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linux清緩存區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linux清緩存區

發布時間: 2022-11-26 13:00:32

㈠ Linux中Cache內存佔用過高解決辦法

在Linux系統中,我們經常用free命令來查看系統內存的使用狀態。

默認顯示單位是kb,我的伺服器是128G內存,所以數字顯得比較大。這個命令幾乎是每一個使用過Linux的人必會的命令,但越是這樣的命令,似乎真正明白的人越少(我是說比例越少)。一般情況下,對此命令輸出的理解可以分這幾個層次:

1.  不了解。這樣的人的第一反應是:天啊,內存用了好多,70個多G,可是我幾乎沒有運行什麼大程序啊?為什麼會這樣?Linux好占內存!

2.  自以為很了解。這樣的人一般評估過會說:嗯,根據我專業的眼光看的出來,內存才用了17G左右,還有很多剩餘內存可用。buffers/cache佔用的較多,說明系統中有進程曾經讀寫過文件,但是不要緊,這部分內存是當空閑來用的。

3.   真的很了解。這種人的反應反而讓人感覺最不懂Linux,他們的反應是:free顯示的是這樣,好吧我知道了。神馬?你問我這些內存夠不夠,我當然不知道啦!我怎麼知道你程序怎麼寫的?

4.   根據目前網路上技術文檔的內容,我相信絕大多數了解一點Linux的人應該處在第二種層次。大家普遍認為,buffers和cached所佔用的內存空間是可以在內存壓力較大的時候被釋放當做空閑空間用的。但真的是這樣么?

在論證這個題目之前,我們先簡要介紹一下buffers和cached是什麼意思:

Free中的buffer和cache:(它們都是佔用內存):

buffer : 作為buffer cache的內存,是塊設備的讀寫緩沖區

cache: 作為page cache的內存, 文件系統的cache

如果 cache 的值很大,說明cache住的文件數很多。如果頻繁訪問到的文件都能被cache住,那麼磁碟的讀IO bi會非常小。

cache是高速緩存,用於CPU和內存之間的緩沖;

buffer

是I/O緩存,用於內存和硬碟的緩沖

buffer和 cache 是兩個在計算機技術中被用濫的名詞,放在不通語境下會有不同的意義。在Linux的內存管理中,這里的buffer指Linux內存的:Buffer cache。這里的cache指Linux內存中的:Page

cache。翻譯成中文可以叫做緩沖區緩存和頁面緩存。在歷史上,它們一個(buffer)被用來當成對io設備寫的緩存,而另一個(cache)被用來當作對io設備的讀緩存,這里的io設備,主要指的是塊設備文件和文件系統上的普通文件。但是現在,它們的意義已經不一樣了。在當前的內核中,page cache顧名思義就是針對內存頁的緩存,說白了就是,如果有內存是以page進行分配管理的,都可以使用page cache作為其緩存來管理使用。當然,不是所有的內存都是以頁(page)進行管理的,也有很多是針對塊(block)進行管理的,這部分內存使用如果要用到cache功能,則都集中到buffer cache中來使用。(從這個角度出發,是不是buffer cache改名叫做block cache更好?)然而,也不是所有塊(block)都有固定長度,系統上塊的長度主要是根據所使用的塊設備決定的,而頁長度在X86上無論是32位還是64位都是4k。

明白了這兩套緩存系統的區別,就可以理解它們究竟都可以用來做什麼了。

Page cache主要用來作為文件系統上的文件數據的緩存來用,尤其是針對當進程對文件有read/write操作的時候。如果你仔細想想的話,作為可以映射文件到內存的系統調用:mmap是不是很自然的也應該用到page cache?在當前的系統實現里,page cache也被作為其它文件類型的緩存設備來用,所以事實上page cache也負責了大部分的塊設備文件的緩存工作。

Buffer cache則主要是設計用來在系統對塊設備進行讀寫的時候,對塊進行數據緩存的系統來使用。這意味著某些對塊的操作會使用buffer cache進行緩存,比如我們在格式化文件系統的時候。一般情況下兩個緩存系統是一起配合使用的,比如當我們對一個文件進行寫操作的時候,page cache的內容會被改變,而buffer cache則可以用來將page標記為不同的緩沖區,並記錄是哪一個緩沖區被修改了。這樣,內核在後續執行臟數據的回寫(writeback)時,就不用將整個page寫回,而只需要寫回修改的部分即可。

