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線粒體和葉綠體中的環狀dna上的基因如何表達
線粒體和葉綠體中沒有核糖體..
合成蛋白質不一定要核糖體啊..
線粒體內的DNA可以自主合成RNA 並以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
如果說核糖體沒有信使RNA作為模板 核糖體也是不能合成蛋白質的.
線粒體DNA結構、復制及蛋白質合成
在真核細胞中,作為重要遺傳物質的DNA分子,過去一直被認為只存在於細胞核中,從而把細胞核看成是唯一的遺傳控制中心。隨著細胞生物學的發展,人們已經發現細胞質中某些重要細胞器,如線位體及葉綠體等也都含有自己特殊的DNA分子,並能依靠它所貯存的遺傳信息進行獨立的蛋白質合成,而成為一套核外遺傳系統。目前,對線粒體的研究日趨深入,現僅就對線粒體DNA的認識作一簡單介紹。
一、線粒體DNA的發現
1962—1963年首先是瑞斯(Ris)等用電子顯微鏡在藻類的線粒體和葉綠體中觀察到了呈小細纖維狀的DNA分子。接著納斯(Nass)等又在雞肝細胞的線粒體中也相繼發現了DNA。它既可被DNA專一性染料(醋酸尿嘧啶)染色,又能被特異性DNA酶所消化。從而為DNA在線粒體中的存在,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此後,在各種低等或高等的動、植物細胞的線粒體中被普遍確認存在有DNA。特別是在胎兒的組織細胞、培養細胞、以及癌細胞等增殖旺盛的細胞線粒體中就更為多見。
二、線粒體DNA的一般形態
線粒體DNA是不與組蛋白結合的(相似於細菌染色體),如果將分離出來的線粒體用震盪方法進行破壞,這種裸露DNA便可以游離出來。首先是Luck等在紅色麵包霉的線粒體中將DNA成功的分離出來。後來又相繼在雞的胚胎,鼠、牛等心臟、肝臟等細胞的線粒體中分離出DNA。如果用蛋白質單分子膜法將分離出來的DNA分子在水面上擴展,同時用醋酸尿嘧啶染色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便可以看出幾乎所有動物細胞的線粒體DNA,其大小均為5微米左右(原生動物和植物的線粒體DNA要長一些),分子量約為9.6×106道爾頓,是一種雙鏈環狀分子。在這些環狀DNA分子當中,有的是呈閉鏈環狀(Ⅰ型),也有的是開鏈環狀(Ⅱ型)。顯然,這種Ⅱ型開鏈環狀分子是由於Ⅰ型閉鏈環狀分子發生部分單鏈切斷所形成的。如果其雙鏈都發生這種切斷的話,便可以形成線形DNA分子(Ⅲ型)(圖1)。
如果將這種環狀DNA分子做熱變性處理(水浴加熱)則雙鏈之間的氫鍵可被打開,各自成為單鏈的DNA分子而成凝聚狀態,其S值(沉降系數)增大。但是其熱變性熔點卻比核DNA高(約90℃)。
目前,有人用密度梯度離心法,已經成功地分離出來各種形態的線粒體環狀DNA分子。其中可見,大部分是呈雙鏈單環狀的單體結構也有少部分是以兩個單環狀DNA分子連鎖起來而形成的環狀二聚體結構以及呈單環狀的二聚體結構等等(圖2)。
三、線粒體DNA的核外遺傳系統
1.線粒體DNA的復制
事實表明,被分離出來的線粒體,可以用自身的DNA為模板合成出新的DNA。這就說明線粒體DNA也具有自我復制的能力。並具有自己的DNA聚合酶。在電鏡下所見到的線粒體DNA復制過程,基本上與細菌、病毒等復制方式相類似,也為半保留復制,並出現有叉型復制形分子。值得注意的是,線粒體DNA的復制周期與線粒體的增殖是平行進行的,但是線粒體DNA的復制過程與核DNA的復制過程不是平行進行的。一般認為,核DNA復制是發生在細胞周期的S期,而線粒體DNA復制是發生在細胞周期的G2期。並且,凡是分裂增殖快的細胞,幾乎它的線粒體DNA合成也都十分旺盛。顯然線粒體DNA的復制,能夠保證線粒體本身DNA在生命過程中的連續性。
