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硬碟的介面分為幾種類型
1、SATA介面:這是目前主流的介面類型,機械硬碟基本就是這個介面。固態硬碟也一樣,採用2.5英寸設計,很方便習慣用筆記本的人進行升級。
2、mSATA介面:這個介面其實就是迷你版SATA介面,這種介面的固態硬碟非常小,厚度不到5mm,因此佔用空間很低,非常適合輕薄本。
3、NGFF介面:這是Intel為超極本特別做出的一款介面,如果快閃記憶體晶元只放在PCB板一面的話,不到3mm厚度,兩面也不到4mm厚度,要比m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更加小巧。超極本常用這種類型。
介面技術
不同的硬碟介面決定著硬碟與計算機之間的連接速度,在整個系統中,硬碟介面的優劣直接影響著程序運行快慢和系統性能好壞。從整體的角度上,硬碟介面分為IDE、SATA、SCSI和光纖通道四種,IDE介面硬碟多用於家用產品中,也部分應用於伺服器,SCSI介面的硬碟則主要應用於伺服器市場,而光纖通道只在高端伺服器上,價格昂貴。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硬碟的介面
Ⅱ 硬碟介面類型
家用型一般都是SATA或者IDE,老的硬碟一般都是IDE,SATA是新型介面,WIN7跟什麼介面類型的硬碟是沒關系的
Ⅲ 硬碟介面類型。。。
串口是SATA介面,線比較窄
並口是老的IDE介面,扁寬線
現在並口硬碟和光碟機都在逐漸式微~ 在相同條件下SATA介面的硬碟比IDE介面的硬碟傳輸速度要快
Ⅳ 硬碟介面有哪幾種怎麼區分
從整體的角度上,硬碟介面分為IDE、SATA、SCSI、光纖通道和SAS五種。
查看硬碟介面類型可以通過實際硬碟介面和連接線對比觀察
1、IDE介面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列連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術。
和現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碟相同,都是採用串列技術以獲得更高的傳輸速度,並通過縮短連結線改善內部空間等。SAS是並行SCSI介面之後開發出的全新介面。此介面的設計是為了改善存儲系統的效能、可用性和擴充性,並且提供與SATA硬碟的兼容性。
SAS的介面技術可以向下兼容SATA。具體來說,二者的兼容性主要體現在物理層和協議層的兼容。
在物理層,SAS介面和SATA介面完全兼容,SATA硬碟可以直接使用在SAS的環境中,從介面標准上而言,SATA是SAS的一個子標准,因此SAS控制器可以直接操控SATA硬碟,但是SAS卻不能直接使用在SATA的環境中,因為SATA控制器並不能對SAS硬碟進行控制;
在協議層,SAS由3種類型協議組成,根據連接的不同設備使用相應的協議進行數據傳輸。其中串列SCSI協議(SSP)用於傳輸SCSI命令;SCSI管理協議(SMP)用於對連接設備的維護和管理;SATA通道協議(STP)用於SAS和SATA之間數據的傳輸。
因此在這3種協議的配合下,SAS可以和SATA以及部分SCSI設備無縫結合。
Ⅳ 硬碟介面類型
由於SATA3有原生的和非原生的兩種。
原生的SATA3,傳輸速率是6Gbps,非原生的是5Gbps。
所以標注SATA6Gbps用於區別非原生的SATA3。
Ⅵ 硬碟介面類型的介面分類
從整體的角度上,硬碟介面分為IDE、SATA、SCSI、光纖通道和SAS五種,IDE介面硬碟多用於家用產品中,也部分應用於伺服器,SCSI介面的硬碟則主要應用於伺服器市場,而光纖通道只在高端伺服器上,價格昂貴。SATA是種新生的硬碟介面類型,還正處於市場普及階段,在家用市場中有著廣泛的前景。在IDE和SCSI的大類別下,又可以分出多種具體的介面類型,又各自擁有不同的技術規范,具備不同的傳輸速度,比如ATA100和SATA;Ultra160 SCSI和Ultra320 SCSI都代表著一種具體的硬碟介面,各自的速度差異也較大。 IDE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電子集成驅動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碟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碟驅動器。