Linux內核會在內存將要耗盡的時候,觸發內存回收的工作,以便釋放出內存給急需內存的進程使用。一般情況下,這個操作中主要的內存釋放都來自於對buffer/cache的釋放。尤其是被使用更多的cache空間。既然它主要用來做緩存,只是在內存夠用的時候加快進程對文件的讀寫速度,那麼在內存壓力較大的情況下,當然有必要清空釋放cache,作為free空間分給相關進程使用。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buffer/cache空間可以被釋放,這個理解是正確的。

但是這種清緩存的工作也並不是沒有成本。理解cache是干什麼的就可以明白清緩存必須保證cache中的數據跟對應文件中的數據一致,才能對cache進行 釋放 。所以伴隨著cache清除的行為的,一般都是系統IO飆高。因為內核要對比cache中的數據和對應硬碟文件上的數據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需要寫回,之後才能回收。

在系統中除了內存將被耗盡的時候可以清緩存以外,我們還可以使用下面這個文件來人工觸發緩存清除的操作:

[root@tencent64 ~]# cat /proc/sys/vm/drop_caches 

1

方法是: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當然,這個文件可以設置的值分別為1、2、3。它們所表示的含義為:

sync //先做同步數據 防止數據部分丟失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表示清除pagecache。

echo 2 > /proc/sys/vm/drop_caches:表示清除回收slab分配器中的對象(包括目錄項緩存和inode緩存)。slab分配器是內核中管理內存的一種機制,其中很多緩存數據實現都是用的pagecache。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表示清除pagecache和slab分配器中的緩存對象。

#!/bin/bashecho       "開始清理緩存"

sync;sync;sync        #寫入硬碟,防止數據丟失

sleep 10                      #延遲10秒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echo                  "清理結束"

設置定時任務

crontab -e

* 0 * * * /root/cleanBuff.sh                       

crontab -l                   //查看是否設置成功

㈡ 如何在Linux操作系統中手工釋放內存緩存

要達到釋放緩存的目的,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下關鍵的配置文件/proc/sys/vm/drop_caches。這個文件中記錄了緩存釋放的參數,默認值為0,也就是不釋放緩存。他的值可以為0~3之間的任意數字,代表著不同的含義:
0 – 不釋放
1 – 釋放頁緩存
2 – 釋放dentries和inodes
3 – 釋放所有緩存
知道了參數後,我們就可以根據我們的需要,使用下面的指令來進行操作。
首先我們需要使用sync指令,將所有未寫的系統緩沖區寫到磁碟中,包含已修改的 i-node、已延遲的塊 I/O 和讀寫映射文件。否則在釋放緩存的過程中,可能會丟失未保存的文件。
#sync
接下來,我們需要將需要的參數寫進/proc/sys/vm/drop_caches文件中,比如我們需要釋放所有緩存,就輸入下面的命令: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此指令輸入後會立即生效,可以查詢現在的可用內存明顯的變多了。
要查詢當前緩存釋放的參數,可以輸入下面的指令:
#cat /proc/sys/vm/drop_caches
下面我們來看一個實際測試:
先看看內存使用狀況
[root@node1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8004 6557 1446 0 163 5630
-/+ buffers/cache: 763 7240
Swap: 1983 0 1983
把內存里的數據暫時寫到硬碟里
[root@node1 ~]# sync
修改/proc/sys/vm/drop_caches文件
[root@node1 ~]#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root@node1 ~]# cat /proc/sys/vm/drop_caches
再看內存,終於釋放出來了。
[root@node1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8004 631 7372 0 0 60
-/+ buffers/cache: 570 7433
Swap: 1983 0 1983

㈢ 如何在linux命令中刪除緩存

#清理Linux系統緩存
1
[root@oracle ~]#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註:1>. /proc是一個虛擬文件系統,可以通過對它的讀寫操作作為與kernel實體間進行通信的一種手段。也就是說可以通過修改/proc中的文件,來對當前kernel的行為做出調整。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調整/proc/sys/vm/drop_caches來釋放內存。
0 – 不釋放
1 – 釋放頁緩存
2 – 釋放文件節點緩存和目錄項緩存
3 – 釋放所有緩存

