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蠶豆病!
蠶豆病是一種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缺乏所導致的疾病,表現為在遺傳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陷的情況下,食用新鮮蠶豆後突然發生的急性血管內溶血。
臨床表現
早期有惡寒、微熱、頭昏、倦怠無力、食慾缺乏、腹痛,繼之出現黃疸、貧血、血紅蛋白尿,尿呈醬油色,此後體溫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續3日左右。與溶血性貧血出現的同時,出現嘔吐、腹瀉和腹痛加劇,肝臟腫大,肝功能異常,約50%患者脾大。嚴重病例可見昏迷、驚厥和急性腎衰竭,若急救不及時常於1~2日內死亡。
㈡ 什麼叫蠶豆病
您好!
蠶豆病是一種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缺乏所導致的疾病,表現為在遺傳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陷的情況下,食用新鮮蠶豆後突然發生的急性血管內溶血。
易發人群:
這種病多見於兒童,男性患者約佔90%以上。大多食蠶豆後1至2天發病,早期症狀有厭食、疲勞、低熱、惡心、不定性的腹痛,接著因溶血而發生眼角黃染及全身黃疸,出現醬油色尿和貧血症狀。嚴重時有尿團、休克、心功能和腎功能衰竭,重度缺氧時還可見雙眼固定性偏斜。此時如不及時搶救可於一至二天內死亡。所以出現以上症狀的病人,應馬上送醫院診治。
㈢ 什麼是蠶豆病
紅細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就稱為G6PD缺乏症(俗稱蠶豆病)。
患有這種病的病人平時是健康的,對生命和壽命都沒有影響的,但吃了蠶豆或服了某些葯物(如解熱止痛葯,磺胺葯,抗瘧疾葯等)後1-3天可出現面色蒼白或黃疸,尿液呈茶色或醬油色等症狀,即發生溶血現象,偶爾也會在流感,肝炎,肺炎,傷寒等病過程中發生。遇到上述情況應立即就醫。
嚴重時要輸血,只要能及時發現及時處理,一般是不會有危險的。此病可以遺傳給下一代,一般規律是,父親患病,可以傳給女兒,不傳給兒子;母親患病可以將病傳給約半數女兒和兒子。父親或母親有這種酶缺乏時,嬰兒出生時應及時抽血檢查,並及早採取預防措施,以防新生兒黃疸加重,影響小兒智力發育。
(3)什麼是蠶豆病擴展閱讀:
蠶豆病是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症的一個類型,表現為進食蠶豆後引起溶血性貧血。溶血具體機制不明,同一地區G6PD缺乏者僅少數人發病,而且也不是每年進食蠶豆都發病。
由於G6PD缺乏屬遺傳性,所以40%以上的病例有家族史。本病常發生於初夏蠶豆成熟季節。絕大多數病例因進食新鮮蠶豆而發病。
表現
蠶豆病起病急遽,大多在進食新鮮蠶豆後1~2天內發生溶血,最短者只有2小時,最長者可相隔9天。如因吸入花粉而發病者,症狀可在數分鍾內出現。潛伏期的長短與症狀的輕重無關。
本病的貧血程度和症狀大多很嚴重。症狀有全身不適、疲倦乏力、畏寒、發熱、頭暈、頭痛、厭食、惡心、嘔吐、腹痛等。鞏膜輕度黃染,尿色如濃紅茶或甚至如醬油。
一般病例症狀持續2~6天。最重者出現面色極度蒼白,全身衰竭,脈搏微弱而速,血壓下降,神志遲鈍或煩躁不安,少尿或閉尿等急性循環衰竭和急性腎衰竭的表現。如果不及時糾正貧血、缺氧和電解質平衡失調,可以致死。
㈣ 蠶豆病是什麼
俗稱蠶豆病,是遺傳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症是最常見的一種遺傳性酶缺乏病,俗稱蠶豆病。全世界約2億人罹患此病。我國是本病的高發區之一,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點,患病率為0.2-44.8%。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各省,以海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等省為高。G6PD缺乏症發病原因是由於G6PD基因突變,導致該酶活性降低,紅細胞不能抵抗氧化損傷而遭受破壞,引起溶血性貧血。1病因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有遺傳缺陷者在食用青鮮蠶豆或接觸蠶豆花粉後皆會發生急性溶血性貧血症――蠶豆病,致病機制尚未十分明了。已知有遺傳缺陷的敏感紅細胞,因G6PD的缺陷不能提供足夠的NADPH以維持還原型谷胱甘肽(GSH)的還原性(抗氧化作用),在遇到蠶豆種某種因子後更誘發了紅細胞膜被氧化,產生溶血反應。G-6-PD有保護正常紅細胞免遭氧化破壞的作用,新鮮蠶豆是很強的氧化劑,當G-6-PD缺乏時則紅細胞被破壞而致病。2臨床表現G6PD缺乏症的臨床表現與一般溶血性貧血大致相同。分新生兒黃疸、蠶豆病、葯物性溶血、感染性溶血、非球形細胞溶血性貧血等臨床類型。本病臨床表現的輕重程度不同,多數患者,特別是女性雜合子,平時不發病,無自覺症狀,部分患者可表現為慢性溶血性貧血症狀。常因食用蠶豆、服用或接觸某些葯物、感染等誘發血紅蛋白尿、黃疸、貧血等急性溶血反應。