把盤體與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減少了硬碟介面的電纜數目與長度,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強,硬碟製造起來變得更容易,因為硬碟生產廠商不需要再擔心自己的硬碟是否與其它廠商生產的控制器兼容。對用戶而言,硬碟安裝起來也更為方便。IDE這一介面技術從誕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斷發展,性能也不斷的提高,其擁有的價格低廉、兼容性強的特點,為其造就了其它類型硬碟無法替代的地位。
IDE代表著硬碟的一種類型,但在實際的應用中,人們也習慣用IDE來稱呼最早出現IDE類型硬碟ATA-1,這種類型的介面隨著介面技術的發展已經被淘汰了,而其後發展分支出更多類型的硬碟介面,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介面都屬於IDE硬碟。
IDE硬碟的傳輸模式有以下三種:PIO(Programmed I/O)模式,DMA(Driect Memory Access)模式,Ultra DMA(簡稱UDMA)模式。
PIO(Programmed I/O)模式的最大弊端是耗用極大量的CPU資源。以PIO模式運行的IDE介面,數據傳輸率達3.3MB/s(PIO mode 0)-16.6MB/s(PIO mode 4)不等。
DMA(Direct Memory Access)模式分為Single-Word DMA及Multi-Word DMA兩種。Single-Word DMA模式的最高傳輸率達8.33MB/s,Multi-Word DMA(Double Word)則可達16.66MB/s。
DMA模式同PIO模式的最大區別是:DMA模式並不用過分依賴CPU的指令而運行,可達到節省處理器運行資源的效果。但由於Ultra DMA模式的出現和快速普及,這兩個模式立即被UDMA所取代。
Ultra DMA模式(簡稱UDMA)是Ultra ATA制式下所引用的一個標准,以16-bit Multi-Word DMA模式作為基準。UDMA其中一個優點是它除了擁有DMA模式的優點外,更應用了CRC(Cyclic Rendancy Check)技術,加強了資料在傳送過程中偵錯及除錯方面的效能。
自Ultra ATA標准推行以來,其介面便應用了DDR(Double Data Rate)技術將傳輸的速度提升了一倍,已發展到Ultra ATA/100了,其傳輸速度高達100MB/s。 光纖通道的英文拼寫是Fibre Channel,和SCSI介面一樣光纖通道最初也不是為硬碟設計開發的介面技術,是專門為網路系統設計的,但隨著存儲系統對速度的需求,才逐漸應用到硬碟系統中。光纖通道硬碟是為提高多硬碟存儲系統的速度和靈活性才開發的,它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多硬碟系統的通信速度。光纖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熱插拔性、高速帶寬、遠程連接、連接設備數量大等。
光纖通道是為在像伺服器這樣的多硬碟系統環境而設計,能滿足高端工作站、伺服器、海量存儲子網路、外設間通過集線器、交換機和點對點連接進行雙向、串列數據通訊等系統對高數據傳輸率的要求。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列連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術,和現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碟相同,都是採用串列技術以獲得更高的傳輸速度,並通過縮短連結線改善內部空間等。SAS是並行SCSI介面之後開發出的全新介面。此介面的設計是為了改善存儲系統的效能、可用性和擴充性,並且提供與SATA硬碟的兼容性。