2.線粒體RNA與線粒體核蛋白體
利用電鏡放射自顯影技術,可以看到被分離出來的線粒體能夠在體外,以自身DNA為模板獨立的轉錄合成線粒體RNA。並具有為這種合成所必需的RNA聚合酶(分子量為64,000道爾頓的單一多肽)。線粒體RNA聚合酶是不同於核RNA聚合酶的,但與細菌等卻極為相似。如用能使細菌RNA合成受到抑製作用的一定濃度的特異性抑制劑(利福平)做實驗,可以看出線粒體中的RNA合成也同樣會受到抑制。但是對細胞核中的RNA合成卻沒有抑制能力。
最近,也有人報道,已經在線粒體中分離出來多聚核蛋白體。如酵母菌線粒體中的核蛋白體就是為74S的顆粒。一般認為動物細胞的線粒體核蛋白體比前者要小,約為55—60S被稱為小核蛋白體。Attardi等人已從人的HeLa細胞的線粒體中成功的分離出來12SrRNA (小亞基rRNA)和16SrRNA(大亞基rRNA)以及4StRNA等。
3.線粒體DNA的基因位點
Attardi等還應用DNA-RNA分子雜交實驗,並在電鏡下觀察已確認出某些與RNA鹼基具有互補作用的線粒體DNA分子的基因位點。並初步繪制出了人的HeLa細胞線粒體DNA的基因圖。目前已被公認在H鏈(重鏈)上分別有12S以及16S rRNA的基因位點和9個tRNA基因位點。在L鏈(輕鏈)上有3個tRNA基因位點。並且確定出它們的排列順序。至於在它們的空隙區域內將有怎樣的mRNA基因存在,尚在研究之中(圖3)。
4.線粒體的蛋白質合成
某些特異性抑制劑的使用,可以用來鑒定線粒體中的蛋白質成分是由細胞質內合成的,還是由線粒體本身所合成。比如,氯黴素等某些抗生素只能特異性的抑制細菌以及線粒體內蛋白質的合成,而對真核細胞細胞質內的蛋白質合成卻沒有影響作用。利用這種特異性實驗,可以證明線粒體內的部分蛋白質成分是在線粒體本身的DNA支配下所合成的。如:用於構成線粒體內膜的電子傳遞系,及氧化磷酸化系機構有關的蛋白質,ATP酶(ATPase)的四種內源性蛋白質亞基、細胞色素氧化酶的三種亞基、以及細胞色素b+c1的亞基等等。至於構成線粒體結構的其它部分蛋白質成分,看來還要依靠核DNA蛋白質合成系統所合成。這就是說,構成線粒體結構的蛋白質成分,除靠自己合成外,還需要有核DNA蛋白質合成系統的協助。
另外某些實驗還推測,線粒體DNA的基因活性,不僅能夠轉譯合成部分蛋白質,它還可以通過合成出某種阻遏性蛋白質,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或阻遏)核DNA基因的轉錄活性的表達。
從以上這些事實,不難得出如下結論:
1.線粒體由於含有自己的DNA等並能進行自我復制和轉錄、合成蛋白質而成為一套完整的核外遺傳系統。
2.線粒體的結構物質,除部分可以自身合成外,同時又要依靠核DNA遺傳系統的輸入,是一種半獨立性的細胞器。
3.真核細胞內所具有的兩種遺傳體系是處於互相影響、互相依存的復雜矛盾狀態之中,核DNA遺傳系統看來是居於主導地位。
http://nczxh.bokee.com/6084293.html
三、葉綠體的半自主性
線粒體與葉綠體都是細胞內進行能量轉換的場所,兩者在結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①均由兩層膜包被而成,且內外膜的性質、結構有顯著的差異。②均為半自主性細胞器,具有自身的DNA和蛋白質合成體系。因此綠色植物的細胞內存在3個遺傳系統。
葉綠體DNA由Ris和Plaut 1962最早發現於衣藻葉綠體。