因G6PD缺乏誘發的嚴重的急性溶血性貧血因紅細胞破壞過多,如不及時處理,可引起肝、腎、或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60年代在廣東興寧地區在蠶豆收獲季節曾爆發G6PD缺乏症的流行,導致許多患者的死亡。G6PD缺乏症又是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主要原因。據中山醫大的一項統計表明,患G6PD缺乏症的新生兒中,約50%的患兒會出現新生兒黃疸,其中約12%可發展為核黃疸,導致腦部損害,引起智力低下。3檢查1.血象①血紅蛋白急劇下降。重者降至10克/升以下。②紅細胞最低降至0.5×1012/升以下。③網織紅細胞明顯增高>0.20。④外周血塗片可見有核紅細胞增多。⑤白細胞升高,可達(10-20)×109/升,甚至呈類白血病反應;⑥血小板計數正常或增高。2.骨髓象①紅細胞系、粒細胞系均明顯增生,年齡越小粒細胞系增生愈明顯。②紅細胞系以中晚幼紅細胞增生為主。3.尿檢查①尿呈醬油色、濃茶色、紅葡萄酒色、洗肉水色、黃色等。②尿隱血試驗陽性率可達60%-70%。③尿檢驗可見蛋白、紅細胞及管型,尿膽原及尿膽素均陽性。④血清游離血紅蛋白增高。結合珠蛋白減低。⑤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活性測定減低。4診斷該病通過性聯不全顯性遺傳,G-6-PD基因在X染色體上,病人大多為男性,男女之比約為7∶1,在生吃蠶豆後數小時至數日(1-3天)內突然發熱、頭暈、煩躁、惡心,尿呈醬油樣或葡萄酒色,一般發作2-6天後能自行恢復,但重者若不及時搶救,會因循環衰竭危及生命。可通過病史和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還原率大於75%),特別是熒光點試驗診斷。5治療G6PD缺乏症在無誘因不發病時,與正常人一樣,無需特殊處理。防治的關鍵在於預防,嚴格遵照以下健康處方,預防發作。其次是對妊娠晚期孕婦或新生兒服用小劑量苯巴比妥,可有效減低新生兒核黃疸的發生。輸血是本病急性發作時最有效的療法,其次是糾正酸中毒、處理腎衰。輕中度溶血患者一般用補液治療。
㈤ 什麼是蠶豆病
蠶豆病是一種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缺乏所導致的疾病,表現為在遺傳性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陷的情況下,食用新鮮蠶豆後突然發生的急性血管內溶血。早期有惡寒、微熱、頭昏、倦怠無力、食慾缺乏、腹痛,繼之出現黃疸、貧血、血紅蛋白尿,尿呈醬油色,此後體溫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續3日左右。與溶血性貧血出現的同時,出現嘔吐、腹瀉和腹痛加劇,肝臟腫大,肝功能異常,約50%患者脾大。嚴重病例可見昏迷、驚厥和急性腎衰竭,若急救不及時常於1~2日內死亡。
㈥ 什麼是蠶豆病
蠶豆病是一種常見的遺傳性酶缺乏病,部分人體內缺乏一種叫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的成分,在進食蠶豆或蠶豆製品後,體內紅細胞會變得僵硬和脆弱,容易導致急性溶血性貧血或黃疸,因此稱為蠶豆病。這種病多見於長江以南兩廣地區。
大約10%的兒童會缺乏這種酶,其中30%~40%因為遺傳,還有一些孩子,隨著年齡增加症狀會緩解。蠶豆病症狀輕微的話,往往會被忽視,無需治療也可能會好轉,但是嚴重一點的,小便會呈醬油色甚至紅色。
醫生提醒,家有小寶寶又不確定孩子是否缺少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的家長,在第一次給孩子吃蠶豆時應盡量少量給予,並注意觀察孩子身體有無異常反應。
現在正是新鮮蠶豆開始上市的季節,曾患過蠶豆病或有這種疾病家族史的孩子,千萬不能進食蠶豆,包括怪味豆、蘭花豆、蠶豆粉絲之類加工過的蠶豆製品。
㈦ 什麼是蠶豆病
蠶豆病是葡萄糖六磷酸脫氫酶缺乏者進食蠶豆或蠶豆芽後發生的急性溶血性貧血。本病與遺傳有關,90%為男性,多見於兒童,特別是5歲以下兒童。起病急,常在吃蠶豆後幾小時至幾天內突然發病,表現為頭昏、心慌、乏力、食慾不振、腹瀉、發熱、黃疸及貧血等症狀。嚴重者可有昏迷、抽搐、血紅蛋白尿,甚至休克,偶然可以致死。症狀輕重與吃蠶豆的多少無關。
㈧ 什麼是蠶豆病
蠶豆病是由於遺傳性紅細胞六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酶)缺乏者進食蠶豆後,隨後發生的急性溶血性疾病,又名胡豆黃,蠶豆黃。常見於小兒,特別是5歲以下男童多見,約佔90%,常發生在蠶豆成熟的季節,進食蠶豆或蠶豆製品(如粉絲、醬油)均可致病。
患者通常於進食蠶豆後24~48小時內發病,表現為急性血管內溶血,有全身不適,發熱、惡心、嘔吐、迅速貧血、黃疸、血紅蛋白尿,溶血嚴重者出現休克、少尿、無尿、酸中毒和急性腎功能衰竭症狀。其發病與否,病情輕重與吃蠶豆的數量無關,有時吃1~2粒也難倖免,有時吸入或接觸蠶豆花粉即可發病,甚至有時乳母吃蠶豆也可通過乳汁而致病。
本病的貧血程度和症狀大多很嚴重。一般病例症狀持續2~6天。如果不及時糾正貧血、缺氧和電解質平衡失調,可以致死;但如果及時得到救治,能擺脫危險而康復。在低發地區,本病易被忽視而漏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