SAS的介面技術可以向下兼容SATA。具體來說,二者的兼容性主要體現在物理層和協議層的兼容。在物理層,SAS介面和SATA介面完全兼容,SATA硬碟可以直接使用在SAS的環境中,從介面標准上而言,SATA是SAS的一個子標准,因此SAS控制器可以直接操控SATA硬碟,但是SAS卻不能直接使用在SATA的環境中,因為SATA控制器並不能對SAS硬碟進行控制;在協議層,SAS由3種類型協議組成,根據連接的不同設備使用相應的協議進行數據傳輸。其中串列SCSI協議(SSP)用於傳輸SCSI命令;SCSI管理協議(SMP)用於對連接設備的維護和管理;SATA通道協議(STP)用於SAS和SATA之間數據的傳輸。因此在這3種協議的配合下,SAS可以和SATA以及部分SCSI設備無縫結合。
SAS系統的背板(Backplane)既可以連接具有雙埠、高性能的SAS驅動器,也可以連接高容量、低成本的SATA驅動器。所以SAS驅動器和SATA驅動器可以同時存在於一個存儲系統之中。但需要注意的是,SATA系統並不兼容SAS,所以SAS驅動器不能連接到SATA背板上。由於SAS系統的兼容性,使用戶能夠運用不同介面的硬碟來滿足各類應用在容量上或效能上的需求,因此在擴充存儲系統時擁有更多的彈性,讓存儲設備發揮最大的投資效益。
在系統中,每一個SAS埠可以最多可以連接16256個外部設備,並且SAS採取直接的點到點的串列傳輸方式,傳輸的速率高達3Gbps,估計以後會有6Gbps乃至12Gbps的高速介面出現。SAS的介面也做了較大的改進,它同時提供了3.5英寸和2.5英寸的介面,因此能夠適合不同伺服器環境的需求。SAS依靠SAS擴展器來連接更多的設備,擴展器以12埠居多,不過根據板卡廠商產品研發計劃顯示,未來會有28、36埠的擴展器引入,來連接SAS設備、主機設備或者其他的SAS擴展器。
和傳統並行SCSI介面比較起來,SAS不僅在介面速度上得到顯著提升(主流Ultra 320 SCSI速度為320MB/sec,而SAS才剛起步速度就達到300MB/sec,未來會達到600MB/sec甚至更多),而且由於採用了串列線纜,不僅可以實現更長的連接距離,還能夠提高抗干擾能力,並且這種細細的線纜還可以顯著改善機箱內部的散熱情況。
Ⅶ 硬碟有幾種介面分別是什麼
硬碟有以下幾種介面:
1、SATA介面:
這是目前主流的介面類型,機械硬碟基本就是這個介面。固態硬碟也一樣,採用2.5英寸設計,很方便習慣用筆記本的人進行升級。
2、mSATA介面:
這個介面其實就是迷你版SATA介面,這種介面的固態硬碟非常小,厚度不到5mm,因此佔用空間很低,非常適合輕薄本。mSATA介面固態硬碟雖然小,但是速度上並不差,和SATA介面的SSD讀寫速度是基本一致的,當然這是理論上。
3、NGFF介面:
這是Intel為超極本特別做出的一款介面,如果快閃記憶體晶元只放在PCB板一面的話,不到3mm厚度,兩面也不到4mm厚度,要比m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更加小巧。超極本常用這種類型。
速度上,採用PCI-E X2的NGFF介面的SSD讀取最高可達700MB/s,寫入可達550MB/s,相比m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來說更快。
NGFF介面的固態硬碟與m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相比,厚度與寬度都差不多,但是長度差距很多,廠商一般通過增加長度的方式來加大容量。
4、PCLE介面
蘋果筆記本所採用的PCLE,這是與PCI-E匯流排相聯,同時採用mSATA介面的SSD,讀寫能達到800MB/s左右。
5、ATA 全稱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用傳統的40-pin 並口數據線連接主板與硬碟的,外部介面速度最大為133MB/s,因為並口線的抗干擾性太差,且排線占空間,不利計算機散熱,將逐漸被SATA 所取代。
6、SCSI
SCSI的英文全稱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介面,IDE介面是普通PC的標准介面,而SCSI並不是專門為硬碟設計的介面,是一種廣泛應用於小型機上的高速數據傳輸技術。
SCSI介面具有應用范圍廣、多任務、帶寬大、CPU佔用率低,以及熱插拔等優點,但較高的價格使得它很難如IDE硬碟般普及,因此SCSI硬碟主要應用於中、高端伺服器和高檔工作站中。
7、光纖通道
光纖通道的英文拼寫是Fibre Channel,和SCSI介面一樣光纖通道最初也不是為硬碟設計開發的介面技術,是專門為網路系統設計的,但隨著存儲系統對速度的需求,才逐漸應用到硬碟系統中。