[root@oracle ~]# sysctl -p
#查看剩餘內存
[root@oracle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383 1952 1431 0 1 1136
-/+ buffers/cache: 814 2568
Swap: 1983 195 1788

㈣ linux的web緩存怎樣清除

怎麼清除linux的內存和cache

/proc是一個虛擬文件系統,我們可以通過對它的讀寫操作做為與kernel實體間進行通信的一種手段.也就是說可以通過修改/proc中的文件,來對當前kernel的行為做出調整.那麼我們可以通過調整/proc/sys/vm /drop_caches來釋放內存.操作如下:

[root@server test]# cat /proc/sys/vm/drop_caches
0
首先,/proc/sys/vm/drop_caches的值,默認為0

[root@server test]# sync

手動執行sync命令(描述:sync 命令運行 sync 子常式。如果必須停止系統,則運行 sync 命令以確保文件系統的完整性。sync 命令將所有未寫的系統緩沖區寫到磁碟中,包含已修改的 i-node、已延遲的塊 I/O 和讀寫映射文件)

[root@server test]#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root@server test]# cat /proc/sys/vm/drop_caches
3

將/proc/sys/vm/drop_caches值設為3

[root@server test]#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249 66 182 0 0 11
-/+ buffers/cache: 55 194
Swap: 511 0 511

再來運行free命令,發現現在的used為66MB,free為182MB,buffers為0MB,cached為11MB.那麼有效的釋放了buffer和cache.

有關/proc/sys/vm/drop_caches的用法在下面進行了說明

/proc/sys/vm/drop_caches (since Linux 2.6.16)
Writing to this file causes the kernel to drop clean caches,
dentries and inodes from memory, causing that memory to become
free.

To free pagecache, use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to
free dentries and inodes, use echo 2 > /proc/sys/vm/drop_caches;
to free pagecache, dentries and inodes, use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Because this is a non-destructive operation and dirty objects
are not freeable, the user should run sync(8) first.

㈤ 如何為linux釋放內存和緩存

在Linux系統下,我們一般不需要去釋放內存,因為系統已經將內存管理的很好。但是凡事也有例外,有的時候內存會被緩存佔用掉,導致系統使用SWAP空間影響性能,此時就需要執行釋放內存(清理緩存)的操作了。
Linux系統的緩存機制是相當先進的,他會針對dentry(用於VFS,加速文件路徑名到inode的轉換)、Buffer Cache(針對磁碟塊的讀寫)和Page Cache(針對文件inode的讀寫)進行緩存操作。但是在進行了大量文件操作之後,緩存會把內存資源基本用光。但實際上我們文件操作已經完成,這部分緩存已經用不到了。這個時候,我們難道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緩存把內存空間占據掉么?
所以,我們還是有必要來手動進行Linux下釋放內存的操作,其實也就是釋放緩存的操作了。
要達到釋放緩存的目的,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下關鍵的配置文件/proc/sys/vm/drop_caches。這個文件中記錄了緩存釋放的參數,默認值為0,也就是不釋放緩存。他的值可以為0~3之間的任意數字,代表著不同的含義:
0 – 不釋放
1 – 釋放頁緩存
2 – 釋放dentries和inodes
3 – 釋放所有緩存
知道了參數後,我們就可以根據我們的需要,使用下面的指令來進行操作。
首先我們需要使用sync指令,將所有未寫的系統緩沖區寫到磁碟中,包含已修改的 i-node、已延遲的塊 I/O 和讀寫映射文件。否則在釋放緩存的過程中,可能會丟失未保存的文件。

#sync

接下來,我們需要將需要的參數寫進/proc/sys/vm/drop_caches文件中,比如我們需要釋放所有緩存,就輸入下面的命令: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此指令輸入後會立即生效,可以查詢現在的可用內存明顯的變多了。
要查詢當前緩存釋放的參數,可以輸入下面的指令:

#cat /proc/sys/vm/drop_caches
#free -m

對於清除swap,只有先關閉swap了,用:
#swapoff -a
而後啟用swap,因為只是清除,不是說不要用swap的嘛 :
#swapon -a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9d6e0c0100ys3o.html

Linux 自動釋放內存腳本
發表於119 天前 ? 技術文章 ? 暫無評論

腳本下載地址:Cached
腳本內容:
#! /bin/bash
# cache釋放:
# To free pagecache:
sync
sync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 To free dentries and inodes:
#echo 2 > /proc/sys/vm/drop_caches
# To free pagecache, dentries and inodes: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 說明,釋放前最好sync一下,防止丟數據。
利用系統crontab實現每天自動運行:
crontab -e
輸入以下內容:
00 00 * * * /root/Cached.sh
每天0點釋放一次內存,這個時間可以根據自己需要自行設置,我的伺服器情況是每天自動釋放一次就OK了
在設置這個腳本的時候,發生了一系列的問題
在測試運行./Cached.sh時提示錯誤:Permission denied 許可權的問題
解決方法:
chmod +x .Cached.sh

chmod 777 Cached.sh
接著又出現錯誤提示:/bin/bash^M: bad interpreter: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這是因為在windows下編輯的.sh文件編碼格式和linux下不一樣,轉換一下編碼格式即可:
dos2unix Cached.sh
http://blog.sinorain.com/archives/157

㈥ linux清理內存緩存命令

看緩存的命令
free -m
清理緩存的命令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
echo 2 > /proc/sys/vm/drop_caches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echo 0 是不釋放緩存
echo 1 是釋放頁緩存 《Linux就該這么學》
ehco 2 是釋放dentries和inodes緩存
echo 3 是釋放 1 和 2 中說道的的所有緩存

㈦ linux 中緩存怎樣清除

1、先清除dns緩存,再清除瀏覽器緩存
2、清除dns緩存,可重新啟動nscd服務來達成清除dns
cache的效果。命令如下:
#
service
nscd
restart
或是
#/etc/init.d/nscd
restart
3、清除瀏覽器緩存,有的在工具裡面,有的在設置裡面,根據瀏覽器的不同找一下,應該能找到;清除緩存之後重新打開瀏覽器即可。
4、如果是清除bind伺服器上的cache,命令:
#
rndc
flush