ctDNA呈環狀,長40~60μm,基因組的大小因植物而異,一般約200Kb-2500Kb。數目的多少植物的發育階段有關,如菠菜幼苗葉肉細胞中,每個細胞含有20個葉綠體,每個葉綠體含DNA分子200個,但到接近成熟的葉肉細胞中有葉綠體150個,每個葉綠體含30個DNA分子。
和線粒體一樣,葉綠體只能合成自身需要的部分蛋白質,其餘的是在細胞質激離的核糖體上合成的,必需運送到葉綠體,才能發揮葉綠體應有的功能。已知由ctDNA編碼的RNA和多肽有:葉綠體核糖體中4種rRNA(20S、16S、4.5S及5S),20種(煙草)或31種(地錢)tRNA,約90多種多肽。
由於葉綠體在形態、結構、化學組成、遺傳體系等方面與藍細菌相似,人們推測葉綠體可能也起源於內共生的方式,是寄生在細胞內的藍藻演化而來的。
四、葉綠體的增殖
在個體發育中葉綠體由原質體發育而來,原質體存在於根和芽的分生組織中,由雙層被膜包圍,含有DNA,一些小泡和澱粉顆粒的結構,但不含片層結構,小泡是由質體雙層膜的內膜內折形成的。
在有光條件原質體的小泡數目增加並相互融合形成片層,多個片層平行排列成行,在某些區域增殖,形成基粒,變成綠色原質體發育成葉綠體。
在黑暗性長時,原質體小泡融合速度減慢,並轉變為排列成網格的小管的三維晶格結構,稱為原片層,這種質體稱為黃色體。黃色體在有光的情況下原片層彌散形成類囊體,進一步發育出基粒,變為葉綠體。
葉綠體能靠分裂而增殖,這各分裂是靠中部縊縮而實現的,在發育7天的 幼葉的基部2-2.5cm處很容易看到幼齡葉綠體呈啞鈴形狀,從菠菜幼葉含葉綠體少,ctDNA多,老葉含葉綠體多,每個葉綠體含ctDNA少的現象也可以看出葉綠體是以分裂的方式增殖的。
成熟葉綠體正常情況下一般不再分裂或很少分裂。
高等植物的葉綠體主要存在於葉肉細胞內,含有葉綠素。電鏡觀察表明: 葉綠體外有光滑的雙層單位膜,內膜向內疊成內囊體,若干內囊體垛疊成基粒。基粒內的某些內囊體內向外伸展,連接不同基粒。連接基粒的類囊體部分,稱為基質片層;構成基粒的類囊體部分,稱為基粒片層。
在個體發育上,葉綠體來自前質體,由前質體發育成葉綠體。
http://ke..com/view/28826.htm
2. 誰能跟我講下OSPF的NSSA是怎麼回事,不要扒書本上的,結合實驗來將,清楚點即可。
我的理解,nssa區域以7類LSA方式將外部路由注入OSPF,並在ABR處轉成5類讓其他area獲悉外部路由。
例如在area1部署nssa
A---eigrp---B(ASBR)---area1---C(ABR)---area0---D
通過重分發,A的路由注入B的OSPF中
B為外部A的路由創建7類LSA,泛洪到area1
C收到後,轉成5類LSA(外部類型LSA),泛洪到area0
最終D獲悉了前往A的路由,由於可能OSPF AS連接多個IGP,AS內路由有必要知道外部路由。
在area1中配置stub由於禁止4、5類LSA,也不會創建7類,D是無法獲悉前往A的路由的。如果OSPF是存根的IGP,通過默認路由就可以搞定。但是連接多個IGP的時候,必須知道外部注入的路由。
nass和stub都是減少路由開銷的手段,如果不考慮開銷,直接重分發不用管就行啦。
3. OSPF鏈路狀態通告類型
7類lsa是由asbr通告的,只能在nssa區域泛洪,中間樓主可以抓包,看到nsas外部lsa的頭部有一個p-bit位,asbr就是通過這個標志位來操作的。例如,一台nssa abr路由器收到一個p-bit設置為1的類型7的lsa數據包,那麼就將這條lsa轉換為5類。具體樓主可以查看TCP/IP卷卷一p327。6類的lsa為組成員lsa,樓主現階段不用關心這個的。它是用在MOSPF中,也就是支持組播的ospf。
4. 如何部署伺服器級別的存儲虛擬化