光纖通道硬碟是為提高多硬碟存儲系統的速度和靈活性才開發的,它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多硬碟系統的通信速度。光纖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熱插拔性、高速帶寬、遠程連接、連接設備數量大等。
8、SAS
SAS(Serial Attached SCSI)即串列連接SCSI,是新一代的SCSI技術,和現在流行的Serial ATA(SATA)硬碟相同,都是採用串列技術以獲得更高的傳輸速度。並通過縮短連結線改善內部空間等。
SAS是並行SCSI介面之後開發出的全新介面。此介面的設計是為了改善存儲系統的效能、可用性和擴充性,並且提供與SATA硬碟的兼容性。
Ⅷ 什麼是硬碟的介面類型
硬碟介面是硬碟與主機系統間的連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碟緩存和主機內存之間傳輸數據。不同的硬碟介面決定著硬碟與計算機之間的連接速度,在整個系統中,硬碟介面的優劣直接影響著程序運行快慢和系統性能好壞。從整體的角度上,硬碟介面分為IDE、SATA、SCSI和光纖通道四種,IDE介面硬碟多用於家用產品中,也部分應用於伺服器,SCSI介面的硬碟則主要應用於伺服器市場,而光纖通道只在高端伺服器上,價格昂貴。SATA是種新生的硬碟介面類型,還正出於市場普及階段,在家用市場中有著廣泛的前景。在IDE和SCSI的大類別下,又可以分出多種具體的介面類型,又各自擁有不同的技術規范,具備不同的傳輸速度,比如ATA100和SATA;Ultra160 SCSI和Ultra320 SCSI都代表著一種具體的硬碟介面,各自的速度差異也較大。
IDE
IDE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電子集成驅動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碟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碟驅動器。把盤體與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減少了硬碟介面的電纜數目與長度,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強,硬碟製造起來變得更容易,因為硬碟生產廠商不需要再擔心自己的硬碟是否與其它廠商生產的控制器兼容。對用戶而言,硬碟安裝起來也更為方便。IDE這一介面技術從誕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斷發展,性能也不斷的提高,其擁有的價格低廉、兼容性強的特點,為其造就了其它類型硬碟無法替代的地位
IDE代表著硬碟的一種類型,但在實際的應用中,人們也習慣用IDE來稱呼最早出現IDE類型硬碟ATA-1,這種類型的介面隨著介面技術的發展已經被淘汰了,而其後發展分支出更多類型的硬碟介面,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介面都屬於IDE硬碟。
SCSI
SCSI的英文全稱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介面,IDE介面是普通PC的標准介面,而SCSI並不是專門為硬碟設計的介面,是一種廣泛應用於小型機上的高速數據傳輸技術。SCSI介面具有應用范圍廣、多任務、帶寬大、CPU佔用率低,以及熱插拔等優點,但較高的價格使得它很難如IDE硬碟般普及,因此SCSI硬碟主要應用於中、高端伺服器和高檔工作站中。
光纖通道
光纖通道的英文拼寫是Fibre Channel,和SCIS介面一樣光纖通道最初也不是為硬碟設計開發的介面技術,是專門為網路系統設計的,但隨著存儲系統對速度的需求,才逐漸應用到硬碟系統中。光纖通道硬碟是為提高多硬碟存儲系統的速度和靈活性才開發的,它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多硬碟系統的通信速度。光纖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熱插拔性、高速帶寬、遠程連接、連接設備數量大等。