㈧ 如何手動釋放Linux內存

Linux釋放內存的命令:x0dx0asyncx0dx0a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x0dx0ax0dx0adrop_caches的值可以是0-3之間的數字,代表不同的含義:x0dx0a0:不釋放(系統默認值)x0dx0a1:釋放頁緩存x0dx0a2:釋放dentries和inodesx0dx0a3:釋放所有緩存x0dx0ax0dx0a釋放完內存後改回去讓系統重新自動分配內存。x0dx0aecho 0 >/proc/sys/vm/drop_cachesx0dx0ax0dx0afree -m #看內存是否已經釋放掉了。x0dx0ax0dx0a如果我們需要釋放所有緩存,就輸入下面的命令:x0dx0a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x0dx0ax0dx0a######### Linux釋放內存的相關知識 ###############x0dx0ax0dx0a在Linux系統下,我們一般不需要去釋放內存,因為系統已經將內存管理的很好。但是凡事也有例外,有的時候內存會被緩存佔用掉,導致系統使用SWAP空 間影響性能,例如當你在linux下頻繁存取文件後,物理內存會很快被用光,當程序結束後,內存不會被正常釋放,而是一直作為caching。,此時就需 要執行釋放內存(清理緩存)的操作了。x0dx0ax0dx0aLinux系統的緩存機制是相當先進的,他會針對dentry(用於VFS,加速文件路徑名到inode的轉換)、Buffer Cache(針對磁碟塊的讀寫)和Page Cache(針對文件inode的讀寫)進行緩存操作。但是在進行了大量文件操作之後,緩存會把內存資源基本用光。但實際上我們文件操作已經完成,這部分 緩存已經用不到了。這個時候,我們難道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緩存把內存空間占據掉嗎?所以,我們還是有必要來手動進行Linux下釋放內存的操作,其實也就是 釋放緩存的操作了。/proc是一個虛擬文件系統,我們可以通過對它的讀寫操作做為與kernel實體間進行通信的一種手段.也就是說可以通過修改 /proc中的文件,來對當前kernel的行為做出調整.那麼我們可以通過調整/proc/sys/vm/drop_caches來釋放內存。要達到釋 放緩存的目的,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下關鍵的配置文件/proc/sys/vm/drop_caches。這個文件中記錄了緩存釋放的參數,默認值為0,也就 是不釋放緩存。x0dx0ax0dx0a一般復制了文件後,可用內存會變少,都被cached佔用了,這是linux為了提高文件讀取效率的做法:為了提高磁碟存取效率, Linux做了一些精心的設計, 除了對dentry進行緩存(用於VFS,加速文件路徑名到inode的轉換), 還採取了兩種主要Cache方式:Buffer Cache和Page Cache。前者針對磁碟塊的讀寫,後者針對文件inode的讀寫。這些Cache有效縮短了 I/O系統調用(比如read,write,getdents)的時間。"x0dx0ax0dx0a釋放內存前先使用sync命令做同步,以確保文件系統的完整性,將所有未寫的系統緩沖區寫到磁碟中,包含已修改的 i-node、已延遲的塊 I/O 和讀寫映射文件。否則在釋放緩存的過程中,可能會丟失未保存的文件。x0dx0ax0dx0a[[email protected] ~]# free -mx0dx0a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x0dx0aMem: 7979 7897 82 0 30 3918x0dx0a-/ buffers/cache: 3948 4031x0dx0aSwap: 4996 438 4558x0dx0ax0dx0a第一行用全局角度描述系統使用的內存狀況:x0dx0atotal 內存總數x0dx0aused 已經使用的內存數,一般情況這個值會比較大,因為這個值包括了cache 應用程序使用的內存x0dx0afree 空閑的內存數x0dx0ashared 多個進程共享的內存總額x0dx0abuffers 緩存,主要用於目錄方面,inode值等(ls大目錄可看到這個值增加)x0dx0acached 緩存,用於已打開的文件x0dx0ax0dx0a第二行描述應用程序的內存使用:x0dx0a-buffers/cache 的內存數:used - buffers - cachedx0dx0abuffers/cache 的內存數:free buffers cachedx0dx0a前個值表示-buffers/cache 應用程序使用的內存大小,used減去緩存值x0dx0a後個值表示 buffers/cache 所有可供應用程序使用的內存大小,free加上緩存值x0dx0ax0dx0a第三行表示swap的使用:x0dx0aused 已使用x0dx0afree 未使用 x0dx0ax0dx0a可用的內存=free memory buffers cached。x0dx0ax0dx0a為什麼free這么小,是否關閉應用後內存沒有釋放?x0dx0a但實際上,我們都知道這是因為Linux對內存的管理與Windows不同,free小並不是說內存不夠用了,應該看的是free的第二行最後一個值:-/ buffers/cache: 3948 4031 ,這才是系統可用的內存大小。x0dx0a實際項目中的經驗告訴我們,如果因為是應用有像內存泄露、溢出的問題,從swap的使用情況是可以比較快速可以判斷的,但free上面反而比較難查看。我覺得既然核心是可以快速清空buffer或cache,但核心並沒有這樣做(默認值是0),我們不應該隨便去改變它。x0dx0a一般情況下,應用在系統上穩定運行了,free值也會保持在一個穩定值的,雖然看上去可能比較小。當發生內存不足、應用獲取不到可用內存、OOM錯 誤等問題時,還是更應該去分析應用方面的原因,如用戶量太大導致內存不足、發生應用內存溢出等情況,否則,清空buffer,強制騰出free的大小,可 能只是把問題給暫時屏蔽了,所以說一般情況下linux都不用經常手動釋放內存。