主機級別的方案中通常只是虛擬化直連主機的存儲,當然也有一些可以部署在一個SAN環境中的多台存儲子系統上。
早先的存儲虛擬化產品常用於簡化內部磁碟驅動器和伺服器外部直連存儲的空間分配,以及支持應用集群。Veritas Volume Manager和Foundation Suite就是首批這類解決方案,這類方案使得存儲擴展,以及為應用程序和文件伺服器提供空間更為簡單快速。
隨著存儲需求的增長遠遠超過直連存儲所能提供的范圍,存儲虛擬化逐漸成為存儲陣列中的一種容量提供方式。而容量持續增長以及諸如iSCSI等小型IT組織負擔得起的共享存儲技術的出現又使得存儲虛擬化技術也融合進基於網路的設備和運行在通用硬體的軟體里。
不過現今的伺服器和桌面虛擬化技術興起給存儲虛擬化技術帶來了新的生機,而基於主機的存儲虛擬化技術正在逐漸回歸。伺服器虛擬化平台必需要基於共享存儲體系架構來實現一些關鍵特性,比如VMware的vMotion和Distributed Resource Schele (DRS)。通過傳統的SAN架構自然可以實現這種共享存儲體系架構,不過越來越多的IT組織開始尋求更簡單的方式來實現共享存儲。基於主機的虛擬化技術就是方式之一。
諸如VMware之類的伺服器虛擬化供應商認為存儲是妨礙虛擬化技術大規模普及的瓶頸之一。這些Hypervisor供應商已經實現了處理器和內存資源的抽象,實現更好的控制並提高資源利用率,他們自然而然也會希望這樣控制存儲。不過將存儲控制功能整合到主機伺服器端,稱之為「存儲Hypervisor」時會帶來一些潛在的問題。處理一些在虛擬伺服器和虛擬桌面環境中至關重要的存儲服務,諸如快照、克隆和自動精簡配置時,會嚴重影響主機伺服器的性能。
Virsto的解決方案
Virsto開發出了一款軟體解決方案,安裝在每台主機伺服器上(無論是一台虛擬機或Hypervisor上的過濾驅動器)並在主存儲上創建一個虛擬化層,稱為Virsto存儲池。其同時創建一個高性能磁碟或者固態存儲區域,成為「vLog」。讀操作會直接指向主存儲,不過寫操作會通過vLog進行,這會給請求的虛擬機或應用程序發回一個確認。然後vLog將這些寫操作非同步地分布寫入主存儲,從而減少對寫性能的影響。該存儲池可以容納多至4層的存儲方式,包括固態存儲和各類型的磁碟驅動器。
和緩存的工作方式類似,vLog通過在存儲前端降低耦合度改善了存儲性能,降低了後端存儲的延遲。其同時將前端主機的隨機寫操作變為順序方式,實現後端存儲的最佳性能。基於Virsto主機的存儲虛擬化軟體實現了以上這些功能。
虛擬存儲設備
基於主機的存儲虛擬化的另一項應用實例是虛擬存儲設備(VSA)
VSA是運行在虛擬機上的存儲控制器,其虛擬化統一集群中的主機所直接連接的存儲。VSA提供一個主機使用的簡易的存儲共享體系架構,並支持高可用性、虛擬機遷移,並改善存儲提供方式。對於很多企業,這種方式可以替代原本需要建立並管理傳統SAN或NAS來支持虛擬伺服器和桌面的體系架構。
vSphere Storage Appliance。VMware的vSphere Storage Appliance以一個虛擬機的方式運行,從在2個或3個節點集群中,每個ESX/ESXi主機所直連的DAS存儲中,創建一個共享存儲池。VMware VSA提供每個節點的RAID保護,並在同一集群的各個節點之間提供鏡像保護。雖然從技術角度上看,VMware VSA是一個基於文件的體系架構,不過其亦為集群中每台主機提供數據塊級別的存儲虛擬化,並用戶可以從這種部署方式中獲取和基於數據塊的共享存儲一樣的收益。
