很大的區別,比如,BTT是空投給用戶使用,而鏈克還需要購買硬體,參與的門檻不一樣。

兩個項目雖然相似,但是還是有很大不同,鏈克需要有自己的硬體,而BTT直接用自身推出的APP+錢包的模式去推進,這樣的方式對於推廣而言成本較低,是一個可持續增長的過程。

說白了BTT其實也是做一個區塊鏈的內容分發協議,類似於IPFS,如果說IPGS是分布式的HTTP,那麼BT就是分布式的FTP。

『玖』 win7怎麼關閉比特幣勒索病毒埠

我們的防火牆是不是經常有人來攻擊你XXX埠呢?如果關掉相應沒有用處的埠不就好了嗎? 一般來說,我們採用一些功能強大的反黑軟體和防火牆來保證我們的系統安全,本文擬用一種簡易的辦法——通過限制埠來幫助大家防止非法入侵-----如何關閉系統中的一些埠,同時如何關閉WINDOWS 下的默認共享C$、D$、Admin$、IPC$等等。 非法入侵的方式 簡單說來,非法入侵的方式可粗略分為4種: 1、掃描埠,通過已知的系統Bug攻入主機。 2、種植木馬,利用木馬開辟的後門進入主機。 3、採用數據溢出的手段,迫使主機提供後門進入主機。 4、利用某些軟體設計的漏洞,直接或間接控制主機。 非法入侵的主要方式是前兩種,尤其是利用一些流行的黑客工具,通過第一種方式攻擊主機的情況最多、也最普遍;而對後兩種方式來說,只有一些手段高超的黑客才利用,波及面並不廣泛,而且只要這兩種問題一出現,軟體服務商很快就會提供補丁,及時修復系統。 因此,如果能限制前兩種非法入侵方式,就能有效防止利用黑客工具的非法入侵。而且前兩種非法入侵方式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通過埠進入主機。 埠就像一所房子(伺服器)的幾個門一樣,不同的門通向不同的房間(伺服器提供的不同服務)。我們常用的FTP默認埠為21,而WWW網頁一般默認埠是80。但是有些馬虎的網路管理員常常打開一些容易被侵入的埠服務,比如139等;還有一些木馬程序,比如冰河、BO、廣外等都是自動開辟一個您不察覺的埠。那麼,只要我們把自己用不到的埠全部封鎖起來,不就杜絕了這兩種非法入侵嗎? 這里舉例關閉的埠有,135,137,138,139,445,1025,2475,3127,6129,3389,593,還有TCP,其他我就不一一指出了。 具體操作如下: 默認情況下,Windows有很多埠是開放的,在你上網的時候,網路病毒和黑客可以通過這些埠連上你的電腦。為了讓你的系統變為銅牆鐵壁,應該封閉這些埠,主要有:TCP 135、139、445、593、1025 埠和 UDP 135、137、138、445 埠,一些流行病毒的後門埠(如 TCP 2745、3127、6129 埠),以及遠程服務訪問埠3389。下面介紹如何在WinXP/2000/2003下關閉這些網路埠。 第一步,點擊「開始」菜單/設置/控制面板/管理工具,雙擊打開「本地安全策略」,選中「IP 安全策略,在本地計算機」,在右邊窗格的空白位置右擊滑鼠,彈出快捷菜單,選擇「創建 IP 安全策略」,於是彈出一個向導。在向導中點擊「下一步」按鈕,為新的安全策略命名;再按「下一步」,則顯示「安全通信請求」畫面,在畫面上把「激活默認相應規則」左邊的鉤去掉,點擊「完成」按鈕就創建了一個新的IP 安全策略。 點擊「確定」後回到篩選器列表的對話框,可以看到已經添加了一條策略,重復以上步驟繼續添加 TCP 137、139、445、593 埠和 UDP 135、139、445 埠,為它們建立相應的篩選器。 再重復以上步驟添加TCP 1025、2745、3127、6129、3389 埠的屏蔽策略,建立好上述埠的篩選器,最後點擊「確定」按鈕。 第四步,在「新規則屬性」對話框中,選擇「新 IP 篩選器列表」,然後點擊其左邊的圓圈上加一個點,表示已經激活,最後點擊「篩選器操作」選項卡。在「篩選器操作」選項卡中,把「使用添加向導」左邊的鉤去掉,點擊「添加」按鈕,添加「阻止」操作:在「新篩選器操作屬性」的「安全措施」選項卡中,選擇「阻止」,然後點擊「確定」按鈕。 第五步、進入「新規則屬性」對話框,點擊「新篩選器操作」,其左邊的圓圈會加了一個點,表示已經激活,點擊「關閉」按鈕,關閉對話框;最後回到「新IP安全策略屬性」對話框,在「新的IP篩選器列表」左邊打鉤,按「確定」按鈕關閉對話框。在「本地安全策略」窗口,用滑鼠右擊新添加的 IP 安全策略,然後選擇「指派」。 這時候你就可以電腦了,重新啟動後,電腦中上述網路埠就被關閉了,在這時候病毒和黑客應該是已經不能連上這些埠了,從而保護了你的電腦 以下要說的是怎樣關閉WINDOWS下的默認共享C$、D$、Admin$和IPC$等等。 大家應該知道在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下會有默認的共享,病毒和黑客也可以通過這個途徑進入你的電腦,從而來毀壞你的文件甚至遠程式控制制你的電腦,這時就應該刪除這些默認的共享(其實這些默認的共享對於你個人來說,只是有百害而無一利,這時我個人的看法噢,有意見大家提喲)。 