光纖通道是為在像伺服器這樣的多硬碟系統環境而設計,能滿足高端工作站、伺服器、海量存儲子網路、外設間通過集線器、交換機和點對點連接進行雙向、串列數據通訊等系統對高數據傳輸率的要求。
SATA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碟又叫串口硬碟,是未來PC機硬碟的趨勢。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邁拓這幾大廠商組成的Serial ATA委員會正式確立了Serial ATA 1.0規范,2002年,雖然串列ATA的相關設備還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員會已搶先確立了Serial ATA 2.0規范。Serial ATA採用串列連接方式,串列ATA匯流排使用嵌入式時鍾信號,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與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於能對傳輸指令(不僅僅是數據)進行檢查,如果發現錯誤會自動矯正,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串列介面還具有結構簡單、支持熱插拔的優點
串口硬碟是一種完全不同於並行ATA的新型硬碟介面類型,由於採用串列方式傳輸數據而知名。相對於並行ATA來說,就具有非常多的優勢。首先,Serial ATA以連續串列的方式傳送數據,一次只會傳送1位數據。這樣能減少SATA介面的針腳數目,使連接電纜數目變少,效率也會更高。實際上,Serial ATA 僅用四支針腳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別用於連接電纜、連接地線、發送數據和接收數據,同時這樣的架構還能降低系統能耗和減小系統復雜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點更高、發展潛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義的數據傳輸率可達150MB/s,這比目前最新的並行ATA(即ATA/133)所能達到133MB/s的最高數據傳輸率還高,而在Serial ATA 2.0的數據傳輸率將達到300MB/s,最終SATA將實現600MB/s的最高數據傳輸率。
Ⅸ 請教硬碟介面類型
首先說移動硬碟的介面形式:USB 2.0、3.0;e-SATA。IEEE1394和Firewire是一個東西,IEEE1394別名Firewire(火線),現在已經不是主流的介面規范,速度也不快。所以現在僅考慮USB 2.0、3.0;e-SATA三種規范的介面即可。
其次,從理論傳輸速度上來講,USB3.0最快,其次e-SATA,USB 2.0最慢,實際USB3.0相比e-SATA速度優勢並不明顯,但兩者都比USB2.0快3~5倍。
另外,你說的機箱上的介面就是e-SATA介面,e-SATA其實就是外置式SATA硬碟的規范,它為了適應移動設備而規定了插拔次數、供電要求等,如果你要使用,應該需要將機箱的e-SATA介面和主板上的介面相連。e-SATA支持任何SATA的硬碟,其實現在的硬碟大都是SATA介面的了。
最後,關於如何選擇,你的主板不支持USB3.0,所以只能作罷,其實USB3.0是未來最好的選擇,但目前設備不成熟,比較貴。目前主流的是USB 2.0移動硬碟,價格便宜使用方便,e-SATA移動硬碟盒一般同時支持USB2.0,所以你僅需要考量要不要購買e-SATA移動硬碟盒。e-SATA移動硬碟盒價格高,而且你得考慮在別人的電腦上能不能用(畢竟是移動硬碟)。
Ⅹ 硬碟的介面類型
IDE就是人們常說的並口介面,SATA就是串口了
兩種介面的速度差異明顯,目前,主流的SATAⅡ介面速度可達到300MB/S,而PATA介面只能達到133MB/S,但介面速度的提高並沒有讓硬碟快起來,原因是內部傳輸速度跟不上外部傳輸速度~所以介面速度再快也沒用,硬碟速度帶不起來~
還有從2種介面的數據線也能分出來,SATA(串口)數據線較"苗條",與PTAT(並口)比較也不容易差錯,而且SATA介面的線更利於機箱裡面空氣的流動,也就提高了散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