HP的LeftHand Virtual SAN Appliance。雖然和VMware VSA的功能類似,P4000 VSA軟體可以支持每台主機直連DAS以外的方式。其還允許使用iSCSI或FC SAN等外部存儲來創建共享存儲池。這就意味著可以將如何可用的存儲,本地存儲或用於容災的異地存儲,轉變為LeftHand存儲節點。P4000t提供快照和自動精簡配置,並且支持Hyper-V和VMware。
DataCore的SANsymphony-V。DataCore的解決方案是通過在一個虛擬機中部署其SANsymphony軟體來整合其它各個VMware,Hyper-V或XEN主機的直連存儲,形成共享存儲池。SANsymphony-V可以和HP的解決方案那樣虛擬化外部的網路存儲,並且該軟體可以在遷移到傳統的共享存儲體系架構時部署在外部伺服器上。SANsymphony-V同時提供各類存儲服務,譬如快照、自動精簡配置、自動化分層和遠程復制。
FalconStor的NSS Virtual Appliance。FalconStor的Network Storage Server Virtual Appliance(NSSVA)是該公司NASS硬體產品中唯一支持的VMware版本,用網路上其它主機的直連存儲創建一個虛擬存儲池。和DataCore和LeftHand的解決方案類似,該存儲池可以擴展到網路上任何可用的iSCSI存儲上。該NSS Virtual Appliance包括快照、自動精簡配置、讀/寫緩存、遠程復制和卷分層等存儲功能。
基於主機的存儲虛擬化解決方案是目前大多使用在虛擬化伺服器和虛擬化桌面環境中,用以實現環境的高可用性特性,以及改善存儲性能、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5. OSPF協議中,STUB,完全STUB和NSSA區域的存在價值以及他們之間的異同點
他們存在的目的是介紹這些區域的路由,比如stub區域,4類5類lsa都不能進入,也就是說沒有外部引入的路由和stub區域不能存在asbr,這樣大大減少了stub區域設備的路由條目,減輕了設備壓力。
stub區域不能存在外部路由,stub區域引入的路由也不能發布出去
完全stub區域在stub區域的基礎上過濾了3類lsa,連區域間的路由都省去了,只靠一條默認路由和骨幹區域互通
nssa區域是在stub區域上改造的折中方案,最大的區別就是存在asbr,能將nssa中引入的路由發布到別的區域
不知道這么講,你明不明白,實際生活中特殊區域運用的多的就是nssa,或者直接一個大骨幹區域
6. 如何過濾ospf中的lsa3
過濾進入某AREA的LSA3
Command Purpose
Router(config)# router ospf process-id
Configures the router to run an OSPF process.
Router(config-router)# area area-id filter-list prefixprefix-list-name in
Configures the router to filter interarea routes into the specified area.
Router(config-router)# ip prefix-list list-name [seq seq-value] deny |
permit network/len [ge ge-value] [le le-value]
Creates a prefix list with the name specified for thelist-name argument.
過濾從某AREA出去的LSA3
Router(config)# router ospf process-id
Configures the router to run an OSPF process.