第二步,右擊該IP安全策略,在「屬性」對話框中,把「使用添加向導」左邊的鉤去掉,然後單擊「添加」按鈕添加新的規則,隨後彈出「新規則屬性」對話框,在畫面上點擊「添加」按鈕,彈出IP篩選器列表窗口;在列表中,首先把「使用添加向導」左邊的鉤去掉,然後再點擊右邊的「添加」按鈕添加新的篩選器。 第三步,進入「篩選器屬性」對話框,首先看到的是定址,源地址選「任何 IP 地址」,目標地址選「我的 IP 地址」;點擊「協議」選項卡,在「選擇協議類型」的下拉列表中選擇「TCP」,然後在「到此埠」下的文本框中輸入「135」,點擊「確定」按鈕,這樣就添加了一個屏蔽 TCP 135(RPC)埠的篩選器,它可以防止外界通過135埠連上你的電腦。 這里要先說WINDOWS XP的操作系統,XP可不比2000那麼容易對付啰,在我還沒找到方法之前,在QQ上碰到「封情絕愛」,問了一下,沒想到當時他也沒有想到方法,過了15鍾左右,當時我在網上已經查到用net share *$ /del這個方法時,「封情」也同時告訴我要用這個命令,真是英雄所見略同。 如果你只是偶爾很少用的電腦,你可以在「開始」菜單里選擇「運行」,然後在裡面輸入「net share *$ /del」(*代表你要刪除的共享的名稱)就可以了。但是在下次開機以後還會有這個默認的共享,怎麼樣才能徹底完全的在開機後就關閉這些默認共享呢,Follow me ,let』s go. 現在就要說如何在開機後,WINDOWS會自動關閉所有的默認共享,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在這里也是大同小異,在「開始」菜單里選擇「運行」,填入「regedit」,打開注冊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分支,在其下新建「字元串值」,命名可隨意,比如「delshareC$」,滑鼠右鍵單擊,在彈出的快捷菜單中左鍵單擊「修改」,在接著出現的「編輯字元串」窗口的「數值數據」一欄中輸入「net share C$ /del」(不包括引號)按「確定」按鈕。同理添加「字元串值」如「delshareD$」,「數值數據」為「net share D$ /del」等,有幾個分區就加到哪為止,包括「net share Admin$ /del」等等,注意:這里有大小寫之分。之後保存注冊表重啟計算機,就能實現開機自動關閉這些特殊共享資源了。 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net share IPC$ /del」這個命令對於「IPC$」根本就不起任何作用,它還是保持著默認共享怎麼辦???(實際上做到這一步已經夠了,無需在關閉IPC$了) 在這里呢,我還要感謝我的培訓老師「Mozart」,是他指導了我怎樣才能永久關閉IPC$和默認共享依賴的服務:lanmanserver即server服務,還需要到「控制面板」里的「管理工具」內,找到「服務」在到「server服務」(右擊)進入「屬性」,點擊「常規」,在「啟動類型」這一項中選擇「已禁用」,這樣就關閉了IPC$的默認共享。但是這就會產生一定的負面效應,一旦你關閉了了IPC$的默認共享,很多的Server服務你就不能利用,同時也可能會發生你不能訪問區域網內的其他電腦,請慎用!! 取消Windows 2000/XP默認共享 安裝了Windows 2000之後,系統會創建一些隱藏的共享,通過「net share」命令我們就會看到這些共享:ADMIN$,IPC$,C$,D$,E$......這些默認的共享可以通過右鍵菜單的「共享」命令來停止,但系統重新啟動後,會自動恢復這些共享。為了系統安全,我們應該在安裝好Windows 2000之後,立刻徹底取消這些默認共享。 如果要禁止C$、D$、E$一類的共享,可以單擊「開始→運行」命令,在運行窗口鍵入「Regedit」後回車,打開注冊表編輯器。依次[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lanmanserver\parameters ]分支,將右側窗口中的DOWRD值"AutoShareServer」設置為「0」即可。 如果要禁止ADMIN$共享,可以在同樣的分支下,將右側窗口中的DOWRD值「AutoShareWKs」 設置為「0」即可。 如果要禁止IPC$共享,可以在注冊表編輯器中依次[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Lsa]分支,將右側窗口中的DOWRD值「restrictanonymous」設置值為「1」即可。 有興趣的網友可以試試(建議先備份好注冊表),不過,所發生的一切後果與本人不負責,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