㈨ 如何控制Linux清理cache機制

Linux下的緩存機制及清理buffer/cache/swap的方法梳理

(1)緩存機制
為了提高文件系統性能,內核利用一部分物理內存分配出緩沖區,用於緩存系統操作和數據文件,當內核收到讀寫的請求時,內核先去緩存區找是否有請求的數據,有就直接返回,如果沒有則通過驅動程序直接操作磁碟。
緩存機制優點:減少系統調用次數,降低CPU上下文切換和磁碟訪問頻率。
CPU上下文切換:CPU給每個進程一定的服務時間,當時間片用完後,內核從正在運行的進程中收回處理器,同時把進程當前運行狀態保存下來,然後載入下一個任務,這個過程叫做上下文切換。實質上就是被終止運行進程與待運行進程的進程切換。
(2)查看緩存區及內存使用情況
[root@localhost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7866 7725 141 19 74 6897
-/+ buffers/cache: 752 7113
Swap: 16382 32 16350
可以看到內存總共8G,已使用7725M,剩餘141M,不少的人都是這么看的,這樣並不能作為實際的使用率。因為有了緩存機制,具體該怎麼算呢?
空閑內存=free(141)+buffers(74)+cached(6897)
已用內存=total(7866)-空閑內存
由此算出空閑內存是7112M,已用內存754M,這才是真正的使用率,也可參考-/+ buffers/cache這行信息也是內存正確使用率。
(3)可見緩存區分為buffers和cached,他們有什麼區別呢?
內核在保證系統能正常使用物理內存和數據量讀寫情況下來分配緩沖區大小。buffers用來緩存metadata及pages,可以理解為系統緩存,例如,vi打開一個文件。cached是用來給文件做緩存,可以理解為數據塊緩存,例如,dd if=/dev/zero of=/tmp/test count=1 bs=1G 測試寫入一個文件,就會被緩存到緩沖區中,當下一次再執行這個測試命令時,寫入速度會明顯很快。
(4)隨便說下Swap做什麼用的呢?
Swap意思是交換分區,通常我們說的虛擬內存,是從硬碟中劃分出的一個分區。當物理內存不夠用的時候,內核就會釋放緩存區(buffers/cache)里一些長時間不用的程序,然後將這些程序臨時放到Swap中,也就是說如果物理內存和緩存區內存不夠用的時候,才會用到Swap。
swap清理:
swapoff -a && swapon -a
注意:這樣清理有個前提條件,空閑的內存必須比已經使用的swap空間大
(5)怎樣釋放緩存區內存呢?
a)直接改變內核運行參數
#釋放pagecache
echo 1 >/proc/sys/vm/drop_caches
#釋放dentries和inodes
echo 2 >/proc/sys/vm/drop_caches
#釋放pagecache、dentries和inodes
echo 3 >/proc/sys/vm/drop_caches
b)也可以使用sysctl重置內核運行參數
sysctl -w vm.drop_caches=3
注意:這兩個方式都是臨時生效,永久生效需添加sysctl.conf文件中,一般寫成腳本手動清理,建議不要清理。
修改/etc/sysctl.conf 添加如下選項後就不會內存持續增加
vm.dirty_ratio = 1
vm.dirty_background_ratio=1
vm.dirty_writeback_centisecs=2
vm.dirty_expire_centisecs=3
vm.drop_caches=3
vm.swappiness =100
vm.vfs_cache_pressure=163
vm.overcommit_memory=2
vm.lowmem_reserve_ratio=32 32 8
kern.maxvnodes=3
上面的設置比較粗暴,使cache的作用基本無法發揮。需要根據機器的狀況進行適當的調節尋找最佳的折衷。

㈩ 如何在 Linux 中清除緩存

#清理Linux系統緩存
<pre t="code" l="bash">[root@oracle ~]# echo 1 > /proc/sys/vm/drop_caches註:1>. /proc是一個虛擬文件系統,可以通過對它的讀寫操作作為與kernel實體間進行通信的一種手段。也就是說可以通過修改/proc中的文件,來對當前kernel的行為做出調整。也就是說我們可以通過調整/proc/sys/vm/drop_caches來釋放內存。0 – 不釋放
1 – 釋放頁緩存
2 – 釋放文件節點緩存和目錄項緩存3 – 釋放所有緩存<pre t="code" l="bash">[root@oracle ~]# sysctl -p
#查看剩餘內存
[root@oracle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383 1952 1431 0 1 1136
-/+ buffers/cache: 814 2568
Swap: 1983 195 1788