Router(config-router)# area area-id filter-list prefix prefix-list-name out
Configures the router to filter interarea routes out of the specified area.
Router(config-router)# ip prefix-list list-name [seq seq-value] deny |
permit network/len [ge ge-value] [lele-value]
Creates a prefix list with the name specified for the list-name argument.
7. 中性鹽霧試驗NASS用的氣壓是多少,時間多長
你可以參考GB/T 10587,壓縮空氣壓力能在70-170KPa范圍內調節,並能保持穩定。
一般我們做試驗都調節到100KPa。
主要是要保證鹽霧沉降量(10.-2.0)ml/(h*80cm2),至於時間根據所做產品耐鹽霧性能而定,直到試驗結束。希望能幫到你。
8. ospf nass區域存在哪些類型lsa
NSSA區域:LSA 1(Router LSA) LSA 2(Network LSA) LSA3 (ABR Summary LSA) LSA7 (NSSA LSA)
Totally NSSA區域 :LSA 1(Router LSA) LSA 2(Network LSA) LSA7 (NSSA LSA)
LSA3 (ABR Summary LSA)只能是0.0.0.0 0.0.0.0 的預設路由。
9. NASS的「旅行者一號」飛向太的的動力是什麼,本身帶發動機嗎
1樓別亂說,太空中有大氣?有風?真可笑。
在太空中飛行只能靠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因為沒有空氣螺旋槳的作用就沒有了。只能在飛船上噴出一些向後的物質才能使自己有向前的動力。
2樓也有錯誤,太空中雖然沒有空氣阻力,但還有引力場作用,要朝太陽系外飛行還是要有推進力的。
主要使用的是大量的聯氨燃料和熱核動力。
第一種化學燃料使旅行者1號的推進劑能使用到2040年,
同時還有RTG(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產生器)。
到2010年,化學燃料耗盡。
所以這時的飛行起器就要使用一種能源共享系統了,
就是使得場與粒子儀器中的一些與另一些輪流工作。
這樣飛行器能在這狀態下持續工作約10年。到最後,能量可能太少,以致無法正常維持飛行器的工作,
飛行器也就沒有動力了.
日本最近發明了一種新型的太空帆船,可以利用太陽的輻射能來推進,但這種帆船隻能朝著太陽系外面的方向飛行,不可能朝太陽的方向飛行,因為太陽的輻射只能是向外的。
10. ospf中stub區域和nssa區域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1、區域不同
OSPFSTUB區域是一個末梢區域,當一個OSPF區域處於整個自治系統邊界時,而又不含其他路由協議,這時就可以配置OSPF Stub區域。
OSPF路由協議是目前網際網路中應用最為廣泛一種IGP,而NSSA則是在該協議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種新的屬性。在NSSA區域內的所有路由器必須支持該屬性,而自治系統中的其他路由器則不需要。
2、作用不同
當配置OSPF Stub區域後,Stub區域中的路由器會增加一條至ABR的默認路由條目,當在ABR上配置了完全末梢區域後,末梢區域的其他路由器的路由條目除了直連的路由條目外,只有一條到達ABR的路由條目默認路由,不會學習其他區域的路由條目,到其他區域的數據包通過ABR轉發。
STUB區域雖然為合理的規劃網路描繪了美好的前景,但她在實際的組網中又不具備可操作性,未免遺憾。但此時的OSPF協議已經基本成型,不可能再做大的修改。為了彌補缺陷,協議設計者提出了一種新的概念NSSA,並且作為OSPF協議的一種擴展屬性單獨在RFC 1587中描述。
3、工作原理不同
所有位於 stub area 的路由器必須保持 LSDB 信息同步,並且它們會在它的 Hello包中設置一個值為 0 的 E 位(E-bit),因此這些路由器是不會接收 E 位為 1 的 Hello包。
自治系統外的ASE路由不可以進入到NSSA區域中,但是NSSA區域內的路由器引入的ASE路由可以在NSSA中傳播並發送到區域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